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 焦虑症等心理疾病_第1页
强迫症 焦虑症等心理疾病_第2页
强迫症 焦虑症等心理疾病_第3页
强迫症 焦虑症等心理疾病_第4页
强迫症 焦虑症等心理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焦虑症】 焦虑症有很多种类型,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焦虑常分为: 1) 广泛性焦虑: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 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 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这种焦虑一般会持续数月。 2) 急性焦虑发作(又称为惊恐发作):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并没有恐惧性情 境时,患者突然出现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 系统症状,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 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注意!这种类型焦虑的出现是发作性的, 无法预知的。由于急性焦虑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冠心病发作非常相似,患者往往拨打“120”急 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 此往往诊断不明确,使得急性焦虑发作的误诊率较高,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 浪费。 3) 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场所恐怖、特定的恐怖):恐怖症的核心表现和急性焦 虑发作一样,都是惊恐发作。不同点在于恐怖症的焦虑发作是由某些特定的场所或者情境 引起的,患者不处于这些特定场所或情境时是不会引起焦虑的。例如害怕社交场合或者人 际交往,或者害怕某些特定的环境:如飞机、广场、拥挤的场所。恐怖症的焦虑发生往往 可以预知,患者多采取回避行为来避免焦虑发作。有一位患者就是害怕坐地铁或者公交车, 只要乘坐上述交通工具,她就会焦虑发作,极其痛苦,为了避免焦虑发作,她就打出租车 上下班,因为坐出租车她就没事。 还有一种分类,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焦虑障碍包括: 广泛性焦虑、急性焦虑发作、恐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强迫障碍。因为 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焦虑症状突出。 2-4 (一)注意力障碍 注意力障碍是诊断多动症的必须症状。多动症儿童注意障碍主要是表现在注意的集中 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等特征上的异常。正常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注意集中的时间不同,随 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廷长。 一般来说,23 岁时专注时间 1012 分钟,5 6 岁达 1215 分钟,710 岁为 20 分钟,1012 岁为 25 分钟,12 岁以上可以达到 30 分钟以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的孩子专注时间短于上述范围,因此,他们很难维持注意较长时间去从事某一 活动,每节课听 510 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做事往往有始无终,不能完成父母分配的任 务。做自已感兴趣的事情维持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 他们从事一项活动时容易分心。因此,在上课时,只要听到教室内有一点响动,他的 眼睛立即循声而去,窗户外面有人走过,马上转头张望。在家里做作业时,听到楼下小朋 友的说话声会马上探头寻找或跑下楼去,具备典型的“蚂蝗听不得水响” 的特性。这种注意 力分散性与注意力选择性差有关,不能从同时感觉到的各种刺激中选择性地对某些刺激发 生反应而忽视另外一些剌激。由于分心,所以对于完成的工作任务或学习任务,总是粗心 大意,差错百出。尤其是一些需要有耐心去观察和完成的细节性任务更容易出错。经常丢 三落四,把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丢失在家或忘在学校。做作业拖拖 拉拉也是这类儿童常见的症状,只有 1 个小时的作业,他们常常拖拖拉拉,一会儿喝水、 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东西,23 个小时也完不成,需要家长在旁边时时督促,甚至考 试时也因注意不集中而做不完卷子。 不同个体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不同,有的儿童接受视觉刺激不专心,有的儿童接受听 觉刺激不专心,而另外一些患儿对视觉和听觉刺激均不专心。据本院研究及临床观察,多 动症儿童更多的是表现为对听觉刺激目标的注意缺陷。有视觉注意障碍时,表现为不喜欢 看书,阅读时粗心马虎,容易出错。有听觉注意障碍时,上课听课特别不专心,平常别人 对他说话他似听非听,甚至给人他的耳朵有问题的感觉。因此,这些孩子难以服从指令完 成任务,甚至要大人不断的发出语言命令时才开始去执行任务。 (二)冲动控制能力差 冲动控制能力差表现为耐心差,不能等待,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低。所以,常常是别人 话还没说完,他们就抢着回答。在与别人交流时也不把别人的话听完就插嘴,不能耐心地 倾听别人说话往往是这类儿童的突出特点。考试中粗心大意,从来不会检查核对,常常丢 掉一些题目未做或把本来计算正确的结果抄错,甚至试卷的背面还未翻过来看就交卷,导 致考试成绩不好。在集体游戏或比赛中不能遵照游戏规则,不能等待着按顺序轮流进行, 而是插队抢先。经常去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与同伴发生冲突,不受人欢迎。平常行为鲁 莽,行事不考虑后果,凭一时冲动,把原本良好的愿望变成不好的结果。当他们有要求时, 必须立即得到满足,不能等待;遇到挫折时不能忍受,出现激烈的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 甚至常常会动手打人,导致别人受伤害。由于难于接受社会性规矩的约束,经常违反校规 校纪,受到老师的批评,学校的处罚。而且这些错误经常重复发生,难以改正。 过去认为冲动控制为差这一症状在诊断多动症中的地位次于注意力障碍和多动。