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检验初级技师资格考试考点梳理 1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分几级?如何划分?其临床意义如何? 答:一般分为:增生极度活跃涂片中有核细胞约占 1/2 或更多。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平均为 1.8:1.常见于 各种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 5:19:1.常见于各种红系、粒系或其它系统的增生疾病。 增生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 27:1,一般为正常骨髓的表现。增生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 90:1, 见于骨髓造血机能减低。如取样稀释,也可表现为此种现象。增生重度减低有核细胞明显减少,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 之比为 200:1.是典型的再障骨髓象。取材不良,亦见此像。 2 何谓白血病裂孔?亚裂孔?见于何种白血病? 答:在白血病的血片及骨髓片分类时,仅见到最幼稚和最成熟的细胞而中间阶段缺如,此即为白血病裂孔。如中间阶 段减少,即为亚裂孔。这种现象见于急性白血病。 3 感染性骨髓像有何表现? 答: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细胞可增生,并可有核左移现象、空泡变性及中毒性颗粒。网状细胞、吞噬 细胞易见,浆细胞亦可增多。红系及巨核细胞系大致正常。 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骨髓像有何形态学特点? 答:骨髓像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值正常。巨核细胞有成熟障碍和变性现象。成熟型巨核细胞明显减 少,血小板簇不易找到或没有。 5 简述尿液的生成机理。 答:尿液是在肾脏内形成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管时,其中大分子蛋白质和细胞,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分 则经半透膜过滤进入肾小球囊,形成原尿。当原尿通过肾小管时,约大部分水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等物质又重新被吸收回 血;同时,肾小管亦分泌一些物质加入尿中,最后生成终尿。 6 简述乳糜尿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答:特征:外观乳白色,仔细观察可分三层,上层为乳酪状被膜,中层为乳糜色液体,下层有少量沉淀。蛋白质 。加乙醚于尿液中,用力振摇后,所含脂肪溶于乙醚层中,尿液变清。 临床意义:淋巴管阻塞,常见于丝虫病、先天淋巴管畸形、腹内结核、肿瘤压迫等疾病。胸腹创伤、手术伤及腹 腔淋巴管或胸导管也可出现乳糜尿,但少见。过度疲劳、妊娠及分娩后、糖尿病脂血症、肾盂肾炎、包虫病、疟疾等也 偶见乳糜尿。 7 解释管型,简述尿液内管型的形成条件。 答:尿内蛋白质在肾小管中形成聚集体,随尿排出后即称管型。形成管型的条件是:原尿内有一定量的蛋白质。 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同时尿流缓慢及局部尿液积滞,肾单位中形成的管型在重新排尿时随尿排出。具有 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8 简述管型形成的过程。 答:当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小管中有含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尿时,肾小管即发挥其浓缩和酸化尿液的正常功能;蛋白质浓 度因尿液浓缩而增加,因酸化至其等电点和受到盐析而易于沉淀、凝固、逐渐以肾小管为外形而凝聚成管型。经过一定时 间的固化后,当这些休息状态的肾单位重新工作时,管型便随尿排出。 9 简述管型的类型 答:由少量蛋白质凝固形成的管型是最简单的管型,即透明管型。蛋白含量较多、变性明显并有颗粒附着其上者称为 颗粒管型。如管型中还有肾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或脂肪滴,则分别称为上皮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 及脂肪管型等。 10 简述不同管型的临床意义 答:透明管型可在健康人尿中出现,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慢性肾炎及肾病。红细胞管型多提示包曼氏囊出血,为急性 肾炎和肾出血所特有,脓细胞管型是化脓性肾炎的特征。蜡样管型的出现表示肾脏有严重损害。 应该指出的一点是:尿中出现管型并不意味着肾疾患十分严重,从生理机制上看,出现管型倒表示肾功能尚好,多是 一种可逆性变化,预后大部分是良好的。 11 简述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答:脑脊液中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恒定的在病理情况下因疾病种类不同,细胞数量变化很大,所以细胞计数和分类 在疾病的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为10000/ul.白细胞 20 个以上应进行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数剧烈增加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少或中度增加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胞数 量的变化在治疗中可作为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细胞数减少是临床好转的标志。 12 简述血液的一般物理性质。 答: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血浆约占 0.55,血细胞约占 0.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复杂的胶体溶液,组成非常恒定,其中固体成分占 0.080.09,水分占 0.910.92.固体成分包括各 种血浆蛋白、营养成分、无机盐、维生素和代谢终产物等。 血液 pH 为 7.357.45,比密为 1.0501.060,相对粘度为 45,血浆渗透量为 300mOsm/kgH2O,血液离体后数分钟 即自行凝固。 13 哪些生理因素可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或减少? 答:年龄与性别:新生儿期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均明显增高,出生两周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女性由于月经、内分 泌等因素,2135 岁者血红蛋白均维持最低水平。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寒冷等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过多 分泌,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高山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可因缺氧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长期多次献血者红 细胞可代偿性增加。