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_第1页
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_第2页
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_第3页
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_第4页
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 论 文 题 目 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 学 部 人 文 学 部 专 业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姓 名 金 思 学 号 200913050121 指 导 教 师 邓 正 兵 2011 年 12 月 23 日 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 前言:21世纪初,中国传统节日处于复兴过程中。近年来, “找回我们的 节日”成为一句文化复兴的口号。 “我们的节日”是指与我们民族文化血脉相连 的传统节日,它不是圣诞节、情人节,也不是其他西方节日。中国传统节日资 源的开掘和利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传统节日 资源 开掘 利用 今天我们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我们中华文化要 想在世界多元文化里赢得一席之地的话,我们就不应该抛弃传统,反而应该去 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中国人要找到文化自信,要找到自己的 文化地位,一定得到民族本土文化传统中去找,那么传统节日就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我们对传统节日在凝聚民族情感、传承民族精神方 面特殊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感觉到传统节日的珍贵,所以在经历了几乎一百年 的历史之后,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传统节日的价值,需要“找回我们的传统节日” 。 中央政府近年来在恢复与重建传统节日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05 年韩国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刺激。 在媒体的作用之下,中国人突然觉得我们的宝贝被别人抢走了,虽然这令国人 心痛,但客观上是促成中国传统节日重新为世人重视的契机,它推动了我们国 家文化政策的变化。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把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七夕、重阳等节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传统节日终于成为国家文化遗产。但是文化遗产不是死的东西,不是博物馆的 陈品,它既是遗产、也是资源、也可以变成文化资本,就看我们怎么开掘与利 用它。 2007年,国务院经过长期的调研,确定把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作为法 定假日,在2008年开始实施。传统节日历经近百年的坎坷之后,重新回到我们 的生活中,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我们政府对传统文化态度 积极而重大的变化。 一、传统节日的三大层面 3 中国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形成的精神文化传统,这个精神文化传 统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我们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时可以在传 统文化里找到很到根源,和谐是中国人一向的追求。中国人认为最高的智慧就 是中庸,就是处事中道。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节日传统正是 这样一个文化大传统中形成的小传统,是从传统节日文化中凝练出来的精神要 素,节日传统具有超越地域、阶层、时代的意义。节日传统可以总结为下面几 个层面。 第一,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最重要的就 是饮食传统。我们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特定的食品。春节吃年糕、吃饺子,正 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重阳节吃重阳糕, 冬至节吃馄饨。年糕、元宵、年夜饭的菜肴等都有吉祥寓意,这些节日食品美 味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的象征意义。 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在节日传统中也有着非常深刻的体现。以“饮食亲 宗族兄弟”是自古以来的礼仪,通过吃饭的惯制来加强我们家人之间的亲情关 系。中国人不喜欢分餐制,中国人喜欢围着大桌子一起吃的共享氛围。中国人 表面看好像一盘散沙,但关键的时候众志成城。所以我们说节日是有着文化内 涵的。节日食品不仅仅是物质产品,同时是文化创造物。每一个节日食品都负 载着民俗的情感,围绕节日食品形成了丰富的民俗传说,节日食品不单是节日 的美味,更多是一种心情的表达。 第二,节日社会层面的传统。中国节日生活既是家庭的,又是社会的。从 中国的传统节日看,大多是以家庭为主的内聚性节日,但是我们看到节日也有 它两面性。传统节日活动注重家庭成员间的团聚与交流,将节日看成培育家庭 意识与强化家族人伦的民俗时间,同时传统节日还是社会团结的机会,传统的 节日对我们的社会人心凝聚带来了重要的机会。比如看龙舟赛,划龙船的时候 有十几个人在一起划,有敲锣的、打鼓的、指挥的、划桨的人等等,都是来自 于很多不同的家庭,他们利用这个划龙舟的机会而聚在一起。其实,我们的民 俗节日就是把更多的心聚集在了一块。 第三,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 节日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是人 们沟通、调节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安抚、表达人们内在情感的时机。就是 我们的节日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生活,不仅仅是社会成员的交往,我们还有个重 要的精神的传递。比如灶神信仰,我们在灶神年画中看到灶王爷与两位夫人并 坐的图像,民间流传有关灶王爷的传说,告诉人们要和睦家庭,不要浪费家财。 