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婚姻家庭的变化与青年人的恋爱择偶观_第1页
当代婚姻家庭的变化与青年人的恋爱择偶观_第2页
当代婚姻家庭的变化与青年人的恋爱择偶观_第3页
当代婚姻家庭的变化与青年人的恋爱择偶观_第4页
当代婚姻家庭的变化与青年人的恋爱择偶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婚姻家庭的变化与青年人的恋爱择偶观 陈一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和大学生谈论婚姻家庭、恋爱择偶方面的问题,或许有人说这个还早,其实呢,也不早了。婚 姻家庭作为一门科学在中国发展得太迟缓了,所以世世代代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谈现代社会的男女交往和恋爱择偶这个主题之前,稍提一下近年来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的一 些新情况,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这期间我们的婚姻家庭生活也正 经历一个过渡,即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从 1949 年到 1979 年这 30 年间,我们的婚姻家庭、恋爱 择偶非常平静、非常规范、非常简单。但从 1979 年以后情况就变得复杂了,集中表现为社会离 婚率大幅度上升。据统计,1981 年全国平均离婚率为 4。7%,1991 年翻一。番,1995 年北京市 已达到 20%左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认为这并不是说现在的人比过去更没良心、更没 责任感、更没道德感,而是说现在的人在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和婚姻选择比老一代更 复杂了,需要他们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来适应现代婚姻的要求。 传统社会的婚姻道德比较简单,首先是因为那时经济上的贫困。19491979 年 30 年间,我国人 均收入只有几十元,刚够养家糊口,夫妻一旦结合便受到经济纽带的约束,相依为命过日子, 谁也离不开谁,那时的婚姻具有“经济共同体“的意义。其次那 30 年间基本上是多生育。众多的 子女也成为束缚夫妻关系的一条纽带,如果夫妻吵架想离婚,想想五六个孩子,一人分三个确 实过不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那时的婚姻只是一个“生育合作社“。“经济共同体“和“生育合作社“ 是传统婚姻的基本功能,所以那时的婚姻在这两条外在纽带的维系下就比较容易稳定。加上传 统社会中传统观念的影响,使人们恪守婚烟是终身大事,应该“从一而终“、“白头谐老“、“嫁鸡 随鸡,嫁狗随狗“,这也成为一条纽带外在地维系着传统婚姻。再加上那时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 什么都是政治,婚姻是同志加夫妻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夫妻要求离婚,法院会给办学习 班,学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际上很难离异。当时家家户户都在这四条纽带中生活,稳 定性极大,安全感极强,但人没有多大自由,要跳出这个圈子非常困难,通常是“吵吵闹闹几十 年,别人还说好姻缘“。 70 年代未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今天的婚姻不再是过去传统的模式了。首先是经济 发达了,人们挣钱多了,钱多之后夫妻关系悄然松动了,相依为命之感没那么强了。人们的衣 食住行不再靠家里,转向靠市场,作为维系婚姻关系的“经济共同体“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其 次是生孩子少了,独生子女的父母在考虑离婚时就简单多了,反正就一个,跟你跟我都养得起, 所以孩子作为维系夫妻关系的纽带被弱化,“生育合作社“没有意义了。