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呼玛县旅游名胜_第1页
大兴安岭呼玛县旅游名胜_第2页
大兴安岭呼玛县旅游名胜_第3页
大兴安岭呼玛县旅游名胜_第4页
大兴安岭呼玛县旅游名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呼县的旅游名胜 呼玛县被誉为“金鸡冠上的宝石、黄金之乡 ”的呼玛县,地处 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东部, 南与中俄贸易重镇、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黑河市接壤,北与塔河县为邻,西连松岭区、新 林区,东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呼玛县归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全县辖 7 乡 3 镇,67 个 行政村,总面积 14,335 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呼玛县位于黑龙江北部,地外大兴安岭东麓黑龙江之滨,北纬 50 4920至 52 5359,东经 125 0320至 127 0130,东部和北部为黑龙江环绕,黑龙江主航道为 国境线,北与塔河县相连,西为新林区、松岭区接壤,南与黑河市、嫩江县毗邻。总面积 14,335 平方公里,南北长 230 公里、东西宽 135 公里。 历史沿革 呼玛县 呼玛县,因呼玛河得名。“呼玛 ”,又称“呼玛尔” 、“库玛尔”,系达斡尔语,“高山峡谷不 见阳光的急流”之意。汉晋属鲜卑,唐属室韦都督府,辽属东京道室韦部,金属上京蒲峪路, 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初,始属宁古塔将军管辖。 呼玛县卫星地图 1992 年,呼玛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龙江上游右岸,是我国最北部的边境县之 一。东与俄罗斯以江为界,国境线长 377 公里,南与黑河市 、嫩江县、内蒙古自治区鄂伦 春自治旗接壤,西与新林区毗连,北抵塔河县。县境南北长 230 公里,东西宽 135 公里, 全县总面积 14335 平方公里。全县共辖 11 个乡、镇。1992 年末全县总人口 4.16 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1.95 万人。全县除汉族人口外,还有满、鄂伦春、达斡尔、回、蒙古、朝 鲜、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人口 2397 人,占总人口的 5.7%。县政府驻地呼玛镇。 行政区划 公元 1682 年,清政府派宁古塔副都统萨布李甘率 1500 名士兵进驻呼玛尔建木城, 作为抵御沙俄侵略的前哨堡垒。1908 年于金山镇设呼玛直隶厅,1912 年改为设置局。 1914 年改为呼玛县,管理区域达漠河、鸥浦之远。1946 年 8 月 13 日建立了呼玛县人民 政府。1981 年 11 月,呼玛县一分为三,单设了漠河县、塔河县。 呼玛县现设了 3 镇 7 乡(呼玛镇、兴隆镇、韩家园镇、荣边乡、三卡乡、北疆乡、金 山乡、兴华乡、白银纳乡、椅子圈煤矿、鸥浦乡),全县总面积 14335 平方公里。 鸟瞰县城 呼玛镇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 423 平方公里。全镇辖 3 个自然村,即一、二、三 村三个村民委员会。全镇人口 18987 人。 韩家园镇。原名东方红公社。面积 2253 平方公里,辖三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委员会。 即韩家园、达拉罕、东兴。韩家园是镇政府所在地,冶金工业部韩家园金矿和韩家园林业 局也驻韩家园镇。全镇人口 5790 人。 椅子圈煤矿,原名古龙镇,面积 723 平方公里,从 1984 年开始一直是一个独立的, 距离呼玛县 36 公里处,隶属呼玛县不受任何乡管理,全矿 483 户,是一个丰富的煤炭资 源的地方,从 2007 年国家煤炭局就开始派有关的部门来探矿。 兴华乡,面积 761 平方公里,辖 7 个自然村,8 个村民委员会,即兴华、新立、新生、 东山、三合屯、新民、宋家店、日胜利。兴华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全乡人口 1772 人。 兴隆镇,面积 2286 平方公里,辖三个自然屯,三个村民委员会。即二道盘查、大砬 子、兴隆。