但是, 近年来认知理论强调冲动性在多动症中的地位,认知模式是高级执行功能的缺陷,行为反 应抑制缺陷或抑制廷迟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多动症的抑制能力差是由于行为抑制系统与 行为激活系统的不平衡引起。这两种系统控制着儿童对惩罚和奖赏信号的反应。行为抑制 系统受惩罚和非奖赏信号激活而产生的反应抑制。相反,行为激活系统受奖赏信号激活而 产生行为激活。多动症儿童行为抑制系统功能降低,不能根据惩罚和非奖赏性信号及时抑 制自已的冲动。 在谈强迫症之前,先谈一下强迫现象: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强迫现象:比如有 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是不是没关 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儿童、少年也会出现强迫现象,比如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走 4 步必须跳 1 步才能继续向前走等。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如果一般来说这种 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就是一种正常的表 现。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 1%,1982 年我国曾 经做过一次 12 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 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 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 500-1000 万,患病率约为 510。80%的强迫症在 25 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从精神疾病的 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 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如果得不到及时、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 苦和负担,。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洗手要洗 34 小时,手都被洗破了;还有一位患者出门 前要反复检查,3 个小时都出不去门,为此就整日不出门. 可以说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 患强迫症而造成无法工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强迫症的治疗。 发病原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 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 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 强迫症状。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够实现各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 递来实现,神经递质就好比是邮差,不同的邮差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生理 功能。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体内往往会有 5-HT(5-羟色胺 )、DA(多巴胺)、 Sigma(西 格玛)受体以及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而抗强迫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 从而使强迫症状改善。 临床表现 多发人群 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 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 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疾病症状 强迫症状一般包括:强迫观念 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 虑等;强迫行为 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 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强迫和焦虑就像一对双胞胎一样,强迫症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 强迫症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患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对但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 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 只好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2. 患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于自我,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 想法。 新得病的强迫症患者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如果患者患病时 间较长,那么他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强迫症状,因此自我的强迫和反强迫变得不那么强烈。 这是诊断强迫症的关健点。因为从临床上看的话,有一些不典型的强迫症患者,发病一段 时间后出现了精神病性的症状,诊断可能会因此被误改为精神分裂症。因此,及时识别强 迫症状的特点,并加以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种广义的强迫障碍介绍给大家了解一下,叫做强迫谱系障碍,这一类的疾病具 有类似的特点: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观念和/或行为,症状反复出现而且难以控制。