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宋临济宗石霜楚圆及其禅法思想 宗 性 内容提要:楚圆对北宋时临济宗的复兴作出过重大贡献,在宋代禅宗史上有相 当的分量。然学术界历来对楚圆相关情况的研究都十分薄弱。 本文通过楚圆的语录及传记等文献,在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楚圆一 生参访弘法等活动,语录的编辑及现存情况,主要弟子的活动情况作了简略的 介绍。 并重点综合而概括性地考察了楚圆的禅法思想。楚圆在禅法教学中,主张 佛性不离觉悟现前一念是参禅达到觉悟解脱的依据,而参悟禅法的方法就是不 执著语言文字,这种禅法的觉悟是不能离开日常生活的,这些主张,构成了楚 圆禅法思想最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楚圆在禅法传播中,还表现出兼容并蓄 的圆融风范和宽阔气度,并对修禅外缘护法作出了充分肯定,这些见解也 成为楚圆禅法思想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文章还对楚圆的后世影响作了比较性的分析,指出楚圆对北宋临济宗复兴 的贡献和地位不容忽视。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楚圆及其主要弟子 第一节 楚圆简历 第二节 关于楚圆语录 第三节 楚圆的主要弟子 第三章 楚圆的禅法思想 第一节 参禅达到觉悟解脱的依据 佛性不离觉悟现前一念 第二节 参悟禅法的方法 不执著语言文字 第三节 禅悟不离日用生活 第四节 学习禅法必须兼容并蓄 第五节 传播禅法的外缘护法论 第四章 楚圆的后世影响 第五章 结语 附录(一)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 赐紫小师慧南重编 宗性点校 附录(二) 慈明(楚圆)禅师传 宋慧洪撰 宗性点校 北宋临济宗石霜楚圆及其禅学思想 第一章 绪论 中国禅宗自弘忍(601-674)以后,遂分成南北二宗 11。南宗在唐朝后期 迅速传播逐步走向社会,不断扩大影响,最终发展为中国禅宗的主流。南宗到 唐末五代时期,又形成五家流派。其中,从南岳怀让(677-744)的法系形成临 济宗、沩仰宗,从青原行思(?-741)的法系形成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 这五家流形成前后历时近一百年左右 22。自禅门五家流形成以后,中国禅宗 的传播和发展进入五家迭兴,相继盛行的时期。 禅门五家入宋以后,其传播和兴盛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如明教契嵩 (1007-1072),在其从传法正宗记一书中,对禅门五家在北宋时期传播和 兴盛的情况作了记载,他说: 11 中国禅宗,自弘忍之后,遂发生分裂。以弘忍的弟子神秀, 普 寂为代表的禅法长期流行在以东、西二京为中心的北方广大地区, 后世将这一派禅法称为“北宗”;以慧能为代表的禅法则流行于南 方一带,后世将这一派禅法称为“南宗”。神秀,慧能以后,这两 派形成对立的局面。 22 自临济义玄于约 842866 年间,在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 传法后,形成临济宗算起,到法眼文益于约 910958 年间,在金陵 (在今南京)传法后,形成法眼宗,五家流派的形成,前后历时约 一百余年。 正宗自大鉴(慧能)传既广, 而学者遂各务其师之说,无不出 于是易焉。竟自为家,故有沩仰 者,有曹洞者,有临济者,有云 门者,有法眼者,若此不可悉数。 而云门、 临济、法眼三家之徒, 于今尤盛,沩仰已熄,而曹洞仅 有,绵绵 然大旱旱引孤泉 33 契嵩首先指出,禅门五家都是源于慧能(638-713)的法系,只是后世禅法学人, 各奉老师的学说而形成不同流派,于是有五家流派的形成。除了五家流派外, 其实还存在许多他没有影响的流派。而这些不同的流派,到契嵩所处的时代, 其传播和兴盛的情况是,云门、临济、法眼三家十分兴盛,而沩仰一家已断绝 不传,曹洞一家也只是勉强维持法系。 契嵩是云门系的禅僧 44,一生活跃在北宋时期。其传法正宗记一书 于嘉祜六年(1060)上进宋仁宗 55。这说明,此书于 1061 前就已完成。因此, 33 宋契嵩传法正宗记卷 8,T51/763c 44 契嵩(10071-72),宋代云门宗禅僧。藤州镡津(广西藤县) 人。得法于洞山晓聪禅师。契嵩遍通内外典籍,善文才,曾就宗密 之禅教一致论加以阐述,更强调儒佛一致说。曾针对韩愈等儒者排 佛论,著有原教论,辅教篇等书。另外,契嵩对于禅宗之 法脉,撰有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等书,为现在研 究禅宗史的重要文献。 契嵩对禅门五家的记载应是 1061 年以前的情况。但是,在契嵩以后,禅门五家 的传播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沩仰宗仍是绝而不传。曹洞宗仍保持局面,其传播 和影响十分有限,仅有云居道膺(?-902)一系维持法系,但始终绵延未绝。 契嵩所见十分兴盛的三家,传播情况也发生了变化。法眼宗虽在宋初曾盛极一 时,但到永明延寿(904-975)以后,便衰落不振了,到了宋中期,法脉便断绝 不传了。云门宗在北宋时十分盛行,其传播和影响从南方地区延伸到了北宋的 政治文化中心开封 66,足见云门宗的影响,这是契嵩所见到的情况。但 云门宗在南宋时期也逐渐衰落而不传了。唯临济一宗,虽从临济义玄(787- 866)以下,影响并不大,处于寂寞无闻的境地,仅靠兴化有奖(830888)一 系维持法系。