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对小学生不良影响的研究 (1)_第1页
信息网络对小学生不良影响的研究 (1)_第2页
信息网络对小学生不良影响的研究 (1)_第3页
信息网络对小学生不良影响的研究 (1)_第4页
信息网络对小学生不良影响的研究 (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网络对小学生不良影响的研究 中期报告 张婷 向沐潇潇 陈园 冯仲阳 陈沅湘 内容摘要: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掀起了全球信息革命的热潮,网络因其传输信息的快捷、方便,网络热 潮也涌入校园,引起广大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踊跃参与。对小学生而言,网络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 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从正面影响看,网络使学生拓宽了视野、扩大了交际、增强了自信、培养了个 性。不过与网络对小学生正面影响相比,目前其负面影响显得更为突出和尖锐,网络游戏及网上的一些不 良信息,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此形势下,社会、家庭、学校应积极做好应对措施,打造绿色 网络,使小学生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网络 小学生心理 双刃剑 身心健康 一、课题简介 课题意义: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 学习、生活带来深刻的改革。由于网上内容的快捷性和声图并茂的形象性,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目前, 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也面临着网络的种种挑战和考验。他们尚未有一定的识辨能力和自制力, 缺乏正确的引导,往往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网络将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如何对待网络,如何正确引导 学生,以成为一个严峻的教育课题摆在当代教育者面前。 研究目标: 1初步研究出网络环境对学生不良影响的相关系数。 2形成一套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新路子。 3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调控,力争在学习方面、心理方面、行为习惯方面表现 出明显的优势。 研究内容: 1.小学生上网现状的调查研究 a 小学生上网场所的情况调查 b 小学生上网频率的情况调查 c 小学生上网时间段的情况调查 d 小学生上网内容的情况调查 2.影响小学生不良上网习惯的因素分析 a影响小学生不良上网习惯的内部行为研究 (小学生自控力自觉性对不良上网习惯的影响,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用途对不良上网习惯的影响) b影响小学生不良上网习惯的外部行为研究 (父母对小学生上网的态度,小学生家庭联网情况,小学生平均上网次数) 二、研究情况 1.小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 网络是一个虚拟没时空限制的没有压力感的世界,而儿童的判断力差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敏感。学生长 期上网容易对网络形成依赖,缺乏动手动脑实践能力。 2.小学生上网的现状: 据部分城市调查,至少有 10的小学生沉迷于玩游戏机,有的学校高达 40以上。偶尔上网的人数占 62.5%。 根据调查研究,小学生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和晚上。其他时间段相对比较少,占 37.5%,平日晚上占 14.28%,空就上的占 8.92%。 每次上网的时间,大部分在一个小时左右大约占 64.1%,上网在两个小时的占 19%。 小学生上网玩游戏的人数占上网人数的 44%。 家长对小学生上网持“不管”态度的又 15.38% 从研究调查来看上网人数比去年有所增长 3.搜集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据记者报道:山西太原的两个网吧少年 16 岁的太原人郝鸾和朋友 17 岁的李鑫,为了“一夜暴富” 轮着菜刀把自己的爷爷、奶奶、太姥姥、三叔、三婶杀死。 案例二、2004 年重庆两名小学生通宵上网后睡在铁轨上被火车轧死。 案例三、合肥市一 13 岁儿童因沉迷于电子游戏,8 天 8 夜不回家。 案例四、天津 13 岁少年张潇艺上网 36 个小时后在一栋 24 层的高楼顶上纵身一跳 , 作“飞天”姿势,纵身 跃起,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尤第安、泰兰德 案例五、04 年 7 月 27 日山东省德州市 19 岁少年张亮亮为凑上网费劫杀打工妹。 案例六、南京市一位父亲为挽救迷恋网络游戏的儿子,两次割腕自杀。 案例七、2005 、9,武汉一位母亲为了劝说长期沉迷于网吧的儿子,以跳江寻死相谏 案例八、13 岁的女孩玩游戏机上瘾,偷钱偷存折-变卖家中物品- 离家出走-堕落为三陪女。 案例九、2004-10-20,18 岁的薛某、韩某、王某网吧玩偷车绝技 最终涉嫌盗窃被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 案例十黑网吧悄悄进乡村农村孩子受到危害,天津市宁河县一个小自然村竟开了 8 家游戏室,老板们以色 情镜头缠住了孩子。游戏室的老板们为赚钱可谓不择手段,他们设小包房,包玩、包吃、包住;有的代做 作业,给学生写请假条。许多游戏机房还暗设赌博机,诱使学生沉溺其中。 案例十一、大学生 3 天网吧包夜后猝死 众家长控诉网吧危害无须多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一言 难尽。 三、阶段性成果 1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长期沉迷于网络, 缺乏必要的锻炼,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作息规律被打乱,精神不振;长时间盯在荧屏上,造成用眼过 度,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据报道,某市一名 12 岁小学生在网吧泡 3 天 3 夜,饿了喝口水,困了打个盹, 通宵达旦地玩游戏,当家人找到他时,身体已极度虚脱,几近死亡。另外一些网站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 信息很容易给小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导致心理扭曲。据扬子晚报报道,镇江一名 13 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 受黄色网站影响,难以克制之下竟当街对一年轻女教师实行性骚扰! 