我们看到在传统的节日民俗中可以经常发现有祭祀的仪式,民众通过节日化妆的 巡游、节日锣鼓的声响、节日竞技的展演等形式,抒发内心的情感、期望,显 示自己的生活地位,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与精神联系,从而促进 民俗共同的内聚意识、保证民俗共同的内部和谐,所以我们看到传统节日里有 很强的精神意义。 二、传统节日在传承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传承文明的功 用。 首先,传统节日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承载、传递着传统文化。 人们利用传统节日定期进行传统的表演与传统的教育,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 到延续与加强。 其次,节日是周期性复现的。传统节日在年度时间中循环,人们可以不断 地抽离日常世俗生活、直接面对自己的祖先、反复重温传统、体味传统,从中 汲取新的文化力量。我们不能说传统就是过去,我们的身上有传统、有现在、 也有未来,传统在过去、现在、未来都可能在我们身上有联系。 。 第三,传统节日给传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我们的传统不是一 成不变的,但变化也是在传统节日中实现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它不断地增 添新的内容。我们传统节日的创新,最终要服务于人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对自我的精神调节,在传统节日中有着 全面的体现。 三、传统节日伦理价值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祀日、庆祝日与亲情日的复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与制约,传统节日的伦理意识特别浓厚,传统节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 中体现,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伦理文化。伦理文化是讲人际关系的文化, 传统节日中有很多的道德理念。从传统节日伦理价值角度,我们可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开掘。 第一,家庭伦理的养成。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是围绕家庭的伦理来展开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是内聚性的家庭节日,所谓内聚就是家庭成员以家庭为精神 情感中心。 我们看到中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 5 家人团聚、长幼同欢的团圆节,家人团圆是最大的幸福,这是中国传统幸福观 的体现,这是最基本的幸福观。传统节日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回归家庭的良机, 所以亲人都积极珍惜团聚机会,血缘关系、亲情关系都在回归中得到强化。家 庭稳定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春节是中国第一大节日,春节回家是社会永恒的主题。春节有许多增强家 庭伦理的习俗,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在春节的时候要送礼物,一般是晚辈要给 长辈送上礼物,祝福新年。在传统社会,媳妇要给公公婆婆送新鞋垫新鞋祝福 长寿。年节中给尊长送节礼,这是后辈对长辈的感情的表达和物质的馈赠,是 尊老伦理的要求。长辈同样在新年时要关爱幼辈,关爱的方式是给压岁钱。人 们用它“压岁 ”,所谓岁,在早期是说鬼祟的 “祟”,希望小孩得到所在家族长辈 力量的保护。这个压岁钱的给予与接受在本来是一种亲情的表达和关怀,它有 利于家庭伦理的增强。 重阳节是敬老节,中国人敬老有着悠久的传统,这是中国农业社会所决定 的。我们农业社会需要他们的指导,老人是财富,所以老人一向受到尊重。开 始有了九九长久的意思,希望老人身体长久。这样的敬老,我觉得在今天也是 一种财富。我们的社会就要进入老年社会,对老人的不尊重,就是对我们自己 的一种伤害。所以重阳节这个敬老传统应该弘扬。这个弘扬不仅仅是感情问题, 实际上也是为未来社会做出贡献,因为情感的关怀和物质的馈赠是敬老传统的 弘扬。老人是社会的财富,为家庭社会做出过贡献,重阳节应该强调这一点。 第二,社会伦理的培育。中国人善于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乡里合作与增强社 会团结。以春节拜年来说,虽然先是家族内部互拜,但是逐渐拜邻里,拜亲人, 拜社区。我们邻里之间的关系在过去一年中可能不大和睦或磕磕绊绊,但在过 年时见了面总要问声“ 过年好 ”,这句话犹如春风化雨能把一年的疙瘩给解开, 节日就有这样的功效,节日就给人们这样表达与增强伦理关系的机会。我们今 天都市化的社会里面,很多邻里都不认识,我们要加强社区之间的来往,可以 充分利用元宵节这样一个机会来开展活动。端午节也是一样,而且我们看到民 俗活动里的一些竞技表演,很多都不是仅仅决出一个胜负,更多的是为了交流。 我们看到在这些活动里面,比赛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体社区之间在同 一场所进行共同的表演活动,以此增进彼此之间的社会联系。 第三,自然伦理的建立。在我们的传统节日里,自然伦理在我们平时的节 日里表现的不太明显,但这正应该是我们未来节日发展所要有所遵循的。我们 应该利用传统节日这样一个机会跟自然沟通,建立跟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关系。 实际上我们传统节日里面也有这样一些因素,比如传统节日强调天时与人时的 协调。传统节日常常有向天地万物神灵祈福的内容,这些神灵其实都是自然的 化身,人们对神灵的礼敬,也就是对自然的尊重。人们通过对天地山川、日月 星辰的神灵祭祀,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同时我们顺时而动,因时耕作播种,使 人的生产生活节奏与自然节律协调。在节日中人们可以通过登高、踏青等野外 活动来建立良性的天人关系。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在传统节日中表达尊重自然、 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与观念。 我们希望能充分开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效培养情感忠贞、志向高远、 道德高尚的中华文化传人与新型国家公民,也就是既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 也有新的科学思想的“ 新人 ”。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应该尽力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探究传统 节日的渊源以及搜索传统节日所包含的名俗活动,这是对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 化结晶有个交代。中国传统节日历经千年能延续至今,可以说,这些节日所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