但这种情况到了临济下五世洛阳善昭(9471021)便有了改变, 到临济下六世石霜楚圆(9861039)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改衰落微势的局 55 经过王素上进宋仁宗,嘉祜七年(1061 )三月十七日,即敕将 此书编入大藏经,并赐“明教大师”之号。转引自郭朋中国佛教 思想史卷下,宋元明清佛教思想,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年 9 月第 1 版,154 页。 66 云门宗在宋代,先有圆通居纳(1010 1071),大觉怀琏 (10091090)应诏住持京城净因寺。佛祖统记卷 45 载:“至 是内侍李允宁奏,以汴京(开封)第宅创兴禅席,因赐额为十方净 因寺。上方留意空宗,诏求有道者居之。欧阳修等请以圆通居讷应 命,讷以疾辞,因举琏以为代。”(欧阳外传,T49,412b)后来天 衣义怀(9891060)也曾应诏住持京城慧林禅院,并受到宋神宗召 见。法云、法秀也曾应诏住持京城法云寺,其弟子佛国惟白,也继 任过法云寺住持一职。由于云门宗僧人奉诏住持京寺院的人数众多, 无疑扩大了云宗传播的影响。 面而十分兴盛。这种兴盛的形势不断延续,一直到南宗时期,临济一宗最终发 展成为禅宗的主流。 临济一宗能在北宋时期逐渐兴盛起来,并在南宋时期成为禅宗的主流,究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宋朝诸帝,从宋太祖开始,均多信佛,度僧建寺 7 7,习禅修道 88,支持译经 99,使倾于衰落的佛教重新焕发生机。使佛教 77 据 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 3 等书载,宋太祖建隆元年 (960)于相国寺赐宴百家,诏度童行八千人。十二月于扬州行宫造 建隆寺,命沙门重晖住持。(见宋史,太祖本记)。建隆二年 (961),诏天下之僧升座祝寿。三年(962)诏行童行考试,诵 法华经七卷者给度牒。另太宗亦重佛法,其太平兴国元年 (976),诏度普天下之童子十七万人。宋太祖,太宗建寺,度僧的 举动,为佛教之复兴提供了基础。 88 宋太宗对禅宗颇有造诣。释氏通鉴 卷九载:“太平兴国元 年(976),(太宗)幸开宝寺烧香,见僧看经,帝(太宗)问:看 什么经?云:护国仁王经。帝曰:既是寡人经。因甚在卿手里。 僧无语。”“帝见僧来朝,问:甚处?僧奏云:灵山一别,直至于 今。帝云:以何为验?僧默然。”“帝因寂大师进三界图。帝问: 朕居何界?寂无对。”“帝一日擎钵问宰相王随;即是大庾山岭头 提不起底(指慧能被惠明追赶,置钵于大庾岭,惠明提而不起)为 甚在寡人手中。随无对。”从以上故事中,可见太宗于禅法之体悟, 是十分有见解而深刻的。 99 太宗于太平兴国七年(982),于东京太平兴国寺建译经院,以 宰辅为译经润文使,设官分职,使西天中印度天息灾三藏与法天、 在经受唐武宗会昌法难 1010,五代战乱及周世宗法难 1111以后,由于宋朝 诸帝的保护及推行,又恢复隆盛。在这种佛教大的复兴机遇下,无疑会给临济 宗的兴盛带来转机,提供社会保障。其次,在宋代,士丈夫乐禅之风的盛行, 也为禅宗的兴盛扩大了社会影响。象北宋时期的杨亿、李遵勗、苏轼、程颐、 黄庭坚、王安石、张方平、张商英等文人,都是禅宗的信徒或居士,是受禅宗 思想影响很深的学者,他们对禅宗的广泛兴趣,为禅宗的传播产生了社会效应。 临济宗能在北宋时期复兴,与此也不无关系。像杨亿、李遵勗、与善昭、楚圆 的交往颇深。杨亿曾应楚圆之请,为汾阳善昭无德禅师语录作序 1212, 且与楚圆有深交。李遵勗不但与善昭是至交,还为楚圆编辑了语录 1313。这 些举动,无疑对临济宗的传播产生了社会影响。除此之外,善昭及楚圆个人的 禅学修养及社会影响,特别是楚圆的影响最为深远。从楚圆下分出杨岐、黄龙 二派,形成禅门五家七宗的格局,也为临济宗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 了特殊作用。如慧洪(10711128)在林间录中说: 施护等从事翻译,并亲制大宋新译三藏圣教序。 1010 唐武宗会昌法难,指自会昌二年(842 )至会昌五年(845) 间,唐武宗推行的一系列破坏佛教的政策,给佛教的发展以沉重的 打击。 1111 周世宗法难,指后周显德二年(935 ),周世宗又一次实行限 制佛教的政策,使佛教的发展受到制约。 1212 杨亿为善昭语录所作序,名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序 ,置于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首。(T47/595a-b ) 1313 李遵勗于天圣五年(1027),编辑 天圣广灯录二十卷, 中收有楚圆禅师语录一卷,宋仁宗于景祜三年(1036)为此录 作序。(续藏经第 135 册,新文丰出版公司发行,607a。以下 所引续藏经,皆同一版本,不一详注。) 予谓慈明(楚圆)道起临济于 将仆,而平昔廓落乃如此,微伸 鼎则殆,亦谷泉之流也,然至人 示现要非有思议心所能知也。14 14 慧洪距楚圆的时代并不算远,在他看来,楚圆将临沩从面临频危的边缘重新振 作起来。从慧洪对楚圆的赞誉及推崇来看,足见楚圆的影响及对临济宗复兴所 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另外,南宋章倧在慈明四家录序中也指出: 临济宗风,特盛于天下,盖 其几孙皆鹰扬虎视,唯慈明(楚 圆)负卓, 绝逸群之韵,气吞佛祖, 槌拂之下,锻炼凡圣,机用超脱, 诸方未有出其右者,临济之道恢 廓焉。15 15 章倧对楚圆的赞扬及推崇跃然纸上。也足见楚圆对临济宗的复兴起到了不可估 量的影响。 1414 宋慧洪撰林间录卷下,载续藏经 第 148 册,627c 1515 章倧于绍兴二十二年(1153)所作 慈明回家录序,续 藏经第 120 册,161a。 从慧洪及章倧对楚圆的赞扬及推崇的程度中,我们可以知道,楚圆在北宋 时期,对临济宗的复兴作了过卓越的贡献,在宋代禅宗史乃至宋代佛教史上, 都应有相当的地位。 