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衔接报告_第1页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衔接报告_第2页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衔接报告_第3页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衔接报告_第4页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衔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 建 省 *土 地 利 用 更 新 调 查 数 据 衔 接 报 告 收 材 料 组 织 实 施 单 位 : *国 土 资 源 局 工 程 承 担 单 位 : *测 绘 院 福建省县级土地 利用更新调查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总报告目录 1 目 录 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分布特点69 1.1 土地利用结构.71 1.2 土地利用布局分析.74 1.3 土地利用分布特点.76 2 更新调查成果数据与 2006 年度变更调查数据比较76 2.1 更新调查控制面积与变更调查控制面积比较.76 2.2 更新调查与变更调查二级地类面积对比表分析.77 3 更新调查成果数据与变更调查数据衔接分析77 3.1 数据衔接分析.77 3.2 行政辖区调整及其各地类面积变化情况.79 3.3 数据衔接可比面积确定.81 3.4 各地类变化分析.83 4 数据衔接.89 根据本次调查成果,结合历年变更调查相关资料,对比 2006 年变更调查数据,了解 各地类变化的情况,分析地类发生变化的原因,特别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等主要地类面积的 变化情况,提出更新调查数据与 2006 年变更调查数据之间的衔接办法,制作数据变化流 量平衡表,是本次更新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分布特点 *更新调查土地总面积为 2293050.98 亩(1528.70km 2),其中农用地面积 2117065.2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92.33%;建设用地面积 90143.4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 积的 3.93%;未利用地 85842.4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3.74%。具体土地利用结构详见 表 1-1 及图 1-1。 表 1-1*更新调查各地类面积结构表 比重(%)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面积(亩) 占总面积 占一级地类 占二级地类 总 面 积 2293051.0 100.00 总 计 2117065.2 92.33 100.00 小 计 191589.9 8.36 9.05 100.00 灌溉水田 179566.8 7.83 8.48 93.72 望 天 田 1465.3 0.06 0.07 0.76 旱 地 10118.1 0.44 0.48 5.28 耕 地 菜 地 439.7 0.02 0.02 0.23 小 计 61643.0 2.69 2.91 100.00 果 园 37512.3 1.64 1.77 60.85 茶 园 2814.3 0.12 0.13 4.57 园 地 其他园地 21316.4 0.93 1.01 34.58 小 计 1803303.1 78.64 85.18 100.00 有 林 地 1664551.1 72.59 78.63 92.31 灌木林地 35213.6 1.54 1.66 1.95 疏 林 地 20279.6 0.88 0.96 1.12 未成林造林地 73144.2 3.19 3.46 4.06 迹 地 10065.0 0.44 0.48 0.56 林 地 苗 圃 49.6 0.00 0.00 0.00 小 计 60529.2 2.64 2.86 100.00 畜禽饲养地 58.4 0.00 0.00 0.10 设施农业用地 143.5 0.01 0.01 0.24 农村道路 11770.1 0.51 0.56 19.45 坑塘水面 766.4 0.03 0.04 1.27 农用地 其 他 农用地 养殖水面 2284.4 0.10 0.11 3.77 2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面积(亩) 比重(%)占总面积 占一级地类 占二级地类 农田水利用地 9141.7 0.40 0.43 15.10 田 坎 35574.5 1.55 1.68 58.77 晒谷场等用地 790.2 0.03 0.04 1.31 总 计 90143.4 3.93 100.00 小计 25926.3 1.13 28.76 100.00 建制镇 4979.3 0.22 5.52 19.21 农村居民点 16864.4 0.74 18.71 65.05 独立工矿用地 3261.4 0.14 3.62 12.58 居民点 及独立 工矿用 地 特殊用地 821.2 0.04 0.91 3.17 小 计 8382.5 0.37 9.30 100.00 公路用地 8368.5 0.36 9.28 99.83 港口码头用地 3.0 0.00 0.00 0.04 交 通 运 输 用 地 管道运输用地 11.0 0.00 0.01 0.13 小 计 55834.6 2.43 61.94 100.00 水库水面 55041.1 2.40 61.06 98.58 建设用地 水 利 设 施 用 地 水工建筑用地 793.5 0.03 0.88 1.42 总 计 85842.4 3.74 100.00 小 计 63805.8 2.78 74.33 100.00 荒 草 地 36035.6 1.57 41.98 56.48 裸 土 地 4488.6 0.20 5.23 7.03 未利用 土 地 裸岩石砾地 