包括:强 迫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疑病症,人格解体,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冲动控制 障碍(拔毛癖),成瘾行为(病理性赌博、强迫性性行为强迫性购物、网络成瘾) 诊断鉴别 诊断强迫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精神科医生诊断强迫症的主要依据有:家属提 供的患者病史(患病的时间、不好的表现等)、精神检查(通过和患者交谈得出检查结果) 、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实验室的辅助检查等。临床上常用的强迫量表是耶鲁布朗强迫量 表,通过量表得分的多少来判断病情的严重和好转程度。(详见附表)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一旦确诊强迫症,治疗上要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虽然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 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造成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包括:5-HT 功能低下;DA 功能障碍;Sigma-1 受体不足;谷氨酸含量升高等。抗强迫药物就 是针对这几个环节发挥作用来治疗强迫症的。 目前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而抗抑郁药物往往也可以治疗焦虑,有些抗精神病 药也可以治疗抑郁、强迫,因为这些药物都可以作用于大脑的 5-HT、DA 等多种神经递质, 而这些神经递质和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这样一说可能大家就 好理解为什么抗抑郁药可以治疗强迫症,抗精神病药也可以用来治疗强迫症了吧,就目前 的现状来看,抗强迫药物对治疗强迫症还是有着良好的疗效的。 1 1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原则 1-1 长期原则 足量抗强迫药物治疗至少要 36 个月,有些病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视为一个疗程 结束,才能进行疗效评估。不能服用 12 个月就评估疗效,决定换药。因为强迫症的治疗 起效比较慢,和抑郁症不同,抑郁症服药 2 个月就可以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了,强迫 症至少要 36 个月才行。 1-2 足量原则 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剂量一般都比较大,有时甚至是说明书上所说的最高剂量。这是因 为低剂量治疗疗效往往很不好,因此要应用较大剂量。当然每一位患者情况不同,具体用 药剂量要具体分析具体确定,但是一般来说,抗强迫治疗的药物剂量是偏大的。 1-3 维持时间要长 最大剂量的抗强迫药物取得较好疗效时,一般建议维持这个剂量 612 个月左右,再 考虑减量维持 23 年。 2. 强迫症的一线药物治疗 首选的药物有:SSRI 类的药物(5-HT 再摄取抑制剂):氟伏沙明;帕罗西汀; 氟西汀;舍曲林。这 4 种药物是一线药物,临床实践证明这 4 种药物疗效比较好。 这类药物的药理特点是增加脑内中枢神经系统的 5-HT 的浓度,从而起到抗强迫、抗 抑郁和抗焦虑作用。 分别说一下这几个药物: 1) 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常用药量是 150300mg/天,可以晚上一次服用,也可以 分两次服用,这个药有一定的镇静安眠作用。虽然 SSRI 类药物有 5 种,但是这几种药物 在疗效上是各不相同的,兰释我在强迫症的治疗中应用的比较多,个人体会抗强迫效果还 是不错的,对难治性强迫症也有比较好的效果,跟这个药对 Sigma(西格玛)受体作用较 强有关系。另外,兰释也是儿童强迫症的首选药。 2)帕罗西汀:这个药也是我比较喜欢用的药物,效果也是不错的。这个药物用于抗 强迫的话,常用剂量是 3060mg/天,可以一次口服。这个药物抗焦虑的效果也很好。帕 罗西汀是阻断 5-HT 再摄取作用最强的药物,升高 5-HT 的作用最强,抗强迫、焦虑效果好 与此有关系。应用的一点体会:开始服用时,先吃半片,吃几天后再加到 1 片。如果停药 的话,慢慢减量,不可一下停用。个别患者服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放到晚上服药。 个别患者用后会出现一过性的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话需要定期监测血压。 3)氟西汀:用于抗强迫的话,常用剂量是 4060mg/天,可以一次口服。该药是治疗 贪食症、厌食症的首选药,用于抗强迫效果也是不错的。这个药的副作用常表现为消化系 统的症状,如腹泻等,大多 2 周后消失。 4)舍曲林:该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常用的剂量是 150300mg/天,可以一次口服。 3. 强迫症的二线药物治疗 1)氯丙咪嗪:又叫氯米帕明,是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个老药,老药不代表疗效不好, 相反,该药抗强迫效果是很好的,常用剂量是 150300mg。该药的主要问题是副作用较 大,尤其对心脏的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在大剂量下,副作用就更明显了。在目前重视药物 安全性的前提下,该药的使用就越来越少了。 2.)文拉法新、米氮平、西酞普兰、利培酮等药物。 4. 强迫症的三线药物治疗 三线药物可以理解为增效剂,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合用增效剂有时会有一些较好的 效果,一般都是抗精神病药物,注意:加用增效剂要在大夫的指导、同意下进行,毕竟这 一类的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大。 1)阿立哌唑:常用剂量 515mg/天,分 1 次或者 2 次口服。从临床上看有些患者加 用阿立哌唑后效果很好,当然不是适合所有的强迫症患者,作为一种方法可以试一试。 2)奥氮平:常用剂量 510mg/天,1 次口服,从文献和临床实践上看,加用奥氮平, 对部分强迫患者还是有效果的。 3)喹硫平:常用剂量 200-400mg/天,1 次口服,对部分患者有效果。 5. 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 难治性强迫症是指经过氯丙咪嗪和至少一种 SSRI 类药物的独立足量、足疗程治疗并 未获得满意疗效的强迫症,一般来说多采取加量、换药和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 的调整方法,要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确定。联合用药的话,大多采取抗强迫药 物和增效剂联合,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联合,不同的抗强迫药物联合。 6.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步骤: 常用的几种方案 1)选择一线的 SSRI 类药物系统治疗。 