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喜庆习俗 诞生礼仪 标志着一个人出生的庆贺和祝福,是人生中的开端礼仪。 催生 出嫁女儿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 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 ,有预祝平安出生之 意。如母亲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小孩出生后,女婿要带着鸡、蛋、米酒(有的带几十斤)到岳家去报 喜,外婆家要请客,至亲友好都会来参加,以表示祝贺。外公、外婆 会回赠鸡和红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小孩洗澡,请接生婆吃饭。 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面条、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 ,宴请外 婆及亲房。有些地方还要给至亲亲友送红蛋,亲友在满月前会回送鸡、 鸡蛋、面条等物。 做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做“满月”,外婆会送来大公鸡(很多地方 送大阉鸡) 、鸡蛋,还会送来婴儿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项圈、风 衣、裙、银手镯和背带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亲戚,一般都送 小母鸡、鸡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亲房也会来庆贺。 一百天 小孩出生天,也要庆贺。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会 拿公鸡来庆贺,其他亲属一般都要给婴孩送红包。 做周岁 孩子出生一周岁,要做“周”,庆贺孩子“得周”。周岁比满月更 为隆重,来庆贺的客人也更多。 寿诞礼仪 做生日 客家人与各地的习俗一样,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 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较为普遍。从十岁“启十” 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 十岁,到了六十以上,可称为祝寿。做生日要吃寿面和荷包蛋,示意 长寿百岁。 祝寿 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 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 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 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 送礼金。 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 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 亲、至交有发请贴外,不贺不请。 建房迁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 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 、 “除煞 ”,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 、秤、算盘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 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财丁兴旺,喜气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 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 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 传统岁时习俗 过年(春节)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 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 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冬至” 一到,开始蒸酒。 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杀鸡等, 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 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 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 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 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 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 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 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 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 ,也叫“上红” 。大人 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 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 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爱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 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 “点岁火 ”,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 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 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 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 果拿给涯(我) 。 ” 正月初二, 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 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 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 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 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 二晚上蒸好) ,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 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 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 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 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 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 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 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 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 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春节到 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以下一些游乐活动: 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组成一个小队,向各户送春牛图, 有吹唢呐的,打小鼓的,敲小钹的,在每家门口吹打,送上“恭贺新禧” 红贴,主人会给红包。 稻草龙 一截一截,插满香火,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 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各户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 吉利。 蝙蝠灯 也由小孩逐户去舞, “火龙进屋,要你蜡烛”, “恭喜发财,买 田建屋” ,蝙蝠灯不收红包,只要蜡烛。 船灯 灯状似船,在陆地表演游唱。春节前排练,锣鼓队,奏十番配 合。到村以后,吃罢点心,在开阔场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怀 胎”、 “十二月古人 ”、 “瓜子仁 ”、 “一枝花”等曲调,艘公只管划船不唱曲。 晚上要在祠堂“开天官”,唱“天官赐福” 等,最后喝酒吃饭。 狮灯 有傩人出场,一个狮头,一个狮尾,一个孙猴子,一个沙和尚, 还有锣鼓队。狮、猴、沙和尚演唱完后,要进行武术表演,打拳、舞 刀、耍棍、跳桌。狮队过年前要请师傅教练武术。 春分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 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乐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 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 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 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 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 用不到了。 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 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 土地伯公等神坛的。 紫金地区流行清明扫新墓,也叫“ 开青”,中秋期间扫旧墓的习俗。 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鸡鸭、包粽子、做米 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 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提早一天过节, 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紫金客家传统是过七月十四) 。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 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 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 大节,有“ 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紫 金地区一般不那么重视这个节日) 。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 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 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 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冬至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 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紫金地区有“冬至大过 年”之说,因此,冬至节家家户户杀鸡劏猪,做“ 萝卜”,吃“ 萝卜”是紫 金人过冬至一大特色。 