23281.6 1.02 27.12 36.49 小 计 22036.6 0.96 25.67 100.00 河流水面 20301.9 0.89 23.65 92.13 未利用地 其 他 土 地 滩 涂 1734.7 0.08 2.02 7.87 表 1-2*更新调查分乡镇辖区二级地类面积结构表 名称 总计 耕地(11) 园地(12) 林地(13) 其他 农用地 (15) 居民点 及独立 工矿用 地 (20) 交通运 输用地 (26) 水利 设施 用地 (27) 未利用 土地 ( 31 ) 其他 土地 ( 32 ) 杉城镇 343412.8 32303.9 8173.7 264953.7 10177.1 8929.2 1645.4 3510.4 10184.6 3534.7 朱口镇 323834.8 43991.4 17659.5 221904.3 12609.7 4876.3 3553.9 891.7 14298.2 4049.7 新桥乡 160726.2 12652.0 2079.7 136517.1 4632.6 1330.3 399.5 1232.1 1213.5 669.5 上青乡 134610.2 18979.7 5685.1 94172.3 5795.3 1524.8 199.2 596.0 7005.3 652.6 大田乡 208120.4 12121.6 2770.0 179399.9 4267.6 1378.1 267.3 3163.0 3287.6 1465.2 梅口乡 247352.7 11332.8 4261.9 183460.0 4743.8 1347.4 653.6 33787.9 6815.3 949.9 下渠乡 196168.4 20997.8 3558.8 159701.8 5916.4 2088.6 445.9 398.8 1783.9 1276.4 开善乡 204327.0 12254.1 5642.4 171001.9 3679.7 1772.3 670.0 2829.6 3240.7 3236.3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总报告目录 3 大龙乡 465898.5 26595.0 11504.7 384706.2 8622.3 2423.7 547.6 9423.4 15953.2 6122.4 农林场、企事业单位 8600.0 361.6 307.0 7485.8 84.7 255.8 0.0 1.8 23.6 79.8 * 2293051.0 191589.9 61643.0 1803303.1 60529.2 25926.4 8382.4 55834.7 63805.8 22036.6 2.77% 0.38% 1.11% 0.96%2.43% 2.78% 2.69% 8.24% 78.64% 耕 地 ( 11) 园 地 ( 12) 林 地 ( 13) 其 他 农 用 地 ( 15) 居 民 点 及 独 立 工 矿 用 地 ( 20) 交 通 运 输 用 地 ( 26) 水 利 设 施 用 地 ( 27) 未 利 用 土 地 ( 31 ) 其 他 土 地 ( 32 ) 图 1-1 调查区各地类面积结构图 1.1 土地利用结构 1.1.1 农用地 *更新调查农用地面积 2117065.2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92.33%,其中耕地 191589.9 亩,园地 61643.0 亩,林地 1803303.1 亩,其他农用地 60529.2 亩。 1、耕地 耕地面积 191589.9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8.36%,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9.05%,其中 灌溉水田 179566.8 亩,占耕地面积的 93.72%,望天田 1465.3 亩,占耕地面积的 0.76%, 旱地 10118.1 亩,占耕地面积的 5.28%,菜地 439.7 亩,占耕地面积的 0.23%。 (1)耕地耕种情况良好,非正常耕种耕地比例小。 调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 1736.6 毫米,年平均气温 17 C,无霜期近 300 天,气候湿润,土地肥沃。 耕地中,正常耕种面积为 187741.2 亩,占耕地面积的 97.99%;抛荒耕地 3783.0 亩, 占耕地面积的 1.97%;耕地耕作层完好,但被压、堆、占的面积为 52.5 亩,占耕地面积的 0.03%;受灾耕地和耕地被污染但可复垦的面积分别为 5.5 亩和 7.6 亩,这两者约占耕地 面积的 0.01%。 (2)耕地中平地少,坡耕地比重大。 耕地中,坡度在 0-2以下的耕地 51035.5 亩,占耕地面积的 26.64%,主要分布在朱 口镇、杉城镇和下渠乡等地;2-6的耕地面积 22898.9 亩,占耕地面积的 11.95%;6 4 -15耕地面积 57257.4 亩,占耕地面积的 29.89%;15-25耕地面积 32641.3 亩,占耕 地面积的 17.04%;25以上耕地面积 27756.8 亩,占耕地面积的 14.49%。 (3)耕地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种植作物较为单一,耕地复种指数低。 由于受地貌、气候及耕种历史习惯的的影响,*耕地开发利用程度水平较低,土 地垦殖率仅为 8.23%,在已开发利用的的耕地资源中,农作物种植较为单一。耕地以水田 为主,在 191589.9 亩耕地中,灌溉水田面积达 179566.8 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93.72%,占 绝大多数,望天田、旱地、菜地所占比重较小,望天田 1465.3 亩,占耕地面积的 0.76%, 旱地 10118.1 亩,占耕地面积的 5.28%,菜地 439.7 亩,仅占耕地面积的 0.23%。耕地多 种水稻等粮食作物,土地利用率较低,重用轻养,用养比例严重失调,潜育化不断加深。 *耕地复种指数比较低,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 351084.0 亩,耕地复种指数 147.1%,低于福建省 215.9%的水平。 