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关于乳腺增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_第1页
中西医关于乳腺增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_第2页
中西医关于乳腺增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_第3页
中西医关于乳腺增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_第4页
中西医关于乳腺增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关于乳腺增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乳腺增生症在中医学中属“乳癖”范畴。乳癖之名始见于华佗中藏经 。中 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如外科正宗云“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 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 ”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云“乳癖此疾,因女子十五六岁,经脉将行,或一月两 行,或过月不行,致生此疾”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胃相表里,肝喜条达, 若忧思郁怒,则肝失疏泄,脾脏受损,导致气滞痰凝血瘀,则出现乳房结块疼痛。 又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经循腹而行止胸中,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 冲任二脉隶属于肝肾,冲任失调,痰气郁结,肝肾不足,阳虚痰湿内结,出现乳房 肿块疼痛,并随月经周期改变。传统中医学认为正常乳房的生长、发育和分泌功能 都和脏腑、经络、气血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它秉承先天之精气,受五脏六腑十 二经脉气血津液之所养,在女子随精气的盛衰而出现不同时期的盈亏变化,且生理 功能又与月经、胎孕、产育之间相互联系。因此乳房虽属局部器官,但通过十二经 脉和奇经八脉的纵横联系与内在脏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 津液的作用来完成其功能活动。这种整体观念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相符合的,也是 论述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机的理论基础。 冯氏锦囊有“妇人不知调养,伤冲任” 以致乳疾之说。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故五脏之气皆由乎 肾,注于冲任,而主乎天癸。 ”即所谓肾主先天之精气,集五脏六腑后天之精气, 布于四肢百骸,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激发冲任二脉的通盛,而冲任之 脉上灌乳房,下注胞宫,即肾一天癸一冲任共同调节着乳房、月经周期的生理性变 化。乳腺增生病病机复杂,症状轻重不一,虚实互见,在临床上本病可分为气滞痰 凝型与冲任失调型。 目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女性乳腺增生症与患者年龄、职业、精神状态、饮食 习惯、月经情况、婚育情况、和不合理的孕、哺史相关,而初潮年龄早、高龄初产、 多次人工流产、累积哺乳时间短及情绪不稳定是乳腺增生症的危险因素 1。女性乳 房是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乳房的生长发育,及其伴随月经周期各个阶段 出现的周期性变化和乳汁分泌等一系列生理活动,是受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各种内 分泌腺调控的,是在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及其它内分泌激素的调节控制下进行的; 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兼有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的功能,下丘脑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内 分泌系统转调点,既 是 高 级 植 物 神 经 中 枢 , 也 是 功 能 复 杂 的 高 级 内 分 泌 中 枢 , 其 分泌的信息物质可直接进入血液,因此可将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神经活动 电信号转变为激素分泌的化学信号,以下丘脑为枢纽协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 系。下 丘 脑 与 垂 体 功 能 和 性 腺 活 动 均 有 极 密 切 的 关 系 。下丘脑通过多种肽类物质 调节全身内分泌功能,调节方式主要为促进或抑制其效应细胞合成激素并将其释放 入血循环,如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分泌的与乳房发育有关的主要为促卵 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催乳素(PRL) 。