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包装装潢不正当竞争认定_第1页
侵犯包装装潢不正当竞争认定_第2页
侵犯包装装潢不正当竞争认定_第3页
侵犯包装装潢不正当竞争认定_第4页
侵犯包装装潢不正当竞争认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侵犯包装装潢不正当竞争认定 1、 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的规定,擅自将 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者近似的使用, 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行为。这里所说的“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包括足以 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2、 认定使用与知名商品所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应综 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从形式上看,使用的名称、包装、装潢的 主要部分和整体形象与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相似;二是 在实质上,一般购买者施以普通注意力会发生误认等。一般购买 者已经发生误认或者混淆的,可以认定为近似。 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由经营者营业场所的装饰、营业用 具的式样、营业人员的服饰等构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 象,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装 潢。”的规定,以及第四条:“ 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 源产生误认,包括误认为与知名商品的经营者具有许可使用、关 联企业关系等特定联系的,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 (二)项规定的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 为是该知名商品。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视觉上基本无差 别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应当视为足以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 相混淆。”的规定,当事人的装饰装潢及企业整体形象适用中 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 4、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 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商 品的名称、包装、装潢被他人擅自作相同或者近似使用,足以造 成购买者误认的,该商品即可认定为知名商品。第五条规定:对 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可以根据主要部分和 整体印象相近,一般购买者施以普通注意力会发生误认等综合分 析认定。 5、 关于知名商品的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将“知名商品”解释为“ 在中国境内具有 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品”。对于如何认定 商品是否知名, 解释规定,原告应当对其商品的市场知名度 负举证责任。同时,为便于法院判断和当事人举证, 解释对 认定知名商品的具体因素作了规定,即“认定知名商品,应当考 虑该商品的销售时间、销售区域、销售额和销售对象,进行任何 宣传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域范围,作为知名商品受保护的情况 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这 些因素进行举证,法院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综合考虑这些 要素的基础上对于是否知名进行判断和认定。 6、 关于保护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和装潢的地域范围 3 / 14 解释对涉及知名商品地域的规定应当掌握以下要点:首先,对 于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和装潢主要在其知名的地域范围内进 行保护,但恶意使用不在此限。其次,善意使用不应当认定为不正 当竞争行为。构成善意使用,必须由在后使用者证明其不知道在先 使用的存在,且两者分别存在于不同的地域。再次, “因后来的经营 活动进入相同地域范围而使其商品来源足以产生混淆,在先使用者 请求责令在后使用者附加足以区别商品来源的其他标识的,人民法 院应当予以支持。 ”这种由在后使用者附加区别性标识,其目的是使 客观上足以产生市场混淆的商品能够因为另外附加的显著性区别标 识而区别开来,从而有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保护购买者的合法权 益。这种区别性标识可以是另外附加醒目的文字标注、图形等。 7、 关于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的特有性的认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知名商品名称等的“特有”, 相当于商标法所规定的商标的“显著性” ,主要是指区别商品来源的 显著特性。 解释第二条第一款对此作了规定。