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勤县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红楼梦人物形象 研究班级:高一三班 研究小组成员:组长:阎旭君 组员:朱晓 刘嘉乐 张嘉骏 詹亚杰 梁瑞泽 甘文天 指导老师:何明宣 研究时间:2013 年 2 月 15 日2 月 25 日 【研究步骤】 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研究人物 确定研究方案 翻阅相关书籍,寻找相关内容 统一整理资料 编写结题报告 【研究背景】 红楼梦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生、命运、关爱的故 事,并以一个大悲剧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 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就 在这个贵族家庭中,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 及众多的少女形象。曹雪芹可谓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共出现 四百五十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了解红楼梦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所以我们小组决定研究红楼梦 中人物的形象。 【研究目的】 更深层次地接近红楼梦 ,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古老历史。 【关键词】 多愁 敏锐 才学横溢 叛逆 自主 解放 【研究方法】 搜集法 【研究内容】 林 黛 玉 多愁多病身,寄人篱下命 黛玉年幼丧母,后又丧父,只有寄居在贾府。由 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十分敏感和多疑。虽 然贾家富甲天下,但在众姐妹中,黛玉属于外戚(宝 钗虽然也是外戚,但还有母亲和哥哥,且家道殷实, 非黛玉之能及) ,因而,时时感到有寄人篱下、无依无靠之感。她本身又有强烈 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就象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 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在黛玉的骨子里是想拥 有独立人格的,可是在贾府她只不过是被接济、被怜悯的对象,这是黛玉最不 想充当的角色。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造成黛玉敏感多疑的个性。黛玉是个 多愁多病身。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 ;会吃饭时便吃药。她进贾府 之时就娇袭一身之病。由于体弱多病,进入贾府后又没有人真正关心她,未进 行专门的治疗,所以病根未除,长期积郁,致其心浮气躁,敏感多疑。正如给 宝玉看病的王太医在顺便给她瞧病时说的那样“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 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 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 ” 秀外慧中性,冰清玉洁情。 林黛玉“ 心较比干多一窍 ”,内慧外秀。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 “言 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因其母名贾敏, “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 密字,写字遇着 敏字亦减一二笔。 ”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知道眼看心想, 暗暗审视;言行举止,彬彬有礼,适份合度。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 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 就。 ”她对贾宝玉说: “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 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 在一个“识金锁 ”,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 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 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 早知他来, 我就不来了。 ”宝钗又问“ 这是什么意思? ”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 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 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 ”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 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那里就冷死我了呢!” 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 也亏了你倒听他 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 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又 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 “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 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道:何曾 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 宝钗道: 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 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 嘴里说 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 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 ,如凤姐 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 ,尤三姐的“嘴”,红玉的“嘴” ;黛玉也有一张 更利害的“嘴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 “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 还利害。 ”但凤姐等人的 “嘴 ”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 ; 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 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言为心声,心慧 则言巧。黛玉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的人生目标是理想化的。她不像理智的 人,看到花草凋零,会以为是大自然的规律;也不像乐观的人会从花谢想到花 还会再开;更不像悲观的人看到花落只会徒生悲伤。她葬花,是为了给花一个 美好洁净的结局,也隐喻着埋葬自己的青春;给花一个洁净的归宿,也就是给 自己的青春一个美好的结局。她决不屈服于现实的各种压力,永远保持那孤高 傲世完美至纯的理想。向人们展露了一个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 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虚伪亲情的敏锐,金玉良缘的威胁 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 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王熙凤“戏效彩斑衣” 那样令 人恶心的“孝心 ”;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 勤和在作诗等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前的 假慈悲;“薛姨妈的爱语慰痴颦” 等封建社会的遗毒等等。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 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陷渠沟” 的人生道路, 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标傲世的真实的个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叛逆。 “金玉良缘”之说使黛玉一度 “情重再酌情。 ”她急切地想要了解宝玉是不是重视这 种“邪说”,并为此深深苦恼,一有机会,她便不断地测量着爱情。她似乎是永 无休止地拷问着宝玉的心。宝玉越是着急否认,她便越是怀疑他心里有“金玉” 的念头,而当她把笃实的贾宝玉“逼得脸上紫涨” ,她又暗自感到内疚,感到痛 苦。这不祥之说,为黛玉和宝玉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使他们在大观 园里共同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争吵笑闹或沉默使气之中。黛玉自视清高, 不与凡尘众姐妹为伍,因此知音甚少,倾诉衷肠的对象仅宝玉一人。怎耐宝玉 又是一个“情种 ”,四处寻花问柳、怜香惜玉,让她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只好 紧锁闺房抚琴自叹,暗自神伤,以泪洗面。更有她喜欢宝玉,自己不便说,宝 玉不明白,又找不到人替自己的终身大事做主,因此,一腔心事只能暗藏在心 里,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寄于诗词中,她的“桃花行 ”、 “葬花词”等都是她身世、 性格的真实写照。诗中篇篇孤独,字字寂寞,正值妙龄的女孩子是何等的身单 影只呀!这大概也是黛玉对宝玉喜怒无常的原因所在吧。真是“若说没奇缘,今 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才学横溢,心性甚高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 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 ,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 、 牡 丹亭 、 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 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抚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 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 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 轶事;“嵌怜咏絮才 ”、 “冷月葬花 魂”,则是将黛玉比作晋代的谢 道温和明代的叶琼章的。但黛玉 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 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 精神的个性特征。不过这种个性 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 的诗人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 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远远高处于众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她可能略逊宝 钗,但在才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确是出类拔萃、 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因而不断夺魁。她 的诗之所以写的好,是因为她具有极其敏感的感受 力、极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 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 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特 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够将自己的灵 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 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 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脉 脉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 摹,又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刻心铭骨之言,但 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 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 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 和痛苦。