作为第三条纽带的传统 观念也开始松弛,现在的流行歌曲、广告媒介、报刊杂志都在重复商品经济的价值观,“不在天 长地久,只在曾经拥有“。第四条纽带的政治运动也不搞了,过去了。 传统纽带已经不再成为维系婚姻关系的保证,走向现代的婚姻依靠的是内在纽带的凝聚。这个 内在纽带就是感情。现代婚姻非常注重讲究感情。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婚姻在很大程度 上从养儿育女,过日子这样一些日常重负中解放出来,也从沉重的社会压力、政治压力中解放 出来,成为满足夫妻双方情感生活的温馨的港湾、沙漠中的绿洲。这种以情感生活为纽带、为 基础、为保证的婚姻关系比起“经济共同体“、“生育合作社“进步多了,高级多了,但也困难多 了。这是因为情感生活是一种包括性的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在内的非常复杂、 非常微妙的东西,比起票子、房子、面子、孩子这些物质的、外在的东西脆弱多了。上下嘴皮 一碰,说“感情不合“、“没有共同语言“,这就足以使恋人分手、夫妻离异,而且这都是法官调 解不了的,党委书记批评不了的,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了的。现在的问题是众多男男女女仍然 是“经济共同体“成员、“生育合作社“社员的坯子就去承担情感、心理、文化共同体的任务,结 果没有岗前培训,上岗不会操作,失败了。 第二个问题讲现代社会的男女交往。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女授受不亲“,意思是说男 女不能相互接触、相互交往,一旦交往便是谈婚论嫁,男女能够在一起的唯一机会就是成为夫 妻,否则只有私奔。现代社会已经不是“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女性已经走向社会,参与社会 生活,这样男女交往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如此。现代社会男女交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是 娱乐。人在性成熟后,由于情愫的伴随,使得男女一起更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娱乐型交往占现 代男女交往的绝大多数。特别是对于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非常希望娱乐时能和异性在一 起,在娱乐中满足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寓青春期的渲泄于娱乐之中。这是非常自然的事 情。男女交往的第二个功能是社会化。社会化过程中少不了男女交往,男女交往可以帮助男女 双方发现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位置、价值、魅力,帮助自己了解异性的千姿百态,这对将来选 择终身配偶是一个心理准备。缺少男女交往的社会化过程是非常不完善的,北京单身者俱乐部 中有许多人是在找对象中不该剩下的剩下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该交往异性时没有 交往,到了二十八九岁发现自己该找老婆或丈夫了,却不会找,因为没有练习过,没有准备, 不了解异性,心目中的异性就是自己的母亲或父亲,以致择偶时发生心理障碍。男女交往的第 三个功能是业务上的功能。工作、学习中的切磋、合作当然可能有同性,但两性之间情愫的伴 随使得业务上的异性搭挡非常容易满足青春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业务的成功。业务活动中与 同性坐在一起和与异性坐在一起,感觉就是不一样,这是非常自然的。男女交往还有满足心理 需求的功能。当工作、学业不顺,当与同事、同学、老师关系不融洽时,人都需要心理上的安 抚安慰。这时如果有同龄异性来敞开心扉,说几句非常到点的话,就特别容易抚平心理的创伤。 这又是情慷的伴随。男女交往的双重意义就在这里,它能帮你解除苦闷,但也容易使你产生误 解,可能是爱上了。处于逆境时非常需要救命草,但当拉住上来后便发现不需要这根草了,所 以许多人在烦恼、挫折时陷入恋情,过了这段时间便发现没多大意义,当时如饥似渴地需要异 性的安抚,而现在不需要了,这只是一种暂时的需求。