对于楚圆这样一位在宋代禅宗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禅师,学术界对他的事 迹、禅法思想作考题研究或整理的成果,目前尚未见到。只是在宋代禅宗或宋 代佛教史的研究专著或论文中,有间接的介绍。 在专著方面,郭朋先生在其宋元明清佛教思想1616一书中,只是对 楚圆的法系黄龙杨歧作了系统的介绍,而对楚圆本人却一笔带过。杜继文、魏 道儒先生在其合著中国禅宗通史1717一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善昭 及黄龙派和杨歧派的情况,对楚圆仅作数语。吴立民先生主编的禅宗宗派源 流1818一书中,对楚圆不仅从履历上作了介绍,而且从“如来禅、祖师禅”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最后的公案”三方面对楚圆的禅 法思想作了概括。洪修平先生在其中国禅思想史纲1919一书中,对宋代 禅宗的介绍,主要放在黄龙杨歧二派,对楚圆的思想并未介绍。麻天祥先生在 1616 见郭朋著,中国佛教思想史下卷, 宋元明清佛教思想 第四节“宋代儒家”一段,23-64 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年 9 月第 1 版。 1717 见杜继文,魏道儒合著中国禅宗通史 ,第六章“两宋社 会与禅宗巨变”第二节“临济宗的振兴和禅家新风”一段,384-401 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2 月第 1 版。 1818 见吴立民主编禅宗宗派源流第六章 “临济法门(一)” 中“石霜楚圆”一节,231-241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初 8 月第 1 版。 1919 见洪修平著中国禅学思想史纲;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3 月第 2 次印刷。 其以宋元明清为主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2020一书中对楚圆承前启后的 禅法思想也忽而未述。 另外,日本学者孤峰智燦在其中印禅宗史2121一书中,只是对楚圆 的简历作了简要的介绍。忽滑谷快天在其中国禅学思想史2222一书中, 主要从楚圆的履历、交往、参访、禅风等方面,对楚圆的一生作了概略性的勾 画。阿部肇一在其中国禅宗史研究一书宋代中国禅宗呒2323一节中, 除了对“宋初的临济宗系统(二)”。“宋初中国临济派 和黄龙派发展和居 士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外,对楚圆的介绍几乎没有。高雄义坚博士在其宋 代佛教史 研究2424 一书中,作了“宋代禅宗 性格”的研究,对楚圆的 研究也没有涉及。石井修道在其宋代禅宗史 研究2525一书中,是宋代曹 洞宗和道元为研究的专题,更不可能对临济宗的楚圆有所叙述。 2020 见麻天祥著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年 3 月第 1 版。 2121 孤峰智璨著,释印海译中印禅宗史 第十五章,“临济宗 与黄龙、杨歧二派之分裂”一段,208-234 页,中国佛学院刊印。此 书系作者原著禅宗史一书之节译,原著包括中、印、日三国禅 宗史,译者取中、印、部分译出,题名中印禅宗史。 2222 见忽滑谷快天著,朱谦之译中国禅学思想史 第四编,第 七节“慈明楚圆与黄龙杨歧二派”一段,408-415 页,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4 年 5 月第 1 次印刷 2323 见阿部肇一宋代禅宗史研究第三篇 “宋代禅宗史”279- 367 页,研文出版社, 2424 见高雄义雄博士著宋代佛教史四研究 ,百华苑刊,昭和 五十年()五月二十日发行。 除了以上相关专著外,还有宋代禅宗血肪考2626,宋代禅宗的特 性2727等单篇论文,除了简要介绍楚圆的生平外,并未作深入的探讨。 总的说来,学术界在对宋代禅宗史或宋代佛教史相关的研究中,无论是专 著,或者是单篇论文,对楚圆研究的工作是十分有限的。虽有所涉列,但仅停 留在浅层的介绍上,对楚圆的生平、思想及影响作综合考察,以明确他在宋代 禅宗史或宋代佛教史上发挥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有鉴于此,本文拟在以上诸位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特别是中国禅思想史及禅宗宗派源流两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 研究提供了信息和方便,提供了许多资料上的线索和便捷。本文主要依靠楚圆 的各种传记及语录等文献,对楚圆的生平、法系、禅法思想及后世影响,作一 次综合性的考察。其中禅法思想的考察,是论文的重点。在考察过程中,对 中国禅宗通史一书将楚圆籍贯作陕西安康作了说明,对佛学大辞典中 将楚圆在筠州参访洞山晓聪(?1030)的筠州,当作四川筠县,也作了才教 订。与此同时,正面地介绍了楚圆对后世禅宗的影响。从而确立了他在宋代禅 宗史乃至宋代佛教史上应有的地位。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之至。 第二章 石霜楚圆及其弟子 第一节 楚圆简历 楚圆(986-1039)2828 ,全州清湘(治所在广西全州县)2929人。俗姓 李,少年时曾学习儒家经典。年满二十二岁,在湘山隐静寺出家。