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 鸥 , 是 诗 人 们 常 常 用 来 抒 发 内 心 因 漂 泊 无 依 而 伤 感 的 意 象 。 杜 甫 旅 夜 书 怀 “名 岂 文 章 著 , 官 应 老 病 休 。 飘 飘 何 所 似 , 天 地 一 沙 鸥 。”诗 人 即 景 自 况 以 抒 悲 怀 , 水 天 空 阔 , 沙 鸥 飘 零 , 人 似 沙 鸥 , 转 徙 江 湖 。 陆 游 秋 思 “利 欲 驱 人 万 火 牛 , 江 湖 浪 迹 一 沙 鸥 。 日 长 似 岁 闲 方 觉 , 事 大 如 山 醉 亦 休 。”同 样 含 有 飘 零 之 意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 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忘机友”指与人友好相处的动物。 (1)“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4 分) (2)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些感情?请 结合全曲简要分析。(6 分) .( 1) ( 4分 ) 该 句 通 过 黄 芦 、 白 蘋 、 绿 杨 、 红 蓼 等 自 然 景 物 ( 意 象 )( 2分 ) 描 绘 出 一 幅 五 彩 缤 纷 、 绚 丽 多 姿 的 田 野 风 景 图 (2分 ) 。 ( 2) ( 6分 ) 第 一 问 : 这 首 小 令 表 现 了 作 者 对 自 然 生 活 的 喜 爱 、 对 权 贵 的 蔑 视 、 对 自 由 自 在 的 隐 居 生 活 的 向 往 。 ( 写 出 一 点 得 1分 、 两 点 得 2分 , 写 出 任 意 两 点 即 可 。 ) 第 二 问 : 情 景 交 融 。 作 者 通 过 对 五 彩 缤 纷 的 自 然 景 物 和 自 由 自 在 的 白 鹭 沙 鸥 的 描 写 表 达 了 自 己 对 渔 夫 ( 隐 者 ) 生 活 的 向 往 。( 2分 ) 对 比 。 通 过 “刎 颈 交 ”与 “忘 机 友 ”、 “万 户 侯 ”与 “钓 叟 ” 的 态 度 的 对 比 ,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自 然 ( 隐 居 ) 生 活 的 向 往 和 对 权 贵 的 蔑 视 。( 2分 ) 古 诗 文 中 常 见 意 象 详 解 诗 词 鉴 赏 : 古 诗 文 中 “海 鸥 ”意 象 详 解 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住在海边,与鸥鸟相亲相习。他的 父亲知道了,要他把鸥鸟捉回去。他再去海边,海鸥便不飞近他了。 海鸥本来是容易与人亲近的,但是,却因为人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与 海鸥的关系。古诗中写海鸥,多是写人的生活与水鸟相亲,用以表 达诗人欲与大自然相依相谐、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但是,如果海 鸥不与人亲近,那就表示与人产生了隔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野老”是作者自指,“争席”是用典:庄子?杂篇?寓言 里记载,杨朱去见老子前,旅舍主人欢迎他,铺席请他坐下,其他 客人给他让坐。他从老子处学了道理返回时,旅客们就不再给他让 坐,而是与他争席了。“争席”表示与人没有隔膜。王维过着亦官 亦隐的生活,辋川庄是他的别墅,他经常在这隐居。但是,他这个 朝廷命官与陶渊明不一样,与当地的百姓大概未必和谐吧。诗中不 是明显地表现出他内心的苦闷吗?诗的意思是说,我已经不拘形迹 (放下官架)了,大家为什么还猜忌我呢?本应相亲相近,可事实 却恰恰相反,“海鸥”并不和我相近。这里还是用典,运用列子? 黄帝篇里的那个典故,很简捷地表达了比较复杂的心理。 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仙人要想上天,还得乘黄鹤,所以是“有待”;而“海客” (作者自指)与白鸥相亲无猜并不是有意追求无机巧之心,而是在 忘却机巧之心的情况下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的,这不比眼巴巴地等 着黄鹤飞来的神仙还要神仙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利禄, 荣辱穷通就都不在话下了。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这两句是说草堂南北绿水环绕,春波荡漾,景象十分可爱;鸥 鸟成群,日日相伴,环境异常清幽。两句诗写尽了作者生活的隐逸 色彩。 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 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 而相随。飞鸟与人相亲无猜,正扣住一个“幽”字,表现出作者怡 然自乐的生活情趣。 当然,海鸥作为自然界的水鸟,在古代诗词中有时并不与列 子的记载相关,也不是作为原型意象来使用的。 如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 驯!” 作者是说,自己要隐退江湖,象白鸥那样飘飘远逝于万里波涛 之间。此乃老杜愤激之语。 陆龟蒙新沙:“渤澥(音泄)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 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渤海岸边逐渐垒积起一线沙堤,即新沙,海鸥常在海边飞翔, 应该是这片新沙最先知情者,然而,海鸥的眼睛却敌不过“官家” 的眼睛,他们早已准备为新沙收税了。 古 诗 文 中 “浮 云 ”原 型 意 象 详 解 “浮云”,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运用较多的原型意象,其特定 的文化内涵有三:一是遮蔽阻挡,如“浮云蔽日”;二是飘流无定, 如“浮云游子”;三是变化无常,如“浮云苍狗”。 先说“浮云蔽日”。 由于“日”这个喻体的不同变化,“浮云”这个本体也就指代 了不同的对象。当然,有时“日”在语言上并不显现,其意义是隐 含着的。 1、“日”是君主或贤臣,“浮云”是奸臣:“日”是公平正义, “浮云”是谗邪奸佞。 陆贾新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楚辞? 九辩:“何泛滥之浮云兮,猋(音标,像犬狂奔)雍蔽此明月! 愿皓日之显行兮,云濛濛而蔽之”。“日月”、“明月”、 “皓日”在诗句里比喻君主或贤臣。李白灞陵行送别:“古道 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 中邪佞蔽主,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原因。