微型轴承外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线设计【4轴机械手全套设计含CAD图纸】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8页)
编号:115654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22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微型
轴承
外表
缺陷
缺点
自动检测
设计
机械手
全套
cad
图纸
- 资源描述:
-








- 内容简介:
-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摘要 目前我国大部分轴承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生产单位,对产品感官指标的检测还要借助于人的视觉和个人主观判断能力 ,因而占用了大量的人力 ,而且由于受到个人的视力、情绪、疲劳、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工作效率低 ,分选差异大。如何提高检测效率、检测的准确度,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次设计引入了一个新的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在线检测。 本次我的任务主要是设计整个检测线以及与其配套的相关执行系统、及相关软件。设计出了以同步带为传送方式的轴承输送带,设计出了 4轴机械手,及其控制电器图,并编制了以 部分系统软件。 经过设计,证明基于机器视觉的轴承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完确是可行的,我们的设计完全可以用到轴承生产企业中去。 关键字:图像识别;在线检测;同步带;机械手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of of of to s of to of as of up a of of by as is of is to of an to go a of on My is to of We as 4 we up of it of is in of 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目录 第一章 概 述 1 言 1 内外发展情况 1 题研究内容 1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3 3 统工作原理 2 4 5 体系统的设计任务 6 第三章 输送线的设计 7 动线的设计选用要点 7 步带简介 7 步带的设计计算 10 第四章 机械手的设计 16 言 16 械手的组成 16 械手的整体功能 17 19 部设计 20 身设计 21 座设计 24 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27 轴器的选择 27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械手的基本参数 28 第五章 中间轴轴径估计 29 估轴径 29 件的强度校核 30 第六章 电路图设计 33 机测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33 本工作流程过程 39 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39 机械手流程图 40 相关的系统程序 42 总 结 43 致 谢 45 参考文献 46 附录 48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第一章 论述 言 检测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技术之一 ,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许多传统的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其需要 ,表现在 :现代制造产品种类有很大的扩充 ,现代制造强调实时、在线、非接触检测 ,现代产品的制造精度 大大提高 ;现代制造业的进步需要研究新型的产品检测技术。 计算机工业图象检测是将计算机视觉应用于工业检测的一门交叉学科。计算机视觉 ,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景物的图象进行识别 ,以实现对人视觉功能的扩展。利用这一技术可以解决许多工业图象检测环节的问题 ,以取代落后的人工检测 ,提高检测效率和工业自动化水平 ,构成带视觉环节的反馈控制系统。视觉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速度快、精度合适、现场抗干扰能力强等突出的优点 ,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在实际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视觉检测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视觉研究基础上的一门新兴 检测技术 ,可用于工业领域的很多方面 ,如零件检验与尺寸测量、零件的缺陷检查、零件装配、机器人的引导和零件的识别等。 