最后谈男女的婚恋型交往。男女在各种 类型的交往中,可能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经常一块活动,可能基于共同的心理需求而在一个 时期内互相安慰,相依为命,这些可能的许多项交往功能加在一起,就促使两个或几个异性之 间形成友谊群体、朋友圈。异性之间绝对有真正的友谊,其不同于同性友谊就在于有情惊的伴 随。友谊和爱情之间没有多大的界限,友谊完全可能发展到爱情。当在众多异性朋友中进行筛 选淘汰,有些朋友就是朋友,但进一步发展起来和某个异性朋友更接近,各个方面更合得来, 而且有很深的感情交流,于是进入恋爱,这是完全可能的。大学期间学校对恋爱的态度是一不 禁止,二不提倡,不禁止就好,就可以开始感情上的修炼,这是一个远期准备,不可能到该嫁 丈夫或该讨老婆的时候再找一个异性感觉感觉。经过友谊,爱情最终走上婚姻。婚姻则非同小 可,因为婚姻要找的是终身伴侣,没有人说婚姻走一段算一段,签个合同,五年一换。所以说 婚恋型交往需要特定条件,如需要双方家庭背景、教育水平、价值观念、角色观念、兴趣爱好、 性格、年龄等的同源或认同,而在其他交往中则不需要这些条件。婚姻在任何实行一夫一妻制 的国家中都有严格的法律和公众舆论道德来约束,以保障它的稳定性、严肃性和审慎性,因此 婚姻不是闹着玩的,它需要双方彼此做出终身的承诺,需要双方同样具有信守、兑现承诺的能 力。 总之,现代社会男女交往的功能不完全是婚恋,而且有些功能恰恰是婚恋所达不到的。人生活 在大千世界中,人生舞台越来越大,人在某个时候会在舞台的一个角落建立起自己的婚姻关系, 但有了婚姻关系之后人仍然需要到大千世界中去交往,所以大千世界中的男女交往要持续到永 远,是婚姻所不能取代的。建立终身关系的人和大千世界中交往的人是不同的,二者承担着不 同的功能。但今天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夫妻搞错了,他们一旦建立了自己的婚姻关系,就出现了 两种情况。一是在角落内互相占有,互相控制,不允许对方回到大千世界中,导致现代男女之 间占有与反占有的斗争,造成婚姻家庭的悲剧;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人虽然经过严肃认真的选择建 立了自己的港湾,但当远航出去之后发现另外一个港湾也不错,于是就在那里歇息下来,而把 原来的港湾放弃了;当进入新的港湾之后,发现仍然不能永久呆在那里,于是还要出去远航,继 续发现新的港湾这就是现代社会第三者、第四者、第五者的问题。不管怎么说,大千世界 和港湾之间永远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有了港湾就不要大千世界,也不能到了大千世界 就不归宿到港湾。现代男女交往不仅是少男少女、青年男女的权利,也是成年、老年男女同样 应当享有的权利。 第三个问题讲现代青年的自由选择配偶和浪漫的爱情。择偶问题和爱情问题都是比较现实的问 题,当代社会中大多数的人是经过自由择偶和浪漫爱情而结合的,但过了几年、十几年又落人 不幸的境地,婚姻关系半途而废。这和过去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下的从一而终、白头谐老形成 了鲜明对比。这是为什么? 首先,对于自由择偶来说,现代青年人在选择配偶时确实很自由,他们可以利用婚姻介绍所, 征婚启事等把几十个、上百个候选人调动起来,实行“差额选举“,但恰恰正是这种自由择偶的 婚姻更不容易稳定。这是因为自由择偶有两个冒险的因素:一是冒机会的风险。假如你从 18 岁 时开始选择配偶,选到 24 岁时选定了,与你选定的人定下终身。但你这时只是 24 岁,你只能 在看到的人中选,不能在看不到的人中选,只能在今天中选,不能在明天中选;当你 34 岁时, 可能发现一个比当初更优秀的,于是就相见恨晚了,45 岁时可能有相见更晚的,一个人不可能 到 80 岁临终时再和相见最晚的人结婚。这就是一个要命的逻辑,自由择偶不能穷尽选择机会。 过去说选定了就是有主了,不去奢望别的,虽然还去欣赏别的,但欣赏不是行动,现在的青年 人许多已不满足于欣赏,要把欣赏变为行动,有主了可以换主,于是离异悲剧就出现了。悲剧 的借口可能很多,其实内心深处就是不愿放弃选择的机会。所以,在这种自由支配下的婚姻就 很难稳定。今天婚姻的困难就在于自由选择,只知道自由,不知道对自由的限制。自由择偶的 另外一个风险就是变化的风险。假如你从 18 岁开始自由择偶。