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节日的对比_第1页
中西方节日的对比_第2页
中西方节日的对比_第3页
中西方节日的对比_第4页
中西方节日的对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基础训练实习报告 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 姓名: 王明洋 学号:2012014279 班级:计算 121 班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对比 学院: 理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121 班 姓名:王明洋 学号:2012014279 传统节日的由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节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 系,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或者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抑或某一历史人物的纪念。 不同的民族有着 不同的节日,反映了不同的生活习俗与民族信仰及特色。例如,对于传统 节日而言,中国有 20 个,美国有 16 个,法国有 9 个,英国有 20 个,德国有 5 个。具体如 下: 国家 中国 美国 法国 英国 德国 传统节日 20 16 9 20 5 传 统 节 日 0 5 10 15 20 25 中 国 美 国 法 国 英 国 德 国 国 家 节日 个数 传 统 节 日 各个民族文化不同,节日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文化的研究,可以先了解各民族节日。 下面介绍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 除夕 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晚上叫除夕。 “除”,本义是“ 去”,引申为“ 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 暮”,引申为“夜晚” 。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 “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 的意思,即 “除旧布新”。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 吕氏春秋 季冬记记载:古人在 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除夕之夜,全家人 在一起吃“团圆饭” ,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 为这鱼代表“富裕” 和“ 年年有余 ”,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 ,那天晚上叫“ 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 轼有守岁:“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 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 习俗:吃年夜饭 放鞭炮 拜年 吃饺子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 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 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 ”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 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 ”,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 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 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 通常知道的正月初一家长带着小孩拜见亲戚、朋友、长辈,吉祥的方式向对方祝颂新年, 谓之拜年。 立春 来源: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 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 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习俗:春天来临,天气变暖,因此此时郊游时许多人乐意的选择。 清明节 时间: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习俗: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 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 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 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 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 友谊赛。现代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初五煮糯米 饭或蒸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 包米代替竹筒。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 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 了。农谚上说“ 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 ”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这一天互相约会,出去吃饭,或表 达爱意。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来源: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 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 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 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 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 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中秋夜人们一般都聚到加中,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水果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 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 渴望团圆的日子。 西方一些节日的介绍 圣诞节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期是 12 月 25 日。圣诞节本 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 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 很盛行。 圣诞树可以说是圣诞节最重要的装饰点缀物。圣诞树通常使用整棵塔形常绿树衫、 或用松柏树枝扎成一棵塔形圣诞树。树上挂满了闪闪发光的金银纸片、用棉花制成的 雪花和五颜六色的彩灯、蜡烛、玩具、礼物等装饰品。树顶上还装有一颗大星,树上 的彩灯或蜡烛象征耶酥是世界的光明,大星则代表耶酥降生后将三位东方贤人引到伯 利恒的那颗星。 在圣诞夜,人们还要唱圣歌,大街上有“圣诞老人”为人们发放礼物。 。 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耶酥复活的重大节日。对基督徒而言,复活节仅次于圣诞节。 按照基督教的习惯,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教徒们要举行夜间祈祷。这天晚上,教 堂里灯火全部熄灭,意味着世界一片黑暗。等到午夜的钟声一响,神父手持一枝点燃 的蜡烛,走进教堂,将各个教徒手中的蜡烛点燃,不一会儿,整个教堂被众多的蜡烛 光照得通明,祈祷也就随之结束。 感恩节 感恩节是美国民间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 11 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愚人节 愚人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 4 月 1 日。按照西方国家的习俗, 在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可以任意说谎骗人,愚弄他人。骗人越高,越能得到推崇。在 愚人节受到愚弄的人被称为 April Fool ( 4 月愚人) 。 母亲节 母亲节是英美等国家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而设的一个节日。日期是每年的 5 月 第二个星期日 每逢母亲节,做儿女的会送给自己的母亲节日贺卡、鲜花以及母亲们喜欢的精美 礼物等,同时,在这一天做父亲的会领着子女们包揽家务,以便让做母亲的有个休息 的机会。 父亲节 每年的 6 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 按照习惯,父亲节这一天,做孩子的通常一大早就起床给父亲做一顿丰盛的早餐, 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另外,父亲节这一天,孩子们还向父亲赠送礼物,所送的一般 是父亲喜欢的衣服和爱喝的酒。 情人节 情人节是英美等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 2 月 14 日。 情人节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大众化的节日。情人节这一天,不仅仅 情侣们互赠卡片和礼物,人们也给自己的父母、老以及其他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人赠 礼物和卡片。特别引人入胜的是情人节之夜的化装舞会。这在几十年前就十分流行。 参加舞会的入,个个煞费苦心地将自己装扮起来,有的化装成中世纪的骑士,有的化 装成西班牙的海盗,还有的化装成东方的皇帝。聪明的舞会主人常常给每位客人发一 个带花边的瓦伦丁卡片,上面写着某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成为你今晚的伙伴。 万圣节 按照基督教的习惯,每年的 11 月 1 日为万圣节,是纪念所有圣徒的日子。万圣节 前夕便是万圣节的前一天,即 10 月 31 日。 在美国,人们制作“南瓜灯” 。小孩们身穿古怪的服装,头戴面具,装扮成鬼怪的 形象,手里提着一盏南瓜灯,从一家走到另一家,在大门口大声叫着“是请客还是要 我们捣乱。这时若主人不请客,这些顽皮的孩子就会动真格地捣乱,但人们对这些天 真可爱的小客人一般还是欢迎的,并且事先都准备好糖果或零钱。听到这些小孩来到 时,他们马上迎出来,给孩子们分发糖果或零钱。 中西方节日都有各自的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民族之间都有了更深层次的 交往,人们也开始慢慢接受外来节日。例如中国人对情人节的看法。 对 60 个学生的调查如 下: 一共有 60 个学生参与了调查,其中男生 34 个,女生 26 个。其中男生有 20 个选择过 中国的七夕节,8 个表示会过西方的情人节,其余 6 个表示无所谓;女生中有 16 个选择过 中国的七夕节,8 个则喜欢西方的情人节,剩下的无所谓,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项目 男生 女生 总计 所占比例 七夕节 20 16 36 60.0% 情人节 8 8 16 26.7% 无所谓 6 2 8 13.3% 0 5 10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