轴承是机械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零件 ,使用极其普遍且品种繁多 ,轴承的加工精度和质量关系到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质量 ,因此对各种轴承的加工质量检测一直是轴承加工厂家关心的问题。 内外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轴承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生产单位,对产品感官指标的检测还要借助于人的视觉和个人主观判断能力 ,因而占用了大量的人力 ,而且由于受到个人的视力、情绪、疲劳、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工作 效率低 ,分选差异大。而且这种用肉眼检测轴承接触面的方法来测量齿面加工精度 ,这种检测方法是不足以胜任的 ,因为检测质量的结果依据各个检测员而不同。虽然座标检测机能对齿面进行批量检测 ,但目前市售测量机不能精确地检测轴面周边和不规则的表面 ,而且此类检测机需要相当长的检测时间。且该检测机的自动化程度不高 ,检测产品单一 ,且开发费用较高,与我国现有肉食品加工业的先进生产装备水平极不相符 ,也制约了机械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题研究内容 基于机器视觉(图像识别)的监测技术在有些行业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而且创造了极高的价 值。针对目前轴承检测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检测技术,用以替代落后的人工检测。而采用基于计算机的视觉检测和图象处理技术 ,设计一轴承外表的自动视觉检测系统 ,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的检测系统的发展水平, 监测系统的设计要求,发展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可以在企业内部使用的基于图像识别模式的检测系统进行研究,采用同步带做为输送线,用两个四自由度机械手代替人工操作,用 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经过处理后,用先进的单片机进行集中控制,实现了自动化,准确化检 测,提高了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准确性、实用性 。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技术分析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轴承检测系统是提高精确化,高速化,自动化检测的重要方法, 目前图象检测技术在诸如 :液面和厚度的自动检测、焊缝自动跟踪、集成电路芯片焊点的自动定位、零件表面坏损的自动检测、印刷电路板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等领域都已有较好的应用。 因此通过光 象识别处理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对“对轴承的感官指标进行在线图象检测”的关键性技术进行研究应该是可行的。 这种 采用 100%的检测比例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而许多人工检验是抽样检验 ; 一致的检验效果 ,不存在疲劳问题 ; 可以降低检测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的可信度 ; 可以面向所有的轴承产品 ,甚至其它的机械零部件; 2 2 系统的工作原理 轴承外表视觉检测系统 ,在线工作。生产流水线中被测轴承按照一定的节拍在输送带上运动 ,由机械手在特定的位置将其搬到戴检测位置,然后由 像机进行图像提取。图象的获取与轴承的运动同步进行 ;被测轴承的各检测项目信息处于特定的背景中 ,通过图象预处理将其从中提取出来 ,与设置的标准模板匹配 ,即对已有的模板与被检测物体进行分析 ,对两个图形的相似程度进行度量 ,并返回图形之间的相似度值 ,通过相似度值来判断模板与被检测物体是否相同或相似 ,同时将检测结果及时报告或通讯给其它执行系统 ,从而实现对轴承加工质量的正确分类 (一定要求的正品和废品 )。因此 ,该视觉检测系统由下列子系统组成 :光源和光学成像系统 ;摄像与图象处理系统 ;用于控制摄像、图象处理、图象分析的计算机系统 ;与生产线的同步通讯和运动控制系统 ;输出检测结果系统,执行系统。其一般过程如图 1 所示。具体工 作流程如下: 1 当启动检测线,第一个轴承到位以后,经过视觉传感器,判断目标是否到位,然后由控制机发出启动机械手甲的指令,当甲手启动到位的时候,要求那个轴承也恰好到位,此时,机械手可直接抓取目标; 2 当机械手甲将目标放到检测位置时,由传感器 2 判断目标到位情况,然后由控制机发出指令,启动 行第一个目标检测,经过一系列的图像处理,判断图形真伪,然后传给控制机; 3 当为不合格的目标时,控制机发出指令,机械手乙动作,将目标放到废品箱; 4 如果不是废品,则将目标放到生产线上。 5 以后,每隔 4 秒钟, 取图像一次。而两 个机械手则实现放料,送料。