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森林采伐伐区设计规程_第1页
广东省森林采伐伐区设计规程_第2页
广东省森林采伐伐区设计规程_第3页
广东省森林采伐伐区设计规程_第4页
广东省森林采伐伐区设计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森林采伐伐区设计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制定依据和目的 为提高广东省森林采伐限额与林木采伐管理水平,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合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严格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保证伐区调查设计质量,实现林 木采伐作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极其实施 条例、国家林业局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凡在广东省境内进行的林木采伐伐区作业设计,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调查设计资格 伐区调查设计原则上由各县(市、区、场,下同)林业局具有丁级林业调查规 划设计资格单位(省、市属国有林场由该场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从事伐区调查设 计的人员必须持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证书。 第二章 技术标准 第四条 采伐类型 林木采伐类型分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更新采伐和其它采伐五种。 第五条 主伐年龄 主伐年龄是指经营单位内对成熟林进行采伐的最低年龄。按广东省森林资源 二类调查工作操作细则中有关技术标准,各树种的主伐年龄如下表 2 2 表 1 广东省各树种主伐年龄表 树种 一般用材林 速生丰产林、短轮伐林 特用林、防护林 桉类 16 7 21 藜蒴 7 7 9 速生相思 10 9 13 南洋楹 10 10 13 杉木 26 13 31 马尾松(广东松) 31 13 41 湿地松(国外松) 16 10 21 软阔(荷木) 16 7 21 硬阔(台湾相思) 51 61 木麻黄 16 21 混交林 依 优 势 树 种 年 龄 确 定 第六条 主伐 为获取木材对用材林、薪炭林中达到主伐年龄的成熟林分或过熟林分进行的采 伐。适用于单层同龄的成、过熟林或中幼龄树木少的复层异龄林以及需要更换树种 林分的采伐。包括皆伐、择伐、渐伐三种方式。 一、皆伐:对伐区林木一次全部或几乎全部伐除的主法方式。根据伐区自然地 理状况,原则上主要以坡度确定皆伐面积限度,禁止皆伐天然阔叶林和生态环境脆 弱地区的森林,人工速生丰产林的皆伐面积可适当扩大。 皆伐面积限度表见表 2。 表 2 皆伐面积限度表 坡度(度) 5 615 1625 2645 45 面积限度(hm 2) 30 20 10 5 原则上不采伐 二、择伐:对伐区林木每隔一定时期,单株或群块状地采伐达到一定径级或具 有一定特征的成熟林木的主伐方式。适用于中幼龄树木多的复层异龄林或皆伐易引 起水土流失的成、过熟单层林以及经营、运输条件受限制的地方进行林木采伐。 1、择伐范围应有明显的伐区位置图,不准出现圈定大范围而零乱择伐的“拔大 毛”采伐方式,择伐强度一般应在伐前总蓄积的 1040,当林分内成、过熟林木 较多时,可适当提高采伐强度,但择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留 0.5 以上。 2、择伐林木的年龄须在近熟林以上,凡胸径达到培育目的林木的蓄积占全林蓄 积的 70以上的异龄林,或林分平均年龄达到成熟龄的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 可以采伐达到起伐胸径(择伐时被采伐木应达到的最小胸高直径)指标的林木。对 影响周围树木生长的“霸王树” 、遭病虫、雷击、风、雪压等危害无生长前途的林木 3 优先安排择伐。 