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课 程 设 计 COURSE DESIGN *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CONCEPTUAL DESIGN OF IRRIGATION PROJECT ON TS IRRIGATION DISTRICT 设 计 者:种树前人 专 业:水利水电 班 级:10 级 班 指导教师:庞清江 山 东 农 业 大 学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3 年 7 月 5 日 目录 前言 . 1 灌区基本概况 . 1.1 自然概况 . 1.2 社会经济概况 . 2 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1 必要性 . 2.2 可行性 . 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 3.1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 3.2 总体规划设计指标 . 3.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 4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 4.1 可供水资源量分析 . 4.2 灌溉用水量分析 . 4.3 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 5 典型工程设计 . 5.1 典型工程范围的选择与布置 . 5.2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推算 . 5.3 干渠的纵横断面 设计 . 结语 .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前言 TS灌区灌溉工程位于我国北方山前平原上,种植旱作。主要问题 是干旱,涝害和盐渍化问题并不突出,本设计重点突出灌溉工程,涝 害和盐渍化暂不做不考虑。 本灌区属于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 低,地面坡度一般在 1/1000-1/2000 之间,灌区西北部有一水库可 满足灌溉需要。经调查本地区解放前为一多灾低产地区,洪、涝、旱、 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贫苦农民过着糠菜 半年粮的艰苦岁月。解放后虽得到相关的治理,但干旱仍是困扰这一 地区粮食作物丰产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保证该地区的粮食丰产增收有 必要进一步加强本灌区灌溉工程的建设。按照流域规划的统一安排, 水源的分配方案是:地下水主要供各地国有工业、乡镇企业用水、城 镇居民生活用水。灌区内的机井主要供人畜饮用,除特殊情况外,不 用来灌溉大田。水库主要用于灌溉。 农业生产一方面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另一方面也程度不 同地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因此兴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于作物的 保收增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民经济发 展规划及流域规划,拟将本灌区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棉生产 基地。 1 灌区基本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TS 灌区位于我国北方某地。灌区总面积 15 万亩。 1.1.2 地形地貌 灌区属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地面坡度一般在 1/10001/2000 之间。 1.1.3 水文 灌区西北部有一水库,兴利库容为 2000 万 m3。灌区内地下水充 足,一般地下水位埋深在 810m 之间,矿化度小于 lgL,单井涌 水量达 50-100m3/h,水源有保证。 1.1.4 气象 TS 灌区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冬两季少 雨多风而夏秋两季高温湿热且降雨集中,春旱夏涝现象比较突出。多 年平均降雨量为 654.6mm,但年际变化较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其中汛 期 6-9 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 72-75。年平均蒸发量高达 1234.5mm, 大大高于降雨量。全市多年平均气温约 12.9,年变差达 28.9, 10积温为 4368 度,光照资源较为丰富。无霜期平均为 190 天,最 大冻土深达 50cm。风力一般较低,为二至三级,主风向以南北风为 主,风速在 3.5m/s 左右。干燥度 2.62。 1.1.5 土壤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灌区内土壤大部为中壤土,肥力中等。经测定:灌区土壤 0 80cm 平均容重 1.51t/m3,空隙率 41.3(占土体的),田间持水率 为空隙体积的 75。 1.1.6 水文地质 灌区不透水层顶板埋深为 20m,含水层渗透系数 K=3md,灌溉 季节深层渗漏的灌溉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 =lmmd。地下水等水 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西南方向。