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法论文: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与适用_第1页
交通安全法论文: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与适用_第2页
交通安全法论文: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与适用_第3页
交通安全法论文: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与适用_第4页
交通安全法论文: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与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安全法论文: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理解与适用 摘 要: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纷争不断。 对于正确理解与适用该法而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对于第三者责任保险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之间的关系问 题,特别是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情形,如何理解与适用关 系重大;答复回答的问题不妥当,也不全面,应当引起我们 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法; 问题;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 答复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 交通安全法)自颁布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尤其对该 法第 76 条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规定,存在不同的理解,争议不断。支持 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认为该法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立法 思想,充分保护了作为弱者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利益;反对论者 则认为该法对行人的“偏袒”和对机动车的“苛刻”损害 了社会公平,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于是,侵权法学者纷纷在 各大报纸上撰写文章,以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同时,对其他观 点进行了评析。这些观点无疑对我们从宏观上正确理解和 适用该法第七十六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问题远没有解 决,因为该条及第 17 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 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 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我国将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 任强制保险制度。该制度与原有的第三者责任保险的关系, 就成为一个需要正确理解与适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于 2004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原有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 法) 随之废止。 办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项目和 标准也随之失去法律效力。 道路交通安全法又没有规定 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项目的标准。于是,因道路交通事故 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从特别法步入了普通法,在审判实践中 就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的生命、健康、 身体遭受侵害的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众所周知,办法 规定的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远低于解释的相关规定, 同时,解释规定 2004 年 5 月 1 日后新受理的一审人身损 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的规定,也就是说,不管事故是发生于 2004 年 5 月 1 日前,还是发生于 2004 年 5 月 1 日后,只要是 2004 年 5 月 1 日后受理的,均适用解释的规定。由此, 2004 年 5 月 1 日后受理,就成为适用解释赔偿范围、项 目和标准的惟一标准,而对事故发生的时间,特别是对车辆所 有人( 即车主 )与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中第三者责任保险的 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的约定等均在所不问。这就引发了 另一个问题,即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 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问题。对该问题,已引起中国保险 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关注。该委就此问题向最人民法院咨询,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以法研200481 号关于新的人身损害 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 答复(以下简称答复),称“投保人与保险人在保险合同 中有关保险人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人身 损害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以及保险合同的约定,在保险单 载明的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的约定只是保险人应承担 的赔偿责任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它不因道 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失效而无效。 解释施行后,保险 合同的当事人既可以继续履行 2004 年 5 月 1 日前签订的机 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也可以经协商依法变更保险合同。 ”答复对该问题的回答是否适当与全面,就成为另一个需 要正确理解与适用的问题。 二、第三者责任保险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 50 条第 2 款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 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故在我国法上,责任保险 即为第三者责任保险。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第三 者责任保险属于自愿保险的范围,即投保人和保险人通过自 愿的方式,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保险合同来 实现的一种保险。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17 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 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该规定中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与 保险法第 50 条第 2 款规定的责任保险相同,不同的是该 责任保险属于强制保险,即指依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发生效力 或者必须投保的保险,而不是当事人自愿购买的保险。可以 看出,二种保险均属于责任保险,这是相同点。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前者是自愿的; 后者是强制的,即 法定的。(2)前者的目的集合危险,分散损失;后者不仅包括前 者的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填补受害人的损害,使其得到 快捷、公正的赔偿。(3)前者,保险公司以赢利为目的;后者则 不以赢利为目的,在保费与赔付之间总体上应做到保本微利。 (4)前者属于自愿的保险,故保险人是否决定承保、如何承保 或承保的多少均有选择余地;后者则属于强制或法定保险,保 险人不得拒绝投保人投保,即属于强制缔约。(5)前者属于商 业保险,保险公司可以其他保险捆绑销售;后者则属于法定责 任保险,保险公司不得与其他保险捆绑销售。(6)前者的保险 金额与保费,原则上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后者则由保监会做出 指导性规定并随着经济发展适时调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立法,有相同的规定。如日本汽车损害赔偿法第 13 条。 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 25 条。 综上,第三者责任保险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不是一回 事。不能将保险法上的第三者责任保险等同于道路 交通安全法上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将二者混同的观 点,都将导致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错误理解,更将导致不 妥当的适用。关于二者的关系,在适用时,有三种情形应引起 注意: (一) 作为机动车的所有人能否在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 险后,投保第三者责任保险,如能投保,发生交通事故时,保险 公司如何进行理赔? 如前所述,二种保险属于责任保险。而责任保险又属于 财产保险的范畴。