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清差距、开启未来: 中国航天在全球太空竞赛中的最真实水平和位置【一】 大推力火箭之梦 【导语】:中国即将发射嫦娥二号卫星,进行第二次探月尝试。一 直以来,由于数据和角度的不同,国内外媒体对中国在全球太空竞 赛中的位置一直说法不一。本文系列意图通过这组在数据分析和横 向对比之上的策划,找到中国航天在世界的最真实水平和位置,认 清差距,并开启未来。 【前言】中国近年来在火箭发射次数上赶超了欧洲,并且“长征 2 号 F”火箭已经成为全球仅有的三种轨道载人运载器之一。中国的运 载火箭可靠性比较高,但在推力能够满足现有计划的情况下,中国 仍未制定任何研发大推力火箭的计划。这使得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 从字面上来看与欧美火箭强国存在相当差距。而这一现状有望在海 南文昌发射基地建成之后改变。 。 目前中国“长征 2 号 F”火箭近地轨道荷载能力约 8 吨,而欧美大推 力火箭这一数据均超 20 吨。 中外主要运载火箭数据对比 以上数据说明: 从上图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运载火箭优点是可靠性 不错,发射纪录良好(但是没有经过大密度发射的考验);缺点是运载 能力比较小中国暂未制定任何发展大推力火箭的计划。这使得中国 火箭推力与欧美火箭超过 20 吨级的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综合实力: 运载火箭是当今人类航天科技和工业的核心技术和主要航天运载器, 是一国航天能力的重要标志。50 年前,美国和前苏联是世界上仅有的 两个拥有运载火箭的国家。20 年前,具有经常性火箭发射能力的只有 美国、前苏联、欧洲和中国。而今天,自行开展航天发射的国家已是那 时的几乎两倍。今后 5 年里,超过 15 个国家共计划开展 100 多项航天 任务。据预测,20082017 年间,全球共将生产一次性运载火箭 630 多枚。 从上世纪 60 年代至今的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全球共进行了大约 4500 多次轨道发射,把 1 万余个卫星、飞船、实验设备、探测器、着 陆器和其它航天器送上各类飞行轨道、地外星球,涉及从地球轨道任务 到太阳系以外的任务等各类任务,其中约有 290 余项为载人航天任务。 截至 2009 年,已研制出航天运载火箭的国家有 13 个,即中国、法 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意大利、日本、朝鲜、俄罗斯、韩国、乌克 兰、英国和美国。其中,意大利和英国已放弃了独立的运载计划,乌克 兰已暂停了其计划,朝鲜和韩国还正在期待实现成功的发射。这样正在 从事发射活动且能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国家就只有 8 个。还有一些国 家已表达了发展本国运载能力的意愿,如巴西在过去 10 年里开展了一 些运载火箭研制工作。 综合看来,美国、俄罗斯在运载火箭技术上,略胜其它国家一筹,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种轨道载人运载器,就是分别来自美、俄的航天飞 机、“联盟号”火箭以及中国的“长征”2F 火箭,而中国、欧空局、日本 等国家也有较长的运载火箭发射历史,印度、韩国、巴西等国家正在积 极发展,以下我们对上述国家和联合体的运载火箭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中国:近年发射次数赶超欧洲 经过几代航天人半个世纪的研发历程,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已逐步发展成多发射任务需求、四个系列十二个不同型号的大家族。有 最早研制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号的“长征 1”号火 箭;多次投入国内外发射市场、为 12 个国家成功发射了 42 颗卫星的 “长征 2 号”C、“长征 2”号捆和“长征 3” 号 A 系列火箭;已实现 3 次载 人航天、将 6 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长征 2”号 F 火箭;以及正在研 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 5”号、“长征 6”号等。 中国近年来在发射次数上赶超了欧洲,主要是有国产有效载荷的需 求和有竞争力的国际商业发射定价模式作保障。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 “长征 2”号丙(CZ-2C)、“长征 2”号丁(CZ-2D)、“长 征 2”号 E(CZ-2E )、“ 长征 2”号 F(CZ-2F)“长征 3”号甲(CZ-3A)、“长征 3”号乙(CZ-3B)、“长征 3”号丙(CZ-3C)、“长征 4”号乙(CZ-4B) 目前,长征系列已经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 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跨越,成为 了国际宇航市场上知名的高科技品牌。随着“鑫诺”6 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长征火箭完成了它的第 129 次完美飞行。从以前的几个月发射一次,到 如今的二十几天就要完成一次发射。在未来五年,我国还将发射大约 100 颗卫星,这对于长征火箭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是进 入产业化时代的一个新挑战。 此次发射“嫦娥二号”奔赴月球的长征三号丙火箭(上图)由三级液 体火箭捆绑两个助推器组成,这种独特的“非全对称”火箭在“长征”系列 里是唯一的。其近地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 3.8 吨,全箭起飞质量为 345 吨,全长 54.838 米,不仅比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 箭高出了 2 米多,其运载能力也提高了 1.2 吨,能直接将“嫦娥二号”卫 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节省奔月时间。