客家丧葬礼俗 比起其他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客家人对于此,做得 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葬务从厚,礼务从奢,丰其筵席,醉 饱灵侧,鼓乐奠别等等。一些地方至今旧俗犹存。 病人临终之际,便将事先做好的“ 寿衣”给病人穿上,称 “着寿衣” 。 过去有“ 上六下四” 之说,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裤子。 客家风俗重视送终。出门在外的千方百计赶回家,以求在临终前见最 后一面,显得孝顺。人断气后,马上烧香,焚纸,眷属、儿女悲哭成 叫。是为“ 送终” 。 报丧:病人断气后即刻报丧。孝子往外祖母舅家及亲伯叔家报丧, 在门前或附近路口还出讣告。 摆孝堂:在遗体前挂白布,摆香桌,放灵位牌或遗像。早晚哭灵, 登记亲友送来的礼物或“代烛”,帐布按序挂在孝堂两旁。 落枕:移动遗体,在厅堂地上铺一白布,将遗体放在上面,头枕新 瓦,瓦上垫以布制三角枕,日夜派人守候;择日定时将遗体入棺叫“入 财”。每天清晨和傍晚以及亲友来吊唁时,丧家女眷在帐内棺旁举哀。 晚上亲友参加孝堂守灵,俗称“陪夜”。 发丧要择时,常在早晨。旧时在头一天要“闹丧” ,通宵达旦,鼓乐 喧天。发丧先举行祭奠,再起柩出殡。讲究排场,以显示儿女孝顺。 安葬:将灵柩放入墓地。墓地选择讲究“ 风水” 。坟墓外观很似客家 人的围龙屋,是客家人崇拜祖先的一种表现。埋葬后第三天,亲属穿 孝衣到坟上哭拜祭奠,烧纸钱,谓“醮三朝”。 做七:人死后,每逢“ 七”日,要举行祭奠,俗称 “做七” 。一般只做 “五七 ”。最后举行祭奠,焚化灵屋(纸屋) ,叫“完七” ,以示丧事的结 束。以后,周年举行祭礼,叫开小孝;三年举行祭礼,叫开大孝。开 大孝时,门前、厅堂换上红联,一切恢复正常。 客家之俗,安葬若干年后(常为年) ,挖开墓穴,将遗骸用炭火 烘烤,按人体结构屈肢装入特制的陶瓮内,谓“捡金” ,然后重新安葬, 这才是永久、真正的坟墓。 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人,有一些特别的丧葬礼俗,如比较注重请僧道 打醮念经,超度亡魂等。 客家年三十晚冲凉水的传统 客家人在年三十晚烧冲凉水有一种风俗:那晚的冲凉水很早就开始煮, 里面会放柏树叶,长命草,樟叶和桔子皮。柏树叶和长命草是长命百 岁的意思;樟叶和桔子皮是大吉大利、平平安安的意思。偶意年三十 晚用这样的水洗澡会长命百岁,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客家的拜祖神活动 客家有传统的拜祖神活动。拜祖神,指对已逝去的父母,乃至上祖 英灵,都当作神明崇拜,而对直系上几代(一般为上三代)祖神,则 是最经常叩拜的。 “生为人,死为神。 ”父或母死了,就要请和尚为之立 神牌。神牌上写着死者姓名、世辈和死后褒封的谥号,立于尸前,开 始让其子孙叩拜。此举称为家奠或家祭。尸体埋葬后,神牌移入用竹 枝搭架外表糊纸的“灵屋”中,每七天由和尚司仪让子孙叩拜一次,此 举称为“ 做七” 。共拜七次,七七四十九天后, “灵屋” 火化,由和尚在火 化后的灰烬中拈回一撮“神烬”,盛入用红布制成的三角形袋中,袋面 照样写上死者姓名、世辈、谥号。此袋称为“香火袋” ,挂于祖堂左右 两边墙壁上。此后,死者的子孙,便可在自己住屋的祖厅,按“香火袋” 位置,各自叩拜自己的祖神了,一般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叩拜 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叩拜上几代祖神活动。 对已逝去的曾祖、高曾祖以上的祖神叩拜,则是在固定时间或特定 情况下进行的。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曾祖、高曾祖以上的神位,都 经过“ 转火安龙” 移送到老祖屋正堂神龛安定了。所谓“转火安龙” ,就是 凡住屋祖堂左右两边墙上挂满了“香火袋”时,就举行“转火安龙” ,即把 住屋祖堂所有“香火袋”统统取下火化,放入一个“大香炉钵” 内,然后用 特制“ 轿子”把它送到老祖屋,统一置入正堂神龛香炉内,并分别制成 神牌安于老祖屋的神龛上。所以老祖屋便成了各族各系共同叩拜祖神 的地方。每年过年则为各姓各族各系共拜祖神的时间。大年三十,吃 团圆饭之前,必须先行到老祖屋拜祖神,不拜祖神不准过年,这是客 家不成文的规矩。大年初一,则是全族全系集中,由族长统率叩拜祖 神,否则被斥为“忘祖”。 拜祖神要有祭品。祭品一般用一只宰好的鸡、一条鱼、一块肉“三牲” 组成。把“ 三牲” 摆于神牌前,然后点烛焚香下跪叩头拜祭,烧纸钱放 鞭炮即告礼成。但大年初一拜祖神的祭品必须是斋品,多为年糕、年 点、糖果三盘或五盘组成,其余礼仪相同。还有祭祖祠、扫祖墓,实 质也是拜祖神,只是形式比较隆重,礼仪比较复杂。祭祖礼仪多为全 姓全族共祭祖祠,共扫上祖墓时举行。祭祖要请吹鼓手吹打,要请礼 生唱礼司仪,祭品则以宰后的整猪、整羊和“五珍” (山珍海味择五样) 组成。要宣读祭文,行“三跪九叩三献”大礼。客家拜祖活动现在仍很 普遍,只是今人多在祖神、祖墓前献花圈、花束、花篮,行鞠躬礼作 为拜祭。 客家的“崇九” 每一个说客家话的人都应该知道“ 九”与“久” 同音,所以我们客家人 把“九 ”,视为 “吉祥”的象征,有 “崇九”的风俗。 客家人建新房子,通常要挑选与九相关的日子,如初九、十八等。 所建楼房的层楼和房间楼也取九的倍数,认为这样可以长久同居共处。 “九”在客家人的婚姻嫁娶中显得尤为重要,男女双方相亲、换贴,一 般都选与九有关的日子,聘金尾数要带“九”,如元,迎亲的 队伍也要凑足人,凡礼品都是,方为吉利。客家人做寿,寿饼要 做或个,所用菜都暗切“三、六、九” ,如三鲜汤、炖狗肉 (狗偕九) ,韭菜豆腐、重(九九)寿糕等等。 由于九与韭谐音,小孩破学启蒙都要食韭菜。客家山歌也用韭喻九, 如:“ 燕子含泥过九江,妹子送郎出外乡,九月九日种韭菜,两人交情 久久长。 ”客家人对九的重视,还表现在把正月初九视为良辰吉日。春 节后,出门打工、经商的人一般要到初九这天才离家启程,期望在新 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客家地区的“天穿日” 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传说是女娲补天的日子,是二十四节气中 迎雨水的节气,取“雨水屋无穿漏”之意。在这一天,家家要将过年留 下的甜板、煎丸蒸来吃。客家一些地方,妇女在此日把甜饭做成大圆 块,以油煎后,上面扎针,也是“补天穿”之意。天穿日农民都不下田、 不挑尿桶,传说下田和挑尿桶会遭天旱。 以前的风俗是用红线系着煎饼投到屋顶上,为“补天穿” ,年代 后,天穿日吃甜板、煎丸的习俗尚存,但不再煎丸、甜板上插针线了, 农民也破除迷信,照样下田。 紫金地区流行“天穿日”吃“勺脉粳”的习俗,意指用“勺脉粳”补“ 天穿”。 客家人与“胞衣迹” 在客家人的传统观念中,每个人身上都有“精” 、 “气” 、 “神”,神就是指 元神,所谓元神也就是灵魂的意思。