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两种消费观_第1页
两代人的两种消费观_第2页
两代人的两种消费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代人的两种消费观 话题回放: 上期本版刊发了一家两制和吃粗粮的故事两篇文章,卢仰祁和兰草两位作者共 同述说了这样一个困惑老人们视节俭为美德,儿女们却大手大脚地花钱,两种不同消 费观的碰撞影响了到两代人的感情。在家庭生活中,我们究竟是该节俭一些呢,还是该放开 手脚呢?本期我们就来听听各位读者的感言吧。 老辈观点:别扫孩子们的兴 发言人:黄巧联 年龄:65 岁 卢、兰二位老人的话完全能够代表我们这一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我家也多次遇到这种 情况。譬如,我们年龄大了,总爱吃点好消化的食物,如晚饭喝一碗稀饭或糊糊,再少吃一 点馒头,或做点和子饭,既有营养又好消化。又比如,到了春天这个季节,山药蛋都生芽子 了,有时就把山药蛋擦成细丝或切成小块做成拨烂子,再用葱花油烹一下,既好吃又不浪费, 但孩子们都不乐意。于是我只等他们不回来吃饭时,我们再“改善” 。 这种做法不是一味迁就他们,而是我觉着,一是孩子们不是天天在家吃饭,更不是顿顿 在家吃饭,何必非得在这一天做他们不愿意吃的东西呢,那不是让孩子们扫兴吗?二是年轻 人工作忙,身体消耗量大,他们不愿意吃的东西非得让他们吃,肯定就吃不饱饭,如此,营 养就跟不上。尤其是孙子学习负担重,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本来应该每天增加点营养,哪 能专门给他吃粗粮呢?三是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对 我们老年人来说,首先要营造好自己的和谐家庭,所以更不能在吃饭问题上跟儿女们较真。 况且,虽说老年人吃点粗粮对身体有好处,但也不是天天吃粗粮、顿顿吃野菜,所以咱们老 年人喜欢吃的食物,还是等孩子们不回来吃饭的时候,再尽情“改善”吧。 老辈观点:相互理解好处多 发言人:夏冰 年龄;52 岁 说到底还是两代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与阅历造成的。这种不同的消费观虽各有其理,却严 重地影响到了子辈和父辈之间的情感交流。 笔者以为,做子辈的应该尊重和理解父辈的生活习惯、生活趣味、消费方式;做父辈的 也应对子辈多一些谅解。换一种角度去想问题,结果会好得多。 作为老人,应与时俱进,在生活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要太节省,辛苦了一辈子,享受 一点也在情理之中,太过节俭并不足取。 作为儿女,应该正确对待父母的生活消费态度及方式,毕竟父母养育子女不容易,含辛 茹苦的日子已经在他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凡事应量力而行,不可大手大脚,奢侈浪费、 胡乱挥霍。 生活条件好了更应该讲节约,正确的成熟的消费观应是适度消费,凡事无度则乱。 老辈观点:省下的就是挣下的 发言人:再春 年龄:70 岁 目睹儿子儿媳大手大脚地花钱,我曾以“警示儿辈”为题写道:“集腋成裘沙聚塔,为 建高塔怜细沙。莫待事临拮据时,东凑西拼急抓瞎。 ”当时儿子一家三口借住在一套一居室 的小房子里。前不久,他贷款购置了一套挺理想的二手房,现已乔迁新居。他说:“贷款购 房可提前享用,如果等到攒够了钱再买,享用的时间相对滞后, 能挣会花才符合时代潮 流。 ”我说:“你这话不无道理。不过,你们家里电灯全开长明,水龙头汹涌澎湃 ,好衣 服也只穿几天新鲜国外有钱人都很注意节约,你还穷摆什么阔气?”儿子又说:“我们 通过消费激活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不也符合国家政策和经济规律吗?” 无独有偶。去年在长治上大学的内侄曾来电话向老伴儿借钱要买手机,说他工作后挣了 钱就还。老伴儿不但没借给,还批评他说:“你父母都是穷苦农民,你哥哥因为没钱上学, 初中毕业后就打工糊口,你上大学的钱是父母的血汗钱,你可不能跟有钱的同学攀比呀!” 这个孩子现在还没有毕业,他是否已用上了手机我不知道,但大学生中使用手机的人的确不 少。 这些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长幼之间的和谐关 系。是什么造成了这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呢?我认为: 其一,两代人的生活经历大相径庭。老年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战乱饥荒等天灾人祸,饱 尝艰辛,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年轻人适逢盛世,丰衣足食,且大都有老一辈的资助,钱来得 容易,花得轻松,在这样优越的经济条件下怎会形成节约意识呢? 其二,所受教育不同。父辈们接受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 艰”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等古训,而年轻人受西方消费观的影响更多一些。 其三,老年人离退休后基本没有新的经济来源,购房或儿女婚嫁以及看病、人情往来等 等一切开销全要依靠有限的收入支付,跟儿女要钱花哪能像儿女跟老人要钱那样方便容易, 所以老年人主张“省下的就是挣下的” 。而年轻人身强力壮,有创收能力,无后顾之忧。即 使一时穷困,还有成功的希望与可能。 