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展综述2003_第1页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展综述2003_第2页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展综述2003_第3页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展综述2003_第4页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展综述20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展综述 2003 2003 年中国海油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继续保持高速、高效发展态势。 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 538.6 亿元,利润 149.8 亿元,全年纳税 67.8 亿元,均创 历史新高。至 2003 年底,公司总资产达 1198.4 亿元,净资产达 684.7 亿元。 中国海油各板块都在这一年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上游业务仍然是中国海油成长的支柱。2003 年,国内外油气总产量达 3336 万吨油当量,比 2002 年增长 3.94%,其中国内产量 2601 万吨,海外权益 产量 735.4 万吨。中下游业务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全年共实现收入 114 亿元, 比 2002 年增加 121.4%,实现利润近 13 亿元。专业公司赢利继续增加,共实现 利润 8 亿元,比 2002 年增加 20%。新兴的金融板块已经开始呈现业绩增长的势 头,全年赢利 1.7 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 80%。随着中下游业务和金融业务的 蓬勃发展,新的产业架构正在迅速形成,中国海油的成长呈现出多元发展、良 性互动的好局面。 为了向国际一流的综合型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迈进,2003 年中国海油在 系统内大力推进人事改革。改革使公司的用工与薪酬制度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改革为公司解决困扰多年的人才瓶颈问题打下了一个好的制度基础;改革使一 大批年轻有为的人才脱颖而出,使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改革使竞争 意识深入人心,丰富了公司的文化内涵。 2003 年 2 月,中国海油下属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被著名金融杂志资产 评获为中国公司最佳公司治理、最佳公司、最佳公司发债、最佳并购四项大奖。 10 月中旬,国际权威资信评定机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宣布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 司及有限公司的资信评级由 Baal 调高至 A2,等同于国家主权级。 上游业务中国海上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由中国海油控股的 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负责。 2003 年,中海油及外国公司合作共采集二维地震 18407 公里和三维地震 3403 平方公里。公司在中国近海共钻井 47 口,其中自营钻探井 29 口,其中预 探井 30 口。在海外钻探井 9 口,其中预探井 8 口。当年,中国近海钻探共获得 9 个油气发现,其中自营 6 个,合作 3 个,并成功评价了 10 个含油气构造,海 外获得 3 个油气新发现。 截至 2003 年 12 月 31 日中国海域在生产油气田 29 个,包括绥中 36-1、 锦州 9-3、涠洲 11-4、东方 1-1 气田、崖城 13-1 气田、陆丰 13-1、番禺 4-2 等;境外东南亚公司在生产区块 5 个。 2003 年中海油新投产 3 个新建油气田(番禺 4-2、番禺 5-1、东方 1-1)、 1 个新区块(涠洲 12-1 北)。其中东方 1-1 气田及涠洲 12-1 北区块均比计划 提前投产。 2003 年公司国内外油气总产量达 3336 万吨油当量,比 2002 年增长 3.94%,其中国内产量 2601 万吨,海外权益产量 735.4 万吨。国内外净份额产 量 130.2 百万桶,比 2002 年增长 2.91%。 中下游业务为了建设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形成主业突出, 产业链完整,各产业良性互动的产业结构,中国海油大力拓展中下游业务,提 升总体竞争力。 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中国海油与英荷壳牌集团合作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是中 国最大的石化项目,总投资约 43 亿美元。合营双方是壳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 它是英荷壳牌集团的成员之一,占 50%股份;中方投资者为中海石油化工投资 有限公司,占 50%股份,该公司是中国海油与广东投资开发公司的合资企业。 该项目将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畔建造一座具有世界级规模的 80 万吨乙烯裂解 装置、年产 230 万吨石化产品的联合化工厂,预计 2005 年底建成投产。 2003 年 8 月初中海壳牌签订了金额达 27 亿美元的融资协议,这是亚太地 区有史以来最大一笔私营项目融资。 继 2002 年 11 月签订 3 个合同总值达 8.23 亿美元的 EPC 总包合同之后, 中海壳牌又于 2003 年 2 月 12 日签署了 3 个 EPC 总包合同,总价值达 4.1 亿美 元。 2003 年 5 月 12 日,乙烯裂解装置打下第一桩,不仅标志着这一装置正式 开始施工,同时也为整个项目的实施阶段翻开了新的一页。至 2003 年底,项目 已完成工程量的 40%。 中海石油东方化工城中海石油东方化工城位于海南省东方市,投资主体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化工项目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海油中下游业务板块中的一 个亮点。 