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自评说明_第1页
四会市自评说明_第2页
四会市自评说明_第3页
四会市自评说明_第4页
四会市自评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评分情况一览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 他评 1 党政领导与规划 30 30 2 教育行政领导 20 20 3 经费投入与管理 50 49 4 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40 40 一、政府责任 170 分 5 教师待遇 30 30 6 管理体制 30 30 7 素质教育 35 35 8 教育科研 25 25 9 校长教师 32 30 二、教育管理 150 分 10 队伍素质 28 28 11 均衡发展 40 38 12 综合实力 50 50 13 普及程度 50 50 14 一机两语 20 20 三、发展水平 180 分 15 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 20 18 合 计 500 493 占总分值% 100 98.6 2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政府责任 1党政领导与规划 30 30 评 估 标 准 确立了实施科教兴县(市、区)战略,切实把教育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战 略发展重点,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落实,建设教育强县(市、区)工作落实,措施 有力;有本县(市、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 年度计划和中、远期规划;3 年来,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 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专门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 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把抓好教育工作作为镇、村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 内容;县(市、区)的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领导经常深入镇村、学校调查研究, 每年为教育办几件实事;执行国家关于教育用地的标准,保障教育发展用地,根据教育 发展规划,实行教育土地资源的调整,对教育用地实施管理和监督,防范侵占学校和其 它教育机构用地,防范和制止学校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土地非法交易,采取措施提高教育 用地的使用效益;坚持依法治教,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能依法履行教育职责, 教育法 、 教师法 、 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得到较好的宣传贯彻。 评分办法 六个要素各占 5 分。第六个要素为必达标准。 自 评 说 明 1、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制订四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 、 “十二五”规划纲要时,将“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列入重点发展战略。将 “发展教育人才事业”作为发展重点工作,将教育重大工程列为推进社会发展重点工程。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切实把教育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并作为战略发 展重点,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重 点,推动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道)10 个,占全市 13 个镇(街道)的比例为 76.9%,建设教育强市(县)工作落实,措施有力, 成效显著。 2、积极做好教育规划。我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教 育的年度计划和中、远期规划健全,措施得力可行。市委、市府先后制定了四会市教 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 四会市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 四会市普及高中阶段教 育工作方案 、 四会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县)工作实施方案 、 四会市中小学校舍 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 关于四会市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四 会市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 等,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健 康发展。 3、坚持定期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市教育发展全局,定期组织 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教育工作,作出决策、解决问题。近三年党委、政府共召开 15 次专 门会议,研究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 “校安工程” 、创建广 东省教育强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县)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高中阶段教 育发展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将每个阶段工作落到 实处,市委还把抓好教育工作作为市、镇、村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的重要 内容。2010 年初市委、市府提出用两年时间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的重大决策,并 制定切实措施组织落实。在“创强”工程(含校安工程)中,共计投入 5.122 亿元 4、坚持为教育办好事实事。党委、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各镇(街道)及学校现场办公, 了解教育情况,及时解决教育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近三年市委书 记、市长及分管领导先后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普高” 、校安工程、职教基地、解决创 3 自 评 说 明 强镇资金和教师待遇“两相当”等问题召开专题会或现场会 20 多次,为教育、为学校、 为教师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中,肇庆市委常委、四会市委 书记梁志强和市长陈清先后多次率领 13 个镇(街道)党委书记、镇长(主任)到龙甫、 迳口、地豆等镇召开创强工作现场会,推广好的做法和解剖一些困难问题。两年来,把 心扑到创强上,把办公室设到创强现场上。