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病理学里_第1页
在中医病理学里_第2页
在中医病理学里_第3页
在中医病理学里_第4页
在中医病理学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中医病理学里,是没有腰间盘突出这个病名的,而是把它笼统的归类为“腰痛”, “腰弊”, “腰腿痛” 的范畴内。 在现代医学里,腰间盘突出的医学全称应该是“腰间盘突出症” 。 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 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虽然上述疾病名称和含义有所不同,当前仍较统一的称 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是一个微动关节,是由上下透明软骨板,髓核晶状体以及包绕它的连接上下椎体 的纤维环构成。由于腰间盘先天发育不全,或由于成年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纤 维环的纤维变粗,断裂,向外膨出,在这种情况下,椎间盘已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承受 原来的压力,一旦感受风寒,或体位骤变,或过度劳损,或受到暴力冲击时,髓核便可通 过破裂的纤维环间隙向外溢出,这就是所谓的腰间盘突出。 腰间盘突出从突出部位划分,可分为前突,后突和侧突。从发病程度上划分,可分为腰间 盘膨出,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破裂。 除创伤性腰间盘突出外,先天性发育不全或因慢性劳损造成的退行性腰间盘突出,初发病 时,一般症状较轻,只在感受风寒或过度劳累时,偶感腰部酸痛,多数没有下肢症状,此 时极易被忽视,延误治疗时机。这时候如果去做推拿,运气不佳,遇上一位粗心大意,不 懂病理学的按摩师,运用手法不当,有时会使病情骤然恶化,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腰间盘膨出如果不及时治疗或失之保养,髓核就会沿着破裂的纤维环间隙向外突出,当突 出物超过椎间隙,压迫硬脊膜囊或腰骶丛神经根时,就会出现臀部和下肢后侧或外侧放射 性疼痛。如果是正后位突出,可出现双侧或两侧交替下肢症状。当咳嗽,打喷嚏,大小便 等使腹内压增高或体位改变时,会出现下肢电击样剧烈疼痛。如果此时仍然得不到及时治 疗,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位置,当炎性水肿消退后,突出物和神经根粘连,使神经根本身 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这时就会出现下肢,脚掌或脚趾麻木,疼痛,发冷, 发凉,感觉异常等症状。如果病程过久,突出物脱水变性,形成瘢痕或掉落于椎管中,长 期压迫硬脊膜囊或神经根,还可造成神经麻痹或腰腿部肌肉萎缩,脊柱侧弯,后凸变形等 严重后果。 根据脊柱病理学研究,腰间盘突出除可造成上述肢体症状外,也是许多内科疾病的根源: 第一腰椎(L1)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 肾病,排尿异常 ,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 腹泻。 第二腰椎(L2)腰痛,排尿异常。 第三腰椎(L3)腹痛。 第四腰椎(L4)腹痛,腹胀便秘。 第五腰椎(L5)遗精,月经不调。 骶骨(S)排尿异常,子宫炎, 前列腺炎 目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不外乎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三大类: 保守治疗: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物理治疗,封闭治疗,小针刀治疗,牵引治疗,推拿 治疗等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有治疗类药物和缓解疼痛类药物。由于腰间盘的特殊结构,髓核的营养主要以 上下软骨板渗透为主,无论外用药还是内服药,都很难到达这个部位,只能起到消炎和缓 解疼痛的作用,所以,药物治疗是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腰间盘突出的。 2.针灸治疗和物理治疗(电疗,热疗,红外照射等)了解了腰间盘的生理解剖结构和腰突 的发病机理,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两种疗法也只能起到消炎镇痛,缓解腰肌和梨状肌紧张 痉挛的辅助作用。 3.封闭治疗 封闭治疗分两种应用方法,一种为椎管内封闭,一种为神经根封闭。顾名 思义,椎管内封闭是直接用药物注射到椎管内,神经根封闭是把药物注射在神经根周围。 注射的药物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局部麻醉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减轻和消除神经 根的无菌性炎症和水肿;麻醉药物则为止痛,麻醉神经使其敏感性降低。我们都知道,腰 突症为什么会导致腰腿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压迫神经后导致神经根发生水肿和无 菌性炎症,所以封闭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压迫无法解决,当封闭药效过后腰腿痛症状 马上又恢复。 4. 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是在针灸和封闭疗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 年逐步“神化” 了它治疗效果。小针刀是以针刀这种手术器械,在腰腿痛患者的痛点上进行 广泛的剥离松解,再注射入局部麻醉药物加激素药物,起到消炎止痛作用,小针刀的目的 就是为封闭范围扩大创造条件,因此,小针刀治疗其实就是一种封闭疗法的改良,其治疗 效果等同封闭。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此不可多用。