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 生成素(LH)作用为促使孕激素及雌二醇的合成与分泌。催乳素在垂体前叶产生,主 要作用为促进乳房生长发育,发动和维持泌乳,催乳素异常升高亦可直接刺激乳腺 组织,并进一步抑制黄体期孕酮的分泌,同时能刺激雌二醇的合成,有助于雌激素 水平升高,从而引起乳腺增生;卵巢主要功能为排卵及合成分泌两种女性激素:雌激 素和孕激素,雌激素、孕激素与乳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乳腺增生病的发病主要是 内分泌激素失调的观点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本病的发生发展与卵巢内分泌状态密 切相关,乳腺组织与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内分泌周期性调节,并产生相应的周期 性变化,因此,乳房也存在相应的增殖和复旧的周期性改变。周期性的激素分泌失 调或乳腺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排卵前期黄体生成素 (LH)和雌二醇(E 2)分泌不足,以及黄体期雌二醇绝对或相对增高,孕酮(P)分泌相对 或绝对不足,失去制约雌二醇与保护乳腺组织的作用,使乳腺组织不断处于雌激素 的刺激之中,乳腺组织不能由增殖转入复旧或复旧不全,久而久之引起乳腺组织增 生,为导致本病的关键。另外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密切相关,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 bFGF)高表达 2以及抑调亡基 因(Bcl-2) 与促调亡基因(Bax )表达异常 3-7在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病变过程常做为重 要的研究指标。 中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现状分析 根据乳腺增生症内分泌紊乱的发病机理,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症关键是调节卵 巢内分泌趋向正常或阻断激素作用靶点,即可阻断发病环节,缓解症状,因此多采 用抑制雌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方案。1.三苯氧胺(他莫昔芬)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是一种非甾体类的抗雌激素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乳腺增生,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 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与雌激素竞争结合靶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直接封闭雌激素受 体,阻断雌激素的效应。停药后大部分病例乳房疼痛还会复发,其副作用为干扰月 经,表现为经血减少,月经推迟或提前,子宫内膜增厚明显,全部月经异常的病例。 长期服用,且有显著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8 。此外枸 橼 酸 托 瑞 米 芬 (法乐通) 与他莫昔芬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2. 溴 隐 亭 为 多 巴 胺 能 激 动 剂 ,本 药 抑 制 垂体前叶激 素 泌 乳 素 的 分 泌 , 而 不 影 响 其 它 垂 体 激 素 。 可 用 于 治 疗 由 泌 乳 素 过 高 引 起 的 各 种 病 症 ,抑 制 或 缩 小 泌乳素瘤, 恢 复 黄 体 生 成 素 的 正 常 分 泌 , 减 少 乳 房 囊 肿 或 小 结 的 数 量 和 体 积 , 减 轻 孕 激 素 /雌 激 素 不 平 衡 所 致 的 乳 房 疼 痛 。 此 药 的 副 作 用 是 头 晕 困 倦 、 胃 肠 道 刺 激 、 面 部 痉 挛 、 幻 觉 、 运 动 障 碍 等 9 。 3. 激 素 类 药 物 如 黄 体 酮 、 丙 酸 睾 丸 酮 、 丹 那 唑 等 治 疗 乳腺增生症,此 类 药 物 主 要 作 用 机 理 是 利 用 雄 激 素 或 孕 激 素 对 抗 增 高 的 雌 激 素 , 以 调 节 体 内 的 雌 孕 激 素 水 平 的 平 衡 , 减 轻 疼 痛 , 软 化 结 节 。 但 目 前 己 很 少 应 用 此 类 药 物 作 为 治 疗 本 病 的 常 规 用 药 。 因 为 尽 管 激 素 治 疗 初 期 效 果 不 错 , 但 由 于 治 疗 时 所 投 入 激 素 的 量 及 应 用 时 间 很 难 恰 如 其 分 地 适 合 本 病 的 需 要 , 往 往 有 矫 枉 过 正 之 弊 ;应 用 不 当 , 势 必 会 更 加 重 这 种 已 经 失 衡 的 状 态 。 4. 维 生 素 A、 B、 C、 E 等 具 有 改 善 肝 功 能 , 调 节 性 激 素 的 代 谢 , 同 时 还 能 改 善 植 物 神 经 的 功 能 , 可 作 为 乳 腺 增 生 的 辅 助 用 药 。 维 生 素 E 药 理 作 用 :可 使 血 清 黄 体 酮 /雌 二 醇 比 值 上 升 , 调 节 卵 巢 功 能 , 防 治 流 产 和 不 孕 症 , 故 可 鼓 励 病 人 用 维 生 素 E 以 弥 补 孕 激 素 的 不 足 。 维 生 素 E 可 使 乳 房 在 月 经 前 疼 痛 减 轻 或 缓 解 , 部 分 病 例 可 使 乳 房 结 节 缩 小 、 消 散 。 