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丙肝戊肝传染途径及危害(知识普及)_第1页
乙肝,丙肝戊肝传染途径及危害(知识普及)_第2页
乙肝,丙肝戊肝传染途径及危害(知识普及)_第3页
乙肝,丙肝戊肝传染途径及危害(知识普及)_第4页
乙肝,丙肝戊肝传染途径及危害(知识普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肝传染途径及危害 1、血液传播 输血,血液传播是一个非常强的传播途径,因为乙肝携带者的血液里的病毒浓 度很高,即使有抗体的人一旦输入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也极有可能感染上乙肝 病毒。此传播途径极危险! 2、医源性传播 包括被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像一些消毒不严格的牙医诊所牙钻,内窥镜, 污染的针,针灸的针.都会成为传播乙肝的重要途径。此传播途径较危险! 3、性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把乙肝定为性传播疾病,但在我国的主要传播途径不是此途径。 此途径的传播能力较强。 (有相关调查证明,夫妻间传染不是很多。 )有抗体的 人不必担心。 4、母婴垂直传播,婴幼儿时期的传播 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没有完全形成,一旦感染乙肝就无法清除,几乎必然慢 性化。 (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80以上都会转为慢性携带)乙肝病 毒携带者母亲宫内传染的可能性5%。我国 95%的慢性乙肝携带者都是在婴幼儿 和儿童时期感染的。现在我国的婴儿的预防措施得当,绝大多数婴儿一出生就 注射乙肝疫苗,有效的防止了乙肝在下一代的传播。此传播途径危险!一旦感 染携带终生。所以要给小孩做好预防工作。 5、日常接触传播 乙肝病毒经过消化道可以被分解成氨基酸。但是多数人的胃和口腔有不同程度 的溃疡和破损,通过皮肤等途径传播的病毒量很少,此途径传播乙肝病毒的量 很少,感染后发病,慢性化的可能性低。 6、有蚊虫叮咬等传播。 蚊子叮咬所传播的病毒的量有限,传播的病毒的量很少,可以忽略。 7、其它途径 除了以上的途径的其它途径所能传播的完整的有活性的乙肝病毒的量及其有限, 可以忽略。 注射疫苗产生抗体的保护作用如何?是否注射了疫苗就绝对安全了? 注射疫苗产生足够浓度的抗体才会产生很好的保护性。所以你注射了乙肝疫苗 (三针后)一定要去化验确定产生抗体,如果没有再补一针或者换一种疫苗注 射。 乙肝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身体的危害 现代医学实验证明,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损害,只是 在肝细胞内吸收营养赖以生存,并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其复制病毒的“零 部件”如表面抗原(HBsAg) 、e 抗原(HBeAg)释放在肝细胞膜上,引起人体免 疫系统针对这些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反应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坏死。 免疫反应的强弱决定肝脏受损程度及临床症状轻重。这场由病毒引发的、免疫 系统对肝细胞的战争,使大约 25的患者的肝脏成为战火连绵的战场,肝脏的 损害由此加重。 就肝脏本身来说,肝硬化和肝癌基本上是乙肝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有人 说,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乙肝的“死亡三步曲” 。 但乙肝的危害绝不仅仅限于肝脏本身,它还可以引起其它多种疾病。常见的有: (1)糖尿病;(2)胰腺炎;(3)胆道感染;(4)肾功能衰竭;(5)胆汁性 肾病;(6)肾小球肾炎;(7)肾小管酸中毒;(8)溶血性贫血;(9)再生 障碍性贫血;(10)心肌炎和心包炎;(11)结节性多动脉炎;(12)消化性 溃疡;(13)自发性腹膜炎;(14)性激素代谢紊乱;(15)甲状腺功能改变; (16)肝性骨病,等等。 二、对个人生活的危害 择业影响病毒性肝炎由于是传染病,我国传染病法明确规定肝炎患者不允 许从事饮食及护幼工作。而社会上绝大多数行业和单位对肝病患者都会拒之门 外。 日常生活和交际的影响肝病患者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同事、同学聚 餐或其他集体活动时,往往会成为拒绝的对象,有的人甚至会断绝同肝病患者 的往来,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择偶影响肝病患者在择偶时,对方一旦知道你患有肝炎,都会在第一时间 逃掉。 生育影响一旦夫妻双方任何一方患有肝病,就会将病毒直接传染给下一代。 升学影响 出国影响 心理影响: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闻肝炎而色变” ,躲避肝炎患者如同 躲避瘟神一样,缺乏对患者的理解,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十分沉重的打击。 三、对家庭的危害 经济负担:肝病久治不愈,多数患者需终身用药,昂贵的医疗费用,给家 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乙肝病毒传染性极强:肝病病毒随各种体液排出体外后,由于病毒的生存能力 极强,普通的消毒措施根本无法将病毒杀灭,故家庭成员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器 具等,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病毒,很容易引发肝病。 丙肝传染途径 1hcv 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 1993 年对 献血员筛查抗-hcv 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 存在窗口期、抗 -hcv 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 hcv 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 hcv。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 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 hcv 传 播占 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 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 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 hcv 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 环孔等也是 hcv 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N4M06QTHJDG9HJNRWNDKMKKH4JMAX5T9 2性传播:与 hcv 感染者性交及有性 乱行为者感染 hcv 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 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 hcv 的危险性更高。 