学校布点、规范化建设、环境氛围创设无不 凝聚了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5、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我市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把学校的基本建 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能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优先、优惠政策。其中, “十一五”期 间我市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四会中专创建广东省重点中专的目标已完成。制定“十 二五”时又规划建设 2 所中学,2 所小学,10 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学位 9500 个。多年来, 我市未发生侵占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用地问题。 6、坚持依法治教。我市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依法治教、履行教育职责, 承担基础教育义务,在 20072008 年度、20092010 年度省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责 任考核中,连续 2 次获优秀等级的评价。与此同时能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五.五”普法 活动等阵地广泛宣传有关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有关 部门,履责到位,由市财政部门依规把教育经费纳入预算内予以保证。市纪委、监察、 物价、审计等部门积极履行监督责任;人事部门加强了对教师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工作 力度,确保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公安、司法、检察等部门为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出力,为 学校派出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提供法律援助,使师生安教乐学,全 市上下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本指标满分。 4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政府责任 2 教育行政领导 20 20 评 估 标 准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公务员按干部管理权限配齐,政府教育 督导室机构健全,专职督导人员 2 人以上,设立督导专项经费;县教育行政部门班子具有 开拓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观念,熟悉业务,政策理论水平高,决策、指挥能力强,班子 团结、廉政,作风民主,在干部、教师及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教育行政部门能依法 管理和规范学校、社会办学行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力,为学校及师生服务的意 识强。 评分办法 第一要素 9 分,未成立政府教育督导室扣 3 分,专职督导人员不够 2 人扣 3 分。专项经费 3 分。第二要素 7 分。第三要素 4 分。 自 评 说 明 1、机构健全,足编配备。根据市人民政府四会市教育局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 员编制规定(四府办201081 号),核定市教育局行政编制 20 名,其中:局长 1 名, 副局长 3 名。教育局现有行政编制人员 20 名,设正局长 1 名,配副局长 3 名,配副书记 1 名;设有办公室、组织人事股、计划财务股、基础教育股、职业与成人教育股、体育卫 生教育股;设立了四会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有专职督导人员 2 名,每年设立督导专项 10 万元经费,在教育事业费中统筹列支。 2、领导班子素质好,执行力强。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来自基层,熟悉业务,行政 管理经验丰富,政策水平高,决策、指挥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观念。 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职能,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在创建教育强镇、强市的前沿 阵地上调研、指导、决策,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能团结协 作,廉洁从政,作风民主,服务意识强,能坚持局长办公会议制度,并建立局领导、股 室成员挂点镇(街道)学校制度。经常深入基层,及时有效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在干 部、教师及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3、教育管理行为规范。教育局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级政府要求和本地实 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社会办学行为, 并在实践工作中抓好落实,坚持挂点镇(街道)学校制度。教育局领导及各股室人员经 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排忧解难,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力有 效。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增强为学校和师生服务的意识,设立了局长信箱、办 人民满意教育服务窗口,通过四会电台、电视台开设的“民声热线”节目,倾听社会及 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政务公开,增强了办事透明度,接受社会及师生监 督。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及师生服务意识强,关心困难教职工,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入学 等问题,群众满意。教育局 2010 年获四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1 年获四会市 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 年 4 月教育局关工委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称号。 本指标满分。 