激素的副作 用会引起如骨质疏松、胃肠反应、痤疮多毛,向心性肥胖等。 5. 牵引治疗。对于腰椎间盘膨出的患者,这时椎间盘内压力很高,通过牵引可以治愈,但 牵引时应绝对卧床较为理想。如果牵引之后马上行走、坐车等又会恢复椎间盘内高压状态, 造成牵引无效。单独的牵引疗法只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患者,如果椎间盘已造成突出和脱出, 只运用牵引疗法则可能完全无效,并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状。在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者中, 牵引为禁忌症。因为病人在急性期时,由于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刺激,会引起腰背肌肉紧 张、痉挛,如果这时牵引就会拉伤腰肌纤维,造成腰痛而加重临床症状。综上所述,牵引 只适合于单纯的腰椎间盘膨出患者,而且必须在症状不重时采用,以缓解临床症状为目的。 6.推拿治疗对于病程较短的,未经过手术治疗的腰间盘膨出和突出的患者,推拿治疗是最 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要诊断正确,手法得当,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医推拿流派很多,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推拿手法也不尽相同,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按摩大 师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理念和常用手法: 1. 患者俯卧,根据患者症状,有选择地点按金门穴,申脉穴,复溜穴,昆仑穴,附阳穴, 承山穴,承筋穴,委中穴,殷门穴,承扶穴,环跳穴,秩边穴,大肠腧穴,肾腧穴各半分 钟,以缓解患者疼痛。接下来,在患者腰臀部施以轻重适度的揉法,滚法,点法等手法治 疗,促使患者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 2.患者俯卧,在用人工或器械固定患部的情况下牵引单侧或双侧下肢并使腰部适度过伸, 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施术者或用肘尖点压患部棘突旁痛点处,或双手叠在一起,有节律 的冲压患部棘突。这种把牵引和推拿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可促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突出物 与神经根的位置。 3.用腰部斜扳法或旋转复位法,调整后关节紊乱,进一步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反 复多次进行,可逐渐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 4.患者仰卧,用强制直腿抬高手法牵拉坐骨神经根和腿部后侧肌肉群,进一步松解粘连。 5.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反射区域用滚,按,拿,推等手法,促使气血循行加强,从而使萎缩 的肌肉和麻痹的神经恢复正常的功能。 必须注意:治疗期间病人一定要卧硬板床休息,做好腰腿部保暖,避免受寒着凉,行动时 避免弯腰和动作过大并用护腰板带加以保护 定向正骨法治疗颈椎病(2009-12-03 12:41:45) 标签:健康 分类:颈椎病 定向正骨法,是胡进江教授在 1969 年至 1995 年期间,经过 26 年临床实践,研究成功 的一种创新正骨技术。该技术以其特有的手法安全简便性和医疗有效快速性引起了世界骨 科自然医学家们的重视和研究兴趣。定向正骨法于 1995 年以来,先后发表在中国骨科新 技术 、 人民军医 、 中医正骨等专着和杂志重要位置及头版头条上。1997 年以来,多 次应邀赴欧洲和亚洲传授交流,被译为英、法文在 20 多个国家医学刊物发表,有 60 多名 外国骨科医生将该技术应用于所在国家,临床疗效显着。1999 年 4 月 28 日由卫生部钱信 忠部长签字,国家专家组评审通过,被授予卫生部批准的世界创新医学一等奖。 应用定向正骨法治疗颈椎病 提要 颈椎病,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是手法治疗上的难题。为了探索安全有效的新疗 法,应用定向正骨五步法治疗 6 种类型颈椎病,取得明显效果。就其病因、病理和手法效 应,初步分析认为,各种慢性咽喉炎、慢性食道炎、长期饮食温度过热、旋颈式坐卧睡眠、 长时间疲劳性固定姿势低头看电脑、电视或书报、急性颈椎碰撞伤等因素,均可造成颈椎 前内侧韧带松弛和后外侧韧带紧缩反应。这种韧带内松外紧、力点失衡、纤维环超负荷处 破裂开口,髓核突出凸向椎管腔内,是颈椎病的原因,其“弓弦效应”牵拉颈椎朝后反向移 位挤压神经、血管和软组织引发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形成的结果。应用定向正骨手法治 疗,可激活经络感传,牵拉增大颈椎间隙,增加髓核内负压回吸力,顺势矫正颈椎后凸错 位等畸形,从而使突出物与神经空间及曲度获得改善,促使颈椎病症状缓解。 主题词:颈椎病/治疗 定向正骨 手法 经络感传 颈部生理概要 颈椎共 7 个,第一、二颈椎称寰椎和枢椎,形状奇特,与众椎不同。其余 5 个颈椎 棘突短而分叉;横突宽而有孔,为椎动脉穿过,进入颅内,供脑营养,椎孔呈三角形,两 侧侧隐窝狭长,椎孔为脊髓和神经根所占,颈 1-2 无椎间盘,颈 2 以下均有椎间盘,每个 椎间关节由 5 个关节组成,即椎间盘,两侧钩椎关节和两侧关节突关节,头的伸屈活动主 要在枕寰关节,旋转在寰枢关节,而整个头颈向内向上的大曲度伸屈主要在中下颈椎段 (即 C3-C7) 。 颈椎的两项基本生物动力系统 1、每个颈椎关节间隙由髓核、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 节 5 个支持点组成一个闭合性动力系统,简称 5 点系统。当任何一点发生过度超极限负荷, 而使对线发生变更移位时,其余 4 点就会发生不良应力,出现瞬间或迟缓的病理变化-颈 椎曲度变直或后凸,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的半脱位及骨性关节炎,严重者伴有椎间盘退 变或突出。