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_第1页
2014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_第2页
2014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_第3页
2014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4 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 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自 2011 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实施“一积极一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当前为何要延续积极稳健的宏观政策基调?不变的基调下明年调控政策传递出哪些新信号? 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 财政货币政策延续“一松一紧”搭配 2011 年起,我国告别“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转而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一财政政策相对扩张、货币政策相对中性的政策组合 拳一直延续至今。 “财政货币政策基调之所以四年不变,与这几年类似的经济形势有关。 ”财政部财科 所所长贾康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且面临种种不确定性, 实行一松一紧的调控政策,既有利于防范前几年积累的流动性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也能 更好突出结构导向,增加有效供给。 “名称的延续并不意味着政策是不变的。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 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宏观调控思路也会有新变化。当前存在的通胀压力和以地方债风险为 代表的金融风险,会成为拖住货币政策手脚的两大矛盾,要实现经济稳中求进,还需借助 积极的财政政策。 “明年宏观调控基调不变,整体看会更注重推进改革和结构优化。如果经济受到较大 外在冲击,政策将不会不顾后遗症来刺激短期需求。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说。 财政政策:调整支出结构 扩大减税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高培勇说,明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变化,应关注三个因素,赤字规模、减税和增支力度。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而减少政府 干预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减税规模,明年财政政策应向减税倾斜,加快营改增改革进程。 ” “明年财政政策应注重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从市场充分发挥 作用角度考虑,财政政策要特别注意服务于转变政府职能和减少行政审批。 ”贾康说,当经 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时,宏观调控应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有为,但如果出现滑出区间的 可能性,就要启动必要的政策预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认为,明年财政政策重心在优化支出结构。民 生、结构调整和创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等领域都会成为调整完善支出结构的重点。同时, 应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除了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还应更多为中小企业减负。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注重风险防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 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专家指出,目前货币池子的水已经够多了,再放松会加大通胀风险,但在经济下行压 力仍存情况下也不能收紧,保持稳健将是明年货币政策最好的选择。 “经济下行压力下,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是有必要的,有利于促进经济 稳步回升。 ”宋立建议,明年应优化信贷结构,重点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改变中 小企业获得信贷很难的现状。 彭文生说,截至 11 月末,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 14.2%,高于年初预定 的 13%增速目标,预计全年最终增速也将高于年初目标,这无疑增加央行控制流动性的压 力。近期市场利率上升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在收紧。 “由于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防范金融风险压力加大,明年宏观经 济政策存在趋紧压力。同时,潜在的通胀压力也会限制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 ”彭文生说。 寓改革于调控:短期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在强调明年财政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明年要用改革的 精神、思路和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这一富有新意的表述,表明未来短期宏观调控将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贾康说, 宏观调控涉及机制建设,需要改革配套。 宋立指出,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重在总量调控,主要是解决周期波动问题,我国宏观 调控则与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交织在一起,要实现调结构,没有改革配套,宏 观调控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要想有效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作用,需要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配套。一方面根据调控 需要推动改革,另一方面通过改革为宏观调控创造好的条件。 ”宋立说。 (记者 韩洁 王培 伟) 2014 年积极财政政策有何新内涵? 从 2008 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直到 2013 年,表述上没有变化,但就其内 涵而言却一直在转型。2014 年积极财政政策也必然会有新的内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4 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 2008 年至 2013 年,中央对于财政政策定调一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那么 2014 年的“积极”有何新内涵?在税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等 方面,哪些具体领域可能率先破局?带着这些疑问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 “结构性”色彩将更浓 刘尚希表示,从 2008 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直到 2013 年,表述上没有 变化,但就其内涵而言,却一直在转型。这种政策转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从总量性的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二是从单纯的经济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政策。 而这种转型会延续至 2014 年。 “从总量性政策向结构性政策的转变来看,2014 年结构性减税以及支出结 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会越来越大。”刘尚希表示。 他说,以积极财政政策来化解过剩产能恐怕将成为 2014 年结构性财政政策 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在 2014 年也将更多体现“结构性”特点。 刘尚希表示,财政支出将更多地向以民生为中心的社会建设领域倾斜。 “另外,财政的社会政策色彩在 2014 年将更浓,政府将更多地提供公共服 务,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刘尚希说。 资源税和消费税改革有望启动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楼继伟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要加快营改增改革步伐,推进资源税改革,调整完善消 费税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其他税制改革。 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抓手,2013 年,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 改增试点已经推向全国,减轻企业税负约 1400 亿元。刘尚希指出,营改增在 2014 年肯定将继续向前推进。 针对其他一些税种的改革,刘尚希表示,资源税和消费税改革在 2014 年可 能真正启动。而与房地产相关的税种改革,比如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耕地占用税以及房产税,则需要综合和统一考虑,很难说在 2014 年就能全部改 革到位。对于如何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刘尚希表示,最重要的是提高地 方政府性债务的透明度。另外,地方财政要建立辖区财政责任机制,上一级都 要监管下一级政府的举债情况。(记者 张莫) 财政部 2014 年将把握好三个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014 年 3 月 7 日(周五)下午 15 时,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戴柏华接受中国政 府网专访,解读 2014 年财政预算报告,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都教授:今年还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内容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戴柏华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去年上半年经 济增速放缓,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创新调控方式,明确只要经济运行处于 合理空间,就不采取短期的刺激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而是稳定市场预期,适度地预 调微调。中央财政是比较好地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要求。在去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 幅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当时一些专家感觉全年预算很可能都完不成,因为一直到五月份增 幅还相当低。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一般从财政方面无非是两种措施。一是要扩大赤字,因为支 出已经安排了,相应收入完不成,这样就要扩大赤字,扩大赤字会带来短期刺激作用,但 是有可能对长远的发展产生影响。欧洲国家出现一些债务危机,也就是因为对短期经济刺 激措施和长远可持续发展两者关系没有处理好才造成的。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们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法。沉着应对,保持定力,坚持不扩大 财政赤字,同时压减一般性支出,实施促进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结构,积 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今年还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财政部来说,主要 是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据实安排重点支出。增加 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 规模,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腾出资金重点用于民生保障等 领域的支出。 第二,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