3、两次择伐的间隔期不得少于一个龄级期。 三、渐伐:在一个龄级年限内,分数次将成熟林分逐渐伐除的主伐方式。适用 于天然更新能力强且伐后人工更新困难的成、过熟单层林。 上层林分郁闭度较小,林内幼苗、幼树株数已达更新标准,可分两次进行渐伐, 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 50;当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大。林内幼苗、幼树株数达不 到更新标准,则可分三次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的 30,第二次采伐保留木蓄 积的 50,林内幼树达到更新标准,并开始郁闭时,最后将留下的成、过熟林木全 部伐光。渐伐作业的全部采伐更新过程不得超过一个龄级期。 第七条 抚育采伐 一、抚育采伐是对密度较大的中、幼龄林实施的培育措施,其目的是调整林分 组成或密度,缩短培育周期,改善林分生长环境,增加林分抗逆性,促进保留木生 长,提高林分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二、抚育采伐必须坚持“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的原则。 三、抚育采伐的对象 1、人工林郁闭度 080 以上,天然林 070 以上的林分。 2、非目的树种、残留的上一世代林木、霸王树以及杂草、灌木、藤蔓等影响目 的树种生长的天然幼龄林。 3、遭受轻度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倒、风折等自然灾害的林分。 4、自然整枝剧烈,林内阳性地被物基本消失,分化明显,有 2030的被压木、 枯死木出现的林分。 5、需要调整林分结构与组成的混交林林分。 四、抚育采伐的种类 抚育采伐包括用材林抚育采伐和防护林抚育采伐。用材林抚育采伐主要包括透 光伐和生长伐和卫生伐;防护林抚育采伐包括定株抚育和生态疏伐。 1、透光伐:在郁闭度大于 0.9 的幼龄林中进行。对纯林主要是间密留匀、去劣 存优,调整林分密度。对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结构,同时伐去目的树种中生长不 良的林木。间隔期 35 年。 2、生长伐:在郁闭度大于 0.8 的中龄林进行。主要是调整林分密度,伐除生长 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促进优良木生长,提高林分的经济和防护效益。间隔期 715 年。 3、卫生伐:在林分中伐除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雪压、森林火灾等危害且 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 4 4、定株抚育:在防护林和特用林幼龄阶段伐除非目的树种和过密幼树,并在稀 疏地补置目的树种的抚育性采伐。 5、生态疏伐:在下层木或植被受光困难的防护林和特用林中龄林中,为使森林 形成林冠梯级郁闭,林内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阳光,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 增强森林生态防护功能而进行的抚育采伐。 五、采伐强度 按间伐量应稍低于林分生长量(大约为生长量的 7080)的原则确定采伐 强度。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 透光伐:人工林可采伐林分株数的 2535或蓄积量的 1525;天然林可采 伐林分蓄积量的 1020。 生长伐:人工林可采伐林分株数的 1530或蓄积量的 1020;天然林可采 伐林分蓄积量的 1525。 卫生伐:根据实际遭受的危害情况确定。 定株抚育、生态疏伐:抚育间伐后的郁闭度不低于 0.6,不能降低其生态效益。 抚育间伐后的郁闭度,用材林中的人工林不低于 0.5,天然林不低于 0.4,防护 林不能形成“天窗” 。 第八条 低产林改造 对生长不良、经济或生态效益低的林分,通过砍伐低产(效)林木,引进优良 目的树种,提高林分的经济或生态效应,使之成为高效林分的一种采伐方式。 一、低产林改造的对象 1、郁闭度 020 以下的疏林。 