2、园地 园地面积 61643.0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69%,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2.91%,其中 果园 37512.3 亩,占园地总面积的 60.85%,茶园 2814.3 亩, 占园地总面积 4.57%,其他 园地 21316.4 亩,占园地总面积 34.58%,主要为油茶。 3、林地 全县林地面积 1803303.1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78.64%,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85.18%, 其中有林地 1664560.1 亩,占林地面积的 92.31%,灌木林地 35213.6 亩,占林地面积的 1.95%,疏林地 20279.6 亩,占林地面积的 1.12%,未成林造林地 73144.2 亩,占林地面积 的 4.06%,迹地 10065.0 亩,占林地面积的 0.56%,苗圃面积 49.6 亩。*是我国南方 林业生产重点县、南方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县和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县森林蓄积 量 638.2 万立方米,年产木材 8 万立方米。现有毛竹林 40.3 万亩,毛竹立竹量 3200 万根, 年产毛竹量 50 万根,鲜笋 1.5 万吨,清水笋 6000 吨。 4、其他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总面积 60529.2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77%,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3.00%, 其中畜禽饲养地 58.4 亩,占其他农用地总面积的 0.09%,设施农业用地 143.5 亩,占其他 农用地总面积的 0.23%,农村道路 11770.1 亩,占其他农用地总面积的 19.45%,坑塘水面 766.4 亩,占其他农用地总面积的 1.27%,养殖水面 2284.4 亩,占其他农用地总面积的 3.77%,农田水利用地 9141.7 亩,占其他农用地总面积的 15.10%,田坎 35574.5 亩,占其 他农用地总面积的 58.77%,晒谷场等用地 790.2 亩,占其他农用地总面积的 1.31%。*把农村道路网改造工程做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工程来抓,对农村路网工程的 资金、技术方面加强管理,上足机械劳力,狠抓工程质量,基本解决全县农村交通瓶颈问 题,尽早为农民打通致富路。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总报告目录 5 近年来泰宁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大力发展产业化项目,已初步形成 “田里粮烟鱼,山上竹锥果”的特色农业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 日益重视,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耕地上种植作物将继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烟叶、 蔬菜、瓜果、油料作物等种植面积将逐年增加,耕地经济收益将有较大提高。 1.1.2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面积 90143.4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3.93%,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5926.3 亩,交通运输用地 8382.5 亩,水利设施用地 55834.6 亩。除了梅口乡、大龙乡、 大田乡和开善乡建设用地以水利设施用地为主外,其他各乡镇的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在 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较大。 1、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更新调查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 25926.3 亩,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28.76%, 其中建制镇用地 4979.3 亩,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 19.21%,农村居民点用地 16864.4 亩, 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 65.05%,独立工矿用地 3261.4 亩,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的 12.58%,特殊用地 821.2 亩,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 3.17%。除杉城镇和朱口镇有 城镇用地外,其他乡以农村居民点为主。目前大部分农村居民点布局相对不合理,新建农 村居民点多为单家独户,零散分布,增加了交通,供水,供电的难度,同时也给农民的生 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2、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8382.5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0.37%,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9.3%, 境内交通运输用地主要以公路用地为主,公路用地 8368.5 亩,占交通运输用地的 99.84%,港口码头用地 3.0 亩,占交通运输用地的 0.04%,管道运输用地 11.0 亩,占交通 运输用地的 0.13%。