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_第4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 步入 21 世纪,新的社会、市场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我们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方 式方法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的 要求和需要。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从形式到内容、从信息传输的方式 和数量到信息传输的对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实现形式与内容 的统一、实现信息传输方式和数量的科学合理、实现方式数量与对象 承受力的和谐与统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一个绝佳的方式和途 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有哪些优势,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又要注 意哪些问题呢?笔者就以本文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历史学 科的整合中的一些基本感触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的本质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本质是教学方法和信息传递 方式、结构的变革。回顾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按信息技术在课 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划分为三个阶段:演示工具阶段、学习工具阶 段、整合阶段。在演示工具阶段,用信息技术替代教师的部分授递功 能,例如通过课件演示强化教学重点或帮助学生突破一些教学难点等, 信息技术的本质就是教具,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总是尽最大的 可能把历史真实的展现给大家,运用信息技术去模拟和复现历史。当 信息技术的使用作为一种硬性要求时,进一步使这种演示辅助的功能 得到了强化,导致信息技术替代了教师更多的授递工作。然而信息技 术的参与并没有使教学方法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 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和落实,“人灌”变 成了“电灌”,教师说的仿佛少了,但学生讲的和想的非但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了。这与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学生整 体素质的真正提高,因而遭到众多教育专家们的批评。多媒体实际上 已成为教师“折磨”学生的又一种现代化的武器。于是信息技术的运 用进入第二阶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最初的做法就是把做 好的课件给学生作为自学的辅助工具。由于课件本质上是一种辅助、 演示的工具,其表现方式是一种陈述式的、按既定方式进行的演示, 且交互功能差,既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教,教师的 主导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因此这种把信息技术 作为学习工具、知识传授工具的做法也遭到专家们的批评。但是以学 生为主体的思想还是得到了肯定,尽管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一种被动学 习(缺乏学习的自主选择权、主动探究的意识等)。过去我们把这种 现象归因于人机交流,现在看来完全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引起的。因为 我们的教学方法还不能支持学生鲜活的内心世界的各种学习需要,包 括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交流讨论的需要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实质就是用信息 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变革,使“教”与“学”趋于一致, 利用全新的技术营造最宽松、舒适的学习、研究环境。这样,我们进 入第三个阶段,“整合阶段”。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实 现这样的整合要求:一是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二是网络资源支持教师的教学设 计者、教学组织者和教学帮促者的角色;三是网页支持多种信息交流 工具和发布工具,支持 “教”与“学”的协调一致。未来的课堂教学 应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生应该成为历史的主人,课堂的 主宰。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把重点放在增强学生的思维密度上,而不 是放在机械训练的量上,不是放在材料的简单堆砌与罗列上。教师在 教学中要不断变换媒体,变换信息传递方式,找出知识的关联性与延 展性,逐步升华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感觉器官不断受到多媒体所传递 的各种信号的刺激,激起认知冲突,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 而激活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整合需要把握“整体观” 在教学研讨过程中,老师们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既要营造学习 情境,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要通过讨论、交流和巩固性练习 检查落实教学目标,感到一节课时间太紧张,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对 此我们进行了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基于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信息加 工理论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一种随机通达的学习,学生之间的 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就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它使合作学 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因而合作学习成为一种现实的、有效的教学 方法。对学生个体而言,其自主建构的速度是非线性的,对于新知的 学习是先慢后快,有一个知识的积累和整理的过程。从学习过程分析,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产生式”的学习过程,新的学习内容的 学习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当中的,是一个同化或顺应的学习 过程。一个新内容向另一个新内容之间的过渡体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的发展,揭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单元教学目标之间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应被分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 内容方面,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基于事实的、富有挑战 性的、整合了多学科教学内容的学习资源,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 选择权,因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成为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方 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变革要求教学组织支架也发生相应变革, 即整合课不应以课时为教学单位,而应以单元课时为教学单位。 通过对这个典型问题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 科教学整合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整体”的教学观。从“教”与“学” 的关系处理来看,要从把“教”与“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统一在学习过程之中;从教学方法来看,需要整合多种教学方法,以 适应各种不同学习内容、不同认知特点的学生学习的需要,单一的教 学理论或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从教学内容来看, 需要多学科的参与,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是古今中外、天南海 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学习的需 求;从教学目标来看,学生习得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互 相联系的整体,能力不是独立于知识以外的东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 时就是在培养能力,培养了能力就可以主动的获取更多的知识,数鱼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此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教学时间单 位来看,以单元教学时间作为一个课时整体;从教学评价来看,知识 的获得与方法的掌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更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 教学的整体进行评价,对技术的使用的评价不在局部,而在于其产生 的课堂整体效果,对教师的评价已不再是教学技能或知识点的处理, 而是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整体素质、素养的评价;从学生学习方式 来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个体的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更是建立在 协作基础上的合作、探究学习。所有这些说明,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 整合需要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我们的教学。例如,我在处理新教材 的过程中,就尝试着把枯燥的、难于理解和掌握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教 学 运用全新的理念、教学形式,把它变成一场中国传统思想研讨会,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去准备、去发挥。教师只是给予必要的帮助 和指导,例如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制订工作计划、小组内的分工等。 学生们则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过程中,广泛的搜集资料,分工 协作、集思广益,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们将搜集的 资料认真整理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演示文稿、网页、小品、故 事、朗诵等,传统与现代济于一堂。在实际操作中,一节课是远远不 够,好,我们就用两节课。我们不一定要完全遵规守纪,决不能教条 化,为大纲、学科标准是从。这一课例使学生的学习理念、方式发生 了质的改变,也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教学效果不是传统的评价标准 可以评价的,这一课例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整合 需要把握“整体观”。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的教学效果评价 如何评价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我们认 为评价的关键是作为教学媒介的信息技术能否使“教”与“学”更加 协调,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总的评价原则是促进学生的探究性 学习,课堂教学合理、有效,具体从教学设计、学生活动、信息技术 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是评价的核心。 学生不是刻板的去接受、记忆,而是通过学习能够有所创造、有创新, 学生通过学习会更加的主动、自觉的学习、思考、探索,让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体,也使他们成为最主要的评价者,评价教学、评价教师、 评价自己。我们决不可以自以为是,我们要记住,我们传授的是能力, 培养的是素质,否定孩子,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同时也 就等于否定了我们自己。我们再不可以用传统的分数指标来衡量我们 的孩子,正如笔者在前边提到的:数鱼的时代必须过去了,而且现实 告诉我们,它确实已经过去了,我们要给孩子“渔”,真正的“渔”。 四、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的几点缺失 其一,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有限。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 著特点。然而,由于教学软件研制开发僵化、单一,大多是传统教育 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尽管 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 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长此以往, 必然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如同传统的教师专制化一样,使学 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由老师的讲变成电脑的“灌”,容量大大增加, 学生们更受不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 呈现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 样性、科学性、创新性来激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才是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历史本身就是丰富多采的,学生 希望零距离的与之交流,我们要帮助拉近他们的距离,决不可以成为 阻碍。 其二,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足。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 育资源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然 而,由于资金与技术等原因,学校的校园网信息资源贫乏,且更新较 慢。可以说整个互联网世界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在历史教学方面资源 相当匮乏,仿佛做一个教育、历史教育的网站是一劳永逸的!更新速 度之慢让人叹为观止。一些优质的期刊、报纸、图书馆等教育信息无 缘或很少与师生相见。至于北大附中等优质远程课程资源更是难于与 师生共享。至于地本、校本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