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同此。古 杨柳行:“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这句诗里“白日”是 “公正”,浮云则是“谗邪”了。 2、以“浮云”喻天下战乱的局面。 庄子杂篇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上 决浮云,下决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句 诗即化用庄子语,“浮云”象征当时天下阴暗混乱的局面,而秦王 拔剑一挥,则天下一统。如果说和平安定的时局是丽日中天,那么, 战乱不断的环境当然是乱云飞渡了。所以这“浮云”还是“浮云蔽 日”之“浮云”。 3、“白日”是夫君,“浮云”则是诱惑夫君的另一个女子。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这里的“白日”是指远游未归的丈夫,遮挡“白日”的是思妇想像 中的远方的另外一个女子。在我国古代,夫妇关系和君臣关系在观 念上是一样的,所以这一文化内涵还是来自于“邪臣之蔽贤”。 4、“浮云”是遮蔽实质或事实的那种表象。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大家纷纷说:“赶快准备吧。”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 连不断。)作者为什么要用浮云来比喻“人来人往,接连不断”呢? 如果只取其“连续”之义,“浮云”并不十分恰当,或者说可以找 到比浮云更恰当的词语。问题在于,“浮云”有遮蔽作用。刘兰芝 答应成婚是假,准备自杀殉情才是真。而了解这真相的只有她自己, 其他人都蒙在鼓里,所以才“络绎如浮云”般地忙着准备婚事。 再说“浮云游子”。 这是比喻,浮云就是游子。 1、 送别友人,抒发离情别绪。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那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动,就像远行的游子(友人)从今 而后将行踪不定,任意东西。更兼有“孤蓬万里”、“班马萧萧” 的意象配合,还有落日昏黄的情意渲染,离情别意,撕心裂肺,关 尽千古送别诗人之口。 2、 怀念友人或情人,表达思念之情。 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睹浮云而念 游子。 在思念友人这样的诗意中,浮云多与流水相映成趣,浮云即游 子,而流水则是分别久远之意,来源于“逝者如斯”。如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李陵、苏武河梁送别诗中多有浮云之喻。苏武诗 四首之一:“俯视江汉流,仰视浮云翔。”李陵与苏武诗: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 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是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和游 子的两地相思之情。“白云”即浮云,是托物寓意。白云飘忽,象 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3、游子自况,感叹身世飘零。 楚辞?悲回风:“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徜徉。”苏 颋汾上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 不可闻” .白云即浮云。苏颋在诗中把自己比喻成白云,被北风吹 到万里之外。这是即景自况。当时他站在汾河边上,被北风一吹, 惊觉到秋天的来临,而当时正是他政治上失意阶段,出京放任外省, 所以他感到自己恰如一朵飘浮的白云被北风吹得老远。诗中不仅表 达浮云游子的情怀,更多的是失意的愁绪。 三说“浮云苍狗”。 本是白衣般洁白的浮云,顷刻间变成了苍(青色)狗的模样, 比喻变化之快。 蒋捷贺新郎:“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杜甫 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张元干瑞鹧 鸪:“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 .这里的“白衣苍狗 变浮云”,其正常的语序应为“白衣浮云变苍狗”。诗句的意思是: 千古功名立刻成了一粒浮尘,不值一钱了,就像“浮云苍狗”一样 变化太快。 诗 词 鉴 赏 : 古 诗 文 中 “鸿 雁 ”意 象 详 解 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千百年来的往 返途中,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了多少文化,真是难以尽数!作为 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诗文中,鸿雁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最 深厚的。为了便于掌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试陈述之。 1、哀鸿遍野 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 号寒的灾民。 哀鸿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音渠)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 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比 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义,是由这首诗引来的后起义。 黄侃水龙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 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 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 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 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虏弦”是外族人的弓箭, 云外惊飞四散哀鸣的当然是汉族边地的百姓。这是“哀鸿”的哭喊。 2、孤雁失群 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所 以古诗文中写孤雁失群都是从鸣叫声入笔。 