为便于认定特有性, 解释列举了四种不认定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 情形,即(一)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二)仅仅直接表 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 商品名称;(三)仅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 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以及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四)其 他缺乏显著性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其中,第(三)种涉及功 能性,不适宜排他性使用,因而不能获得特有性保护,而(一) 、 (二) 、 (四)种情形虽然本来不具有显著性,但经过使用取得显著 特征的,可以认定为具有特有性。 解释第二条第二款对正当使用作了规定,即“知名商品特有的名 称、包装、装潢中含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 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以及其他特 点,或者含有地名,他人因客观叙述商品而正当使用的,不构成不 正当竞争行为。 ”这些都不是商业标识意义上的使用,不会与他人知 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和装潢产生市场混淆,因而不构成不正当 竞争行为。 8、 关于将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纳入特有“装潢”范围 虽然营业场所的装饰、营业用具的式样和营业人员的服饰等构成的 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装潢”有所不 同,但这只是“装潢” 在服务商品上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本质上仍 然属于“装潢 ”的范畴。因此, 解释第三条将其纳入了反不正当竞 争法第五条第(二)项的调整范围。 9、 关于混淆误认的认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将“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 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规定为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 件之一。按照理论上的归类,混淆误认有四种情形:A、将甲、乙 5 / 14 商品鱼目混珠,混为一谈;B 、将甲、乙商品误认为来源于同一经 营者;C、误认为甲、乙商品来源于具有商业标识许可使用、参股 控股等特定联系的不同经营者;D、将甲、乙商品产生联想。由于 产生联想的混淆误认程度较低,不宜将其纳入混淆误认的范围。据 此, 解释第四条第一款将“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 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解释为:“ 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 产生误认,包括误认为与知名商品的经营者具有许可使用、关联企 业关系等特定联系”,其本意是包括上述前三种混淆误认关系。而且, 其中的“足以 ”是指具有较高的混淆误认盖然性,而不是一般的可能 性。 造成混淆是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不正 当竞争行为的独立条件,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不仅要对 被告使用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与自己的相同或者近似承担举证 责任,而且也应当对这种使用是否会造成混淆误认承担举证责任。 解释第四条第二款基本采纳了这一观点。同时,对认定混淆误 认的情形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外延的解释,即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 或者视觉上基本无差别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应当视为足以造 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除此之外,就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 和有关证据进行认定,而不能简单推定。 10、 解释第四条第三款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相同或者近似的判断原则和方法作了规定,第五条则规定了禁用 标志。 11、 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构成要件 (一)仿冒的对象必须是知名商品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仿冒知名商品特 有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反不正当竞争 法所禁止的,从另一方面讲是法律对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 装潢进行保护,换句话讲就是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 受到保护,而非知名商品是不受保护的。非知名商品与知名商品 的保护问题上,正如王利明先生所讲:“ 对两者保护程度是不同 的,只有后者才能作为假冒侵权的侵犯客体,从而适用反不正当 竞争法以获得保护,可见,知名与否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关键” 。 因此不论是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行为的角 度还是从保护知名商品的角度说,受保护的必须是知名商品。可 见,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行为构成要件之一就是 仿冒的对象必须是知名商品。 (二)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构成要件之二是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被仿 冒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必须是知名商品所特有的。