冶金部兴隆金矿驻兴隆镇,兴隆是镇政府所在地,全镇人口 2242 人。 金山乡,面积 806 平方公里,辖 8 个自然村,8 个村民委员会,即金山、三间房、翻身 屯、前进、兴盛、新街基、查哈彦、友谊。金山林场属该乡辖区。新街基村为乡人民政府 所在地,全乡人口 2270 人。 荣边乡,面积 2020 平方公里,辖 7 个自然村,8 个村民委员会。即荣边、红边、红 星、湖通镇、河南、红卫、西山口、河口。乡辖区内有 4 个经营所(七棵树森林经营所、 三分处森林经营所、椅子圈和古龙河森林经营所)。荣边乡为乡政府所在地。全乡人口 3500 人。 北疆乡,面积 1652 平方公里,辖 7 个自然村,5 个村民委员会,即北疆、嘎拉河、 铁帽山、加格达河、长山。十二站林场、嘎拉河林场在乡辖区内,北疆村为乡政府所在地, 全乡人口 2804 人。 三卡乡,面积 1790 平方公里,辖 10 个自然村,10 个村民委员会,即三卡、沿江、 繁荣、黑山头、宽河、团结、青松、腰卡、老道店、星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三卡村。三 卡林场、宝盈金矿、宽河水电站、团结水电站(建设中),江湾农场在三卡乡辖区内。全 乡人口 4213 人。 大兴安岭呼玛县简介 3 白银纳民族乡,面积 436 平方公里,管辖红光、新河、新山 、新村、胜利、玻璃沟、 更新、白银纳 8 个自然村,8 人村民委员会。白银纳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全乡人口 1898 人。 鸥浦乡,面积 1408 平方公里,管辖鸥浦、黎明,老卡、曙光、三合、正棋、怀柔、 李花站 8 个自然村、8 个村民委员会。鸥浦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全乡人口 1481 人。 呼玛县总人口 44900 人,男性占 51.33%,女性占 48.67%;有汉、满、鄂伦春、回、 达翰尔、蒙古、朝鲜、俄罗斯、鄂温克、哈萨克等 10 个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 5.4%。 鄂伦春、达翰尔、满等少数民族属远古籍于此游猎民族后裔。十七世纪出现了达斡尔村屯 城塞,清朝建制以后,除鄂伦春民族外,各少数民族均已定居。清代后期,由于采金业的 兴起,汉民族和其它民族大量进入,形成了多民族混居的现象。和平相处,民族融和,相 互通婚。民族交往通用汉语,而汉语词汇中也增加融汇了不少其它民族语言、词汇。 (兴隆镇、荣边乡现已降级为村) 经济发展 县城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1997 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7730 万元,按可 比价计算,比 1996 年(下同)增长 16.7%。其中县地方实现 13539 万元,增长 29.6%。 工农业总产值 28043 万元,增长 30.6%。2010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74621 万元, 比十五期末增长 91.3%,年均增长 13.9%。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 8032 万元,比十五期末 增长 340.6%,年均增长 3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9077 万元,比十五期末增长 586.5%, 年均增长 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 12531 元,比十五期末增长 57.5%,年均 增长 9.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7752 元,比十五期末增长 111.2%,年均增长 16.1%。 农业 农业工作整体推进,主体地位日益突出。1997 年,全县耕地实播种 31.7 万亩,增长 16.1%,超额完成年计划;粮食单产 159 公厅,增长 32.9%,总产 4830.6 万公斤,增长 55.1%,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农业总产值 7132 万元,增长 29.7%; 农村人均收入 2082 元,增长 22.4%,县地方共投入资金 489 万元,大型农机具 74 台套, 开荒 6.1 万亩(其中官田 1.7 万亩),已纳入省农业综合开发 计划和粮食自给工程的项目 建设进展顺利。完成秋翻地 16.9 万亩。秋整地 5.2 万亩,落实样板田 3700 亩,推广了 11 项农业实用技术。