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解剖部位正确摄影体位的评价标准和质控要点 (一)肘关节 肘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 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 12 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 13 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 14 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 165o170 o(女多为 165o,男多为 170o) 。 2质控要点: 21 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 22 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踝中点下 1 英寸。 肘关节侧位: 1评价标准: 11 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 12 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13 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 2质控要点: 21 前臂与上臂成 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 22 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 23 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二)肩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 肱骨头与肩胛盂有 13 呈“纺锤状”重迭面; 12 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 4mm 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 13 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 25mm 的肩锁关节面。 2质控要点: 21 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 22 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 23 为要肩关节无肱骨头重选呈切线显示,应取 15”斜位设置。 (三)踝关节前后位 2 1评价标准: 11 踝关节间隙呈 中括号显示:上端为胫距关节面;内侧胫 距关节面;外侧腓距关节面,仅上端关节面有少许胫骨影重选; 12 距骨上缘水平线同胫骨切线,腓骨切线互成交角各为 80o; 13 胫骨的中轴线与距骨的垂直轴线相接续。 2质控要点: 21 小腿平伸,足趾自然向上垂直,不内斜或外斜; 22 中心线垂直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点上 1cm 达胶片。 (四)跟骨轴位 1评价标准: 11 跟骨投影其横径与纵径之比为 1:2; 12 距下关节应显示。 2质控要点: 21 足底与胶片垂直; 22 中心线 35o向头通过第五跖骨基底部。 (五)膝关节 膝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 膝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距约 48mm,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切线与 胫骨相应关节面切线平行;12 胫骨嵴分离呈“笔架”样; 13 腓骨头与股骨仅少部份重迭; 14 髌骨居内外髁中间略偏外。 2质控要求: 21 由于胫骨关节面前缘高于后缘,内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 13o, 外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 10o,因此体位设置应在股骨下方垫一小棉垫 使股骨前缘约成 13o角,这样,膝关节间隙呈切线垂直胶片; 22 中心线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膝关节侧位: 1评价标准: 11 股骨内外髁重迭; 12 股骨与髌骨分离,髌股关节间隙清晰。 3 2质控要点: 21 身体侧卧股骨下垫棉垫使股骨与胶片成 6o角; 22 跟骨下垫高使胫骨平行胶片; 23 中心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六)髓关节 髓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髋关节面呈半圆形,股骨头约 12 与髓臼重叠; 12 股骨颈完全显示,不与股骨大粗隆重迭,小粗隆可见。 2质控要点: 21 由于股骨颈前旋 18o,则应取下肢足内旋 18o,可避免大粗隆与 股骨颈过多重选; 22 骨盘端正,两骼前上棘等高; 23 中心线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下 1 英寸。 髓关节侧位: 1评价标准: 11 股骨颈完全显示不变形,无股骨大粗隆重造影; 12 股骨大粗隆与小粗隆相重迭。 2质控要点: 21 为使投影正确应掌握二个平行面,即:中心线同髂前上棘与耻 骨连线平行;胶片与股骨颈轴线(即:与骼前上棘同耻骨连线的垂 直线)平行。 22 中心线与胶片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线中点垂直下 5 公分 达胶片。 (七)颈椎 颈椎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 椎间关节显示清晰的“心”形状(即不完整“心”字样)及双 侧钩突关节(路施卡关节)显示; 12 下颌骨与枕骨相重迭,两侧下颌角呈“”形显示; 13 应显示颈椎 37 椎体。 