妊娠后期,某些老年人及 6 个月至 2 岁婴儿均可出现生理性贫血。 14 哪些生理变化可影响白细胞计数? 答:年龄:新生儿期白细胞计数较高,可达 1510930109/L ,通常在 34 天后降至 10109/L.初生儿外周血以中 性粒细胞为主,第 69 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均较高,可达 070.日间变化:一般安 静松弛时白细胞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内可相差一倍。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剧烈 运动、剧痛、极度恐惧等均可使白细胞短暂增高。妊娠与分娩:妊娠期特别是最后一个月白细胞可增高,分娩时可高达 34109/L,产后 25 日内恢复正常。由于生理因素,同一检测对象白细胞计数波动可达 50%. 15 简述血细胞的基本结构。 答:血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其它细胞相似。在结构上各种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三大部分。细胞膜 是细胞表面包着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细胞浆也称细胞质,是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活体状态时为透明的胶状 物。细胞浆内包括基质、细胞器和包含物。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细胞器。细胞浆 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数血细胞含大量的 RNA 和酶。它们与生物氧化、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浆内还有营养物、分泌物排泄 物和色素等。细胞核由核膜、核染色质、核质、核仁等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DNA 和组蛋白,其中 DNA 是遗传的物 质基础。 16 简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含义。 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一组表现多样化、转归不一的临床血液学综合征。由于此病临 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在拟定 MDS 诊断标准的全国性会议召开以前,其名称、标准等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将那些 长期贫血而按常规抗贫血治疗又无明显疗效的所谓难治性贫血或外周血呈三系均低,而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的所谓“增生性再 障”;又因某些病人仅长期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而被诊断为“假性粒细胞缺乏症”者以及由于某些病人最终转为白血病而一直称 为“白血病前期” 等类病人都归属这类疾病的范畴,统称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17 简述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 答:在内源性凝血系统第一阶段因子的激活过程中,因子a、生成以后的反应直到凝血酶原被激活为止,均在磷脂 表面上进行,磷脂来源于血小板。正常血小板是无凝血活性的,只有当血小板粘着于异物(胶原等)以后,血小板膜发生 改变,才提供有凝血活性的磷脂表面,因子a、和 Ca 在磷脂表面上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催化因子 的激活。血小板 因子 3(PF3)即血小板磷脂,其中以丝氨酸磷脂的凝血活性最强。另有人报告,血小板还含有因子a 的活性,可直接催 化因子的激活,这可以说明为什么缺乏因子的病人可无出血症状。此外,血小板中有多种促进凝血的因子,如血小板 因子可能是吸附于血小板上的因子,可以促进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化;血小板因子可以促进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 的催化作用。血小板因子是可中和肝素的碱性蛋白质,又叫抗肝素因子,可使肝素失去其抗凝血活性。 2010 年检验技术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第 3 页 共 39 页 18 简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 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 EB 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又称腺 性热)。多发于青少年,由密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播。病毒侵入机体后,多经 5 天15 天潜伏期后开始发病。 19 简述传染性单核增多症的临床症状。 答:主要为不规则发烧、乏力及伴头痛、剧烈咽痛及咳嗽;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及皮疹。由于异常淋巴细胞在体 内大量增生也向非淋巴组织,如肝、心、脑、肾等器官浸润,而骨髓受累较少见。因此,本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 20 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防治原则。 答:寄生虫病与其它传染病一样,流行必须具备 3 个基本环节:传染源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有寄生虫感染、并能 将病原体传至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播途径多数的的传播途径须包括离开宿主、在外界生存 和进入新宿主 3 个阶段。易感人群。防治原则: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1 简述红斑狼疮(LE)细胞定义及其形成条件。 答: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内的 LE 因子为一种抗核蛋白的 IgG 抗体,它作用于细胞膜使之受损伤,并使细胞核胀大,失去 原有的染色质致密结构,形成一种均匀无结构的圆形烟雾状物质,称均匀体。这种均匀体蛋白被成熟的中性多核白细胞吞 噬后即为红斑狼疮细胞(LE 细胞)。 22 简述染色质小体。 答:染色质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呈圆形,有 12m 大小,染色为紫红色,可 1 至数个,已证实为核残 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 23 简述中性粒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可出现哪些毒性变化。 