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与意义述评_第1页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与意义述评_第2页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与意义述评_第3页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与意义述评_第4页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与意义述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与意义述评 作者:羊角学校 罗玉康 摘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现实价值和意义深远。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内涵 来看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进行梳理,对其德育价值和意义 如何体现进行梳理,同时也浅析了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持续发展的而未曾中断的文化,尤其是自汉代以来,儒家 的思想文化一直处于正统地位,从文化继承关系上看,可以说是一以贯之,源远流长。毫无疑 问,她既有悠久的历史和精华,又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 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 19 世纪 40 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 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中国文化开始大幅度的震荡,调整。这种变化一直持续至今。从 地域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 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 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 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自觉中深受其影响。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 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方面。 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有些 学者们论证了儒学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认为儒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极为有益的作用。还认为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有助于建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和加入 WTO 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思想受到挑战。对学生进行儒学教育,坚定信仰教育有利重 建精神家园,凸显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加强儒学伦理教育,倡导道德体验教育。 1有学者从美育及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德育的促进作用。也认为当代德育的社会文化 环境受以现代传媒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影响,人的审美受到侵蚀、精神世界也被无情的挤压着。 青少年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受到巨大影响,自我意识强全局意识差、竞争意识强 合作意识差、好胜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等不健全人格结构。而美育与德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审美教育与价值观的培养及形成有密切的关 2 系,这也是我国把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当前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经 典导读、看经典戏剧电影、文学导读、注重课程教材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实施美 育。 2对于美德作为知识可教性,有学者论证了其可教的限度和方式。苏格拉底说:“美 德即知识” 。但美德作为知识被教师有限度的。原因是它主要通过理性去获得、美德本身的内 涵在当代社会中的失落、合格的美德教育教师的失落。所以传授也有其特殊的方式,需要在实 践中不断摸索。 3香港中文大学刘国强教授阐述了中华美德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出儒家伦 理教育之特点,尤其分析了仁的不同层面的含义和与诸德的关系,认为它们都是相互关联和融 通的一个体系。他的关于中华美德的当代意义提醒了我们不要一味的追求现代的、西方的、流 行的价值观,而忽略中华传统美德所蕴涵的价值。 4至于道德榜样、榜样教育问题,部分学者论述了榜样的道德价值,道德榜样的类型、 可能和功能。一般的榜样并不特指道德榜样,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只有具有正面价值的 榜样都有道德的崇高性或崇高的道德价值。从道德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个体道德榜样与群体 道德榜样:从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看,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道德榜样,主要是:掌握和控制社会道 德资源者、对社会负有重大责任和具有重要影响者以及成年人。道德榜样有几种产生的可能, 即先验论、发现论、需要论、实践论。不管怎样,道德榜样产生的条件至少应该是理性主义和 普遍主义的诉求。道德榜样的功能如下:传统优秀道德的典型承载者,现实主导价值的积极弘 扬者,未来理想道德的开拓创新者。这三种内在功能决定了道德榜样具有示范和激励的外在功 能。 5现实教育中要积极发挥道德榜样的外在功能,使其转化为内在功能,以不断扩大的 道德榜样的力量和影响力。但如何处理好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呢?有学者指出要合理运用它们 之间的耦合,来建设新时期的文化和进行学校道德。需正确认识偶像崇拜语境下的榜样教育。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传播媒介产品的普及,新的文化形态和现象的出现冲击并改变 着传统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观念。时下榜样曲高和寡,偶像却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找出新时代文 化背景下榜样与偶像的差异与共生,建构它们间的耦合机制。需要我们贯通理性思维与情感体 验;协调价值目标与现实生活。 6民族精神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价值,当前有学者对学校如何进行民族精神教 育作了研究和思考。指出民族精神教育应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发展性,体现民族性和全球性 的统一,且要设置专门的民族精神教育课程。拟定民族精神教育目标,不同的学习阶段,目标 层层深入。至于其教育方法,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而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活动中开展教育,这样民族精神才可能真正被内化。 7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里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 3 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危机和价值困境,即如何处理好国家认同和个人自由的关系。学 者认为,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本身而言,强调个人自由与国家认同各有优缺点,因为他们反 映人的精神需求中既渴求自由又希望有所归依的二重性,因此有学者要建立一种必要与可能的 民族精神教育价值取向:基于个人自由的国家认同。根据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通过达致共 识的对话教学来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用讨论、辩论、说服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得些 道德规范和自己的价值观。 8有学者指出负面道德经验也有其德育价值,负面道德经验是指在道德生活世界中表 现出来的具有假、恶、丑性质的道德事件或行为。但它在学校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人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而在实践中采取回避或拒斥的 态度。他们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一旦被课程化,就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 发展学生处理负面道德经验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真实的道德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 自主力、更好的理解正面道德经验和进行道德反省。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是矛盾 的统一体,道德经验也不例外,学生不应该只知其一面,而不知另一面。那么负面道德经验在 当前德育中缺位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人认为呈现负面道德 经验与学校教育的性质不相符合;有些人认为学生的德性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因而 在学校教育中呈现负面的道德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德性成长;有些人认为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 不成熟、缺乏道德免疫力,因而不宜向学生传递负面的道德经验。但它们不应成为学校摈弃负 面道德经验的理由。学校德育不只是教师和学生过道德生活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如何在社会 上过道德生活的地方。社会上永远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学生不可能完全封闭在学 校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社会打交道。