2、7 个颈椎又组成一个不完全的闭合性动力系统,当某一颈椎过度失衡移位, 而使力线变更时,整个颈椎脊柱将发生不良应力,在其邻近或远处出现多处失平衡现象, 表现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刺激的不良症状,临床实验显示,当颈部脊柱前屈时, 神经根对脊髓具有一定牵拉作用,过度前屈时则会损伤脊髓。 全身各脏腑的感觉和运动信息都是通过颈部脊髓传递到大脑的,而大脑的所有调控 全身指令又都是通过颈部脊髓传布到全身的,因此,全身各组织的单一脏腑反应出的症状 或多个综合症状,如果在排除脏腑本身的病灶外,要考虑到颈椎病的可能。从解剖角度看 颈脊髓、神经和交感神经都显示较胸、腰段复杂的多。1、颈 1-4 神经的腹支组成颈丛,支 配颈部肌肉和膈肌,以及颈、外耳、枕部和面部皮肤感觉。它们的背支侧组成后颈丛,支 配颈肌和颈后感觉,尤其是枕大、枕小神经所支配的同侧头皮感觉,直至前额和眼部。因 此,颈椎曲度错位刺激和压迫这些神经就会表现头部疼痛和眼视障碍等一系列特殊征象, 临床上称这些症象为上颈段综合症。2、颈 5-胸 1 神经的腹支组成臂丛,调控支配肩和上 肢的运动和感觉,当刺激和压迫这些神经时,就会出现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等另一系 列特殊症状和体征,称下颈段综合症,该症临床较多见。3、颈椎曲度移位也可刺激交感神 经发生反应。生理解剖学证实颈部脊髓并无节前纤维发出,节前纤维起源于胸 1 以下的脊 髓灰白质的外侧角细胞,出脊髓后上升至颈部换神经元,形成颈交感神经节和链,再由节 发出节后纤维,分 3 个方向行进。其一进入脊神经,随其腹支和背支抵达该神经的支配区; 其二支配眼内肌并与颅神经相通,成丛分布于头颈部的动脉、锁骨下动脉,并参与组成心 脏神经丛等;其三经椎间孔沿前根进入椎管,与窦椎神经汇合,分布于硬脊膜、韧带和纤 维环外层。根据上述交感神经分布支配的区域可以看出,一旦其神经受到刺激,就会引起 心慌、气短、出虚汗等多脏器、多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常进颈 6 横突孔,向上穿过各颈椎横突孔,至枕下三角, 曲折引进,穿枕大孔,进入颅腔,形成椎一基底动脉环,为颅内各组织提供血液营养。如 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失稳移位,刺激椎动脉,使其痉挛或弯曲,就会影响脑供血而出现头 晕、烦燥、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自 1975 以来,应用定向正骨手法,治疗 6 种类型颈椎病,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并 探索其方法作用机理如下。 1.临床检测方法 1.探测经络感传线 按照中国科学研究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教授发明的小锤机械叩 击探测经络线的方法,嘱患者取俯卧位,在颈后 C1 至 T1 两侧,用尖头小橡皮锤沿古典足 太阳膀胱经在颈椎棘突两侧约 0.5cm 处的循行线,呈垂直方向叩击,叩击的力量要均匀轻 巧,当小锤尖一碰到这条经络线,即出现高亢震声(用普通听诊器在对侧约 2.5cm 水平位 可听到)并产生酸、麻、胀感觉上下“窜动”时,即用彩色笔点上一个标记,然后再顺序地 用同样方法敲另一侧,当又敲出一个敏感点时,继续标记,最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 行走在颈椎两侧的(客观存在的)足太阳膀胱经络感传线。这条经络线被当代世界多国经 络研究专家们命名为隐性循经感传(LPSC )线,并确定该线位置在人体终生不变。测标后 显示的经络线,即是长期定向选位治疗的依据与“轨道”。临床医生应用手法产生的不同定 向力、分别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去激发活化经络隐性感传线,促其较快地转化成有特殊疗效 功能的显性感传线,诱发起全身多脏腑器官的抗病调控功能,是有效治疗颈椎病的重要一 步。 2.颈椎病的简要检查法 在检查颈椎病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四肢肌力的改变。特别是脊 髓型颈椎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灶范围扩大而不断加重,几乎多数要出现不同程度的上 肢单侧或双侧及下肢肌力减弱,严重时伴肌肉萎缩而活动受限。临床上常用的查体法有双 手指尖相摄牵拉法,嘱患者取坐位或站位,左手拇指尖与同手食指尖(类似拉开大门的力 量)相摄紧,形成圆圈形状,同时术者(健康)也用同样手指和力量与患者手指相套连络 在一起,相互向相反方向用力牵拉,然后医患两人同时再把拇指尖与同手中指、无名指、 小指头依次按拇指与食指尖的摄合方法与相应力量相互摄紧套连用力进行医患相同手指对 抗性牵拉,以了解和确定患者双手 5 指是否肌力减弱及哪个指力减弱。当左手肌力检查后, 接着用同样方法和力量检查右手指力。临床上常根据这种简要的方法,就可以初步判断出 颈椎脊髓及周围神经所受损伤的大体部位和程度,为确诊和择选治疗法提供依据。 关于肌力检查,需要通过视诊与触诊来了解各肌群随意运动的机能状态。在较重的颈 椎外伤、导致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中,可发现某一肌肉或由一个共同运动神经支配的某组 肌群,发生不同程度的运动力减弱或完全麻痹瘫痪。 肌力检查通常是以肌肉收缩、关节活动、抗地心引力、对抗阻力以及关节的稳定性为 标准。国际上检查肌力一般分六级: “0”级:肌肉无收缩,关节无活动,为完全麻痹。 “1”级:肌肉稍有收缩,但不能带动关节运动。 “2”级:肌肉活动能带动关节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指肢体自身的重量) 。 “3”级:肌肉能带动关节作抗地心引力的运动,但不能对抗外加的阻力。 “4”级:肌肉能带动关节作部分阻力的运动,但不稳定。 “5”级:运动正常,关节稳定。 在肌肉肌力检查进行两侧对比时,要注意到两侧的生理性差异要想到中枢性上神经元 和周围性下神经元损伤均可出现肌力改变,要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较重颈椎病(如脊髓型) 多出现一侧上肢或四肢及高位性肌力减弱、截瘫、大小便失控。