福银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省道 205 线横穿境内,境内交通尚为方便。 3、水利设施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55834.6 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 2.43%,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61.94%, 其中水库水面 55041.1 亩,占水利设施用地的 98.58%,水工建筑 793.5 亩,占水利设施用 地的 1.42%。泰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736.6 毫米, 年平均总水量高达 58.87-62.79 亿立 方米,平均年径流量 46 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17.4 万千瓦,可开发 16.1 万千 瓦。主要河流有金溪、大渠溪、大布溪、上青溪等,大金湖(池潭水库)为山谷型水库,是 境内最大的水库。 1.1.3 未利用地 *更新调查未利用地面积 85842.4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3.74%,其中未利用土地 6 63805.8 亩,其他土地 22036.6 亩。主要为土层薄,多岩石的荒草地和河流水面。 1、未利用土地 *更新调查未利用土地 63805.8 亩,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 74.33%,其中荒草地 36035.6 亩,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 56.48%,裸土地 4488.6 亩,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 7.03%,裸岩石砾地 23281.6 亩,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 36.49%。 2、其他土地 *更新调查其他土地 22036.6 亩,占未利用地面积的 25.67%,其中河流水面 20301.9 亩,占其他土地面积的 92.13%,滩涂 1734.7 亩,占其他土地面积的 7.87%。 1.2 土地利用布局分析 为了更清楚调查区土地利用布局,我们运用区位熵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土地利用类 型的状况。通过计算各乡镇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熵,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县具有一定地位 的优势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区位熵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若区位熵1,则该地区 在该土地利用类型的集中程度大于全县平均水平,区位熵越大,说明该地区在该土地利用 类型的集中程度越高,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区位熵 1,则表明该地区的该土地利用 类型在全县来说不具有比较优势,该土地利用类型不是该地区的地方化优势土地利用类型。 1.2.1 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熵计算 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熵(即专门化率)是指某一区域某一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与该区域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比例和该地区土地总面积与全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之比,计算公式 为: )/(BbAaQ 式中: 为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熵; 为某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为全区域该土aA 地利用类型面积; 为该地区土地总面积; 为全区域土地总面积。B 借用区位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和布局上的差异,可以找出该乡镇在整 个县域内具有一定地位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可根据( )值大小衡量其专门化, 值高,QQ 该乡(镇)优势明显,反之,则是劣势。 计算*各乡镇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全县的区位熵,其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 地的计算结果见表 1-3、表 1-4、表 1-5。 