2、经多次破坏性采伐的残林或多代萌生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3、遭受严重病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林分。 4、违背适地适树原则或经营管理不善生长极差的低产劣质林分。 二、低产林改造的方法 对无生长前途的残林、生长极差的低产林或林龄已达近、成、过熟龄的疏林实 行皆伐后重新造林,其余有成林希望的低产林可采用补植的方法予以改造,使之恢 复成林。 第九条 更新采伐 防护林以及特种用途林密度过大或达到成熟阶段的林分,其防护效益或特用价 值明显降低或将丧失,为恢复、提高或改善其生态功能、进而为林分的更新创造良 好条件所进行的采伐。包括林分更新采伐和林带更新采伐。 5 一、林分更新采伐 1、林分更新采伐方式 林分更新采伐是指在防护林中主要树种平均年龄达到更新采伐年龄的同龄林或 大径木蓄积比达到 7080的异龄林中进行的采伐。分多次渐伐和择伐两种方式。 (1)多次渐伐:同龄林上层林木郁闭度小,伐前更新中等以上的林分,实行多 次渐伐。 (2)择伐:同龄林上层林木郁闭度大,伐前更新中等以下的林分,实行择伐; 异龄林更新采伐采用径阶择伐,严格按起伐径阶进行。 2、林分更新采伐技术标准 (1)防护林主要树种的更新采伐年龄见表 1。 (2)渐伐强度第一次应小于伐前蓄积的 50,以后小于保留木蓄积的 50, 最后林内幼树接近或达到郁闭时,将上层林木全部伐光。 (3)径阶择伐后最大林中空地平均直径不超过周围林分平均高的 2 倍,平均择 伐强度不超过伐前林木蓄积的 25,采伐间隔期应大于一个龄级期。 二、林带更新采伐 1、林带更新采伐方式 林带更新采伐是指对达到或超过成熟年龄的防护林带及生长停滞、林况极差、 防护效益严重下降的防护林带进行的采伐。分全带采伐、分行采伐和断带采伐。 (1)全带采伐:对短窄防护林带实行一次全部采完的采伐。 (2)分行采伐:对宽林带、主林带、海防基干林带按行实行的分期多次采伐。 (3)断带采伐:对长林带实行的分段多次采伐。 2、林带更新采伐技术标准 (1)主要树种的更新采伐年龄见表 1。 (2)全带采伐的带间保留带不少于 2 条,相邻林带的采伐时间间隔不低于 5 年。 (3)分行采伐时每行长度不超过 50 米,采伐行中保留行长度不低于采伐行长 度,相邻伐带的采伐间隔不低于 5 年。 (4)断带采伐中每采伐段不超过 1,保留段不少于采伐段长度的 2 倍,保留 带宽度不应低于采伐段宽度,相邻段的采伐时间间隔不低于 5 年。 第十条 其它采伐 指上述四种采伐类型外因其它特殊原因进行的采伐。 一、适用范围 1、工程建设及征占用林地采伐林木; 6 2、薪炭林、经济林采伐; 3、修建森林防火隔离带、森林病虫害防治隔离带及边防公路、巡逻路等项目采 伐林木; 4、散生木和四旁树采伐。 二、技术标准 按上述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材质等级 1、经济用材:树干用材部分长度占全树高 40以上。 2、半经济用材:用材部分长度在 2 米以上,达不到经济用材树标准者。 3、薪材:用材部分在 2 米以下。 第十二条 木材类型 根据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实施计划、采伐单位要求和综合利用以及便于管理等, 按木材用途分为商品材、自用材、烧材及其它四类。 第十三条 材积表 采用 2005 年建立的广东省二元立木材积表。包括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桉树、 相思、藜蒴、软阔、硬阔等八个树种的二元立木材积表。 第十四条 出材率 查林业调查数表中马尾松、杉木、杂树的出材率;或集体林以县、国有林 以场为单位进行调查、论证,报市(区)以上森林资源管理机构批准的林木出材率为 准。 第十五条 形高 FH 形数 F 是以胸高断面积为底与树高为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之比,形数 F 与 树高 H 之积称为形高。