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现已正式投 入国际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市场。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模拟图 另外,长征五号是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重型运载火箭 系列,运载能力与欧洲“阿丽亚娜”5 基本同级。它实行模块化设计,由 直径为 5 米、3.35 米和 2.25 米的三种模块构成,可以根据需要把不同 模块组装成不同推力的火箭,以执行不同的任务。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起飞,能把 1.8 吨至 14 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可发射 20 吨级长期有人照料 的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 应用卫星等。 俄罗斯:发射次数绝对领先 尽管其航天工业的总体状况堪忧,但俄罗斯在总体发射次数上仍占 据着绝对领先地位。仅 2009 年,俄罗斯有 7 种不同的火箭进行了 29 次 发射,延续了其航天大国的悠久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联盟号”和“联盟”2 火箭是 1957 年 10 月 4 日把世 界上首颗卫星“Sputnik”1 送入轨道的首枚轨道运载火箭 R-7 的后代。 算上“联盟号”的所有型号,该系列火箭已进行了 1735 次以上的发射, 使其成为世界上迄今使用最频繁的火箭。今天,“联盟号”火箭的主要任 务包括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货物。在航天飞机退役和美国新的载人 发射系统投入使用之间的时段里,“联盟号”预计将成为能向国际空间站 运送机组成员的唯一运载器。 “质子号”是俄现役运载火箭中最大的一种。它最早是作为一种用于 携带热核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设计的,1965 年首次投入使用后,又承 担起了新的任务,并成为前苏联及现俄罗斯的主力重型运载火箭。近年 来,“质子号”一直在同时用于发射俄政府有效载荷和商业通信卫星。 “质子号”的增强型号“质子”M 配备了更高效的发动机,能从拜科努尔 航天发射场把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美国:“战神”系列火箭接替航天飞机 美国宇航局(NASA )在历史上曾经制造出过“土星”这样用于登月 计划的重型火箭。依靠军事销售,美国发射业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印度、欧洲和中国的新发射选项的挑战。 与别国不同的是,美国拥有航天飞机作为航天运载器,NASA 原计 划在今年让航天飞机退役,并已开始研制两种新的运载器,以用于取代 航天飞机,虽然已得到政府研制经费的新型载人轨道运载器不下 5 种, 但这些运载器预计最早也要到 2014 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009 年 10 月,美国对新型的战神 1 号(Ares I)火箭进行了测试 发射,战神 1 号火箭是自 1981 年的航天飞机计划以来 NASA 研发的 第一枚新设计的火箭。 战神系列运载火箭计划中包含“战神”1 号、“战神”4 号、“战神”5 号 运载火箭,是航天飞机除役后接替发射任务的火箭,“战神”1 号运载火 箭属载人性质,计划酬载“猎户座”飞船运送宇航员;其他两者为载 物 火箭计划酬载月球载人登陆器等设备。“战神”5 重型火箭是为支持飞往 月球等深空探测任务而提出的,预计首次试飞将会在 2018 年前后进行。 欧洲:商业运载火箭荷载纪录保持者 阿丽亚娜火箭(下图)是欧洲空间局自行研制的可抛式发射系统 (Expendable launch system),迄今已有 1-5 号五种基本型和多种改 进型火箭。作为欧洲联盟各国或其他国家发射卫星至太空中的媒介工具, 名称来自神话人物阿丽雅杜妮(以法语发音 )。该型火箭的发射场地位于 圭亚那太空中心,于 1979 年 12 月 24 日首次发射成功。1980 年时阿丽 亚娜航太公司(Arianespace SA)成立,接手阿丽亚娜计划中火箭建造、 操作与商业营运等方面的事务。 早期的“阿丽亚娜”运载火箭都有失败的记录(“阿丽亚娜”1、2、3 号 成功率较低) ,阿丽亚娜 4 号及 5 号运载火箭最为可靠。近年来,“阿丽 亚娜”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占据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阿 丽亚娜 5 号运载火箭可运送大型载荷。阿丽亚娜 5 号 ECA 型运载火箭 于 2007 年 5 月 4 日创下了商业载荷的新纪录,发射了两枚总重 9.4 公 吨的卫星。 另外,为了满足小型卫星、科学任务与对地观测任务,欧空局还在 研制能将 1.5 吨有效载荷送入低极地轨道(300 千米-500 千米)“织女 星”运载火箭。 日本:低轨道发射能力两倍于中国 日本目前现役的运载火箭主要是 H2 火箭,是在 H1 型火箭的基础 上,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研制成功的。H2 型自研制之初就故障、事故 连连。从 1994 年第一次成功发射到 1997 年,一共成功发射了 5 次。然 而,每次发射耗费 190 亿日圆(约 13 亿人民币),比起国际竞争者如 阿丽亚娜火箭算十分昂贵。后来,新一代 H-IIA 火箭开始研制,以降 低发射费用。 近年来,日本在提高运载火箭的可靠性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 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 2007 年成功的使用 H2A 火箭发射了日本的探 月卫星“辉夜姬”,2009 年 H2A 成功的实现 1 箭 8 星的发射。 