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考研超震撼精品no-07 汽车驾驶知识—正常_第1页
公务员考试考研超震撼精品no-07 汽车驾驶知识—正常_第2页
公务员考试考研超震撼精品no-07 汽车驾驶知识—正常_第3页
公务员考试考研超震撼精品no-07 汽车驾驶知识—正常_第4页
公务员考试考研超震撼精品no-07 汽车驾驶知识—正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43 考试辅导,计算机 IT,英语学习 电子信息产业,国家电网工程 舞台设备承接租赁,音响,灯光,视频 成都 LED 租赁,工程承接,价格低,质量优。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一)汽车的宏观结构 汽车的分类 关于汽车如何分类,在学术界却 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学者将汽 车分为货、客、轿 3 种类型,有的分 为重、中、轻、微、轿 5 种类型,有 的甚至说可分为货、客、轿、越野、 自卸、牵引 6 大系列 120 多个品种, 并有专用车 750 多种,仅 1995 年进 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的品种就高 达 13355 种。其中,汽车制造类 4496 种、改装类 8579 种、超重机超长类 280 种。显然,这是将产品线与产品 项目,产品广度与产品深度以及产品 密度混淆在一起了。更何况有些汽车 生产厂家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往 往集汽车的多种功能和造型于一身, 非驴非马,就更加了汽车分类的困难。 从产品的功能上分类,我们可以 将汽车分为载货和载人两种,最近出 现的不货不人或可货可人的东西,我 们称之为皮卡。在载人的汽车中,非 客非轿者人们称之为吉普。这样一来, 汽车才只有货车、客车、轿车、皮卡 以及吉普车和休闲车六种类型。如果 我们硬要把专用车也拉扯进来, “七 十二行” ,士、农、工、商等各行各 业都有专用汽车,我们将无法对汽车 的广度结构进行讨论。同时,关于专 用汽车和多用汽车问题,也是汽车的 密度结构讨论的问题。 汽车的分类方法 汽车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各不 相同,如按使用的燃料常把汽车分为 汽油车和柴油车。但比较典型的分类 方法是按汽车用途划分。按国标 GB3130.188 规定,汽车可分为轿车、 客车、货车、牵引车、特种车、工矿 自卸车、越野车等七大类。 汽车配备可以分为标准配备和选 装配备两种。前者是指预先安装在车 上,包括在汽车实际售价内的配备; 后者是指需另外追加费用的加装零配 件,如天窗、雾灯、保险杠、卫星导 航系统、高保真音响、安全气囊等, 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及经济 承受能力选装。 货车的分类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44 货车是以货物位移为基本功能的 汽车。一般来说,货车主要包括重型 卡车、中型卡车和轻型卡车三种类型。 2000 年 1 月 10 日, “北美国际汽 车展”在美国著名车城底特律市 隆重开幕。 “从大型四门皮卡到旅行 车和小巧的多用途运动型车,以及各 种类型的卡车,将象统治 1999 年的 汽车销售排行榜一样,在北美国际汽 车展上独占鳌头。 ”1999 年,美国通 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共 销售汽车 1160 万辆,其中,卡车就 占了总销售额的 58%;至于卡车的销 售利润在总利润额中所占的百分比, 更是大大超过了其它的汽车类型。对 此,业内有关专家认为:“卡车将代 表汽车发展的未来。 ” 但是,在我们国家,卡车的产销 量却呈相对下降趋势。有关的统计资 料表明,1997 年,货、客、轿的产量 分别为 66.2099 万辆、43.5630 万辆 和 48.1970 万辆,所占比重为 41.91%、27.58%和 30.51%;1998 年, 三种汽车的产量分别为 66.1701 万辆、 45.9025 万辆和 50.7103 万辆,所占 比重分别为 40.65%、28.20%和 31.15%;1999 年,三种汽车的产量分 别为 75.6277 万辆、50.8680 万辆和 56.5366 万辆,所占比重分别为 41.32%、27.79%和 30.89%。显然,货、 客、轿连续三年的 4:3:3 之比,已 经彻底改变了 90 年代初期 7:2:1 的格局。 一般来说,卡车市场更多地依赖 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轿车市场更多 地依赖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关专 家预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 10%, 汽车市场的需求将增长 2%左右。此外, 由于卡车货运具有门对门的特点,方 便、快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先行者占了先机,后来者如涌而至, 以至于形成了运力大于货源的局面。 运价随之降低,超载随之盛行。2000 年 4 月 1 日,交通部关于超限运输 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开始正式实 施,从长、宽、高及轴载质量等方面 对超载车辆做出了明确界定,违规者 将受到 5000 元以上,30000 元以下的 罚款,从而使得许多意欲购车的运输 业主转入了持币待购的行列。 货车的分类 货车主要用于运送货物,按厂定 最大总质量分级,可分为: 微型货车。总质量小于或等于 1.8 吨,适用于零散货物的公路短途 运输,如吉林 JL1010 系列、天津大 发 TJ1010 系列。 轻型货车。总质量为 1.86.0 吨。 中型货车。总质量为 6.014.0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45 吨。 