PBK5YH89D0WH8JF2XFNG5SK74PFX5BFK 3母婴传播:抗-hcv 阳性母亲将 hcv 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 2,若母亲在分娩时 hcv rna 阳性,则传播的危险 性可高达 47;合并 hiv 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 20。hcv 病毒高载 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WTRBR2GSXXNF73W6RVX539GQDWPREA2N 部分 hcv 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 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 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 hcv。 丙肝危害比艾滋病还大 暖了多少艾滋病感染者的心,也提醒我们,艾滋病人需要关爱。如今,防治艾 滋病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艾滋病有着相似感染途 径的另一种传染病丙型肝炎(简称丙肝) ,尽管感染者远远超过艾滋病,公 众知晓率却极低。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 员庄辉感慨地说:“我衷心地希望总理能握一握丙肝病人的手。疾病防治需要 远见卓识,政府、医务工作者、患者都要努力。 ” 认识艾滋病,用了 20 年 1985 年,一名美籍阿根廷艾滋病人死于北京协和医院,这是我国首例艾滋 病患者。1989 年,云南发现 26 例 HIV 阳性患者,这标志着艾滋病已从国外输 入发展到国内播散。到了 2000 年,中国地图上已没有被艾滋病遗漏的省份。 2002 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浙江大学演讲时疾呼:“今天中国事实上正处于 艾滋病祸害爆发的边缘!”艾滋病的阴影,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 积极行动起来,在今年的艾滋病日,很多人参加了有关的宣传活动,以呼吁大 众对艾滋病提高警惕。 与此相对应的是,丙肝流行的紧迫形势,却被大众忽视了。尽管根据全国 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算,目前我国丙肝感染者已经达到 4000 万 人。但是,直到 1992 年,我国才开始在献血员中筛查丙肝抗体阳性者。广州南 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说,1992 年以前感染的丙肝患者, 有些已经发病,估计再过 10 年,大量丙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病人就要浮出水 面了。 “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今天还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丙肝” 。 丙肝危害比艾滋病大 “丙肝和艾滋病有相近之处。 ”庄辉院士介绍。二者传播途径类似,都是通 过输血、吸毒等途径传播,因此高危人群重叠。由于这两种病毒都是 RNA 病毒 (乙肝病毒是 DNA 病毒) ,变异很快,因此不易开发出疫苗来预防。 但是,丙肝的危害绝不亚于艾滋病,甚至更大。庄院士说,无论儿童还是 成人,如果不接受治疗,70%80%的丙肝感染者会转为慢性病人。而成人感染 乙肝病毒后,仅有 5%10%会转成慢性。更糟的是,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的比例都在乙肝之上。美国的研究表明,丙肝若不积极治疗,20 年后发生肝硬 化的比例为 10%,30 年后则为 20%。侯金林教授告诉记者,肝脏是一个沉默的 器官,感染病毒后病人可以很多年没有任何症状,而一旦发病,往往病情已经 很重了,因此, “丙肝是一个零存整取的过程, ”他语气沉重地说:“尽管 目前患者还没显山露水,但再过 10 年,就会出现大量肝硬化病人。对于肝硬化 失代偿病人,治疗起来会非常麻烦,很多病人都需要肝移植。 ”据此,侯教授认 为,从发病人数和远期后果看,丙肝的实际危害可能远大于艾滋病。 别让漠视耽误又一代人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传染 科教授翁心华指出,丙肝危害虽大,但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我国也早已开始 加强血液安全监管。尤其令人鼓舞的是,目前使用长效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 丙肝效果很好,对于非 1 型患者来说,70%80%能治愈,即使难治的 1 型,也 有 50%能治好,比艾滋病治疗乐观得多。 因此,控制丙肝关键在早发现。今年欧洲 9 月 26 日“世界肝炎认知日”的 口号是 Get Tested,就是号召大家去化验丙肝。该查什么呢?庄辉院士说,一 是查抗体,二是查 RNA,三是查丙肝的核心抗原。在我国,很多医院都能做抗 体检查,价钱也很便宜,如果发现阳性再去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一旦确诊, 就要进行正规治疗。 歧视源于无知 和乙肝患者一样,丙肝患者也面临社会歧视带来的巨大压力。翁心华教授 指出,不少丙肝患者,不幸同时也感染了艾滋病,他们更容易受到歧视。对此, 侯金林教授指出,要消除歧视,必须广为传播正确信息,消灭无知。庄辉院士 则倡导从政府一级开始重视丙肝的防治,他说,我国的脊髓灰质炎和天花消灭 得比某些发达国家还早,就是因为政府重视。 “有重视才有成功的可能,脊髓灰 质炎、天花是这样,艾滋病是这样,丙肝也依然如此 戊肝传染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 传染途径: (1)经水传播:主要水源被患者的粪便污染所致。根据流行情况分为两种类型: 一为短期流行,即水源被一次性污染,流行数周;二为长期流行,即水源持续 性被污染所致,共流行达数月之久; (2)经食物传播:患者(特别是潜伏期)的粪便污染食物而致局部流行; (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本病有明显家庭聚集性。 戊肝的危害 戊肝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 种。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 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 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在我国,戊肝多感染 35 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 而老年感染了戊肝后病情往往较重。所以戊肝首先威胁的是老年人。 妊娠期戊肝发生重症肝炎的比例较高,而且妊娠晚期戊肝的死亡率也高。 在印度,患急性肝炎的孕妇中有将近 80%的是戊肝病毒感染,而且妊娠并发戊 肝重症病例高达 25%-30%。很多产妇在分娩的前一天病情急剧恶化,迅速发生 肝性脑病,产后出血也较多,死胎率也很高。可见戊肝还喜欢侵害孕妇。 丁肝的传播途径 丁肝病毒与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相似。 (1)通过输入带有丁肝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使用污染了丁肝病毒的注射器 和针头。 (2)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含有丁肝病毒的体液或分泌物,通过破损的皮肤、 粘膜感染,甚至可通过蚊虫叮咬等方式进入易感者血液。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