各树种形高计算公式如下: 杉 木:FH=0.5112+0.5378H 马尾松: FH=0.8490+0.4626H(适用广东松) 湿地松: FH=0.8620+0.4947H(适用其它国外松、杂交松) 7 桉 树: FH=1.6797+0.4053H 藜 蒴: FH=1.5572+0.4130H 软 阔: FH=0.6094+0.5130H(适用南洋楹、木麻黄、荷木、速生相思等) 硬 阔: FH=0.3855+0.5473H(适用台湾相思、椎、栲等) 针叶混:FH=0.5444+0.5250H 针阔混:FH=0.5480+0.5204H 阔叶混:FH=0.7124+0.5053H 式 中:FH林分形高,单位米 H平均高,单位米 第十六条 竹林采伐 一、毛竹年龄 毛竹年龄一般用“度”表示: 一度:1 年生毛竹; 二度:23 年生毛竹; 三度:45 年生毛竹; 四度:67 年生毛竹; 依此类推。 毛竹胸径大于 9(含 9)为大径阶竹,胸径小于 9为小径阶竹。 二、毛竹采伐 以单株择伐方式进行,采伐时年龄为三度以下留养,四度以上的老竹都应砍伐, 但在空档处仍应留养部分老竹,以免留下天窗。杂竹采伐根据生长特性和经营目的 选择采伐方式。 第三章 调查设计 第十七条 伐区配置 根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森林采伐限额计划,有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 单位,按森林经营方案中的主伐方式安排经理期内的采伐地点和采伐顺序,作为伐 区配置;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或“方案”不能满足采伐设计要求的,按近期二 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根据各乡镇蓄积量大小及林分结构,合理统筹配置伐区。 森林采伐必须选用合理的采伐方式。采伐生态公益林中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 持林禁止采用皆法;采伐短轮伐期用材林必须采用皆伐;采伐一般用材林原则上也 8 要采用皆伐方式。 第十八条 伐区区划 一、小班是进行伐区作业的最小单位,伐区小班区划要尽可能地沿用森林资源 调查的小班区划,不能跨小班区划。能满足采伐设计要求时,以原区划的小班界线 为准;不能满足采伐设计要求的,要实地重新区划小(细)班,以小(细)班为单 位进行调查设计。 二、在区划中若发现有未达到主伐年龄的中、幼龄林及林中空地,应绘制略图, 注明面积,不列入伐区面积。 三、伐区应有采伐设计位置图(比例尺 12000110000) ,并注明采伐小班 注记,表达式为: 地籍号-优势树种-林龄 采伐面积-采伐蓄积-出材量 四、伐区缓冲区设置 如伐区内分布有溪流、湿地或临近自然保护区、风景区、人文保留地、野生动 物栖息地、科研实验地等,应留出一定宽度的缓冲带,不允许采伐林木。缓冲带设 置标准见下表 3。 表 3 不同地段缓冲带设置宽度表 地 段 缓冲带最小宽度(m) 湿地、水库、湖泊 50 自然保护区、风景区、人文保留地、 野生动物栖息地、科研实验地 30 10m 8 1020m 15 2050m 20 溪流河床宽度 (指河两岸植被区 之间的距离) 50m 30 第十九条 面积调查。 一、调查精度:95以上。 二、调查方法:采用 GPS 定位或地形图调绘方法。 1、面积 0.3 公顷以下的伐区,采用 GPS 定位成图或采用大于 15000 比例尺的 地形图勾绘成图。用求积仪或网格法求算面积,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小数两位。 9 2、面积 0.3 公顷以上的伐区,采用 110000 比例尺的地形图实地勾绘伐区范 围,同时勾绘出未达到主伐年龄的中、幼龄林及林中空地,面积求算时扣除此部分。 用求积仪或网格法求算面积,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小数两位。 第二十条 蓄积调查 一、调查精度:90以上。 二、调查方法 1、皆伐 (1) 面积 0.3 公顷以下者(含 0.3 公顷),在林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半径 为 6.51 米的圆形标准地或 11.5511.55 米(面积 0.2 亩)的方形标准地,按径阶每 木检尺,调查确定材质等级并分类登记,测定各径阶树木平均高,查二元立木材积 表和出材率表计算小班采伐蓄积和出材量。原则上标准地实测面积不小于伐区面积 的 20,即每一亩设一个标准地,标准地数 35 个。数据记载于附表二。 (2) 面积 0.3 公顷以上林分,采用标准地或角规样地调查法推算。 