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系统描述及关键问题分析 轴承质量的检测方法 ,检测系统,既要适应检测生产线工作方式的不同 ,又要适应轴承换型的要求 ,同时还要满足一定的实时性要求 必须对每一个轴承都进行检测 ,这就要求图像检测、图像处理的速度必须跟得上生产线的运行速度 既可采用背光也可采用正光 如果采用背光 ,有利于对图像进行目标分割 采用图像处理方法 ,进行轴承质量在线检测 ,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1) 目标 (轴承 ,下同 )分割 轴承的合格与否 ,最终要归于它所包含的每一个检测小目标是否全部合格 ,所以能否把这些小目标全部并且正确地从图像背景中分割提取出来 ,计算机 图 像 采集卡 械手甲 废品箱 机械手乙 X Y 机械控制箱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是整个检测任务中的首要问题 . (2) 摄像同步及目标定位 在获取药板图像时 ,我们让一幅图像里只包含一个完整的轴承 ,也就是一次只检测一轴承 每当开启整个生产线后,一个轴承被传送到图 1中 必须由生产线即时给出表示该轴承已就位的同步信号 ,并送给计算机以启动图像采集和处理 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图像采集。 目标定位与 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以及 同步信号的接入位置有关 像传感器进行轴承图像获取 ,它按照普通电视制式工作而没有外部触发拍摄功能 ,它的一帧视频图像一般占时 通知计算机在从视频采集卡送来的视频流中截获一帧图像 大多数情况下 ,同步信号周期不是 40整倍数 ,这样在轴承被传送到 像传感器视场中心位置的瞬间 ,生产线发出同步信号通知计算机试图采集此时的 视场景物图像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此时的视场景物并不能被捕获到 ,实际获取到的图像大多数都是在中心位置之前或之后一段时间 (不大于 40摄到的 ,即实际获取到的图像与中心位置的图像发生了错位 , 像传感器实际获取到的发生了错位的图像 这就需要把摄像区扩大 ,以使目标不会偏出 ,但也不能过分大 ,以免一幅图像中包含两个完整轴承 在实际检测识别时就需要跟踪这种错位导致的抖动以捕获到目标 . ( 3)机械手跟生产线, 同步问题。当地一个轴承到位以后,经过传感器的判断,由控制机发出启动机械手甲 的指令,当甲手启动到位的时候,要求那个轴承也恰好到位,此时,机械手可直接抓去;当机械手甲将目标放到检测位置时,控制机发出指令, 作。进行第一个目标检测,以后,每隔一定时间, 取图像一次。当有不合格的目标是,控制机发出指令,机械手乙动作,将目标放到废品箱,如果没有废品,则将目标放到生产线上。 ( 4)机械手的协调运动;要求机械手为四轴联动,这样,就对机械手的内部构造,动力系统的控制同步技术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轴承缺损检测系统的组成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轴承缺损检测系统总体上由硬件和软件两大 部分组成 由图 1 我们可以看出,硬件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机械手。传送装置在机器中分为两个区域 :检测区和分离区。在检测区 ,通过高速摄像机将传送中连续的轴承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中 ,计算机对记录下的图像进行分析 ,分辨出损坏轴承。当轴承进入分离区时 ,横向机械操作手执行剔除命令 ,使废品落入废品箱 ,而成品正常落入成品区 ,从而实现成品和废品的分离。 软件主要包括对机械手控制程序的设计,计算机图像处理,控制机的指令设计。 因此整个系统包括:传送线、 机械手、 像机、一些传感器、控制电路,上位机、下位机等。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设计任务 1 传送带的形式、速度、及其它参数; 2 机械手的设计和工艺要求; 3 为机械手各轴选择电机和驱动机构; 4 电机的控制顺序等; 5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计工作量 ( 1)设计图量 4 张: 其中: 总布置图 张 部件装配图 张 零件图折合 张 单片机控制原理图 张 ( 2)说明书 字左右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第三章 输送线的设计 而在现代化工业生产领域中,材料的搬运,机床上下料,整机的装配等实现自动化是十分必要的。自动上下料装置使散乱的中小型工件毛胚经过定向机构,实现定向排列,然后顺次的由上下料机构把她送到工作位置中去,并把工件取走。 我们的轴承在线检测是大批量生产,要求检测率高,机动工时短, 自动线的设计选用要点: 1 按照生产批量或者生产率计算出所需的上料节拍,或者上料生产率, 2 根据工件的类型,尺寸,形状,从必要性和可能性综合考虑合理的自动化程度,选用合理的送料、定向机构。 3 当上下料装置的总体 反感确定以后,应作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一个好的输送线应该达到: 1) 提高设备生产率,显著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2)工作稳定可靠,运转噪音小,不会损伤工件,使用寿命长; 3)结构紧凑简单,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化零部件,通用性好,易于制造,易于维修,成本低; 传送线的方式有很多种,照工作原理,又摩擦传动,齿形传动,啮合传动,流体传动,电力传动等。而每一个传动有很多类型,比如啮合传动中的链传动:套筒辊子链,套筒链,齿形链等。经过充分考虑,我们决定采用效率很高的同步带作为我们的输送线。 