5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政府责任 3 经费投入与管理 50 49 评 估 标 准 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 逐步增长,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建立职业教育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 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少于 4%,或每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 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 25%(II 类地区 30%,类地区 35%)以上且逐年提高;预算内 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在预算决算均逐年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按省定比例 用于教育发展,依法依规征收使用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发展,其中用于职业教育 的比例不低于 30%;没有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金,是“广 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县” 。 评分办法 第一要素 14 分,每个“增长”占 4 分,每个“增长”如果有一年达不到扣 2 分,有 2 年达不到扣 4 分。职业教育:2 分。第二要素 12 分,每年每低于 1%扣 4 分。第三要素: 8 分。第四要素 8 分,安排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低于省定比例或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 育的比例,每项每少 1扣 2 分。其他酌情扣分。第五要素 8 分,为必达指标。如违反, 则该项为 0 分,整个验收不能通过。 自 评 说 明 1、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实现“三个增长” 。 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我市财政经常性收入,2008 年 40900 万元,增长 17.53%,预算内教育拨款 25250 万元,增长 32.03%,同比高出 14.5 个 百分点;2009 年财政经常性收入 56577.6 万元,增长 38.33%,预算内教育拨款 35271.2 万元,增长 39.68%,同比高出 1.35 个百分点;2010 年财政经常性收入 74251 万元,增 长 31.24%,预算内教育拨款 46840.3 万元,同比增长 32.80%,高出 1.56 个百分点。 在校学生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步增长。2008 年生均教育经费为 3208 元(其中, 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分别为 2737 元、3353 元、4204 元、6204 元) ,2009 年生均教 育经费为 4207 元(其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分别为 3646 元、4277 元、5108 元、 7622 元) ,2010 年生均教育经费为 4565 元(其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分别为 3837 元、4860 元、5277 元、7786 元) ,增长率分别为 48.03%、31.14%、8.51%,实现逐 年增长。 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008 年生均公用经费为 874 元(其中,小学、 初中、高中、职中分别为 589 元、1076 元、1284 元、2276 元) ,2009 年生均公用经费为 1101 元(其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分别为 693 元、1182 元、1914 元、2715 元) , 2010 年生均公用经费为 1252 元(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分别为 783 元、1265 元、 2131 元、3188 元) ,增长率分别为 23.77%、25.97%、13.71%,实现逐年增长。 大力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努力确保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教 比例逐步增加,公办中职暂未实行“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管理体制” ,但教师工资福利纳 入财政预算,且中职学校学杂费全额返拔学校使用。本要素 扣 1 分。 2、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 30%以上且逐年提高。2008 年我 市预算内教育经费 26400 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 30.06%;2009 年我市预算内教育 经费 36868.7 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 30.36%;2010 年我市预算内教育经费 48476.3 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 31.77%,高于 25%,且逐年提高。 3、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在预算决算均逐年提高。2008 年我市预算内 决算教育经费 26400 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 30.06%,2009 年我市预算内决算教育 经费 36868.7 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 30.36%,2010 年我市预算内决算教育经费 48476.3 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 31.77%。 4、落实转移支付,依法征足用好教育费附加。2008-2010 年,每年市政府在转移支付 资金中安排教育经费均为 340 万元,占转移支付总额 1720 万元的 19.77%,达到省的要求; 2008-2010 年,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额分别为 1314.6 万元、1597.5 万元、1636 万元,全 部用于教育;我市统筹使用教育各项经费,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008-2010 年, 对职业教育的设备、基建助学等资金投入分别为 600 万元、1314 万元和 1789 万元,远远 大于城市教育费附加 30%的比例。 5、规范管理、使用教育经费。我市重视教育经费的管理,切实做到依法收费、规范 管理与使用,没有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金,2009 年,我市 通过了 “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县”验收。 本指标扣 1 分,得 49 分。 6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政府责任 4 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40 40 评 估 标 准 县( 市 、 区 ) 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县( 市 、 区 ) 财政承担的免费 义务教育资金、公用经费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县( 市 、 区 ) 政府编制 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县(市、区)政 府确保将上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规定用于义务教育;县( 市 、 区 ) 政府根据 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评分办法 第一要素:6 分。第二要素:12 分。第三要素:6 分。