到 24 岁择定了,你很满意,觉 得很完美,于是结婚,但过了 8 年、10 年时代在变,人的心理外表都在变,到时能否接受 变化了的配偶对你是一种考险。许多人离婚时都说,当初选择时可不这样,现在怎么变成了这 个德性。20 岁时都是大眼睛、双眼皮,美丽动人,50 岁时满脸双眼皮,这也是变化。因此,在 每一个自由择偶的社会里都要严格的法律、道德来规定婚姻关系,自由择偶在择的过程中可以 非常自由,没有法律规定能够择几个,但一旦择定,迈进婚姻的大门,自由就没了,取代自由 的将是责任,对对方的责任,对子女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可惜的是,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人 在婚后仍不愿放弃自己的自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虽然在口头上做出了承诺,但在内心深处 不愿或者在实际能力上无力信守这种承诺,于是导致反悔、背叛。如果双方都有这种心理准备, 那倒也好,因为爱情的结果不外两种,幸福结合和遗憾分手;但往往一方没有这种准备:你说了 要永远永远,可现在又不永远一一所以,自由择偶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些风险,自由择偶的婚姻 是不容易稳定的婚姻。这就要求社会用更多、更严格的法律道德来约束,要求当事人行使自由 权力时有更高的承诺感、更厚重的责任心,这样人们才能享受自由择偶时代婚姻家庭的美满幸 福。 其次对于浪漫爱情来说,浪漫爱情是现代青年人婚前的序幕,男女交往中的特权、享受,没有 人愿意放弃对浪漫爱情的追求,但浪漫爱情也给婚姻关系的稳定增加了太多的困难。首先是浪 漫爱情具有其本能性。爱情需要一种本能力量来驱动,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本能和爱情、 婚姻相比,就在于它转瞬即逝,一旦满足即告消失,不完全专一在某人身上。本能作为浪漫爱 情不可缺少的驱动,可以使人屡次掉进爱河,但把本能作为婚姻的承诺就太危险了。这是因为 婚姻除了能把性关系变为合法,满足本能需求外,还包含着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婚姻代表的是一种终身承诺。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少男少女、青年男女由于不能抑制浪漫爱情 中的本能冲突,出了事故,然后不得不用婚姻去抹掉这个事故,但终究发现不能做长久夫妻, 事故最容易出,但后果不好收拾,回炉不得。其次是浪漫爱情具有主观性。恋爱中的人我爱你, 你爱我,自己死去活来,可别人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种完全跟着感觉走的主观性具有很大 魔力,常常会使完全不相配的一对在一起,最后在婚姻的客观性面前主观性黯然失色,许多婚 姻就是因此而破裂。当你和恋人在一起时可以觉得天空特别蔚蓝,阳光特别灿烂,但你心里要 提醒自己,今天可能阴天下雨,这种感觉不会长久,是主观的。只有这样,将来主观性暴露在 客观性面前,你才不会觉得唐突、惊讶。第三是浪漫爱情的虚幻性。恋爱时每个人总是把自己 最光明、最美好、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对方,以便吸引对方,得到对方,而把阴暗面暂时克制 住,隐藏起来。恋爱双方都戴有有色眼镜,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这样的“西施“是虚幻的、 靠不住的。所以处于浪漫爱情中的人应保持一份清醒,如果对方缺点没有看清楚,将来狐狸尾 巴钻出来,吓一跳,后悔不及。这就要求每个人在恋爱时要瞪大一双眼睛,结婚后要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可现在有的人在恋爱中就把两只眼都闭上了,糊里又糊涂地谈恋爱,这样下去将来 吃亏上当少不了。最后浪漫爱情具有动态性。恋爱发展到一定程度,准备结婚,进入浪漫爱情 的激情期,婚后随之而来的是浪漫爱情的冷却期、休眠期,这期间夫妻要在长期的生活考验、 矛盾冲突,磨合协调之中去接受对方作为一个人全部的光明面和阴暗面,只有经过这些才能结 成真正的夫妻情谊。夫妻情谊不像浪漫爱情那样如火如荼,但它深沉凝练,同舟共济,同甘共 苦,它要伴随夫妻渡过漫长的婚姻旅程。