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视力障碍_第1页
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视力障碍_第2页
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视力障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于 12 岁以下的儿童视力障碍,不能轻易断定就是真性近视,配戴眼镜必须慎 重,假性近视持续半年以上,会转化为真性近视,可如果是 12 岁以下的儿童, 即便是假性近视持续了较长时间,也不见得就一定会转化为真性近视。因为 12 岁以下的孩子,眼球发育成熟的时间有早有晚,而且眼球自身的调节能力较强, 150 度以内的近视都有可能恢复,所以不能轻易放弃治疗。 那么,12 岁以 下的儿童,患了近视以后,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恢复视力呢?高教授建议,每天 滴两次散瞳眼药水,以使睫状肌松弛。可以在放学后做作业之前先滴上,这样 可以起到放松睫状肌的作用,让眼睛得到休息。另外,在晚上睡觉前再滴一次, 以保证在睡眠的时候,眼睛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还可以找一个大小合适的 半透明塑料器皿,盖住一只眼睛,极力远眺,10 分钟后再换另一只眼,这种方 法也可以促使睫状肌放松。 新生儿的眼球外观几乎是正圆形的,眼球晶状体和睫状肌的调节能力较差,平 行光线通过屈光系统后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好表现为远视眼。大约 6 岁以后, 儿童的视力发育趋向完善,逐渐从远视眼向正视眼发展。这个过程称眼的正视 化过程。当单眼裸眼远视力(5 米远处)达到 1.0 时(对数视力表 5.0),则该眼为 正视眼。随着年龄增大,晶体及睫状肌收缩力减弱,因此对光线的调节力下降, 导致视近物不清,此现象称老花眼或老视。 视力的检查可按年龄大小选择不同方法,新生儿视力检查可用转鼓(视动性 眼震仪);18 个月以内孩子可选择性条斑视力表;18 个月3 岁孩子可用点状 视力盘;3 岁以后则用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进行检查。一般来说,36 个 月进行一次视力检查,这样就能及时掌握儿童的视力情况,若您宝宝的视力远 远落后于正常儿童视力,则需带孩子去医院进行验光检查。目前浙江省儿童医 院儿保科已配备完整的视力检查设备,您不妨带宝宝去检查一下视力情况,早 期发现视力障碍者,以期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 正常儿童视力发育情况? 刚出生 光觉 2 个月 能注视大物体 0.0120.025 6 个月 0.2 2 岁 0.6? 一 周 头眼向亮转动 3 个月 会看移动铅笔 78 个月 能稳准地拿奶瓶和玩具 0.3 3 岁 0.8? 二周 手电光时有少量辐辏 4 个月 会看自己的手,用手接触物体 0.5 10 个月 0.4 45 岁 大部分可达到 1.0? 一个月 保护性瞬目反射 5 个 月 0.1 1 岁 0.5 6 岁 视力发育接近完成? 妈妈须具备一些简易检测小儿视力的知识和方法,因为小儿先天性眼病很多,有的能使视力极度下降,有 的能造成失明,甚至丧失生命,有些眼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无药可治了。其实,大部分小儿早期视力 问题如果能及时检查出来,及时就医并治疗,是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的。 通常,居家测查宝宝的视力可分为 3 个阶段:在宝宝 2 岁以内用客观观察法,请记住这样的检查口诀: 1 月怕来 2 月动(怕指怕光,动指随大人的活动转动眼球);4 月摸看带色物;6 月近物能抓住;8 月存在 跟随目(大人手指到哪儿,宝宝眼光看到哪儿,并凝视不动);1 岁准确指鼻孔;2 岁走路避开物。除此, 47 个月的宝宝,如果视力存在问题,爬行和玩玩具的动作通常比同龄的宝宝缓慢、准确度低,显得有些笨 手笨脚。 宝宝 35 岁可用手式、动物形象视力表检查,但需注意的是,父母要早一些在家中耐心教会宝宝认识 视力表,并要反复测查,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宝宝 5 岁以上用成人视力表检查,这时都能合作测出视力。一般可从 2 岁开始测视力,我国儿童不同 年龄段正常视力为:2 岁视力为 0.40.5,3 岁为 0.50.6,4 岁为 0.70.8,5 岁为 0.81.0,6 岁为 1.0 或以上。 如果按上述方法检测,发现宝宝的视力有问题,应及时诊察和治疗。 另外,当父母用手捂住宝宝一只眼睛,宝宝高兴大笑或挣扎反抗,而捂另一只眼睛却没有反应时,说 明这一只眼视力有问题,应带宝宝立即去看眼科医生。 宝宝眼睛不受到伤害的有效良策 宝宝处于生命的起点,用眼的时间还很悠长。一旦“心灵之窗”出现问题,就会使宝宝的身心遭受痛苦。 那么,怎样让宝宝拥有一双晶莹明亮的大眼睛呢? 良策 1 保护始于生命的伊始 妈妈在怀孕早期即应防止发生如前所述的各种先天性眼病。 