答:在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严重传染性病、败血症、中毒(药物或重金属)、大面积烧伤等疾病时,中性粒细胞可 出现毒性颗粒、空泡、Dohle 氏体、核棘突、退行性变及细胞大小不均等变化。 24 简述日本血吸虫的致病机理。 答: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中虫卵的致病作用最为严重。尾蚴和童虫所致损害尾蚴侵入皮肤,转变为皮肤 型童虫,引起局部丘疹、红斑和瘙痒,称尾蚴性皮炎。见于重复感染,是 IgE 抗体及致敏 T 细胞引起的变态反应。童虫在 宿主体内移行引起经过器官、组织的血管充血、栓塞、破裂、点状出血和炎症,以肺部表现明显,患者出现咳嗽、咯血、 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成虫所致损害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等抗原物质,在机体内与相应的抗体形成 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虫卵所致损害血吸虫卵引起的纤维化病变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免疫复合物所致损 害引起型变态反应。异位寄生与异位损害。 25 何谓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答: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 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疟疾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经药物治疗或宿主的免疫作用被消灭,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肝内休眠的迟发 型子孢子复苏,发育产生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 26 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三种耐药型。 答: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因产生 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失活,但对酶稳定的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仍敏感。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细菌由于产生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2,后者与 内酰胺酶的亲和力减低,使细菌对所有的 内酰胺酶耐药,对万古霉素仍敏感。 耐受性菌株:由于菌株缺少自溶酶,使青霉素 MBC 为 MIC 值的 32 倍以上。 其它:产生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四环素等耐药。 27 试举例说明需监视的耐药菌株。 答:需监视的耐药菌株: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高浓度氨基糖苷类的肠球菌、耐青霉素的 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的 溶血性链球菌、耐青霉素的脑膜炎奈瑟氏菌、耐头孢曲松的淋病奈瑟氏菌、耐亚胺培南的肠杆 菌、产 ESBLS 的大肠埃希氏菌、产 ESBLS 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等。 28 如何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株的扩散? 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防止医护人员的手和医疗器械用品污染病原菌后传染给病人,彻底消毒病人 的分泌物和敷料,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 对医院内流行的耐药菌株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及时隔离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封闭病房,彻底消毒,防止扩散。 切勿将抗生素撒落地面,不要在动物饲料中加抗生素,以免药物与细菌接触产生耐药性。 29 医院为了合理使用抗菌素,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制定抗菌素使用管理条例。 制止抗菌素药物广告商片面夸大的宣传。 正面宣传合理使用抗菌素的重要性,宣传细菌耐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害的严重性。 30 何谓超广谱 内酰胺酶,哪些细菌易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 答:由细菌产生的 内酰胺酶介导的耐药基因突变后可以产生新的 内酰胺酶,它除了水解原有的 内酰胺酶外,还 可以水解超广谱头孢菌素,如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他啶、氨曲南等,称为超广谱 内酰胺酶。 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的细菌多为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酸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属、枸 椽酸杆菌、沙雷氏菌、莫根氏菌等。 31 试述 内酰胺类抗菌素的结构特征,它包含哪些类药物,试举例说明。 答: 内酰胺类抗菌素都共同具有四个基团构成的核心 内酰胺环,其基本作用模式是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内酰胺环 的附加环的结构或替代基团决定了药物分类,青霉素类,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类,一代、 二代、三代,如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碳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单 环内内酰胺类,如氨曲南; 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等。 32 试述国际和我国对医院空气细菌设定的标准。 答:我国医院空气标准:一般手术室细菌数0.8,肝病则之 0.6,故当 LDH 升高而难于确定为心肌 梗塞或肝病时,测定 HBDH 有助鉴别。 103 试述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答:GSH-Px 存在于牛、羊、人等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及肝脏中,它能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与过氧化物(如 H2O2)还原的反应。 正常参考值:91155u(平均 123) 临床意义:减少:遗传性 GSH-Px 缺乏症。 