畜牧业经济继续发展,畜禽饲养量和出拦率商品率增加。 工业 地方工业质量并重,经济效益有所提高。1997,县地方实现工业总产值 14382 万元, 增长 119.8%。百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地方工业企业创产值 953 万元,销售收入 2862 万元,增长 4.1%,销售利润 658 万元,增长 15.4%。主要产品产量为原煤 58327 吨,增 长 4.8%;发电量 2632 万度,增长 13.1%;全县生产黄金 56622 两,增长 196.7%。团结 水电站工程在省地关怀支持下于去年 4 月复工,原定缺口资金 6800 万元已全部到位,工 程建设进展顺利。县电厂与林电联网后移交地区,供电好于往年,效益上升。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有所发展,非国有经济不断壮大。1997 年乡企实现产值 7920 万元、销售收 入 9300 万元、税金 300 万元、利润 780 万元,均比 96 年增长,主要产品增幅较大。由 于市场的拉力和乡企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依托资源优势的小型乡镇企业群体正在兴起, 围绕林木、粮食、矿产的开发及加工业有了新发展。1997 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营业额 6432 万元,增长 9%;业户达至 2030 户,增长 5.2%;从业人员 2885 人,增长 5.1%。 我县非国有经济的壮大既体现在业户数量和质量上的增长,也体现在产业结构、投资领域 和投资额度方面的新变化。 财政工作 财政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1997 年,县本级财政收入实现 1580 万元,增长 28.1%; 本级财政支出 2932 万元,增长 5.4%。收入增幅高于支出增幅 22.7 个百分点。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呼玛县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盛产黄金,自古有“黑水镶边、黄金铺路” 之称。金矿遍布全县各个乡镇,金沙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占全省的 45.9%,是全国重点黄金产地。 呼玛县有储量可观的金、煤、铁、磷、钼、石墨、云母、石灰石、石英砂、花岗岩、 膨润土等。呼玛素有“黄金铺地 ”、“金镶边” 的美称,探明的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之冠,已探 明的煤炭储量达 1 亿吨,埋藏浅、易开采。 生物资源 呼玛县是生物资源的宝库。野生异兽珍禽有马鹿、犴、貉、黑熊、麋鹿(狍子)、猞 猁、黄鼬、紫貂、水獭、麝鼠及飞龙鸟榛鸡、树鸟、雉鸟等。江河中盛产闻名遐迩的鳇、 鲟、鲑鱼和鳌鱼、哲罗、细鳞为代表的“三花五罗十八鳞”等鱼类。蜚声海内外的毛尖蘑、 猴头蘑、黑木耳和蕨菜、黄花菜等食用山产品遍布山野。无污染的都柿稠李子、黑加伦、 刺玫果等野生浆果是酿制果酒、饮料的上乘佳品。还有号称“ 兴安药材八百种” 的北芪、五 味子、掌参、党参、柴胡、桔梗、防风等寒地野生药材。 生态环境 呼玛县地处大兴安岭林区,地广人稀,生态自然环境优越,气候、土壤、降水等非常 适应黄芪、党参、桔梗、平贝母、刺五加、北五味子,满山红等寒地野生中草药的生长, 呼玛县森林茂密、遮天蔽日,素有“祖国绿色宝库” 和“落叶松故乡”之称。 呼玛县山川壮丽、景色秀美,清澈见底的黑龙江两岸风光旖旎,绿水青山美不胜收, 在黑龙江游弋,可饱览异国风情。 自然地理 大兴安岭呼玛县简介 5 气候状况 呼玛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极端最代低气温-50.2,夏季炎 热多雨且短暂,年降雨量 300 至 500 毫米之间,极端最高气温 38,年平均气温-2。 积雪覆盖期长达 150 余天,无霜期 80 至 110 天,结冰区期每年 7 个月左右。年平均日照 时数 2529 小时。年10的活动积温为 1998.0。 这里四季气候变化明显,春季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温度低,风天多;夏季日照时间 长降水量多,温度高,雨天多;秋季日照时间短降水量较多,温度渐低;冬季日照时间短 降水量少,温度低,晴天多。 对于农作物来讲呼玛县的天气有三害,春旱、低温、霜冻。 