重型货车。总质量大于 14.0 吨。 卡车市场 卡车是以货物位移为基本功能的 汽车。2000 年 1 月 10 日, “北美国际 汽车展”在美国著名车城底特律 市隆重开幕。 “从大型四门皮卡到旅 行车和小巧的多用途运动型车,以及 各种类型的卡车,将象统治 1999 年 的汽车销售排行榜一样,在北美国际 汽车展上独占鳌头。 ”1999 年,美国 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 共销售汽车 1160 万辆,其中,卡车 就占了总销售额的 58%;至于卡车的 销售利润在总利润额中所占的百分比, 更是大大超过了其它的汽车类型。对 此,业内有关专家认为:“卡车将代 表汽车发展的未来。 ” 如果说轿车市场更多地依赖国民 经济的“发展水平” ;那么,卡车市 场则更多地依赖经济建设的“发展速 度” 。有关专家预测,国内生产总值 每增长 10%,汽车市场的需求将增长 2%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 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卡车市场也将持 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卡车将代 表着汽车发展的未来” 。但是在我国, 与客车和轿车相比,卡车的市场需求 却发生了有悖于常规的变化。客车、 轿车的市场份额上升,卡车的市场份 额下降。其原因固然与客车、轿车的 市场需求增长有关;但是,更为重要 的因素则是卡车产品结构的失衡。 “缺轻少重” ,尤其是“少重”的结 构缺陷曾经长期困扰着我国的卡车市 场。 重型卡车 重型卡车是指那些总质量在 6 吨 以上的载重汽车。 中国汽车报提供的资料,目 前,世界最大的重型卡车是德国奔驰 汽车公司制造的一辆巨型运输车,车 身全长 30.5 米,总重 306 吨,车上 装有 288 个车轮和 4 台柴油发动机, 总功率为 946 马力,一次可以搬运 2000 吨重的货物。现在,这辆巨型运 输车已经到达荷兰,并将启程前往沙 特阿拉伯,用于石油开采设备的短距 离搬运。当然,也有资料记载说,早 在 1974 年 11 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特里克斯分厂制造的里克斯蒂坦 33.9 型自卸货车,车身高达 17 米,共有 16 个汽缸发动机,发动机功率为 3300 马力,油箱容量为 5904.6 升。 满载后总重量为 604.7 吨,可以载重 350 吨。 根据德国汽车工业杂志 1998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46 年的产量统计,在全世界十个最大的 生产总质量在 6 吨以上的载重汽车企 业中,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名列榜首; 瑞典沃尔沃-斯堪尼亚居第二位;美 国纳维斯塔公司排名第三;我国东风 汽车公司和一汽分别以 105410 辆和 101500 辆的业绩名鲁第四和第五。其 它五家企业则分别是美国的帕卡、法 国的雷诺、日本的五十铃、意大利的 依维柯和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 一般来说,重型卡车多属重型底 盘车的改装车型。在国外,这种改装 车型大多占重型卡车市场需求量的 50.55%。在我国,这种改装车型仅占 重型卡车市场需求量的 15.20%。虽然 差距很大,但也有了可喜的发展,出 现了运煤王、沙漠王、旅游王和红岩 CQ1262 最长厢式车等一些巨型运输车。 有关专家认为, “十五”期间, 由于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以 及燃油税的实施,将会促进公路运输 结构向重型化发展。从而使得重型卡 车的生产和销售都会有一个显著的增 长。20002005 年,年平均增长幅度 将达到 10%;20052010 年,年平均 增长幅度将达到 12%左右。而且,高 档重型卡车的增长幅度将高于普通重 型卡车的增长幅度。 世界上最大的重型卡车公司 瑞典的 VOLVO 汽车公司,也曾经生产 和经营过轿车。为了突出自己世界 “重型卡车之王”的形象,该公司将 轿车产品线转让了出去,专心致志地 进行重型卡车的生产。企业的知名度、 美誉度和市场份额都蒸蒸日上,终于 成为世界上重型拖头的最大生产厂家 和世界上生产重型卡车的第三大公司。 中型卡车 中型卡车是指那些总质量在 3-6 吨的载重汽车。 从汽车结构一体化的角度看,中 型卡车处于产品线的中间,是载重汽 车最基本的车型。如果说在西方国家, 汽车的生产和经营均起源于轿车,那 么,在中国,现代汽车的生产和经营 则是从中卡开始的。时至今日,中卡 的发源地一汽和其第二故乡二汽,即 东风公司,仍然是中卡市场上无可争 议的主导者和挑战者。 但是,中卡市场所传达的信息却 不是福音。自 1993 年下半年国家开 始加强宏观调控以来,长期占据国内 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的中型卡车,其 产量和销量都有在逐年下降。1993 年 还是 36 万辆,到了 1998 年就成了 18.36 万辆。在汽车市场所占比重从 30%下降到了 11.28%。在长途运输中,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47 中卡将由重型卡车所代替;在短途运 输中,中卡将由农用车所取代;各重 点工程、大型矿区也纷纷换上了重型 自卸车。可以说,这一轻一重一农一 皮就抢去了 50%的货运市场。加之在 征收养路费的情况下,许多人以中卡 超标运输来降低成本,但在开征燃油 税以后,这一有利可图的空隙也将被 堵死。显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 卡的需求量仍将继续下降,并最终降 到市场份额的 10%左右。同时,这也 符合国际市场上卡车结构“向重向轻” 发展的趋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 。其实,绝处逢生,我们还是 可是以找到中卡的市场空间。随着市 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供给的细分化, 专用设备用车和改装车在中卡市场中 的比重将逐渐得到加强。