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_第1页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_第2页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_第3页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_第4页
安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 安 徽 省 国 土 资 源 行 业 标 准 DB/T 0012008 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送审稿) 2009-01-01 发布 2009-01-01 实施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 2 目 录(安徽) 前 言 -5 1 总 则 -6 1.1 目的 -6 1.2 适用范围 -6 1.3 基本原则 -6 1.4 引用标准 -6 1.5 基本术语 -7 2 建设目标 -9 2.1 总体目标 -9 2.2 具体目标 -9 2.2.1 土地平整工程 -9 2.2.2 灌溉与排水工程 -9 2.2.3 道路建设工程 -9 2.2.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9 2.2.5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程 -10 3 建设条件 -10 3.1 合法性 -10 3.2 基础设施 -10 3.3 水土资源 -10 3.4 其他 -10 4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10 4.1 工程类型区 -10 4.1.1 一级工程类型区 -11 4.1.2 二级工程类型区 -12 4.2 工程布 局 -15 4.3 工程体系 -16 5 土地平整工程 -17 5.1 一般规定 -17 5.1.1 耕作田块布置 -17 5.1.2 土地平整单元 -17 5.1.3 田面平整度 -17 5.1.4 田面坡度 -17 5.2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17 5.2.1 条田 -17 5.2.2 梯田 -18 5.3 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19 5.3.1 土体构型建造 -19 5.3.2 表土保护 -19 5.3.3 客土填充 -19 5.3.4 耕作层地力保持标准 -19 3 6 灌溉与排水工程 -19 6.1 一般规定 -19 6.1.1 工程等级划分 -19 6.1.2 灌溉标准 -20 6.1.3 排水标准 -21 6.1.4 灌溉水质 -22 6.1.5 灌溉水利用系数 -22 6.1.6 坑塘取舍的一般规定 -23 6.2 水源工程 -23 6.2.1 塘堰(坝) -23 6.2.2 农用井 -25 6.2.3 小型拦河坝(闸) -27 6.3 输配水工程 -27 6.3.1 明渠 -27 6.3.2 管道 -30 6.3.3 地面灌溉 -31 6.4 喷微灌工程 -32 6.4.1 喷灌 -32 6.4.2 微灌 -33 6.5 排水工程 -34 6.5.1 明沟排水 -34 6.5.2 暗渠(管)排水 -36 6.6 渠系建筑物工程 -38 6.6.1 一般规定 -38 6.6.2 水闸 -39 6.6.3 渡槽 -40 6.6.4 倒虹吸 -41 6.6.5 农桥 -41 6.6.6 涵洞 -42 6.6.7 跌水与陡坡 -43 6.6.8 放水口 -43 6.6.9 量水设施 -43 6.7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44 6.7.1 泵站 -44 6.7.2 输电线路 -46 6.7.3 配电装置 -46 7 田间道路工程 -48 7.1 一般规定 -48 7.1.1 田间道路类型 -48 7.1.2 田间道路布置 -48 7.2 田间道 -48 7.3 生产路 -49 8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49 8.1 一般规定 -49 4 8.2 农田林网工程 -50 8.2.1 农田防风林 -50 8.2.2 护路护沟(渠)林 -50 8.3 护堤工程 -51 8.3.1 适用范围 -51 8.3.2 技术标准 -51 8.4 田塝工程 -51 8.4.1 适用范围 -51 8.4.2 技术标准 -51 8.5 坡面防护工程 -52 8.5.1 截水沟 -52 8.5.2 排洪沟 -52 8.6 沟道治理工程 -53 8.6.1 谷坊 -53 8.6.2 沟头防护 -54 9 采煤塌陷复垦工程建设标准 -55 9.1 一般规定 -55 9.2 土地复垦模式及措施 -55 9.2.1 削高垫低 -55 9.2.2 挖深填浅 -56 9.2.3 煤矸石回填 -56 9.2.4 粉煤灰充填 -56 9.3 土地平整工程 -56 9.3.1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56 9.3.2 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56 9.4 灌溉与排水工程 -57 9.4.1 水源工程 -57 9.4.2 输配水工程 -57 9.4.3 喷微灌工程 -57 9.4.4 排水工程 -57 9.4.5 渠系建筑工程 -57 9.4.6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57 9.5 田间道路工程 -57 9.6 农田防护林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57 9.7 养殖水面建设标准 -57 9.7.1 水产养殖类型的选择 -57 9.7.2 水产养殖水体用地选择 -58 9.7.3 渔业生产设施布局 -58 5 前 言 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质量,引导土地开发 整理资金合理使用,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安徽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 法规、规章,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有关问题的通 知 (国土资厅发2007137 号)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分为总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工程类型区与工程布局,土地平整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采煤塌陷复垦工程 建设标准,共 9 章 38 节,内容覆盖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涉及的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 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方面。 