第四要素:10 分。第五要素:6 分。 自 评 说 明 1、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全市免费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和生均公 用经费由教育局统一编制预算后报四会市财政局审批下拨。 2、各项教育经费落实到位。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 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 ,我市从 2006 年秋季起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008 年春 季起实现了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四会市财政能及时足额承担免费义务教育县级配套资金, 2008-2010 年分别为 300.53 万元、290.20 万元、297.19 万元;及时足额安排预算内生 均公用经费和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水平县级配套资金,2008-2010 年分别为 123.35 万元、 189.34 万元、202.15 万元,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县级配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2008- 2010 年分别为 98.89 万元、124.36 万元、146.5 万元。 。 3、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2008-2010 年,市人民政府在编制预算中,能严格按照 省市要求,足额安排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并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均衡 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4、转移支付资金按规定落实。2008-2010 年,市人民政府将上级政府安排的转移支 付资金按规定全部用于义务教育。2008-2010 年分别为 4559 万元、5039 万元和 5228 万 元。 5、设立了校舍安全改造等专项资金。近年来,我市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区实际设 立了校舍安全改造资金,确保了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近几年,我市共投入 1.86 多 亿元对学校校舍进行安全改造。其中,全市中小学“校安工程”共投入 1.86 多亿元,拆 除 D 级危房 48920 平方米,新建校舍 91739 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 9704 平方米,翻新 校舍 78502 平方米,新建围墙 6690 米,整治四会中学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安装消防和 防雷设施等。市财政教育经费预算在保证人员经费的基础上,还设立有添置教学设备、 教师继续教育、教育教学研究、奖教奖学和扶贫助学等专项资金项目,这些资金重点用 于扶持农村学校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本指标满分。 7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政府责任 5 教师待遇 30 30 评 估 标 准 按 时 足 额 发 放 中 小 学 教 师 工 资 的 保 障 机 制 落 实 , 县( 市 、 区 ) 财 政 设 立 教 师 “工 资 资 金 专 户 ”, 由 县 ( 市 、 区 ) 统 发 ; 教 师 工 资 、 国 家 规 定 的 各 种 工 资 项 目 和 标 准 能 按 时 足 额 发 放 ; 教 师 的 平 均 工 资 水 平 不 低 于 国 家 公 务 员 的 平 均 工 资 水 平 , 并 逐 步 提 高 ; 教 师 住 房 全 部 达 到 省 的 规 定 ( 含 货 币 分 房 ); 教 师 享 有 国 家 规 定 的 医 疗 福 利 待 遇 , 教 师 的 合 法 权 益 得 到 保 护 。 评分办法 第一要素 6 分,第二、三要素各 7 分。未按时发放工资扣 6 分。第四要素 5 分。解决住房面不足 90%,扣 4 分。第五要素:5 分。 自 评 说 明 1、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市财 政设立教师“工资资金专户”(含离退休教师) ,从 2002 年起由市统发中小学教师工资。 2、落实工资保障政策。教师工资、国家规定的各种工资项目和标准能按时足额发 放。 3、教师工资福利水平与公务员持平。 (1)提前实现“两相当” 一直以来,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教职员工作、生活,想方设法提高其政治、 经济待遇,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2008 年 7 月在肇庆市率先实现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 收入和福利待遇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大体相当,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 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与城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一致。 (2)高水平实现“两相当” 我市统一规范津补贴,并将教职员与公务员同时列入受惠对象,并按肇庆市批复的 标准发放,教职工工资福利得到较大提高,教职员工月人均工资福利收入比未实现统一 津补贴的 2008 年 6 月提高 1380 元,2008、2009、2010 年我市教师月人均工资福利收入 分别是 3507 元、4663 元和 4933 元。现教职员月人均工资福利收入达到 5332 元,公务 员月人均工资福利收入为 5419 元。从 2010 年起,节日补助由“四大节日”增加到“七 大节日”。 4、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全体教师已办理住房公积金,每月财政和教师个人各按 工资总额 10%的标准将资金划拔到教师个人住房公积金专户。 5、教师福利待遇保障。教师享有国家规定的社保、医保、工伤险等福利待遇,教 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本指标满分。 8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教育管理 6 管理体制 30 30 评 估 标 准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符合国家和省的规定,学制规范,义务教育实行县( 市 、 区 ) 政府 为主管理的体制,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归 口县( 市 、 区 ) 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并切实抓好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工作; 中等职业教育实行珠三角地区以县为主,东西两翼和山区以地级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珠 三角地区建有省级或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非珠三角地区办好现有的中职学校或县级职 教中心,制定双方中职学校联合办学的规划和措施;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 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由于经济、生活、行动等带来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困 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 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 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评分办法 第一要素 10 分。