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特殊句法_第1页
古诗词特殊句法_第2页
古诗词特殊句法_第3页
古诗词特殊句法_第4页
古诗词特殊句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自清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中说:“在旧体诗里,有字数、声调、对偶等制限,有时便不得不铸 造一些特别经济的组织来适应。这种特殊的组织在文里往往没有,至少不常见。初学者遇到这种地方也感到困难, 或误解,或竟不懂,这得去看详细的注释。 ” 现在高考古诗词鉴赏一题,难倒了许多考生。究其原因,结合朱先生所说,我们推测该是不了解古诗的“特 殊组织” ,试卷中又没有详细的注释所致。本文结合一些实例,就这些“特殊的组织”句法,做一解说。 一、特殊的语序 古诗词中的特殊语序,好多人都视之为倒装,这是不够确切的。因为虽然倒装是古诗特殊语序中重要的一种, 但如果只说倒装,那是远远不能概括古诗特殊语序的种种特殊情况的。 1主语后置。这里的主语后置,还不仅仅指主谓倒装,还包括主语后置到状语与谓语之间等情况。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归浣女” ,应是“浣女归” ;“下渔舟” ,应是“渔舟下” 。 杨万里夏日杂兴:“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后句应该是“村村插秧收麦而喜” 。晁补之金凤 钩送春:“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 ”后两句应该是“我试向小园徐步” 。 2宾语前置。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一般来说都是有条件的,如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是” “之”做标 志的宾语前置等。但古诗中的宾语前置却往往无条件,这样也就为正确辨识宾语前置增加了难度。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 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后三句应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 如果看不出宾语“渊明”前置,心中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风流呢? 如此是怎么也读不懂这首词的。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上句应该为“空自许塞上 长城”。苏轼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最后一句应为“绿水绕人家” 。 3主宾换位。主语在前,宾语在后,这是一般顺序,现在二者竟然换了位,如果意识不到这点,并将其置 换过来,那么这诗句就不好理解。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在这里, “城阙”实指长安, “三秦”指关中一带, “辅”为护持义。按字面意思,长安城怎能护卫关中一带呢?其实,上句应为“三秦辅城阙” 。李白听蜀僧濬 弹琴:“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上句应为“流水洗客心”。流水,这里代琴声,意思是琴声洗净了客愁。王 维叹白发:“宿昔朱颜成暮齿, 须臾白发变垂髫。 ”下句应为“须臾垂髫变白发” 。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 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下句应为“黄花报霜信” 。 4定语前移或后移。定语用在主语或宾语等中心语之前,这是一般情况。在古诗中,有时定语会离开它所 修饰的中心语而前移,有时则会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后移。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下句应该为 “遥望孤城玉门关” 。如果不明白“孤城”是“玉门关”的定语,就很容易产生误解,以为诗人是站在另一座孤 城上遥望玉门关。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 长明妃尚有村。 ”下句应该是“尚有生长明妃之 村”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下句应该是 “锦官城(之)花重” 。 5状语前移或后移。状语用在谓语之前,这是一般情况。在古诗中,有时它会离开所修饰限制的谓语前移, 有时则会离开它所修饰限制的谓语后移。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下句应为“蛾眉宛转马前死” 。 ( 宛转:犹展转,凄 楚缠绵态。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这两句是说,往西离开都城才一百多里,六军不肯 前进,真是无可奈何,杨贵妃在凄楚缠绵之中在马前被勒死。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两句应该为“西湖六月中,风光毕竟不与四时同”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 处去,桃花依旧笑春 风。 ”下句应该为 “桃花依旧( 在)春风(中) 笑” 。 6、兼语式或连动式中的部分谓语前移。按说兼语式或连动式中的几个谓语其位置是不能移动的,可是在古诗 里常有部分谓语前移。 【小资料】 连动式,也叫连动句,为汉语句式的一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动词间有先后、方式、目的等关 系。没有语音停顿和关联词语。如“上街买菜” “乘飞机去北京” 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 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等等。如:“老 师让班长去办公室”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上句应该是“白日须放歌纵酒” 。王安石 桂枝香:“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下句应该为“酒旗背西风斜矗” 。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第二句应为“应笑我多情” 。苏轼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 牵黄,右擎苍,锦帽 2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中“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这两句应为“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应为“看孙郎亲射虎” 。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船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的酒旗因背着西风所以斜出直矗。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 二、特殊的省略 古文中有的省略古诗词中都有。但古诗词中的一些省略很特殊,古文中没有,或者很少见,却又常常被读者 所忽视,值得一说。 1偏正式名词短语中中心词的省略 中心词省略后,修饰中心词的修饰语处于中心词的位置。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第三句应是 “照无眠之人”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 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第二、三两句应是“左牵黄狗,右擎苍鹰” 。王维过香积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 处钟?”这里的“钟” ,当为“钟声” 。 2比喻词的省略 无论是明喻,还是暗喻,一般来说都需要比喻词。但在古诗词中,这些比喻词很多都省略了。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 去,萧萧班马鸣。 ”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这两句诗如果将有关成分补出来,当为:“游子意如浮云(飘忽 不定),故人情似落日(恋恋不舍)。 ”孟郊去妇:“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上句该为“妾心似藕中丝” 。文 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上句该是说“山河破碎如风飘絮” ,下句该是说“身世 浮沉如雨打萍” 。 3判断词的省略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补上判断词,就该是 “天下伤心处是送客之劳劳亭” 。杜甫 梦李白:“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也省略了判断词,补出来就是 “千秋万岁美名已是寂寞身后之事” 。 4.关联词语的省略 古文中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也有,但和现代文相比,已经是很少了。而在古诗词中,关联词语几乎不使用。 这样,阅读古诗词如果不能准确给以补出,可能就会有碍诗句、词句的理解。 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这两句应为 “因草枯的缘故鹰眼敏锐,因雪尽的缘故马蹄轻快” 。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上句该为“国虽破而山河在” 。 5一般动词和介词的省略 这两点和古文中动词、介词的省略差不多,这里举几例,大家可作些比较,增加感性认识。 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应该为“天上有七八个星,山前有两三点雨” 。张志和 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前两句应为 “戴青箬笠,披绿蓑衣” 。晏殊浣溪沙:“一曲 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上一句应是“吟一曲新词饮一杯美酒” 。陆游钗头风:“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 春色宫墙柳。 ”这三句应是“红酥手缓斟,黄滕酒味浓,宫墙柳摇曳,满城春色重”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下句该是“在烟花三月顺流去扬州” 。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溪云初起 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上句该是“日沉于阁后” 。杜牧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上句应为“从长安回望(骊山 )”。 三、特殊的辞格 有两种辞格,现代文中几乎没有它的影子,古文中也较少出现,但古诗词中却频频亮相,这就是互文和列锦。 1互文。也就是“交互为文” ,即一个意思在字面上要分开来说,但理解时需要合起来考虑。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上句该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白居易 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上句该是 “主人客人一同下马一同上船” 。杜牧夜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上句该是“烟雾月色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岸” 。 2列锦。一个句子只使用一些特意选取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且组合这些名词或名词短语不使用动词等任何 词语,从而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在修辞上叫列锦。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意思是 “雄鸡报晓,茅店前明月高悬;旅客早行,板桥 上霜迹清晰” 。前后两个句子都由三组名词组成,一个动词也没使用,这里就使用了列锦。柳永雨霖铃:“今 3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后一句使用了列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全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并列,为列锦。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中传来阵阵喧笑声,是洗衣服的姑娘们洗罢衣服往家里走;水面上亭亭玉立 的荷叶频频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划破了荷塘的宁静。 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各郡都前来报告大雨下得很充足,村村都在插秧收麦。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陶渊明:(365-427)东晋文学家、诗人。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作者辛弃疾与陈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188 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会面,朱熹因事未能前 去,陈亮遂东归。作者于别后次日欲追赶陈亮回来,挽留他多住几天。未果,那天夜里,作者在投宿处写了这首 词。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回叙在驿亭饮酒话别的场面。显然,当时双方都说了许多相 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为陈亮长期 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此。这个评价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陈亮一生言谈、行事和学 问的实际,并非夸大溢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塞外长城:南朝檀道济曾自比抵御外敌入侵的万里长城 。这里借以自喻。 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可是期望没有实现,鬓发已经斑白了。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转眼之间朱颜变成晚年,转瞬间儿童变成老年。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霜信:霜期来临的消息;霜期。 菊花盛开报来了霜降的消息,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官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赏析】: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 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 (高仲 武中兴间气集 ) 。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 南)县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 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 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 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 哦出这首律诗。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 ,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 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 栖迟 ,象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 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 楚客 ,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标举贾谊 的身分。