同步带简介 一、同步 带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同步带传动具有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 同步带传动由于带与带轮是靠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见图 721),故带与带轮间无相对滑动,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同步带通常以钢丝绳或玻璃纤维绳为抗拉体,氯丁橡胶或聚氨酯为基体 ,这种带薄而且轻,故可用于较高速度。传动时的线速度可达 50m/s,传动比可达 10,效率可达98。传动噪音比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小,耐磨性好,不需油润滑,寿命比摩擦带长。其主要缺点是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中心距要求较严格。所以同步带广泛应用于要求传动比准确的中、小功 率传动中,如家用电器、计算机、仪器及机床、化工、石油等机械。 同步带有单面有齿和双面有齿两种,简称单面带和双面带。双面带又有对称齿型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 交错齿型( 分(见图 721)。同步带齿有梯形齿和弧形齿两类。同步带型号分为最轻型 轻型 轻型 型 L、重型 H、特重型 重型 种。梯形齿同步带传动已有标准( 136289)。 在规定张紧力下,相邻两齿中心线的直线距离称为节距,以 p 表示。节距是同步带传动最基本的参数。当同步带垂直其底边弯曲时,在带中保持原长度不变 的周线,称为节线,节线长以 同步带带轮的齿形推荐采用渐开线齿形,可用范成法加工而成。也可以使用直边齿形。 以下是同步带设计计算步鄹: 计算项目 单位 公式及数据 说明 设计功率Pd d=(k0+k1+ 况因数,见表 13158 紧轮影响因数,见表 13159 速传动因数,见表 13160 P传动功率, 距Pb 据 图 13带轮转速, r/带轮齿数 z1 z1z 3带轮节圆直径 d1 速v m/s 型号 , H XH 0 50 35 40 25 30 传动比 i 带轮转速, r/带轮齿数 z2 z2= 大带轮节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圆直径 定中心距 a0 .7(d1+ (d1+初定带的节线 长度其齿数 zb 表 13131313算中心距 a 1 小带轮包角 小带轮啮合齿数 般 zmz m 额定功率P0 a 带宽为 表13m 带宽为 kg/m, 见表 13宽bs 按表 13147 选定 选定型号的基准宽度, 表13小带轮啮合齿数因数 作用在轴上的力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步带的设计计算 一 用作输送带 ( 1)给出传动要求 1)传递名义功率: P = W; 2) 主动轴转速 =从动轴转速 00 3) 原动机 步电动机 4)运转时间 每天 24 小时 5) 中心距要求: a= 1000 2)传送带的节距和型号 1)计算设计功率 a) 由表 6的载荷的修正系数 计算设计功率 )(2) 传送带型号和节距 由 )(969.3 00 。查图 6距代号为 H。对应节距为 H : s 40 ) 确定带直径和节线长 1 由表 6H 形带,带轮转速 00 最小齿数 Z = 取 Z=36 小带轮直径 b 2 选择带长 0/)(2/)(co p o 查表 6步带长 450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200齿数3 传动中心距: (8 21 b 4 1)(81 2212 ( 4) 选择标准带宽 1 确定基准额定功率 Z= 36 b , 转速00。 由表 6插法, H 型带基准额定功率 。 2 确定额定功率 A 啮合齿数 6)(22( 122 11 n tZ 则: 1B 带宽系数 C 确定额定 P 3 选择带宽: 根据设计要求, 则可以得到: k Z 6- 58,查 5) 结果整理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1 选用 H 型同步带 00齿数540 带轮 3621 b 3 传送带中心距近似计算的: 我们将传送带分成十分, 则,我们选择 的原动机3 00 。 二 用作传动带 1)传递名义功率: P = W; 2) 主动轴转速 =从动轴转速 00 3) 原动机 步电动机 4)运转时间 每天 24 小时 5) 中心距要求: a= 500 2)传送带的节距和型号 1)计算设计功率 a) 由表 6的载荷的修正系数 计算设计功率 )(2) 传送带型号和节距 由 )(969.3 00 。查图 6距代号为 H。对应节距为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H : s 40 ) 确定带直径和节线长 1 由表 6H 形带,带轮转速 00 最小齿数 Z = 取 Z=14 传动比 按照标准带轮齿数,取 722 Z 小带轮直径 b b 4 选择带长 0/)(2/)(co p 1052 3 4 4 002 r c s i n ()2a r c s i n ( 12 a 8 01 0 5)2 1(2 3 4 02 = 表 6步带长 26齿数5 传动中心距: (8 21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b (81 2212 ( 6) 选择标准带宽 2 确定基准额定功率 按照标准带轮齿数,取 722 Z 转速 00 。 由表 6插法, H 型 带基准额定功率 。 