表 1-3 *各乡镇农用地区位熵分类排序表 名称 耕地( Q) 名称 园地( Q) 名称 林地( Q) 名称 其他农用地( Q) 上青乡 1.69 朱口镇 2.03 大田乡 1.10 上青乡 1.63 朱口镇 1.63 上青乡 1.57 新桥乡 1.08 朱口镇 1.48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总报告目录 7 下渠乡 1.28 开善乡 1.03 开善乡 1.06 下渠乡 1.15 杉城镇 1.12 大龙乡 0.92 大龙乡 1.05 杉城镇 1.13 新桥乡 0.94 杉城镇 0.89 下渠乡 1.04 新桥乡 1.09 开善乡 0.72 下渠乡 0.67 杉城镇 0.98 大田乡 0.76 大田乡 0.70 梅口乡 0.64 梅口乡 0.94 梅口乡 0.72 大龙乡 0.68 大田乡 0.51 上青乡 0.89 大龙乡 0.69 梅口乡 0.55 新桥乡 0.48 朱口镇 0.87 开善乡 0.68 表 1-4 *各乡镇建设用地区位熵分类排序表 名称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 Q) 名称 交通运输用地 ( Q) 名称 水利设施用地 ( Q) 杉城镇 2.32 朱口镇 2.92 梅口乡 5.61 朱口镇 1.32 杉城镇 1.27 大龙乡 0.83 上青乡 1.02 开善乡 1.18 大田乡 0.61 下渠乡 0.96 梅口乡 0.70 开善乡 0.57 新桥乡 0.74 新桥乡 0.66 杉城镇 0.42 开善乡 0.68 下渠乡 0.61 新桥乡 0.31 大田乡 0.63 上青乡 0.39 上青乡 0.18 梅口乡 0.49 大田乡 0.33 朱口镇 0.11 大龙乡 0.48 大龙乡 0.31 下渠乡 0.08 表 1-5 *各乡镇未利用地区位熵分类排序表 名称 未利用土地( Q) 名称 其他土地( Q) 上青乡 1.87 开善乡 1.65 朱口镇 1.59 大龙乡 1.36 大龙乡 1.22 朱口镇 1.30 杉城镇 1.06 杉城镇 1.07 梅口乡 0.99 大田乡 0.74 开善乡 0.57 下渠乡 0.68 大田乡 0.56 上青乡 0.50 下渠乡 0.33 新桥乡 0.43 新桥乡 0.27 梅口乡 0.40 1.2.2 布局分析 依据区位熵计算结果分析(表 1-3,表 1-4,表 1-5),可以看出各乡镇土地类型分布 特点:杉城镇区位熵大于 1 的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农用地、耕 地、其他土地、未利用土地,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区位熵达到 2.32,区位熵大于 8 1,说明其集中程度大于全县的平均水平,具有比较优势;朱口镇交通运输用地区位熵 2.92,园地区位熵 2.03,区位熵大于 1 的还有耕地、未利用土地、独立工矿、其他土地, 可看出朱口镇在交通运输用地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新桥乡区位熵大于 1 的仅有其他农用地 区位熵为 1.09 和林地区位熵为 1.08,可以看出新桥乡各个地类的优势都不明显;上青乡 区位熵大于 1 的有未利用土地区位熵为 1.87,耕地区位熵 1.69,其他农用地区位熵 1.63,园地区位熵 1.57,独立工矿用地区位熵 1.02,可以看出上青乡的未利用土地有较 大的优势;大田乡区位熵大于 1 的仅有林地区位熵 1.10,其他区位熵都小于 1;梅口乡水 利设施用地区位熵为 5.61,其他区位熵都小于 1,可以看出梅口乡水利设施用地在全县具 有绝对的优势;下渠乡耕地区位熵 1.28,其他农用地 1.15,林地区位熵 1.04,其它区位 熵都小于 1;开善乡其他土地区位熵为 1.65,交通运输用地区位熵为 1.18,其他区位熵依 次为林地、园地、耕地、其他农用地、独立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水利设施用地;大龙 乡其他土地区位熵 1.36,其他区位熵依次为未利用土地、林地、园地、水利设施用地、其 他农用地、耕地、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 1.3 土地利用分布特点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点为:在农用地中,园地的区位熵最大为朱口镇 2.03,可见它与 其他乡镇相比,园地集中程度最高,园地优势明显;耕地、其他农用地和林地的区位熵都 小于 2.0,各乡镇的布局差别不明显。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区位熵排第 一位的是杉城镇,为 2.32,排第二位的是朱口镇;交通运输用地区位熵排第一位的是朱口 镇,值为 2.92,第二位的是杉城镇;水利设施用地区位熵排第一位的是梅口乡,其值高达 5.61,其余各乡镇都低于 1.00。在未利用地中,上青乡和朱口镇的未利用土地区位熵值比 较高,分别为 1.87 和 1.59;其他土地区位熵排在首位的是开善乡,其次为大龙乡、朱口 镇。 2 更新调查成果数据与 2006 年度变更调查数据比较 2.1 更新调查控制面积与变更调查控制面积比较 *更新调查土地总面积 2293051.0 亩,比 2006 年度变更调查控制面积 (2302742.2 亩)少 9691.2 亩,占总面积的 0.42%。面积差异主要原因是更新调查所用的 行政界线与变更调查统计面积所用的界线不同。 表 2-1 调查区面积与变更调查控制面积对比表 单位 名称 更新调查控制 面积(亩)A 变更调查控制 面积(亩)B 详查界线面 积(亩)C 相差(A-B) (亩) 相差(B-C) (亩) * 2293051.0 2302742.2 2306275.1 -9691.2 -3532.9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图的行政界线计算的面积为 2306275.1 亩,比变更调查控制面积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总报告目录 9 (2302742.2 亩)多 3532.9 亩,主要是第一次土地详查调查面积与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变更 调查控制面积的差异。由于没有当时面积平差的相关资料,我们收集 1996-2006 年各年度 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面积进行比较分析各地类的变化情况。并与本次调查的面积对比,扣 除行政界线调整的影响,发现水库水面面积差异较大。为此,我们对 2006 年变更图上的 水库水面进行面积计算,变更图上的水库水面面积为 40672.0 亩,而 2006 年度变更调查 水库水面面积为 32179.7 亩,前者比后者明显面积偏大,所以认为第一次土地详查调查面 积与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变更调查控制面积的差异是通过水库水面进行平差的。 