标准地调查法:在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半径 12.62 米(水平距离)面积 500 平 方米的圆形标准地或 2025 米(水平距离)的方形标准地,对标准地内的林木每木检 尺,按径阶、材质等级分类登记,测定各径阶平均高,查二元立木材积表和出材率 表计算采伐蓄积和出材量,以推算小班蓄积及出材量。原则上标准地实测面积不小 于伐区小班面积 5,即 1 公顷以下设 2 块标准地,以后每增加 1 公顷增设 1 块标准 地(最多设置 15 个标准地。数据记载于附表二。 角规样地调查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用断面积系数 1.0 的角规控制检尺, 调查确定材质等级并分类登记,测定各径阶树木平均高,按本规程第十四条计算出 形高和出材率表计算每公顷采伐蓄积和出材量,根据角规样地平均每公顷采伐蓄积 和出材率推算小班采伐蓄积及出材量。按 90的蓄积精度要求,参照二类调查(精 度 85)时的角规点数确定伐区角规实测样点数。实测角规样点数如下表 4: 表 4 皆伐角规样地调查角规点数表 小(细)班面积(公顷) 角规点数 3.0 以下 3.07.0 7.011.0 11.0 以上 5 7 10 14 2、择伐、渐伐、抚育采伐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标准地面积天然林不得小于小班面积的 3,人工林不得小 于小班面积的 2。 10 在林分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天然林设置 2015 米、人工林设置 2010 米 的方形标准地,在标准地内全林实测法进行调查,根据立地条件、树种、林分状况、 经营目的等确定采伐木及保留木,将采伐木落实到单株挂号标记,登记时分别采伐 木、保留木记载,测定各径阶树木平均高,并对采伐木调查确定材质等级,查二元 立木材积表和出材率表计算小班总蓄积、采伐蓄积及出材量。根据标准地调查情况, 推算小班总蓄积、采伐蓄积及出材量、采伐强度。采伐强度必须符合本规程第五条 第二款及第六条第五款的有关规定。要求标准地数量,1 公顷以下设 2 块,以后每增 加 1 公顷增设 1 块标准地。标准地数据记载于附表四。 3、低产林改造、更新采伐 以皆伐方式采伐时,按本条第二款第一项进行调查,以其它采伐方式采伐时, 按本条第二款第二项进行调查。 三、蓄积量计算 1、标准地调查法 标准地蓄积量=各径阶的检尺株数径阶单株材积 小班公顷蓄积量=(10000/标准地面积)(各标准地蓄积量/标准地数) 小班蓄积量=公顷蓄积量小班伐区面积 2、角规样地调查法 角规样地蓄积量=各径阶断面积径阶形高 小班公顷蓄积量=各角规样地蓄积量/样地数 小班蓄积量=小班公顷蓄积量小班伐区面积 四、采伐强度计算 采伐强度=(标准地采伐木蓄积量/标准地蓄积量)100 五、出材量计算 1、标准地调查法 标准地出材量=采伐木各径阶经济材蓄积径阶经济材出材率+采伐木各径 阶半经济材蓄积径阶经济材出材率50。 标准地每公顷出材量=(10000/标准地面积)(各标准地出材量/标准地数) 小班出材量=标准地每公顷出材量小班伐区面积 2、角规样点调查法 角规样点出材量=采伐木各径阶经济材蓄积径阶经济材出材率+采伐木各 径阶半经济材蓄积径阶经济材出材率50。 角规样点每公顷出材量=角规样点出材量/样地数 小班出材量=角规样点每公顷出材量小班伐区面积 11 第二十一条 竹林调查 在竹林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 20 米15 米的方形标准地,在标准地内分 径级调查立竹株数和采伐竹株数,以标准地平均数推算伐区立竹数、采伐竹数及其 径级分布情况。 标准地总面积不得少于小班面积的 3。1 公顷以下设 2 个样园,以后每增加 1 公顷增设 1 个样园。样园数据记载于附表五。 竹林采伐强度=(四度以上株数总株数)100 第二十二条 伐区生产工艺设计 一、采伐方式的确定:根据林地立地条件、森林经营目的、林分特征、树种更 新特点及经济条件,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方便木材生产的要求,因林因地制宜地 选定采伐方式,不能为追求木材产量而改变采伐方式。 