这种趋势在 汽车市场营销中的表现,是底盘车在 汽车销量中的份额已呈快速增长态势。 轻型卡车 轻型卡是指那些总质量在 1-3 吨 的载重汽车。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北美,轻 型卡车正在挑战轿车。由于轻型卡车 具有紧凑、简洁、轻便、流畅、活波、 经济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欢迎。今天,只要你走进北美轻卡产 品陈列橱窗,就可以领略到北美轻卡 市场的繁荣景象。在美国,汽车销售 总量的一半为轻卡。轻型卡车作为一 种支柱车型正在为美国的汽车工业创 造着巨额利润。全世界每年生产和销 售的轻卡已经高达 1450 万辆。 在我们国家,轻型卡车是在中型 卡车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脱颖而出的, 一开始也曾有过令人欢欣鼓舞的辉煌。 “小解放”和“小东风”都是产销颇 佳的轻卡品牌。 我国轻卡车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若想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只有抛开峰头,使产品结构上下拓展、 左右延伸,形成系列、集腋成裘,追 求整体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说,轻型 也可以再进行市场细分,使消费既有 大、中、小的选择余地,也有高、中、 低的选择空间,甚至可以增加一些新 的功能。因为,轻卡虽轻,既不能与 小,也不能与贱等同起来。 微型卡车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48 微型卡车与微型客车和微型轿车 并称为“三微”汽车。其中,微型卡 车是指那些总质量在 1 吨以下的载重 汽车。 1949 年,日本运输省在其颁布的 轻自动车标准中首次使用了“微 型车”的概念,并且在 1955 年开始 对微型车的规格作出了具体规定: “排量 360CC,全长 3m,全宽 1.3m”。 据此,铃木推出了日本第一台微型车 “Suzulight Sedan”。在法国,发动 机的排量则限制在 125ml 以下。并且 分为 125ml 和 50ml 两种级别。显然, 微型的特点在于“微小” 。现在,微 型汽车以其体积小、耗能少、重量轻、 价格低的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 消费者的青睐。 在日本,政府还制定出了优待微 型汽车的政策,如取得驾照比较容易、 免去停车车位证明、无须定期复查检 测以及维持较低年度税率等。对于自 用微型汽车,其税收标准为 7200 日 元,只相当于 2.25 升级乘用汽车 的 16%;1996 年,日本政府还制定了 加速开发城市超微型汽车的计划,按 照这个计划,日本城市用超微型汽车 将以电汽复合式为其发展方向;1998 年 10 月 18 日,一组新版轻乘用车 技规开始生效。在随即而来的一个 星期之内,日本 6 家生产微型汽车中 的 5 家三菱、铃木、大发、本田 和富士重工等,都按照新法的要求推 出了各式各样的微型汽车共 13 种。 马自达来不及设计制定自己的微型汽 车,竟购买了铃木的 3 种车型,贴上 “马自达”的商标推了出去。由于亚 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自 1997 年 8 月 起,日本汽车的产销量连续十几个月 一路走低,但是,其微型汽车却保持 了一枝独秀的景象。 在法国,人们乘坐的汽车也越来 越小。在许多小城镇的街道上,你常 常会看到一种介于摩托车与汽车之间 的机动车,状似一种带轮子的流动方 盒,既可以载人,也可以拉货,人们 习惯的称它们为迷你车、购物车、区 间车、边缘车、摩托轿车,或者干脆 称其为盒子车。但其学名则是超微型 汽车。一辆典型的超微型汽车,其总 长大约在 1.82.5 米之间,自重也 不超过 300 公斤。嘟嘟嘟跑来,常常 就成了街道上一道风景。现在,在法 国生产超微型汽车的厂家已经有 20 多家。 消费者青睐微型,生产者也不舍 其小,无论是微型卡车、微型客车还 是微型轿车,都日益成为汽车巨头们 竞争的焦点。当丰田汽车公司在欧洲 推出紧凑型 RAV-4 四轮驱车之后,福 特汽车公司主席亚历克斯特罗特曼 立即宣布:“你很可能看到福特也能 推出这样的车型。 ”于是不久就推出 了福特制造的最小的小汽车 “Ka”。负责设计的副总裁杰克特 尔纳克认为:“汽车变小,是全球趋 势。我们顺应这个潮流,在产品系统 中增加新型 Ka 车,就是为了让顾客 有全然不同的选择。 ”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49 必须指出的是,微小并不等于低 贱。具有百年历史的奥迪汽车公司, 一直以超凡的技术和创新的精神称雄 于世界汽车之林。他们最近推出的一 款奥迪 A2 微型轿车,其大小与一辆 微型城市用车基本相同,但是,其价 格却不亚于一辆雷诺 Scenic 厢式面 包车。奥迪 A2 的车身不但为全铝合 金,线条流畅、俊逸靓丽;而且集中 了众多现代高新技术,车身轻、性能 优,灵敏可靠、操作方便,其机盖只 需两年打开一次。但是,其价格却足 可以抵得上一辆档次更高、功能更全 的福特 Focus 或者雷诺 Scenic 厢式 面包车。 我国生产微型车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1958 年,为了 改变北京市人力客运的落后面貌,清 华大学汽车专业师生曾经根据中央领 导人的指示,生产过 126 辆无级变速、 皮带传动的三轮汽车。但是,现代意 义的微型汽车,则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1978 年 9 月,安徽淮海机械 厂与吉林工业大学合作,自行开发出 了“飞虎”牌 HH110 型微型汽车,从 而标志着微型汽车在中国的诞生。 1983 年 4 月 1 日,国家计委发出关 于微型汽车规划定点的通知 ,确定 天津为全国微型汽车大批量生产基地, 柳州拖拉机厂和伟建机械厂为生产点, 吉林汽车工业总公司为改装点,初步 形成了我国微型汽车的生产规模。