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初中学生心理压力_第1页
于国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初中学生心理压力_第2页
于国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初中学生心理压力_第3页
于国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初中学生心理压力_第4页
于国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初中学生心理压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拨动心弦 打开心结 初中学生心理压力案例分析 姓 名:于国玲 工作单位: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初中 联系电话邮政编码:257335 心理健康案例 1 拨动心弦 打开心结 初中学生心理压力案例分析 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 更新的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 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初中 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 盾。班主任老师如果只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 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 长极为不利。而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 对症下 药”,深入学生的内心,有针对性的采取具体措施,打开他 们的“心结”。下面 就一具体案例谈谈初中生心理压力方面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1、姓名:李某 2、性别:男 3、年龄:14 岁 4、大王中心初中初二学生 二、主要表现 据初一老师反映,李某成绩不错,且体育成绩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 威望。见到老 师能有礼貌的问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个性比较活泼, 在班级的人缘关系比较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因其 好动、活泼 及在学生中的威望,在入学时老师也比较器重,被委以管纪律的 重任。 初二上学期,父母离异,李某跟随父亲。自此,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学 习压力越来越重。发展到对学习恐惧、厌倦,逃学不上课,经常迟到。和同 学的交往越来越少,经常沉默寡言。老师、家长多次谈心教育,收效甚微。 三、背景资料 2 父亲在某企业搞营销,经常出差。在学习上,父亲对李某要求严格, “望 子成龙”心切,经常拿别人的孩子和他比。母 亲是一化工厂的 临时工。母亲 从小到大都很关心李某的学习生活,母子关系融洽。李某是家中唯一的男 孩,从小父母都百依百顺。但近几年,由于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导致 离婚,给李某心理造成 严重创伤。 四、李某自述 1、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有妈妈,有爸爸,学习成绩好,同学们羡慕我, 而且我那时学习感觉很轻松。现在,一想到学习,就心烦,也不知道该学什 么,我也试图 努力过,但成绩不理想。 2、从小都是妈妈最疼我,现在妈妈不在身边,我很想妈妈。学习成绩 不好,爸爸就知道训我,周末还给我报了辅导班,我一点也不想参加。 五、情况分析 1、亲情原因。家庭 环境的变化在李某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父母离异使李某缺乏同龄学生所拥有的亲情关爱,在同学中抬不起头。学 习成绩在同学中不再表现得很优秀。这些加重了李某内心的无奈和挫折感, 因此他悲观、 压抑, 选择 逃避。 2、认知原因。一是家庭的变故, 让李某一时无法适应,过度紧张和焦 虑, 导致学 习成绩下降;二是对于父母之间的事情,自己无法改变,进而消 沉、沮丧,由心理上的孤独、冷漠,逐渐发展到自我怨恨。 3、行为原因。面对家庭、学习上的失败情形,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为 避免内心再度受到伤害,在行为上表现为消沉、倦怠。另一方面,压力的积 累,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产生无法脱离的低落情绪,发展到害怕甚至厌 恶学习,直至 丧失信心。 六、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针对李某的变化始自父母的离异,李某现在 3 由其父照顾,李某的心理压力也是由其父施加的,多次与其父联系,指出李 某变化的原因,劝其父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一些 鼓励,少一些斥责,勿以成绩论英雄。因其母现在外地,电话联系其母,说 明李某情况,让其利用双休日多给孩子打电话。 2、教师助一臂之力。通过班级师生热线,主动与他进行“ 交心”。通过 谈心,一是 让他认识到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人生都不是一 帆风顺的,而挫折能磨炼人的意志,让人变得更坚强;二是让李某多体谅父 母,进行感恩教育。我班 还开展了一月两次的师生热线通信交心活动,通过 这一活动,主 动与他进行“ 交心”,发展师生间心理上的 “相知” 关系,缓解其 “孤独心理”。第一次,李某信中只有寥寥数语, “我就 这样了,没有什么可说 的”。我主动、 热诚地写下了两页纸的回信, 阐明了自己的 观点:老师希望你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问你过去犯过什么错误, 只相信现在。从此,李某逐步向我接近,由相 识到相知,彼此信任,建立了 较为巩固的师生情谊。 3、发动全班同学来帮他树信心、鼓干劲。通过集体生活中的积极关注, 帮助李某走出自我“ 冷漠心理” 的误区, 发展其与其他同学之 间的合作及情 谊,提高他 对自我成长的关注热情。一是让与他要好的同学做他的同桌,平 时多与他交流;二是让与他同宿舍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感受集体 的温暖;三是让与他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上多帮助他,让他逐渐从消极、悲 观的情绪中走出来。 4、帮助他积极评价、 认可自己,在不断 进步中树立信心。从作业中,发 现他写字工整、大方,安排他进了班级黑板报宣传小组,并负责每天更换 “老师寄语”栏目。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同学 们的好评,开始接近同学, 走进集体。在校运动会上,根据他在班级中长跑优势突出的特点,安排他参 加了 1500 米田径比赛。在我和同学们的助威声中,他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 4 绩,为班级取得了宝贵的 7 分。赛后,我抓住契机,对李某进行了表扬,并 鼓励他只要去尝试,去投入,将会有更好的“ 惊喜的发现”。 七、辅导效果与反思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密切协作,李某也积极的配合,逐步走出了阴影, 不再厌恶学习,成 绩也有了一些提高,人也比以前开朗多了,与同学的交往 也正常了,现在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 李某的情况特别是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但不可否认当前青少年中普遍 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的事实。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环境造成的。改变学 生,要注意改变环境,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态, “润物细无声”,于潜移默 化中触动孩子的“ 心弦”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其重要。我们 只有科学的处理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解决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内因 问题,才能激 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才能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的 有用之才。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5 实践调查表 时间 方式 学生表现 老师对策 效果 开学第一 周 因多次违反 校规,老师 找其谈话。 基本不说话,与老师 不配合,显示出“ 毫不 在乎”的样子。 态度真诚,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并针对他 的表现,说明这样做对他及班级的不良影 响 没明显改善 第二周 师生通信交心活动。 信中只有寥寥数语 “我就这样了,没有什 么可说的”。 主动、热诚地写下了两页纸的回信,阐明 了自己的观点:老师希望你用自己的实际 行动表明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问你过 去犯过什么错误,只相信现在。 上课明显比前一周要好, 已不再迟到。 第三周 家访谈话。 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 从作业中,发现他写字工整、大方,安排 他进了班级黑板报宣传小组,并负责每天 更换“老师寄 语” 栏目。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 到同学们的好评,开始接 近同学,走进集体。 第四周 通信交心活动。 第一次向老师吐露心 声,说明了自己的家 庭情况。 在回信中,重点对其进行挫折教育和感恩 教育。 与老师更接近了,进一步 巩固了师生情谊。 第二个月 谈心,通信。 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基本正常。 发动全班同学来帮助他:让与他要好的同 学同桌;同舍的同学生活中多关心他;同 小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