伴有脊髓侧索硬化症时, 则出现咽喉肌和呼吸肌肌力减弱而呛咳和吞咽呼吸困难等症状。 感觉系统检查要注意身体两侧对称部位的对比,记录感觉异常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如感觉消失、减退、过敏等) 。还要注意深、浅感觉和皮层感觉的不同性,如颈椎病同时 伴有脊髓空洞症时,可出现相应组织痛觉消失而触觉存在的感觉分离症状。 3.颈椎病特殊检查手法 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双眼平视正前方,挺胸收腹使颈椎顺 势略前弯,两肩持平,双上肢自然下垂,双手掌放在同侧大腿内上侧。术者站在患者背后 方,双手围绕患者颈两侧上部,呈近似圆形轻柔地将头颈固定(不能挤压颈前左右颈动脉) , 用双手拇指指尖,从枕骨隆凸下缘起始,左手拇指尖先在枕骨隆凸中央轻稳扶压,固定第 1 颈椎上缘处,左手其它 4 指合拢并齐围绕患者颈左侧下颌骨及耳垂下,沿着胸锁乳突肌 后缘将头颈相对固定,同时右手拇指尖自枕骨隆凸下的棘上韧带(项韧带)起始部位,呈 水平样轻柔地向下左右按压滑动(力量约 0.5-1.0 公斤) ,每按压滑动到下 2 个颈椎棘突交 界间隙后,即不停地连续向下滑动,用同样的方法和力量检查下一个椎间隙,一直延续检 查到 C7T1(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隙)停止。在上述右手拇指尖检查过程中,左手拇指尖 在其它 4 指配合中,随后也同时向下一个颈椎间隙(棘突与棘突间隙)滑行移动,并在右 手指尖上固定颈椎及围绕软组织,为在下的右手拇指尖检查每个颈椎及间隙组织提供安全 稳定的环境。右手拇指尖在整个颈椎及周围软组织检查过程中,主要了解和确定颈椎曲度 是否变直后凸,左右是否偏斜,各间隙之间压力对比是否增大升高,项韧带是否钙化变硬 形成结节样,是否有肿块或其它病症。特别要注意当检查触及到某一椎突或周围组织时, 即刻出现头晕、头痛、上肢发麻窜走等症状应引起重视,病灶可能就在该处。从上 C1 到 下 C7 至 T1 检查结束后,术者应较快地改变检查手法,此时患者仍保持原姿势不变,术者 右手轻稳地按扶在患者右肩部,使肩颈相对固定,左手掌面反转朝向患者颈后右侧,拇指 伸直朝下,其它 4 指靠拢呈水平样伸直,较轻稳地按扶在右侧颈部多条肌群束上,左手拇 尖利用 0.5-1.0 公斤的按压力量,自颅骨右下缘沿前、中、后斜角肌、肩胛提肌和胸锁乳突 肌等各主要肌肉、韧带,从上向下均匀地、连续不断地沿其伸延滑动按压,以了解和确认 各主要肌肉、韧带硬软度、痉挛舒缩度及是否有相互粘连等体征。当右侧颈部检查后,术 者及时交换自身位置和手法,左手掌轻扶按压在患者左肩部将其固定,右手掌面反转朝向 患者颈后左侧面,右手拇指尖伸直朝下,其它 4 指靠拢呈水平样伸直轻稳按扶在左侧颈部 多条肌肉等组织上,以检查右侧颈部各组织的手法检查左侧。寻找出有关颈椎间隙和各周 围组织的压痛点及异常感觉区的准确位置,并作标记。特别是位于颈后中央的督脉和两侧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上的压痛点和异常点,应引起注意,为准确有效治疗寻找出定 向正骨目标并将其锁定。当然,更需要 X 线拍片和 CT、MRI 显示的影像病灶,对周围组 织的损伤程度及范围。它往往能及时提供实质性依据而使诊断医学发展迅速。 检查颈椎及病变的传统方法有以下几种: 颈椎正常活动范围:两眼平视前方时,头颈可左、右水平旋转各达 60-80;颈前屈 (低头)35-45 ;颈后伸(仰头) 35-40;左右侧屈各 45。 颈背区有否压痛、叩痛点:最好在俯卧位或坐位时检查。深在性压痛或叩痛的检查, 往往可以帮助判断颈椎急性外伤,慢性损伤(退行性改变)等疾病的急性发作或复发加重。 检查压痛和叩击痛应分析其部位、深浅,有无放散窜行以及放射窜行的部位等。此外,还 要判断压痛和叩击痛是否真实,真实者重复检查时则部位不变。一般在棘突、棘突间隙、 棘旁周围等处检查。颈背区常见压痛或叩痛点多在 C456 颈椎脊旁约 0.5-1.0cm 处;颈胸椎 棘突间隙;肩胛骨内上角与相应斜方肌内下膜交界处;斜方肌中部和肩胛骨与第 3-4 胸椎 棘突之间处。 颈椎间盘突出症检查:患者多见中年人。间盘突出常在 C4567 间隙发生,可单个突 出或多个椎间盘连续突出。颈椎间盘突出可根据部位、程度和时间不同,临床表现是多样 的,有时会引起多脏腑、多器官组织的综合症状,如有时出现左侧胸背痛、心率增快容易 与心脏病相混淆;有时出现大小便障碍、腹部不适容易与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相混淆;有 时突然出虚汗、四肢无力、烦燥失眠容易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相混淆;有时肢体偏瘫、感觉 异常、活动受限容易与脑血管病相混淆。但只要仔细检查,取真除伪,都可以及时获得确 诊。如头颈侧屈位挤压椎间孔试验时,刺激受压的神经而出现同侧上肢麻木窜行等不适。 从以上检查和临床表现中,可以看出颈椎病不但能引起头晕头痛,还能导致酸麻胀向 一侧上肢放射等症状。上肢的深部反射(肱二头及肱三头肌)可减弱,同时伴有同侧的皮 质脊髓束障碍,如膝健及腱反射亢进,划足试验阳性等。颈椎的前凸曲度常消失,受累部 位的棘突旁常有压痛,且疼痛向上肢放射,颈部出现不对称性活动受限。有的患者表现感 觉和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若多个颈椎间盘突出连续压迫脊髓周围血管等组织,可形成类 似“糖葫芦”样前后周围挤压脊髓造成损伤,久之可诱发颈部脊髓变性,形成可怕的“脊髓侧 索硬化症”导致呼吸肌麻痹肺衰竭而危及生命。根据近 10 年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有 关资料、技术交流中发现,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发病率只占颈椎病总人数的 1.5左右,但 看到几乎所有“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型颈椎病,且常表现多个椎 间盘突出,与遗传无明显联系。作者 97 年曾应邀赴日内瓦参加国际脊柱外伤学术交流大会, 在大会首次提出:“颈部脊髓周围血管长时间受挤压,可能是诱发脊髓侧索硬化症的一种原 因”。