到 了八十年代末,微型汽车生产企业基 本形成了吉林、天津、哈飞、长安、 柳微、昌河、淮海、陕飞八雄并立的 格局。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微型汽 车已经从汽车行业的“小字辈”跃升 为汽车市场的“主力军” ,在我国汽 车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 90 年代以后,微型汽车进入快速增长 期,特别是从 1993 年起,微型汽车 呈几何级数增长趋势。从 1990 年的 年产 4.5 万辆,猛增到 1997 年的 38.24 万,以年平均 30%以上的速度 递增,远远高于我国汽车行业 14%的 增长速度。到了 1998 年,微型汽车 的产销量已经分别占全国汽车产销量 的 33.74%和 33.93%。这就是说,我 国每产销 3 辆汽车,其中一辆就是微 型汽车。根据 1997 年的统计资料, 位于全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前十名的就 有天津汽车、长安、柳微、昌河和哈 飞五家汽车公司。 国产微型车品牌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微型汽车是 指发动机排量不超过 1 升,整车总质 量 1500 公斤以下,车长小于 3.5 米, 车宽小于 1.5 米,装载量不超过 1000 公斤的汽车。微型汽车在国外是指发 动机排量在 1.01.3 升的紧凑型轿 车。0.50.8 升排量范围的轿车称之 为超微型轿车。 微型卡车市场 微型卡车是指那些总质量在 1 吨 以下的载重汽车。1949 年,日本运输 省在其颁布的轻自动车标准中首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50 次使用了“微型车”的概念,并且在 1955 年开始对微型车的规格作出了具 体规定:“排量 360CC,全长 3m,全 宽 1.3m”。据此,铃木推出了日本第 一台微型车“Suzulight Sedan”。在 法国,发动机的排量则限制在 125ml 以下。并且分为 125ml 和 50ml 两种 级别。显然,微型的特点在于“微小” 。现在,微型汽车以其体积小、耗能 少、重量轻、价格低的特点,已经越 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日本,政府还制定出了优待微 型汽车的政策,如取得驾照比较容易、 免去停车车位证明、无须定期复查检 测以及维持较低年度税率等。对于自 用微型汽车,其税收标准为 7200 日 元,只相当于 2.25 升级乘用汽车 的 16%;1996 年,日本政府还制定了 加速开发城市超微型汽车的计划,按 照这个计划,日本城市用超微型汽车 将以电汽复合式为其发展方向;1998 年 10 月 18 日,一组新版轻乘用车 技规开始生效。在随即而来的一个 星期之内,日本 6 家生产微型汽车中 的 5 家三菱、铃木、大发、本田 和富士重工等,都按照新法的要求推 出了各式各样的微型汽车共 13 种。 马自达来不及设计制定自己的微型汽 车,竟购买了铃木的 3 种车型,贴上 “马自达”的商标推了出去。由于亚 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自 1997 年 8 月 起,日本汽车的产销量连续十几个月 一路走低,但是,其微型汽车却保持 了一枝独秀的景象。 在法国,人们乘坐的汽车也越来 越小。在小城镇的街道上,常常会看 到介于摩托车与汽车之间的机动车, 状似带轮子的流动方盒,既可以载人, 也可以拉货,人们习惯的称它们为迷 你车、购物车、区间车、边缘车、摩 托轿车,或者干脆称其为盒子车。但 其学名则是超微型汽车。一辆典型的 超微型汽车,其总长大约在 1.82.5 米之间,自重也不超过 300 公斤。嘟 嘟嘟跑来,常常就成了街道上靓丽的 风景。现在,在法国生产超微型汽车 的厂家已经有 20 多家。 微型卡车与微型客车和微型轿车 并称为“三微” 。微型的特点在于微 小,在西方国家, “三微”汽车,以 体积小、重量轻、能耗少、价格低的 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日 本,政府还制定出了优待微型汽车的 政策。 消费青睐微型,生产者也不舍其 小。无论是微卡、微客还是微轿,都 日益成为汽车巨头们竞争的焦点。当 美国福特为应对日本丰田紧凑型 “RAV-4”的挑战而推出最小的 “Ka”之后,负责设计的副总裁杰 克特尔纳克就指出:“汽车变小, 是全球趋势。我们顺应这个潮流,有 产品系统中增加新型 Ka,就是为了让 顾客有全然不同的选择。 ” 必须指出的是,微小并不等于低 贱。具有百年历史的奥迪汽车公司, 一直以卓越的技术和创新的精神傲立 于世界汽车之林。他们最近推出的微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51 型轿车奥迪 A2,线条流畅、俊逸靓丽, 其价格足可以与档次更高、功能更全 的福特 Focus 或者雷诺 Scenic 并驾 齐驱。 在西方,微型汽车正方兴未艾; 但是,在我国,微卡市场却风光不再。 除观念之外,生产厂家的决策失误也 是造成市场萎缩的主要原因。看到许 多地方法规对农用车实行优惠政策, 于是就舍大取小、舍长取短,一窝蜂 加入到农用车的行列。特别是一汽、 东风和跃进等大型汽车集团的加盟, 不但使农用车的质量得到飞跃,而且 使农用车的造型也接近微卡。既然如 此,只有傻瓜才青睐微卡。生产厂家 既卖雨伞又卖雨衣,只能接受此起彼 伏的结果。再则,如果草帽足以遮风 挡雨,人们买那雨伞做什么用呢。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认为,从市 场细分或市场结构的角度看,微型卡 车也极有可能成为进入百姓家庭的第 三种汽车类型。因为,在我国 12 亿 人口中,仅农业人口就有 6 亿。让这 些人选择轿车,显然是痴人说梦。其 实,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民对轿车也不 感兴趣。就此而言,价格低廉、用途 广泛的微型卡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必然会再度辉煌。 客车的分类 客车是以群体乘坐为特征的载人 汽车。