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气血的概念_第1页
中医学中气血的概念_第2页
中医学中气血的概念_第3页
中医学中气血的概念_第4页
中医学中气血的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中气血的概念 摘自从树木到森林-经络实质研究述一书 作者唐甦 “气血”的含义 在中医学中,“气血”的概念是基础理论之一。尤其是“气”的 概念,在黄帝内经中相关“气”的名称有 300 多种,但“气” 的实质含义无非是 4 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条件和状态下, “气”的实质含义有非常准确的诠释,不能混淆,否则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不同状态条件下,“气”的实质要理解为能量,或水谷 经脾胃化成的精细颗粒(水谷之精华),或精微颗粒蒸腾汽化成的 水“气”,或大自然中存在的呼吸之“气”。以下逐一加以分析: 一、能量之“气” 能量之“气”主要反映的是脏腑机体的生理机能状态,与生理机 能状态相关联的父母之“精气(元气)”分不开,又可称为“脏腑 之气”。“宗气”为胸中积聚之“气”,又为人体后天的根本之 “气”,是由肺部吸入的自然之“气”,与水谷之精华结合而成, 反应肺部的生理机能,同样具有能量之“气”的含义。 2 为什么要将能量之“气”解释为“元气”、“宗气”、“脏腑之气” 呢?这里有个新概念的分类问题,“气”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中医学 概念,必须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给人以便于理解的诠释。 “气”的部分含义,就是现代生物物理学中的物理因子,就是能 量的概念,这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有了能量概念的加入,我们才 能将以前单纯用“气”来描述,让现代人云山雾罩,转变成通过实 际测量而能够对机体脏腑的机能状态定性定量的分析。从现代生物 物理学理论角度分析,“气”就是动能的代名词。 我们要诠释中医学中“气”的理论,首先要有“气”是运动的理 念,任何“气”的名词、“气”的含义的描述,都与其运动状态分不 开。从对中医“气”的实质来分析,“气”是物质的,“气”是运 动的。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属性,运动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 物质基础的运动或功能表现是不存在的。同样,没有功能运动的生 命物质也是不存在的。既无物质,又无功能的生命过程更是不存在。 “气”是物质基础上产生的物质运动的认识,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气”是运动的物质,则:“气” = 运动 物质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E=1/2V 2m E 是能量,是对物质动能的描述。V 2是速度的平方,M=质量。 3 从上述动能公式可以看出,“气”是能量的代名词,这是经络实 质中一个长期被人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概念。“气”是对物质动能 的描述,“气”是能量,而物质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换的。 如动能可变为势能,势能可变为机械能,在人体内机械能又可变为 生物能等等。物质的物理能量形态在一定状态下可相互转化而变成 “声、光、电、磁、热、电磁波、振动”等其它物理量(此部分探 讨详见相关章节)。 这些物理量有大小的量值变化,不同场能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某 个方面的体现:按照现代物理学“挠场”的概念,如果把一个带电 的、有质量和自旋的物体,看成是对物理的真空挠动,则物体的带 电量对应产生电磁场,该物体的质量则对应产生引力场,而该物体 的自旋则对应产生挠场。因此不同的场可以看成是该物体在物理真 空不同条件的某个方面。说得通俗点,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这是基本常识。因此任何物质都同时具有电磁 场、引力场和挠场。 “气”是物质能量的代名词,因此在不同条件、不同状态下, “气”以“声、光、电、磁、热、电磁波、振动”等不同物理量的 形态出现,也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 现代人很难理解一些“气”的名词,如“脏气”(又分为“心气” 、“肝气”、“脾气”、“肺气”、“肾气”)、“腑气”(又分 为“胃气”、“胆气”、“大肠气”、“小肠气”、“三焦气”、 4 “膀胱气”)等,这些“气”分别代表着这些脏腑的生理机能,生 理机能是可以量化的。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市场很流行的各种经络 检测仪),通过测量各脏腑生物电、生物磁的变化,而得出强盛、 衰弱以及十二经络的亢衰状态等各种指标,从而掌握这些脏腑经络 的生理状态。这种量化的描述就比阴虚阳亢等定性的解释更易为人 们理解。 从以上各篇论述,我们知道体液在经络通道内流动,调节着人体 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这个调节过程是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然 而人们还是没有脱离西医学的研究习惯(即化学和解剖学的实验习 惯),过多地将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化学因子对人体生理代谢过程的 调控,而物理因子(“声、光、电、磁、热、电磁波、振动”等) 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常常被人们忽视,但这却是经络实质的重要 部分。