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与“戏仿”_第1页
“重访”与“戏仿”_第2页
“重访”与“戏仿”_第3页
“重访”与“戏仿”_第4页
“重访”与“戏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访”与“戏仿” 摘要:“编史元小说”理论是琳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中的 重要概念。它有助于分析和理解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美文坛 涌现出的一股既重要又特别的创作潮流以及其他大部分后现代主 义小说。 “编史元小说”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一方面 吸收了历史书写的传统理论,另一方面又在理解后现代主义和后 现代主义小说的内涵及特征基础上清楚地展示了历史与文学虚构 的关系问题,并着重展现二者之间关系的形成及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琳达哈琴;历史;元小说;后现代主义 “编史元小说”概念是加拿大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家琳达哈 琴为了指称部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美文坛涌现的一股创作 潮流而提出来的。 “编史元小说”的概念在琳达哈琴的后现代主 义诗学理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编史元小说”作为一股已 经“广为人知”的创作潮流,与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语境有着密不 可分的联系。 一、寻踪:从“元小说”到“编史元小说” 威廉加斯于 1970 年发表的小说和生活中的人物中首次使 用了“元小说”这一术语,提出“应该把那些把小说形式当做 素材的小说称作元小说 。 ”并认为这种现象说明小说艺术已 经陷入了困境。 2(p125)“元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 其创作过程的小说。传统小说往往关心的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 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的内心,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 在虚构作品,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因此,传 统小说界和理论界一度认为“元小说”与传统小说,形成了一种 断裂。 3 虽然“元小说”的概念是在 1970 年才正式提出,但是当我们审 视和反观整个文学史,就会很容易在文学史上找到“元小说”的 先行者,如莎士比亚的戏中戏, 项狄传 、 堂吉诃德和诺桑 觉寺中的戏仿等。这些都是当代元小说的先声之作。 4 “元小 说”所具有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指涉”等特征都是现代主义 文学特征的一部分。 “元小说”不断发展渐渐到了一种被哈琴称作 “晚期现代主义激进小说的语言实验”的程度。它们“完全将小 说自我封闭起来,脱离现实,远离历史,自说自话地沉迷于文字 游戏” ,各个部分之间没有必然的情节联系,意义毫不确定。 哈琴指出,艺术与历史之间分开的现象有一个悠久的历史,应 当从(我们刚刚看到)亚里士多德算起,不仅把小说同历史分开, 而且认为它高于历史,而历史则被视为再现偶然与具体事件的一 种写作形式。 1 (p145)她认为这种极端的小说注定是没有出路 的,在被读者渐渐抛弃的过程中,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和历史语境, 从而走向边缘。 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欧美文坛又重新出现了与历史和社会语 境相联结的创作潮流。哈琴用“编史元小说”来指称这部分小说。 哈琴对“编史元小说”的定义是“指那些名闻遐迩、广为人知的 小说,既具有强烈的自我指涉性,又自相矛盾地宣称与历史事件、 人物有关” 。 1(p6)她说,编史元小说故意和这类现代主义鼎盛 时期的、极端的元小说唱对台戏,试图通过形式和主题正视历史, 避免文学的边缘化。 哈琴曾一度认为后现代小说就是编史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 诗学:历史理论小说一书的序中,她明确指出:“本书中 把具有鲜明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称之为编史元小说 。 ”后来, 哈琴修正了这一看法。在笔者最近一次与哈琴的通信中,她指出: “编史元小说并不能完全指代后现代小说,它只是后现代小说中 一种重要的模式,但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被她纳入“编史元小 说”的范围的作家作品有汤亭亭的女勇士和中国佬 ,e.l. 多克托罗的但以理书 、 拉格泰姆时代 ,塞尔曼拉什迪的 午夜的孩子 ,等等。根据哈琴的论述,编史元小说作为典型的 后现代主义小说,其基本特征就是运用历史素材,通过重访历史 的写作来质疑历史叙事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对历史叙事的形式及 内容进行重新思考和再加工。 “编史元小说”是“元小说”在历史小说中的一个延伸。哈琴 认为,读一部历史元小说不同于读一部现实主义的历史小说,在 编史元小说中历史的文本性与文学的文本性在这里相映成趣,也 就是说,如今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历史的痕迹、历史的文 本。所谓的“真实”再现说和“非真实”模仿说统统遭到了拒绝, 艺术原创性的意义和历史指涉性的明晰性一律受到了强烈的质疑。 1 (p147) 二、 “编史元小说”的特征 根据哈琴的论述,编史元小说的基本特征就是运用历史素材, 通过重访历史的写作来质疑历史叙事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对历史 叙事的形式及内容进行重新思考和再加工。作为典型的后现代主 义小说的编史元小说把目光倾注于过去,以审视的态度重访过去, 与过去的艺术与社会展开一场有反讽意味的对话。 1 (p5) (一)反讽式的戏仿 在“编史元小说”中,小说从自身内部质疑历史的编写,又对 常规手段持怀疑态度。 