此外,日本的新型火箭 H2B 于 2009 年将日本的首架无人太空补给 机空间站转运飞船(HTV)发射升空,标志着日本运载火箭技术的最 新成就。H2B 低轨道发射能力达到 19 吨,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 力达 8 吨。与此相比,中国同步轨道发射能力最强的“长征 3 号乙”仅能 达到 5.5 吨的能力,发射“神舟七号”的“长征 2 号 F”低轨道发射能力为 8.4 吨。 印度:仍未成功运用氢氧发动技术 印度目前拥有的运载火箭主要由“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 (GSLV)和“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 )两种。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的低温液态引擎由俄罗斯提供, GSLV 使用四支 L40 液态推进火箭可将 5000 千克的载荷送到近地轨道; 使用俄罗斯 KVD-1 低温末端节引擎可将 2200 千克的载荷送到地球同 步轨道。2010 年 4 月 15 日,印度搭载了最新氢氧发动机的 GSLV-D3 火箭发射失败,使印度想成为世界第 6 个拥有将重型卫星送入地球静止 轨道的低温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的希望破灭。截至目前为止,只 有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和中国拥有这种技术。 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标准型为 4 节式火箭并有 6 枚助推火 箭,目前已有将 1,600 千克的卫星送至 622 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之 能力,可让印度的遥控通讯检测卫星到达极地轨道,实际上的商业用途 技术是从俄罗斯取得,也可以发射小卫星到地球同步轨道 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中国仅占 4%份额 世界主要的大国均独自或者合作拥有火箭商业发射的能力,而无力 自行开展航天发射的国家正在通过与航天大国合作来涉足航天领域,这 就形成了商业发射的巨大市场。目前,俄罗斯在全球商业发射市场上占 据领先地位。2009 年,俄罗斯进行了 10 次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为 42%。同时,美国火箭占据了 17%,欧洲占据了该市场的 21%,而中 国进行了 1 次商业发射,占市场的 4%。日本和印度在商业发射市场上 的日渐活跃。以色列过去 10 年里进行了 4 次军事卫星发射,仍保有提 供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韩国“罗老”号运载火箭连续两次发射失败,仍 在努力之中。 面对不断增长的空间资源开发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商业发射市场竞 争环境,各航天大国在不断改进现有火箭的同时,大力研制新一代的商 用运载火箭。目前美国推出了“德尔它”4 和“宇宙神”5 两个新型运载火 箭系列;欧洲新研制了“阿丽亚娜”5 运载火箭;日本推出了 H-2;俄罗 斯正在研制“安加拉”系列火箭。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私人发射服务商开始介入到商业发射服务中, 例如太空探索公司“猎鹰”9 火箭发射价格是 5000 万美元,与发射价格 为 9000 万到 1 亿美元的俄罗斯“质子号”火箭运载能力近似。这表明这 些新型火箭在发射服务行业的出现可能将带来新的商业发射机遇,并增 强美国发射业的竞争力。 结语 目前国际上运载火箭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美、俄依 靠雄厚的历史积淀,仍然占据着明显的领先优势,尤其是美国在放弃了 航天飞机之后,出于商业发展和深空探测的需求,厚积薄发的重回了运 载火箭发展之路,例如战神系列火箭的起点定位就是将来重返月球的任 务需求。而另一边厢,欧空局在稳稳的占据国际商业发射的半壁江山的 同时,不断发展完善“阿丽亚娜”火箭系列。 而中国则从民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体育学期工作总结
- 公司用电安全培训材料课件
- 辽宁省2025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英语(高起点)练习题库及答案
- 广东省2025年成人高考医学类复习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2025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体育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公司汛期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正规的不定期承包合同样本7篇
- 护理查房演绎经验总结
- 配液系统工作总结
- 民法典婚姻篇培训
- 2025《煤矿安全规程》新旧对照专题培训
- 磷化铝管理办法
- 2025年海底捞企业面试题及答案
- 小学体育家长会课件
- 教育的人口功能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 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管理制度
- 2025年芳香保健师(初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真题解析试卷
- 2025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注塑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