4 2质控要点: 21 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头不偏斜; 22 仰头使听鼻线垂直胶片; 23 中心线 15o向头通过环状软骨下缘达胶片。 颈椎侧位: 1评价标准: l1 颈椎 17 全部显示; 12 各椎体后缘呈单边显示; 13 下颌骨不与颈椎重选; 14 齿状突显示清楚。 2质控要点: 21 标准体位站立,两肩下垂、挺胸、眼平视、颈椎呈自然屈度; 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 22 外耳孔垂线居胶片中线,片上缘包括外耳孔; 23 下齿反咬推出下颌骨使不与颈椎 12 重选; 24 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环状软骨垂直胶片; 25 焦点胶片距离取 180200 公分。 颈椎斜位: 1评价标准: 11 颈椎 27 椎间孔显示在椎骨影像正中偏后,对侧椎弓根位于 椎体中线前缘,无下颌骨重迭; 12 颈椎 27 椎间孔显示长类圆形; 13 构成椎间孔前缘的上下相邻椎体的唇状椎间隙界限清楚。 2质控要点: 21 身体自然站立,身体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 45o50 o角; 22 下颌骨前伸、齿反咬、两肩自然下垂; 23 中心线水平投射 15o向头,通过环状软骨达胶片; 24 后前斜位观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间孔,片上左、 右标记应注明清楚。 (八)腰椎 腰椎前后位 5 1评价标准: 11 腰椎 15 及骶椎 l2 显示; 12 腰椎椎体上下缘呈单边显示; 13 腰大肌影清浙。 2质控要点: 21 为减少腰椎生理性前突,尽量与胶片平行,应取双膝屈曲肩部 垫高,使腰背贴紧床面; 22 中心线垂直腰椎 3 达胶片。 腰椎侧位: 1评价标准: 11 片含腰椎 15 及腰骶关节; 12 椎体呈“四方块”影,无上下或后缘双边影; 13 腰椎棘突显示。 2质控要点: 21 身体背面垂直床面,腰下垫棉垫使腰椎棘突联线平行胶片; 22 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 3 达胶片。 腰椎斜位: 二评价标准: 11 片含腰椎 15 的斜位影像; 12 腰椎上下关节面清楚; 13 椎弓部份的“狗”的侧面形象界限清楚(被检测的横突相当狗 嘴;椎弓根似为狗眼;上关节突为狗耳;下关节突为狗前腿;椎板 为狗腹;峡部为狗颈;对侧横突为狗尾;对侧下关节突为狗后腿) 。 2质控要点: 21 仰卧体轴整体旋转,使体背部与胶片成 45o角; 22 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 4 达胶片; 23 腰椎右后斜位观察同侧,而骰骼关节显示为左侧,左右标号应 注明。 (九)胸部 胸部后前立位 1评价标准: 6 11 两胸锁关节对称; 12 两肩胛骨推出肋外; 13 两侧肋隔角显示; 14 两锁骨居平与第 4 后肋重选且仅与肺尖下 13 重选; 15 布局合适。 2质控要点: 21 收腹、前胸紧贴胶片;两肩放松,两手背贴臀上部,两肘前推 两肩紧贴胶片; 22 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五胸椎达胶片。 胸部侧位: 1评价标准: 11 胸椎 4 以下椎体呈“四方块”侧影,后肋基本重迭,两侧肺门 重选,前后肋隔角显示; 12 从颈部至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 13 心脏、主动脉、降主动脉阴影明确; 14 胸骨呈侧位投影。 2质控要点: 21 两手臂上举,两手抱头,眼平视,收腹; 22 前胸壁和后胸背垂直胶片; 23 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五胸椎达胶片。 胸部右前斜位: 1评价标准: 11 片含肺尖及两侧肋隔角; 12 自膈顶处胸椎体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椎体前缘至胸前壁所占比例 为 1:12; 13 心前间隙的狭窄倒三角形和心后间隙清楚。 2质控要点: 21 左臂抱头,右臂下垂手背贴紧臂部,右胸贴片,体轴旋转使冠 状面与胶片成 45o-55o角(45 o角心尖前缘为左心室,大于 45o则为 右心室。心后缘的左心房和右心房显示当角度小时右心房在左心房 下占范围大;旋转角度大时,右心房比例小,大部显示左心房) ; 7 23 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六胸椎平面达胶片。 胸部左前斜位: 1评价标准: 11 片含肺尖及两侧肋隔角; 12 自膈顶处的胸椎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推前缘至胸前壁的比例为 1:15; 13 主动脉窗显示。 2质控要点: 21 右臂抱头,左手背贴臂部,左胸贴片,体轴旋转,冠状面与胶 片成 60o-65o角; 22 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六胸椎平面达胶片。 (十)头颅 头颅后前位 1评价标准: 11 两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显示,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12 岩部显示在眶内不与眶上缘重选,可见内耳道阴影。 2质控要点: 21 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2 中心线垂直通过后枕粗隆。 头颅侧位: 1评价标准: 11 蝶骨嵴、乳突重选显示,下颌骨支部基本重迭; 12 蝶鞍前后状突重合无双边显示; 13 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2质控要在: 21 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 二2 中心线垂直对准蝶鞍(听眉线后 35cm 处) 。 