地貌概况 呼玛县地处大兴安岭地区属多山区,辖区内深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 83.8%,丘陵地 约占全县总面积的 5.4%,平原约占全县总面积的 9.9%,河流湖泊等约占全县总面积的 0.9%。 山脉河流 呼玛县地处大兴安岭北麓东坡平均海拔 700-1000 米, 小兴安岭北段余脉,黑龙江上游西南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属低山丘陵区, 东南部属漫岗平原区。西部伊勒呼里山,平均海拔为 700-800 米;西南部为白卡鲁山,海 拔为 1396 米;东南部是铁帽山,海拔为 523 米;东部区域是黑龙江畔丘陵地或小平原, 海拔为 300 米以下。 地貌标高 143-788 米,平均海拔 350 米(系黄海高程)。境内水资源丰富,有 39 条 河流(支流有 160 条),分属黑龙江、 嫩江两大水系。呼玛河水向东注入黑龙江,境内流程 209 公里,是县内最长的一条大河。境内泡泽共有 331 个。江河水含省量少,透明度 29- 33 左右,水质良好,水量丰富。 水资源总量为 73 亿立方米(过境水量来计),其中地下 7 亿立方米,多为浅层的裂 隙水。江河泡泽面积共计 25.6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1.2%,人均占水量 10.4 万立方米, 年平均流经总量 38 亿立方米,年平均水能蕴藏量 50 万千瓦(不包括黑龙江)。 自然植被 呼玛县属于资源密集型县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植被种类繁多,野生草本、木 本植物共 62 科 215 属 374 种,拥有建材、家用材、水土保持等各类植物。树种以兴安落 叶松为主,樟子松、蒙古柞、白桦、黑桦次之,有相当数量的都柿甸、沼柳,还有少量的 杨树、榆树、水曲柳、黄波罗、榛子、兴安胡枝子、兴安杜鹃等。草本植物中主要建群植 物有小叶樟、五脉山黛豆、苔草、紫花和白花地榆、大叶樟、大油芒等。植物群落的分布 插花交错,成规律性组合,形成不同的草场植被类型,家畜可食的草本植有 310 种,天然 草场以林缘草地为主,沿河流沟谷呈树枝状公布。可划分为草本沼泽类,沼泽草甸和灌丛 类三个类型。种类繁多的植被为发展林业、草原畜牧业和副业等提供了有种的条件。 呼玛县现有林地面积 1721.8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80.1%,其中天然林地面积占林 地总面积的 99.95%,森林覆盖率为 70.7%,木材总蓄积量 7885 万立方米。 土壤属大兴安岭东部山地棕壤、黑土、草甸土和草甸沼泽土 4 个类型 13 个亚类型。 有机质含量高,但土温低,有机质分解缓慢。现有耕地 36 万亩,可垦荒地 92.5 万亩。 全县有天然草场 338.9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15.8%,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场 301.1 万 亩。万亩以上草场 71 块,平均亩产鲜草 549 公斤。理论载畜量为 65 万个绵羊单位或 13 万个牛单位。 交通运输 呼玛县交通以公路为主,境内黑(黑河)呼(呼玛)、呼(呼玛)塔(塔河)两条公 路是县内货运输主干线。铁路终止于县韩家园镇,距县城呼玛镇百余公里。黑龙江在明水 期客货航运便利,发展水运事业潜力很大。加上呼(呼玛)加(加格达奇)客运线的开通 和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兴隆、新街基、韩家园、鸥浦的县乡公路网,初步改变了交通闭塞的 状况。 呼玛县有 377.5 公里的边境线,与俄罗斯的斯马诺夫斯克等三处边境相对应。1993 年 5 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客货口岸。前期完成了海关边检大厅框架工程建设。目前正 筹建立壁式码头并积极争取口岸续建工程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各项社会事业有了的进步。通过农业“丰收计划” 、科技之冬和各条战线的科技培训, 科技因素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继续保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两基” 工作 达到国家验收要求,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 全县教育水平在全区继续处于领先地位。