本标准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本标准主持编制单位:安徽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 本标准编制参与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6 1 总 则 1.1 目的 为加强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全程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合理确定 工程建设标准,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项目规划、可研和设计的依 据。煤矿塌陷地土地复垦工程标准参照第 9 章执行。 1.3 基本原则 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执行国家有关经济政策、行业、地区发展方针 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可持续利用、耕地保护和 实用性等原则。 1.4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5、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 310-1996; 6、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 7、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 309-1996; 8、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10、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11、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03-95; 12、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 13、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 1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2004; 15、 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 16、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1999; 7 17、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 18、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9、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2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 2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2、 防洪标准GB 50201-94; 2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24、 国家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1995; 25、 水 土 保 持 综 合 治 理 技 术 规 范 ( GB/T 16453. 2、 3、 4、 5 1996) ; 26、 土地复垦规定 (1989 年 01 月 01 日国务院 19 号令) ; 27、 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 28、食品中铅的测定法GB/T14610; 29、食品中镉的测定法GB/T5009.12; 30、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法GB/T5009.11; 31、其他适用标准、规范和技术。 1.5 基本术语 1、土地开发整理 是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对农用地、建设废弃地、未利用地进行田、水、 路、林、村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 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 2、一级工程类型区 在突出地域特征,融合工程特征的原则指导下,以关键的地域要素为基础,以地 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要素为依据而划分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一 级类型区内基本保证了地形、地貌、气候以及农业耕作制度的相似性,同时也考虑了 县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采用“地域方位+地貌类型” 的方式命名。 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 为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目标而确立的各项工程的组合方案。是指与特定工程类型区 的区域特征、自然条件相适应的建设内容以及各项工程组合方案。 4、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 是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涉及的能单独发挥特定功效的单项工程与等级系列的集 8 合,如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类型与工 程等级。 5、工程布局 是指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进行土地平整、灌溉与排 水、田间道路、生态保护林等工程的安排和布置。 6、土地平整工程 是指为使田面平整后的土地满足农田灌排及耕作需要而进行的土方挖、填与调配 等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的总称。 7、耕作田块 是由末级固定沟、路、渠所围成的耕作单元,其内部包括格田和畦田。 8、地力保持工程 是指为充分利用原有耕地的熟化土层和建设新增耕地的宜耕土层而采取的工程、 生物等措施总称。 9、土体构型 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也称为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 剖面最重要特征。 