地下水的 补给来源在汛期是降雨,旱季是灌溉;地下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地 下水动态类型为降雨(灌溉)蒸发型,主要是垂直运动。 1.2 社会经济概况 1.2.1 工农业生产情况 灌区是以粮棉为主的农业地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种植比占 70)、 棉花(种植比占 10)、春玉米(占 20)及夏玉米(占 60)。复种指 数 1.6。 灌区位于城郊,经济条件交好,西部山区盛产石料,河滩盛产砂 及卵石。 灌区内人口较稠密,劳动力充足,建筑业熟练的技术工人较多。 1.2.2自然灾害 本地区解放前为一多灾低产地区,洪、涝、旱、碱灾害频繁,农 业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贫苦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艰苦岁 月。解放后,特别是在全流域进行治理之后,一般洪水得到了控制, 不致成灾。各地亦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旱涝灾害已趋缓和。据 解放后 50 年统计和调查,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如下: 旱灾:在灌区内普遍存在,以春旱为主,秋旱次之,成灾率在 5070左右。 涝灾:极少发生。 盐渍化:已经得到治理。 1.2.3灌区开发要求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流域规划,拟将本灌区建成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的粮棉生产基地。 按照流域规划的统一安排,水源的分配方案是:地下水主要供各 地国有工业、乡镇企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灌区内的机井主要 供人畜饮用,除特殊情况外,不用来灌溉大田。水库主要用于灌溉。 灌区开发以灌溉为主。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2 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必要性 本灌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春冬两季少雨多风 而夏秋两季高温湿热且降雨集中,春旱夏涝现象比较突出。多年平均 降雨量为 654.6mm,但年际变化较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其中汛期 6-9 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 72-75。年平均蒸发量高达 1234.5mm,大大高 于降雨量。地区的降雨在作物需水期远不能满足要求,致使作物经常 减产欠收。由于粮食作物的生产是当地百姓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当 灌区一旦因为缺水致使作物减产甚至不收将直接影响当地百姓的经济 收入。由于干旱而使当地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是百姓苦不堪言,修建 相关农田水利工程,保证作物需水期水源供应已成为当地百姓迫切的 愿望。 目前,灌区内农田水利设施已运行几十年之久,灌区水利工程在 早期抗旱排涝中,保障灌区农业丰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受当 时条件制约,灌区原水利工程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加之后期缺少工程 维护资金支持,因此灌区渠系工程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造,工程老 化严重,经过多年的运行暴露出灌溉保证率低、渠系水利用率低、设 施老化和管理体制工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 展。为此,需要进行灌区灌溉工程规划,通过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 开辟水源工程、实施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节水措施、改革灌区管理体 制等,实现灌区经营管理良性循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灌区的干旱问题同样牵动着当地政府的心,修建农田灌溉工程, 解决当地的干旱问题很早就被提上日程。由于当地农田需水期的干旱 致使作物减产,直接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并进一步影响到了 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修好灌溉工程为百姓 谋取福利早已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项目之一。 2.2 可行性 TS 灌区灌溉工程的建设很早就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 相关规划和准备工作早已落实。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属于公益性工程, 其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当地众多百姓的生活质量。当地政府在认真听取 百姓声音的同时积极组织相关水电人员到灌区进行考察调研,充分研 究项目的可行性。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调研,已经积累了很多有关灌 区农田地形地质方面的资料,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水源条件来看,当地灌区西北部有一水库,兴利库容为 2000 万 m3。