第二要素 8 分。第三要素 8 分。第四要素 4 分。 自 评 说 明 1、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符合国家和省的规定,学制 规范,现有全日制小学六年制、九年一贯制、初级中学三年制、完全中学初中三年制和 高中三年制。学校的人、财、物由四会市政府统一管理,政府承担了保障教育经费的主 要职责;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归口市教育 局管理;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把 104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撤并为 47 所, 有效地优化 和整合了义务教育资源,全部消除中小学危房,并按规范化学校标准加强建设,全市 13 个镇(街道)有 10 个镇(街道)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2、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四会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市的一所公办学 校,由教育局统一管理,教职工的工资由我市财政支付;2005 年 1 月晋升为广东省重点 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分别与东莞兴年彩印有限公司、雅图仕印刷公司、三水合成电子 有限公司、海信科龙空调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专门为协约 企业培训相应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工人。 3、普及义务教育各项指标达标。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学籍管理暂 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职责;积极开展义务 教育助学活动,每年通过助学活动,帮助困难学生 2200 人次,近 60 万元;建立和完善 了“市政府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防流、控辍工作管理的长效机制,将 防流、控辍工作列入对我市和各镇(街道)政府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之中, 防流、控辍工作有机构、有制度、有措施,效果较好。 4、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四会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学校及周边 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和公安部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等文件 精神,落实学校安全制度,每个学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学校开展校内安全设备设施 及校外周边治安环境进行督查整治。每年还组织中小学校、幼儿园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 参加各类的安全培训,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加大力度 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检查和整治,市委、市政府投入约 1000 多万元为 100 多所中小 学校、幼儿园安装治安监控视频高速球 ;投入 1850 万元彻底整治四会中学地质灾害安 全隐患,另外,成立了“四会市校园保安大队”,招聘 242 名校园保安,为每所中小学 校、幼儿园配备了 2 名以上保安人员,并按照“七个一”要求配套配备,做到人防、物 防、技防全面升级,确保了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市财政每年支付保安人员工资 477.96 万元。2008、2009、2010 年学校没有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本指标满分。 9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教育管理 7 素质教育 35 35 评 估 标 准 建 立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导 向 机 制 、 运 行 机 制 、 激 励 机 制 、 参 与 机 制 等 机 制 和 教 育 评 价 制 度 ; 加 快 推 进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 着 力 提 高 学 生 的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和 健 康 素 质 , 重 点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与 实 践 能 力 , 中 小 学 生 课 业 负 担 合 理 ; 重 视 加 强 和 改 进 中 小 学 德 育 工 作 , 切 实 增 强 德 育 工 作 的 针 对 性 、 实 效 性 和 主 动 性 , 重 视 加 强 中 小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 开 展 与 学 生 年 龄 相 适 应 的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 形 成 学 校 、 家 庭 、 社 会 相 互 配 合 的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体 系 , 学 生 有 良 好 的 思 想 品 德 和 行 为 习 惯 , 违 法 率 低 于 万 分 之 一 , 犯 罪 率 为 零 ; 中 小 学 校 按 国 家 要 求 积 极 推 进 体 卫 艺 教 育 工 作 ; 按 照 义 务 教 育 公 办 学 校 免 试 就 近 入 学 不 择 校 、 高 中 择 校 生 “三 限 ”原 则 , 改 进 招 生 制 度 ,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学 校 不 分 成 重 点 学 校 和 非 重 点 学 校 , 学 校 不 分 设 重 点 班 和 非 重 点 班 。 评分办法 每 个 要 素 各 7分 。 其 中 , 第 二 要 素 , 非 毕 业 班 节 假 日 或 周 六 、 日 有 违 反 规 定 上 课 或 补 课 现象 的 扣 4分 。 近 2年 , 小 学 升 初 中 未 完 全 实 行 免 试 的 扣3分 。 其 他 视 情 况 严 重 程 度 扣 分 。 自 评 说 明 1、素质教育机制健全。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 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推进 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制定了 并实施了四会市中小学教学工作管理办法 、 四会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 四会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等,从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 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 5 项指标,对学生个体素质发展进行 评价。 