2.2 更新调查与变更调查二级地类面积对比表分析 表 2-2 调查区二级地类面积对比表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2006 更新调查面积(亩)A 2006 变更调查面积(亩)B 相差 A-B(亩) 变化率 (%) 新增可调整地 类(亩) 小计 2117065.2 2117598.4 -533.2 -0.03 1765.5 耕地 191589.9 177416.3 14173.6 7.40 园地 61643.0 35168.3 26474.7 75.28 1071.5 林地 1803303.1 1851241.0 -47937.9 -2.66 543.7 农 用 地 其他农用地 60529.2 53772.8 6756.4 11.16 150.3 小计 90143.4 70355.8 19787.6 28.13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5926.3 24635.4 1290.9 5.24 交通用地 8382.5 13466.2 -5083.7 -37.75 建 设 用 地 水利设施用地 55834.6 32254.2 23580.4 73.11 小计 85842.4 114788 -28944.6 -25.22 未利用土地 63805.8 75591.1 -11785.3 -15.59 未利用地 其他土地 22036.6 39196.9 -17160.3 -43.78 合计 2293051.0 2302742.2 -9691.2 -0.42 1765.5 从表 2-2 可看出更新调查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与 2006 年变更调查控制面积差异较大, 各二级地类总体变化情况如下:农用地减少 533.2 亩,减少比例为 0.03%,其中耕地增加 14173.6 亩,园地增加 26474.7 亩,林地减少 47937.9 亩,其它农用地增加 6756.4 亩;建 设用地增加 19787.6 亩,增加比例为 28.13%,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 1290.9 亩, 交通用地减少 5083.7 亩,水利设施用地增加 23580.4 亩;未利用地减少 28944.6 亩,减 少比例为 25.22%,其中未利用土地减少 11785.3 亩,其他土地减少 17160.3 亩。 从上表可看出,本次调查*各地类面积与年度变更统计面积差异较大,由于本次 调查所采用的行政界线与年度变更调查统计所用的行政界线不同,各类的面积不具直接可 比性,因此,须先对行政辖区的面积调整情况加以分析,才能清楚调查区各地类的真正变 10 化情况。 3 更新调查成果数据与变更调查数据衔接分析 3.1 数据衔接分析 3.1.1 数据衔接控制面积确定 福建省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采用省国土资源厅统一下发的县级行政勘界数字化 成果,以保证全省调查面积的不重不漏,因此本次调查的面积应作为数据分析的调查区控 制面积。为了分析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与本次调查各地类面积的变化情况,并使年度变更调 查数据顺利过渡衔接到本次调查控制面积,应将地类分析统一到本次调查界线范围。 3.1.2 数据衔接分析可比面积确定 将 2006 年末变更调查各地类面积减去行政调出各地类面积,加上行政调入各地类面 积作为数据衔接分析可比面积(图 201) 。 图 3-1 数据衔接示意图 由于历史原因,2006 年变更调查数据没有相应建立变更数据库,不能直接与这次调查 进行准确的数据衔接分析。我们利用第一次土地详查界线替代变更调查界线,变更调查面 积加上详查接边调整面积替代详查界线面积,间接进行数据衔接分析。 数据衔接各地类可比面积(以下简称可比面积)=BGDCMJTCMJ + TJMJ + TZMJ 其中: BGDCMJ2006 年末变更调查面积; TCMJ行政调出各地类面积; TJMJ行政调入各地类面积; TZMJ调整面积。 调线)调查界 B AB C D D注:2006 年末调查面积行出各地类面积,再加上行政调入各地类 面积作为数据衔接的 2006 年初 可比面积。 公共区 行政调出 行政调入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总报告目录 11 调整面积为三明市市级第一次土地利用数据接边、汇总时下发的变更调查控制面积与 第一次土地详查界线面积之间的差值,地类为水库水面,面积为 3532.9 亩。 3.1.2 数据衔接时各地类变化面积确定 数据衔接时,各地类变化面积是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参照变更调查图、 历年建设用地量并结合 1996-2006 年工作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进行数据衔接。净变化 面积指本次调查各地类面积减去数据衔接年初各地类控制面积。数据衔接增加或减少面积 指期内各地类的变化流量。 3.2 行政辖区调整及其各地类面积变化情况 3.2.1 行政辖区调整情况 为了更清楚调查区界线调整情况,应将详查界线进行投影转换到 1980 西安坐标系, 进行面积量算,并与本次调查所采用的行政界线套合,作对比分析。 12 图 3-2 行政辖区调整示意图 根据上表并观察叠加位置图,我们发现行政界线调整调入面积为 21403.3 亩,主要集 中在朱口镇、梅口乡、大龙乡。调入的地类主要为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行政界线调 整调出面积为 34627.8 亩,主要集中在朱口镇、大龙乡、新桥乡和开善乡,调出地类主要 为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净减少土地面积 13224.5 亩。 