2 确定额定功率 A 啮合齿数 6)(22( 122 11 n tZ 则: 1B 带宽系数 宽) C 确定额定 P 3 选择带宽: 根据设计要求, 则可以得到: k Z 6- 58,查 7) 结果整理 1 选用 H 型同步带 61齿数 带轮 141 Z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722 Z 3 传送带中心距近似计算的: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第四章 机械手的设计 言 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机械手虽然目前还不如人手那样灵活,但它具有能不断重复工作和劳动、不知疲劳、不怕危险、抓举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大等特点,因此,机械手已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例如: (1) 机床加工工件的装卸 ,特别是在自动化车床、组合机床上使用较为普遍。 (2) 在装配作业中应用广泛,在电子行业中它可以用来装配印制电路板,在机械行业中 它可以用来组装零部件。 (3) 可在劳动条件差,单调重复易子疲劳的工作环境工作,以代替人的劳动。 ( 4) 可在危险场合下工作,如军工品的装卸、危险品及有害物的搬运等。 (5) 宇宙及海洋的开发。 (6) 军事工程及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和试验。 轴承装卸工业机械手是一种模仿人手部分动作 , 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 Z 轨迹或其它要求实现抓取 Z 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的自动化装置。 运机械手的 组成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对在线运行的轴承的抓取,并将它放到待检测位置,这个位置是固定不动的。等检测结束之后,由另外一个机械手将目标搬走,然后由原来的机械手继续放料,实现了一个循环。 因此,由我们的设计任务可以得到,我们的检测系统中需要两个机械手。他的动作则需要实现转动,升降运动,伸缩运动,抓取物体。 机械手的组成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工业机械手 机械手的自由度 由设计任务,我们可以轻松的得到他的自由度为四,即:底座的转动,机 身的升降,臂部的伸缩,手部的抓取。 4 3 机械手的整体设计功能 我们的检测系统中整形机构包括了 多关节机械手和控制箱两部分组成。多关节机械手共有 3 个关节动作和一个抓手动作,使用 二 个步进电机分别控制 二 个关节的动作,一个步进电机控制底盘转动,一个电机控制 手臂伸缩。二个油缸控制两个关节,抓手的抓物动作由 油缸 控制。控制箱部分由电源、 单片机 、步进电机驱动模块及相应的按钮组成 。 以下是此次我们设计的机械手的工作框图 机械手甲 废品箱 机械手乙 X Y A B D C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图示我们的机械手动作顺序,此为一个循环 序号 动作(机械手甲) 时间 (s) 1 在 抓取目标 O 2 3 在 转动到 C 点上方 下降到 放下目标(启动 上升到 C 点上方 转回到 A 点上方 号 动作(机械手乙) 时间( s) 1 测结束,发出启动机械手乙指令 共需 2S 2 由 点上方 在 抓取目标 在 转动到 D 点上方 下降到 放下目标 上升到 D 点上方 械手甲开始动作 甲手完成下降、抓取目标、上升、将目标放到检测点 机械手乙启动 始检测(甲手返回A 上方) 检测结束 乙完成转动,下降,抓取目标,上升, 机械手甲启动 乙继续完成转动,下降,放物,上升,缩回 B 点,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10 缩回到 B 点上方 上面可以看出,机械手甲动作,到检测完毕机械手乙动作并在 C 点将目标抓取到手后机械手甲开始下一个动作,完成了一个循环。则经过以上的计时,我们可以知道计算得到一个循环的时间: 甲手从启动到 T= 像机工作时间为 s 乙手动抓住目标时,甲手开始下一个循环,也就是说,当乙手往起升的时候,甲手刚 好下降。 则。总的循环周期: T= + T=4s,这就是各个机器的循环周期,也是整个系统工作的周期。 则,从系统开始工作,各个机器启动之后,他们的工作周期都是 4s,即:每隔 4 械手手部的设计 我们抓取的目标是半径为 r=20轴承,轴承的大小,形状决定了我们设计的手部的大小,形状。经过分析,我们设计的手部是手指式手部。 我们设计的是手指式手部。 手指式手部是以手指的张开和闭合来抓持工件 , 它对抓取各种形状的工件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 故应用最广。 机械手的手部采用油 缸控制, 缸活塞后退时抓紧工件,缸活塞前进时松开工件 。 械手的设计难点 搬运机械手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实现的运动,而且,在检测系统中,有着时间的限制,因此,要求我们的机械手工作速度快,运动平稳,尤其要求定位精度高。因此,必须对设计中的难点进行足够的分析,设计合理的结构,以满足要求。 下面按类别对设计难点进行说明 手部: 1 其手部抓持工件的迅速,准确和牢固程度都将直接影响机械手的工作性能 ,根据手部所抓持工件的形状 、 尺寸 、 重量 、 材料和表面状况的不同 , 手部具有多种结构型式 。 2 手指要有足 够的加紧力。为使手指夹紧工件,除考虑被抓持工件的重量之外,还应该考虑工件在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动载荷。 3 手指应有一定的开闭范围,其大小不仅与工件尺寸有关,而且必须注意手部接近工件的运动路线及方位的影响。 4 应该保证工件在手内的准确定位。 