邮电通讯发展迅速,1997 开通了韩家园镇的移动 通讯机站和白银纳乡、兴华乡、三卡乡的无线寻呼台,实现了金山乡、兴隆镇、煤矿、团 结电站及一些村屯的光缆程控通讯,全县市话装机已达到 5500 台。交通基础设施有所改 善,更新桥涵,整修路面,好路率提高,公路畅通。医药卫生工作得到加强,疾病防治、 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有成效,农村合作医疗部分恢复,三级卫生医疗保健逐步形成,人们 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全县人口出生率、人中自然增长率和计 划生育率均控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鄂族转产工作初见成效。 依法加强了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提高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民政、外事、国家 安全、工商、金融、保险、审计、信访、水利及技术监督等各项政府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 成绩。 大兴安岭呼玛县简介 7 科教文体 文化事业 (一)文化活动的兴起 1947 年呼玛县建立人民政权,开辟了劳动群众当家作主的新的历史阶段。尤其是 1948 年初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人民扬眉吐气,精神振奋。他们对文化生活产生了 迫切要求,他们要放开喉咙高唱赞歌;他们要演戏、跳舞,表现翻身后的喜悦心情;他们 要求看电影,阅书报,欣赏戏剧、音乐,得到文艺享受,人民群众的愿望迫切地需要得到 满足,正是这些破土而出的文艺新苗在呼玛这块丰沃的土壤上生长、开花、结果,冲刷了 几千年旧文化的污泥浊水。一个健康的富有生命力的新文化开始了。 1、建立县文化馆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恢复发展,文化事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 了。1950 年建立了县文化馆,负责县镇的有线广播、图书借阅及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在 县文化馆的配合、协助下,学校、机关、团体的文艺活动也活跃起来,经常举办歌咏比赛 和演出小节目。 县文化馆坚持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认真贯彻了党的文艺路线,并 深入农村为广大农民演出,深受欢迎。 2、建立新华书店 1956 年上级为满足人民看书长知识的需要,占领图书发行领域的阵地,在呼玛建立 了新华书店。当时只有一百二十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简陋房屋作营业门市,为适应各项事 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于 1964 年新建了砖瓦结构的二百平方米的门市和办公室,进销量大 大增加,为方便全县人民购买各种图书做出了一定成绩。 3、建立放映电影机构 1955 年建立了一个县办电影放映队,1960 年又建立二个队。承担城乡巡回放映任务, 群众把看电影既当作文化享受又视为受教育受鼓舞的政治活动。为了发展边疆电影事业, 于 1955 年由国家投资建起了砖瓦结构,设 567 个座位的电影院。1962 年县内建立了电影 管理站,将县镇电影院和三个放映队管理起来,负责影片的发行和管理,成为全县电影事 业的管理单位。 4、建立评剧团 1958 年由外地流入呼玛县十几名艺人会同地方部分文艺爱好者建立起民办评剧团。 当时林业正在上马开发,县内人口急剧增加。评剧团的建立正适应客观需要。为活跃城乡 文化生活,县文教科从明水评剧团接来七八名演员,剧团规模扩大,人员达二十多名,演 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除在县镇演出外,还到农村和林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1963 年停 演解散。 5、建立图书馆 1981 年建立了呼玛县图书馆,县投资 14.7 万元,维修旧电影院 730 平方米,1983 年交付县图书馆使用,从而扩大了图书阅览场所,增加阅览桌 16 个,电镀折叠椅 100 把, 书架 40 个,书刊架 10 个,购书款每年 5000 元,较好的满足了当时人们群众的文化需要。 (二)艺术培训情况 2002 年以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楼建成后,开设了声乐、键盘乐、管乐、打击乐、 舞蹈和美术书法等各类青少年艺术培训班,至今已培训了数百名学员,多次参加国家、省、 地比赛获得金、银、铜奖,辅导老师也因此获得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培训学员中考 入本科艺术院校近 20 余名。呼玛县青少年宫管乐队在历届全区管乐大赛上获金奖、第一 名及特等奖的好成绩。 (三)文艺创作情况 近年来,呼玛县的文艺创作达到了新高,文联会员的作品在国家、省、地频频见报, 计有数百件(篇),文学作品、曲艺、歌曲、书法美术、摄影等门类多次获奖和获得好评。 陆续出版了铁血龙江、丰收的田野、光辉的历程、林海雄鹰、乡情 等书籍。 体育事业 建立机构 建国以来,我县体育工作有很大发展。1952 年 4 月,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组 织全县体育工作,负责日常工作。体育运动委员会建立后,认真贯彻体育工作方针政策,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每年六七月间召开全县性或县直的田径运动会;冬季开展滑冰运动; 组织球类比赛;推出广播体操;协助中小学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指导农村、厂矿企事业的 体育活动;举办业余体育训练班等。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积极发展“乡土文化” ,结合重大节日和中心工作开展文化 艺术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播电视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密结合县情和 中心工作办地方自播节目,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和播出节目的数量、质量、继 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自来水进户率提高,增没公厕、路灯、垃圾斗 和宣传牌,整修道路,搞好城镇绿化、美化、净化,保持了呼玛镇省级卫生文明镇称号。 城乡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些乡镇村屯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精神文 明建设的加强促成了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并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97 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 3.39 亿元,增长 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027 元,增长 9.9%;农村人均收入 2082 元,增长 22.4%。物价涨幅回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103.5%,涨幅比 96 年回落了 7 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 105.3%,涨幅回落 8.4 个百分点,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改善。 人文景观 呼玛县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黑龙江呼玛江段峰奇滩险、 风景秀丽,人称“黑龙江上小三峡 ”。游客来到呼玛。可以沿界江观赏异国情调,饱览北国 风光,领略鄂伦春民族的生活情趣。呼码县白银纳民族乡是鄂伦春民族聚居的地方,凡逢 大兴安岭呼玛县简介 9 年过节,定居庆典,乔迁新居等,鄂伦春男女老幼便欢聚一堂,举办簧火晚会,分享猎获 来的野昧,对酒当歌跳起别具特色的民族歌舞,通宵达旦。游客们还可以在抗联纪念碑下 凭吊白山黑水之间英勇战斗的东北抗日联军。1941 年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三支队挺进呼玛地 区,出没深山密林,在地方群众和善于骑射的鄂伦春人配合下,三支队所到之处攻无不克, 使敌人闻风丧胆。