她的“ 柳絮词” ,缠绵悱恻,优美感人,语 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自己,抒发了 她身世的漂泊和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尤其她 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 举夺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 , 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 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 解诉秋心?”“孤标傲世诸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她的葬花辞 ,是其进入贾 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 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 “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慨。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 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 通过鹦鹉也会吟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 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的展 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 种独立人格的美与崇高。 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 里。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 、 秋窗风雨夕 、 题帕诗和五美吟等。 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 诗魂总时时刻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无耐诗魔昏晓侵 ”,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 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 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 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 了林黛玉。 钟情诗书音乐,反思礼教异化。 林黛玉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中支庶不盛的“书香之族”“清贵之家”,官僚的 父亲因为“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把这个独生女儿提到男子的待遇抚养,从小便 教她读书识字,爱之如掌上明珠。她有着一段比较娇惯的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 由于她母亲的早丧,清贵的官僚家庭,没来得及对她进行更多的阶级教育,也 没有来得及让她充分感受那一社会给女人所规定的一切,而是只给她终身留一 个空洞而温暖的回忆。她进入贾府后,也没有人教她怎样做人或是读书,在她 的身上,竟形成了一段教育的真空,因此,她才得以保持率直、纯真的性格。 黛玉博览群书,像李白、陆游、陶渊明等人的诗她都熟读成 诵,这些诗人大多品行高洁、性情恬淡、与世无争,黛玉喜 欢他们的诗,因此在性情上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影响, 再加之她又喜欢音乐,音乐能陶冶和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 所以,黛玉的内心世界始终是一方静土,由此形成她率真的 性格。 坚贞的爱情信念,自由人格的卫护。林黛玉和 贾宝玉的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 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 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 一个“情痴”、 “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 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 而,她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使黛玉十分 痛苦,一次次“ 还泪” 。她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 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 、 “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 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 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 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 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 千载不消的遗恨!林黛玉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决不屈服于现实的各种压力, 永远保持那孤高傲世完美至纯的理想。作为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林黛玉有一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叛逆精神。她的选择是绝对的,要么是零要么是全部, 既然最终要分离还不如不相聚,既然花要谢还不如不盛开,即使理想不能完全 实现,也决不委曲求全。她用这样的标准要求一切。她将自己的一切投入感情 追求,同时也要宝玉和她一样专情于他们的爱。黛玉对当时社会的“一夫多妻制” 决不妥协,如果得不到完整的爱,她宁可不要一份残缺的感情,具有很强的现 代意识。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坚持自由人格的卫护。爱情只是林黛 玉人生理想的一部分。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自由,人 格平等。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为的是我的心!” 。 贾 宝 玉 身于凡世俗尘,欲求一方“宁静”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 , 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 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 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 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 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 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 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 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 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 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 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 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 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 儒家著述, “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 出来的。 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 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 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 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 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 ,也不去读四书 、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 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 “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 贾宝玉的叛逆 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 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 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 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 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女儿是水做的 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后 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 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 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 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贾宝玉 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 “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 ”,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 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 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 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 ”“撕扇子千金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第三方健康机构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安阳危运从业资格试题
- 2025年传统银饰项目建议书
- 房地产销售及回购合同条款约定书
- 信息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合同文本
- 2025年新疆危货驾驶员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旅行社与游客协议旅游合同
- 2025年软件开发、评测平台合作协议书
- 农户特色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合同
- 医药医疗健康领域从业证明(8篇)
- MOOC 统计学-南京审计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考作文标准方格纸-A4-可直接打印
- 毛泽东诗词鉴赏
- 肛肠科的中医特色护理【医院中医护理及保健知识】
- 《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安全规程》(AQ7011-2018)
- 商场纠纷和解书
- 电机与拖动(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 幼儿园教育中的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应用
- 第12课 自觉抵制犯罪(课时1)【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农贸市场规划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