维 生 素 B6 与 维 生 素 A 对 调 节 性 激 素 的 平 衡 有 一 定 的 意 义 , 维 生 素 A 可 促 进 无 活 性 的 雄 烯 酮 及 孕 炔 酮 转 变 为 活 性 的 雄 烯 酮 及 孕 酮 , 后 两 者 均 有 拮 抗 雌 激 素 作 用 。 化学药品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只是缓解或 症状的改善,很难使增生后的乳腺组织改变得到复原。 大量研究显示,乳腺增生症是中医药治疗具有绝对优势的病种之一,且无明 显毒副反应,复发率低。赵文静等 10观察复方鹿花盘胶囊(由鹿花盘,柴胡,白芍, 三棱, 莪术, 浙贝母,淫羊藿,当归组成)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形态 学及血清黄体生成素( LH ) 含量的影响,发现复方鹿花盘胶囊能改善乳腺增生小鼠 乳腺组织形态学各项指标, 以高剂量组效果较显著, 并且高剂量组有降低LH 含量作 用, 总体好于西药他莫昔芬。周会等 11观察抗乳增片(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 茯苓、甘草、王不留行等组成)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抗乳增片干 预后大鼠乳腺增生程度减轻,乳头高度、直径均减小。陈壮威等 12研究乳消颗粒(由 生地黄、当归、赤芍、桃仁、郁金、香附、鳖甲、制半夏、夏枯草等组成)对乳腺 增生模型大鼠雌激素(E 2)及雌激素受体(ER)mRNA 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结 果表明乳消颗粒对E 2水平和 ER mRNA 表达均有所降低。蒋时红等 13研究表明桂枝 茯苓胶囊对大鼠乳腺导管和小叶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改善机 体内分泌环境,降低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含量,从而减弱E 2对靶细胞的生物学 效应。目前临床上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尚无理想药物。西药治疗在不同方面、不同 程度均有其负面影响,手术治疗不但对人体伤害较大,而且易复发,病人不宜接受。 在我国,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中药复方为主。 参考文献 1 贾朝敏.乳腺增生症发病原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3A) :157-158 2 段彦苍,杜惠兰,靳亚慈.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血清和乳腺VEGF、bFGF 的变化 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3):277-279 3 Luna-Mor S, Weil B, Bautista D, etal. Bcl-2 protein in normal, hyperplastic and Neoplastic breast tissues. A metabolite of the putative stem-cell subpopulation of the mammary glandJ. Histol Histopathol. 2004 Apr;19(2):457-63. 4 Selim AG, El-Ayat G, Wells CA. Expression of c-erbB2, p53, Bcl-2, Bax, c-myc and Ki-67 in apocrine metaplasia and apocrine change within sclerosing adenosis of the breastJ. Virchows Arch. 2002 Nov;441(5):449-55. 5 Shilkaitis A, Graves J, Mehta RR, etal. Bcl-2 and Bax a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hyperplastic,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lesions of mammarycarcinogenesisJ. Cell Growth Differ. 2000 Aug;11(8):437-45. 6 Mommers EC, van Diest PJ, Leonhart AM, etal.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in usual ductal hyperplasia of the breastJ. Hum Pathol. 1998 Dec;29(12):1539-45. 7Siziopikou KP, Prioleau JE, Harris JR, etal. bcl-2 expression in the spectrum of preinvasive breast lesionsJ. Cancer. 1996 Feb 1;77(3):499-506. 8 Semiglazov VF,Maksimov Sla,Bulgatova EA,etal.Risk of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nd carcinoma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adjuvant tamoxifen J.VoPr Onkol.2003,49,198 一 204. 9 董玉华.甲磺酸嗅隐亭片在抑制产后乳汁分泌中的应用J.护理与健康, 2009,8(2):158. 10 赵文静,吴勃岩,赵向上,等.复方鹿花盘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