表 3-1 调查区调入调出面积表 序号 单位名称 调入面积 (亩)A 调出面积 (亩)B 相差(A-B)(亩) 1 杉城镇 1765.5 1458.1 307.4 2 朱口镇 8614.9 9175.6 -560.7 3 新桥乡 1478.9 3265.8 -1786.8 4 上青乡 1664.7 1536.3 128.4 5 大田乡 1730.8 1187.4 543.5 6 梅口乡 1203.4 7513.2 -6309.8 7 下渠乡 143.7 158.4 -14.8 8 开善乡 1733.9 3235.9 -1501.9 9 大龙乡 3067.4 7097.2 -4029.8 合计 * 21403.3 34627.8 -13224.5 3.2.2 行政界线调整各地类面积变化情况 由于行政界线调整,调入、调出面积较大,为更好分析各地类的变化情况,我们先对 界线调整所产生各地类面积变化进行统计。具体做法是:利用变更调查的界线(投影到 1980 西安坐标系)与本次调查所采用的行政界线进行叠加,确定调入调出范围,对调出的 各地类进行矢量化,并统计面积。因界线调整,调查区二级地类调入调出面积见表 3-2。 表 3-2 行政界线调整各二级地类面积比较表 一级 分类 二级分类 调入面积 A(亩) 调出面积 B(亩) 相差(亩) A-B 小计 20446.6 34190.3 -13743.7 耕地 1280.4 899.7 380.7 园地 58.0 2.4 55.7 林地 19107.8 33288.2 -14180.4 用 农 地 其他农用地 0.4 0.0 0.4 建 设 小计 168.2 52.3 115.9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总报告目录 13 一级 分类 二级分类 调入面积 A(亩) 调出面积 B(亩) 相差(亩) A-B 居民点及工矿 40.7 52.3 -11.6 交通用地 11.4 0.0 11.4 用 地 水利设施用地 116.1 0.0 116.1 小计 788.5 385.2 403.2 未利用土地 668.5 341.6 326.9未利用地 其它土地 120.0 43.6 76.4 合计 21403.3 34627.8 -13224.5 从表 3-2 可看出因界线调整,地类调入调出总体情况为:农用地减少 13743.7 亩,其 中林地减少最多,为 14180.4 亩;建设用地增加 115.9 亩;未利用地增加 403.2 亩。 3.3 数据衔接可比面积确定 数据衔接各地类可比面积见表 3-3。 表 203 各地类数据衔接可比面积 地类 更新调查 面积 A (亩) 2006 变更 面积 B (亩) 行政界线 调整调入 面积 C (亩) 行政界线 调整调出 面积 D (亩) 详查接 边调整 面积 E (亩) 数据衔接可 比地类面积 (B+C-D+E) (亩) 总计 2293051.0 2302742.2 21403.7 34627.8 3532.9 2293051.0 合计 1 2117065.2 2117598.4 20446.7 34190.3 2103854.8 小计 11 191589.9 177416.3 1280.4 899.7 177797.0 灌溉 水田 111 179566.8 142320.3 1267.7 755.1 142832.9 望天田 112 1465.3 18605.9 0.0 143.9 18462.0 旱地 114 10118.1 15868.8 12.7 0.7 15880.8 耕 地 (11) 菜地 115 439.7 621.3 0.0 0.0 621.3 小计 12 61643.0 35168.3 58.1 2.4 35224.0 果园 121 37512.3 29427.9 46.7 0.0 29474.6 茶园 123 2814.3 5682.9 2.1 2.4 5682.6 园 地 (12) 其他 园地 125 21316.4 57.5 9.3 0.0 66.8 小计 13 1803303.1 1851241.0 19107.8 33288.2 1837060.6 有林地 131 1664551.1 1697471.1 17591.9 30449.2 1684613.8 灌木 林地 132 35213.6 4620.6 523.9 10.8 5133.7 疏林地 133 20279.6 18794.3 73.9 1629.6 17238.6 未成林造 林地 134 73144.2 127825.6 569.0 1198.6 127196.0 迹地 135 10065.0 2529.4 349.1 0.0 2878.5 农 用 地 (1) 林 地 (13) 苗圃 136 49.6 0.0 0.0 0.0 0.0 14 地类 更新调查 面积 A (亩) 2006 变更 面积 B (亩) 行政界线 调整调入 面积 C (亩) 行政界线 调整调出 面积 D (亩) 详查接 边调整 面积 E (亩) 数据衔接可 比地类面积 (B+C-D+E) (亩) 小计 15 60529.2 53772.8 0.4 0.0 53773.2 畜禽饲养 地 151 58.4 0.0 0.4 0.0 0.4 设施农业 用地 152 143.5 0.0 0.0 0.0 0.0 农村 道路 153 11770.1 3052.3 0.0 0.0 3052.3 坑塘 水面 154 766.4 2622.2 0.0 0.0 2622.2 养殖 水面 155 2284.4 520.8 0.0 0.0 520.8 农田水利 用地 156 9141.7 3428.0 0.0 0.0 3428.0 田坎 157 35574.5 44149.5 0.0 0.0 44149.5 其 他 农 用 地 (15) 晒谷场等 用地 158 790.2 0.0 0.0 0.0 0.0 合计 2 90143.4 70355.8 168.6 52.3 3532.9 74005.0 小计 20 25926.3 24635.4 41.1 52.3 24624.2 建制镇 202 4979.3 4945.3 0.0 0.0 4945.3 农村居民 点 203 16864.4 16407.6 21.1 1.8 16426.9 独立工矿 用地 204 3261.4 2257.9 16.0 50.3 2223.6 居民 点及 独立 工矿 用地 (20) 特殊 用地 206 821.2 1024.6 4.0 0.2 1028.4 小计 26 8382.5 13466.2 11.4 0.0 13477.6 公路 用地 262 8368.5 13466.2 11.4 0.0 13477.6 港口码头 用地 264 3.0 0.0 0.0 0.0 