5 保证手部有足够的柔度,轴承是金属品,而且是对表面质量要求很高,在抓取的时候,不能对工件造成损害。 手指加紧力的计算 21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式中 1K 安全系数,通常取 2K 动载荷系数;此处为 1 3K 方位系数 此处为 被夹持工件的重量。 经过计算,机械手的加紧力为: N=2部的设计 臂部是机械手的主要执行部件,其作用是支撑手部和腕部,主要用来改变工件的位置,手部在空间的活动范围主要取决于臂部的运动形式。 臂部设计的难点 1 刚度要好 要合理的选择臂部的截面形状和轮廓尺寸。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在机械手的臂部,用了钢管最为他的导向杆。 2 偏重力矩要小 在手部的油缸的设计中,我们的李很小,所以,用了一个小的油缸,再臂部的一段,我们安装了一个较大的电机,而且,那一段还可以加铁块进行重量平衡。 臂部设计中,我们用了四根导向柱,用来提到他的导向定位精度。 电机的选取 我们采用了丝杠螺母传动机构。有一个电机经过联轴器直接带动丝杠轴,实现了伸缩运动。 由于我们的设计进度要求很高,力比较小,因此选取 列伺服电机。 身的设计 机身是支撑臂部的部件。升降,回转,和俯仰运动机构等都安 装在机身上。 我们采用升降油缸,实现了升降运动。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a 明确设计依据,进行工矿分析。设计的依据有: ( 1) 主机的结构、动作循环和主要技术要求,如运动平稳性、动作精度、动作连锁、自动化程度和效率等。 ( 2) 液压系统的工作环境,如温度及其变化范围、潮湿、振动、冲击、尘砂、腐蚀或者易燃等。 ( 3)其他要求,如对液压装置的重量,外形,尺寸,经济性等。 B 拟定液压系统方案。包括:选定系统的工作压力,拟定系统的主要回路和综合考虑其他问题。 C 计算或者选定液压系统及元件 的参数,包括:液压执行器尺寸和所需流量,泵的规格和驱动功率,各种液压元件的规格,管道尺寸和油管容量。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D 验算液压系统的性能。包括:管道和元件的压力损失,系统地发热量和温升,液压冲击。 对升降运动的油缸计算如下: 1、 液压缸工作压力确定 由表可以查的 62、 液压缸内径 D 和活塞杆直径 d 的确定 单活塞杆液压缸可简化为: 2)(414 222 , 液压缸工作压力,初算时可取系统工作压力 6 液压缸回油腔背压力,初算时按表估计: 1+50%100%),估计 F 工作循环中最大的外负载 000N. 液压缸密封处摩擦力 ,它的精确值不易求得 ,常用液压缸的机械效率 进行估算 F+, 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一般 =取 以上代入 )(1121142,到 D=74 D 取 80d 取 50对选定后的液压缸内径 D,必须进行最小稳定速度的验算,要保证液压缸节流腔的有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效工作面积 A,必须大于保证最小稳定速度的最小有效面积 即 m , 200m 流量阀最小稳定流量m q , A= )( 22 =12246 ,0/200=A明液压缸可以保证最小稳定速度。 3、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确定 液压缸壁厚由液压缸的强度条件来计算。 液压缸壁厚一般指缸筒结构中最薄处的壁厚。从材料力学可知,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其内应力分布规律因壁厚的不同而各异,一般计算时可分为薄壁圆筒和厚壁圆筒。 液压缸的内径 D 与 其壁厚 的比值 D/ 10 圆筒称为薄壁圆筒,起重运输机械的液压缸一般用无缝钢管材料,大多属于薄壁圆筒结构,其壁厚按公式:2 液压缸壁厚( m) ; D 液压缸内径( m) ; 实验压力,一般取最大工作压力的 ; 缸筒材料 的许用应力。 =110 2 ,取20 4、 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由表和实际情况选取 400 5、 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当活塞杆全部外伸时,从活塞支承面中点到缸盖滑动支承面中点的距离 H 称为最小导向长度。如果导向长度过小,将使液压缸的初始挠度增大,影响液压缸的稳定性,因此,设计时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最小导向长度。对一般的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 220 L 液压缸的最大行程, L=400D 液压缸的内径 ,D=80 02802040 0 . 6、 缸体长度的确定 液压缸缸体内部长度应等于活塞杆的行程与活塞的宽度之和,缸体外形长度还要考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虑到两端盖的厚度,一般液压缸缸体长度不应大于内径的 2030 倍,即(2030)2004800 7 验算活塞杆的强度和稳定性: 由于活塞杆只受轴向载荷,因而采用如下公式进行验算: /D , 其中 F 液压缸输出力, 活塞杆的许用压力( 当活塞杆为碳钢时, =100取 =110( 由此可以得出: 7263 /63=110, 所以活塞 杆满足强度校核。 8 校核活塞杆的稳定性: 活塞缸承受压缩载荷时,如果活塞杆的计算长度与活塞杆的直径之比大于 10 时,需要对活塞杆纵向弯曲强度进行计算。本次设计中的活塞杆计算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