2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很多网吧未经消防、安全、文化等部门允许,没有安保人员,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网吧中人群鱼龙混杂, 有的人进出网吧,纯粹是为了敲诈一些小学生。2012 年 5 月 24 日,江苏常州武进一名 14 岁的少年党某 辍学在家,因为没钱进网吧玩游戏,居然打起了小学生的主意,敲诈一名小学生长达一个月之久。有的网 吧经营者唯利是图,向过夜未成年人提供饮食住宿;孩子夜不归宿,家长、老师自然心急火燎,到处找人, 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不安定因素。目前,网吧已成为滋长是非的一大聚集地。 3影响小学生的学业 沉迷于网络中的小学生,会惦念这游戏中的情节,想着如何去战胜别人、如何多练级,长期的不思学习, 成绩直线下滑。我们无法真正进入那些网迷们的内心世界去体味他们的感受,但可以想象得到他们游离的 眼神、胀红的眼睛、疲惫的心理到底有多少精力去搞学习。所以学生一旦被“网住” ,往往会误入歧途, 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学习兴趣低迷,学习时间无精打采,不按时完成作业,严重者出现厌学、逃课等现 象。 4影响小学生的人格发展 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对挫折的容忍力和适应力较差,会使一些自制力差、性格孤僻的学生出现人格障碍。 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希望把自己的愿望、爱好、习惯、利益等通过网络中的角色扮演来实现,在虚 幻的空间里创造一个“完美”的自己。在网络中人人都是“自由人” ,你可以不符合社会规范,可以不负 责任,撒谎、欺骗、伤害他人习以为常,于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对人或事的漠不关心,行为冲动,犯错 后既无悔改之意又不能从中吸取教训。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导致现实生活中 的自我封闭、性格孤僻、人格缺陷。 5削弱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诱发犯罪心理 网上不良信息泛滥,影响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引起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 如在网络游戏中,大多内容很暴力,杀几十个人、结几十次婚、养几个私生宝宝在网络中不是什么怪事, 不需要接受社会制约或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的宣泄。在游戏世界里,所有问题都可用武力来解决, 小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这些网上垃圾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冲突便会采用这种方式解决,因此容易 诱发犯罪心理,引发现实悲剧。近年来,由于网游引发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如广东顺德一个小学生在课 间嬉戏时,因为模仿网络游戏中的对打画面,一刀刺死了同班好友。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少小学 生的童年乃至生命,正被网络游戏及网上的不健康内容无情的吞噬。 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 ,作为新的传媒渠道为小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同时又使很 多孩子患上网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一部当心便会毫不留情的葬送学生的前途。在这种 形势下,我们社会、家庭、学校都应积极面对,共同为小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四、网络对小学生不良影响的防范措施 1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 学校要把网络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把普及上网知识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 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培养创新能力的工具,经常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有关网络的活动,充分发挥校园 网的育人功能。 学校教师在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相关的网络法律知识。在开设网络课程的同时, 要积极开展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倡导网络文明,大 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开展宣传公约的系列活动,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习惯,增强青少年 网络安全方法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 教师要指导学生上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关注学生的网络生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认识网 络中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提高自控能力。 2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闲暇指导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闲暇意识和闲暇态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活动。以闲暇活动促进思 想品质的提高,养成良好的个人爱好、兴趣。闲暇指导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学校教育要与社区教育、 家庭教育相结合。 3提高家长的教育和监护能力 学校与社区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普及 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积极向家长普及网络知识,家长也应该主动学习一些网络知识, 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家长要了解关心孩子的上网活动,承担起引导孩子上网的责任。要注意方式方法, 切实起到管理和监控的作用。同时要配合学校进行网德教育。 