颅底颌顶位: 1评价标准: 11 下颌骨喙突至两侧颅外缘等距,下齿列与眉间重合;齿状突在 枕大孔内中间偏前,但不与寰椎前缘重选; 8 12 中颅窝的卵园孔,棘孔清晰显示。 2质控要点: 21 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 22 听眶线与胶片平行; 23 中心线垂直听眶线通过外耳孔前 3 公分达胶片(当患者不能达 到听眶线与胶片平行时,则中心线给适当角度使与听眶线垂直) 。 头颅前后向半轴位(汤氏位 Townes 位) 1评价标准: 11 两侧颞骨岩部弓状隆突对称; 12 枕大孔内显示寰椎后弓和鞍背后床突; 13 两侧内耳道显示。 2质控要点: 21 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两外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2 中心线 30o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十一)乳突 乳突伦氏位:(Runstvoms) 1评价标准: 11 因中心线 35o向足倾角,则外耳孔上界清楚,下界与内耳重选 边界不清楚(即:内、外耳孔并非呈完整的园形显示) ; 12 鼓窦入口的透亮线可见,乙状窦界限较清楚。 2质控要点: 2l 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外耳孔置胶片中心; 22 中心线 35”向足通过外耳孔。 梅氏位:(Mayers) 1评价标准: 11 小脑侧岩部呈锐利切线显示; 12 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组成的“3A 区”显示清楚; 13 岩部呈轴位投影有放大,但无失真,显示完整;其纵径与横径 之比为 45:10。 2质控要点: 9 21 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 45o角,听毗线垂直胶片,外耳孔与胶 片纵中线重合,并在胶片横中线上方; 22 中心线 45o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横中线上。 斯氏位(Stenves s): 1评价标准: 11 岩部平面显示,岩尖至弓状隆突近似水平显示,乳突尖在枕骨 外显示; 1二可见内耳道,及三半规管。 2质控要点: 21 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 45o角,听眶线垂直胶片。 22 中心线 12o向头,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十二)副鼻窦 副鼻窦:瓦氏位(waters) 1。评价标准: 11 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侧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2 两侧上颌窦的三壁一孔(即内侧壁、外侧壁、底壁及窦上的国 孔)显示。 2质控要点: 21 头听毗线与胶片成 37o角,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 22 中心线通过鼻前棘达胶片。 柯氏位(CaldwtllS) 1评价标准: 11 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2 两眼眶及眶上裂对称显示。 13 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 2质控要点: 21 前额和鼻尖贴片、听毗线垂直胶片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 2 2 中心线 23 o向足通过鼻根达胶片。 (十三)视神经孔瑞氏位(Rneess) 1评价标准: 11 视神经孔显示在眼眶的外下 14 象限中成卵园形阴影; 10 12 视神经孔管壁三条骨壁线显示,构成视神经孔的轴位投影。 2质控要点: 21 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 53o角,听鼻线垂直胶片; 22 中心线垂直通过眼眶外 13 处达胶片。 正位胸片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一、诊断要求 能分辨肺野与纵膈,肺野与胸壁,肺野与肩部软组织的层次,肺 纹理清晰可见。 二、体位要求 1、患者面向摄片架直立,前胸紧靠暗盒,身体正中或脊柱正对暗 盒中线,暗盒上缘须超出双肩约 3cm。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 两肩尽量内转达紧靠暗盒,使双肩胛骨不致与肺部重叠,两肩对称, 使锁骨成水平位。 2、曝光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 三、摄片要求: 1、肩胛骨应投影于肺野之外,双侧锁骨对称放平。 2、第 1-4 胸椎椎体及心影后肋骨应隐约显示。 3、胸部投照在胶片两侧正中,肩部软组织影上留 3-5cm。 4、铅字号码放在右肩部软组织上约 2cm 处,正面显示,序列从左至 右排列顺序如下: 第一行:(1)年月日;(2)右;(3)检查号;(4)医院名称; (5)技术员代号; 第二行:病员姓名(手写或其他标记方法) 密度要求: 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 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2.0 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四、评片标准 (一)一级片标准: 11 1、摄片体位正确:(1)胸部投照在胶片两侧正中,应包括两侧肋 骨外缘,两侧肋膈角、肺尖上软组织;(2)肩胛骨应投照于肺野之 外,两侧锁骨平行对称;(3)肩部软组织影上留 3-5cm;(4)投 照影像无失真变形。 