0.0 交通 运输 用地 (26) 管道运输 用地 265 11.0 0.0 0.0 0.0 0.0 小计 27 55834.6 32254.2 116.1 0.0 3532.9 35903.2 水库 水面 271 55041.1 32179.7 113.9 0.0 3532.9 35826.5 建 设 用 地 (2) 水利 设施 用地 (27) 水工建用 地 272 793.5 74.5 2.2 0.0 76.7 合计 3 85842.4 114788.0 788.4 385.2 115191.2 小计 31 63805.8 75591.1 668.4 341.6 75917.9 荒草地 311 36035.6 59796.0 133.5 341.6 59587.9 裸土地 315 4488.6 25.1 20.2 0.0 45.3 裸岩石砾 地 316 23281.6 15582.6 514.7 0.0 16097.3 未 利 用 地 (3) 未 利 用 土 地 (31) 其他未利 用地 317 0.0 187.4 0.0 0.0 187.4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总报告目录 15 地类 更新调查 面积 A (亩) 2006 变更 面积 B (亩) 行政界线 调整调入 面积 C (亩) 行政界线 调整调出 面积 D (亩) 详查接 边调整 面积 E (亩) 数据衔接可 比地类面积 (B+C-D+E) (亩) 小计 32 22036.6 39196.9 120.0 43.6 39273.3 河流 水面 321 20301.9 20212.6 109.8 43.6 20278.8 其他 土地 (32) 滩涂 324 1734.7 18984.3 10.2 0.0 18994.5 3.4 各地类变化分析 3.4.1 耕地变化情况及分析 从表 3-4 可看出:可比面积 177797.0 亩,更新调查耕地面积 188662.89 亩,耕地减 少 3192.3 亩,增加 14277.5 亩,比可比面积净增加 10865.89 亩。其中灌溉水田净增加 34031.0 亩,望天田净减少 17009.2 亩,旱地减少 5769.8 亩,菜地减少 166.8 亩。 表 3-4 耕地面积对比表 地 类 可比面积(亩) 更新调查面积(亩) 耕地减少(亩) 耕地增加(亩) 净变化(亩) 小 计 177797.0 11589.9 5089.0 18881.9 13792.9 灌溉水田 142832.9 179566.8 2775.3 39509.2 36733.9 望天田 18462.0 1465.3 16996.7 0.0 -16997.0 水浇地 0.0 0.0 0.0 0.0 0.0 旱 地 15880.8 10118.1 5898.2 57.3 -5762.7 菜 地 621.3 439.7 206.6 22.0 -181.6 1、耕地减少去向及原因分析 (1)农业结构调整。部分耕地由于灌溉和交通条件较差,被农民自发结构调整为果 园、林地和其他农用地。本次调查增加可调整地类 1765.5 亩,其中可调整园地增加 1071.5 亩,可调整林地增加 543.6 亩,可调整其他农用地增加 150.3 亩。可调整园地主要 集中在开善乡、朱口镇、大龙乡、上青乡、杉城镇等乡镇,其中可调整果园面积 533.6 亩; 可调整其它园地面积 536.8 亩;可调整茶园面积 1.1 亩。可调整林地主要集中在新桥乡、 杉城镇、上青乡等乡镇,其中可调整有林地面积 286.3 亩;可调整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213.6 亩;可调整苗圃面积 43.8 亩。可调整其他农用地全部为可调整养殖水面,面积为 150.3 亩,主要集中在朱口镇。 (2)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用地和农田水利等用地的增加,占用了部分耕地。设 施农业用地和农村道路用地占用耕地增加主要是由历年年度变更不到位引起的;农田水利 用地占用耕地增加部分原因是由于年度变更不到位,部分原因则由于外业调查期间新增了 部分农田水利用地,这部分耕地减少面积约为 1800 多亩。 (3)建设占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变更较为到位,但 2006 年度变更调查时间截止为 2006 年 10 月 31 日,更新调查外业调查时间到 2007 年 1 月,期间新增了部分建设用地, 16 占用了部分耕地,面积约 1300 多亩。 (4)自然退耕。部分望天田由于耕作条件较差,经济效益差,出现了一些抛荒情况, 其中部分抛荒地已长出树木变为林地或未成林造林地。 2、耕地增加来源分析 (1)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早年种植果树、茶叶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坡度较小的优 质园地,由于近几年交通、灌溉等条件得到改善,农民自主地把这部分园地改造成耕地, 面积约 1200 多亩;早年退化为灌木和被林业部门种植树木的耕地,随着上一轮大规模造 林周期的结束,重新还原回耕地,面积为 457.5 亩;此外,其它农用地中的坑塘水面调整 为耕地的面积为 221.2 亩。 (2)开发整理土地增加耕地。主要是开垦条件较好的荒草地和滩涂被农民自主开发 为耕地,再加上近几年耕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这部分增加耕地面积 9000 多亩。 (3)调查技术方法差异造成耕地面积增加耕地。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在第一轮详查 调查时,部分耕地被综合到了其它地类中,特别是居民点周边地耕地较多被综合。本次更 新调查的要求上图指标较上一轮更高,外业调绘更为详细,还原了详查时被综合的耕地。 (4)采用新的田坎系数耕地面积增加。这部分增加耕地也有 7899.6 亩。 3、耕地内部调整情况 境内耕地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详查时农村居民点附近菜、田轮作的耕地调查为 菜地,本次更新调查时作为水田调查;相当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