4倡导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网络环境,荡涤网络中的不文明现象 青少年教育系统要统筹规划,建立专门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的安全、放心的教育网站。为不同年龄 段的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科技知识、各种健康的游戏、娱乐、体育等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向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网络聊天室中邀请优秀的青少年工作者、儿 童心理专家、优秀教师参与,广泛与中小学生交朋友,及时提供帮助及心理咨询。 教师及家长在了解到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之后,可以为有关部门对现有网站及传播 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级处理时,提供更加切合中小学生实际、符合他们成长需要的意见和建议。家庭和学校 要积极使用“安全浏览技术”,屏蔽少儿不宜的网站及信息内容。 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的、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主题积极的、内容健康 而又情节生动,为青少年喜好的电子游戏产品出谋划策,用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优秀的本土网络游戏产品 抵御不健康的进口游戏的肆意泛滥。同时,要配合有关机构大力开发以知识为主,渗透游戏因素,或以休 闲为主,伴以知识性、趣味性的教育游戏类软件。 家长和教师要经常了解哪些游戏适合中小学生玩,同时知道孩子们正在玩哪些游戏,对学生给予指 导,引导青少年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组织中小学生到青少年专用网络游戏网站玩游戏,避免受到部分成 年玩家的不良影响。对青少年专用网络游戏网站实行限时,配合网络游戏实名制和分级制度,对不同年龄 段的玩家采取不同的对策,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通宵玩网络游戏的土壤。 5切实解决中小学生上网吧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于网吧的管理力度在不断加大,各部门已经作了大量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网吧 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学校和家长应该做到充分了解网吧管理的法律法规,形成社会舆论监督, 使“黑网吧”难以生存。同时,要配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坚决不去网吧上网。 6预防和救治“网络成瘾症” 中小学生自制力差,辨别力不强,很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境地。那么,学生或家长如何判断自己或 孩子是否患了“网络成瘾综合症”呢? 可以比照以下标准作个简单的自我诊断。如果对下列 10 个标准中的 5 个回答“是”,就表明已经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当你 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 情绪( 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你是否由于上网 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的钱?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如烦 闷、压抑) ,而一上网就来劲儿? 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 家长、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已经有了网络成瘾的早期症状,应及时让他们停止操作并休息。一旦发现 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出现,不要紧张,要尽早寻求网络成瘾的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要明确 “网络成瘾综合症”是一种与烟瘾、酒隐、赌瘾、毒瘾类似的心理疾病,不要认为可以不治自愈,也不要 觉得不好意思见医生,就不去救治。耽误治疗,只能更深地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密切关注自己的 孩子上网后的变化,孩子也要在发现自己成瘾之后,及时向家长求助。家长帮助孩子,配合医生的治疗方 案积极治疗。 总之,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它的 正传播效果,也要清醒地看到它的负效果,更要看清这些负效果给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的 一系列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真正远离网络上的不良影响带来的侵蚀和伤害,这是全社会的共 同责任。 五、后阶段设想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 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 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 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 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 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 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 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 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 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 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 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 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 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 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