灌区内地下水充足,一般地下水位埋深在 810m 之间,矿化 度小于 lgL,单井涌水量达 50-100m3/h,有充足的水源未得到开发, 水源有保证。同时农田灌水工程实施后将有效解决当地农业和农村的 关键障碍性因素使灌溉地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能 力稳步提高将达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目标。经充分论证灌溉工程 项目不会给当地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将有利于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的 改善。 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财政收 入增加迅速,当地政府已有能力和实力去修建相关农田水利工程为百 姓谋取福利。伴随经济增长的还有日益提高的科技水平,经充分调查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知当地的水利技术已日趋成熟,拥有较高资历的水利人员众多,技术 力量雄厚,同时灌区附近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都为当地灌溉工程 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3.1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 1) 对于平原区灌区的干、支渠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 击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山前洪积冲击扇,除地面坡 度较大外,也具有平原地区的其他特征。这类干渠多沿等高线布置, 支渠垂直等高线布置。 2) 干渠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其他各级渠道亦应该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 3) 为了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 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 4) 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 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于管理。 5) 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渠道线路要直,上、下级 渠道尽可能垂直,斗、农渠的间距要有利于机械耕作。 6) 要考虑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灌溉渠道与其他农田水利工程的 结合,以便发挥最大的效率。 7) 灌溉渠系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由于灌区降水较 少此处暂不考虑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8) 灌溉渠系布置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如耕作区、道路、林带居 民点等规划)相配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和生活。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3.2 总体规划设计指标 3.2.1 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2.2规范标准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B/T21303-2007) 农田水利规划导则(SL462-201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验收规范(GB/T50769-2012)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导则(GB/T29404-2012)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DB37/T1640-2010)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SDJ127-84 3.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TS 灌区总灌溉面积 A 净=10 万亩,灌区有一条长 18Km 的干渠, 干渠上有 6 条支渠(详见灌区干、支渠布置示意图,图 4-1),均为 土渠。灌水时,干、支渠全部实行续灌,各支渠控制的净灌溉面积分 别为:A1、A2 皆是 1.55 万亩; A3、A4 皆是 1.7 万亩; A5、A6 皆是 1.75 万亩。 典型支渠为六支渠,支渠上有 6 条斗渠,每条斗渠上有 8 条农渠, 农渠的间距 150m,长 600m。斗、农渠实行轮灌,斗、农渠各分两个 轮灌组。典型支渠以下的渠系布置图由学生绘制。 干渠渠地比降全部采用 1/1000。 干渠渠线高程见下表 3-1。 