104 试述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CP)临床意义 答:临床意义: 血清铜氧化酶测定主要用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该病患者血清铜氧化酶水平显著降低,可能由于铜过多地沉积于肝 脏及基底核等组织,或是铜氧化酶合成障碍所致。此外,肾病综合征和营养不良时,血清铜氧化酶也减少。重症感染、贫 血、妊娠、口服雌激素或某些避孕药、胆道梗阻、胆汁性肝硬化、肾癌和肺癌等患者,血清铜氧化酶可增高。 105 试述肌酸。激酶(CK)测定及真临床意义 答:CPK 主要存在于心肌、骨胳肌和脑内。在胃肠道、肺和肾内也含有少量。 临床意义: (1)心肌梗塞发病后 34h 时,CPK 水平开始上升,2436h 时达高峰,24d 后恢复正常,高峰平均值可为正常的 20 倍。CPK 升高程度与梗塞面积成正比。因 CK 仅在急性心肌梗塞后第 12d 升高,至第挝就可恢复正常,故易错过检查 时间。 (2)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时 CPK 不升高。但心脏按摩、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导管检查时等,CPK 有时会升 高。 (3)皮肌炎、营养不良、药物肌肉注射、肌肉损伤、中风、惊撅、震颤性谐妄、肺梗塞、甲状腺功能减退、休克等均 可使 CPK 增高。 (4)肝胆疾病 CPK 不高。由于红细胞中不存在 CPK,故血清内 CPK 水平不受标本溶血影响。 106 试述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测定及真临床意义 答:在 Mg2+的激活下,G6PD 的酶促反应能使 TPN+转变为 TPNH.TPNH 在 340nm 波长有一吸收峰,而 TPN+则无此 吸收峰,且 340nm 吸光度的增加与新生的 TPNH 的量成正比,同时增高的速度也同 G6PD 的活力成正比。 正常参考值:47IU/g(Hb) 临床意义:G6PD 缺乏症患者降低。 107 试述淀粉酶(AMY)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答:血清淀粉酶属于 a-淀粉酶,来源于胰腺和腮腺,它能促进淀粉和糖原水解。当胰腺疾病时,淀粉酶可直接从胰的 血管或淋巴途径,或溢出胰体后经腹膜吸收进入血循环,而使血中淀粉酶增高。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时,大多数病例起病 68h 后,血清淀粉酶开始上升,重症患者持续时间较长。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低 与炎症轻重无关,轻度炎症时,血清淀粉酶水平可能很高;坏死性胰腺炎可能正常,甚至很低。血清淀粉酶持续时间过长 或下降后又复上升,常表示病变在继续进展或复发。 (2)慢性胰腺炎和胰腺肿瘤可使血清淀粉酶轻度增高。 (3)非胰腺疾病引起血清淀粉酶增高者见于溃疡病穿孔或穿透性溃疡、肝胆疾病、急性腮膜炎、肠梗阻、宫外孕、休 克、创伤、肺癌、糖尿病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4)阿片药物如吗啡、可待因、也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 (5)血清淀粉酶减低见于肝炎、肝硬化、妊娠毒血症、重症烧伤、胰腺纤维性变或萎缩、肝癌和酒精中毒。 108 试述血清脂肪酶(LPS)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2010 年检验技术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第 17 页 共 39 页 答:脂肪酶是一种能水解 818 个碳的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低专一性酶,主要由胰腺分泌,胃和小肠粘膜也有少量产 生,是消化道中水解中性脂肪的重要酶,胆盐和钙能增强其活性。正常血液中,仅有很少量脂肪酶,血中脂肪酶易被肾脏 清除,当胰腺分泌亢进、胰管受阻或胰腺受损伤或坏死时,脂肪酶逆流或直接释入血液,而使血中脂肪酶增加。 临床意义: (1)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升高较淀粉酶慢,阳性率不及淀粉酶高,但持续时间长,可达 10l5d.当淀粉酶恢复 正常时,此酶仍很高。 (2)约有 20%慢性胰腺炎患者酶活性升高,胰腺恶性肿瘤时血清脂肪酶也常有升高。 (3)血清脂肪酶升高还见于胆总管结石、总胆管癌、胆管炎、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组织坏死、胃穿孔、肠梗阻、 肺脂肪栓塞、乳癌、手术或慢性肾脏病等。 (4)应用吗啡等使胆总管括约肌收缩的药物,也可使血清脂肪酶升高。 109 什么是同工酶? 答:同工酶是指在同一种属体内能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不同的酶。同工酶的概念又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狭义的同工酶只指在同 1 种属体内由不同基因控制的酶蛋白或亚单位的一级结构不同的酶;广义的同工酶概念除包 括上述情况外,还包括一级结构相同而高级结构不同的酶;实际上,由于广义同工酶包括单一种属中天然存在的具有相同 酶活性的所有蛋白质,所以称为酶的多种形式而不应叫做同工酶。 由于有的同工酶虽然催化相同的反应但是生理动用各异,所以称之为同工酶“比” 同功酶“更为确切。 110 试述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答:LDH 是由生物活性和分子量相同,但结构和等电点不同的 5 种同工酶组成,每种同工酶是由亚基 H(心肌性单体) 或 M(骨胳肌性单体)单独组成或两者搭配组成的因聚体,可用电泳法使这 5 种同工酶分开,根据向阳极移动的速度依次 为 LDH1、LDH2、LDH3、LDH4、LDH5.LDH1 主要存在于心脏,LDH5 主要存在于肝脏。 临床意义:在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 LDH,和 LDH,显著增高,尤以 LDH,增高最显著。因而一些作者主张以 LDH1/LDH2 比值大于 1 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特异指标。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肌炎、克山病血清 LDH 同工酶的改变与 心肌梗塞相似,心绞痛、心包炎、心律失常血清 LDH 同工酶谱正常。在急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中毒性肝炎时, 肝细胞显著受损,血清 LDH 总活力可增高三倍,血清 LDH5 和 LDH4 明显增高。 在胃癌、结肠癌和胰腺癌患者的血清中 LDH 的 5 种同工酶均可增高,LDH3 增高最显著。前列腺癌患者血清 LDH 总 活力可无改变。但 80%的患者 LDH5/LDH1 比值大于 1。 骨骼肌急性损伤,皮炎时血清 LDH4 和 LDH5 都增高。 111 试述肌酸激酶(CPK)同工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答:已知 CPK 含有两个亚单位,即 M(muscle)和 B(brain),由这两个亚单位组合成 3 种同工酶,即:CPK,(两 个 B 链),称为 BB-CPK;CPK,(一个 M 链和一个 B 链),称为 MB-CPK;CPK ,(两个 M 链),称为 MM-CPK. 临床意义:在急性心肌梗塞之后血清中 CPK 开始升高时间最早为 2h,达峰值时间最早为 24h,迟至 72h.根据 CPK 同 工酶分离监测证实,胸痛发作后,血清 CPK-MB 上升先于总活力升高。