10、灌溉与排水工程 是指为防治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工程措施总称。 11、坑塘模数 坑 塘 模 数 项 目 动 工 区 面 积 内 的 坑 塘 调 蓄 容 量 /项 目 动 工 区 面 积 ( 单 位 面 积 上 的 平 均 水 深 , 以 m 计 ) 。 12、田间道 是指项目区内沿田块连接村庄与村庄之间的田间支道、村庄与田块之间的田间道, 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行的道路。 13、生产路 是指项目区内连接田块与田块、田块与田间道,为田间作业服务的道路。 14、沟道治理工程 为固定沟床,防治沟蚀,减轻山洪及泥沙危害,合理开发利用水沙资源而在沟道 中修筑的工程设施。 15、沟头防护工程 9 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食而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16、谷坊 横筑于易受侵蚀的小沟道或小溪中的小型固沟、拦泥、滞洪建筑物。 17、坡面治理工程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坡面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工程设施。 18、田塝工程 为保护山区和丘陵区以及河流两岸的耕地免受洪水冲刷而采取的岸坡防护工程或 堤坝工程。 19、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 是指对在采煤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工程和生物 等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 建设目标 2.1 总体目标 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 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保证项目区耕地面积,规定淮北平原区项目区耕地率不低于 88,江淮波状 平原及丘陵区项目区耕地率不低于 80,沿江平原区项目区耕地率不低于 82,皖西 皖南山丘区项目区耕地率不低于 75。 2.2 具体目标 2.2.1 土地平整工程 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达到田块规整,田埂平顺,便于农业机械耕作, 符合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准。 2.2.2 灌溉与排水工程 通过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提高项目区内抗御旱涝灾害能 力。 2.2.3 道路建设工程 通过道路建设,建立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使其布局合理,确保区内外交通衔接, 满足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 10 2.2.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应满足防洪安全、农业生态防护和景观要求,并通过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 程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 2.2.5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程 采取工程整治和生物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农业生产生 活的要求。 3 建设条件 3.1 合法性 1、符合土地、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环保、建设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 规定。 2、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要求, 并与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3、依据规划应避开生态环境敏感区域,避免毁林毁草和围湖造地等。 3.2 基础设施 1、具备必要的骨干水利设施。 2、具备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需要的交通条件。 3、具备可靠的输、变电等电力设施条件。 4、具备必要的防洪工程设施。 3.3 水土资源 1、水文地质、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等生长的需要。 2、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能满足农田灌溉等需求,水质符合要求。 3、土质土源能满足项目区土地平整的需要。 3.4 其他 1、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当地农民群众积极配合,社会公众参与程度高。 2、土地权属明晰,便于调整。 3、具有一定的新增耕地潜力。 4、工程造价适当。 5、不影响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4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11 4.1 工程类型区 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划分为四个一级工程类型区和七个二级工程类型区。 4.1.1 一级工程类型区 (1)淮北平原区 该区位于安徽省北部,黄海平原南端,包括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 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和界首市)、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和 利辛县)、宿州市(墉桥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和泗县)、蚌埠市(蚌山区、淮 上区、禹会区、龙子河区、怀远县、五河县和固镇县)、淮南市(八公山区、大通区、 潘集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和凤台县)和淮北市(杜集区、烈山区、相山区和濉溪 县)等 5 市,共 34 个县(市、区)。该区地形平坦,农业生产以旱作物为主。土地开 发整理,应立足于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改造中低 产田。 (2)江淮波状平原及丘陵区 该区位于本省长江与淮河之间,包括合肥市(包河区、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 长丰县、肥东县和肥西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来安县、全椒县、 定远县、凤阳县和明光市)和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寿县和霍邱县)等 3 市,共 20 个县(市、区)。