表 3-1 干渠渠线高程表 桩 号 0+000 1+000 2+000 3+000 4+500 6+000 7+000 8+500 地面高 程 59.45 59.25 58.50 58.70 58.30 58.20 58.00 58.10 说 明 干渠首 公路桥 生产桥 桩 号 11+000 12+000 13+500 15+000 16+000 16+500 17+000 18+000 地面高 程 57.90 57.85 57.50 57.60 57.30 57.35 57.20 57.10 说 明 交通桥 生产桥 一 三 五 支 支 支 水(0+000) (6+000) (12+000) (18+000) 源A B C D 二 四 六 支 支 支 图 4-1 灌区干、支渠布置示意图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4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4.1 可供水资源量分析 灌区西北部有一水库,兴利库容为 2000 万 m3。灌区内地下水充 足,一般地下水位埋深在 810m 之间,矿化度小于 lgL,单井涌 水量达 50-100m3/h,水源有保证。 4.2 灌溉用水量分析 4.2.1基本资料的收集 1) 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系指土壤在旱田 进行灌溉时,计划调控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相关资料见表 4-1. 2) 土壤最大最小含水率。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为田间持水率, 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 60,播前灌(9 月)以前天然土壤含水率为 48(占空隙体积)。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土体壤含水量按 田间持水率的 90计。 3) 降水入渗量。指降雨减去地面径流损失,详细数值见表 4-2. 4) 地下水补给量。在本次设计中,地下水利用量从偏于安全考 虑,可以忽略不计。 5)由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可由以下公式确定。 WT=667(H2-H1)n0 4.2.2旱作物播前灌水定额确定 为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须的含水量,或储水于土壤中以 提供作物生长发育后期之用,要进行作物播前供水。本次灌溉设计根 据所提供的资料确定本次灌水定额为 40 m3/亩,灌水中间日为 9 月 22 日。 表 4-1 冬小麦各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深度及需水模系数表 生育阶段 起止日期 计划湿润层 深度(m) 需水模比系数的累计值 (%) 幼苗期 分蘖期 越冬期 返青期 拔节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10 月 1 日11 月 5 日 11 月 6 日12 月 5 日 12 月 6 日3 月 1 日 3 月 2 日4 月 10 日 4 月 11 日5 月 1 日 5 月 2 日5 月 17 日 5 月 18 日6 月 4 日 6 月 5 日6 月 16 日 0.6 0.6 0.6 0.60.8 0.8 0.8 0.8 0.8 3.6 11.0 14.0 24.0 55.0 68.0 86.0 100.0 表 4-2 典型年冬小麦生育期逐旬有效降雨量 月份 10 月 11 月 12 月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上旬 0.5 16.5 4.5 13.6 中旬 1.32 下旬 22.5 25 31.5 24.0 4.2.3 冬小麦灌水定额确定 根据图解法,将相应数据输入 excel 表格,生成冬小麦灌溉制度 设计图,见附图 1。 4.2.4 其它作物灌溉设计定额确定 其它作物灌溉设计定额通过设计资料可以查得,详见表 4-3。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表 4-3 典型年(中旱年)棉花、玉米的灌溉制度 作物 名称 生育期 灌水 次序 生育阶 段 灌水中 间日 灌水定额 (m 3/亩) 1 播前 9 月 22 日 40 2 分蘖期 11 月 21 日 25 3 拔节期 4 月 21 日 70 4 抽穗开 花期 5 月 11 日 40 冬小 麦 10 月 1 日6 月 16 日 5 乳熟期 6 月 01 日 40 1 播前 3 月 20 日 60 2 现蕾期 6 月 25 日 40 棉花 4 月 10 日10 月 30 日 3 开花结 铃期 7 月 13 日 45 1 拔节期 7 月 2 日 40 2 抽穗期 7 月 20 日 40 夏玉 米 6 月 17 日9 月 15 日 3 灌浆期 8 月 8 日 30 1 冬灌期 11 月 20 日 60 2 拔节期 5 月 17 日 45 3 抽穗期 6 月 24 日 45 春玉 米 4 月 15 日8 月 10 日 4 灌浆期 7 月 25 日 45 4.3 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W 毛 =(70%*215+10%*145+60%*110+20%*195)*10/0.6=4500 万 m3 通过 excel 计算可得作物初步设计的每次灌水率,相关计算表见 5-1,同时运用 excel 生成灌水率初步设计图,见图 5-1. 5.1.2 灌水率修正 由初步设计灌水率图可知各时期的灌水率大小相差悬殊,渠道输 水断断续续,不利于管理,如利用其中最大的灌水率计算渠道流量, 势必偏大不经济,因此必须对初步计算获得的灌水率图进行修正,尽 可能的消除灌水率高峰和短期停水现象。 在修正灌水率图时,要以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原则,尽量不改 变主要作物关键时期的灌水时间,调整其他各次灌水时要使修正后的 灌水率图比较均匀、连续。此外为了减少输水损失并使渠道工作制度 比较平稳,再调整时不应使灌水率数值相差悬殊,修正后的灌水率表 见表 5-2,灌水率图见图 5-2. 