24h 达峰值,36h 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 48h 消失。一般认为,血清 CPK-MB总活力的 3%,即阳性,最高值可达 12%-28%.肌肉创伤及肌肉注射时 CPK 同工酶只 检出 CPK-MM,故血清 CPK-MM 是骨骼肌损伤的特异指标。 “CPK-BB 用一般方法不易检出。癫痫大发作后的患者 48h 内 CPK 活性也增高。 112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高哪些? 答:肝脏是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肝细胞除了具备一般细胞所共有的代谢功能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代谢功能,使机体 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主要生理功能有:(1)是进行蛋白质代谢非常旺盛的器官和合成血浆蛋 目的主要场所。血浆全部白蛋白及部分 、 球蛋白都是肝内合成。另外肝脏含有丰富的酶类,参与各种代谢机能。(2) 糖代谢:肝脏是调解血糖之重要器官,它可将葡萄糖、果糖等转变为肝糖原,贮于肝内,一旦需要时,又可分解为葡萄糖 供人体使用。(3)脂类代谢:肝脏分泌胆盐,可乳化脂肪,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4)胆红素代谢:衰老的血红蛋 白在网状内皮系统中降解,变为间接胆红素,送入肝脏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变为直接胆红素,经胆道排至肠内。肝脏在胆 红素的排泄上起了很大的作用(5)解毒作用:肝脏通过氧化、还原、降解、结合等手段,可使体内许多代谢产物,产生化 学变化,或失去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或可更快地排出体外。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雌激素可在肝内灭活,并多数在肝中与 葡萄醛酸或硫酸结合成酯,由尿排出。又如:机体分解蛋白质时产生的氨主要在肝脏内合成尿素,然后排出体外。 113 试述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答:从网状内皮系统释出的胆红素为游离胆红素,它与白蛋自结合在血内运行,进入肝细胞后经转化,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成为胆红素醛酸脂,即结合胆红素被肝细胞排泄入毛细血管中随胆汁排出。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出进入肠后,通过肠 道细菌的作用;部分结合胆红素被肠道细菌盼 p 葡萄糖醛酸酶水解成游离胆红素,结合和游离的胆红素又被肠道细菌在无 氧条件下进一步还原成尿胆原及粪肥原,大部分尿胆原和粪肥原又可分别氧化成尿胆素和粪肥素。少量尿胆原被肠道重吸 收,其中大部分通过肝脏重新转变成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肠腔中去,形成所谓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血中小部分尿胆原 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114 何为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各有哪些别名? 答:血清中游离状态的胆红素在水溶液中溶解度低,与重氮试剂接触后不立即显色,必须加入乙醇或甲醇后才显红色, 此称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随血流送至肝细胞中,经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可溶性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酷, 再与重氮试剂作用可立即(通常在 lmin 内)呈红色,此称直接胆红素。两者合称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又名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肝胆红素、胆红素钠、晶体胆红素、水溶性胆红素、胆红素 B、胆红素、结合 胆红素等。 间接胆红素又名血胆红素、胶体胆红素、非水溶性胆红素、胆红素 A、游离胆红素、胆红素等。 115 为什么做血清胆红素的标本应注意避免阳光照射? 答:世纪末因为血清胆红质见光易分解,特别是紫外线,其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再与重氮试剂发生偶合反应,所以在实 际工作中应将标本及时处理。 116 肝脏的免疫学检查 答:病毒性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检查通过抗 HAV-IgM 及抗 -H 此-IgM 的测定,可鉴别急性甲型及乙型肝炎。HBV- DNA,DNA 多聚酶,抗 HBc-lgM,HBAg 按顺序被认为是最灵敏的 HBV 复制指标,抗 HBc-lgM 二 l:5000 表示病程在 6 个月以内,2.5ng/ml。 (2)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肺部疾病、胰腺炎等非肿瘤性疾病 CEA 均可超过 2.5ng/ml,少数患者可达 lOng/ml 以上。 (3)结肠、眉、胰腺、肝、肺、乳房、膀恍、前列腺、淋巴等部位恶性肿瘤以及妇科恶性肿瘤,CEA 水平均可升高, 而其中 CEA 检查阳性率较高的是结肠和直肠癌(73%)、肺癌( 76%)、胰腺癌(91%)、胃癌(61% )。 (4)CEA 对结肠癌的诊断还缺乏特异性,亦无早期诊断价值。由于结肠癌患者血中 CEA 水平升高往往已属晚期,因 此,目前 CEA 测定主要作为结肠癌术后复发的指标。结肠癌术后 214 天,血中 CEA 下降甚至不能测出,复发者血清 CEA 又转为阳性。血清 CEA 水平持续显著升高者可作为剖腹探查的指证。 149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会出现前滞现象(阻滞现象)吗? 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为: 1)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其反应能力。 (2)抗原或抗体与酶相结合并保持其反应能力及酶活性。 (3)结合物与相应的酶联抗原或抗体反应,再加入相应的底物。这时被结合到结合物上的酶可以催化底物水解、氧化 或还原,产生有色的物质。颜色的深浅与相应的抗原抗体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来定量抗原或抗体。 因此,这类反应与试管沉淀反应、凝集反应不同。由于反应物中抗原或抗体被固定在固相载体上,而且要把没固定的 洗掉,反应后还要把过剩的没参加反应的抗体或抗原再洗掉,所以反应仅仅停留在第 1 阶段上,没有试管液相反应的第 2 阶段。因此,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中不会出现试管凝集或沉淀反应中抗原或抗体过剩所引起的阻滞现象。 同样道理,固相放射免疫技术也不会出现阻滞现象。 包被对抗原或抗体用量过大,效果不好,这是空间障碍造成的。 150 加温为什么能促进抗原抗体反应? 答:抗原抗体借助扩散穿越介质分子,彼此互相碰撞而发生反应。加温能促进扩散和碰撞,所以能促进抗原抗体反应。 