据传,楚圆 2525 见石井修道宋代禅宗之研究 2626 曾普信宋代禅宗血脉考一文 2727 宋代禅宗的特性 的母亲对佛教很有认识 3030,楚圆出家后,曾鼓励他应到各地去参学。此后, 楚圆到襄沔 3131一带游历,与大愚守芝 3232(?-1956)、芭蕉谷泉(生卒 不详)3333 相遇,相互结伴而行,共同到汾阳。在汾阳听闻善昭 3434名重一 时,道德高操,遂生仰慕之心,并与守芝、谷泉一同前往参谒。 2828 关于楚圆生卒年:慧洪记为“康定戌寅 ”第二年入灭。查戌 寅非康定,戌寅乃宝元元年(1038),戌寅第二年应为宝元二年 (1039)已卯入灭。而楚圆示寂时世寿 54 岁,据此上溯,楚圆应生 在雍熙三年(986) 2929 关于楚圆出生地,杜继文,魏道儒合著 中国禅宗通史一 书中,记为“金州清湘”,说是今陕西安康县人。查有关楚圆的所 有传记,皆作“全州清湘”,即今广西全州县人。通史一书, 疑“全州”误作“金州”之故。 3030 据楚圆传载。“其(楚圆)母有贤行,使之游方。 ”(禅 林僧宝传卷 21,慈明禅师传续藏经137 册,522a。以下 所引慈明禅师传皆出自禅林僧宝传卷 21,下不详注。) 3131 襄沔,查无实处,疑为河南,洛阳一带。 3232 大愚守芝,善昭法嗣,住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市)大愚 山弘扬禅法。 3333 芭蕉谷泉,泉州(治所在今福建泉州市)人,善昭法嗣,住 湖南南岳芭蕉庵弘法接众。 3434 善昭,首山省念(926-993)之法嗣,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 人,俗姓俞。历参诸方老宿七十一员,后以“住山不越门者二十年” 楚圆到了善昭座下,据说善昭一见之下,便识其将来定有作为,是大器利 根。但善昭并没有立即为其开示禅法要旨,反而“未许入室”3535达两年之 久。不仅如此,据说善昭“每见(楚圆)必骂诟,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 流俗鄙事”3636 。一日楚圆又去参见善昭时,很伤心概叹地说:“自至法席 已再复,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之念。岁月飘忽,已事不明,失出家之 利”3737 还没等楚圆话说完,即遭到善昭的喝斥。并且善昭 “怒举杖逐之”3838 ,楚圆正要开口,善昭迅速上前,掩住其口,楚圆于此 瞬间豁然领悟禅法要诣真正的禅法体悟是离语言表达的。于是楚圆感叹地 说:“是知临济道出常情 3939”,临济宗的修行要领就在日常生活,应事接 物中。善昭灵活地运用“磨练”、“善养”的接引方法来启悟楚圆,陶治他的 心性,锤练他的见识,一旦历练成熟,便抓准时机,切断凡情,使其领悟禅法 的旨趣。 楚圆在善昭处得到启悟并蒙印可后,为了让自己对禅法的领悟更加纯熟, 又在善昭门下苦修七年 4040,尽领禅法要旨之后,才离开汾州。楚圆离开汾 之高风著称于世。据天圣广灯录卷十六,善昭传末后记云: (善昭)师在汾州,因附马都尉李遵勗,致请潞州(治所在今山西 长治市)承天禅院开堂。彼方官民,洒涕遮留。即而俞诺,互陈筵 供为饯,遂召专使谓曰:暂赴厨馔,馔毕来取回书。食毕诣之,俄 睹不起于座,而趣圆寂矣。”由此可见善昭之高风,楚圆等人正是 仰慕善昭之高风前往参访。 3535 见慈明禅师传,续藏经137 册,522a 3636 慈明禅师传,续藏经第 137 册,522a 3737 慈明禅师传,续藏经第 137 册,522a 3838 慈明禅师传,续藏经第 137 册,522a 3939 慈明禅师传,续藏经第 137 册,522a 州后,又继续到各地参师访友。先到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参访唐明智 嵩。时智嵩住并州三交承天院,与善昭同属首山省念的法嗣。受智嵩的指示, 与当时名士杨亿和李遵勗谈禅论道,切磋禅悟,交流心得。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宋史列传有 传。据宋史杨亿传载,其祖父曾是南唐玉山县令,年少以神异及文才闻名 于世。雍熙初年(984),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诏江南转使张去华面试诗赋, 深得赏识,因而授“秘书省正守 4141”。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 。4242景德初( 1004),奉旨与王钦若等人修撰册府元龟 ,而该书“其 次序、体制,皆亿所定”。4343景德三年(1006),召为翰林学士,同修国 史。大中祥符(1008 )初,加兵部员外、户部郎中。四年(1020)复为翰林学 士,十二月逝世,年仅四十七岁。遗有杨文公谈苑4444。西昆酬唱集 4545等文集。杨亿这样一位在宋代十分有影响,而且位居高官的士丈夫, 4040 据续灯录载,楚圆侍善昭共十二年,除去前二年,楚圆 在善昭处悟后又服侍十年。然据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 古尊宿语录载,皆说楚圆在善昭处悟后只服侍七年。今据楚圆 一生经历推测,应以七年为正。 4141 宋史列传.杨亿传,百衲本二十五史 宋史上,993 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年 4242 宋史列传.杨亿传,百衲本二十五史 宋史上,993 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年 4343 宋史列传.杨亿传,百衲本二十五史 宋史上,993 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年 4444 杨文公谈苑是杨亿记述,黄鑑笔录,宋庠整理而成的笔记, 收入宋元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 8 月第 1 次印刷 宋史杨亿传说他“天性颖悟”4646。