缺少这部分,经络实质就理不清,也使很多学者有关经络研 究的假说理论在解释经络的调节功能时比较牵强。因此我们对经络 功能的认识,要从整体上有一个能被人们接受的解释,要从化学因 子、物理因子、神经系统、血循环系统、淋巴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 等各个因素说明经络对人体是如何调节的,这些环节对经络实质来 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孟竞璧,张维波,祝总骧用同位素迁移实验证实人体体液的流动 速度约为 1mm/s,体液含有各种复杂的化学因子成分,这些成分随 5 体液在全身流动的过程中对人体各部分所起的调节作用是毋庸置疑 的。 现代经络研究中循经感传是重要的内容,针灸学中非常重视针刺 时出现的各种感觉传导现象,即所谓“气行”。“气行”的情况因 各人的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灵枢行针分析这种情况,“或神 动而气先针行(过敏);或气与针相逢(正常);或针已出,气独 行;或数刺乃知(迟钝)”。行针要求“气至”,灵枢九 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掌握“气至”现象是 取得针灸疗效的关键。在此,“气至”有两个含义,首先是“气”, 然后才是“至”。这显然是说外加物理因子(针刺)后,体内出现 了物理因子“气”,而这种“气”必须是“至”的(感觉到)才有 疗效。这就是物理因子调理脏腑的一个明证。 “气至”是循经感传的过程,感传速度(见经络敏感人)约 25cm/s,是体液运动速度的数十倍。显然在此起调理功能的是物 理因子“生物电”,而不是化学因子(体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 由于“气至”,人体内的神经调节系统、内分泌系统发生作用,最 终起到治病及调理的效果。当然在没有外加物理因子(针刺)时, 体内经络调理各个脏腑的机能,就存在化学因子和物理因子同时起 作用的机理。有关物理因子的调节机理将在相关章节详细论述。 二、 水谷精华之“气” 6 水谷精华之“气”又称营卫之“气”,在中医学中论述很多,分 类名称也很多,但归于一条,就是水谷经脾胃运化吸收后,形成的 精华细微之物运行到肺部,再与肺部吸收的自然之清气结合,运行 于脉中,即为“营气”,行于脉外,即为“卫气”。 “营气”是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气”,故称为“营气” 又为“荣气”。通过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而循行于全身,贯五脏络 六腑,偏于内脏。“营气”注于脉中(即组织液中),通过静脉及 淋巴系统回流成为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故有“营血”的功能。 “营气”在脉中运行全身对全身各组织器官,尤其是内脏,发挥其 营养作用。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 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灵枢营气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于肺, 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 是谓天地之纪。” “卫气”是行于脉外,具有护卫作用之“气”。因其具有护卫的 特点,故称为“卫气”。“卫气”与行于脉内的“营气”相对而言, “营气”属阴走脉内,“卫气”属阳走脉外,故又有“营阴”“卫 阳”之称。“卫气”与“营气”相随,布散于皮肤之中,分肉之间, 偏于体表。“卫气”具有温养、调节、防御的作用,对人体体温维 持恒定、体表肌肤腠理,起着温养的作用,并司皮肤、汗孔的开合, 防御外邪的侵入。灵枢本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 7 皮肤,肥腠理,可开合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曰: “卫气者,热气也。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 功用也。”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曰:“卫气者,所言护卫 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 中医学中的“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条件是相同的, 即由肺吸入自然之清气和脾胃吸收传输而来的水谷之气相结合而成。 从生成条件,三气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虽然各种气的称谓不一样, 实际上都是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化成营养单 元和氧气,随着血循环系统、淋巴系统、经络系统的运输到达人体 的各个部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因“气”所在的部 位不同,故有不同的称谓,这也是中国文化及中医学的特点。 三、蒸腾汽化之“气” 蒸腾汽化之“气”即组织液(细胞间液)中的微小颗粒,直径约几 十个 nm。无论是结合水(与细胞间质中的固体成分结合成凝胶态的 物质),还是自由水(在组织间隙中的微小通道里流动的),它们 的体积都非常小,以致接近水蒸汽的存在形式,故称为“气”并若 “雾露之溉”。 张介宾在解释灵枢相关内容中,对“营卫之气”,液、血、 汗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营卫之气,虽分清浊,然皆水谷之精华, 故曰营卫者精气也,然血化于液,液化于气,是血之与气,本 8 为同类,而血之与汗,亦非两种。