但有的抗原抗体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就很强烈。比如,冷溶血素和冷凝集素,在 4左有反应很好。冷溶血素在 4下结合到 红细胞上,然后加温到 37左右开始溶血。一般抗原抗体反应都是在 37C 左右进行的,当加温到 566时,抗原抗体 复合物将要解离。 151 何谓抗原、免疫原?二者关系是什么? 答: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的材料很少。可这两个概念在日常工作和学术活动中又经常应用。现接着有关文献作些 介绍,以供参考。 在精典免疫学里,抗原是指进入机体能引起抗体产生,并且能和其抗体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但据现代免疫学的观点, 这个定义就不充分了。因为随着非感染免疫学的发展,又出现了另一些类型的免疫反应。这些类型的免疫反应并不产生抗 体,或者说抗体的作用不是主要的。比如延缓型过敏反应,移殖和耐受现象都属于这 1 类。在这些情况下,抗原对机体的 作用是引起对抗原敏感的淋巴细胞的出现或者降低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反应性。 考虑到上述这些新情况,目前的抗原定义为:进入机体能引起特异的免疫反应的物质就是抗原。免疫反应包括:产生 抗体,出现致敏的淋巴细胞或者耐受状态。与精典免疫学中抗原的定义相比这个定义要广得多。 用于免疫并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就是免疫原。 从上述抗原和免疫原的定义出发,可以看出它们的关系是,抗原的含义要比免疫原厂,而且免疫原主要强调用于免疫。 抗原包括免疫原和耐受惊。 152 抗体、沉淀素、凝集素,溶血素,免疫球蛋白的关系如同? 答:抗体是指与抗原能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的总称。 免疫球蛋白是指与抗体活性有关的血清中的蛋白质,属于 球蛋白。 沉淀素为引起沉淀反应的抗体。 凝集素为引起凝集反应的抗体。 溶血素为引起溶血反应的抗体。 这些概念并不是孤立的,截然不同的,而是彼此联系,彼此相通的。 如果要问抗体究竟是什么东西?即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答案就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兔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 不一定都表现出抗体活性,更不都是某广特异性的抗体。 2010 年检验技术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第 25 页 共 39 页 对于抗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来源分类,可有同种抗体和异种抗体。从反应的能力上来分,可以有完全抗 体和不完全抗体。从反应的形式上来分,就有沉淀素、凝集素和溶血素等。它们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物质,比如 lgG 可表现 为沉淀素,但也可以表现为溶血素,也不是不能凝集颗粒抗原,只不过它的凝集活性较 lgM 低罢了。它所以表现出不同反 应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抗原以及反应条件不同。 153 何为抗原抗体有效结合价? 答:抗原抗体的结合价一般来讲是变化的。当抗体过剩时,它能表现为最低结合价,即 1 价,最高结合价也不会超过 决定基数或抗体结合部位数。有效结合价是指在某一反应中,在特定的抗原抗体浓度比以及其它条件下,抗原(或抗体) 实际参与结合的决定基数(或结合部位数)。以 lgM 为例,它可以呈 1 价,也可以呈 10 价,所以 lgM 是变价的,其结合价 变化范围是 110.但是,当它和 l 个具体的抗原以特定的浓度比相混合时,将呈现一定的结合价,比如 5 价。对于抗原也是 一样。 154 抗原抗体反应中,第一阶段为什么进行得很快;而反应第二阶段为什么很慢? 答:对于抗原抗体反应历程,传统的看法是分成两个阶段:第 1 阶段是抗原抗体反应历程,传统的看法是分成 2 个阶 段:第 1 阶段是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简单的复合物;第 2 阶段是这些简单复合物之间的再结合,出现沉淀或凝集。 实验表明,反应的第 l 阶段几乎是瞬间完成的,在几 ms 到几 lOms,最迟在几 min 内完成。而第 2 阶段反应要慢得多。 甚至要 nd 才能完成。 这有 2 个方面的原因:第 1,参与第 1 阶段反应的是游离的抗原或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比较起来,它们要小得多, 扩散速度要快得多,因此碰撞机会也就很多。第 2,从第 1 反应阶段所形成的小复合物到产生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凝集物, 要经过多次地反复地碰撞结合。而且复合物越来越大,扩散速度越来越小,碰撞结合的机会就越来越少,所以反应很慢。 155 何谓间接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 答:间接法分两个步骤,第 1 步周未标识的抗体与标本的抗原作用,冲洗后,第 2 步用示记荧光色素的特异的抗球蛋 白荧光抗体染色,如第 1 步有特异的抗原抗体结合,则第:步由于标本中有抗体球蛋白存在。染色时可破荧光标识的抗球 蛋白抗体染色,例如在标仁片中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细胞,第 1 步先用兔抗脊髓灰质病毒免疫血清作用,冲先后再以 羊抗兔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染色,即可梁上特异荧光。 此法可以 1 种荧光抗体(抗球蛋白荧光抗体)用于多种抗原抗体系统,比较方便。出于第 1 步结合的中间抗体分子, 可以分别结合多个抗球蛋白荧光抗体分子,因此敏感性主往较直接法为高,但间接法涉及的成份较多,引起非特异性荧光 机会较多,必须做一系列对照。 直接法是利用荧光色素标识的特异性抗体直接检查未知抗原,此法优点是特异性高、简单、快速、但必须标记对各种 不同抗原的相应荧光抗体,手续复杂,敏感性较间接法乳 156 何谓荧光补体法? 答:与间接法相似,其不同点是在用免疫血清处理时,加上新鲜啄鼠血清作为补体,使标本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 -补体 复合物,第二步用抗琢鼠补体 C3 的荧光抗体染色,鉴定未知抗原或未知抗体。此法敏感性很高,但由于更容易出现非特异 性荧光染色,且补体洼质不稳定,每次均需新鲜抽取,故在实际应用上,此法尚未推广。 157 何请间接法一一酶标记抗球蛋白测定抗体法? 答:将抗原吸附或结合在固相载体上(常用聚苯乙稀等塑料小管小盘或小珠等作为固相载体,然后加入含有特异抗 体的血清,经孵育一定时间后,固相体表面抗原与抗体形成夏合物,洗涤除去其它成份,再加入酶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 它与固相载体上的免疫复合物结合。经洗涤除去多余的酶标记抗体,加入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发生反应(降解或 氧化还原,产生有色物,通过分光光度计可测出产物的量,即可测知被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酶-抗球蛋白的量,进而可知 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的量。 158 何谓佐剂,其作用原理及优缺点如阿? 