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 4 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 秋草 , 寒林 , 人去 , 日斜 ,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 ,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 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益以空见二字,更进一层地把哲人其萎,回天乏术、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抒写得沁人心脾。这两句诗还 化用了贾谊鵩鸟赋的句子。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以为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的不幸,因而在赋中发出了 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 、 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的感喟。刘长卿借用其字面,创造了人去后 、 日斜时 的倍觉黯然的气氛。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 , 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 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 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 。这 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 己(贾谊写有吊屈原赋 ) ;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 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有谁能理解呢!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 负的心境,刻画得如此动情,如此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读此尾联的出句,好象刘长卿就站在我们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 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不正是刘长卿活动 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 彩。 君 ,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 ,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何事到天涯 ,可见二人原本 不应该放逐到天涯。 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 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 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 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贺新郎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 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 。夜半投 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 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 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 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 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 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 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 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 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赏析】: 作者与陈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 和朱熹(字元晦,又号晦庵)在哲学观点上虽然不同,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很深厚。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 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江西铅山南)会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 作者与陈亮同游鹅湖寺(在铅山东北) ;后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没有来,陈亮遂东归。作者于别后次日欲 追赶陈亮回来,挽留他多住几天。到鹭鸶林(在上饶东)因雪深泥滑不能再进,只好怅然返回。那天夜里,作者 在投宿处写了这首词。 5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上阕开头回叙在驿亭饮酒话别的场面。显然,当时双方都 说了许多相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 为陈亮长期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此。这个评价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陈亮一生言谈、 行事和学问的实际,并非夸大溢美。作者不仅理解自己的好友陈亮,而且把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人物陶潜和诸葛亮 (表面看,他们是多么不同!)联系在一起,一并谈论,这是极有见解的。写朱熹对陶潜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朱 熹清邃阁论诗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来得不觉耳。 后来,清代诗人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两人的见解。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这三句骤看起来像横空飞来,与上文毫不相干;细思 便能理解:此乃词人挪开话题,把主题转到写个人和国家的命运。鹊踏松梢,雪落破帽(自东晋孟嘉龙山落帽传 为美谈后,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诩) ,引发了对满头白发的联想。这时,这时与陈亮都近五十岁了。岁月蹉跎, 报国无门怎能不触起他们无尽的感喟呢?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这几句表面写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 凉;仅凭几枝稀疏的梅花妆点风光。暗里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锐意恢复中原,因此只能落水剩山残。 疏 梅 ,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们犹如掠过长空的两三只雁儿,不成阵队,力量过于单薄,只能使人感到萧 瑟 。词中语意双关,景中藏情,以比兴见意,抒发出无穷感慨,蕴涵着深远的忧国情意。 下阕又回叙别情。 佳人重约还轻别 ;佳人,指陈亮作者既推许他重约来晤,又微怨他急于告归(轻 别 ) 。这是全词主题,但点到即止。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