表 5-1 初步灌水率设计表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图 5-1 初步确定灌水率图 作 物 名 称 灌 水 次 序 灌水定额 (m 3/亩) 起始日 中间日 结束日 延续时 间(天) 灌水率 m3/(s* 万亩) 1 40 9 月 17 日 9 月 22 日 9 月 28 日 12 0.27 2 25 1 月 15 日 11 月 21 日 11 月 26 日 12 0.17 3 70 4 月 14 日 4 月 21 日 4 月 28 日 15 0.38 4 40 5 月 05 日 5 月 11 日 5 月 16 日 12 0.27 冬 小 麦 5 40 5 月 26 日 6 月 1 日 6 月 06 日 12 0.27 1 60 3 月 18 日 3 月 20 日 3 月 22 日 5 0.14 2 40 6 月 21 日 6 月 25 日 6 月 28 日 8 0.06 棉 花 3 45 7 月 10 日 7 月 13 日 7 月 17 日 8 0.07 1 40 6 月 26 日 7 月 2 日 7 月 7 日 12 0.23 2 40 7 月 14 日 7 月 20 日 7 月 25 日 12 0.23 夏 玉 米 3 30 8 月 2 日 8 月 8 日 8 月 13 日 12 0.17 1 60 11 月 13 日 11 月 20 日 11 月 26 日 14 0.10 2 45 5 月 13 日 5 月 17 日 5 月 20 日 8 0.13 3 45 6 月 20 日 6 月 24 日 6 月 27 日 8 0.13 春 玉 米 4 45 7 月 21 日 7 月 25 日 7 月 28 日 8 0.13 图 5-2 修正后的灌水率图 表 5-2 修正后灌水率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作 物 名 称 灌 水 次 序 灌水定额 (m 3/亩) 起始日 中间日 结束日 延续时 间(天) 灌水率 m3/(s*万 亩) 1 40 9 月 17 日 9 月 22 日 9 月 28 日 12 0.27 2 25 1 月 15 日 11 月 21 日 11 月 26 日 12 0.17 3 70 4 月 14 日 4 月 21 日 4 月 28 日 15 0.38 4 40 4 月 05 日 5 月 5 日 5 月 10 日 12 0.27 冬 小 麦 5 40 5 月 26 日 6 月 1 日 6 月 06 日 12 0.27 1 60 3 月 18 日 3 月 20 日 3 月 22 日 5 0.14 2 40 6 月 18 日 6 月 21 日 6 月 25 日 8 0.06 棉 花 3 45 7 月 14 日 7 月 18 日 7 月 21 日 8 0.07 1 40 6 月 26 日 7 月 2 日 7 月 7 日 12 0.23 2 40 7 月 14 日 7 月 20 日 7 月 25 日 12 0.23夏 玉 米 3 30 8 月 3 日 8 月 9 日 8 月 14 日 12 0.17 1 60 11 月 13 日 11 月 20 日 11 月 26 日 14 0.10 2 45 5 月 13 日 5 月 17 日 5 月 20 日 8 0.13 3 45 6 月 18 日 6 月 21 日 6 月 25 日 8 0.13 春 玉 米 4 45 7 月 26 日 7 月 25 日 8 月 2 日 8 0.13 在取值设计渠道用的灌溉率时,应从图中选取延续时间较长的最 大灌水率值。综合图 6-2 可知设计灌水率取 q=0.27 m3/(s*万亩) 5.2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推算 5.21 渠道设计流量推算: 选择典型支渠(六支渠)及其所属斗、农的设计流量 (1)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 Q 六支田净 =A4q=0.27*1.75=0.47m3/s 因为斗、农渠分两组轮灌,同时工作的斗渠有 3 条,农渠有 4 条。 Q 农田净 =Q 六支田净 /(n k)=0.47/(3*4)=0.0392 m 3/s Q 农净 =Q 农田净 / f=0.0392/0.95=0.0413 m3/s 灌区土壤属于中壤土,A=1.9,m=0.4. 农 =1.9/100(Q 农净 )0.4=0.0680 Q 农毛 =Q 农净 (1+ 农 L 农 )=0.0413*(1+0.0680*0.3)=0.042 m3/s (2)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 因为一条斗渠上同时工作的农渠有 4 条,斗渠的净流量等于农渠 的毛流量之和。 Q 斗净 =4*Q 农毛 =4*0.042=0.168 m3/s 斗 =1.9/100(Q 斗净 )0.4=0.0388 Q 斗毛 =Q 斗净 (1+ 斗 L 斗 )=0.168*(1+0.0388*0.825)=0.173 m3/s (3)计算六支渠的设计流量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斗渠也是分两组进行轮灌,以第二轮灌组要求的支渠毛流量作为 支渠的设计流量。支渠的平均工作长度 L 支=2.4km. Q 六支净 =3*Q 斗毛 =3*0.173=0.519 m/s 六支 =1.9/100(Q 六支净 )0.4=0.0247 Q 六支毛 =Q 六支净 (1+ 六支 L 六支 )=0.519*(1+0.0247*2.4)=0.55 m3/s (4)推求干渠的设计流量 计算一、二、三、四、五支渠的设计流量 六支 =Q 六支田净 /Q 六支毛 =0.47/0.55=0.85,Q 支毛 =Aq/ 六支 Q 一支毛 =1.55*0.27/0.85=0.492 m3/s Q 二支毛 =1.55*0.27/0.85=0.492 m3/s Q 三支毛 =1.7*0.27/0.85=0.540 m3/s Q 四支毛 =1.7*0.27/0.85=0. 