答:佐剂又称免疫增加剂,它与抗原合用能增高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改变宿主的免疫反应也达到增加细胞免疫力或提高 抗体产量。 原理:佐剂能增强免疫力的机理,主要是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招引大量巨噬细胞对抗原加工处理和促进免疫反应, 同时又可使抗原储存,缓慢释放和改变抗原性基团的构形。以及促进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调节作用,其中主要靠蜡质 D 成分及其它表面活性物质,大致分为下列 2 类作用。 (1)对抗原的作用。方式是抗原(半抗原)加佐剂作用增强免疫原性。 (2)对宿主的作用。方式是抗原(半抗原),加佐剂加宿主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增强。 优缺点 (1)优点:佐剂能增强抗原的免疫效能,并能将无抗原性的物质(简单半抗原)转变成有效的抗原。 佐剂能增 高循环中抗体的产量和提高细胞免疫力,并能延长免疫的有效期间。佐剂能改变产生循环抗体的类型,例如单纯注射卵 自蛋白只产生 IgG 型抗体,加福氏完全佐剂-同注射则可产生出 lgM 型抗体。 (2)缺点:注射佐剂后引起局部硬结、肿块、持续较长时间不消退。如注射福氏完全佐剂,除引起局部肉芽肿外, 往往会造成持久的溃疡,以致严重损伤组织。佐剂能引起实验性自身免疫病,有时能诱发肿瘤。 159 什么叫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答:在自然界中,除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外,还生存着 1 个 10 分庞杂的,个体微小的生物类群。这些微小生物的个体用 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将其放大几百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故被称为微生物。 自然界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有益而且是必须的,如用于防病治病的抗生素,几乎全部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但是也有 l 部分微生物引起人类或动植物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160 病原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如何分类? 答:根据微生物之间的形态、生理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它们被区分为许多种类,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民体、衣原 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以及真菌等。 上述各类微生物除病毒外,其生物学位置划为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都是细胞型生物,按细菌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的差 别,原生生物又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类。 真核生物有核膜、核仁、染色体等,胞浆内也有独立的细胞器,真菌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分化程度较真核生物低,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及核仁;细胞浆中亦无完整的细胞器,细菌、衣原体、立克次民体、支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均 属原核生物。 病毒是非细胞型生物,个体更小,能通过细菌滤过器,只能在其他生物的活组织细胞中生活。过去以为病毒是具有生 命现象的最小、最简单的核蛋白颗粒,是自然界中的最原始的生命形态。但是,近年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仅看到了病 毒内部有亚单位结构,而且发现了比最小的病毒更小的类病毒。 161 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充分的营养物质如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除营养物质外,人工培养细菌尚须满 足以下几方面环境条件。 (1)酸碱度:酸碱度对细菌的生长繁殖影响很大。大多数病原菌最适宜的酸碱度在 pH7.27.6 之间,个别细菌如霍乱 弧菌好在碱性(pH849.2)环境中生长。结核杆菌则在微酸性(pH65 68 )环境中生长较好。许多细菌在培养过程中因 分解糖类而产酸,影响了本身的生长,因此有时需在营养物中加入缓冲剂,如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等。 (2)温度:大多数病原菌适应了人的体温,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37。低温能使细菌的生长减慢或相对静止、高温 在 40以上则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根据细菌生长对温度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从 0C 30均能生长,但最适宜的温度是 l5;嗜温菌,550能生 长;嗜热菌,25C90能生长。 (3)气体:有的细菌如牛布氏杆菌及脑膜炎球菌初分离时,必须在培养环境中增加 510%的二氧化碳。 (4)湿度;细菌生长需要一定湿度,使用在干燥环境中放置过久失去水分的固体培养基对细菌生长不利。 (5)光线:日光与紫外线均有杀菌力,因此,细菌培养物应放在暗处进行培养。 162 哪些细菌具有脱氧核糖核酸酶? 答:某些革蓝氏阳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芽胞杆菌、有青白喉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和一些革蓝氏阴性 细菌中的某些菌株可产生细胞外脱氧核糖核酸酶(DNA 酶)。阳性杆菌科中的赛氏菌属也具有 DNA 酶。某些雷极氏变形 杆菌,溶胶肠杆菌、弧菌和气单胞菌某些菌株也含有脱氧核糖核酸酶。临床上有对 DNA 酶的测定,用以判定菌株是否具有 毒力(如自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63 怎样进行平皿中菌落的记录摄影? 2010 年检验技术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第 27 页 共 39 页 答:将去盖之平皿覆置于放大机底片匣处,使培养基表面及印像纸到镜头之距离皆为所用镜头焦距之二倍(如焦距为 10.5cm,则二者至镜头的距离皆为 21cm)。所摄影像为黑底最片,大小道与实物相等,不易失真,反差强。用这种方法摄 影,较易记录菌落形态及计数。 此法亦适于拍摄一般透明标本及某些低倍放大的显微镜标本。 164 化脓性链球菌产生哪两种溶血素?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间意义? 答:化脓性链球菌的溶血素有“0”及“S”两种。“S”溶血素对氧稳定,但不耐酸和热,在血琼脂平板上的溶血现象,即系 此种溶血素所致。“0”溶血素是一种含-SH 基的蛋白质,对氧敏感,只能在还原状态或无氧条件下,才具有溶血活性。