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2014年秋)_第1页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2014年秋)_第2页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2014年秋)_第3页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2014年秋)_第4页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4-5(2014年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13 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课 共 2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目标 (4)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教学 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教学 难点 生字卡片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第一课时 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 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 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 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 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 ,在文学史上占 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 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2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 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早 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 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 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 等自己解决。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 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 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 助解决。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 、 “还” 、 “啼不住”检测学生。 (学生可 能回答:“辞”在本诗中是“离开”的意思;“还”呢?是“返回” ,为什么是返 回呢?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李白流放途中被赦免,将要回到原来的住地江陵, 所以“还”是“返回” , “啼不住”就是不停地叫之意。对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 相机点拨。 ) 6.诗中的重点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诗读得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读诗,体会刚 才学过的字词。 7.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学的字、词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同桌 互相说说诗意。 8.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教师随机评价、 指导。 9.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3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打出画面,配乐 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1)仿佛看到了早晨彩云间的白帝城或白帝城沐浴在朝霞之中; (2)仿佛看到了小船一会儿就到了江陵; (3)仿佛看到了小船轻快地行驶,越过了一座又一座山; (4)仿佛听到了长江两岸猿猴在不停地叫着。 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几个方面在一起的,或不完整的,无论怎样教师都应: (1)根据学生的回答,视情况相机追问,哪句诗让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听到 了这样的声音? (2)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对学生的朗读,可通 过评价、范读等适时指导。 3.当我们走进诗的意境时,我们已完全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谁愿把这首诗 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 6 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 “帝” “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 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这美景就藏在古诗 绝句里,只要你读懂了诗句,相信你就能感受到。 4、板书课题:绝句 。 4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 4 句,每行 5 字或 7 字。 )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 岁就会吟诗,他 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 1400 多首,被誉为“诗圣” 。 ) 三、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 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 “黄鹤” “翠柳” “白鹰” “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 表示颜色的。 )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 4 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 ,联系诗句说说“千秋” “万里” 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 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 。 (鸣”与“上” 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 )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 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听录音朗读,听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 语。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 且形美) 。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结束课堂 1、再次认读古诗中的生字以及要求书写的字。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翠” “窗”这两个汉字。 作业 (1)书写生字词。 5 布置 (2)背诵、默写绝句 ,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绝句 千里江陵一日还。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秋雪 万里船 (轻松、愉悦) (迷人、壮观) 课题 14 庐山的云雾 课型 新授课 共 2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1)认识课文后的 12 个生字及 8 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 , “幻” “增” , “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 1 小节,背诵第 1 小节。 教学目标 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教学 重点 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 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师背) 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 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 6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 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 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 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 (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 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 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 (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7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范读, 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同学听听。 五、复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 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 (出示词语朗读)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题 15 锡林郭勒大草原 课型 新授课 共 2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8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 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目标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 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教学难点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 16 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 怎样读? 3、 (感受大、广阔) ,齐读课题 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 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1)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 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9 (2)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 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 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 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 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 (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新|课| 标|第|一| 网 (3)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 ) 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 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 喝水的身影。 )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 (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 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 这里的景色真美。 )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 )有( ) ,还有( ) ,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 、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 、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10 3) 、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 ( ) ,最后是( ) 。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 4 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 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 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 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锡林郭勒大草原现在是什么样的呢?还这么美丽吗?请同学们课下做一次小小作业布置 的调查或访问,写一篇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课题 16 赵州桥 课型 新授课 共 2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11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教学重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教学难点 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第一课时 (一)课题的引入。 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 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 美观的赵州桥。 (二)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 (三)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四)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五)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12 3、读读写写课后 3 题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 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出示投影) 问:“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提示:赵州桥建造 700 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 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 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 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出示投影) 问: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 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 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 (出示投影) 理解“缠绕” 、 “抵” 、 “回首遥望”的意思。 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突出了赵州桥什么特点? 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 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思想教育) 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 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 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 1 题的问题。 13 (二)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听写生字、词语。 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题 语文百花园四 课型 新授课 共 3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教学目标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课件、实物投影。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14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 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认识多音字:柴、鹿柴。 5、理解诗题: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 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15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 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奇、美 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 真回答。 9、全班评议: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 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 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1、教师导言: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 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动笔赞美它们。 