但血主营,为阴为里,汗属卫, 为阳为表,一表一里,无可并攻,故夺血者无取其汗,夺汗者无取 其血(类经卷 6)”。 这段话描述了气液血的相互转化:“气”无论是“营气”还 是“卫气”都是以气样微小颗粒形式存在的组织液,当这些微小颗 粒聚集成较大水团时则变成“液”,如淋巴液或关节液,当这些液 回到血管内,又变成血。“卫气”出于上焦,其组织液的颗粒最小, 被称为雾,即“上焦如雾”。“营气”的组织液颗粒较大,被称为 露,两者合成为“若雾露之溉”的“气”。内经以及后世的注 释者们还将人体中的“气”比喻成自然界中的“天气”和“地气”。 由于“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故“天气”和“地气”实际上 指自然界中的水蒸汽和水,它与人体内的体液形成有类似的地方, 则进一步说明了人体的“气”准确地解释应为水“气”。 灵枢五癃津液别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 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之气并则为泣; 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 。张介宾说:“腠理闭密则气不外泄,故气化为水,水必就下,故 留于膀胱,然水即气也,水聚则气生,气化则水注,故为溺与气 (类经卷 16)”。正常情况下,水气也不单纯是指水,水还包 括很多营养物质,即组织液中所含的蛋白质、有机物和无机盐,而 非纯粹的“水蒸汽”。 9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看到,古人提到“上焦如雾,中焦如露,合而 若雾露之溉”,看似强调的是上焦或中焦的位置,其实也精辟地强 调了温度对人体“气”的影响,如: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 厚则为汗,讲叙的都是蒸腾汽化之“气”,即在不同部位、不同状 态、不同条件下的同一种东西“组织液”。 四、气功之“气”大自然中的呼吸之“气”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曰:“上古有真 人者,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上古”应理解于四千年以前,几千年来,气功在民间流传并没有 统一的名称,源于医、儒、道、佛、武之差异,就有不同的称谓, 例如引导、吐纳、行气、服气、坐忘、守神、炼丹、坐禅等。 气功与中药、针灸、推拿等一样,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 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这段话说明,心理 健康,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按这个规律养生才能长寿; 心理不健康,则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就紊乱,照此则必生病变。 内经又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段话是说,当一个人的意识进入到一种非常宁静、非常协调的虚 无状态时,全身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就能够协调,长期坚持这种排 除杂念,放松心理紧张的锻炼就会增强体质,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10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一段记载:“闭目存思,想 见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如盖,五色分明,下入毛际,渐渐入顶, 如雨如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四肢五 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地,若彻,则觉腹中有声,汩汩然,意专思 存,不得外缘,斯须即觉元气达于气海,须臾则自达于涌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段描述实际上是一个围绕自我暗示核心, 聚精会神地自我想象,自我注意,自我感知的自我心理调节过程。 通过想象摈除杂念,忘却烦恼,将自己带入一个心旷神怡的意境中, 形成一种美好的心理情绪状态,亦即气功入静状态。入静是气功锻 炼本身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气功区别于其它健身方法的特点。 入静状态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形式和坐姿的一种心理学上所 说的催眠状态。人体在入静时,会产生全身舒适,心情愉快,心胸 开阔的主观感受,练功入境形成的美好情绪不仅使心理紧张得以放 松,而且可使紊乱的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长期坚持气功锻炼, 可以使炎症、溃疡等实质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这种通过自 我调节来协调自身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形态实质的过程就是气功的 功能。 由此可见气功之“气”是人体自主意念之下的呼吸之“气”,又 是大自然的空气之“气”。大自然之“气”通过人体肺部组织,进 入脉管系统与组织液交融,形成“营气”、“卫气”等,再通过脉 11 管系统和经络系统进入全身的细胞组织,进行人体最基础的新陈代 谢。当然参与人体代谢活动的空气之“气”是指空气中的氧气。 在此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