尤其是随着平均寿命的提高,人都要活到七八十岁、 八九十岁,假如还是二十几岁订下终身,将来要和一个配偶厮守五六十年、六七十年而不厌倦, 那将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许多人正是在这漫长的婚姻旅程中渡不过爱情的低谷期,于是便中途 分手,婚姻裂变,希望重新寻找曾有的浪漫、飘逸。过去的许多婚姻都是自然解体的婚姻,配 偶 50 岁时自然离去,用不着离婚;现在夫妻双方活到八九十岁还都健在,要渡过多少困难、坎 坷才能达到自然的终点。这就好比驾驶一辆小车,过去从 20 公里开出去,到 50 公里的尽头, 即便车破破烂烂、驾驶水平不高、保养状况不好也都能凑合;现在同样从 20 公里开出去,要开 到 100 公里,就需要提高车的质量,提高驾驶水平,注意维修保养。过去两人只要能生孩子便 能做夫妻,但今天仅仅会生孩子的男女不见得能做夫妻,因为今天的婚姻已成为一种最高级、 最复杂的“职业“,婚后仍有许多知识需要学习。总之,自由择偶和浪漫爱情非常好,它比传统 婚姻使人享受多了,幸福多了,美满多了,文明多了,进步多了,但也危险多了;现代人无权拒 绝自由择偶和浪漫爱情,但他们在接受自由择偶和浪漫爱情的同时,也要接受它所带来的风险 和挑战,这正是现代人婚姻困难的原因所在。 最后讲择偶标准问题。婚姻不是社会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所以没有一个统一模式,但从成功的 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来看,确实有几个基本方面值得注意。首先要考虑婚姻的同源性,即实行同 源择偶。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背景的相似性。因为一个人成长的家庭背景、家庭文 化圈对他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试图使配偶改变这些,服从自己 的文化圈,将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家庭背景相似的夫妻在婚后生活中更容易相互协调。这便是 文化上的门当户对。夫妻间的许多矛盾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两人的协调不协调,而这在很大 程度上又取决于两人家庭背景的相似不相似。二是受教育程度的相似性。受教育程度不完全是 学校文凭,但学校文凭毕竟代表着文明熏陶程度,其中包括做人、伦理道德、良心责任等等。 同源择偶是一种新的“门当户对“,是同一文化层次上的选择,不注重择偶标准的同源性,试图 通过婚姻去改造一个人在二十几年里留下的“文化遗产“,这几乎是没有希望的,这也正是许多 婚姻悲剧的原因所在。其次要考虑价值观的认同。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价值观,多元价值观支 撑着社会上不同的职业领域。但作为夫妻,朝夕相处,如果有不同的价值观,将非常难以协调。 一对恋人刚开始恋爱时可能是外表的吸引,但深入下去谈恋爱,就是要在谈的过程中使价值观 磨合,取得相互的认同。再次要考虑的是角色观念的认同。解放后 30 年,法律政策都保障男女 平等,女人不再依赖男人,这样造就了两代好丈夫、好妻子。但今天有些人又开始倡导性别角 色的分化,呼唤贤妻良母,呼唤成功楷模,这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传统观念的继续, 所以今天的妇女解放仍在寻求夫妻双方在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之间的协调。有些夫妻 本是大学同学,女方也不错,决不亚于男方,但婚后坚持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当后勤部长全 心全意保男人,结果一保二保保出个现代陈世美。这并不是男人要当陈世美,而是男人被保上 去之后,发现山上的世界很精彩,山下的世界很无奈,居高临下看女人,怎么看怎么庸俗,怎 么看怎么没价值,角色分工上的不协调导致文化圈上的差异,结果婚姻裂变,不可挽回。女人 的悲剧就在这里,她找丈夫是找整个世界;而男人的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