2001 年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富岛一期项目,采用英国 ICI-AMV 合成氨工艺和挪威海德鲁流化床造粒技术。2003 年生产尿素 60.23 万 吨,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 24.37 万吨销往美国、泰国等国家。2003 年 9 月 30 日建成投产的年产 45 万吨合成氨、80 万吨尿素的富岛二期项目是国内最大的 单套尿素生产装置。首次使用富含二氧化碳、低热值的贫气作为化工原料;率 先采用布朗和凯洛格结合工艺,使装置能耗降低;在国内大化肥项目中建设周 期最短,只用了 21 个月;设备国产化率最高,达到 40%。2003 年共生产尿素 14.33 万吨。2003 年 11 月 18 日开工建设年产 60 万吨甲醇项目,是中国最大的 甲醇生产装置,由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与香港建滔化工集团公司合营,总投 资预算 14.7 亿元人民币。 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中国海油率先涉足进口 LNG 项目,广东、福 建两大 LNG 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树立了中国海油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广东 LNG 项目的资源供应方为澳大利亚 ALNG 集团,一期年供 LNG 330+40 万吨。广 东 LNG 站线项目可研报告已获得国家批准,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工程和详细设计。 在福建建设的 LNG 接收站,由印尼东固气田作为资源供应方,一期年供 LNG 260 万吨。该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待批,正在进行接收站填海工程和三通 一平工程,以及初步设计。 中国海油通过广东、福建 LNG 接收站的建设,有利于尽快建立起纵贯东南 沿海的天然气主干网,使东南沿海地区早日用上清洁能源,并为最终形成沿海 天然气大动脉奠定坚实的基础。 天然气管道/管线中国海油凭借上游的资源优势以及靠近沿海经济发达地 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以先点后线、横向扩展的策略开发沿海天然气市 场,计划用 1015 年时间建设一条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气主干线,以满足沿海 地区对天然气的强劲需求。 2003 年 8 月 11 日,利用东方 1-1 气田资源的海南东方-洋浦-海口输气管 道工程建成投产。这是中国海油第一条陆地天然气管线,而且该工程在四大控 制上成效显著:工程比计划提前一个多月完工,技术达到国内长输管道的先进 水平,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为零,同时投资比预算减少 15%。 于 2002 年底开工建设的杭州-湖州天然气管线,2003 年 11 月 28 日全面 竣工,并已具备了通气条件,可以向杭州半山电厂、德清电厂以及杭州、湖州 等地市民供气。 由中国海油参股 25%的烟台中世天然气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口-烟台管道工 程于 2003 年 11 月初正式动工。珠海-中山天然气管道项目按照惠州、番禺气田 新的开发方案,通过了立项修改,也于 2003 年 11 月正式启动。 天然气发电由中国海油与广东粤电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 公司合作的惠州液化天然气电厂,是广东 LNG 项目最大的用户之一,建设规模 为 635 万千瓦。该项目可研报告已于 2003 年 10 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场 平工程基本完成,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与福建 LNG 项目配套的福建莆田燃气电厂,由中国海油与福建省电力有限 公司、福建投资开发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规模为 837.9 万千瓦。该项目可 研报告已同福建 LNG 总体项目一起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项目开工的各项准备 工作基本就绪。 2003 年,中国海油控股经营的中山嘉明电厂实现安全生产 1198 天,全年 安全生产无事故,全年发电量为 16.37 亿度,上网电量 15 亿度,超额完成全年 计划。 作为海南东方-洋浦-海口管道项目最大用户的洋浦电厂,顺利完成油改气 工程,两台燃机先后投产,形成了 280MW 的天然气发电能力,及时缓解了海南 省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2003 年共发电约 2.48 亿 kwh。 沥青及燃料油生产中国海油的高等级沥青产品已达到国际同类进口产品水 平,在国产重交沥青市场占有率达到 33.2%,同时还远销朝鲜、韩国等国家。 截至 2003 年 12 月份,共生产中海 36-1 重交沥青 173.8 万吨,主要提供北京、 广东、辽宁、沈阳、湖北、湖南等省市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需要。 2003 年 10 月 18 日,中国海油与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都 市路桥工程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重交沥青项目在四 川泸州奠基。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油在西南地区的第一个投资 项目,也是第一个完全由中国海油自主经营的下游沥青控股企业。投产后可年 产超过 30 万吨的“中海 36-1”重交沥青和 5 万吨“中海 36-1”改性沥青。项 目总投资 3 亿元左右,计划工期 1 年。 中国海油开发的低硫燃料油符合国际环保标准,在国内市场广受好评,市 场占有率约为 6.6%。2003 年共销售燃料油 250 万吨,并成功进入燃机电厂领域, 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3 年,中国海油在沥青及燃料油方面实现销售收入 99.29 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 10.76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 6.75 亿元人民币。 