该区分布在江淮分水岭两侧,地形为岗冲相间、交替分 布,农业生产以水稻、旱作物为主。土地开发整理,应加强灌溉工程建设,减轻水旱 灾害,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3)沿江平原区 本区位于本省长江两岸,东与江苏省南京市为邻,西与湖北、江西相邻,北靠江 淮丘陵岗地,南接本省皖南山区,包括芜湖市(镜湖区、鸠江区、新芜区、弋江区、 芜湖县、繁昌县和南陵县)、马鞍山市(花山区、金家庄区、雨山区和当涂县)、巢 湖市(居巢区、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和县)、铜陵市(郊区、铜官山区和铜陵 县)和安庆市(大观区、宜秀区、迎江区、桐城市、怀宁县、枞阳县、宿松县和望江 县)等 5 个市,共 27 个县(市、区)。该区土地肥沃,生产水平较高,农业生产以种 植水稻为主。土地开发整理,应加强排涝设施建设,合理利用湖泊滩涂水土资源。 (4)皖西皖南山丘区 本区位于本省南部和西部,包括黄山市(黄山区、徽州区、屯溪区、歙县、休宁 县、黟县和祁门县)、宣城市(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和 12 宁国市)、池州市(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和青阳县)、六安市(金寨、霍山、舒 城)、安庆市(潜山县、太湖县和岳西县)等 5 市,共 24 个县、区。该区地形复杂, 主要是山地和丘陵,间有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农业生产以水稻、旱作物为主。土地 开发整理,应重点解决农田灌溉、山洪灾害问题,加强农田防护工程建设。 4.1.2 二级工程类型区 七个二级工程类型区类型的名称、典型区域、地形、土地利用限制条件、土地开 发整理重点以及主要工程组合形式见表 4-1。 13 表 4-1 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二级工程类型区要素组合特征表(1) 主要工程组合形式二级类型区 典型区域 地形 土地利用限制条件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 土地平整 灌溉排水 田间道路 农田防护 平原排灌工程 类型区 临泉、利辛、太 和、涡阳、蒙城、 怀远、固镇、泗 县 平原 易涝易旱,涝灾尤为突出;土壤肥 力差,粮食产量不稳定;灌溉水源 以河水为主;面上配套不完善,排 水系统不健全;人口密度高,农村 居民点用地较多。 建立健全排灌体系,洪涝 旱兼治;整理废旧村庄, 实施田、水、路、林、村 综合整治 条田 以河流地表 水为灌溉水 源,以建立 完善的排水 体系为重点 田间支道为水泥混 凝土或沥青碎石路 面,田间道为砂石 路面,生产路为素 土夯实路面 护路护沟林、 护堤护岸林、 岸坡防护工 程 平原地下水灌 溉工程类型区 涡阳、蒙城、利 辛、固镇、濉溪、 界首、阜南 平原 易涝易旱,土壤肥力差;地表水资 源缺乏,供水保证率低,灌溉水源 为地下水;排水系统不完善;人口 密度高,农村居民点用地较多。 新建或更新配套井灌工程; 发展节水灌溉;整理废旧 村庄,实施田、水、路、 林、村综合整治 条田 以地下水为 灌溉水源, 以灌溉工程 建设为重点 田间支道为水泥混 凝土或沥青碎石路 面,田间道为砂石 路面,生产路为素 土夯实路面 护路护沟林 波状平原灌溉 工程类型区 霍 邱 、 寿 县 、 庐 江 、 长 丰 、 肥 西 、 来 安 波状 平原 当地径流不足,但引水条件较好; 灌区不配套;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较大。 在充分拦蓄当地径流的基 础上,增建蓄水、引水、 提水工程;加强灌区配套 建设,做好田间工程;适 当平整土地,实施田、水、 路、林、村综合整治 条田/梯田 以水库、塘 坝、河流地 表水为灌溉 水源,以蓄 水灌溉工程 建设为重点 田间支道为水泥混 凝土或沥青碎石路 面,田间道为砂石 路面,生产路为素 土夯实路面 护路护沟林 平原圩垸治理 工程类型区 望江、枞阳、无 为、当涂、铜 陵 、 颍上、凤台、五 河 平原 洪涝灾害较重,也有渍害,圩区内 部配套及管理存在问题较多,粮食 产量高但不稳定。灌溉水源充沛, 有自流引水条件,但外河水位长期 高出圩区地面,缺乏自流排水条件。 建设合理的排灌体系,着 力解决涝的问题;合理利 用湖泊洼地,制止盲目围 垦;做好排灌配套,实施 田、水、路、林、村综合 整治 条田 以塘坝、河 流、湖泊地 表水为灌溉 水源,以排 涝工程建设 为重点 田间支道为水泥混 凝土或沥青碎石路 面,田间道为砂石 路面,生产路为素 土夯实路面 护路护沟林、 护堤护岸林、 岸坡防护工 程 14 表 4-1 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二级工程类型区要素组合特征表(2) 主要工程组合形式二级类型区 典型区域 地形 土地利用限制条件 土地开发整理重点 土地平整 灌溉排水 田间道路 农田防护 丘陵干旱治 理工程类型 区 肥东、定 远 、 金 安 、 凤 阳 、 广 德 、 郎 溪 、 宣 州 丘陵 干旱缺水,灌区配套不全,管 理不善,冲田排水不良。大部 分丘陵区当地水源条件不足, 山区水库供水仍不能解决全部 用水需求,需提引外水补给。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 建设蓄水、引水、提水工 程,充分拦蓄当地径流, 防止废塘为田;加强灌区 配套建设,做好田间工程; 适当平整土地,实施田、 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条田/梯田 以水库、塘 坝、河流地 表水为灌溉 水源,以蓄 水工程建设 为重点 田间支道为水泥混 凝土或沥青碎石路 面,田间道为砂石 路面,生产路为素 土夯实路面 梯田埂坎 防护林、 坡面防护 工程、沟 道治理工 程 山区治理 工程类型区 岳 西 、 金 寨 、 泾 县 、 旌 德 、 黟 县 、 太 湖 、 石 台 山区 人均耕地较少,耕地土层薄, 地块零星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有山洪灾害及干旱问题。田间 道路较差。 建设拦水蓄水工程和截洪 沟,解决灌溉水源和山洪 灾害问题;通过平整土地, 调整田块布局;绿化造林, 农田防护 条田/梯田 以河流、塘 坝地表水为 灌溉水源, 以灌溉工程 建设为重点 田间支道为水泥混 凝土或沥青碎石路 面,田间道为砂石 路面,生产路为素 土夯实路面 梯田埂坎 防护林、 坡面防护 工程、沟 道治理工 程 采 煤 塌 陷 复 垦 工 程 类 型 区 濉溪、颍上、潘集、 凤台、涡阳、埇桥 平 原 丘 陵 采 煤 形 成 的 塌 陷 区 以 及 采 矿 区 因 采 矿 造 成 废 弃 矿 坑 及 废 渣 堆 场 , 耕 地 大 多 遭 破 坏 , 塌 陷 区 塌 陷 深 度 4.0m 的 区 域 又 不 宜 进 行 挖 深 垫 浅 复 垦 作 业 , 本 区 人 多 地 少 的 矛 盾 突 出 。 对 采 煤 塌 陷 坑 、 粉 煤 灰 ( 矸 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