当一个女人怀孕时,胎盘(胞衣) 上就有了元神,或者说有了胎神,有些人生下来后身上会留有胎记, 这便是胎神留下的印记。胎盘是胎神的代表物。家中孕妇如生下孩子 后,胎盘要加倍珍惜,用草纸包好,深埋在产房的角落或厨房里的水 缸底下,他们认为胎盘是人的生命之根,埋藏入土后才能根深叶茂, 故以前的老祖屋有些房间是不用“三合土”(石灰、沙、黄泥按一定比 例合成的混凝土)铺筑地底,只将泥土夯实即可,以方便日后挖掘。 这样的房间叫“落地间”,产妇一般都住“落地间 ”,意即落地生根。 客家人习惯上把出生地叫作“胞衣迹”。 “胞衣迹 ”为什么不叫“故乡”而叫“胞衣迹”呢?原因并不复杂,客家人 是一个流动的民系,真正的故乡在中原,失去了故乡的人哪里还有故 乡?客家者,处处为客处处为家。 客家人虽然对“胞衣迹”情深意笃,但只要有可能,不管路途有多远, 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离开“胞衣迹”。客家男人多以厮守家园为耻,以 出门在外闯荡天下为荣。客家的血缘是流浪的血缘,在不断的迁徙中 继续迁徙,在不断的流浪中继续流浪;“家而客焉” ,在故土上为客; 又“客而家焉” ,在异乡构筑起新的家园,时至今日,形成了梅州客乡 海外侨民多出“胞衣迹”人口一倍多的结局。流寓客子,走得愈远,心 中与“ 胞衣迹” 的距离就愈近;人越是在外边,心却跟“胞衣迹” 贴得更近。 远方的游子,永远都不会忘记围龙屋里的故事,梦中常常是“胞衣迹” 的山水田庄,耳际常常回响着“胞衣迹”的山歌乡音,眼前常常浮现出 “胞衣迹 ”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 不忘“胞衣迹”,心系 “胞衣迹”,情动“胞衣迹”。当年漂洋过海谋生, 在异地他乡落地生根后的海外华侨,凭借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 不拔的顽强意志,摆脱困境后,特别是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士,对“胞衣 迹”更是情有独钟、乐于回报、舍得投资,由他们捐资、斥资兴建的大 工厂、大企业、大商场、大交通、大学校、大医院等随处可见,在“胞 衣迹”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现代神话。 客家酒俗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 这种米酒又称“水酒” ,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 。这种“酒 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 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 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 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 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摆有一张桌子,这 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 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 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 品席” ,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 梅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 ,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 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 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 ,右 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 同情况罚酒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杯,才能 离席。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 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比 如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 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 能象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家酒拳 逢年过节、婚寿喜庆都少不了摆宴吃酒,酒席宴上酒到甜处也免不 了猜拳行令,从古至今,概莫能外。在古时,行令和猜拳不是一回事, 行令高雅得多,同时难度也大得多,这种酒令,如今已难觅踪迹。而 猜拳这形式因为较简单和平民化,故而长久不衰,保持着旺盛的生命 力。现在猜拳和行令连为一语,实则有拳而无令。永安喝酒也有一套 拳令,这套拳令百年来基本上没有走样,在民间广为流行,拳令从一 至十是这样的: 一定高升 两榜进士 三元及第 四逢四喜 五子登科 六连大顺 七子贤徒 八仙过海 开花状元 全逢全喜 这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谏太宗十疏书》课件
- 语文教学研修汇报
- 亲戚关系单词课件
- 《诗经·何草不黄》课件
- 亲子健康调理课件
- 亮丽的城市风光课件
- 事故安全培训感受体会课件
- 事业单位财务
- 气体行业的年度工作总结
- 汽车外饰工程师年终总结
- 人工智能在智能物流领域的应用练习题
- 2025变压器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装置
- 工程对赌协议合同模板
- 盒饭采购合同协议
- 钟祥旅游景点
- YY频道模板文档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每日默写知识点(背诵版)
- (完整)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DBT29-179-2014 天津市玻纤水泥平板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
- 取保候审后外出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