专业技术服务 2003 年中国海油下属的两家专业公司加大了资本投资力度, 装备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保证总公司的发展以及勘探、开发和生产任务的完成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提升一体化服务。以钻井船、 修井机为载体的一体化总包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公司 2003 年承担了菲利普斯蓬 莱 19-3 油田修井机总包项目,以及预计金额可达 8000 多万美元的科麦奇曹妃 甸 11-1/2 捆绑服务项目。 中海油服 2003 年实现销售收入 31.53 亿元,税后利润 4.66 亿元。2003 年 12 月 9、10 日连续两日,中海油服(2883.HK)股价连创新高。12 月 10 日 全天收盘价为 3.0 港元,比较公司 2002 年 IPO 发行价 1.68 港元,公司股价已 累计升幅 78.6%。 2003 年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 7 个工程项目建设,正在进 行中的项目 9 个。海油工程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20.5 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达到 2.25 亿元人民币。 2003 年,“海油工程”股票走势稳健,表现优于大盘。年初开盘 13.53 元,年未收盘 14.59 元,涨幅 19.36%,较同期上证综指涨幅 10.27%,高出 9.09%。2003 年末成功入选上证 180 指数股。 基地公司中国海油拥有五家基地公司,即渤海公司、南海西部公司、南海 东部公司、东海公司和中海实业公司,为海上作业服务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基地系统不仅已经和正在建立起以海上浮式储油装置(FPSO)产业为代表的一 系列支柱性产业,并且已经和正在形成一批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公司。 国际化发展以全球为市场开发油气资源是一个国际化石油公司的重要特征。 2003 年中国海油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在国际化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正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国际综合型能源公司。 中国海油全资拥有海外石油马六甲有限公司、马六甲石油有限公司、海外 石油美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东南亚有限公司四个子公司。其中海外石油 马六甲有限公司和马六甲石油有限公司分别拥有印尼马六甲油田 32.51%和 6.93%的 权益,合并权益为 39.51%。 2003 年,中国海油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 7 个石油合同,包括历时一年 多谈判的东海西湖天然气勘探开发 5 个石油合同。此外,在国家的支持下,与 菲律宾签订了共同开发南海争议区油气资源的协议,进一步拓展了中国海油的 发展空间。 2003 年 1 月 30 日中国海油与 BP 公司完成了有关印尼东固项目的交割, 自 2003 年 1 月 1 日起,公司成为拥有东固项目 12.5%权益的伙伴。2004 年 2 月 又与英国天然气集团(BG)签署销售与购买协议,收购该公司在印尼 Muturi 产品分成合同中拥有权益其中的 20.77%。此项收购将使公司在 Muturi 产品分成合同中持有的权益从原有的 44.0%增加到 64.767%,从而使公司在整个 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中的权益相应地由原来的 12.5%增加到 16.96%。 2003 年 5 月 15 日中国海油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简称 “NWS 项目”)的现有股东,就收购该项目上游油田的产量及储量权益签订了 购买协议。公司将取得在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内新组建的合资实体中国 液化天然气合资企业(“CLNG JV”)25%的股权。根据协议规定,公司还将获 得 NWS 项目特定生产许可证、租赁所有权及勘探许可证大约 5.3%的权益。同时, 公司还将享有未来在已探明储量之外勘探的参与权。 2003 年 10 月 24 日,中国海油与澳大利亚 GORGON 项目合同方在以前签订 的 MOU 基础上,又签署了新协议。根据该协议,在未来相关正式合同签署并完 成后,公司将购买 GORGON 天然气开发项目 12.5%的权益,并将安排直接从 GORGON 项目购买一定数量的 LNG。 科技研发中国海油成立 20 多年以来,始终不懈地狠抓科技进步,在科技 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上游掌握了成套常规技术并集成发展出诸多特 色和专有技术,具备了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科技创新的基础。同时国家高 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海洋石油领域的科技发展。 中国海油“八五”期间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建立了海上勘探开发的十大配 套技术,使得自营与合作达到并举。从“九五”开始,中国海油以承担国家 863 高技术项目为带动,自行开发了“海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等一批生 产上急需的高新技术。科技发展为中国海油发现 42 个油气田,约 100 多个含油 气构造,找到油气储量 43 亿方,年产 3 千万方油气当量。从 1985 年起,中国 海油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32 项。其中国家一等奖 6 项,二等奖 15 项,三等奖 11 项(包括科技发明奖 1 项)。2003 年,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实践中形成 并应用了 13 个方面 57 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