2、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我市从 2003 年开始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实 验,并严格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学校面 貌和整体教育质量正在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在提 高 学 生 的 思 想 品 德 素 质 、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和 健 康 素 质 等 方 面 都 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全面执行部颁标准, 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以新课程 标准为依据,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通过改进教法与学法,向课堂要效率, 让学生既能学又乐学。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中小学没有出现违规补课行为, 合 理 布 置 作 业 , 切 实 减 轻 中 小 学 生 课 业 负 担 。 3、德育工作实效性强。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央 8 号文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德育为首,通过“创校园 之星”、德育简报、成立关爱女生讲师团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文明 养成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德育和社 会实践活动,德育工作取得实效。制订德育评价体系,认真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 估,推动德育工作科学发展。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与社区、公安、文化、卫生、妇联、团委、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形成合力, 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2 011 年 , 我 市 教 育 局 关 工 委 被 教 育 部 关 工 委 评 为 全 国 教 育 系 统 关 心 下 一 代 工 作 先 进 集 体 。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三年全市共有 146 人取得心理健康教育 A,B,C 培训合格证书。各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专职或兼 职老师。多年来,我市中小学生违法率为 0,犯罪率为 0。 4、体卫艺教育成效显著。我市中小学校以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为准则,认 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 积极推进学校的体卫艺教育工作。每年制定四会市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和国 10 防教育工作计划,并把计划印发到各中小学,在此基础上由学校按要求制定相应计划。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与 健康教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由学校根据实际组织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活动。 全面开展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做好全市中小学体育卫生专项督导自查工作,各校按 体育卫生两个标准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教育局与各中学、中心小学签定食品 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然后再由中心小学与面上小学签订,从局到学校相应成立体育 卫生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工,抓好落实,做到项项工作有人管,处处有落实,并得 到了肇庆市卫生局疾控中心检查组的肯定。做好每学年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并按省 要求完成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工作。按要求做好四会中学田径体育传统 项目的招生工作。坚持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篮球、乒乓球比赛等活动。各 校按市要求举办校运会及其他体育比赛。近三年,向肇庆市体校输送了 24 名运动员。 四会市籍运动员参加肇庆市及以上比赛,成绩显著,08 年获奥运金牌 1 个,亚洲金牌 3 个,广东省金牌 13 个,肇庆市级中小学运动会、田径锦标赛、全运会等一共获金牌 97 个。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艺术节,每年都举办节日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艺 术教育硕果累累,获省级以上奖励 126 项,肇庆市级 97 项。 5、规范办学行为,招生入学等符合有关规定。我市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 ,严 格执行上级规范性招生文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高中没 有择校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全部采取平衡分班原 则,不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本指标满分。 11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教育管理 8 教育科研 25 25 评 估 标 准 县( 市 、 区 ) 设有教育科研机构和专职人员,教育科研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科研 活动、专项经费落实;有一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5 个以上) 、市级科研课题,有一 支素质较高的教育科研队伍,有一批不同层次的示范性教育科研基地,并形成教育科 研网络,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成果突出,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 评分办法 第一要素 10 分,第二要素 15 分,每项 3 分。 12 自 评 说 明 1、设有教育科研机构。我市设立四会市教育局教研室,各镇(街道)设立教研 中心。市教育局教研室作为教育科研机构,负责管理、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市教 研室专职教研员 11 人,兼职 5 人。镇(街)专职小学教研员 40 人。