临床上应用定向正骨法和活血化瘀、开放血脑屏障的中药冰片、三七组成的“三通活 血粉”,可有效防治“ 脊髓侧索硬化症”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的论述,引起了瑞士、法国、 奥地利、土耳其等国有关医学专家的研究兴趣。2001 年再次应邀赴上述国家共同研究交流 时,看到了中医疗法已经在这些西方国家的医疗和研究机构“安家落户”不断发展了。中医 的“定向正骨法” 也将在世界各地不断发展,为颈椎病患者解除病苦。 4.颈椎病主要分型 颈椎病是脊柱病主要疾病之一。欧洲瑞士日内瓦医疗救护中心(Geneve 1997-2001 年) 见到成年人颈椎病占脊柱病人的 38%,欧亚分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医院(ISTANBUL 2001 年)见到成年人颈椎病占脊柱病人 47%,中国北京(Beijing 2001 年)空军机关医院见到成 年人颈椎病占脊柱病人的 41%。在 100 例颈椎病中,有颈肩疼症状者为 15%,疼痛麻放射 窜行到上肢者为 31%,脊髓型者为 18%,调查北京某机关医院工作人员,颈椎病发病率为 18%,其中神经根型者 51%,脊髓型者为 15%,椎动脉型者 20%,交感神经型者 14%。更 有趣的是 2001 年 10 月,在有 40 人参加的北京全国颈椎病高级推拿和定向正骨培训提高班 中,有 12 人有颈椎病,占 30%。从国内外有关统计看,颈椎病确属常见多发病,目前多 数骨科专家认为颈椎病主要分以下六型。 (一) 、神经根型 在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占 51%以上) 。临床上对本型进行定向正骨治疗, 疗效常常明显,患者预后也很好,复发率较低。 1、神经根型症状 无论男女性,多在 35-55 岁间,劳累颈部受到轻度撞伤或转动颈部及晨起床时,出现 颈肩不适、发硬疼痛,数日(一般 5 天内)后不能自行缓解、疼痛麻胀向下窜到一只手或 2-3 个指尖,无论站立行走或坐卧等姿势,不知怎样放这只手臂才好,稍稍转头或用手提 取菜饭锅、水杯等物品时就会感到疼痛难忍,严重时拿不稳物品,而脱手落地。有的患者 伴有头疼头晕,夜间失眠,常把手放在额上略感舒服,但时间不长而又痛醒,颈部活动受 限,后伸、咳嗽、打喷嚏、用力大小便都会增加疼痛,约 10 天后多出现手臂肌力下降,行 走不稳转颈时即刻出现一过性颈肩如触电样麻痛窜到手指。服止痛镇静药不见效。 2、神经根型体征 颈后部:常见一边肌群紧张、发僵而活动受限。为了使患处颈椎间孔扩大,缓解神 经根出孔处的压迫症状,颈椎的生理前凸减小或变直后凸,出现颈部后伸或向病侧弯时小 于 45而活动受限。 颈肩背压痛点:神经根因受到压迫刺激而出现所支配的肌肉发生痉挛,以手指按压 该肌时出现痛点,如“凤池” 穴处、肩胛骨内上角区、胸大肌、颈前斜角肌、肱骨内上(手 腕伸肌起点)区、棘突旁等处的压痛。其中棘突与横突中央区(足太阳膀胱经处)受累而 压痛最明显,可向周围放射。病变及相邻的棘突间压痛是因椎体间曲度后凸失衡不稳所致。 上肢牵拉试验: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扶稳患者颈颅部,另一手握患者腕部,两手 呈反方向牵拉,若病人感到手疼痛或麻木则为阳性体征。这是由于臂层受牵,神经根被刺 激压迫所造成。 感觉检查:颈椎病早期,其神经根受刺激时,所支配部位痛觉过敏;时常感局部似 虫爬样或针刺样麻痛。一般先检查健侧后再查患侧手指。有的患侧手表现痛觉减退或消失, 若拇指痛觉减退,提示第 6 颈神经根受压遭刺激,若为中、食指痛觉减退,提出第 6 至 7 颈间隙病变,是第 7 神经根受压;若第 4 至第 5 颈椎间隙病变,压迫刺激第 5 颈神经根, 痛觉异常只到手腕,而不到手指。 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提示第 6 颈神经根病变;肱三头肌腱反射减退 或消失提示第 7 颈神经根病变; 肌肉节段病变: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和伸腕肌无力后出现萎缩,提示第 6 颈神经 根损伤;如肱三头肌、胸大肌无力后出现萎缩,则提示第 7 颈神经根损伤,检查时需与健 侧同类肌肉比较。 根据简要体征定位诊断第 4 至第 5 颈椎间盘病变,压迫第 5 颈神经根: a.疼痛从颈肩窜到腕部而不到手指; b.压痛点在第 4 至第 5 颈椎棘突、冈上肌; C.颈后耳下区及前臂掌侧中线区感觉功能下降。 诊断第 5 至第 6 颈椎间盘病变,压迫第 6 颈神经根: a.疼痛从颈肩、前臂窜到拇指; b.压痛点在第 5、6 颈椎棘突及肩胛骨内上角区; C.前臂桡侧及拇指感觉功能下降。 诊断第 6 至第 7 颈椎间盘突病变,压迫第 7 神经根: a.疼痛从颈肩窜到食指、中指; b.压痛点在第 6、7 颈椎棘突及肩胛骨内中部区、胸大肌; c.中指区感觉功能下降。 诊断第 7 至第 1 胸椎间盘突病变,压迫第 8 颈神经根: a.颈肩痛麻窜到无名指及小指; b.压痛点在肩胛内下角及第 7 颈椎棘突区; c.尺侧二手指感觉功能下降。 以上是单个颈椎间盘病变体征,但临床上常见多个颈椎间盘不同病变,表现自然更复 杂更多样些,但总是有一个神经根受压较重的。只要发现上肢相应肌肉或手指骨间肌麻木、 无力和久累萎缩等异常改变,应该引起特别重视。据有关专家跟踪观察发现。神经根型颈 椎病可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一般不会发展成脊髓型颈椎病。 影像所见:X 线照片侧位可见颈椎生理前凸减小、变直或成“反曲线(反向成角) ”改 变,椎间隙 1 个或数个变窄,前、后或前后同时有骨刺形成,多见后骨刺形成较重。侧位 过伸过屈片,常见颈椎体相互边缘不整齐,表现出不稳形态。在病变间隙常见有相应的项 韧带条索状钙化灶(病理切片为骨化变) 。斜侧位片可见钩椎关节骨刺及神经孔的改变。 CT 或 MRI 可清晰地显示后骨刺、椎管腔大小、神经根、脊髓及各层软组织的形状,对诊 断价值更大。 诊断依据及疗效标准: 神经根型诊断依据: 1.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伴随颈部活动受限。 2.皮肤感觉降低呈节段性分布,肱二、三头肌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和肌张力减 低,上肢前臂肌及大小鱼际肌,骨间肌可有轻度萎缩。 3.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应排除前斜角肌综合症,颈肋或胸腔出 口综合症。 