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传统组织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_第1页
乡村传统组织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_第2页
乡村传统组织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_第3页
乡村传统组织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_第4页
乡村传统组织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传统组织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以贵州安顺“屯堡第一村寨”九溪村为例 吴 羽 一、九溪村落背景 屯堡文化是黔中安顺独具特色的汉民族地域文化,在贵州安顺一带的 300 多个村庄所呈现的屯堡文化,是历经 600 年积淀下来的,目前国内最具特色的 汉民族亚文化。九溪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是一个行政村,有 1000 余户,4000 多人,是活态的屯堡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 屯堡村寨明显有别于其它的汉族村寨和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文化资源仍然 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 “明初大规模军事移 民的国家行为,伴随着文化移植和文化认同的过程,国家观念通过文化传播深 入民间社会,同时民间信仰起了社会整合作用。体现了文化在国家和社会二者 之间架起了沟通之桥,不仅参与了移民社会的建构,而且产生了一种令人震撼 的力量,延续至今” , (万明明代徽州汪公人黔考 兼论贵州屯堡移民社会 的建构中国史研究,2005.1 )在九溪等屯堡村寨中传统的组织资源在国家与村落 社区的关系中,在村落社区社会结构的稳定上,在屯堡文化的传承、建构和族 群的认同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组织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恪守传 统,也并不是只能对现代性的因素做出消极的反应,而是能在传统与现代的碰 撞过程中,能经过接触、解读、吸收、消化、转化等过程,不断的适应社会的 发展,有望传统与现代发展之间找到很好的结合点。本文力图通过贵州安顺屯 堡村寨九溪村的个案分析,寻求农村传统组织资源及其在建构乡村和谐社 会的作用、方式与途径。 二、九溪组织资源及特点 1、九溪组织资源 在九溪,存在着一个由诸多功能不同的、内容丰富的组织为基本构架的组 织系统。除了政治行政组织如村支两委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组织: (1)宗教组织:佛事会,以庙为单位,九溪村的三处庙宇共有三个佛事会, 每个“佛事会”均有数量不等的几个“老佛头” ;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参佛”妇 女“自己”的组织。 (2)文化娱乐组织:地戏队、花灯组、秧歌队、舞龙队、山歌组、蓝球 队等; (3)经济互助性组织:外婆会、老人会、四老会、喜事会、钱会、建筑 工程队、养殖协会; (4)互益性兼社会公益性的民间组织:老协会、青年联谊会; (5)互益性兼经济公益性民间组织:屯堡文化研究会; (6)临时组织:指平时不以组织形式出现,只有在有特殊任务或目标需求 时专门组建的办事机构。如每年为迎春会和河灯会举行而成立的运作班子,或 村民们为办丧事而成立的“治丧委员会及执事班子”等等。 九溪的传统组织资源既有历史上本来就有的,也有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 传统与现代需求整合而成的组织资源。如地戏队、佛事会、外婆会、老人会、 四老会、喜事会等是历史上原来就有的,而老协会、舞龙队、山歌组、蓝球队、 屯堡文化研究会等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社区自身的需求而不断“创造” 出来的。这些新的组织的产生、运作、规章制度、领导的产生及其条件、成员 资格和参与方式、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组织合法性和社会评价等方面均是基 于村落内部个人、家庭、村落和族群的需求,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运行系 统。 2、九溪传统组织资源的特点 首先,完善化和结构化。九溪的内生性资源是结构性的,包括了社会、经 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相互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可以解决 社区内不同人群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得村落社区内部具有较大的自足性。同 时九溪的内生性组织资源是一个相对村落而言的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有 机结构。宏观的主要是屯研会、老协会等组织,可以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和吸纳 外部资源;中观的包括地戏队、花灯队、佛事组织等,可以协调村落内各个群 体的相互关系;微观的包括钱会(帮扶会) 、老人会、 “换气”等组织,可以解 决家庭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如婚丧嫁娶等私人事务。