工商行政 管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 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三条第二款指出“本规定所称特有, 是指商品名称、包装、装潢非为相关商品所通用,并具显著的区 别性特征”,因而,能否认定为“特有” ,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是否 7 / 14 为“相关商品所通用” 和能否“ 具有显著的区别性特征” , “特有”是与 “通用”相对应的。 一般来讲,通用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是指在某一领域 内已被特定行业普遍使用,为交易者共同承认的商品名称、包装、 装潢。从内容讲,那些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成分、功能的商品 标识,一般说都是通用的,如啤酒、白酒、汽水等等都是通用的 商品名称。通用的名称无法区分经营者或生产者,因而无法且也 无必要对特定使用人进行保护,通用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一 般都不具有显著的区别性特征,而“特有”的名称,按若干规定是 指知名商品独有的与通用名称有显著区别的。因而特有的名称、 包装、装潢是经营者为自己生产的商品独创的名称、包装、装潢, 它在市场营销中以其显著的区别性而成为该商品与其他相区别的 标志,并与该商品的品牌形象联系一起。 “特有 ”的商品名称、包装、 装潢是经营者独创的,区别于一般通用名称,特有名称是否为一 种商品所特有,首先考虑该特有名称是否由商品经营者所创先使 用。通用名称不具有区别性特征,它为相关产品普遍使用,是一 种公有财富,所以通用名称不应为某个经营者一家独占使用,否 则就会妨碍市场的公平竞争,更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该名 称在市场上是否为同类所通用和是否具有区别性,同时更注意市 场上反映同类经营者认可。特有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 了经营者及其知名商品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同时又是其企业 形象和其高品质、高声誉商品的象征”。 例如:北京地坛医院诉江苏爱福特药物保健公司等不正当竞 争案件中,1984 年地坛医院的前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 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消毒液,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 更名为 84 消毒液,1984 年地坛医院生产 84 消毒液,地坛医院 于 1997 年 3 月向全国三十多个生产厂家转让许可使用其技术生 产、销售“84”消毒液。地坛医院起诉爱福特公司未经原告许可, 擅自使用“84”消毒液作为其产品名称已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应 承担民事责任。被告爱福特公司不同意其观点,案件经一、二审 审理,后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在此 案二审判决书论述到“商品的通用名称不能获得知名商品特有名 称的独占使用权,判断通用名称时,不仅国家或行业标准以及专 业工具书、辞典中已经列入的商品名称应当认定为通用名称,而 且对于同行业经营者约定俗成也应认定通用名称,而且对于已被 同行业经营者约定俗成,普遍使用的表示某类商品的名词,也应 认定该商品的通用名称” 。在“84 消毒液” 一案中,1984 年研究 成功后被定名为“84 消毒液 ”对一种新产品而言这样的命名具有特 殊性,体现了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区别性特征,而原告所研制出 “84 消毒液”后,以技术许可证方式许可多家企业生产该产品,全 国诉讼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已有四五十家,产品大都使用 “84 消毒液”名称,并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的审查核准,这样“84 消毒液”实际被作为该类产品的统称而被管理和使用。在“84 消毒 液”产品 10 多年的市场过程中,已经成相关产品的含义,应值得 9 / 14 注意的是商品名称显著性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的变 化和时间的推移,一个特有的名称也可转化为通用名称,一旦出 现这样情况,就失去法律保护的条件。 又如:上面提到的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诉哈尔滨圣士丹啤酒 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一案中,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啤酒是 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法院在判 决书中认为:原告哈尔滨公司生产的哈尔滨啤酒可以被认定知名 商品, “哈啤” 作为哈尔滨啤酒的简称,经过哈尔滨公司多年不断的 广告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成为哈尔滨 啤酒这个知名商品的名称,知名商品特有包装与装潢与知名商品 特有名称一样须是知名商品所特有。 同时包装与装潢是两个有联系但又不相同的概念。国家工商 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规定, “包装”是指为区别与类 似商品以及方便携带储运而使用在商品上的辅助物和容器。而 “装潢”是为区别与类似商品而在商品或包装上附加的文字、图 案、色彩的排列组合。很明显包装具有识别功能和方便携带、储 运的功能,而装潢具有识别和美化的功能,它既可附加于商品上, 也附加于商品包装上,其基本构成为文字、图案、色彩三个要素, 同时还有三个要素的排列组合,二者既有区别又往往紧密地联系。 因为商品的装潢既是商品的一部分,有时也是包装的一部分。 