一般来说,客车主要包括大型 客车、中型客车和轻型客车三种车型。 2000 年 1 月 11 日,赛义夫阿 卜杜拉在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上 发表文章说:“全球解决未来公交问 题仍依靠公共汽车” 。该文章还提供 资料说,目前,全球每年通过公交系 统在固定线路上出动的运输车辆大约 是 5000 亿次。其中,人们最普遍使 用的运输工具仍然是公共汽车。预计 到 2005 年,全球出售的公共汽车数 量将迅速增加,其增加率几乎可以达 到 22%。在 1999 年的销售量下降 4% 并降到 18.3 万辆之后,预计在今后 5 年之内其销售量仍将达到 22.25 万 辆这一新的创纪录的水平。 与此同时,经济学家情报社在它 的全球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工业: 2005 年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中 也说,由于政府对运输政策采取的行 动,加上设计和技术方面的改进,公 共汽车现已成为未来全球都需要的交 通工具。在今后 5 年内,美国将是公 共汽车和长途汽车最大的市场,紧跟 其后的是中国和印度。预计在 2005 年,美国销售的此类汽车将达到 4.78 万辆。这个数字比 1999 年的 4.88 万 辆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的销售量 将从 1999 年的 2.439 万辆增加到 3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52 万辆。预计到 2005 年,印度的销售 量约为 2.96 万辆,巴西 1.94 万辆, 俄罗斯 1.49 万辆。 对于客车生产厂家来说,不但阿 卜杜拉先生向我们报了一个喜讯,而 且,赵越先生 2000 年 3 月 27 日在 中国汽车报上发表的文章也十分 鼓舞人心。赵越先生通过自己的统计 分析发现,全国客车生产厂家在 2000 年 12 份累计生产各类客车 89554 辆,累计销售 87031 辆,分别比去年 同期增长 40.69%和 42.96%,产销率 高达 97.18%。由此他得出结论说: “在一些城市禁行柴油客车的措施已 经客车产销产生消极影响的情况下, 2000 年 12 月份仍然出现了开门红, 产销两旺势头持续不减。显然,客车 已经成为拉动汽车市场的主要力量。 ” 客车市场虽然保持着整体增长的 态势,但是,在各类车型之间的产销 增幅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现出了 大中型客车增长较快,轻型客车只有 微弱增长,微型客车保持适度增长的 特点。同时,我们也不能对这种“持 续增长”的现象盲目乐观。因为,虽 然大中型客车的产销量呈绝对增长态 势,但是,该行业 10 万辆的产能却 仅仅实现了一半,长此下去,必然会 造成资金、技术、人员、设备的大量 滞压,并因此而导致单位成本的提高; 一些城市对柴油客车实行禁行措施, 将迫使企业进行汽油或双燃料发动机 的技术改造,从而加重了成本消化的 难度;12 月份中型客车产销同比下 滑,也意味着 1999 年下半年公交热 所造成的供求失衡已经初现倪端;尽 管轻客和微客实现了同比增长,但是, 它们所面临的消费环境无疑比大中型 客车更为艰难。 客车市场 客车是以群体乘坐为特征的载人 汽车。2000 年 1 月 11 日,赛义 夫阿卜杜拉在马来西亚新海峡时 报上发表文章说:“全球解决未来 公交问题仍依靠公共汽车” 。该文章 还提供资料说,目前,全球每年通过 公交系统在固定线路上出动的运输车 辆大约是 5000 亿次。其中,人们最 普遍使用的运输工具仍然是公共汽车。 预计到 2005 年,全球出售的公共汽 车数量将迅速增加,其增加率几乎可 以达到 22%。在 1999 年的销售量下降 4%并降到 18.3 万辆之后,预计在今 后 5 年之内其销售量仍将达到 22.25 万辆这一新的创纪录的水平。 与此同时,经济学家情报社在它 的全球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工业: 2005 年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中 也说,由于政府对运输政策采取的行 动,加上设计和技术方面的改进,公 共汽车现已成为未来全球都需要的交 通工具。在今后 5 年内,美国将是公 共汽车和长途汽车最大的市场,紧跟 其后的是中国和印度。预计在 2005 年,美国销售的此类汽车将达到 4.78 万辆。这个数字比 1999 年的 4.88 万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53 辆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的销售量 将从 1999 年的 2.439 万辆增加到 3 万辆。预计到 2005 年,印度的销售 量约为 2.96 万辆,巴西 1.94 万辆, 俄罗斯 1.49 万辆。 环境文化的兴起,还是经济学家 的情报,对于客车来说都是喜讯:公 共汽车,即客车必将成为“未来全球 都需要的交通工具” 。就此而言,客 车市场将保持整体增长的势头显然是 确定无疑的了。但是,就市场表现而 言,在各类车型的产销增幅却存在很 大差异。大中型增长较快,轻微型增 长较慢。展望未来,这种趋势不但不 会改变,而且会愈演愈烈,甚至中型 客车也会举步维艰。 大型客车 在世界汽车史上,英国号称“大 巴之都” ,伦敦的双层大巴是当之无 愧的“大巴鼻祖” 。中国大型客车的 “巨无霸”到底是谁,至今没有定论。 我们只知道在 1997 年第七届“上海 国际工业展览会”上展出的安徽凯斯 鲍尔大客车,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 而在 1999 年第八届“上海国际展览 会上亮相的厦门金龙 ALX500 双层巴 士,则是无可争议的“巨无霸” 。厦 门金龙 ALX500 系由引进英国技术组 装而成,长 12 米,宽 2.5 米,高 4.4 米,可以同时乘坐 96 人。该双层巴 士虽然属恐龙一族,却又灵活得很, 最高时速竟然高达 105 公里,比许多 中小型巴士还要快捷。 就目前而言,全国共有大型客车 生产企业 15 家。