这样一个宏观、中 观、微观相结合,立体构架的资源系统,既能解决村落社区较大的问题、又能 解决部分群体的问题、也能介入社区中个体的事务,可以对村落的方方面面进 行建构与整合。 其次,类型化。从性别上,男人的组织有地戏、花灯;女人的组织有佛事 活动组织、秧歌队等。从年龄上,老人有老协会,儿童有仪仗队,中年人有地 戏队、花灯队、篮球队、建筑队等;妇女的秧歌队也分为老年队和青年队。从 社区内部小区域上,一般都有各片区的民间组织,例如九溪,三个片区的大堡、 小堡、后街,各有自己的地戏队、秧歌队、佛事组织,这些类型化的组织使不 同的人有所归依,而且类型不一还可以互为帮助。 其三、功能化。围绕“核心家庭村落社区”的社会结构特点而生成组 织及功能。例如,围绕家庭生活中重大事件、需要社会性帮助的方面,均有相 应的“会”进行制度性保障。妇女生小孩,有“鸡蛋会”送来的贵重食品;家 中有人结婚,早有本人或父母结好的“喜事会”资金垫补;盖新房、上大梁可 预先约起“钱会”作基础;老人去世,更有“四老会” “外婆会” “老人会”又 出钱、又出力的参与。在生产方面,男人如经商需要或要作小额的项目投资, 有各种“钱会”机制响应。妇女在家做农活,在农忙季节,有长期换工形成的 “换气”小组搞突击。这些功能组织井然有序地面对村庄中一家一户的突发事 件、重大人生礼仪和日常生活需要,再大、再难的事于村庄已有的组织机制和 经验等资源而言,都只不过是照章办理。九溪村近千户人家有“来会”组织七、 八十个,一般的人家“在会”多则六、七个,少的也一两个。这些具有生产和 生活互助功能的自治组织,成为村落社会结构的必要组份。 其四、建构性。九溪的内生性资源组织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不断 建构的过程,外部资源在适当的情况下,在其文化的精神内核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由村民有选择的进行调整。比如“屯堡研究会” “篮球协会”等就是九溪在 现实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原有的组织资源已经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从而产生 的具有更大调控功能的组织,这并不是“新”的组织,而是将传统的社会资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2 期 - 3 - 以新的形式展示出来,是传统资源在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进行自身的调整, 这种调整是一种文化适应、文化调适的结果,它使得九溪的组织资源的作用得 以彰显。 三、九溪传统组织资源的运行机制及功能分析 1、九溪传统内生性组织资源的运行机制自组织机制 (1)社区活动表征的组织运行机制 九溪的组织活动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周期性的民间民俗节日庆典活动, 如正月初九的“抬亭子” ,七月半的跳米花神、河灯节,逢龙年、马年、牛年等 活动,这类活动举行时,几乎全村人都要参与;第二类是村内较小型一些,但 仍经常举行的民间仪式活动,如现屯堡妇女每逢斋日在村中举行的座忏,拜佛 和村民家庭婚丧嫁娶、生育、建房、读书,当兵等主题的重大仪式活动。 ;第三 类是“欢迎”仪式,一般为外来者举行。只要村里认为是尊贵的客人,均对客 人的到来或告别要举行盛大仪式,参加仪式的村民是自愿与被组织结合,一般 为三个村内地戏队、小学生的鼓号队妇女们的秧歌队,和几十名治安,后勤服 务人员。在农闲季节,此类活动的参加者会很多,村民们将此视为娱人娱已的 事情,都非常自愿和热情。 2000 年以来,九溪举办的大型活动已经有几十次。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 大的当属“大拜年”运动。正月初十向市公安局递送申请报告,初十一开始准 备,十二就到安顺市区“给安顺人民拜年”进行了大游行,有四十多辆车,近 2000 人参加,调动了舞龙队、学生鼓乐队、青年妇女秧歌队、老年妇女秧歌队、 老协会女会员队、三个地戏队、花灯队、佛事会等相关组织,组成了安全保卫 组、总务组、后勤组、计财组、编导组、纸扎组等活动功能组织,其资源整合 能力令人惊叹。九溪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组织这样一次大规模的活动,不仅在 于九溪全体村民大力支持,老协会全力配合,更在于九溪的传统组织资源的巨 大作用,通过九溪的各种组织整合了全村的资源。 在九溪村热闹非凡、井然有序的各类活动背后,或从参加活动的个人身上 我们总能发现“组织”的因素。正是九溪村比较建全的组织系统,涉及到政治、 经济、宗教信仰、社区娱乐、社会互助、行业及发展等各个方面,几乎全方位 的对应于、服务于社区人们的各种需要。如果将组织与活动相比,活动的面窄 于组织,或者说组织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经验积累上均为它所组织的活动准备 有更为宽广的基础,掌握着更丰厚的社会互动资源。正是在由各类组织单独或 联合主持的社区活动中,我们看到,每个人在组织、在活动中的位置,组织的 人力和资源配置方式,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潜规则” ,组织因而形成了合理的 配置,九溪的组织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在村落社区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2)组织的运行机制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即能自 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而他组织恰好与自组织系统相对应,是指那些不能自行 组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即不能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而只能在外界指 令的推动下组织和演化,从而被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一般而言,自组织系统 的演化要优于他组织系统的演化:自组织系统的演化动力在系统内部,是系统 内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系统的演化,因此,系统整体和内部各个子系统 都具有活力。”