根据保险法第 41 条第 2 款规定:“重 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各保险人的赔偿金 额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 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该 规定是财产保险责任限定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机动车所 有人在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后,可投保第三者责任保险。 但各保险人赔偿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需要注意的 是,该条适用的前提是保险险种均属商业保险,基于保险当事 人的自愿而发生,因此,在第三者责任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而第 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属于法定保险的情形下,不能适用该条后 句,即除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 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而应当先由承保第三者 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理赔,不足部分,再由承保第三者责任强 制保险的保险公司理赔。但各保险人的赔偿的总和不得超 过保险价值。这样适用的目的在于充分尊重保险当事人的 意思自治,体现约定优先的民商法原理。另外,第三者责任强 制保险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填补受害人的损害,使其得到快捷、 公正的赔偿。而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目是主要是为了被保险 人的利益,即分散损失而设立的。二者相比较,首先由第三者 责任保险赔偿,能更充分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二) 机动车所有人先后向不同的保险公司投保第三者责 任强制保险,当发生保险事故时,各保险公司应如何承担责任? 对该问题,因我国还未制定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具体 办法,所以,在我国法上没有规定。在司法实践上发生此类案 件,可以借鉴日本汽车损害赔偿保障法第 82 条之 2重复 契约情形的免责的规定,即就一辆汽车缔结二个以上的责任 保险( 在此指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契约,保险公司就上述契约 中最早缔结的契约以外的契约,免除在与最早缔结的契约的 保险期间内发生的因汽车运行事故产生的损害真补、损害 赔偿额的支付、先付金的支付。该条规定确定了投保时间 优先规则,由最早缔结保险契约的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其 后的保险公司免责。同为法定保险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适用投保时间优先规则,能充分体现法律的公平与公正。但 无论如何,不得超过保险契约约定的保险金额。同时,对法定 免责事项以外的赔偿,其他保险公司应当赔偿。 (三) 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车辆 共同致人损害,保险人之间应如何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根据解释第 3 条第 1 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 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 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 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也就是说, 机动车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在无意思联络的情况下,只要 其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直接结合而共同致人损害的,机动车 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之间即应承担连带责任。但作为承保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各保险公司之间对此应如何承担给 付保险金的责任,我国现有法上没有规定。可以借鉴的是台 湾地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 34 条:“汽车交通事故系 由数汽车所共生或涉及数汽车者,依下列规定处理: 肇事汽车全部或部分为被保险汽车者,受害人或受益人 得在本法规定之保险金额范围内,请求各被保险汽车之保险 人连带给付保险金。 ”该条规定设立了各保险公司对支付保 险金负连带责任。结合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 法,可以证明上述立法可以适用于我国司法实践。我国保 险法第 50 条第 1 款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 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 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76 条 第 1 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 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 围内予以赔偿。 ”日本汽车损害赔偿保障法第 16 条第 1 款:“第三条规定的保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发生时,受害人 可以政令之规定,在保险金额的限度内,请求保险公司支付损 害赔偿额。 ”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第 28 条规定:“被保险汽车发生汽车交通事故时,受益人得在本法 规定之保险金额范围内,直接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据 此,学者认为受害人可以直接以保险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主 张损害赔偿,请求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内对受害人负有 无条件支付义务。这种请求权是法定的请求权,并且独立存 在。当受害人直接向保险人请求支付保险金时,各保险人在 保险限额内,承担连带责任,使受害人及时、足额地得到赔偿, 有利于受害人利益的保护。 三、 答复回答的问题是否适当、全面 答复回答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是适当的。因为其将 合同自愿原则作为解决在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中约定适用 办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项目和标准,而适用 于办法失效,而解释生效后保险人承担第三者责任 保险的赔偿。同时,规定办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范 围、项目和标准只是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计算方法,而不 是强制性的标准。该规定体现了当事人约定优先适用的原 理,也是正确的。在此前提下,保险当事人的约定适用办法 ,该约定当然不依办法失效而无效。但是否完全适当呢? 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是:(1)双方签订合同时的法律条件是 办法,而发生交通事故时,适用的是解释,而解释 规定的赔偿标准比办法高得多。如办法第 37 条第 8 项规定,死亡补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 补偿十年。而解释第 29 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 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适用后者比前者高出近一 倍。在此情形下,完全可以适用情形变更原则,而适用解释 规定标准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因为,法律条件的变化属于不 可抗力的范围,不可归责于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使保险合同关 系产生的基础发生当初无法预料的变化,若继续维持原有的 保险合同,则对被保险人显失公平,所以人民法院有权对保险 合同进行变更。(2)责任保险合同属于附合合同,也称格式合 同,是指一方实际上只限于服从、接受或者拒绝他方提出的 条件而成立的合同。由此法律特征所决定,对保险合同应适 用何标准进行赔偿,完全是由保险公司决定的,被保险人没有 任何选择的权利。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适用了办法 ,而在其失效后,保险公司完全可以适用解释规定的标准 来进行赔偿。这才能充分体现双方的平等。(3)在保险实务 中,投保人只是重视保险人承担的最高保险金额,而对适用何 标准来进行赔偿,却往往并不关心。但实际上,赔偿的标准却 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保险金额确定的前提下,只有赔偿的标 准才具有重要意义。而保险公司却时常不向投保人说明该 条款的重要意义,没有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因此,适用解 释规定的标准,就顺理成章了。(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若干规定第 3 条、第 4 条的规定,答 复不属于司法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完全不受答复的约束。 另外,答复没有回答保险合同中没有约定适用办 法规定的赔偿范围、项目的标准,应如何处理。这是其不 全面的表现。对此,除了上述理由外,还可采保险法第 31 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 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 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应解释为适用 解释规定的标准,而不是适用办法规定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新宝,鲁桂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法律精神 解析N. 人民法院报,2004-9-22(法治时代 B1. 2于敏.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与法律公平的实现N.人 民法院报,2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