按照 1999 年的统计 资料,占据大型客车市场产销量前 5 名的分别是上海客车制造公司、辽宁 黄海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 州长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 公司和安徽安凯汽车集团公司等,其 集中度为 75.71%,比 1998 年提高了 6 个百分点。其中,上客、常客、东 风、沈飞、亚星安凯、西沃、北方都 是我国知名的大客生产厂家。 大型客车市场 1999 年,全国 15 家大型客车生 产企业累计生产大型客车 7641 辆, 比 1998 年累计增长了 26.91%;共销 售大型客车 7651 辆,比 1998 年累计 增长了 32.23%,其产销率为 100.13%。2000 年 12 月份,全国 12 家大型客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大型 客车 1285 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62.25%;累计销售大型客车 1288 辆,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124.00%,其产销 率为 100.23%。显然,全国大型客车 的市场需求呈现了“稳定增长”的发 展趋势。 在世界汽车史上,英国号称“大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54 巴之都” ,伦敦街头的双层大巴则是 当之无愧“大巴鼻祖” 。但是,中国 大巴的“巨无霸”是谁,至今也未能 分出雌雄。根据 1999 年的统计资料, 我国共有大巴生产企业 15 家;其中, 占据大巴产销量前五名者分别为上海 客车、辽宁黄海、常州长江、东风公 司、安徽安凯等;集中度为 75.71%, 比 1998 年提高了 6 个百分点。随着 时间的推移,不但大巴生产的集中度 在不断提高,而且大巴市场的需求量 也在不断扩张。 “稳定增长”将是我 国大巴市场的发展趋势。 中型客车 就目前而言,全国共有中型客车 生产企业 17 家。按照 1999 年的统计 资料,占据中型客车市场产销量前 5 名的分别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江苏 亚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 司、常州长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和辽 宁黄海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其集中度为 88.66%,比 1998 年降低 了 3.36 个百分点。其中,一汽、黄 海、三湘、安凯等企业的中客产销量 增长幅度较大;而亚星、东风、常客、 上客等企业的产销量却出现了较大幅 度的下滑。与此同时,川工、川旅、 桂客、北方等原来只生产大型或轻型 客车的企业也开始生产中型客车。 中型客车市场 1999 年,全国 17 家中型客车生 产企业累计生产中型客车 29426 辆, 比 1998 年累计增长了 28.54%;累计 销售中型客车 29077 辆,比 1998 年 累计增长了 29.68%,中型客车的产销 率为 98.81%。2000 年 12 月份,全 国 15 家中型客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 中型客车 3288 辆,比去年同期降低 了 9.37%;累计销售中型客车 3261 辆, 比去年同期降低了 7.62%,其产销率 为 99.18%。显然,全国中型客车的市 场需求呈现了“稳中有升”的发展趋 势。 根据 1999 年的统计资料,我国 共有中巴生产企业 17 家;其中,占 据中巴产销量前五名者分别为一汽集 团、江苏亚星、东风公司、常州长江、 辽宁黄海等;集中度为 88.66%,比 1998 年降低了 3.36 个百分点。尽管 如此,有关专家认为, “稳中有升” 仍将是我国中巴市场的发展趋势。 轻型客车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55 就目前而言,全国共有轻型客车 生产企业 60 家。按照 1999 年的统计 资料,占据轻型客车市场产销量前 5 名的分别是一汽金杯汽车工业有限公 司、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合肥江淮汽 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公司 和芜湖一汽扬子汽车厂等,其集中度 为 66.27%,比 1998 年提高了 0.27 个 百分点。其中,金杯、江淮、庆铃、 东南、江铃、吉利以及长丰南燕八闽 山鹿等企业的轻客产销量均有较大幅 度的增长;而跃进集团、北京集团、 中国一汽、河北长安、四川工业、江 苏仪征等一些主要的轻客生产企业, 其产销量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轻型客车市场 1999 年,全国 60 家轻型客车生 产企业累计生产轻型客车 184397 辆, 比 1998 年累计增长了 2.23%;累计销 售轻型客车 181511 辆,比 1998 年累 计增长了 0.21%,其产销率为 98.43%。2000 年 12 月份,全国 51 家轻型客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轻型客 车 28378 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5.69%;累计销售轻型客车 27710 辆,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59.75%,其产销率 为 97.65%。显然,全国轻型客车的市 场需求呈现了“稳中有降”的发展趋 势。 根据 1999 年的统计资料,我国 共有轻客生产企业 60 家;其中,轻 客产销量占据前五名者分别为一汽金 杯、跃进集团、合肥江淮、北京汽车 集团、芜湖一汽扬子等;集中度为 66.27%,比 1998 年提高了 0.27 个百 分点。