“留心释典禅观之学”4747。另外, 真宗还命杨亿与李维,王曙等人参与“刊削”、“裁定”由道原所编景德传 灯录4848 ,并为景德传灯录作序。由此,可以看出杨亿对佛教,特别 是对禅法的浓厚兴趣。青箱杂记载有杨亿的一首禅悟偈: 沤生复沤灭,二去本来齐,要识真归处, 赵州东院西 4949 由此可以知道杨亿对禅法是很有体悟的。据载,杨亿曾随与善昭同属首山省念 法嗣的广慧元琏(951-1036)习禅法,并得到认可。正因为如此,唐明智嵩要 楚圆去参访参杨亿。楚圆到杨亿处参访时,据说两人回答问十分投机,二人在 杨亿家中谈道之余,还有“恨相见之晚”5050的概叹。正因楚圆与杨亿的交 4545 西昆酬唱集二卷,由杨亿编集,实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等十七人的唱和诗集。有近人王仲荦为之作注,名西昆酬唱集注 ,中华书局出版,1980 年 12 月第 1 版 4646 宋史列传杨亿传 4747 宋史列传杨亿传 4848 景德传灯录,共 30 卷,宋代法眼宗禅僧道原编撰,为我 国禅宗史书,宋代第一部大型禅宗灯录。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具 表上进,并奉敕入藏.,景德传灯录前载有杨亿所作序言一篇。 (T51 ,196b197a ) 4949 见吴处厚青箱杂记卷 10,转引自郭朋 宋元明清佛教思 想,28 页,福建人民出版社. 5050 据禅林僧宝传载,楚圆与杨亿交谈之后,乃 “馆于斋中, 往颇深,在楚圆将善昭语录编集成后,杨亿还应楚圆之请为之作序 5151,足 见二人的交往是非同寻常的。所以,当楚圆到仰山参访时,杨亿便写信给宜春 ()太宗黄宗旦 5252,示意黄宗旦请楚圆出世弘法。于是黄宗旦收到杨亿的 书信后,便请楚圆住持袁州南源山广利禅院。从此开始了楚圆一生住山接众, 传授禅法的生涯。这与杨亿与他的交往及支持是分不开的。 李遵勗(?-1038),字公武,汴州()人。宋史外戚列传中有传。 宋史李遵勗传载,少年时学骑射,成年后喜好诗文,后举进士。大中祥符 (1088-1016)年间,尚万寿长公主(太宗第七女),授左龙武将军,附马都尉。 历任团练使、节度使等。宝元元年(1038)逝世,赠中书令,有问宴集 外馆芳题文集问世。据宋史李遵勗传载,李遵勗“通释氏学”5353。 “与浮图楚圆有交”5454。亲自主编宋代第二部大型禅宗灯录 5555,足见他 夕日质疑智证,因闻前言,往行恨见之晚”。(续藏经137 册, 522b) 5151 杨亿为善昭语录所作序,置于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卷首。 (T47, ? ab) 5252 据载,楚圆参访洞山晓聪并在洞山住三年后,又到仰山。 .此时, “杨大年(亿)以书抵宜春太宗黄宗旦,使请公出世说法”,足见 杨亿对楚圆的推崇。 5353 见宋史外戚传李遵勗传,1342 页 5454 见宋史外戚传李遵勗传,1342 页 5555 天圣广灯录共 30 卷,李遵勗编,天圣七年 (1029),李遵 勗编成此灯录后,献与仁宗,仁宗十分欢喜,于景祜三年(1036)赐 “天圣”二字并作序,大加赞赏。此书是继 景德传灯录后,又一 部禅宗史书。 留心于禅宗的程度绝不亚于杨亿。据说他与杨亿还是至交,杨亿去世时,他十 分悲伤,亲自到墓前悼念 5656。楚圆就是在杨亿的举著下与李遵勗结为至交 的,并谈道论禅。两人相谈,十分契机,也常有书信唱和往来,都不离禅法心 得的交流 5757。李遵勗在编集天圣广州录时,便将楚圆的语录也编入其 中,可以看出他对楚圆的推崇和景仰。据载,李遵勗在去世前,还命人请楚圆 到京城住宅谈话,交流一生所学心得,足见二人的友谊至深。象李遵勗这样一 位权倾一时的国戚重臣,与楚圆的交往,对楚圆传授禅法,接引弟子,无疑起 到了推动作用。 楚圆除了受智嵩的指引参访杨亿、李遵勗外,先后还到筠州 5858(现所 在今江西高安县)参访洞山晓聪 5959(?-1030)及神鼎洪堙(生卒年不详), 5656 “亿卒,为制服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足见二人友 谊至深。(宋史外戚传李遵勗传) 5757 据查,楚圆与李遵勗之间,共有十三首诗词唱和,以此交流禅 悟心得。 5858 “筠州”,佛光大辞典 楚圆条说为四川,今据楚圆经历来看, 楚圆一生活动在江西、湖南两地,并未涉足四川。佛光大辞典 盖是将“筠州”与“筠连州”相混同之误,筠连州(治所在今四川筠 连县),而筠州应在江西,辖境相当于今江西高安、宜春、上高、 樟树、万载等市,县地,北宋分樟树市置临江军,割万载县属袁州, 辖境缩小,属江南西路。 5959 洞山晓聪,宋代云门宗禅僧,住洞山弘扬云门禅法,曾得善 昭之推崇,楚圆遂发参访之心。“先是汾阳( 善昭)谓公( 楚圆)曰:我遍 参云门尊宿儿孙,特以未见聪(晓聪)为恨故。”(宋慧洪撰禅林僧宝 传卷 21,302 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2 年 10 月 并依止洞山晓聪三年,学习云门禅法,后又到洪堙处参访。洪堙与善昭同属首 山法嗣,当时名望极高,门下徒众兴盛,备受推崇。楚圆参访洪堙时,深受洪 堙印可,并大加赞叹,“汾州(善昭)有此儿(楚圆)耶”,于是楚圆名声大 振。后受定林沙门本延等请求,住持潭州(湖南)道吾山法席。三年后,转至 潭州石霜山胜利禅院,南岳福严寺开法化众,最后迁至潭州兴化禅院。于宝元 二年(1039)正月于兴化禅院示寂,世寿五十四岁,谥号“慈明禅师”。据 禅林僧宝传载:李遵勗之子,铭塔其行于兴化,而藏全身于石霜 6060。 有语录一卷流传。 为了检阅方便,特将楚圆简历作一简表如下: 石霜楚圆简历表: 6060 据慈明禅师传载,“李公(遵勗)之子,铭志其行于兴化,而 藏全身于石霜. 