(高春 凤,朱启臻 .自组织视角下的 农村社区合作组织.理论 导刊2006、9) 我们将哲学中的“自组织机制”引用到九溪的组织运作中(安顺职院杜 应国先生首先提出此看法),将演化动力在系统内部,是系统内部子系统的相互 作用推动系统的演化,使得系统整体和内部各个子系统都具有活力的机制称为 “自组织机制” 。在九溪,所谓自组织机制就是由村民在村庄共同生活中所内生 出的对村落事务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而实现村落自我目标所凸显的调集、整 合资源的组织运行机制。九溪传统内生性组织资源的运行机制自组织机制, 通过自身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形成结构性的整合力。使内部分散的资源形成有 机的组合,其能量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而是呈级数增长,从而全方位、系统 化、结构化地对村落社区的内生性资源进行整合。比如九溪的“大拜年”活动, 表面上看只是九溪各个组织的一次联合展演,但其影响显然要大于各个组织展 演本身。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农村普遍缺乏有利于村落发展的自组织机制,而多数 是一种外部强势资源的导入去推动村落的发展。但这种导入基本上没有考虑村 落内部的文化网络和社会基础,因而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像九溪这样的村落, 其自组织机制的作用表现在村民能够整合村落内部的相关资源,自我组织、自 我管理而实现村落的自我发展,这种自组织机制如果在国家外部强势资源的正 向进入时,将可能使村落的自组织机制被激活与被放大,而使村落突破原有的 效能边界实现更大的发展。九溪的自组织机制使民间组织内发地承担了村落的 多种事务,并且每一次活动而累积的资源又促成了民间组织功能的完善和发展。 同时,自组织机制又能使村落自我发展的需求衍生出多元化的民间组织,使村 落内部的组织系统更趋于完善。 2、传统组织资源的功能 (1)勾连了家庭、村落、族群,加强了族群认同,促进文化传承 九溪内生的传统组织资源勾连了家庭、村落、族群,加强了族群认同与促 进了文化传承。丰富的组织资源适应了社区内各家庭、群体的利益需求,每个 人、每个家庭、每个群体均能在不同的组织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意愿表 达的空间,从而加强对社区和族群的认可,各种组织通过“个人家庭 社区族群”的勾连模式,将社区利益进行了升华,任何个人、家庭、群体 的利益指向都必须与社区的利益指向相一致。 比如地戏组织,在个人层面上,地戏组成员在村落内部的社会地位较高; 在家庭层面上,要为村民修房建屋“开财门” ,保佑大吉大利;地戏组成员哪家 有事,有困难,大家都上前帮忙,谁生病了会凑钱去看,对地戏队员的家庭纠 纷做一些调解;一户人家只要有一个人在跳神,人们对这一家的评价都比较高; 在村落社区层面上,为本片区的佛事组织做“会口”时提供后勤服务;参与村 落的其他事务。在屯堡族群层面上,到别的屯堡村寨进行地戏表演及在表演过 程中实施的“姑妈挂红”仪式等,对不同的屯堡村落进行了勾连。屯堡组织将 家庭与社区、历史与现实、仪式与情感、角色与整体整合为有血有肉的有机整 体,创造着、绵延着这生生不息的群体社会。 (2)九溪组织的多样性导致了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2 期 - 5 - 九溪的组织资源是互为构建、互为补充的,多样性导致稳定性,九溪内生 性组织资源的差异性形成了结构性的互补,促进了村落社区的和谐发展。 “组织在资源环境里彼此竞争,如果它们失败了就消失,或者迁移到一个 它们能够生存的新环境中去” ( 乔纳森 特纳社会学理 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 2001,第 117 页)九溪的多数组织之间都存在博弈现象,通过博弈而产生的社会 舆论形成一个自发的修复机制,不适应村落社区发展的组织会自行消失,生存 下来的组织会形成更好的结构,进一步推进村落社区的和谐发展。如九溪三个 片区的地戏博弈,没有使任何一个片区放弃地戏表演,而是通过对地戏剧目、 剧本等方面的修改与完善,通过对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等竞争机制,使地 戏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屯堡社区的和谐得以促进。 (3)整合社区资源,促进村落发展 各种组织在屯堡社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屯研会、老协会精英们是屯堡 社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地戏队、花灯队、舞龙队、秧歌队等组织则是屯 堡社区活动的实施者;大众群体从表面上看只是众多活动的“观众”或“看客” , 实际上他们才是九溪屯堡社区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大众群众代表了屯 堡社区最主要的内容,实际上已成为屯堡社区规则与秩序的制定者和所有活动 的基石。当组织能够代表村落社区及大众的利益时,其合法性得到认可,村落 社区内部的资源便会得以整合和利用;当组织又不能代表社区利益时,大众会 通过社区舆论的方式,对其进行干涉,甚至重新选择。