历史上抗击沙俄侵略的呼玛尔古战场遗址以及呼玛人民为纪念这次战斗 所立的纪念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呼玛河口处,让人流连忘返。明末清初,沙俄侵略者趁 我关内战乱方酣之际,侵入我国黑龙江上游,在呼玛尔河口构筑巢穴,烧杀掳擦,众多的 中国边民倒在血泊之中,使美丽富饶的黑龙江岸疮痍满目,蓬篙塞路。1655 年的清政府派 兵抵达呼玛地区,经过一次大的战斗和几次小的战斗终于肃清了沙俄在呼玛地区的势力。 新中国成立后,呼玛人民在呼玛尔河口立碑纪念。 古驿站和驿路。清雅克萨战争以前,呼玛县境内没有修建公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 民以马、驯鹿、雪橇、狗爬犁为陆地交通工具。康熙皇针对沙俄侵略行径“酌定天时地利运 饷进兵为机宣”,将山间小路辟为驿路,循嫩江上游自墨尔根起沿驿站依次设站,直至漠河, 共没 30 个驿站。驿路和驿站的设立对抗击沙俄侵略,保卫边疆,沟通与内地的交流,乃 至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都起了重要作用。 景点景区 黑龙江上第一险关 迎门砬子景区 迎门砬子景区位于呼玛县金山乡境内,距察哈彦村公路距离为 7 公里,江上距离为 11 公里。人们都说迎门砬子是黑龙江上最险的一段航道,正所谓“迎门砬子鬼门关,十艘 穿过 呼玛风光 九艘翻”这话虽然有些言过其实、过于危言耸听,但汹涌的激流和重重的漩涡确实让人 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境界才叫心惊肉跳,什么时候才会高声尖叫。在这里,只见迎门砬子以 整座山峰之躯而迎面矗立于江水之中,自上游而来的滔滔江水,汹涌地愤怒地直面冲向山 体,然而迎门砬子坚如磐石,岿然不动,受阻后的江水只得委屈地急转直下而从迎门砬子 的身侧流过,这时江水变得更加湍急,从而形成了重重的旋涡,令人望而生畏。自上游而 来的大小江船,沿着航道顺着水流都会直奔迎门砬子快速撞去,这时候就需在距迎门砬子 几十米处急速转向,才能绕过迎门砬子安全通过。这样的险境,这样的险情,全凭驾驶者 冷静的头脑、娴熟的技艺、丰富的经验和果敢的判断来化险为夷、渡过险关。 拓荒者乐园 察哈彦旅游风景区 呼玛县江段属于黑龙江上游,因地质情况等诸多原因,此江段地质断层较多,所以形 成了多处奇山美景,察哈彦风景区就是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察 哈彦,村名,黑龙江边上的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自然小村屯的名字,地理坐标北纬 52 16 ,东经 12623 ,行政区划隶属于呼玛县金山乡;察哈彦,山名,黑龙江边上的一个充 满神秘色彩的山峰的名字。察哈彦村因察哈彦山而得名,也因察哈彦山而闻名。察哈彦风 景区为察哈彦半岛,北起黑龙江第一险关迎门砬子,沿绵延 5 公里的察哈彦山,南至羊 草沟六道湾一带。此江段水道多曲折,山势多奇峰,世间多传说,江水忽而咆哮汹涌,忽 而平稳如镜;此江段天然景色神奇宏伟,生态景点连绵集中,令人流连忘返,使人终生难 忘。 桃园湖风光 界江神龙龙头山景区 龙头山景区位于呼玛县的湖通镇附近,是黑龙江上游江段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乘船从 黑龙江上游出发,顺流而下,经过呼玛县境内的迎门砬子、冒烟山、画山等著名景区后, 在湖通镇附近的呼玛河入江口处,远远地就会看到江的左岸俄罗斯境内,一座陡峭的高山 横卧在江面上,山的形状酷似中国的图腾龙的头部,龙头引颈向南,倒映在滔滔江水 中,环抱于巍巍青山之间,宛若“ 潜龙在水,飞龙在天” ,让人感受到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 秘与非凡气势。这就是龙头山景区。 龙江第一湾一一八十里湾风景区。 江湾,俗称“八十里湾子”,因黑龙江的江道在此绕了一个巨大的 “S”形弯子(巨大的弯 子由中国的江湾半岛与俄罗斯的沙漠墩半岛所组成),致使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路程,乘 船则需要绕行八十华里,故得此名。江湾也有“天下第一湾 ”的美誉。 北极第一漂呼玛河口景区 百年老城呼玛镇另外一处重要旅游景区,就是位于县城南端的呼玛河口景区,它距离 呼玛镇县城有 9 公里。从呼玛镇往南,有一条笔直的白色公路,繁花似锦的江畔公园它穿 越两侧绿油油的肥沃农田,与风景如画的呼玛河口相连。这条公路就是 209 国道,是黑河 至漠河县的唯一一条公路,而呼玛河口就是这条公路上必经的一个天堑。美丽的呼玛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