年号 纪元 年龄 事迹 备注 宋太宗雍煕三 年 986 1 出生 全州清湘(今广 西全州县)人俗 姓李. 宋真宗大中祥 符元年 1007 22 于湘山隐静寺 出家 受其母鼓励到 各地参学,遇 守芝、谷泉,结 伴参善昭 大中祥符三年 1007-1009 22-24 于善昭座下得 悟 参善昭两年后 始得悟 天禧元年 1009-1016 24-31 于善昭处服役 七年 七年后离开参 唐明智嵩,并受 其指示,与名士 杨亿,李遵勗论 道 天禧四年 10161019 3134 参洞山晓聪三 年 大约 乾兴元年 1019-1022 34-37 主袁州南源广 利寺三年后参 神鼎洪堙 杨亿致信宜春 太宗,请师主南 源.杨歧方会此 间参楚圆并掌 监院一职 宋仁宗天圣三 年 1022-1025 约 37-40 约 主潭州道吾山 法席约三年 受定林沙门本 延之请,主道吾 法席 天圣十年 10251032 40-47 主石霜山胜利 寺约七年 景祜二年 1032-1035 47-50 主南岳福严寺 约三年 慧南此间参楚 圆,杨岐于中离 福严时归瑞州 宝元二年 1035-1039 50-54 主潭州兴化寺 并示寂于此 李遵勗先一年 逝世,楚圆曾前 往探望.楚圆示 寂后谥号慈明, 塔立于石霜 (表一) 第二节 关于楚圆的语录 楚圆生前已十分有名望,先后住持五所寺院 6161,投奔门人习禅请益的 弟子也很多。弟子们为了随时参阅方便,平时遵中国古代习惯,随闻随记,把 楚圆上堂宣讲的禅话和应参禅弟子的询问所作的回答以及他自己所作的偈颂等 记录下来,甚至作一些整理,是十分合理的事情。这也应该是楚圆的语录的雏 型。 楚圆语录正是源于弟子记录的基础上编集而成的。现行的楚圆语录 有两种本子:一种是楚圆在世的编集本,由李遵勗所编辑,载于李遵勗于天圣 七年(1029)年编天圣广灯录卷十八,题名为袁州南园(源)山楚圆禅 6161 楚圆一生先后住持五所寺院,即袁州南源山广利禅院,潭州 道吾山,潭州石霜山崇胜禅院,南岳山福严禅院,潭州兴化禅院。 师语录;一种是楚圆去世后的编辑本,由临济宗黄龙派创始人慧南重编的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以下简称楚圆语录),共分语录、行脚 6262、 勘辨、偈颂四部分。其中语录部分是按楚圆一生住持五所寺院的顺序来编集的, 从内容上看,比较完备。因此,时间上应是楚圆去世后所集。 慧南所编楚圆语录,后被收入慈明四家录6363,前载有泰州军 州主管学事章倧序文,章倧序文是绍兴二十三年(1153)所作。据章倧序文可 知,现行流通的慈明四家录已是南宋时期的重刻本。如章倧序文说,“旧 版即废,斯录无传. 特命工重刊。目之曰慈明四家录。”6464由此可知, 绍兴二十三年之前,已有慈明四家录的刊刻。因此,现行慧南重编的楚 圆禅师语录也应是南宋绍兴时期重刻本的流传。 另外,慈明四家录卷首还载有天圣五年(1027),智度山定林禅寺沙 门本延 6565所作“慈明禅师五会住持语录序”一篇。“慈明”是楚圆的谥号, “五会住持”是指楚圆一生住持的五所寺院,从时间上看,“慈明禅师五会住 持语录序”的题目,是后人增加上去的。因为在天圣五年,楚圆只住持了两所 寺院。但从本延序可以知道,早在天圣五年,就已有楚圆语录的编集工作, 但内容应十分少,大概只有住袁州南源文利禅院及潭州道吾山一部分语录 6666。 6262 “行脚”原无,笔者据续古尊宿语要 所加。 6363 慈明四家录,即“慈明禅师”、 “杨歧方会禅师”、“白 云守端禅师”、“五祖法演禅师”四人语录的汇编,从体例上看, 应是临济宗杨歧派弟子在南宋时所集。因为此时杨歧派已取代黄龙 派而独盛天下,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 6464 见慈明四家录并序,载慈明四家录 卷首,续藏经 第 120 册,161a 6565 智度山定林禅寺沙门本延,即请楚圆住持潭州道吾山之本延。 从现行流行的两种本子来看,都有可能参考了天圣五年所编楚圆语录,而 且慧南有可能就是在此基础上再参阅了天圣广灯录中袁州南园(源)山 楚圆禅师语录的资料,对楚圆语录加以综合整理和编集,题名为石霜 楚圆禅师语录。关于这一点,可从“小师慧南重编”的题款及仍保留本延序 文于卷首 6767的信息中得到证实。 楚圆语录除以上两种本子外,后来在建中靖国录、嘉泰普灯录 、续传灯录、古尊宿语录、续古尊宿语要、五灯会元等语录 中,也都收有内容详略不同的楚圆语录,但从内容上看,应都是在前面两 种本子上加以摘要的省略本。因此,研究楚圆的禅法思想,应以慧南重编的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和李遵勗所编楚圆禅师语录为主,分别收于续藏 经第 120 册和第 135 册。 第三节 楚圆的主要弟子 楚圆自三十七岁左右住持南源广利禅院以来,真至五十四岁在潭州兴化禅 院示寂的近二十年弘法生涯中,所到之处,倍受礼遇,门下弟子也十分活跃。 续传灯录目录卷上载楚圆有嗣法弟子五十人 6868,其中有语录(语 要)留下的有十六人,与五灯会元卷十二所载楚圆法嗣一致。在有语录 (语要)的十六人中,传,录齐备影响巨大的仅两人,另有四人,传录虽比较 6666 天圣五年(1025),楚圆刚到潭州道吾山住持法席不久,之 前他只住持过袁州南源山广利禅院。因此,此时编集的语录,内容 上应仅限于这两所寺院。 6767 慈明四家录中所取石霜楚圆禅师语录 ,题有“住筠州 黄檗山嗣法小师赐紫慧南重编”的款式,前载有本延序。续藏经 第 120 册,161b,162a, 6868 续传灯录目录卷上,续藏经 142 册,223 页 简略,但影响也很大。楚圆的弟子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一带,也有的 在广西等地活动。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有黄龙慧南、杨歧方会,除此之外, 道吾悟真、翠岩可真、蒋山赞元,灵隐德章等。