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 昂 族 茶 文 化 探 析 学院:教育学院 班级:2011 级应用心理学班 小组成员:戚春燕、李莲、吴明芳、李学丽、丁雅岚、蒋金玲 0 目录 前言 1 自然环境 2 一、文献查阅 2 1.1 德昂族茶史 2 1.2.茶俗功能 6 1.3 德昂族茶俗文化中的传统生态意识 7 1.3 德昂族茶文化的困境 8 二、访谈法 9 三、实地考察 11 3.1 调查阶段 11 3.2 考察目的 11 3.3 考察时间 11 3.4 考察人员 12 3.5 考察线路 12 3.6 经费预算 12 3.7 调查工具 12 3.8 生活用品 13 四、反思 13 附录 13 (一)文献资料: 13 (二)图片资料 14 (三)问卷 15 0 德昂族茶文化探析 前言 德昂族,现有人口 1.5 万为云南独有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潞西县与镇 康县,少数散居于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地,与傣族、景颇 族、佤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德昂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从茶树上来的。他们喜 欢饮茶,世世代代长于植茶,因此德昂族又被称为古老的茶农。茶文化是根植 于根植于该民族中,有着与其他民族没有的历史和对茶情感的依赖。茶不仅作 为该民族的图腾,而且茶俗作为一种礼仪渗透到德昂人生活和一个人的一生之 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德昂族的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 此次德昂族的茶文化探析我们主要采用 1 文献查阅法(查阅结果将在后面 详述) ,2 访谈法,采访了两位德昂族的大学生,访谈结果后面将会附录。3 实 地考察,因为条件有限,实地考察我们只做了考察计划表。考察地区为德宏州 盈江县新城乡杏坝村松山。 研究德昂族的茶文化不仅可以探究德昂族茶文化的特殊性还可以了解茶和 德昂族的历史渊源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节。通过此次对德昂族茶文化的探究,可 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德昂族茶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自然、社会、历史 和文化根源。希望通过了解德昂族的茶文化,让我们能够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与独特性引起重视与保护。加深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通过这样 一种研究方式掌握田野调查的一个基本研究范式。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自然环境 我们此次的采访对象罗洪卫是云南民族大学一名德昂族的同学,他的家乡 在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杏坝村松山一组,这里是德昂族的聚居地,为了实地考 察的方便,如果能进行的话我们也将考察点定在他家乡。 准备实地考察的地方具体地理情况经网上查阅,发现新城乡位于盈江县东 部,距县城 31 公里。东与梁河县接壤,南与南底河为界与旧城镇相望,西与石 人山梁为界与平原镇、莲花山乡毗邻,北与芒章乡相连。东西最大横距 23.6 公 里,南北最大纵距 29 公里。 新城文化历史悠久,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 通道。系原干崖宣抚司驻地和爱国民主人士刀安仁先生的故乡, “边塞伟男”刀 安仁的坟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竹木成林,有着 1904 年引种在凤凰 山上的中国第一株橡胶母树,有迷人的槟榔江风光,还有大佛寺、望月楼等多 处景点,是理想的旅游景观区。拥有装机 1.89 万千瓦的德宏州第二大电站 槟榔江水电站,盛产柑桔、柚子、菠萝蜜等热带水果,是盈江县粮、蔗生产基 地乡。 地理气候及资源优势:地形从东北到西南略呈三角形,东北高西南低, 槟榔江由北至南奔流而下,现底河自东向西南边缘与槟榔江交汇流入大盈江。 最高海拔 2371 米,最低海拔 820 米,乡政府驻地海拔 850 米。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年平均气温 19.3,有霜期 40 天,年日照 2865 小时,年均降雨量 1464 毫米。这里矿藏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生物种类繁多,植被较丰富,适 宜各种农作物、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种植和生长。辖区内有东西两条公路,且 毗邻潞盈路,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1 此次田野调查我们主要是对德昂族的茶文化进行探析,研究主要遵循茶文 化的历史、茶俗、以及当代茶文化的现状及困境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文献查阅、 访谈记录、实地考察计划三种方式进行呈现。 