1 (p142)而在哈琴看来,无论是这种影 响还是质疑,编史元小说都是通过“戏仿”来实现的。她认为, 编史元小说是运用历史素材,重访历史的写作,因此,在本质上 是一种对历史的“戏仿” 。其目的是要在再现的形式与过去的形式 之间形成一种悖谬的张力,通过“元小说”的“自我反思”和 “自我指涉”功能,促使读者对历史权威的重新思考和重构。 哈琴认为, 拉格泰姆时代所戏仿的范本是多斯帕索斯的 美国三部曲 , 拉格泰姆时代的作者多克托罗和多斯帕索 斯在对历史再现和历史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戏仿作品 拉格泰姆时代在虚构和史实相融之中,利用刻意的时代错误 对历史再现的可能性以及历史意义的连续性提出了质疑。 戏仿反讽式地显示出了张力,它不仅具有模仿的特征,还具有 颠覆式的滑稽作用。读者在阅读编史元小说时具有两种意识:既 意识到小说的虚构性,同时又意识到小说中的历史材料是基于真 实事件的,这种阅读体验使他们进入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无法解 决的矛盾状态之中,这就是编史元小说所努力的目标之一。哈琴 指出:作为“编史元小说”的主要手段之一, “戏仿实践的全部意 义在于对戏仿这一概念的重新界定,认为这是一种保持批评距离 的重复行为,使得作品能以反讽语气显示寓于相似性正中心的差 异。 ”1 (p36) (二)互文性 哈琴在分析“编史元小说”的创作中,把“互文性”作为“编 史元小说”的一种重要创作模式和技巧。编史元小说将历史中的 事件作为其叙事根源,因此,历史文本是其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 素,它与小说文本构成了互文关系。 “编史元小说”的作家们,正 是利用了文本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在历史素材和现实事件中去 寻找“印迹” ,虚与实的张力由此形成。哈琴一语中的地指出,互 文性用读者文本的关系取代了饱受质疑的作者文本的关 系,把文本意义的位置放在话语自身的历史里。实际上再也不能 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原创性了;文学作品只是以前话语的组成 部分,一切文本都是从这种话语获得意义。 1 (p169)哈琴以多 克托罗的小说欢迎到哈德泰姆斯来为例来解释编史元小说中 以戏仿和互文本的形式使用一些常见的、明显循规蹈矩的情节设 计形式的做法。这部小说和斯蒂芬克莱恩的蓝色旅馆为互 文本,以戏仿的形式颠覆了传统写法中将大自然描写为拯救人类 灵魂的原野的常规,并把大自然中的拓荒者替代为小业主,从而 迫使读者重新思考并阐释历史。 (三)自我指涉性 自我指涉性是从语言学引入文学研究的一个概念。罗曼.雅各布 森在其语言学与诗学一文中,认为文学语言的功能分为“诗 的功能”和“指称功能” ,指出“诗的功能”是文学语言将读者的 注意力指向文学自身,这种特性就被后来的学者称为文学的“自 我指涉性” 。 5(p73-79)编史元小说一直极力申明,它所描写的 世界毫无疑问地具有虚构性,又无可否认地带有历史性,它们既 参与构建话语,本身又是话语。 1 (p192-193) 编史元小说无法避免它的自我指涉性所关涉的问题。一方面, 它通过文学语言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到其自身的特性最本质的 是虚构性。另一方面,将注意力停留在自身,经过反思后取得指 涉现实的维度,从而又满足了编史元小说与历史与现实之间无法 避免的联系。编史元小说的这种自我指涉性脱胎于它的母体 元小说。它通过建立并模糊历史与小说之间的界限,自然而然地 延伸了历史指涉的对象与小说的指涉对象之间的区别。 (四)矛盾性 后现代主义本身是具有矛盾性的,它运行在其试图颠覆的体系 之中,与其自身质疑的事物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它既使用又误 用了其所抨击的结构和价值观。体现在艺术上,其一方面具有强 烈的自我指涉性和戏仿性,另一方面这种自我指涉性和戏仿性又 表现出要避开历史世界的意图,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又恰恰试图将 自己植根于这历史世界之中。因此,编史元小说的最大矛盾之处 就在于它的目的是对常规和历史、政治进行颠覆,但这种颠覆又 要求运行于其中才能实现。 哈琴把后现代主义诗学概括为“将事情问题化” ,而“问题化” 的关系就在于揭示出“矛盾”,编史元小说就是在陈述历史和元小 说之间问题丛生的对立和矛盾中,彰显了“问题化”这一过程。 它一清二楚地保持了其形式上的自我再现和历史语境,而在这一 过程中,却把历史和知识的可能性问题化,因为在这一点上没有 妥协和辩证法只有悬而未决的矛盾。 1 (p142) (五)意识形态性 对于编史元小说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用马舍雷的话说,在 编史元小说中,意识形态并不是沉默无声的“未曾言说之物” 。 1 (p285)哈琴指出,在后现代的“历史”中,意识形态与审美原 本就密不可分。如何通过艺术来再现这一过程,既要受到意识形 态的构建,反过来也构建着意识形态。 1 (p241)虽然编史元小 说对历史和社会传统的常规作了反讽式的颠覆,但其与历史和意 识形态的联系却始终无法抹去。历史编写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内 涵。哈琴肯定地指出:即使自觉意识最强、戏仿色彩最浓的当代 艺术作品也没有试图摆脱它们过去、现在和未来赖以生存的历史、 社会、意识形态语境,反倒是凸显了上述因素。 1 (p34) 编史元小说将历史知识和文学再现问题化,并且通过具体的意 识形态与文学实践来彰显从事件中制造出事实的过程。 1 (p259)历史事件是构建历史事实的前提;历史事实则是经过阐 释和情节编排的、 “被赋予意义的事件” ,在构建历史事实的过程 中,权力和意识形态是无法避免的因素。 6 编史元小说它禀赋了后现代主义向一切权威质疑的特征,它通 过戏仿的途径,质疑一切写作的权威,挑战单一化话语,将历史 和小说的话语置于一张不断向外扩张的互文网络之中。 “编史元小 说”概念的提出,不仅是指称某种创作潮流,通过对这一概念的 剖析还进一步厘清了后现代主义的语境内涵以及特征。 参考文献 1琳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 论小说m.李杨,李锋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william h. gass. fic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