现仅介绍慧南,方会二人如下: 一 黄龙慧南 慧南(10002-1069),亦作惠南,信州玉山(在今江西上饶境内)人。俗 姓章。少年老沉 6969, 11 岁时依怀玉山(即今怀玉山,在今江西玉山县北) 定水院智銮出家,天禧四年(1020)19 岁时受具足戒。 慧南受戒后,遍参诸方。先师事庐山归宗自宝 7070,后参访栖贤澄提, 澄提是法眼宗禅僧 7171,以“性高简,律身精严,动不违法度 7272”著称, 慧南依止澄提三年,深受其影响,并十分敬佩澄提,曾说“栖贤和尚,定从天 人中来,丛林标表也。”7373足见慧南对他的推崇。慧南离开澄提之后,到 达湖北薪水,与云门宗禅僧怀澄相契合 7474,怀澄“大器许之”7575,器重 之外,让他任书记一职,并让慧南代替自己说法接众,开示禅法。由此可见, 慧南当时于禅法已经有一定的适诣。后来慧南又到福严参拜俄贤,俄贤是曹洞 6969 据载,楚南“童龄深沉,有大人相,不茹荤,不嬉戏。 ”见 禅林僧宝传卷 22,黄龙慧南禅师传,续藏经第 137 册, 526a。(以下所引 黄龙慧南禅师传 出处相同,不一详注。) 7070 归宗自宝,事迹无考。 7171 澄提师承为:法眼文益-百丈道常-栖竖澄清 7272 宋慧洪林问录卷下,续藏经 第 148 册, 7373 宋慧洪林问录卷下,续藏经 第 148 册, 7474 怀澄师承为:云门文偃-双泉师宽-五祖师戒-泐潭怀澄。 7575 黄龙慧南禅师传 宗禅僧 7676,据说慧南也深得俄贤期许,仍任命他为书记一职。慧南在福严 期间正好俄贤去世,大众迎请楚圆来福严住持法席,此时慧南便有了参拜楚圆 的机会。 慧南第一次向楚圆请教禅法时,不但没有得到领悟,反而遭到楚圆诟骂。 后来,慧南再次向楚圆请益,据载,“明日诣之,又遭诟骂,公惭见左右,即 曰:政以未解求决耳,骂岂慈悲法施之式?慈明笑曰:是骂耶?公于是默悟其 旨。”7777 在普通人看来,当学生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应苦口婆心,循循善 诱,为学生开导,才是为师之道,而楚圆则不同,当慧南向他请益时,不但不 耐心开导,反而责骂不休,这从常人看来,似乎不合情理,但这正是楚圆接引 弟子的灵活方法。因为真正的禅法体悟是离语言文字的,一切谩骂都虚幻不实, 楚圆正是让弟子要在辱骂中体会到离语言文的真实境界,这才是楚圆真正的用 心,而慧南也不负楚圆的苦心,最终在楚圆的引导下体悟到了禅法要旨,并获 得印可。 慧南在楚圆处领悟禅法要旨后,不久便离去,又到各地作短期的游学。后 于同安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艾城乡凤栖山)开阐禅法,接引禅众。不久又移居 归宗寺(在庐山),因归宗寺失火,遭冤入狱。慧南出狱后,住临济祖庭黄檗 山,于小溪旁边积翠庵居住。治平二年(1062),应洪州太宗程师孟等人之请, 住持黄龙寺(在江西修水县黄龙山)。慧南在黄龙山期间,法席鼎盛,影响很 大,常以“佛生”“驴脚”“生缘”三种方法启悟禅法弟子,后人称之为“黄 龙三关”。在此期间,“法席之盛堪比泐阳马祖、百丈大智”7878,当时禅 僧,居士官员都纷纷向其请教禅法,慧南也因势利导,别开生面,灵活地接引 大众,直至治平九年(1069)去世,世寿 68 岁,僧腊 50 夏。遗有黄龙慧南 禅师语录一卷行世。嗣法弟子达 83 人之多,形成“黄龙一派,横被天下”的 7676 俄贤的师承为“洞山良价-云居道膺-同安道丕-同安观志- -梁山缘观- 大阳警玄 -福严俄贤 7777 黄龙慧南禅师传 7878 黄龙慧南禅师传 局势,由此可见慧南在当时的影响。由于慧南的影响巨大,后世遂以其最有影 响的传法地为名,将其法系命名为“黄龙派”。此派最初十分活跃,南宋中期 以后衰弱不振。 二 杨歧方会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市)人,俗姓冷。少年时 聪明滑稽,不喜欢笔砚、经商等俗务。二十岁在筠州(在今江西高安市)九峰 山出家。方会出家后,先是自己阅读经论,也很有领会。后到南源随楚圆学习 禅法,方会追随楚圆的时间最长,从南源直到南岳福严,一直没有离开,并发 心充当监院一职,辅助楚圆管理寺务。据说,楚圆用完晚餐,有要到山上径行 的习惯,在径行中,允许弟子提问,但弟子中都不能提出好的问题。一日楚圆 又去径行,方会知“其出未远,即挝鼓集众,慈明遁还,怒数曰:少丛林暮而 升座,何从得此规绳?会徐对曰:汾州晚参也,何为非规绳乎!慈明无如之何, 今丛林三八念诵罢,犹参者,此其原也。”7979“挝鼓集众”是禅林中集合 禅僧的一种方式,禅僧听鼓声迅速集中,住持要升座说法,但这有一定的时间 限制。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方会平时虽然跟随楚圆学习禅法,但似乎很少发 问,大家都不太注意他。而此次方会超乎寻常的举动和对答令楚圆十分惊讶。 方会的表现,已经展示出内心不落寻伺的禅悟境界,从此也得到楚圆的印可。 后来楚圆到潭州兴化禅院住持法席时,方会才离开楚圆。先到袁州杨歧山 (在今江西萍乡县北)开辟道场,传授禅法。方会在传授禅法中,巧言善辨, 注重方法的灵活性,推崇机锋棒喝,故有“杨歧天纵神悟,善入游戏三昧,喜 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8080的美誉。方会于庆历六年(10460 )迁住潭 州云盖山,直至庆历九年(1049)示寂,世寿 58 岁。遗有袁州杨歧山普通禅 院会和尚语录一卷,杨歧方会禅师后录一卷行世。 7979禅林僧宝传卷 28,杨歧方会禅师传 ,续藏经第 137 册,552b553a 。 8080 宋仁勇编杨歧方会和尚语录T47 方会一后有嗣法弟子 12 人,其中以白云守端最有影响。方会生前影响不如 慧南,但他的后世弟子确远远超过非南弟子的影响。