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之文学意境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文学和美学的核心范畴,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追 根溯源,从周易、道家、儒家,到后来又受到佛家的影响,在整个文学的发展过程 中,意境有许多的代名词,如境、境界、意境等不同的说法。所谓的“意” ,是作者 的思想、思维在创作中的流露;所谓的“境” ,就是“意”的流露所达到的境界。 “意境”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理念,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超越具体的、有限的 物象和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使人们从作品中获得美的感染和愉悦的同时 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道” 之境 传统文人把“道”作为理想追求的最高之境,追求美好和永恒,讲求理性、道 德规范的自觉状态,是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境通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虚实相生的创作技法,往往能 使文学作品产生韵味无穷的美学境界。因此“山川草木” 、 “日月星辰” 、 “云烟明海” 、 “暮鼓晨钟”等种种“意象” ,无一不是意境的构成要件,经过作者的提炼与升华, 无一不倾注渗透了丰富的意旨和道德内涵。意境的主要特征是“象外之象,景外之 景” , “韵外之致,音外之意”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可以“言志” ,可以 “载道” 。文人艺术家们力求作品真朴自然,笔下的景物各具神韵,自有风流;在人 生价值上,从意的创造导向对人生价值理念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从风物天然到做人 的返本归真,将美提高到了更高的境界天人合一。以下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几 种境界: 以德为美。 如孔子对山水比德审美观的阐释。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 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 ,这里人们首先从对山、水的直觉中感 2 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然而仁者何以乐山?孔子说:“夫山者,屺然高,岌然高, 则何乐焉,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 飨” ;然而智者何以乐水?孔子说:“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动而之下, 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在入, 鲜洁而出,其似善化者” 。这里孔子揭示了山水的几种美德,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 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仁、智、勇是儒家倡导的君子人格,仁者和 智者像山一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宽容仁厚,善待他人和万物,以德行 感化四方。 清境。 清,乃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生命的心源之美。晋代陶渊明诗云:“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的南山、 飞鸟构成了平静自然的田园生活风光,质朴而醇美的“意境” ,结合诗篇创作的背景, 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高尚节操。南宋的 张孝祥在词中写道:“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素月分辉,银河共 影,表里俱澄澈”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水泛清光、月洒清辉,真可谓水清、月清、 人亦清,用词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正是“表里俱澄澈”!元代的方虚谷说:“天无云 谓之清,水无泥谓之清,风凉谓之清,月皎谓之清” (桐江集 ) 。诗人们以山水 清音为佳赏,所追求的都是清莹透明之境,他们本人也是纤尘不染而香远益清。 静境 静谧,也可说是一种静境,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静则生慧,静中蕴育着无 限的生机。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描写了天生万物,四时运 转不息,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使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唐代的王维在鸟鸣涧 3 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里描绘出春山 的静美,春涧的静美,更体现出诗人心灵的静美。王维一生“好道” ,他以修炼人淡 泊超然的心境,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的神妙,这样飘然世外的韵致,春意 葱茏,生机盎然,令人神往。使人融入美好的大自然中,与天地精神往来,表现出 一种自在、自如的永恒。 理境 理境,蕴涵了诗人的智慧和理性。如唐代的李白写道:“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 茫茫去不还” ;北宋的苏轼写道:“哀吾生之须臾,念天地之无穷” 、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使后人见此“茫茫” 、 “茫然” ,不觉百感交集。诗人这里借大江、 明月表现了望宇宙之无穷,叹人生之短暂,唤醒生命本性,追求人生价值的感慨。 理境也包含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观照思索和体验,如南宋的朱熹写的观 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 ,该诗描写了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污浊、永 远深且清的“方塘” ,诗中的“方塘”不仅仅是自然的方塘,它包含着作者读书的心 得和修道的感悟,含蓄隽永,给人以启迪。 忧国忧民之思 如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体现出其朴素的为政理念和大 公无私的思想境界。又如南宋的辛弃疾在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写道:“郁孤 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 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始终坚持抗金、收复失地,虽屡遭贬谪而矢志 不改,他以眼前景道心上事,以清江水、无数山,道今昔之感,一位胸怀大志、心 4 念百姓的爱国诗人形象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历来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讲究意境,其他艺术形式也是如此,意境是艺术家把读 者引向理想彼岸的桥梁。古人认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人生和文学的永恒主题,以 “文以载道” 、 “文以明道” 、 “文与道俱”为己任,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良知,千百 年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捍卫真理的勇气而备受人们的尊重,其本身就是道德的 实践者和传播者,同时也在鼓舞世人:把德操作为人处世立身的准则,追求真理、 追求高清高洁高远的境界。 古典诗词中的 “ 天人合一 ” 境界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古人认为要“观天 之道,执天之行” ,对天地自然充满虔诚的敬畏和感恩,感恩的人懂得因果关系,心 存善念,善待万物,以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上下与 天地同流” 。我国古典诗词以精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完美地体现出古人对真理的追 求,蕴涵着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观照思索和深刻体验,使人在顺应自然中真 正领悟和感受到美的意境。 对宇宙、人生真谛的理性思索 古人认为世间一切瞬息万变,唯有天道永恒不变,天意是人应效法的根本人生之 道。因此推原自然之奥妙,探究万物之成理,望宇宙之无穷,叹人生之短暂,唤醒 生命本性,追求人生价值。孔子临川而发感叹:“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屈原在 离骚中写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所赖君子安贫,达人 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5 诗人以独具的“俯视往还,远近取与”的宇宙观照方法,培养了他们俯仰自得的 博大胸怀:如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 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从登高望远中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只 有升华境界、跳出事物本身的局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受环境层次的制 约,才能高瞻远瞩。 感悟自然 追求“清”境 “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生命的心源之美,山水诗词以清新明澈的风景、以自 然特有的山水清音呈现传承了这一精神。巍巍的青山,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溪流, 无不使人荡涤心灵的尘雾和纷扰,升起返本归真的渴望。面对喧嚣的红尘,坚守心 灵的宁静,抛弃物欲,回归自然并与之融为一体。如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 海间” (关山月 ) ,描绘出天地高远壮丽的景象;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 中” (汉江临眺 ) ,体现出诗人与山水自然相契合的清净心境;屈原的“苟余心之 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 ,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不与社会黑暗势 力同流合污的坚定信念;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 (江雪 ) ,表达了诗人不事权贵、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气质。 崇高的道德境界和比德文化 古人认为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就要修身养德,要承担起维护真理和道德的使 命,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如谢枋得“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的浩然正 气;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心怀;范仲淹“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节操。仁者爱人,珍爱生命,爱宇宙万物, 诗 经旱麓中描写万物生机勃勃的样子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诗人眼中:冬去春来,雨过天晴,塘生春草, 6 风和日暖等都使人感到万象更新、生生不息的力量,希望万物都能竞相成长、都能 欣欣向荣。 比德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特点之一,是将一事物比拟成一种人的美德。例如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招聘高层次人才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应急值守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2025湖南省沅江市中考物理达标测试带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4年安全员考试考试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银行岗位综合提升测试卷审定版附答案详解
- 秋季腹泻护理中疼痛缓解方法
- 采购代理中介合同(标准版)
- 2024-2025学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试题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年汽车行业芯片短缺应对策略与汽车租赁市场投资建议报告
- 2025年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品牌形象塑造评估报告
- 框架合作协议书合同模板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附答案)(满分必刷)
- 热处理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北京市中考英语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制鞋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标准)课时合同转让协议书
- 郑州市突发应急预案
- 2025广东肇庆市怀集县卫生事业单位招聘10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考试卷(附答案)
- 2025强制执行申请书(范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