各个组织在屯堡社区的 活动或事务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不过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同,他们通过 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层面上发生作用,从而整合村落社区内部的各种资源和力 量。 (4)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 九溪村自发性民间组织的产生、发展源于其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社会基 础及其产生的自组织机制。因此,对于乡村建设而言,其“传统资源”能够更 好的使村落实现真正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现实需求。 九溪和一般的村落一样需要具有一定独立性和自治性的民间组织来填补国家权 力和法律无法达到的控制空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民间组织既能促进 村落发展,又能改变村支两委的领导方式,提高治理效率,这些组织对九溪村 落社区规范及秩序的形成和制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肯定民间组织的同时, 从村落治理出发,也必须规范民间组织的职能和边界。在九溪,这样的组织主 要是三边街推出的绅耆父老和众多的民间组织。 四、乡村传统组织资源对乡村和谐社会建构的启示 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做了精辟的论述,即“建设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但由于目前更重视外部的资金、管理、技术等现代性资源,导 致了现代化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强大的冲击,诸多农村社区出现了经济、社会、 文化发展的失衡。对此学者们提出:“当前恶劣的乡村政治,日益强化的行政 控制,不仅不能保障农村的稳定,恰是制造游民的土壤,只有加快进行农村的 改造,才能釜底抽薪,消灭危机于无形,而开发利用农村的自组织资源,并将 之导入现代国家的法治轨道,应该是一条农村改造的可行之路。 ”(张鸣:来 自传统世界的资源读书 2003.1 第 152 页)“重视认识地区文化、家庭文化以及 宗教信仰的整合作用,寻求促进内发发展的动力,促进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 对于社会秩序的重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 陆学艺主编:内发的村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 6 页)传统组织可以通过组织的制度化管理,规 范和整合其组织成员的行为;社会组织可以凝聚组织成员的意见,实现政府与 个体成员的有效沟通,扩大社会成员对政治的有序参与,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的稳定;民间的社会组织能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九溪为 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证研究案例。 九溪的传统组织在 600 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和谐的社区文化,加 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了九溪的和谐发展。显然,九溪村的内生性组织资源 在农村和谐社区的建构是可以找到对接点的,建构农村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 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其保证层 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而传统组织资源正是可以调节社区内部 人与人的关系,家庭间的关系,调节社区内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组织资源,使村民在互助互惠、情感相依、 精神寄托等方面有“根”的依托与“家园”的指认,对维系农村社会的稳定与 秩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广泛的农村地区,都有着自己的传统组织资源,只不过在九溪这些 内生性资源更加凸显。这些内生性资源中的许多因素是建构乡村和谐社会的有 力支撑,不过需要将这些有利的因素进行激活、放大,并且提供其存在的合法 性基础,使其具有调动和整合村落资源的能力,在乡村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发挥 应有的作用。九溪的组织及其运作,让我们重新审视乡村和谐社会的建构。时 下的乡村建设似乎更强调外部资源的进入和村寨正式组织的选举,而忽视农民 的自身组织及其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使得乡村建设的“社会基础和文化网络” 没有凸显出“传统资源”的效应。正如杜赞奇所言“如此看来,对地方权威基 础的侵蚀部分是文化网络受到攻击的一个结果,因为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 政权完全忽视了文化网络中的各种资源,而企图在文化网络之外建立新的政治 体系。在现代化意识形态偏见影响下,国家政权力图斩断其传统的甚至被 认为是落后的文化网络的联系。其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