一、文献查阅 通过文献查阅,对于云南德昂族是不是最早栽培茶树的人?史学界对此尚 无定论。但因为地理、宗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德昂族悠久的种茶历 史和茶叶文明是毋庸置疑的。 1.1 德昂族茶史 (一)茶业,曾是古金齿国的支柱产业 辞海德昂族:“语言属南亚语系佤崩语支。多信小乘佛教。主要从 事农业,擅于种茶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公社制残余。 ”在清朝以前的资料当中 没有单独关于德昂族的文字记载,因为德昂族与佤族、布朗族等南亚语系的民 族都被通称为“濮人” 、 “蒲”或“蒲蛮” 。 清职贡图说:“蒲人,即蒲蛮,今顺宁、澄江、镇源、普洱、楚雄、 永昌、景东七府有此种。 ”唐代樊绰著云南志中记载着隋唐时期濮人的“茫 蛮部落”这一部落联盟,茫蛮妇女特有的“藤篾缠腰”的装束,现代德昂妇女 仍以为美。有学者认为濮人的“茫蛮部落”曾为南诏国服兵役,其兵员占南诏 军队总额的三分之一。到大理国时“茫蛮部落浸盛” ,于公元十世纪中后期逐渐 挣脱大理国的属民地位,十一世纪中后期在滇西南建立了金齿国。元朝李京著 的云南志略说:“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旦则妇人为市,日中男 子为市,以毯、布、茶、盐互相贸。 ”这可能是有关金齿国贸易的唯一历史记载 了。由于元、明、清的统治者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将大量的内地汉族 人口移民云南屯田垦殖,汉化了不计其数的“蛮夷” 。清朝初年,迁入一批采茶 的汉户到新设流官的普洱府。到康熙年间,六大茶山的汉族人口已有上万人。 其时未被汉化的蒲人,住居南定河以西的形成德昂族,以东的则形成布朗族, 更有不少蒲人融入其他少数民族。现今傣族的称谓里有“傣崩、傣布勒、傣养” , 这是对融入傣族的德昂、佤、和克伦等南亚语系民族的特定称谓,是活的历史 遗痕。 可能是金齿国兴盛的茶叶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住居滇西南的各民族一直 认为德昂族过去很有钱,银子多多,流行着金齿国留下的宝藏买得起腾越州 (今腾冲) ,至今尚未找到的传闻。 建国初期国家民委的调查材料中说:“据各地一致传说:崩龙是边六县 (潞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莲山) ,历史较早而分布较广的一种民族, 后因受景颇族排挤,大部分迁往缅甸,一部分变为傣族。根据傣族的传说,在 傣族未进该地区以前,崩龙族多住于坝区边缘,种水田并培育茶园。 ”德昂族, 也称“崩龙族” ,1985 年后更名为“德昂族” 。是个跨国境而居的民族,支系很 多,人口却很少,我国境内现今不足二万人,其余多数人口居于邻邦缅甸。我 2 国境内的德昂族人口分布于德宏、临沧、思茅等沿边地域,呈大分散、小聚居 的格局,有俗称的“红崩龙、黑崩龙、花崩龙”三个支系。 根据考证黑崩龙三百年前一直住在现今的德宏州首府芒市一带,人口很多, 后来有傣族慢慢从腾冲、保山迁来。关于红崩龙和花崩龙:很早以前,缅甸大 山住着众多的崩龙人,他们以种茶为生,家家户户都经营着大片茶园,富户还 雇工采茶、制茶。茶叶用马帮运到瓦城(曼德勒)一带去卖,然后买回大米、 布匹、针线、盐巴。那时,当地产的“金牙茶”非常有名,经营茶叶生意利润 十分丰厚,崩龙人的生活自然富足。缅甸土司眼红了,向崩龙人发起抢夺茶山 的战争。崩龙人被打败后,一部分人躲到深山老林里去了,另部分人则北上进 入现今的云南境内,建立新的家园后,他们便开水田、种茶树、重振茶叶贸易。 德昂村寨都筑于海拔 10001500 公尺的山梁上或山腰间,年均气温 19左右。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每年的 59 月是雨季,年降雨量 1700 毫升。德昂人开 垦的田地,土壤疏松肥沃。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均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二)茶香,熏陶古朴民风 尽管文献关于德昂族茶史的记载很少,但仍有一些民间传说在时代传颂着, 尽管它没有文字记载的权威性,但其中包含的历史真实却能弥补史籍的不足, 尤其是对于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而言,那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歌谣、 传说,都是珍贵的历史。 关于种茶,德昂族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从东方来了一位仙人名叫姐苏, 被德昂人招为女婿。结亲后,姐苏想去昆仑山等地探宝,德昂王便派兵五百随 行。途中遇到一条大河,姐苏率兵士分乘木筏横渡。玉皇大帝害怕姐苏带兵到 昆仑山任意损坏宝物和杀戮珍禽异兽,就变为九十多岁的一对夫妇,划着木筏 迎向姐苏,告诉他:“这条河太宽了,渡不过过去。我俩去时只有十四五岁, 现在都九十多岁了,还没有看见对岸,只好折回来了。 ”姐苏听信了老夫妇的话, 折头回到岸边。刚上岸,便听到树枝飕飕作响,从树上掉下一只死鸟来。姐苏 取出死鸟的食囊,带回家呈献给德昂王。德昂王打开鸟的食囊,里面是包无人 认识的茶种。