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课题开题报告_第1页
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课题开题报告_第2页
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课题开题报告_第3页
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课题开题报告_第4页
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课题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儿童童谣是一种民俗文化” 儿童童谣作为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刻明珠,儿歌童谣作 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口口相传,千年璀璨,在厚重的历 史尘埃中也难掩其美.儿歌童谣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3000 年前的战 国时期.中国儿歌童谣流传地域之广流传年代之久内容之丰富早 就引起中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与之有关的著述文集数量惊人.加 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 “没有儿歌童谣便没有童年” 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儿歌童谣,儿歌童谣充满了美好的童 趣,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哼唱朴素无华音韵和谐节奏多变 语句简练琅琅上口易懂易记幽默诙谐又涉及动物生活常识 语言游戏忆旧等各种内容的儿歌童谣成为许多过来人童年 少年时的必读课。 (3) “灰色儿歌童谣正在流行” 媒体报道:孩子传唱不健康童谣的现象困扰着家长和老师。这 一现象说明校园里缺乏反映儿童情趣儿童生活健康的便于流传 的校园文学作品。我们希望儿歌童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给 学生带来更多的流传下来的富于民族特色的优秀的儿歌童谣, 指导学生自己创作健康的赋予时代气息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儿歌 童谣,并以此丰富校园文化。 (4) “儿歌童谣是一面镜子” 学生好动爱玩,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 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 的感情。儿歌童谣利用这一特点可满足学生的需要,潜移默化地为 孩子们营造文明友爱的成长空间,而且校园儿歌童谣不仅可让同龄 孩子相互了解,同时也可让父母和老师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 (5) “创编儿歌童谣我们有基础” 从 2002 年起,学校开设了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兴趣小组,学 生兴趣浓厚,欣赏与创作水平日渐提高。指导教师熟悉儿童生活, 了解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水平,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人与事,会欣赏 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学生作品多篇已收录在校园童谣中。以此 为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具有一定的基础,校内条件成熟。 (6)融民俗性教育性趣味性文学性创作性可读性于一体。 儿歌童谣,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儿歌童谣的 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 儿歌童谣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 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儿歌童谣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 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把健康向上易学易唱的 儿歌童谣引入到校本课程中,这也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新 探索和尝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儿歌童谣 儿歌童谣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来自民间,是用童语唱出童心 的,句式自由,声韵活泼,情趣深厚,言语朴实,顺口成章的一种 文学样式。 (二)儿歌童谣欣赏 儿歌童谣作为一种文学体式,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反应内容都 蕴含着美,引导学生去认识、去发现、去辨别、感受美。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具有 8 种智力,每个 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 刺激和个体的本身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 种智力。影响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有 3 种因素,即先天资质、个人成 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 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 育活动。 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 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以欣赏童谣 和创作童谣来触发学生的理解与表达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 提高。 2新教育实践理论 早在 2002 年,吴忠豪先生在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 一文中指出:“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 用的语言,是个体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的学习水平。只能理 解、不会运用的语言是消极语言”。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 习过程中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是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 而且是必须花大力气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创作童谣的过 程就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让学生将理解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创作, 这是将教育理论实践的过程。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通过 教学改革和实践,引导学生对优秀儿歌童谣进行阅读和品鉴,提高 对语言的赏析、感悟能力,进而达到自己创作儿歌童谣的目的。 具体应用目标是: 1一年级段:通过读说绘形式提高读说能力。 通过教师为学生阅读优秀童谣作品,再通过学生说、唱、画等 方式提高学生对童谣的兴趣。 (2)二年级段:赏析儿歌童谣,进行自我创作。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知道学生学习、欣赏儿童童谣,了解童谣的基本格式、题材选 择及一般创作方法。 2、在学生开始接触语言文字之初,利用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童 谣形式,培养阅读兴趣,帮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言,体验遣词造 句。 3、通过一系列语言引导学生用纯净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眼 睛去发现美,并主动创作美。 4、通过学习童谣,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包括言语直觉,言语记 忆,言语思维,言语情感等综合素养。 六、课题的研究措施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儿歌童谣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儿 歌童谣的诵读与欣赏 1、激发儿童歌谣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知识水平的限制, 做什么事只凭兴趣,因此,我们始终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环 境与氛。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儿歌童谣的创作,让 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片资料等多渠道学习童谣的创作,吟诵 儿歌童谣、感受儿歌童谣的创作。 2、了解儿歌童谣的基本知识 儿歌童谣是为儿童创作的、适应儿童吟唱的歌谣,是人类童心 的具体表现,是儿童自己的诗。儿童童谣从表现形式上讲,分顶针、 串话、绕口令、谣谚格、摇篮曲、谜语格、连锁调等。儿歌童谣以 优美的文词,动听的韵律,让人耳熟能详。超逸的睿智,讥讽的韵 味是人忍俊不禁。全国各地都能听到儿歌童谣,甚至形成了不同地 方风格流派。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交给方法,使学生自己掌握一定的创作 方法。 通过开设儿童童谣的欣赏与创作课,带领孩子们行赏作品,引导 孩子们走进艺术殿堂,受到美德熏陶与感染。 1、 在“儿歌童谣”的欣赏中感受美,童谣作为一种文学体式, 无论其表现形式,还是反应内容都蕴含着美,引导学生去发 现、去辨别,就会感受到美。其语言的美、自然地美、生活 的美,都让人回味无穷。 2、 在“儿歌童谣”的创作中感受美。鉴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接 受能力,我们可将“欣赏教学”与“创作教学”同步进行, 在“赏”的启发下,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进行创,其间,通过 “仿”“借”“改”“配”着四种辅助性方法进行创作。 第三阶段:关注学生成长需要,整合活动资源,创建校园特色文化。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校一至二年级全体学生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的研 究方法。每学期我们学校都要围绕阅读开展一些活动,如:亲子朗 诵童谣、童谣创作比赛,同时各年级段也会根据本年级段的特点自 由组织一些活动。 2、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 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 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如:(1) 访问调查。教师(调查者)与学生(调查对象)做面对面的谈话, 收集口述材料。如小学生喜欢读的童谣调查。(2)问卷调查。我们 通过特别设计的问题表格,由学生做自填式的回答,收集笔答资料。 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 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对教育过程中的某一 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4、经验总结法:定期召开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完善实验中的各项 操作,总结出研究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组成员。 2.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和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3.了解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4.撰写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5.调查现状,确定内容。 6.搜集、筛选、整理素材。 7.收集整理成校本课程儿歌童谣精选。 十、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经济保障。学校每年投入一定费用支持研究。 2人力保障:课题负责人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曾参与各级课题研 究,论文也多次获奖,教育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参与课题研究的老 师也都是学校骨干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研究基础: 从 2002 年起,学校开设了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兴趣小组,学 生兴趣浓厚,欣赏与创作水平日渐提高。指导教师熟悉儿童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