例如:延吉市制药厂自 1971 年开始研制生产“梅花鹿茸精” 其包装、装潢是由上海市广告装潢公司美术师设计,其包装、装 潢的主要特点是盒底为烫金梅花鹿茸角。产品自投产以来,畅销 省内外,深受广大用户好评。延吉市制药二厂感到“梅花鹿茸精” 销路好,便于 1993 年组成筹划也开始生产“梅花鹿茸精” ,延吉 市制药二厂把延吉市制药厂的产品的包装、装潢作样板,设计产 品包装、装潢。其包装盒的底面、颜色、产品名称及字样,梅花 鹿角图案完全抄袭与延吉市制药厂产品的混淆,使购买者发生误 认,使购买者误认是延吉市制药厂的“梅花鹿茸精 ”,其行为受到 延吉市工商局的查处。 (三)作相同或近似的使用 仿冒行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造成侵害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 行为,就是对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做相同或近似的使用。 只有做相同或近似的使用,才能使仿冒产品与知名商品在特有名 称、包装、装潢等方面产生混淆,近而使仿冒产品和知名商品产 生混淆。其根本目的是对生产经营者产生混淆以达到产生市场混 同结果。 一般情况下,这种仿冒行为分为两部分,其一就是对他人知 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完全仿冒,即做相同的使用。其 表现为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与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 装潢完全一致,从使用的文字、图形到外观形状以及布局、色彩 来讲,没有差别。经营者采取这种手段就仿冒以达到混同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仿冒手段一般消费者和使用者极易发生误认 11 / 14 导致购买,但这种行为司法实践上的认定相对较易。其二,就是 做近似的使用,所谓近似,也就是说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 装、装潢进行细小和无关大局的改变,保留主要部分使主体风格、 显著特点得以保留,一般情况下,以购买者的普遍注意力就会发 生误认或混同。对近似使用,在认定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首先, 应根据整体结构和主要部分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如果从整体 结构产生的总体印象上看,其主要部分相近似,即附属部分近似 或不相同也不妨碍认定仿冒行为,其次认定仿冒是以一般购买者 施以普遍注意力是否发生误认或混同,而并非施以特别注意力或 以专家的眼光及特别的工具和手段作为依据。 例如:某某化工工业公司诉某化工厂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包装, 装潢不正当竞争一案,原告某化工工业公司成立后,专业生产腻 子膏、腻子粉等装饰材料深受用户好评,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 名度和占有率,多次荣获各项荣誉证书,其注册商标被天津市工 商局认定为天津市著名商标。2002 年原告重新设计、包装、装 潢获得外观设计专利。被告某化工厂自 2001 年 4 月用与原告包 装极为相似的包装装潢销售同类产品。原告请求停止侵权,赔偿 经济损失。在庭审过程中原告出示证据,当庭出示原、被告双方 的包装,双方腻子膏包装袋均为尼龙编制袋,袋子正面约三分之 一处均有一向上开口弧线,弧线上方均为浅红色,浅红色部分均 从左至右书写 “精益求精,公认品牌”八个黑体字,其下方为各自 注册商标,弧线下方双方底色均为红色,弧线下方从左至右均为 条码标记和重量标记。其下方原告包装书写 XXX 腻子膏,被告 包装书写 XX 腻子膏字体均为白色黑体字,下方均为方形浅红色 底色书写:“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再下均为厂名,厂址 ”。法 院经审理判决原告生产的 XXX 腻子膏为知名商品,其包装装潢为 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被告的行为系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告 某化工厂不得使用该包装装潢生产、销售腻子膏产品,赔偿原告 相应经济损失。 本案中某化工工业公司,其包装装潢特点突出鲜明,其主调 为红色,通过向上开口弧线区分包装醒目两个色块,整体结构清 晰,使人过目不忘。而被告的腻子膏包装袋其整体结果与原告的 包装完全相同,只是极小部分有不同,但不影响整体的近似,以 一般注意力分辨就会发生混淆,从而导致误认,故认定其仿冒行 为是完全正确的。 (四)造成误认 仿冒知名商品的行为是仿冒者使自己的仿冒商品与知名商 品发生混淆,而混淆的发生是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认。因为消费者 发生误认,才能达到市场混同的目的,一般来说造成误认,包括 两种情况,其一是已发生误认,客观上已发生了购买者对有关商 品在认识上混淆;其二就是可能引起误认的情况,即只要仿冒行 为有使消费者发生误认的可能,就可以成立不正当竞争行为。这 一点对打击仿冒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造成误认” 的要求必 须实际出现,对保护知名商品无疑是加大难度,由于各地方市场, 13 / 14 购买者人群等因素的不同,采取可能发生误认,对仿冒行为一经 出现,即可加以制止,也被仿冒的知名商品的经营竞争加负担, 同时促使有关部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打击。 (五)擅自使用 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包含两种方式, 一种为经营者通过合法途径,如通过转让或许可使用使经营者获 得知名商品的特有标识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其行为为合法行为, 并不侵害他人的权益,更谈不上不正当竞争;另一种行为是经 营者在没有经过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权利许可的 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其行为构 成仿冒行为。擅自使用,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