其抗 原性较强,人爱感染后 23W,血中即可出现一定量的抗溶血素“0”抗体,即证明该患者最近期内有 A 族链球菌感染。由于 此种抗体在机体内可能维持数月或年余才能消失,因此对疑为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等患者,可作抗链“0”试验,有助于诊断。 165 什么叫专性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氢菌、微需氧菌? 答:1)专性需氧菌:在大气或氧气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如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 2)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的细菌,大部分病原菌均属此类。 3)专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如破伤风、产气荚膜杆菌等。 4)微需氧菌:这类细菌仅需少量氧气,但需要较高的 CO2,才能生长(可利用 CO2,作为部分碳源)如奈瑟氏菌属。 166 同渭细菌的变异性?细菌能发生哪些主要变异? 答:(1)细菌的变异性: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性状相对稳定,能传给后代,维持其种属的性状及遗传性,由 于内在遗传因素(即 DNA 所含的基因)的变化,从而使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理、毒力、抗原性、耐药性等发生改变时, 称为细菌变异性; (2)细菌能发生的主要变异:细菌可由于环境因素影响或基因型改变而发生各种变异。常见的有下列数种: 1)形态变异:包括多形态性与衰残型、细胞壁缺陷细菌、荚膜变异、芽胞变异、鞭毛变异。 2)生理变异:包括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酶活性变异、菌落变异。 3)形态结构的变异: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某些细菌的形态结构亦相应发生一定的改变,如鼠疫杆菌在含 3%6%食盐的琼脂培养基上皇多形性,带鞭毛的伤寒杆菌在 0.1%石炭酸的培养基中,可失去形成鞭毛的能力,肺炎双球 菌经人工培养后,即失去形成荚膜的能力等。 4)菌落的变异:刚从人体或动物体分离出的细菌,其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称为光滑型菌落。经过长期人 工培养后,菌落表面粗糙、干而有皱、边缘不整齐,称为粗糙型菌落。即由光滑型粗糙型的变异(S-R)。 5)毒力的变异:某些细菌经长期人工培养,或经化学、物理方法处理后,能使毒力减弱,如有毒的结核杆菌培养于胆 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中、13 年期间传代 230 次而成为毒力减弱,但仍具抗原性的结核杆菌,即卡介苗菌。另一方面无 毒力的细菌也能通过动物或噬菌体处理经变异为毒力的细菌。无毒力白喉杆菌被某些噬菌体感染后,能产生外毒素,变为 有毒力的细菌,在白喉的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 6)耐药性变异:原来对一种药物敏感的细菌,可以发生变异产生耐药性。例如痢疾杆菌对链霉素敏感,长期在含有链 霉素培养基中培养后,可以耐链霉素,甚至变为必需有链霉素存在才能生长的依赖链霉素痢疾菌株。 7)酶的活性变异:细菌的酶活性也可发生变异。如大肠杆菌在乳糖环境中,能产生体半乳糖甘酶,利用乳糖作为碳源 与能源,若无乳糖存在,就不能产生这种酶。 167 大肠杆菌与伤寒杆菌在分解糖类方面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各种细菌具有不同的酶类,。因此在分解糖的能力及形成的产物亦不同。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等。产生 各种酸类、如甲酸;并因大肠杆菌具有甲酸脱氢酶,能分解甲酸而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气,而伤寒杆菌无乳糖酶,所以不能 分解乳糖,又因缺乏甲酸脱氢酶,所以分解葡萄糖后只产酸不产气,因此乳糖分解试验现象是鉴别伤寒杆菌与大肠杆菌的 常用方法之一。 168 肺炎杆菌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肺炎杆菌的主要特点: (1)在血琼脂平板上,常形成明亮如鼻涕状的粘液型菌落,用白金耳挑取时易拉成丝。 (2)涂片革蓝氏染色。为革蓝氏阴性杆菌,具有此菌体宽 23 倍的荚膜。 (3)若有以上 2 点,即可基本确定诊断。然后将可疑菌落移种肉汤,再作小白鼠毒力试验若小白鼠死亡,且于内脏血 液中发现典型的革蓝氏阴性带荚膜的杆菌则可确定为肺炎杆菌。 169 你用什么染色法检验白喉杆菌?阳性时如何签发报告? 答:鉴别白喉杆菌的染色方法很多,常见约有碱性美蓝染色方法,革蓝氏染色法,奈瑟氏染色法和庞氏染色法。 一般作白喉杆菌检查时最好作涂片 3 张,分别固定,先以碱性美蓝染色看形态,次以革蓝氏染色观察其染色反座和菌 体排列,再用奈瑟氏染色或庞氏染色检查有否异染颗粒存在。如涂片检查发现革蓝氏阳性棒状杆菌,排列呈大字状,具有 异染颗粒,一般涂片报告:发现革蓝氏阳性棒状杆菌,疑为白喉杆菌,请进于步作细菌培养鉴定。 170 破伤风杆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生化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1)本菌形态为细长,末端圆形的革蓝氏阳性杆菌,排列呈链状或单独存在,有鞭毛能运动,芽胞呈正圆形位于 菌体 1 端,直径较菌体大呈鼓糙状,此为本菌鉴定的主要特征之一。 (2)本菌为专性厌氧菌,亦可逐渐在需氧环境中丧失产生毒素的能力。菌落周围出现甲型溶血环。培养时间较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设计师考试经验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资讯获取途径试题及答案
- 全面覆盖网络管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设备采购合同简化版范本
- 车站安保措施与乘客安全管理计划
- 班级尊重与包容氛围的构建计划
- 国际法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分析试题及答案
- 员工上班的现评语
- 行政管理考试前的复习计划: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分享
- 中考体育前家长会课件
- 2024年江苏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申请报告 2 - 副本
- 2024年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劳动人员招聘真题
- 2025福建漳州漳浦金瑞集团招聘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PPP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2025年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技能考核无人机操作员客户服务能力试题
- 2024婚姻家事法律服务业白皮书
- 临时演员聘用合同
- 航空客运包机合同
- 马拉松志愿者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