2)加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强化治疗。 3)换另外一种一线 SSRI 类药物治疗。 4)加用或者换用氯米帕明。 5)换成艾司西酞普兰或者西酞普兰治、。 6)其他治疗:例如电休克治疗。 7) 不鼓励进行脑神经外科治疗,因为脑神经外科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至于每一位患者服用哪种药物合适,则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药经历及服药后 的效果、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副作用情况,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后 做出决定,然后通过随访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 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 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我个人认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强迫症患者康复的两条 腿,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 1)精神科医生 有一部分精神科医生的特长就是心理治疗,找这部分精神科医生做心 理治疗最合适,因为这才是最称职的心理医生。其他精神科医生可能特长不是心理治疗, 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像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等等; 2)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比如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的人。 适合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等。 首先解除对自己强迫症状的紧张和害怕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 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 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此 时你越是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 ”,实际上就越是强迫自己去 “强迫”。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 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 ,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 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带着症状,顺其自然”,这是森田治疗的核心。强迫症状要完全消失比较困难,患者 和家属要接受强迫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学习,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焦 虑严重时不要对抗强迫症状,可以去反复重复想或者做,一旦焦虑缓解,建议及时转移注 意力,强迫症状会慢慢好转。 “顺其自然” 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 “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 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包括树立目标, 有所追求, 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 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 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不逃 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不理:不理是强迫症患者最为明智的策略。如果强迫症状并没有引起患者的焦虑 反应,那么久而久之,它就会因为感到“无聊” 而告退了。 2)不怕:对于强迫症患者, 其症状仅仅只是一种表象的东西 ,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 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强迫症患者的首要任务,是其个性的重新塑造, 改变自己的不良 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 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这项工作首先就要从自己对症状的态度上开始。所谓 “不怕”,并不是要抑制症状 ,你要想: 症状出现就让它出现吧,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对我造 成一点不利的影响,也是暂时的、有限的、可弥补的。如果我能不怕, 不与之对抗,我的心理 素质就会越来越强,那么从长远来看 ,我会越来越好,我也一定会成功和幸福的。可见,“不理、 不怕、不对抗”这“三不” 态度中“ 不怕”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 “不怕”,才能做到“不理” 和“不对 抗”。有些强迫症患者虽然暗暗对自己念叨着对症状不理、不怕、不对抗,但他们实则是希 望这么一念叨,强迫症状就会立即消除。所以在内心深处, 他们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不怕,因 而也就不会有什么疗效。 3)不对抗:不对抗的意思是“ 顺其自然”。“顺其自然” 不是症状出现后放任自流,无所 作为,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向, 去行动和努力,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顺其自然 ”不是让你想看就看,而是要让你忍受着一定的痛苦, 坚持听课学习。你可以通过 认真思考、积极想象、善于质疑等方式,让自己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来症状就越来 越不能对你的学习与生活造成干扰,你对它的恐惧与焦虑也就会逐渐减轻。