二、采伐强度的设计:计算非皆伐伐区的采伐强度时,应包括预计在采伐作业 中保留木的损伤比率部分,采伐强度必须符合本规程第六条第二款、第七条第五款 记及第九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伐区采伐时应采伐与样园调查设计时采伐木状况相 似的林木。 三、采伐工艺设计:要求做到定向伐木,保证安全,保护好母树、幼树、保留 林分及珍稀树种,严格控制伐桩高度,树木伐桩高一般不超过 15 厘米,毛竹竹蔸高 不超过 10 厘米。 四、集材方式的确定:根据采伐单位生产技术水平和伐区实际特点选择适宜的 集材方式,用一种集材方式不能完成集材作业时,可设计几种集材方式,进行复合 式集材。集材方式分为: 1、机械集材:包括拖拉机集材、索道集材等; 2、自然力集材:包括滑道集材、水力集材等; 3、人力集材:包括人力板车集材、人力肩扛集材等。 五、道路、楞场和集材道的设计:根据伐区地形地势特点,设计必需的道路、 楞场和集材道。道路以人行道或板车道为主;集材道应离开河道并尽量建在山脊上; 楞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土质坚实、排水良好的地方,距离禁伐区和缓冲区最少 40m, 最大面积不超过 900 平方米。 第二十三条 资料整理 一、伐区设计图 12 伐区面积小于 0.3 公顷时采用 GPS 定位成图或采用大于 15000 比例尺地形图 勾绘,伐区面积大于 0.3 公顷时采用 110000 比例尺地形图勾绘成图。伐区设计图 上除反映伐区位置、四至界线、林龄、优势树种、小班号、采伐面积、采伐蓄积、 出材量注记等主要内容外,还应尽可能反映周围主要地形地物、林相、交通、集材 等情况,必要时可作适当的文字说明。其注记形式为: 地籍号-优势树种-林龄 采伐面积-采伐蓄积-出材量 二、伐区调查设计表 1、伐区采伐调查设计表(附表一) 适用于所有类型伐区的基本情况及林况因子填写,根据不同的伐区类型将相关 项目填写完整。伐区号按乡(镇、场)统一编号。 2、皆伐伐区标准地调查林木检尺登记表(附表二) 用于标准地调查时每木检尺登记,标准地按单个分开记录。 3、皆伐伐区角规样地调查登记表(附表三) 用于角规样地调查皆伐伐区采伐蓄积时每木检尺登记,样地按单个分开记录。 4、择伐(渐伐、抚育采伐)伐区样地调查林木检尺登记表(附表四) 用于非皆伐伐区确定采伐蓄积、采伐强度时记录。 5、竹林伐区调查记录表 用于竹林林分标准地或散生竹每木检尺登记。 6、GPS 面积测定记录表(附表六) 用于 0.3 公顷以下伐区面积测定时记录。 三、伐区调查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 1、伐区概况:伐区位置、立地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伐区调查设计方法等。 2、森林资源情况:地类、林分状况,面积、蓄积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出材量, 天然更新情况等。 3、伐区设计要点: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间隔期,道路、集材道和楞场的 设计,集材方式,伐区清理及场地清理等。 4、计算所需劳动力和设备。 5、对采伐作业单位的要求和建议。 四、计算单位 面 积:公顷,小数点后取二位,第三位四舍五入。 平均胸径:厘米,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平 均 高:米,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蓄积量、出材量:立方米,径阶、标准地(样地)小数点后取四位;小班、伐区 小数点后取一位。 13 郁闭度:小数点后取一位。 第二十四条 伐区调查设计成果 伐区调查设计成果应分别伐区和不同采伐类型单独编制和办理审批手续。 伐区调查设计成果包括: 一、伐区调查设计说明书; 二、伐区调查设计表; 伐区调查设计表分为: 1、伐区采伐调查设计表(适用所有伐区) 2、皆伐伐区标准地调查林木检尺登记表 3、皆伐伐区角规样地调查登记表 4、择伐(渐伐、抚育采伐)伐区样地调查林木检尺登记表 5、竹林伐区调查每竹检尺登记表 6、GPS 面积测定记录表(附表六) 三、伐区调查设计图 反映伐区位置、四至界限、小班号、采伐面积、采伐蓄积、采伐树种等内容。 伐区调查设计文件一式二份,调查设计单位盖章、调查设计人员签字后,作为 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组织采伐作业的依据。 