制订了四会市 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和四会市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规划和管理全市的教育科研工 作,促进全市教育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同时,每学年初制定全市教研工作计划, 指导各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具体形式有全市性教研活动、 分片教研活动、校本教研、送课下乡、城乡结对子教研活动等。每年组织开展全市性 教研活动 15 次以上、分片教研活动 60 次以上。近三年投入教科研经费 270 多万元。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近几年,我市有 “十一五”规划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以促进学生发展”研究等国家级课题 15 个,其中有 12 个已结题,另外 3 个正 在研究中;有四会市教育局教研室主持的化学学业综合评价方案等省级课题 23 个; 还有“双主”教学模式研究等肇庆市级课题 17 个。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教育科 研队伍。分学科培养骨干教师,涌现出一大批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其中,全国优秀 教师有曾伟玲、徐兰 2 人、南粤优秀教师有傅元芳等 4 人、肇庆市名校长莫志权 1 人、 肇庆市名教师钟玉梅等 6 人,肇庆市学科带头人周金良等 30 人,四会市学科带头人李 洁珍等 172 人。建立了一批不同层次的示范性教育科研基地。中学以四会中学、华侨 中学、东城中学和会城中学为主,每学期向全市开放,组织教科研活动;小学以镇 (街)中心小学为主,每学期组织教科研活动,城区小学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建成了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信息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同时 实行全市教研、分片教研和校本教研相结合的教研网络,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学实 验成果喜人,2011 年 4 月周开泉小学的黎锦才老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第十届小学数 学课堂教学观摩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 这一成绩是目前肇庆市小学教师在优质课比赛 中的最高殊荣。教育科研成果突出,课题研究成果得到推广。近三年,我市有省级以 上获奖论文 502 篇,肇庆市级论文 568 篇;获国家级奖 385 人,获省级奖 339 人,获 肇庆市级奖 839 人。 本指标满分。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教育管理 9 校长教师 32 30 评 估 标 准 按省定标准配齐中小学教职工,每年一核,各 科 教 师 能 满 足 教 学 需 要 , 没 有 占 用 或 变 相 占 用 教 职 工 编 制 ; 中小学校校长全部符合任职资格,实行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 标责任制;深化以教师职务聘任制为重点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学校分配制 度改革,扩大学校分配自主权,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 分配激励机制;高度重视校长、教师培养、培训,有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培养、培训 及继续教育制度健全, “名师工程”措施落实,45 岁以下教师能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 导教学,教学软件的开发取得较好成绩,建立适应职业教育规律的人事制度和师资队 伍。 评分办法 第一要素 8 分。配齐 2 分、占用 2 分,每年一核 4 分。第二要素 8 分。第三要素8 分。第四要素 8 分。 13 自 评 说 明 1、按省编制足额配齐教职工。按省定标准配齐中小学教职工,每年一核,其中 2009 年应编 3627 人,在编 3628 人;2010 年应编 3540 人,在编 3581 人;2011 年应编 3540 人,在编 3552 人;从 2000 年 2 月起全市已没有代课教师,没有占用或变相占用 教职工编制。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够合理。本要素扣 2 分。 2、中小学校校长全部符合任职资格,实行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按 照校长聘任管理规定选拔任用校长,中小学校长全部符合任职条件和资格,实行校长 聘任制和任期制,每届任期为 4 年。建立校长教师管理制度,制订了四会市中小学 校长、教师管理暂行规定、四会市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学年工作考核办法、 四 会市中小学校长年度考核实施细则 、 四会市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方案等,对校长 履行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完成情况,教育局组织年度和任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 校长奖惩、任免或续聘的重要依据。 3、积极推进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我市于 2007 年全面实行以教师职务聘任制为重 点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各中小学中层干部全部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由教育局 聘任上岗。让一大批有能力、有实绩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学校领导岗位。近三年,大力 引进教育人才,公开招考录用教师 133 人,其中 2010、2011 年招聘 70 名中学教师, 全部为“211 工程”师范类毕业生。积极推进学校的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学校分配自主 权,建立分配激励机制,从 2008 年起实施绩效工资,由学校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 配方案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继续实施“强师振教工程” 。我市高度重视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 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制定了教师培训方案。市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承担中小学教师的培 养任务。根据本市实际,先后举办了新教师上岗、骨干教师、教育技术技能等多类培 训班。市教育局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经费保障, 近三年,投入 180 多万元培训经费对全市教师实施了全员培训,同时安排 245 名校长 和 232 名骨干教师到高校培训,11615 人次的教师在市内外培训机构学习培训,有效提 高教师业务水平。制定了四会市城乡教师交流制度 ,近三年有 148 名教师进行城乡 交流;45 岁以下教师全部参加省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和中级培训,能用计算机多 媒体进行辅导教学。