2、教师板书:介绍一处景物。 二、观察表达,口头介绍 1、说说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处景物?问什么? 16 2、出示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3、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准备描述。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议。 6、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议。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作 1、教师导言: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再整理一下,然后动笔开始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评析、练习修改。 完成习作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17 七颗钻石 课型 新授课 共 2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 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17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教学难点 课件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 人物什么行动 作者通过 神奇变化 后水罐变化 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 爱心 有水 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 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满满的 银水罐 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 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18 跳出七颗钻石, 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涌出一股巨大水流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 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与学生谈童话故事的感受。 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 “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 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 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 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 一次变化的。 (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 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 ,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 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 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 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 字左右) 。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通过图片让学生再次走进神 话,用心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用读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水”是多么的可贵! 作业布置 19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水罐 金水罐(母爱似金) 装满了水的水罐 银水罐(爱心如银) (孝心感天)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还是满满的 课题 18 平分生命 课型 新授课 共 3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利用朗读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对文章内容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能联系自身的感情经历体验人物内心。 3、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教学 重点 从男孩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教学 难点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第一课时 一、揭题 板书“生命”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 板书“平分” “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 你想知道什么?这么多问题怎么办?(从课文中去找)怎么读?(轻声读、)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0 交流 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 三、细读课文,领会中心 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是(出示:男孩开始犹豫终于点了点头) 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把你心中的犹豫,思考写在空白处。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多善良的男孩呀,是的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 更何况是个 10 的孩子,所以一开始男孩开始)多善良的孩子,为了妹妹, 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你有了这些感悟时,请你在来读读 这段话。 2、抽血时, (出示:读男孩安静地不发出)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 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 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3、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 100 岁时,男孩(出示:确认)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 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的胸膛,读第 5 段 所有的人震惊了,这就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亲情!这就是浓浓的兄妹亲情! 四、读写结合,情动辞发。 (“平分生命” )分享生命。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上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交流各自的所得) 2、在大家对课文的回顾中,我们再次体会了男孩子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这 种浓浓的亲情使我们震撼,也使我们向往。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细细感受这可以 触摸的真情。 二、品读 1、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2、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 7-8 页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 21 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三、积累 1、在积累本上摘抄本课好词。7 页抄一抄以及学生自己的词语。 2、 “金钥匙”指点: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 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来。 四、拓展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等课前 3 分钟交流。 学生谈感受 齐读 自由读 小组交流 指名 指名读,评议。 齐读 自由读,齐读。 小组分角色读。 男女生读。 引读。 学生谈感受。 第三课时 一、课前 3 分钟:讲亲情故事。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 (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4、书写生字。 (正确、美观) 三、学习 7 页比一比。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读后先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2、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在语境中体会用法。 作 1、选用学过的词语编写一段话。 22 业布置 2、帮家长做家务。 板书设计 18、平分生命 考虑 男孩点头 生命 平分 课题 19 倾斜的伞 课型 新授课 共 2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照顾年迈的外公。 3.体会“倾斜的伞”所代表着的祖孙间的亲情,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 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教学重点 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 难点 生字卡片。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3 同学们,你们和别人共打过一把伞吗?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觉?(学 生讲述) 看来,好多同学都有过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他和 外公在倾斜的伞下发生的故事。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 (2)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2.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困惑” 、 “微颤” 、 “浑浊”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 法自主解决。 4.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雨中的伞下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2.思考: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初读了倾斜的伞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 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发生在伞下的故事,感受倾斜的伞下那浓浓的温情。 二、品读课文 播放抒情音乐,师范读课文 学生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让我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 了什么?你能体会“我”和外公的所思所想吗?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可以在文中画一画,读一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三、全班交流 1.(12 自然段) “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中。 ” 从“每逢” 、 “一蹦一跳” 、 “挽住”感受到“我”和外公感情很好,外公对我精心 24 呵护,我对外公很依恋。 2.(311 自然段) “抬起头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从“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第二次的“笑而不语” ,可在适 当时机追问:外公笑而不语,他在想什么呢? 小结:是啊,外公为了不让雨水淋到我身上,自已的一半身子已浸在了蒙蒙的雨 中,这把倾斜的伞是外公对我深深的爱呀! 3.(1314 自然段) “丹丹,伞歪了。 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我的心热了起来, ”我在想什么? “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外公在想什么? 4.(5 自然段)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 护它。 ” 文中的我是要珍惜什么?爱护什么? 小结:这雨中、这伞下,笼罩着浓浓的亲情。年幼时外公对我的呵护以及长大后 我对外公的照顾,穿越了时空,在倾斜的伞下传递着,温暖着我的心灵。 四、拓展 1、同学们,也许这把倾斜的伞就在你的身边,你却对它视而不见,如果我 们能像作者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那么我们就能 从平凡中悟出真谛,从点点滴滴中感受亲情。 2、你留心了吗?在生活中,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举动往往能给 人带来温暖和快乐。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记在小本本上吧。 3、一老一小,走在雨中立在伞下,这成了雨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幅多么 和谐的画面啊!让这和谐的画面不要停止,我们齐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的,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 外公头顶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着,也不让丹 丹湿了。 ) 作业布置 25 板书设计 倾斜的伞 温情 外公爱“我 ” 温暖 爱心 课题 20 一颗小豌豆 课型 新授课 共 2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1.认识 6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助人为快乐之本。 教学目标 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教学 重点 理解小豌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教学 难点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导入,揭示课题。 揭题,读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1、出示豌豆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师导入语:你们的想象很丰富,让我们来读读大作家安徒生是怎样描述的。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富有情趣。 26 3、导读第二小节,出示课文 38 节。 4、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5、引读第 9、10 节。 师:同学们,要是你来写其中的一颗小豌豆,你会写哪一颗? 6、揭示课题一颗小豌豆 过渡:这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拿出课文,标上小节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A、这颗小豌豆的愿望是什么?这颗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B、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1、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A、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感谢它。 (感谢它让她看到绿色;感谢它让她看到嫩黄色的花朵;感谢它使她战胜了病魔; 感谢它使她慢慢地站起来) B、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的 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小豌豆开出一朵嫩黄色的小花,小姑娘 真实高兴极了,慢慢地,竟站了起来) (体会小豌豆以它充满生机的活力,唤起了小姑娘对生命的渴望,从而使小姑娘 逐渐恢复了健康。 ) 2、师小结语:当小豌豆开出嫩黄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从小姑娘的感谢中获得了快乐。 在我班也有像小豌豆一样助人为乐的同学,你们知道她是谁?在此大大地表扬陶 佳莹每天帮助陈豪亮抄写备忘录。 四、拓展练习。 这颗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么其他四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各自的愿望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颗小豌豆,展开想象,续编一个童话故事。 五、自由读 1021 小节,小豌豆实现了它的“能为大家做点事就高兴”的愿望了 27 吗? 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你们都达成了共识,只有在帮 助别人的同时,你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20.一颗小豌豆 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瘦瘦的 黄黄的 笑吟吟 坐起来 站起来 心底感谢 小女孩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课题 语文百花园五 课型 新授课 共 3 课时 第 课时 学情分析 1 通过杳字典,自学不认识的字: 2 通过词语接龙练习,丰富词汇。 3 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4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观察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笔 l ;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一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