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_第1页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_第2页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_第3页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_第4页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测试题 第三单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 nng 黄晕 yn 发髻 j 贮蓄 x B唱和 h 栀子 zh 竦峙 sng 枯涸 h C栖息 x 碣石 ji 肥硕 shu 寥阔 lio D清洌 li 湛蓝 zhn 澄清 chng 朗润 ln 2、对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B、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玄秘深奥) 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指声音响亮明朗) 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指婴儿生下来 ) 3、从场合、对象、礼貌三个角度分析,下列语句中得体的一句是( ) A欢迎常来我校参观学习,我想这对你们会很有益的 B病人出院了,医生边送边说:“请走好,欢迎再来” C你成绩虽然差,这次考得还可以,希望少犯老毛病 D前面道路正在施工,给你添麻烦了,请绕道行驶 4、按要求填空。 (1) 观沧海作者是东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中用夸张手法描绘大 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 ; , 。 (2)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3) 天净沙秋思的文体是 ,作者 , 朝著名的 。其中,各 具色彩的九种景物 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而文末的“ ”三个字是主旨所在,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 的孤寂愁苦之情。 5、一般来说,人们对景物特征的观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觉度来进行。试指 出下面的句子是从什么觉度来观察、描写景物的。 (1)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 ) (3)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 ) (4)震落了清晨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 ) 6、将“言谈” “德行” “美貌”三个词语分别填入下诗括号中:(3 分) 德国近代文化巨匠歌德写下这样的诗歌: 少年,我爱你的( ) 壮年,我爱你的( ) 老年,我爱你的( ) 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成长的经历:由外表到内心的成熟与完美。 7、改革开放以来,报纸、杂志、电视及其他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的新的词语,例如“希望工 程“ 炒鱿鱼“ 电子邮件“等,请再列举两个,写在下面横线上。 _ _ _ 8、读文答题。 以前,我常听人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其中,貂皮最珍贵,人称 “软黄金” 。 抓貂是很不容易的,甚至会丢失性命,但仍有人铤而走险。 冬天,漫山遍野都是雪,气温也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抓貂者喝足了酒,赤膊袒胸 躺在貂经常出没的雪地上。当貂出来觅食时,见此情景,会狂奔过去,伏在人的胸口,用 自己的体温焐人。这样抓貂的人便逮住了它。 结合自己的感受,给文章加上一个合理的结尾: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 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给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2、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请你 尝试陈述说它精彩的理由。 3、在写草的段落里,作者为什么要写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 4、在第二段里,画出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花的语句。作者把花当成什么样的人来描写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请你在第二段的其他语句中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句话,说一说你喜爱这句话的理由。 (二) 秋 颂 罗兰 (1)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2)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3)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4)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 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5)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 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 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6)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 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 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7)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 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8)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 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 预,不必留连。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 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 染。 (9)“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 ”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 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10)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 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 澈与洒脱。 (11)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 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 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请找出本文中的词语: 答: 2、文中的(8)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答: 3、文章从 、秋 、秋 、秋 、秋 等方面颂秋。 4、作者用以颂秋的几个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答: 5、作者认为秋之“美”是什么? 答: 6、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具有这份秋之美”。 答: 7、请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及喜欢的理由。 (至少写两句) 答: (三) 春满燕园 季羡林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 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 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但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 、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 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 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来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在我 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 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 窗子里流出来的。我心里一愣,我的眼睛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 ,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 的研究心得写了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 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 文,想给他们提些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 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 的工作中了。 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 ,林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 如一面明镜。还见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尖却传 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梵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然可辨。在 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迫切吸收知 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到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 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 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的,鸦雀无声。 我很自然地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年老的一代是那样,年轻的 一代又是这样。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焕然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 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以开过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 工作周,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年轮般的莲花。正在开 花的藤萝颜色更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 ,春色满园。 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象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 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 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爽,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 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1、文章首段写燕园花事渐衰的景象,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文, 请写出一两句。 2、作者描绘的是校园中的师生们在春天里充满生机,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学习的美好 图景,那么你心目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3、作者写燕园的“春”景包含哪几个镜头? 4、描绘事物时可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器官,请从本文找出相关的 句子: 视觉: 嗅觉: 听觉: 5、文中写道“年老的一代是那样,年轻的一代又是这样”,请说出“那样”和“这 样”所指代的内容: 那样: 这样: 6、作者触景生情,生活中的一个小水滴都会荡起感情的涟漪,看到下列情景,将激 起你怎样的情感? 流逝的河水: 凋零的树叶: 7、文中有作者耳闻目睹的实景,也有由眼前景象引发的想象,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 现出燕园师生的精神面貌,说说文中哪是实写,哪是虚写? 8、第五段加线句子中的“春天”如何理解? 9、本文与朱自清的春同是写春景,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三、写作 本单元中,我们走进四季,感受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请先用“我喜欢因 为”的句式写一句话,(如: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吹熟了稻谷,吹红了果实,给大 地披上了新装。)并进一步把这句话扩展成一篇 500 字以上的描写性文章。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 (1)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 (散)曲 马致远 元 戏曲作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5、 (1)触觉 (2)视觉 (3)嗅觉 (4)听觉 6、美貌;言谈;德行 7、参考:网页、黑客、鼠标等。 8、合乎题意即可,如:貂的天真善良却招来了杀身之祸 二、 (一) 1、第一段:春草图。 第二段:春花图。(学生所拟标题只要能够扣住文段主要 内容都应认可) 2、这个句子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草富有生命活力的特点。 “偷偷”写 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之间长出地面的那种情态,好像跟你捉迷藏的调皮孩子似的那样可 亲可爱,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外, “钻”字也用得特别好,把春草坚韧有力地破土 而出的情状描绘得极富神韵,赞美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以上两个方面,答出一个方面即 可) 3、作者写人们这一组活动,意在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以至于要在草地上“打两 个滚” ,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同时也在于表现春天到来时人和自然界都焕发出生命的活 力。 4、拟人句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者 把花写成争胜好强、热情奔放的人,为了扮靓美丽的春天而争先恐后、热烈开放,表现了 春天万物复苏、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特点。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