尽管如此,有关专家认为, “稳中有降”仍将是我国轻客市场的 发展趋势。 微型客车 微型客车即人们所说的“面的” 。 就目前而言,全国共有微型客车生产 企业 8 家。按照 1999 年的统计资料, 占微型客车前 5 名的分别是昌河飞机 工业公司、哈尔滨哈飞汽车制造有限 公司、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和天 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其集 中度为 97.23%,比 1998 年降低了 90.91 个百分点。其中,除天津汽车 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东风汽 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 销量有所降低外,其它微型客车生产 企业的产销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微型客车市场 1999 年,北京传来了 10 月 1 日 “国庆节”之前将淘汰“面的”95% 的消息,仅北京一地就会失去 2.2 万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56 辆的“面的”市场。北京莫名其妙地 逐出“面的” ,其它城市也不问曲直 地纷纷效仿,终于使“面的”无路可 走。1999 年,全国 8 家微型客车生产 企业累计生产微型客车 287216 辆, 比 1998 年累计增长了 11.91%;累计 销售微型客车 293052 辆,比 1998 年 增长率了 25.19%,其产销率为 102.03%。2000 年 12 月份,全国 8 家微型客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微型客 车 56603 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2.38%;累计销售微型客车 54772 辆,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38.93%,其产销率 为 96.77%。显然,全国微型客车的市 场需求呈现了“迅速降低”的发展趋 势。 根据 1999 年的统计资料,我国 共有微客生产企业 8 家;其中,微客 产销量占据前五名者分别为昌飞、哈 飞、长安、五菱、天汽等;集中度为 97.23%,比 1998 年降低了 90.91 个 百分点。显然, “迅速降低”将是我 国微客市场的发展趋势。 轿车的分类 轿车是以个体乘坐为特征的载人 汽车。一般来说,轿车主要包括高档 轿车、中档轿车和普通轿车三种类型。 最近,德国一家名为 “Marketing System”的市场研究 机构做出预测说:“在未来的两三年 之内,世界轿车市场的产销仍将保持 较稳定增长的态势。 ”2000 年,全球 的轿车总产量将突破 4000 万辆大关, 与 1999 年相比将增长 2.3%;2001 年 将增长 2.1%,2002 年将增长 3.4%。 与此相应,世界轿车的总销量将与总 产量基本一致:2000 年的销售增长率 约为 1.6%,2001 年的销售增长率约 为 1.7%。 具体到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则情 况各异、差别甚大。其总的态势是: 传统轿车市场的产销量增长缓慢,有 些国家和地区甚至会不增反降;新兴 的轿车市场将会大幅度增长。在未来 两三年之内,北美地区的轿车产量和 销量都将呈下降趋势。2000 年,西欧 地区的轿车产量将与 1999 年持平, 而销量将会下降 1.8%;2001 年,轿 车产量的增幅为 1.6%,但其销量将下 降 0.8%。东欧地区 2000 年的轿车产 量将增长率 11.8%,销量将增长 9.4%;2001 年的轿车产量将增长 10%,销量将增长 12.2%。除日本之外 的亚洲地区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打击 之后,轿车的产量和销量都将有较大 幅度的增长。2000 年,其产量增幅约 为 14%,其销量增幅约为 18%;2001 年,轿车的产量将增长 12.1%,销量 将增长 14.4%;2002 年,产量将增长 9.4%。至于日本的轿车产量在此期间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57 将无重大变化,而销量将呈现恢复性 增长。2000 年的增幅约为 0.5%,2001 年约为 2.4%。 我国的轿车工业是名符其实的 “白手起家” 。1960 年的总产量仅为 98 辆,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 1980 年, 也只是 5418 辆。一汽制造出来的 “东风”牌轿车、上海制造出来的 “上海”牌和“凤凰”牌轿车、北京 制造出来的“北京”牌、 “井冈山” 牌和“东方红”牌,都是当时的轿车 品牌。10 年之后的 1990 年,其轿车 的年产量也只是 42409 辆。只是到了 1991 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汽车工作 会议”之后,我国的轿车工业才有长 足的发展。1991 年的轿车产量比上一 年翻了一翻,达 81055 辆;到了 1999 年,就飚升到了 565366 辆,其中, 天津夏利的产量为 303828 辆、上海 桑塔纳为 230952 辆、一汽捷达为 75566 辆、长安奥拓为 51170 辆、神 龙富康为 40200 辆、一汽红旗为 35733 辆、广州雅阁为 30008 辆、上 海别克为 23290 辆、一汽奥迪为 5898 辆。由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神龙公 司以及一汽、天汽、北汽和重庆长安 7 家汽车集团生产的轿车,其集中度 高达 99.14%。 中国的轿车工业势头正旺,7 大 汽车集团也雄心勃勃,个个都在奔着 年产轿车 30 万辆的目标。