既然和社会交往,学生就不可避免的遇到负面道德经 验。如果学校不让学生掌握面对负面道德经验的智慧,那么他们在遇到负面道德经验时就会茫 然不知所措。所以学校应该将负面道德经验课程化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9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 。显然先秦时期的礼就是道德规范的载体,也是传承 主流社会伦理思想的符号,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有学者说其功能主要表现在道德内化、示范 和传承等方面。礼的践履使人们逐渐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观念,培育道德 情感,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礼仪则以理想的模式向社会成员展示主流社 会的价值取向和供他们效仿的行为准则。礼仪还通过礼仪活动标准化的语言和动作,使社会道 德规范成为可以习得的东西。先秦时期的礼具有传统礼仪的共性,另外,它的德育功能有其特 殊性,第一,先秦礼教与乐较大配套进行,相辅相成;第二,先秦礼的道德教化与国家机器的 推动密不可分。礼的法制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礼的道德教化的作用,还有中国古代政教合一 的机制是礼的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 10也有学者分析了人生礼仪的德育内涵,它是一种特殊的民俗事象,指围绕着人的生 命历程的关键时刻或时段而形成的仪式活动,具有丰富的德育功能。因为人生礼仪是传统文化 4 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连接着寻常百姓的人生追求和需要,另一面连接着受儒家文化支配的 传统价值观念,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规范人生和统一教化的作用。当然人生礼仪德育功能的实 现,要注意在开展礼仪活动时讲究实效性;要在庄重神圣的场合下,以富有象征和表现力的方 式使受礼者完成道德教化过程。这对于今天的德育有借鉴意义。 11和谐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和状态,它是发展着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 有和谐的思想,如:“天人合一” 、 “整体和谐” 、 “和而不同”的思想都包含有和谐的意义。传 统文化注重“修身”的价值追求,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 的思想,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有助于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的观念,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正是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在现代的延续和升华。中国 文化传统中追求和谐的思想由来已久,讲求和谐是往圣先贤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应当把构建和谐社会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智慧和精神动力。例如: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思 想道德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 ,强调个人道德人格的培养,对于提升全体公民的思想 道德素质,具有极其宝贵的启示;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 系儒家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就是主张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宽容和谐。儒家“和为 贵”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和谐理想的追求。 1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和”的思想赋予崭新的时代内容,进一步倡导以和为 贵的新型人际关系准则,无疑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人际摩擦和社会内耗,在全社会形成 “贵和尚和”的价值取向,增强人际关系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 神。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 “天人合一”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只有处于和谐关系中,才能得到发展并生生不息。儒家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基本上是和 谐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但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 和感和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我们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征服态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正 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 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因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还有,传 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 要的精神资源,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秦文献中提到“民”的地方很 多。我们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善于汲取“民本”思想的精华并 5 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才能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才是 一个和谐的社会。 13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许多学者论述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由于社 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现行教育中传统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原因,大 学生诚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思路和方法。诚信缺失作 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欺诈坑骗、假冒伪劣、贪污腐败、假文凭、假演出、 假论文、黑哨、假球等诚信缺失问题对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影响,这种影响集中反映在大学 生学习、生活、就业和贷款等方面。学生抄袭作业、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的、教育本身的、传统道 德文化价值的丧失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人是社会的人,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群体,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其健康也 将受到巨大损伤,必然会导致大学生中出现诚信危机。其次,教育本身的原因。从教师方面来 看,有道是“德高为师,学高为范” 。教师对学生有一个言传身教的问题。教师个人的专业 水平、道德修养、价值观念、诚信素养对学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现在高校教师中有“南郭先 生”的存在,有“失德”现象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另外,目前的德育教育方式上也存在一 定的问题。 14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已经日趋淡化。最后是由于传统道德文 化价值的丧失。我们的诚信教育要从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着手,加强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教育。 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立相应的领导与监督机构,为诚信教育提供保障;以传统文化 中“诚信”理念为衔接点;以维护大学生利益作为巩固诚信教育机制的基础;以“诚信待人, 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为中心内容。总之,诚信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大 学生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 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诚信教育,思考诚信教育的若干 问题,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使中华民族的未来 充满希望。 15也有学者们从信念、知耻、红色文化、传统节日等的角度,来谈传统文化的德育意 义和价值。它们对现代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 义。 三、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研究的对象和趋势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得知已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意义进行阐述, 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象和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展 开剖析。 第一,对象范围广。无论什么样的对象,大学生、中学生、还是儿童,传统文化蕴涵深刻 6 的教育意义。尤其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性,很多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其德育价值,如儒学 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它们孕育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