“顺其自然” 不 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 ”,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 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 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 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 正确对待挫折 ,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防 本症临床表现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强迫症状:强迫症状非病人意愿但却难以摆 脱及控制,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2)强迫症状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 为等,有的与精神因素有联系,内容不荒诞离奇,病人自知力存在,无其它精神病和明显 精神衰弱性格特征。 检查 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未能发现阳体征。 并发症 强迫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必须及早识别或纠治。强迫症患 者与其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 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这是正确的,但不能过分和极端。日常的生 活处事都应该与随和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基本要点是适应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 一致,不可严重偏离,一旦发现强迫性格缺陷,必须赴医学神经专科门诊积极纠治。此外 应该明白,预防强迫性格缺陷对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 其次,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 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 改变环境。第三,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为所当为,做事情要抱着一种欣赏, 感受,体验快乐的心情和热情重视过程,不要过分重视结果。第四,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 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现实状况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丢掉精神包袱从减轻不安全 感,学习合理的应激处理方法,增强自信,以减轻其不确定感,不好高骛 【总结一下】 1、强迫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症之一,它可治疗、可恢复。 2、强迫症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症状缓解后还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 间的药物,不可自行停药。配合心理治疗,对于强迫症的恢复,效果更好。 3、SSRI 类的药物是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物,疗效卓越;氯丙咪嗪等药物是二线用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三线用药,包括喹硫平、阿立哌唑片、奥氮平等。 4、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减少病痛,意义重大。 【强迫症测试】 指导语:15 题是强迫思维,6 10 题是强迫行为,请依照你主要的强迫症状作答, 并在题目上圈选适当的数目。 姓名: 日期: 主诉的强迫思维: 1、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强迫思维上?每天强迫思维出现的频率有多高? 0=完全无强迫思维(回答此项,则第 2、3、4、5、题也会选 0;所以请直接作答第 六题) 1=轻微(少于一小时),或偶尔有(一天不超过 8 次) 2=中度(一至三小时),或常常有(一天超过 8 次,但一天大部分时间没有强迫思维) 3=重度(多于三小时但不超过八小时),或频率非常高(一天超过 8 次,且一天大部 分时间有强迫思维) 4=极重(多于八小时),或几乎无时无刻都有(次数多到无法计算,且一小时内很少 没有多种强迫思维) 2、您的强迫思维对社交、学业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妨碍?(假如目前没有工作, 则强迫思维对每天日常活动的妨碍有多大?回答此题时,请想是否有任何事情因为强迫思 维而不去做或较少做) 0=不受妨碍 1=轻微。稍微妨碍社交或工作活动,但整体表现并无大碍。 2=中度。确实妨碍社交或工作活动,但仍可应付。 3=重度。导致社交或工作表现的障碍。 4=极度。无能力应付社交或工作 3、您的强迫思维给您带来多大的苦恼或困扰? 0=没有 1=轻微。不会太烦人。 2=中度。觉得很烦,但尚可应付。 3=重度。非常烦人。 4=极重。几乎一直持续且令人丧志地苦恼。 4、您有多少努力对抗强迫思维?你是否尝试转移注意力或不去想它呢?(重点不在 于是否成功转移,而在于你有多努力对抗或尝试频率有多高) 0=一直不断地努力与之对抗(或症状很轻微,不需要积极地对抗) 1=大部分时间都试图与之对抗(超过一半的时间我都试图与之对抗) 2=用些许努力去对抗。 3=屈服于所有的强迫思维,未试图控制,但仍有些不甘心。 4=完全愿意屈服于强迫思维。 5、您控制强迫思维的能力有多少?您停止或转移强迫思维的效果如何?(不包括通 过强迫行为来停止强迫思维) 0=完全控制。我可以完全控制。 1=大多能控制。只要花些力气与注意力,即能停止或转移强迫思维。 2=中等程度控制。“有时” 能停止或转移强迫思维。 3=控制力弱。很少能成功地停止或消除强迫思维,只能转移。 4=无法控制。完全不能自主,连转移一下强迫思维的能力都没有。 主诉的强迫行为: 6、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强迫行为上?每天做出强迫行为的频率有多高? 0=完全无强迫行为(回答此项,则第 7、8、9、10 题也会选 0) 1=轻微(少于一小时),或偶尔有(一天不超过 8 次) 2=中度(一至三小时),或常常有(一天超过 8 次,但一天大部分时间没有强迫行为) 3=重度(多于三小时但不超过八小时),或频率非常高(一天超过 8 次,且一天大部 分时间有强迫行为) 4=极重(多于八小时),或几乎无时无刻都有(次数多到无法计算,且一小时内很少 没有多种强迫思维) 7、您的强迫行为对社交、学业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