小辈观点:适度消费方为上 发言人:刘渊 年龄;31 岁 这几年,我们姐弟相继成家了,个人都有个人的家庭和事业,一年也难得见几次面。每 年为父母过生日就成了一大家人难得团聚的机会。可今年正月为母亲过生日,却出现了一段 小插曲。我为母亲在好利来蛋糕店订做了一个一百多元的蛋糕,母亲得知后,心疼地唠叨 “一个蛋糕一百多块,不值当。门口的蛋糕房做个蛋糕顶多也就三四十块!”正说的工夫, 姐姐一家子来了,姐姐拿出一件毛衣来, “妈,快试试,这毛衣是羊绒的,看合身不合身。 ” 母亲高兴地穿上试了试,连声说“好,不错,颜色也好,又合身又暖和。对了,这件毛衣多 少钱?怎么也得三百多吧?” “哪儿呀” ,姐姐说“这是羊绒的,又是梦特娇,一千多呢!” 母亲听了立刻将其脱下,生气地说什么也不穿了。 “你们太不会过日子了,我一个老太婆成 天在家呆着,哪用得着穿这么贵的衣服,赶紧退了去。你们要想孝敬我,买件普通的衣服就 行了,用不着花这么多钱,这些钱够我和你爸吃喝两个月了。 ”最后还是父亲出来说了两句, 姐姐表示再不乱花钱、乱买东西,母亲这才小心地把衣服收起来。 你瞧,这就是两代人不同的消费观。作为年轻人,我对父辈们勤俭持家的做法是理解的, 他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是让现代人仍然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 日子,显然又不合实际。古人也讲“世易时移” ,时代在进步,21 世纪的现代消费观念与上 世纪自然不同。在我们消费能力范围内适度消费,从国家来讲,可以带动 GDP 增长,推动经 济发展,改善促进就业;从个人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吃的好一些,穿的好一些,物质条 件提高一些,也是我们工作的原动力。虽然我鼓励消费、支持消费,但我并不赞成超前消费、 过度消费。我觉得,在知识上投资,才是明智、健康的消费。 小辈感受:婆婆的节俭让我感动又无奈 发言人:雪儿 年龄:28 岁 结婚后从娘家回来,看到婆婆穿着一件洗得发白、并且补有补丁的 T 恤时,心里非常内 疚,以为是我们结婚把老人家给整穷了。于是不顾六月骄阳,我拉着丈夫一个商店一个商店 地转悠,最后选中了一件丝质短袖,回到家,顾不上洗脸,赶紧把衣服递给婆婆。接过衣服, 婆婆看了看,脸上并没有出现我所希望的表情。 “我有衣服,买这干啥?多少钱?”婆婆话 里含有埋怨。 “没花多少,就 50 块钱。 ”我赶紧先打了五折。 “50?这么贵?能不能退?”婆 婆的心疼令我委屈。 “哪能退呢,给你买下就穿吧。 ”老公也在一旁劝道。随后他把我拉到另 一个房间,告诉我,婆婆一辈子非常节俭,过去因为穷,现在日子好过了,但多年养成的习 惯却改不了了。十多年来,婆婆几乎没有买过衣服,他们哥仨和两个嫂嫂穿过的秋衣、秋裤、 毛衣、毛裤、外套、甚至袜子,婆婆将其缝缝补补后自己还要穿很长时间。婆婆腿关节不好, 一到冬天就犯疼,看着她拖着两条病腿忙里忙外,我和老公商量请个保姆,但婆婆坚决不同 意,理由是要花钱。无奈,每天下班回到家,虽然很累,也得帮着婆婆一块做饭。为了省电, 家里的热水器被迫下岗,婆婆心疼冷水冻坏我和老公,家里所有与冷水相关的事全不让我们 插手,看着婆婆的手在冰冷的水里洗菜、洗碗、洗衣,心里既感动又无奈。 冬天菜贵,萝卜、白菜、土豆成了饭桌上的主角,有一次实在馋得不行,我买回三根黄 瓜和一个茄子,告诉婆婆吃法后,婆婆照着我的要求做了出来。吃饭时,婆婆和公公依然吃 他们的老三样,我和老公知道他们舍不得吃,所以没有狼吞虎咽,全部消灭。晚上我和老公 借故没有回家吃饭,想着二老晚上肯定会把剩下的菜吃了。然而,第二天中午吃饭时,黄瓜 和茄子依然还在,他们一口都没有吃。从此之后,我再也不好意思买昂贵的新鲜蔬菜。嘴馋 的时候,只好拉上老公到外面吃一顿 小辈感受:孝心的尴尬 发言人:一岚 年龄:30 岁 参加工作后,拿到了第一个月的薪水,特别想送给妈妈一份礼物。妈妈省吃俭用了一辈 子,从来都是把好吃的好穿的让给孩子,自己却不舍得买点什么。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和哥哥陪妈妈一起上街买羽绒服。可挑来挑去,妈妈一件都看不上。 凡是我和哥哥看上的,她都摇摇头说不好看。实际上不是因为衣服不好看,而是因为太贵。 妈妈心里有个标准,那就是超过 200 元钱的衣服,她绝不会买。所以这次,我决心要给她买 件像样的衣服。 在商店里逛了一个下午,我看中了一件标价 1000 元的羊绒衫。虽然第一个月的工资只 有 1500 元,可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就把它买下了。因为这是我应尽的一份孝心,也是我最大 的一个心愿。 买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把衣服拿出来,逼着妈妈穿上。妈妈穿着漂亮的羊绒衫往镜子 跟前一站,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我们全家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妈妈突然问我:这件衣服 多少钱啊?我当然不能说实话,说了实话,非让妈妈骂一顿不可。我想了想,脱口而出: 150 元。真的吗?妈妈有些不相信。我故作镇定地说:当然是真的了,买得贵了,您能答应 吗?看着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妈妈信以为真,这时才高兴地露出笑脸! 可是过了好几天,我发现妈妈并没有穿上那件羊绒衫。我问她为什么不穿,她总是含含 糊糊地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