教学软件开发、学生电脑作品和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等,每年均 有几十名师生获省市级奖励。2010 年华侨中学吴新腊老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多媒体 教育软件比赛获一等奖。每年建立适应职业教育规律的人事制度和师资队伍。 本指标扣 2 分。得 30 分。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教育管理 10 队伍素质 28 28 14 评 估 标 准 教 师 为 人 师 表 , 敬 业 爱 岗 ; 幼 儿 园 、 小 学 教 师 学 历 合 格 率 100%, 其 中 小 学 大 专 以 上 学 历 60%( 类 地 区 45%, 类 地 区 35%) 以 上 ; 初 中 教 师 学 历 合 格 率 98%以 上 , 其 中 本 科 以 上 学 历 50%( 类 地 区 40%, 类 地 区 30%) 以 上 ; 高 中 教 师 学 历 合 格 率 95%( 类 地 区 85%, 类 地 区 75%) 以 上 , 其 中 研 究 生 程 度 达 8%( 类 地 区 5%, 类 地 区 3%) 以 上 ,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师 学 历 合 格 率 85%( 类 地 区 75%, 类 地 区 70%) 以 上 。 评分办法 第一、二、三、四要素各 7 分。未按编制配齐教师或占用教师编制超过 20 人,扣 5 分,教师学历达标率每低于 1%扣 1 分。此项以上学年统计数字为准。研究生程度包 括课程班。 自 评 说 明 1、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我市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小 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实行“领导班子述职述廉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巡视制度” , 组织全市教师学法、普法,开展“和谐校园,师德颂”教师演讲比赛及师德论坛、征 文比赛等主题师德建设活动。严格遵守四会市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暂行规定 、 学校领导班子学年工作考核办法 、 四会市中小学校长年度考核实施细则 、 四会 市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方案等。近几年来,我市教师师德师风良好,做到为人师表, 敬业爱岗。全市教师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无违法犯罪记录。东城街道周开泉 小学的曾伟玲老师同时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 “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 “全 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 ,下布学校的徐兰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每年有 100 多 人被评为县级或以上优秀教师,20 多人被评为县级或以上先进德育工作者。 2、幼儿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 100%。小学教师 1440 人,大专以上学历 1103 人,占 76.6%。 3、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 98.5%,初中教师 1153 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有 591 人,占 51.3%。 4、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 96.8%,其中研究生程度达有 55 人,占 8.3%。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学历合格率 89.2%。 本指标满分。 四会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县)督导验收自评说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自评分 他评分 发展水平 11 均衡发展 40 38 15 评 估 标 准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努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统筹整合、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 部 消 除 中 小 学 危 房 , 改 造 薄 弱 学 校 和 布 局 调 整 建 设 任 务 完 成 , 逐 年 消 除 大 班 额 , 建设规范化学校成效显著,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设施改造工程、义务教育“五 O”班额工程、中小学“新装 备”工程和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工程”效果好,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 逐步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县域定期轮换制度,建立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并 按国务院“两个为主”的要求,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职业教育和成 人教育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培训实用技术人才,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居民的素质,为职 工就业提供教育和培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规模 1200 人(、 类 地 区 1000 人 ) 以 上,初中规模一般在 900 人(类地区 750 人,类地区 600 人)以上,小学一般 12 个班(540 人,偏远地区、海岛除外)以上,小学、初中、高中平均班额合理。 评分办法 第一要素 20 分。第二要素 10 分。第三要素 10 分。校均规模每低于 100 人,扣 2 分, 有 300 人以下高完中或 200 人以下初中的,扣 5 分。城镇小学班均不超 50 人,高中、 初中班均不超 54 人,以上班均每超 1 人扣 1 分。有班额超 70 人的学校加扣 3 分。 自 评 说 明 1、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把原有 104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撤 并为 47 所,全部拆除中小学危房,并按规范化学校标准加强建设,全市 13 个镇(街道)已 有 10 个镇(街道)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投入 1873 万元,为城区学校新建六幢教学 楼,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城区学位 1500 个,逐 年 消 除 大 班 额 。 近三年,新建、改建厕所 32 间,学生食堂 5 个,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实验楼 8 幢,投入 6000 多万元, 安装整套理、化、生、自然等学科功能室设备 255 套(其中,新增电脑室 55 间) ,添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