4.颈椎 X 线摄片:椎间隙变窄,椎骨有骨质增生,有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成角 畸形,项韧带钙化等。 5.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纤维电位,正相电位等。 治愈标准: 疼痛消失,感觉、反射、肌力等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 好转标准: 疼痛缓解,感觉、反射、肌力有所恢复,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 神经根型椎病症状虽多样性,但应与以下疾病特点相鉴别: a.胸廓上口综合症:患肢过度外展,肩抬平时常见桡动脉博动消失;肌电图显示尺神 经传导减慢速度 30%以上;X 线片可见第 7 颈椎横突过大。 B.颈椎骨关节炎或颈背肌筋膜炎:常在痛点封闭或口服祛风湿药有效。 C.脊髓空洞症和脊髓侧索硬化症:虽都可出现手部肌萎缩,但前者有痛觉消失,触觉 存在;后者病性发展快,合并舌肌、呼吸肌萎缩而发音不清呼吸困难等危症。 (二)脊髓型: 该型是引起四肢瘫的严重疾病,约占颈椎病的 15-18%,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 一。 病史:目前有年青化趋势,患者多在 35-60 岁,发病较慢,常有转颈不灵活史,约 20%患者有外伤史。患者先从单侧或双侧上下肢发麻、发沉开始,出现行走困难,走态不 稳,双脚有似踏在棉花上感觉。颈发硬,颈后伸常上下肢麻木、看电脑、电视、电影过久 疲劳时明显。上肢时麻时痛和无力,严重时不能握物、扣衣服、写字和出现尿滞留。少数 累及交感神经而伴头痛、头晕、半身出汗等症状;躯干区第 2 或第 4 肋以下可出现胸、腹、 骨盆区发紧,似缠绕束带感而喘不过气来。 体征:颈后伸、侧弯受限,患区颈棘突或旁肌肉压痛,单侧或双侧下肢肌张力增高, 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亢进,弹中指试验时拇指及其它 指屈曲呈阳性。躯干可在第 2 肋以下不同平面知觉减退,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多 消失或减弱。 诊断及依据:多在 35-60 岁间,有肢体或躯干麻木,肌无力,行动握物困难,其症 状呈波浪式进行性加重,X 线拍片示,侧位颈椎曲度间孔变小、小关节重叠、项韧带钙化, 颈椎矢状径减小为 10mm(正常 16-17mm) ,病灶常在颈椎 4、5、6、7 多个间隙或椎管形 成间盘突出、后骨刺伸入、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骨化,导致脊髓损伤。 四肢麻木无力,逐渐出现行走困难及大小便失禁,有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肌肉萎缩, 肌力差等体征。 膝、踝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晚期可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及深部感觉消失,以 至完全性瘫痪。 颈椎 X 线摄片检查:椎骨有明显骨刺或关节移位。 腰椎穿刺:奎氏实验可呈现阳性,脑脊液蛋白的含量增多。 CT 或 MRI 检查:可进一步确定椎间关节移位及脊髓受损的程度,显示定性、定位、 定量的临床价值。 治愈标准: 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能独自步行或参加一般性工作。 好转标准: 症状有改善,尚不能参加工作。 鉴别其它疾病: a.脊髓肿瘤: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影像片可见骨质破坏、化验脑脊液蛋白量特高。 b.脊髓空洞症:多见青年,病灶多在颈胸脊髓膨大部、痛温觉与触觉分离。 C.外伤性脊髓病:颈外伤后发病急、症状重、常伴高位性截瘫,预后差。 (三)椎动脉型: 椎动脉解剖特点: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最大分支,于前斜角肌和颈前肌之间上行, 一般经上 6 个颈椎横突孔,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过寰枕 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腔,于脑桥下端左右两侧的颅底动脉、椎基底动脉汇合成 一条基底动脉而到(willis)韦利氏环。所以把椎动脉称为是人体通过一系列骨环的唯一动 脉。 椎动脉的病理特点: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在临床中常可见到最先病变始发椎间盘 髓核变性,引起纤维环弹性改变而出现节段失稳病变,随后椎间关节与棘突间韧带发生相 应松弛,颈椎的各间隙整体原正常的长度就会相应缩短,椎动脉就可能在上下挤压推拉的 多角度刺激下变形而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功能异常等诱因,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时轻 时重的头痛、眩晕、颈痛、视力障碍、耳鸣、恶心、呕吐或无意识障碍猝倒等发作症状。 临床表现:眩晕为本病主要症状,脑供血不足时表现眩晕旋转性、浮动性、摇晃性 或下肢软弱站立不稳,伴有头昏眼花感,头颈伸屈旋转转换体位时加重。头痛是由于椎一 基层动脉供血下降而侧支循环血管扩张所致。头痛多在枕部及顶枕部,有时放射到两侧深 处,可伴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视力障碍也常见,多是双侧大脑后动脉缺 血引起突然弱视或失明,数分钟可恢复视力。猝倒前察觉下肢突然无力而倒地,意识、视 力和听力及讲话正常,并能自动站起来继续活动,本病是椎动脉痉挛或硬化过度伸展急促 转头颈时血流阻滞下降所致。部分久病可出现定向和记忆障碍及面部五官肢体感觉异常等 症状。 诊断与鉴别:根据临床表现、X 线拍片颈椎正侧左右斜位和过伸过屈侧位拍片显示 颈椎不稳,钩椎关节骨刺纵向、横向增生、椎间孔形态改变等均可牵制挤压椎动脉导致症 状发生。 诊断依据: 1.多见于 45 岁以上中老年人,病程缓慢,无明显外伤史。 2.