良策 2 父母远离性病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淋病又开始泛滥,所以,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眼结膜炎也开始增多。父母 在生活中应洁身自好,杜绝多个性伴侣以及一切不正当的性生活,在外注意公共卫生,以防染上淋病。如 果染上淋病,必须马上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因为淋病对于宝宝危害极大。它可使宝宝在出生时,被妈妈 阴道内的淋球菌感染,而患上急性眼结膜炎,治疗不当则会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导致失明,因此,只要妈 妈患淋病,不论出生后有没有症状都应积极接受治疗。父母如果有沙眼,应马上积极治疗,因为它可通过 密切生活接触传染给宝宝,而且严重时也会影响视力,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把洗浴盆具、毛巾、手帕等与 宝宝的用品分开,防止传染给宝宝,所幸的是现今沙眼患者已大大减少了。 良策 3 预防各种眼外伤 宝宝好动又好奇,但行动起来身体尚不稳当,因此很容易发生外伤。如果伤及眼睛,轻者引起眼睑、 结膜下出血,重者可发生眼睛撕裂伤、外伤性瞳孔散大、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剥离以及 眼球穿通。因此,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一定要有专人照料。不应给宝宝买具有杀伤力的玩具枪、掷镖、 箭头等玩具,因为宝宝年幼不懂事,在玩得尽兴时常会忘乎所以,假戏真做,把这些东西射入眼睛而导致 悲剧发生。也不能给宝宝玩尖锐的物品,如针类等器具。现今,有一些地方竟然廉价出售已经使用过的一 次性注射器,不少父母把它买来让宝宝玩喷水。由此,眼科门诊时有不慎将针头扎入眼睛的宝宝来就诊, 这些注射器往往已经玩得很脏,扎入眼后几乎都继发了感染,有些眼球最终由于化脓不得不摘除。因此, 除了父母严禁宝宝玩注射器,同时,必须呼吁医疗器械经销部门严格控制管理,决不允许将这种危险的医 用品当作廉价玩具出售给儿童。家中的利器如剪子、钉子、锥子、小刀等常用工具,也都应收藏在宝宝的 手触及不到的地方。 良策 4 强光下做防护 阳光强烈时,一定要注意给宝宝的眼睛采取防护措施,因为宝宝的眼睛很稚嫩,长期强光照射则会导 致白内障。所以,把还不会自行移动的宝宝放在婴儿车里、床上时,都应注意光线不能直射宝宝的眼睛。 外出时,给宝宝带上一副儿童遮阳墨镜,但墨镜质量必须可靠。需让父母注意的是不要因为宝宝觉得戴墨 镜好玩,在阴暗处或室内也不摘掉,这样同样会使视力受到损伤。 良策 5 生活中科学养育不容忽视 在饮食上不能任凭宝宝的喜好而偏食,因为血液的酸碱度受食物种类的影响,当宝宝偏食而使血液呈 酸性时,眼部组织的弹性和抵抗力下降,容易形成近视;而且,过多地摄入甜食,不仅会因缺钙而导致眼 球弹性下降促使近视发生,而且糖分过多,还会造成体内维生素 B1 的不足,从而影响视神经的发育。 良策 6 不可忽视新一代媒体对眼的伤害 必须向父母强调的是,不要只注意传统媒体对宝宝视力的损害,如今,新一代光电媒体对于宝宝视力 的影响更不容忽视,因为荧光屏不仅会放射出少量的微量射线,而且画面跳跃闪动,切换速度非常快,而 宝宝的眼睛很脆弱。如果让宝宝长时间地看电视节目或声像读物,则会使眼部组织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 而引起近视、斜视和弱视。有助于保护眼睛的做法为,看书、看电视的时间不应超过 30 分钟,而且不要持 续用眼;让宝宝距电视机 2.53 米远,其高度要略低于眼睛视平线,并要把电视机安放得正位一些;室内 的亮度不能与电视机的亮度相差太大,以保留一盏低度灯具(亮度能看清书本字迹)为宜。 良策 7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妈妈应刻意养成宝宝健康爱眼的生活方式,如经常带宝宝登高远眺湖光山色,让宝宝的眼睛得以完全 放松;远足郊外踏青;走入大自然观察落化、流水以及小生物的生命活动等。父母都是高度近视,由于遗 传原因,其子女患近视的比率要高于一般人,但如果注意孕期保健,情况会有所改善。 说到孩子近视,人们大多会只归咎于光线太暗或太强,或者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等, 但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三餐食物安排不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避免孩子过早戴上眼镜,除 了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外,以下几类食物是不可缺乏的: 1. 含钙食物 医学专家们指出,钙的缺乏是造成视力发育不良乃至形成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推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