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薛道衡出寒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钱起送征雁:“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 外,乡情满目生。” “断鸿”和“断雁”都是失群的孤雁,“征雁”也因“独”而 孤,几个作者都是抓住孤雁的鸣叫声,与落日、西风、寒夜哀笳、 霜天、寂静的秋空等凄清索漠的意象相组合,极写客中游子的悲切 和孤伤。 写孤雁的目的是托物写人。或怀人念远,或睹物思乡,或自伤 孤寂。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行人断,边秋一雁声。” 李颀送魏万之京:“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 李颀送刘昱:“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杜甫和崔涂都写有以孤雁为题的诗。 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 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浦 起龙读杜心解)在安史之乱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诗人流落他 乡,亲朋离散,他无日不梦想骨肉团聚,亲朋重逢。诗中这孤零零 的雁儿,寄予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崔涂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 寒塘独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这是一首以孤雁象征诗人飘泊异乡的诗。在潇潇暮雨中,孤雁因 失群而形单影只独自飞翔悲鸣,在静静的寒塘上面盘旋,欲下却又 迟疑,只恐遇险。诗中把孤雁的形象刻画得唯妙唯肖,作者自比孤 雁,咏物抒怀,全诗意境凄苦感人。 3、归雁衡阳 秋天,大雁南飞。飞到哪里不再继续向南呢? 一说是衡阳,即现在的湖南省衡阳市,在衡山之南,故名。传 说衡山有回雁峰,雁飞至此而止,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如,王勃腾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 峰前归雁时。” 这是最流行的说法。 一说是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境。传说大雁南飞至此而回。 如宋之问题大庚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 行殊未已,何日复来归?” 这一说法较少见。 “雁归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离家在外的人,最看不得 鸿雁的南飞或北飞(南飞、北飞都是归)。所以,在古代诗歌中, 诗人多以“雁归人未归”来寄托游子(或征夫,或迁客)思乡的感 情。这样的诗句在古诗词中最为常见。 如贺铸捣练子?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有 人替换时)见雁南归。” 朱敦儒临江仙:“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 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 后,思发在花前。” “归雁”常出现在送别诗或谪迁诗中,那是诗人以归雁反衬友 人的远游或外迁,或自伤身世飘零。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归目并随回雁去, 愁肠正遇断猿时。” 李益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 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王沂孙高阳台:“江南自是离恨苦,况游騘古道,归雁平 沙。” 4、鸿雁传书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信使。何以“鸿雁”代称书信 或信使呢?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 羊。10 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 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 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 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 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故事:唐朝薛 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 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 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 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 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 让鸿雁捎去。 诗人们往往借用鸿雁传书的传说,表达对远人的思念,或归乡 的渴望。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维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 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李清照最喜用鸿雁的传说表达心中的相思之苦。 如,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诗人们看见鸿雁即希望捎书至家乡亲人,这是正写,也有反写 者。看见鸿雁,无书可寄;或怨鸿雁失信等。 如范成大鹧鸪天:“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 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作者是说,模拟外表流泪容 易,抒写内心的哀愁很难,我心中的哀愁有如潇湘江边的竹子一样 血泪斑斑。都说鸿雁能传书,在此“碧云日暮”之时,空见一雁从 寒天飞过,我却没有书信可传。极写心中的悲痛无处倾诉之苦。 张元干点绛唇:“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 寂寞,忘了前时约。”这是借恨归鸿而怨爽约者。 