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和谐思想_第1页
中庸的和谐思想_第2页
中庸的和谐思想_第3页
中庸的和谐思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庸的和谐思想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 中庸传统的和谐思想在安邦 治国、维持社会关系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今天我国全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中庸;和谐思想 一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古代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意蕴深远,而中 庸中就包含着这种和谐思想。重新审视中庸中所包含的和谐思想,积极发 掘这一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有着积极的 意义。 古时的“和谐” , “和”与“谐”同义,而“和谐”则是以“和”的范畴出 现的。如:说文解字曰:“和,即相应也” 。 国语郑语记载:西周太史史 伯与郑桓公谈论“兴衰之道”,云,周幽王必将衰败,西周将要灭亡。而其“必弊” 的原因是“去和取同” 。在史伯看来,“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 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这里强调了事物是多种因素的集合,它们相互依赖、协调 而组成新的事物,达到和谐的效果。所以,“和谐”内在地包含着多样性、差异 性、矛盾和冲突,但最终会达成更高层次的统一协调。同时,史伯认为,“和实生 物,同则不继”,“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一种声音无法揍 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一种味道如何做出令人回味的佳肴,惟有和谐共处,才是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也就是“同则不继” 。 二 中庸从“中庸”这两字就已体现了古代的和谐思想。 “中庸”包括“中” 和“庸”两方面的含义。朱熹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之不及之名。 ” (中庸章句 )用现代哲学来解释, “中”是事物矛盾双方处于相对的平衡与 和谐状态。郑玄注礼记.中庸 “君子中庸”句说:“庸,常也,用中为常道 也。 ”朱熹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论语集注.雍也 ) 可见, “庸”为“常” , “中庸”之道就是“中常”之道,也就是说“中”道乃是 事物的常道。 “中庸”为“中常”之道,不是折衷主义, “中庸”指的是事物内部相互 对立、相互联系矛盾的对立统一的一种和谐状态,折衷主义只是把不同质的现 象或理论无原则的、机械的结合在一起。儒家讲“允执厥中” ,指根据事物发展 变化的规律使事物正常和谐的发展。 中庸又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 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又有朱熹集注:“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 ”可见“中”是随事物变化而变化, “中庸”最终是要实现和谐发展的状态。 三 朱熹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 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 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德焉,则终身受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可见,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 ,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中 庸更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焉,万物育焉。 ”即中,是天下万物的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人如果把中 和的道理推而极之,那么,天地一切按照规律和谐发展,万物也就各自和谐发 展。4中庸提出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使事物和谐发展,这种思想后来 影响深远,对人的发展及构成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要求做到和谐发展以维 系古代社会和谐发展, 中庸这一和谐思想在当代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1.中庸安邦治国的和谐思想 中庸中有:“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 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 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 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其道,即议礼、制度、考 文之事也。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主要考 察历史,顺应民意,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治理国家,制定规章 制度,促使国家社会各个方面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受民众爱戴。 在当时就有为 了国家的发展,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实行各种规章制度,使国家上下得到和谐发 展的思想。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就提出“我们所要 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 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 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 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 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 定团结” 。在古代中庸虽然提出了和谐发展的思想,但由于受阶级限制,要 实现各方面积极的和谐发展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才可以成为现 实。 2.中庸社会关系的和谐思想 在人类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社会关系,如: 夫妇、父子、兄弟、 朋友、上下级。儒家高度肯定了这些关系, “君臣也, 父子也, 夫妇也, 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五者, 天下之达道也。 ” 这些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维持社会稳定, 促使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所以孔子提倡真正的 君子与他人和谐相处,不随流俗转移。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 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 家,宜尔妻孥。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这句话中将妻子儿女感情和睦的 和谐关系比喻像弹琴瑟一样和谐,兄弟感情投合,其乐融融,这种和谐的关系 使家庭和谐发展。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即 智慧、仁爱和勇敢是天下人都应该有的品德,用来实行的那就是“诚” 。孔子非 常赞赏这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地方体现了这种 社会关系和谐的思想。这一传统的社会关系和谐思想使中国虽然是泱泱大国却 以礼仪之邦而闻名。所以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党把这一思想赋予了新的 时代意义即提出“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 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 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 3.中庸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重要思想,在中庸中也可以看 到,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 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 天地参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能完全实行他的天性,能 尽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尽知他人的本性;能尽知他人的本性,就能尽知天地万 物的本性;能尽知天地万物的本性,就可以促进天地间万物的化育,能促使天 地间万物化育,就可以与天地相合。5这一和谐思想在今天体现了人与自然要 和谐发展,我们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提出要和 谐发展, 中庸天人合一这和谐思想要求注重价值理性, 这对于矫正工 业社会天人对立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随着生 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片面强调自己是大自然的主人,打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 系,并使这种关系日趋恶化,使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为了遏止科技理性的 过度膨胀,借鉴中庸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我党在 构建和谐社会中就明确提出“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做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 ” 综上所述, 中庸体现了我国古代为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发展所提出的和谐 思想,受到时代阶级的限制,很多和谐思想不能成为现实,但在今天我国全面 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