540m3/s Q 五支毛 =1.75*0.27/0.85=0.550 m3/s CD 段的设计流量 QCD 净 =Q 五支毛 +Q 六支毛 =0.550*2=1.10 m3/s CD=1.9/100(Q CD 净 )0.4=0.0183 QCD 毛 =QCD 净 (1+ CDLCD)=1.1O*(1+0.0183*6)=1.221 m 3/s BC 段的设计流量 QBC 净 =Q 三支毛 +Q 四支毛 +QCD 毛 =1.221+0.540*2=2.301 m3/s BC=1.9/100(Q BC 净 )0.4=0.0136 QBC 毛 =QBC 净 (1+ BCLBC)=2.301*(1+0.0136*6)=2.489 m 3/s AB 段的设计流量 QAB 净 =Q 一支毛 +Q 二支毛 +QBC 毛 =2.489+0.492*2=3.473 m3/s AB=1.9/100(Q AB 净 )0.4=0.0115 QAB 毛 =QAB 净 (1+ ABLAB)=3.473*(1+0.0115*6)=3.513 m 3/s 5.22 渠道最小流量的的计算 以修正灌水模数图上的最小灌水模数值作为计算渠道最小流量的 依据,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和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相同,由上述方法算 得: 对于同一条渠道,其设计流量 Q 设与最小流量 Q 最小相差不要过 大以防止在用水过程中出现水位不够而产生用水困难,以渠道的最小 流量不低于渠道的设计流量的 40%为宜。 Qminab=2.053 m3/s Qminbc=1.3678 m3/s Qmincd=0.669 m3/s 此处 Qmin/Qd=0.584,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5.23 渠道加大流量的推算 渠道加大流量的计算以设计流量为基础,给设计流量乘以加大系 数 J 即可 QJ=JQd QJ:渠道加大流量 J :渠道流量加大系数 Qd:渠道设计流量 相应加大系数见表 5-3 5-3 加大流量系数表 设计 流量 30 加大 1.35-1.30 1.30-1.25 1.25-1.20 1.20-1.15 1.15-1.10 TS 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系数 j 有 QJ=JQd得: Qabmax=1.3*3.513=4.5669 m3/s Qbcmax=1.3*2.489=3.2357 m3/s Qcdmax=1.3*1.221=1.5873 m3/s 由于轮灌渠道控制面积较小,轮灌组内各条渠道的输水流量和输 水时间可以适当调剂,因此轮灌渠道可以不考虑加大流量。 5.24 渠道流量的进位规定 为了设计渠道时计算方便,要求设渠道具有适当的位数,为此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SDJ127-84 对渠道流量进位做了规定,见 表 5-4 5-4 渠道流量尾数进位表 渠道流量范围 进位要求的尾 数 渠道流量范围 进位要求的尾 数 50 1.0 2 0.05 10-50 0.5 1 0.01 2-10 0.1 5.3 干渠的纵横断面设计 5.31 渠道横断面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干渠渠底比降取 1/10000。 由于设计渠道为土渠根据设计流量范围,干渠的糙率系数取 0.0225; 渠道的边坡系数取 1.25; (1)计算渠道断面各水力要素 A=(b+mh)h P=b+2hsqr(1+m2) R=A/P C=1/nR1/6 (2)计算渠道输水流量 Q 计算=ACsqr(Ri) (3)校核渠道输水能力 (Q-Q 设 )/Q0.05 便符合设计要求 试算结果见表 5-5: 5-5 渠道流量试算结果统计表 b H m A P R i N Q 设 V 设 Vcd Vc s 1.9 1.1 1.25 3.60 5.42 0.66 0.0001 0.0225 1.21 0.338 0.703 0.3 3 1.3 1.25 6.01 7.16 0.84 0.0001 0.0225 2.37 0.396 0.703 0.3 4 1.4 1.25 8.05 8.48 0.95 0.0001 0.0225 3.45 0.429 0.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软考设计师学习方法解析试题及答案
- 技术员计算机考试全真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知识技能对比研究试题及答案
- 企业战略实施的关键技能试题及答案
- 软件技术员考试成败关键解读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多元化视野试题及答案
- 企业财务战略与其风险管理架构试题及答案
- 多元化经营的实施方案计划
- VB考试必背知识点的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2025年第一次集中招聘考试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建筑模板制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湖北省荆门市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叶黄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含答案)
- 内镜洗消相关试题及答案
- 高效节能泵结构优化-全面剖析
- 2024-2025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三套)
- 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2024
- 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试题及答案
- (广东二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 GB/T 14601-2025电子特气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