以上伐区资源调查与采伐设计文件应归档保存,由专人负责管理。 第二十五条 伐区拨交 伐区调查设计文件经批准下达后,调查设计单位或人员应根据林木采伐许可证 和伐区设计文件的要求,会同采伐单位深入现场进行伐区拨交。 伐区拨交的内容包括:采伐的地点、四至界线,采伐方式、采伐面积、采伐蓄 积、采伐强度、采伐木标记,道路、楞场、集材道的设置,集材方式,伐区清理及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设计单位和人员与采伐单位对伐区拨交的内容确认无异议后,方可进场实行伐 区采伐。伐区拨交手续要有文字记载,以便备查。 14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六条 管理制度 一、调查设计单位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设计队伍建设,组织业务培训, 提高设计人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确保调查设计的精度和质量。 二、各级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应定期对伐区调查设计质量进行抽查: 1、省森林资源管理机构每年重点抽查若干个县(场)的若干伐区,检查数量为设 计伐区数量的 1以上。 2、市(区)资源管理机构对辖区内各县、市的伐区设计工作每年进行抽查,以 县为单位,抽查比例不得少于伐区总数的 5。 3、县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对辖区内伐区设计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 决,其检查总数不得少于 10。 第二十七条 质量检查 一、伐区调查设计检查 当地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对伐区调查设计质量进行检查,抽查实测比例为原设计 标准地的 10,或面积的 10。检查内容包括: 1、对调查设计的内业、外业资料全部审核。 2、现场核实小班区划是否合理,伐区面积勾绘是否准确;林分因子调查方法和 精度是否符合规定。 3、对择伐伐区的选树挂号需抽查实测。 4、伐区验收时对设计精度予以验证。 检查中或伐区验收时,林分因子调查方法应于原设计方法一致,质量评分标准 见附表七,低于 90 分的伐区设计为不合格设计,应重新返工。 第二十八条 质量责任 一、检查中,如发现检查面积与设计面积误差超过 5,检查蓄积与采伐蓄积相 差 10,采伐树种与设计树种不符等重大质量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如属设计单 位或人员不负责任所造成的错误,应追究设计单位或人员的责任,直至取消设计单 位或设计人员的设计资格。 二、伐区验收时,实际采伐蓄积量与设计采伐蓄积量之差超过 10误差范围时, 15 应查清原因,属有意作弊的要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设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附表一 伐区采伐调查设计表 伐区号: 县(市、区) 乡(镇、场) 村(工区) 林班 小班 林权证号: 采伐类型: 采伐方式: 小地名: 起源: 林种: 树种组成: 林龄: 郁闭度:伐前林 分情况 平均胸径: 平均高: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采伐面积 hm2 采伐强度 株数 , 蓄积 采伐蓄积 M3 ,其中松: M 3 , 杉 M 3 , 杂 M 3 木材类型 商品材: M 3,自用材: M 3,烧材: M 3,其它: M 3 伐区四至界线:东: 南: 西: 北: 伐 区 情 况 出 材 量树 种 平均胸径 平均高 伐区采伐蓄积 出材率 经济材 半经济材 薪材 以蓄积 计入 毛竹采伐量: 根,其中大径阶(胸径大于 9) 根,其它 根 16 伐 后 林 分 情 况 起源: 树种组成: 林龄: 郁闭度: 平均胸径: 平均高: 公顷株数: 公顷蓄积: 更新设计 更新方式: 更新树种: 更新时间: 调查设计人员: 日期: 附表二 