李煜清平乐“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都说 鸿雁 能传书,但如今已到雁来之季人却音信全无。 诗 词 鉴 赏 : 古 诗 文 中 “猿 啼 ”意 象 详 解 “猿啼”,声噭噭(音叫),高急之声,似哭似号,闻之令人 伤心。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噭噭夜猿啼。”郦道元三峡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代诗歌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 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 李白远别离:“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 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李白这首诗开头即写娥皇、女 英二女哭舜的故事。二女心中的离别之苦是何种程度呢?李白先用 夸张,说这苦有万里之深;再从视觉写,这苦犹如日月无光,乌云 惨淡;又从听觉写,这苦恰似昏昏烟雾中听到猩猩啼哭,淫雨霏霏 中听到魔鬼长啸。猩猩即猿的一种。 李白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 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此诗写于当时的安徽秋浦县。秋浦多猿,所以李白多次以描写猿 声,如“秋浦夜猿愁”等,来表达内心的积郁。写此诗时正是李白 被赐金放还之后,这对于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次严 重的心灵打击,所以,面对清溪之水,纵然感到“清心”,但又不 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所以在向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心中的 悲切之感,落寞情绪不禁油然而生。 李珣巫山一段云:“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行 客至此,已自多愁,何况又听到催人泪下的猿猴悲啼呢!此为烘云 托月法:猿啼为愁苦之人又增添了一层忧愁。 杜甫秋兴之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 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音查,义斫)。”秋兴 写于杜甫晚年旅居夔州之时,诗中多写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 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这第二首的前两联,写的是:身在孤城, 落日西斜,遥望北斗,思念京华,在这样的时候,听到几声悲切的 长猿鸣啸,禁不住泪如雨下。 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 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这首诗也是写于晚年夔州,作 者身在“殊方”,流落异乡,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悲哭,不 免落泪自伤。更何况看到从故乡方向飞来的白雁,就愈加触动了思 乡之情。尾联是遥怜弟妹,伤时忧国。 还有,如韩愈答张十一:“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 三家。” 韩愈湘中:“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归目并随回雁去, 愁肠正遇断猿时。”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 啼血猿哀鸣。” 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孟浩然宿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 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但是,在理解“猿啼”这一典型意象时,有一种“景因情变” 的诗法,需格外加以注意。如: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高猿长啸”,本来在多数 情况下给人以“哀啭”、“凄清”的感受,这是具有普遍性的,是 “猿啼”这一典型意象特有的象征意义,但是,景因情变也是文学 创作的一条规律,面对不同的景象,可以生发出不同的感情。这是 变例。此时的李白,遇赦放还,心情格外高兴,船过三峡,纵然有 高猿长啸,但绝不影响轻舟飞快地顺流而下,言外之意是:尽管啼 猿鸣哀,但这时心情快慰、精神爽利的李白却毫不在意,反倒有一 种释放的快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 啼。”也是这种景因情变的诗法。 诗 词 鉴 赏 : 古 诗 文 中 “征 蓬 ”意 象 详 解 “征蓬”,即飞蓬,飞向远方的蓬。“蓬”,草名,俗称扎莫棵。 蓬草一干分枝数十计,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枯后往往在近根处 被风折断,由于外呈圆形,似草球,遇春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也 叫“飞蓬”、“飘蓬”、“转蓬”、“孤蓬”。依其断根飞向远方, 而且飘泊无依的特点,在古诗文中,“征蓬”就象征着天涯游子。 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无定点,居无定 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 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 用征蓬来寄托心曲。 温庭筠过陈琳墓:“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这是一首怀古诗,实际上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即表 面上是过陈琳墓而凭吊古人,其实是感叹自己身世遭遇,无人赏识。 陈琳以文章名世,曹操的军国檄文多出自其手,词人过古迹而思遗 文,在钦慕陈琳之余,感叹自己以飘蓬之才而不为人所用,因此黯 然神伤。 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 本是一首爱情诗,写爱情被阻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一点 通”的感叹,但感叹之余,不知不觉中催促上班的鼓声已经响起, 官场应差的时间到了,自己不得不象飘转不定的蓬草一样,匆匆走 马兰台(任职的地方)。