2、影像密度适当:(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2)诊断区 域的密度值:D=0.252.0;(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 3、影像层次分明:(1)能清晰分辨肺野、纵膈、胸壁与软组织的 层次;(2)第 1-4 胸椎及心影后肋骨应隐约显示。 4、无技术操作缺陷:(1)铅字号码整齐排列于胸片右上角,不能 与被检组织阴影重叠;(2)无体外伪影;(3)暗室操作无污片、 划痕、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阴影等。 (二)二级片标准:按一级片标准,其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但基 本不影响诊断,总体观察分析不够一级片标准者。 (三)三级片标准:按一级片标准,其中有两项不符合要求,但基 本不影响为诊断,总体分析不够一级片标准者。 (四)废片标准:不符合前述各项要求,无法作出放射诊断者。 CT 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一、诊断要求: 1、各部分组织层次分明:脑部灰质、白质能清晰区分,可分辨出 1cm 的病灶(不含钙化及出血灶) ;胸部能区分段支气管;腹部肾上 腺清晰可辨,脊柱神经根可清楚看到。 2、病灶显示清晰,诊断明确。 二、体位要求: 准确的摄影体位,包括上下左右边缘,部位及感兴趣区的显示。 三、摄片要求: 1、被检者资料中必须包括年月日、检查号、医院名称和病员姓名。 2、摄片要求如下: 脑部: 一张,视野 20-25cm,层数9;常规行横断位扫描,以听眦线 为基线,自下而上连续性扫描至颅顶;鞍区、颅底和脑凸面病变宜 12 加直接冠状位扫描;扫描层厚 810mm,病变小或拟行冠状位或矢状 位重建图像时,宜采用 25mm 薄层扫描,垂体微腺瘤宜取冠状面, 3mm 层厚、1.5mm 层间距的重迭扫描方式,或采用高分辨率 CT 扫描; 急性颅脑外伤或脑卒中发作期一般只做平扫,疑为肿瘤、脓肿、炎 症、脑血管病和手术后复查,应常规平扫加增强 CT 扫描,或直接增 强 CT 扫描,其他疾病是否增强视具体情况而定。 胸部: 肺窗、纵膈窗各一张,视野 30-40cm,层数15,仰卧位先做 定位扫描以决定扫描的范围;自胸骨切迹平面向下连续或间断扫描 至肺底,层厚 1012mm,病变区加扫薄层;弥漫间质性肺病采取 1.52mm 薄层高分辨 CT 扫描技术;观察心脏大血管宜采用注射造影 剂快速或动态扫描的方法,应用心电门控可获取高质量的 CT 图像; 增强 CT 扫描可应用于纵隔和肺部肿块定性,了解心腔情况、区别肿 大淋巴结和血管断面。 腹部: 两张,视野 30-45cm,层数12;空腹,扫描时再口服 200300ML 以充盈并标记胃和十二指肠;常规仰卧,也可取俯卧或 侧卧位,平静呼吸下听到指令后闭气扫描,一般层厚为 1020MM, 连续或间断扫描。观察胰腺或肾上腺取 35MM 薄层连续或重叠扫描, 以防止遗漏病变;一般以剑突为扫描基线,或从定位扫描像上选定。 扫描范围:肝脏自膈顶扫至肝下缘,肾脏自肾上腺扫至肾下极下缘, 肾上腺自肝膈面扫至肾门平面,对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 扫描阴性时,应扩大扫描范围至腹主动脉分叉甚至达盆腔或耻骨联 合水平;增强 CT 可增强病变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提高清晰度,对 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宜作动态或延迟扫描观察。 脊柱: 一张(包括软组织窗、骨窗) ,视野32cm,层数3(1 个椎 间盘)或4(1 个椎体) 。常规仰卧位,为了减少正常脊柱曲度, 颈椎段扫描宜取屈颈位,腰椎段采取双髋屈曲位;先摄取侧位定位 扫描片,以确定扫描范围和框架倾斜角度,并使扫描层面与脊柱垂 直,椎间盘扫描通过椎间盘及其上下椎体扫 35 层为一组;扫描层 13 厚:观察脊柱外伤和肿瘤、椎管狭窄、椎管内病变取 10mm 层 厚连续扫描,观察椎间盘病变,在腰椎用 5mm 层厚,在颈、胸椎间 盘用 23mm 层厚;怀疑脊椎血管瘤和脊髓血管畸形者,宜行增强 CT 扫描;脊髓造影 CT 扫描方法:以腰穿注射欧乃派克伊索显 300mgI/ml 7-10ml,翻转病人体位使造影剂混合均匀,然后以 51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统一招聘笔试( 电子对抗)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统一招聘面试( 装备管理)模拟题及答案
-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三第8课李将军列传
- 2025农行人民币借款合同
- 走进焊接 课件 2.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焊接的缺陷
- 2025租赁合同生效的情形
- 供应商供热协议
- 健身俱乐部会员权益及服务细则协议
- 2025年工勤技能(综合管理)真题(附答案)
- 个人职业生涯评估合同
- (完整)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500题(可直接打印)
- GB/T 43241-2023法庭科学一氧化二氮检验气相色谱-质谱法
- 小儿腹泻护理查房
- GB/T 42653-2023玻璃高温黏度试验方法
- 代持股权挂名法人协议书
-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P课件
- 医疗保障法律法规行政处罚司法审视及建议PPT学习培训课件
- GB/T 9999.2-2018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第2部分:ISSN
- GB/T 6543-2008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 GB 19522-2004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 GB 10238-1998油井水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