皆伐伐区标准地调查林木检尺登记表 伐区号: 小班号: 样园面积: 0.2 亩 标准地号: 树 种 径 阶 株数 树高 单株材积 径阶蓄积 出材率 材质等级 出材量 1 2 3 4 5 6 7 8 9 杉木 10 3 9.8 0.0452 0.1356 59.8 1 0.0811 11 3 10.2 0.0538 0.1614 60.0 1 0.0984 12 4 10.3 0.0630 0.2520 62.0 1 0.1562 13 1 10.5 0.0801 0.0801 62.5 0.5 0.0250 13 5 10.5 0.0801 0.4005 62.5 1 0.2503 14 2 11.0 0.0916 0.1832 63.2 1 0.1158 15 4 13.0 0.1227 0.4908 64.2 1 0.4435 1.7036 1.1703 马尾松 11 2 6.8 0.0373 0.0746 55.6 1 0.0415 12 1 7.2 0.0434 0.0434 57.8 0.5 0.0125 12 4 7.2 0.0434 0.1736 57.8 1 0.1003 13 5 8.1 0.0571 0.2855 59.0 1 0.1684 14 6 8.9 0.0732 0.4692 61.2 1 0.2872 1.0463 0.6099 8 2 45 0.0152 0.0304 45.1 0.5 0.0069 7 2 3.8 0.0096 0.0192 薪材 17 合 计 注:第 8 栏,经济材填“1” ,半经济材填“0.5” ;出材量=径阶蓄积出材率材质等级 调查人员: 日期: 附表三 皆伐伐区角规样地调查登记表 伐区号: 小班号: 样地号: 树 种 径 阶 断面 积 平均 高 形 高 每公顷蓄 积 出材 率 材质等 级 出材量 1 2 3 4 5 6 7 8 9 杉木 5 9.8 FH=0.5112+0.5378 H =5.7816 28.9080 62.5 1 18.0675 2 7.8 4.7060 9.4121 62.5 0.5 2.9413 2 5.2 3.3078 6.6155 - - 薪材 马尾松 2 10.8 FH=0.8490+0.4626 H =5.8451 11.6902 59.8 1 6.9907 18 合 计 注:第 8 栏,经济材填“1” ,半经济材填“0.5” ;出材量=每公顷蓄积出材率材质等级 调查人员: 日期: 附表四 择伐(渐伐、抚育采伐)伐区样地调查林木检尺登记表 伐区号: 小班号: 标准地面积: 标准地号: 检尺 类型 树 种 径 阶 株数 平均高 单株 材积 径阶 蓄积 出材率 材质 等级 出材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保 留 木 小计 采 伐 木 19 小 计 合 计 株数:采 伐 强 度 蓄积: 注:第 9 栏,经济材填“1” ,半经济材填“0.5” ;出材量=每公顷蓄积出材率材质等级 调查人员: 日期: 附表五 竹林伐区调查每竹检尺登记表 伐区号: 小班号: 样园面积: 2015 米 标准地号: 竹种: 径阶 年龄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株数 合计 一 度 二 度 三 度 四度(含 四度)以 上 合 计 采伐强度 注: 采伐强度=(四度以上株数总株数)100 调查人员: 日期: 附表六 GPS 面积测定记录表 小班号: 伐区号: 定 位 点 纵 坐 标 横 坐 标 定 位 点 纵 坐 标 横 坐 标 1 7 2 8 20 3 9 4 10 5 11 6 12 调查人员: 日期: 附表七 伐区调查设计质量评分标准表 检查项目 标准分 技术标准 扣分标准 总分 100 设计资料 10 完整、准确、规范,平面图表格数字清晰,概算依据充分 缺、错一项扣 5 分 小班区划 15 位置准确,测量标志齐全,一个 小班内不应出现 1 公顷以上的不 同林分类型 标志缺一项扣 5 分,出现不 同 林分类型扣 10 分 缓冲区 5 宽度合理、测量标志齐全 宽度不合理扣 2 分、测量标志 不齐全扣 3 分 面积 10 允许误差 5 每超过1扣 1 分 株数 5 允许误差 10 每超过1扣 1 分 蓄积 5 允许误差 10 每超过1扣 1 分 出材量 5 允许误差 10 每超过1扣 1 分 龄级 5 允许误差一个龄级 每超过 2 个龄级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