由于方会住在“杨歧山” 弘扬禅法,后世出于对方会及其弟子影响的认可,遂将其法系命名“杨歧派”。 方会本人由于追随楚圆的时间较长,受楚圆的影响也比较深,对临济宗禅法也 有十分深刻的领悟,并大力发扬临济禅法。据载,楚圆示寂后,方会将楚圆的 遗像挂在禅堂内,集众哀悼时,指着楚圆遗像说:“我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 尚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始得天下太平。”8181这充分说明方会 意在发扬临济一宗的心愿,正是方会的这一心愿,临济一宗在南宋以后,大兴 于世,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 在楚圆众多弟子中论其对后世影响,黄龙楚南及杨歧方会最为杰出。其中 从黄龙慧南及其法系形成的“黄龙派”与从杨歧方会及其法系形成的“杨歧派” 一起,被后世称“五家七派”,足见慧南及方会在禅宗史上的影响和贡献。 三 其他比较有影响的弟子 楚圆的弟子除了慧南与方会外,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还有道吾悟真、蒋山赞 元、翠岩可真、灵隐德章等人。 翠岩可真,福州人(今福建省福州市),受楚圆弟子侍者之激发,参访楚 圆并蒙印可。后住洪州翠岩寺(即今江西南昌翠岩寺),弘扬禅法,颇有影响。 据传,可真去世时,十分神异,与楚圆示寂时有相似之处。8282 8181 宋仁勇编杨歧方会和尚语录T47,642b 8282 据五灯会元卷 12翠岩可真禅师传 载,翠岩可真示寂 时,“师将入灭,示疾甚劳苦,席置于地,转侧不少休。其侍者垂 泣曰:平生呵佛骂祖,今何为乃尔?师熟视,呵曰:汝亦作此见解。 即起趺坐,呼侍者烧香,烟起遂示寂。”(五灯会元卷 12,苏 渊雷点校,中华书局,730 页。)据禅林僧宝传卷 21慈明禅 蒋山赞元,婺州义乌(在今浙江义乌市)人,俗姓傅,生于宋太宗端拱二 年(989)。据传,赞元系梁朝傅大士之后裔 8383。三岁时出家,七岁正式落 发为僧,十五岁时到石霜山参访楚圆,作楚圆侍者二十年,作事十分勤劳,在 劳作中体悟禅法要旨。离开楚圆后先后住持苏台、龙华、白云等地。后受请居 志公道场,传授禅法,方法灵活,解行相应,深得大众推崇。据载,王安石对 赞元也十分尊敬,曾“特奏章服师号”8484。后移居定林山中结茅蓬而住, 于嘉祜五年(1060)示寂世寿七十二岁,戒腊五十三夏。赞元示寂后,王安石 亲到塔前悼念。从赞元生前和示寂后王安石对他的崇重,足见赞元的德行高操, 影响之大。 道吾悟真,住潭州道吾山弘扬禅法,接引禅众。楚圆曾在道吾山住持法席, 悟真能在道吾山住持,足见他的禅法体悟也应很有深度。悟真在道吾山以机锋 猛烈著称,当时影响也很大。 灵隐德章,初住开封大相国寺西藏院。于庆历八年及庆历九年(1048- 1049)曾应仁宗之诏入延春阁,与普照大师对答禅要。后又应诏至成化殿,与 守贤讨论禅法 8585。于皇祜二年(1050)宋仁宗御批住杭州灵隐寺作住持, 师传载,楚圆示寂前,“南归途中,(楚圆)谓侍者曰:我忽得 风痺疾。视之,口吻已喁斜。侍者以足顿地曰:当奈何,平生呵倾 听骂祖,今乃尔。云曰:无尢,为汝正之。以手整之如故,曰:而 今而后,不钝置汝。遂以明年至兴化,正月初五日,沐浴辞众,跏 趺而逝。”(禅林僧宝传卷 21,续藏经第 137 册,525b) 通过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可真与楚圆示寂情况极其相似。 8383 据蒋山赞元传载,“禅师名赞元,字万宗,婺州义乌人, 双林傅大士之远孙也。”(禅林僧宝传卷 27,续藏经第 137 册 547a。 8484 五灯会元卷 12,苏渊雷点校,中华书局, 730 页。 开宣禅法。从德章三次应诏入宫及宋仁宗亲自批准住持灵隐寺等迹象表明,德 章的影响是非同寻常的。 以上是楚圆弟子中,除慧南与方会外,比较有影响的四位弟子,由于资料 缺乏,不能详细介绍。 楚圆在近二十年的弘法生涯中,因为有了象慧南、方会这样杰出的弟子以 及可真、赞元、悟真、德章等有影响的弟子,才使其禅法得到发扬光大。 石霜楚圆禅师法嗣一览表 法名 籍贯 弘法地 传录 法名 籍贯 弘法地 传录 黄龙慧 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便秘的西医治疗课件
-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周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全国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定期考核理论试题及答案
- 企业电焊工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企业春节节前安全培训课件
- 网络餐饮管理办法评价
- 2025年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综合知识)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2025年)
- 紧急冲淋、洗眼器操作规程
- 岩移观测施工方案
- 2025济南市厂房租赁合同
- 吹灰器维护考试题及答案
- 常见病护理常规
- IP授权合作及衍生品开发协议
- 渠道与代理商管理
- 2025年小学五年体育试题及答案
- YS/T 3045-2022埋管滴淋堆浸提金技术规范
- 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编制说明
- 养老院房屋租赁合同
- 《酿造工艺教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