有持续性头痛、头昏、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颈部旋转和后伸仰头时出现一过性 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倒在地。 3.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4.颈椎 X 线摄片检查: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有时见椎骨移位及颈 曲异常。 5.脑血流图检查:可显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6.CT 或 MRI 检查:可见椎动脉孔变细等异常影像。 治愈标准: 眩晕、头疼、恶心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 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 好转标准: 眩晕、头疼、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有时仍复发。 鉴别其它疾病: a.Meniere 氏病:以眩晕、耳鸣、耳聋为主症,电测听有重震现象。 B.内耳药物中毒:有应用键霉素等对前庭毒性大的药物史,出现眩晕、听力平衡、口 周围及四肢发麻。前庭检查异常,但无眼震。 C.神经官能症:症状一过性与情绪变化有关,检查无明显体征。 (四)交感神经型: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多、抑制少。 头部:头痛或偏头痛及头晕常伴恶心呕吐。 眼部:睑裂增大、视物不清。重者则瞳孔散大、眼目干、眼底胀,视野冒金花近似 失明。 心血管:心率快、律不齐、心前痛、血压高等。 周围血管等:四肢躯干一处或多处发凉或有刺痛感,继之出现皮肤红和触摸痛,肢 体两侧出汗不均匀障碍,听力、发音不正常,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 缓、血压偏低、肠蠕动增加等繁多不同症状。 交感神经型诊断治疗依据: 常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和阳性体征。 有反射性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同侧 面部充血、出虚汗、顽固性头痛、咽部有异物感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治愈标准: 症状消失,能参加劳动和工作。 好转标准: 症状减轻或稳定,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 (五)做爱(性交)型: 颈肩痛常见颈椎病患者,但其病因很多,除常见颈椎间盘突出、退行性改变或外伤因 素外,平时也可见于青壮年做爱高潮后,特别是女性。现代医学证实,在做爱高潮间,人 体各肌肉关节组织是收缩的,特别是颈椎在引体向内向上强烈动态运动中,头面胸部尽力 向前曲屈伸展,颈椎必然向后反向曲凸,此时如果猛力向后曲凸超负荷过度屈伸,就会导 致颈椎原生理曲度恢复受限或缓慢,造成颈椎曲度变直或不同程度的后凸,出现肩颈疼痛, 活动受限等不适,严重者头偏向一侧即疼痛加剧,有时向枕顶或肩背部放射,有时也会出 现头晕头痛和眼、耳、心区、四肢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颈部项部肌肉痉挛,活动范围受 限及伴有一侧或双侧疼痛明显。侧位 X 线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多发生在 C3- C7 之间多个椎体生理曲度改变,也可见椎体后缘有重影为双边现象,关节突、关节有重影 为双突现象。近几年经在国内外研究发现观察论证,多数做爱型颈椎病症是可以在 3 日内 自愈的,如果 3 日后症状不能自行缓解或在 3 日内症状明显逐渐加重,就需要找医生进一 步诊治了。 诊断依据: 1.多见于青壮年人,做爱后 6 小时内感到颈肩背疼痛,活动受限,转头时疼痛加重, 有时伴有头昏、心动过速、耳鸣等症状。 2.颈椎 X 线摄片检查:可见生理曲度消失,出现变直或反弓成角畸形。 治愈标准: 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劳动和工作。 (六)混合型: 两种以上类型颈椎病症同时存在,如脊髓型与神经根型两者同时存在,可称混合型; 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或性交型混合,也称混合型,也有三者以上混合形成的混合型。 混合型诊断依据: 具有颈椎病的两种类型以上主要症状。 治愈标准: 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能参加劳动和工作。 好转标准: 症状好转或稳定,有时仍有复发。 2.治疗方法 2.1 松解加宽颈椎各间隙 激活经络感传:在测定标准颈部足太阳膀胱经络线和各椎体 棘突间隙压力大小、病灶位置及周围软组织软硬度症状后,患者取坐位,颈部及全身放松, 挺胸收腹双眼平视正前方,使颈椎曲度顺势向前弯,两肩持平,双上肢自然伸直沿胸腹两 侧稍内下垂,双手 5 指轻轻伸直略分开,手掌放于大腿内上侧。术者站在患者后方,双手 4 指略伸直合拢,轻稳按压在靠近患者颈部的双肩上,双手拇指弯曲拟“虎爪样”指尖从患 者第 4-5 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络线(棘突与横突中央)轻轻交替按摩 3-5 次后,向上用 力(约 5kg)均匀滑行推动,当滑行推动到第 7 颈椎下缘与第 1 胸椎上缘间隙时,术者双 手 4 指顺势离开肩部,较轻稳地围绕患者颈椎两侧皮肤,食指在上,带领其它 3 指略弯曲, 滑动至患者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围绕患者颈两侧呈近似圆柱形,轻稳地将头颈固定,在 上述固定位置确定同时,即可用双手掌和手指的聚合力量,相对柔缓地逐渐加力均匀、缓 慢地顺势沿下颌两侧将头颅向正上方托起,此时术者双手 4 指朝上托颅,使患者枕后部与 术者胸前部上中央靠拢贴紧,双上肢以肘至腕关节近端为支撑点,平稳均匀地按压在患者 几乎整个肩上部,形成一个医患上肢、胸部和头颈相互围绕紧密依贴的稳固牢靠的三角共 同体(为安全有效用大力增宽椎间隙,松解周围各软组织奠定了基础) 。