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学习大纲_第1页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_第2页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_第3页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_第4页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 的继续和发展。 2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 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 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汉字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汉字的性质,重点熟悉“六书”说,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了解词义的意义, 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特点与汉字借用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简述汉字的表意性质 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转注、假借属用字法。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书阅读 1 象形字构造与词义 2 指事字构造与词义 3 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4 形声字构造与词义 5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 6 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一、古今字 1 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2 古今字的类型 (1)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2)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3 古今字的特点 二、异体字 1 什么是异体字 2 异体字的类型 (1)造字异体 (2)繁简异体 三、通假字 1 汉字通假的一般情况 (1)什么是通假 (2)通假与假借的异同 2 汉字通假的条件 (1)必须是音同或音近 词汇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熟悉古汉语词的构成的特点;重点要求能分辨古今 词义的差别,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古义和今义 一、简述古今词汇 二、古今词义的一般情况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 (二)古今词义有差异的 1 词义程度上的差异 (1)词义变化显著的 (2)词义变化微殊的 2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 词义转移 3 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1)词义褒贬的差异 (2) 词义轻重差异 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 1 要树立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 2 辨析的重点在异,在同中有异 3 要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古今比较 4 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古书注解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1 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 2 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 二、词的本义 1 什么是词的本义 2 怎样推求词的本义 (1)根据汉字初形 (2)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 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3 掌握本义的意义 三、词的引申义 1 引申义的类型 (1)直接引申义(又称近引申义) 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2)间接引申义(又称远引申义) 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2 词义引申的途径 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 1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数 2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对应关系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 1 单纯词 (1) 叠音词 (2)联绵词 (3)音译外来词 2 复合词 (1)同义复词 (2)偏义复词 3 判断复合词要防止两种偏向 (1)防止以今拟古,将貌似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词组为复合词 (2)防止以古拟今,将已经凝结成词的复合词还原为词组 语法(一) 虚词部分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重点掌握常用虚词。 一、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概述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一) 之、其、者、所、或、莫、焉、诸 (二) 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 于、以、为、与、因 (四) 而、则、虽、然 (五) 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语法(二) 实词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重点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 一、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但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 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二、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 1 名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 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三、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使动用法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二)意动用法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状态 2 表示行为的处所 3 表示行为的凭依 4 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处所 2 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语法(三) 句法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并能正确分析一般的句子结 构。 古代汉语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见格式 1“者,也” 2“,也” 3“者,” 4“,” 这里的“者”字有表示提顿的作用,语气助词“也”字有加强判断的作用。 三、指示代词“是”用作判断句的主语,不要误认为是判断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被动句的特点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1 没有特定结构标志,即意念或概念上的被动 2 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 3 动词前用“见”字表示被动的 4 动词前用“见”字,动词后用“于”字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 5 动词前用“为”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或“为”后所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动 词前用“为”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动词前又加“所”,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 动,“为”后行为主动者有时不出现,成为“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6 谓语动词前用“被”表示被动的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古今汉语的词序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结构中宾语常常置于谓语动词之前 二、几种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 1 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谓语动词前。疑问代词用作介词宾语,宾语置于 介词前 2 否定句代词用作宾语时,宾语多置于谓语动词前 3 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宾语+是+动词” “宾语+之+动词” “唯(惟)宾语+是+动词” “唯(惟)宾语+之+动词” 三、为了突出兼语而把兼语提到主语前,或提到兼语前的谓语动词前 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 熟悉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及其编纂体例,重点掌握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认识标点古文是一 项基本功,掌握标点古文的方法。明确直译和意译,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古汉语知识进行 较为准确的对译。 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 一、工具书 二、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字词类工具书 A字典类 1 康熙字典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 汉语大字典 B辞典类 4 辞源 5 辞海 6 现代汉语词典 7 汉语大词典 (二)虚词类工具书 8 词诠 9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三、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一) 熟悉工具书的编纂体例 (二) 掌握查、定音、选义的要领 (三) 发挥工具书的效能,挖掘工具书的潜力 古文的标点 一、标点古文的意义 二、古文今译的标准信、达、雅 三、古文今译的方法 (一) 直译 (二) 意译 (三) 关于对译、移位、增补、删减和保留 诗词格律 一、诗律 (一) 近体诗与古体诗 (二) 律诗与绝句 (三) 近体诗格律的基本内容 1 平仄 2 粘对 3 押韵 4 对仗 二、词律 (一) 词调、词牌、词谱 (二) 词的字数分段 (三) 词的用韵、平仄与对仗的特点 2、“六书”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四体二用”的含义及常用字在“六书”中的归属。 3、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区别。 4、通假、假借的含义及二者的异同。 5、汉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