一汽本来 就是中国轿车工业的龙头老大,1996 年 7 月,他们又建成了一个年产 15 万辆捷达轿车的生产基地,显然,其 30 万辆的生产目标已经握在手中;上 汽集团在形成 20 万辆的生产能力之 后,也于 1997 年 3 月 25 日与美国通 用汽车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东风集 团不但在武汉建立了一个年产轿车 15 万辆的神龙公司,而且在深圳又建了 一个轿车基地;天津汽车集团在完成 了 15 万辆夏利轿车扩建项目之后, 又开始了 1.3 升新型轿车的开发;以 生产“奥拓”微型轿车而名扬天下的 重庆长安有限责任公司,在赢得 5 万 轿车市场之后,经国家经贸委和国家 计委批准,也正在向 15 万辆的目标 进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的轿 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接近 100 万辆的生 产能力。 如果我们进行纵向的比较,相对 于 1960 年的 98 辆来说,这个数字足 可以令我们手舞足蹈;如果进行横向 的比较,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 这个数字实在不足挂齿。据统计,全 世界年产量超过 100 万辆的汽车企业 就有 13 家。如果说,世界汽车主要 由 10 大汽车强国生产的话,倒不如 确切地说,世界上绝大部分汽车是出 自这些超级汽车集团的工厂。全世界 每年投放市场的新汽车,有近 90%来 源于这些工厂的生产线。除此以外, 这 100 万辆之后的数字也令人颇为担 心。禹兴先生以轿车工业任重道远 为题在中国汽车报上发表的评论 指出,我国的轿车工业存在着以下四 个方面的问题: 我国的轿车工业的产品结构不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58 尽合理。 1985.1996 年,我国的轿车总产 量为 158.6 万辆。其中,中高级轿车 占轿车总产量的 67.3%,微型轿车占 23.7%,普通轿车占 6.82%,其它轿车 占 2.18%,排量在 1.01.3L 的轿车 为空缺档次。显然,我国轿车工业的 产品结构主要是为公务和商务用车设 计的。两头大、中间小,以及脱离我 国国情的高档化,只能使自己的产品 定位与市场需求相脱离。 我国的轿车工业对合作伙伴过 分依赖。 1983 年 5 月,我国第一家中美整 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 司正式成立。自此以后,国家先后批 准了 9 个轿车建设项目,其中 5 个为 中外合资,4 个为技术合作,共引进 了至少 11 个轿车车型。在“高档” 车里,奥迪、别克和雅阁都是“泊来 品” ;在中档车里,桑塔纳 2000 和新 捷达王等也都是“联合开发”出来的。 假人以手,受人掣肘,在来势汹汹中 难免有底气不足的感觉。 我国轿车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薄弱。 我国的轿车市场基本上还是政策 市场。消费环境和产品价格是制约生 产和消费的两大瓶颈。除此以外,我 们在生产技术、生产效率、企业规模、 营销观念等方面与汽车生产大国存在 的差距,都使我们难以摆脱加入 WTO 以后所面临的挑战。那“狼”必定要 来,怕它早来,又怕它晚来,这就是 我们的心态。 我国轿车企业决策人员的观念 陈旧。 我国轿车企业的决策人大多是由 企业官僚和政府官员摇身一变而来。 对上级负责多,对市场负责少,导致 许多轿车生产企业急功近利、贪大求 洋,盲目追求产量、产值、名次、份 额等,仓促上马、遍地开花,不但加 大了经营成本,而且造成了产品积压。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轿车工业的生产 能力虽然达到了 100 万辆,其实,年 产汽车仅为 50.55 万辆,开工率仅为 50.55%。这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生 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加之轿车由过 去的厚利紧俏商品变成了薄利滞销产 品,几乎所有企业都承受着经济效益 不佳的压力。 小轿车的“级” 对小轿车的分级,虽然各个国家 不尽一致,但归纳一下,大致可分为 以下几个档次。 高级轿车 发动机排量在 6 升或 6 升以上的轿车。其行车时速可达 200 公里以上。高级轿车的装备比较 先进和齐全,轿车的运行及控制等设 备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特别好。车内 装饰化贵优越,档次高,乘务条件舒 适。发动机动力性好,功率大,能满 足有特殊要求和用途的使用者要求。 这一档次的轿车油耗较高,使用中经 济性差,且购车价格相应也较为昂贵。 NO-04 汽车结构(市场营销学方面) 259 中级轿车 发动机排量在 36 升之间,其行车时速可以达到 200 公 里。这种轿车的装备也较为先进行和 齐全,乘坐条件也比较舒适,发动机 的动力性较好、功率大。有的中级轿 车还采用较先进的自动化运行控制等 技术设备。这一次的轿车油耗比较高, 购车价格也较。 普通轿车 发动机排量在 13 间,其行车时速可达到 180 公里。轿 车耗油量比较低,平时在使用和中费 用不很高,购车价格也低。因这一档 轿车在舒适性和车内设备等方面都能 满足一使用者的要求,使用较为经济, 故能被大所广泛接受和使用。 微型轿车 发动机排量在 1 升或 1 升以下轿车,行车时速一般 180 公 里以下,这一档次的轿车车身及底盘 结构紧凑、轻巧,车身短,操作灵活。 这种轿车因车身小巧,能在城市内大 街小巷里行驶,灵活机动,油耗也在 百公里 4 公升左右。油耗极低,平时 使用和保养费用低,比较经济实用, 购车价格也极低廉,故成为一般家庭 购买小轿车的首先车种。 轿车市场 轿车是以个体乘坐为特征的载人 汽车。最近,德国一家名为 “Marketing System”的市场研究 机构做出预测说:“在未来的两三年 之内,世界轿车市场的产销仍将保持 较稳定增长的态势。 ”2000 年,全球 的轿车总产量将突破 4000 万辆大关, 与 1999 年相比将增长 2.3%;2001 年 将增长 2.1%,2002 年将增长 3.4%。 与此相应,世界轿车的总销量将与总 产量基本一致:2000 年的销售增长率 约为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