在此同时术者以双 肘远端为支点向下均匀压患者双肩第七颈椎以下肢体(压力+患者除头颈以外的几乎整个 体重重量) 。同时术者用双手掌和手指相对柔缓地用均匀力量围绕患者颈两侧、沿下颌两侧 顺势将头颅向上托起(此时上托下拉的力量总和约是患者自身体重的重量) ,这种相互力量 定向效应,迅速促使颈椎各间隙于数秒内,在手法上托力和自身重量下拉力作用下,被牵 引拉宽,术者双手拇指指尖在此基础上即刻从第 7 颈椎棘突与横突之间两侧起始,沿足太 阳膀胱经络向上提、压、按、拔而滑行,每当滑行到压痛点、病灶区或随机出现的异常感 觉区时,可适当瞬间增强滑压的定向力,矫正颈椎及软组织错位,要不停顿地连续均匀地 提、压、按、滑动至第 1 颈椎(寰椎)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或足少阳胆经的凤池 穴,然后缓慢减力减压放松,此时双上肢以肩关节为支点向上屈曲抬起的同时,双手小指 尖滑行到相对应的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的医风穴位处停止滑行,导引其它 4 指分别 从耳前、耳上、耳后略分开沿患者耳周围上、后、下按压滑动到枕大和枕小神经出颅区颈 两侧、前中后斜角肌群,双手拇指指尖略分开并排平稳按压在颅颈交界后中央督脉线上, 与双手 4 指指尖同步地沿颈后两侧向下连续滑行至颈胸肩结合部,此时将手势改为双手 4 指紧紧平排并拢伸展,分别均匀地按压在患者双肩顶部及周围,当术者双手拇指指尖分别 滑行到患者两侧肩胛骨内上角与斜方肌伸展区及其它 4 指指尖伸展至患者两侧锁骨上窝区 域的同时,术者双手 5 指同时在患者肩上前后两侧用力抓握收缩,将患者肩胛内上角至锁 骨中部各类软组织轻稳抓握托起后再放回原位,此时术者双上肢较快地外旋转将手势,变 换成拇指指尖在患者肩前,按压在肩关节前中点上,其它 4 指指尖按压在肩关节后中点上, 用力抓握双肩几乎整个肩关节中线以上的软组织。然后术者双上肢同样较快地内旋转,形 成拇指指尖在后按压在患者三角肌远端后缘,其它 4 指指尖水平按压在三角肌远端前缘 (肱骨中间) ,用手抓握该处相连的三角肌、肱二头肌、三头肌等软组织,将其松解疏畅。 然后术者再同样地将双上肢外旋转,形成拇指指尖在前按握在患者肘关节中点前曲池穴位 上,其它 4 指指尖按握在肘关节相对应的后区,几乎将双侧整个肘关节外后区用手指包裹 住,用力抓握该处的多类软组织,将其松解疏畅。这种自颈至肘连续不断地一正一反一上 一下旋转定向手法,确似“螺旋形”上下左右翻滚式活动,是一气呵成的,时间约 5-8 秒, 这样就可从不同方向形成多个角度的效应,去松解消除因颈椎不稳牵拉刺激导致的颈、肩 及上肢各软组织的痉挛不畅病理反效应。 2.2 矫正颈椎后凸 回缩椎间盘突出的体积:在完成上述治疗后,颈椎各间隙相对增宽, 椎间盘突出等症相对获得整复和改善,各颈椎两侧、中间及周围软组织也相应得到松解, 为有效矫正颈椎后凸和继续回缩椎间盘突出的体积创造了条件。此时患者继续取坐位,颈 部及全身放松,自然挺胸收腹平视前方,双手掌放于大腿内上方。术者站在患者胸前方, 双手拇指指尖轻轻在患者双眉中间印堂穴位交替上下按摩 3-5 次后,同时分别沿左右眉上 区轻轻推滑至太阳穴平稳按压,将头颅固定(左手拇指尖固定患者右太阳穴、右手拇指尖 则固定左侧太阳穴) ,防止其摇动,同时双手 4 指尖并紧排列,平稳地按压在患者第 1 胸椎 以上和各下颈椎棘突两侧约 0.5mm 处,手指尖将颈后斜方肌和后斜角肌等软组织尽量分开, 使双手 4 指尖尽量靠近下颈椎棘突与横突之间,上下并拢排列整齐,当上述准备工作完成 后,术后即可均匀地将双上肢肘以上拢靠,贴在自身胸两侧使双上肢形成自我固定稳定的 姿式,双手拇指尖在固定患者两侧太阳穴防止头颈摇动同时,用力向上提升头颅(提力约 3.5 公斤似头颅的重量) ,以减轻或消除头颅对颈椎的压力,在此同时其它并拢的 4 指指尖, 沿第 7 颈椎棘突两侧下缘和第 1 胸椎棘突上缘两侧相对柔缓地、逐渐用力均匀地顺势把颈 椎后胸椎以上各组织向上托起,此时颈椎各间隙在手法上提力和自身重力下拉力作用下被 牵引拉宽放松,双手 4 指尖即刻从第 7 颈椎棘突至横突中央下缘起始,沿足太阳膀胱经向 上提升压按滑动,当滑动到颈椎后凸处或压痛点及异常感觉区域时,可适当增强双手 4 指 指尖棘突两侧的滑压推行的定向力,这种定向力是随着 4 指指尖先后滑压按行经过颈椎病 灶区、不停顿地连续不断地均匀地至第 1 颈椎(寰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或足少 阳胆经的凤池穴位处,然后缓慢减压放松,双手 5 指在枕骨两侧伸直,向内旋转形成掌心 朝下 5 指靠拢略弯手势,以大鱼际肌靠拇指边缘为支力点,沿颈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络感 传线,自第 1 颈椎至第 7 颈椎连续不断地推滑到颈肩连接区时,双手 5 指轻柔地推拿 1 次 该区的斜方肌等肌群。手指离开患者颈部。整个手法定向消除颈椎曲度变直后凸的治疗过 程多在 5-10 秒内完成,尤其是 “托颅提颈、舒骨理筋、矫正曲度、固定稳定 ”整个手法是一 气呵成,操作者没有丝毫的喘息时间。在动态中适力将颈椎中段和椎间盘突出部位间隙向 食道方向推进,在滑行推进中,颈椎曲度就会向颈前弯曲,椎体间隙相应朝向食道方向, 就会增宽,同时手指推滑产生的冲击波推动作用,椎体间隙增宽产生的回吸力作用,就会 促使突出的髓核向椎体间隙回缩,减轻或消除神经受压而使疼痛等症状缓解。病情较重者 (每日症状发作 1 次以上) ,每 3 天治疗 1 次(中间休息一天) ,病情较轻者(每数日发作 1 次) ,每 5 天(中间休息 3 天)治疗 1 次,每 21 天为一疗程,每次治疗后让患者间隔休 息 1-3 天,主要是让颈椎和周围软组织在重新组合理顺条件下,有一定的休整康复时间, 以防日后复发。术者在整个诊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病情,注意手法轻重适度, 缓和有力,以柔克刚,特别是在患者头颈减力下落将要完成时,术者手指要全部协调配合 一致,平稳柔和地固定其头颅落放到本体生理曲度或接近生理曲度位置。此法是疗效提高 的重点操作,矫正后,自上而下地沿颈椎生理曲度滑行后推拿颈肩肌群,则是巩固疗效的 关键。操作时忌用暴力推拉扭旋头颅,以防脊髓撞伤而休克。 2.3 梳筋护椎 调解颈部韧带不协:在完成上述 2 项治疗后,患者各颈椎相邻间隙及排 列曲度获得改善,但周围较重要的数条韧带还处于不协和的状态需要调解。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