作者自比转蓬,把对美好爱情的想望和对 官场生涯的厌恶融合起来,抒写自伤身世的心理。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 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一生多次旅居在外, 飘泊无定,有如飘蓬,这一次又是与友人宴别离去,顿生旅愁,所 以“长恨飘蓬”。并在词中写到烟柳、孤雁、落日等令人感伤的意 象,表现一个饱经风霜的旅人的飘泊之感。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 月有感,聊书所怀:“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作 者以“雁”、“蓬”作比,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五处,各自飘零, 各各像分飞千里的孤雁,形影相吊;又像是秋天里断根的蓬草,辞 别故乡流落他方。 李白常在送别诗中采用飞蓬的意象感叹友人的身世飘零。如: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中想像这 次分别后,友人就像是孤蓬一样,万里之外,飘飞无定。怀想之情, 意在言外。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为杜甫饯别,赠诗中想像两人分别后,各自会像飞蓬一样飘 流远方,相见时难矣。此情说不尽,且尽饮杯中酒,让一切离情别 恨都寄予在酒中吧。 诗 词 鉴 赏 : 古 诗 文 中 “寒 砧 ”意 象 详 解 “砧”,捣衣时用以垫在底下的大石板。“寒”,修饰“砧”, 因为捣衣是在秋天做棉衣之前,天气已近寒冷。捣衣用“杵”, “杵”是木制的棒槌。把浆洗过的用来做棉衣的布帛放在石砧上, 用杵捣(打)平捣软,这样做出来的棉衣柔软舒适,是谓“捣衣”。 所捣之衣多为征衣,是要寄往远方亲人的。因为千家万户捣衣都是 在同一个时节里,所以,在人口众多的居住区往往就会出现砧杵之 声响彻一片的“交响乐”。如李白诗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那是一种很壮观的情景。这情景最能引起人们思人怀乡的情感。 所以,在古诗文中,经常把“寒砧”、“杵声”、“捣衣”、“月 色”等这样一些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特定的语境,用以描写 思妇和征夫相互思念或游子思乡等感情。 贺铸捣练子夜捣衣:“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 衣。” 捣练子夜如年:“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前一首是思妇念征人不归,把捣衣用的石板擦拭干净,连夜给 远征的丈夫捣衣。后一首是写思妇不是因为勤快才捣衣,而是因思 念征人无法入睡,才捣衣度夜,以免得常常苦于这度夜如年。 贺铸还有杵声齐一首:“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 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征衣做好了,而且含泪写了书信,但哪里知道亲人是否能收得 到呢? 李珣定风波:“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在万籁俱寂中,秋虫唧唧声起,本已让人乡情无限,随着秋虫鸣 声再传来阵阵砧杵声,岂不更令人肝肠寸断?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九月寒砧摧木叶,十年征戍 忆辽阳。”寒砧声里,秋叶飘零,戍边十年在外的征人,思乡情冷。 姜夔齐天乐:“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写蟋蟀鸣声与寒砧声相应和,更增添了无限凄楚之情。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 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前四句写景, 但在景中又处处关情。“长安一片月”,整个长安城月色笼罩,光 华朗朗。见月怀人,月圆人未圆,这是传统诗词中最常见的表现手 法。此时,思妇见月色怀征人,心中自会深隐离合之意。此句从视 觉切入。“万户捣衣声”,砧声总是和月色相伴,见月已不堪,更 何堪长安城中正响彻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捣衣为何?送给万里 玉关外的征人。这砧声中又包含着多少思妇的相思之苦!此句是从 听觉切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乍起,天气渐冷, 征人正缺棉衣御寒,怎不让人心怀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天津市安定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法学概论的社会责任感与试题及答案结合探讨
- 调整服务流程以满足客户需求计划
- 2024年曲靖市检验检测认证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安徽省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艺术节与才艺展示活动计划
- 企业决策中的风险管理与战略评估结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设计师最强试题及答案指导
- 重视实践经验的2024年高考作文试题及答案
- 材料力学与智能材料健康重点基础知识点
- 2024年工业区办公厂房无偿出租协议
- 《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秘书公文写作范文
- 旅游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经济师考试(中级)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基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研究-以青岛啤酒为例
- 方山县赤坚岭至刘家坡村段、横泉水库至东坡村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环评报告书
- 一次性筷子购销合同
- AQ/T 1119-2023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 用技术条件(正式版)
- 家庭护理服务劳务合同范本
- 幼儿园班级幼儿图书目录清单(大中小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