德昂王的盲眼母亲摸着茶种问:“这是药吧?”于是,将茶种撒 入土地,不久长成小树。采摘树叶熬汤给王母服下,盲眼竟然重见光明了。从 此,德昂人开始种茶,并逐步使茶在自己的生活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另外以茶为主题或主线,反映民族形成和发展艰难历程的长篇叙事诗 茶史诗涵盖了本民族的核心记忆,德昂族的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迄今 发掘、整理并出版的唯一一部创世史诗,长约 1900 行,史诗从混沌初世唱起, 直至德昂族先民的“茶叶始祖”完成创世之大业。从具体内容看,全诗分为九 部分: (1) 人的诞生、神的出现及由茶树创造了日月星辰; (2) 茶叶诞生人类; (3) 茶树兄妹在人间的磨难 ; (4) 茶树产生了高山、平坝和江河湖海; (5) 四 色土的来历; (6) 大地植物的来历 ;(7) 各种动物的来历; (8) 藤篾箍习俗的来 历;(9) 德昂族人民对祖先的缅怀、感恩。 如诗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描述: 当达楞和亚楞战胜了黑暗,驱逐了洪水,消 灭了妖魔,但是看到大地仍旧裸露着身子,光着臂膀,一副可怜相。茶叶兄妹 十分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大地披上绿装。这时,智慧之神帕达然 给他们传话: “舍掉身子,大地就有衣裳。 ”茶叶兄妹顿时醒悟: 割下身上的皮 肉,揉碎了撒在大地上。他们的皮肉撒遍了千山万壑,大的变成树,小的变成 草,细长的筋变成了青藤爬上树。从此,大地上一派生机,到处郁郁葱葱,一 3 年四季都有红花绿叶装扮。他们把鲜艳的颜色洒向花丛,花开万紫千红,争奇 斗艳,而自己只留下平常的颜色。他们把甘甜的美味输送给桃、李、菠萝和各 种水果,把苦味留给自己德昂人在品茶时,清香的茶水虽然带着苦涩,但 是人们还是喜爱它,这是因为茶水中融进了“茶叶兄妹”美好的生命,人们品 茶时,也在品味着民族的历史、生活的滋味。 1.2 德昂族茶俗 德昂族茶文化是德昂族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德昂族从不同角度认识、体验茶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功能和意义, 赋予了茶丰 富的文化内涵, 形成了风情万种,五彩斑斓的德昂族茶文化,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 族对茶的解读像德昂族那样深情、醇厚、芬芳。多彩的德昂族茶文化有着独特 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根源。 1.2.1 茶俗的种类 (1)迎客茶 跨入德昂山寨人们可以处处感受到这个古老民族与茶的特殊感情。德昂人 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满了茶树, 无论客人进入谁家都会受到以茶为礼的热 情接待。客人光临, 不是递酒 , 而是敬茶, 德昂族有 “说一句话, 喝一盅茶” 的习俗。这茶水, 是主人事先准备好的, 一般均用大土罐炖在火塘边, 随喝随 沏,这叫“迎客茶” 。 (2)敬客茶 遇上亲戚或好友来访, 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敬茶。这茶是主人临时现采摘 的新茶, 主人先将锅盖置于火塘的三角架上然后三番五次地烘烤、揉搓, 直到 发出香味。稍凉片刻, 又用手抓一小撮放进小土茶罐里, 继续烘烤到茶叶发黄, 即用滚烫的开水冲入 罐里 , 待水泡全消, 稍作烘煮,尔后, 再倒给客人喝, 直 到喝完。主人只能喝第二道, 表示以诚相待, 友情长存。这叫“敬客茶 ” 。 (3)送客茶 客人告辞, 德昂人仍然以喝茶相送。如送一般客人, 便将自家常饮的茶抓 一大把置于大土茶罐里, 稍烘 片刻, 待喷出香味 , 即冲水 继续烧开, 然后, 按人头每人喝一碗。边碰碗边喝, 边喝边说道别的话。如送贵客, 则要喝竹筒 茶。竹筒是现砍的嫩竹, 竹筒砍好后, 即取精心保存的春茶放入竹筒里, 灌上 清凉的水, 便在火上烘烤。直烤到竹皮发黄, 飘出醇香的茶味, 然后轮流喝一 口, 直到喝完为止, 意即让友谊像竹子一样, 一节更比一节高。 (4)请帖茶 主人请客, 在邀请对方的同时, 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小包茶叶送给对方, 以 示主人的盛情。 (5)回心茶 一个人做错了事, 经众人教育帮助, 本人表示悔改, 重新做人, 要邀长 者到家中喝“回心茶” , 喝茶的方式与喝 “敬客茶”相同。 4 (6)和睦茶 两口子因某件事发生争执, 感情上受到伤害, 经父老乡亲们调解, 两人言 归于好后, 就要邀长辈及亲朋好友到家中喝“和睦茶”, 表示永远要互敬互爱, 和睦相处。 (7)调节茶 发生纠纷不能自己解决, 需请头人调解时,也要裹一小条茶叶交给头人, 然后再申诉理由。 (8)择偶茶和提亲茶 德昂族的未婚男子, 有自行择偶的自由。双方经过相互了解, 建立感情并 愿意缔结婚约时,男女即告之父母。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 这 种“告”不是以 言语表述, 而是以茶相告。即小伙子趁父母熟睡之际, 将事先备好的“择偶茶” 置于母亲的常用筒帕里。母亲一旦发现筒帕里的茶叶, 便知道要为儿子提亲了。 这时, 做母亲的便与父亲商量, 并委托同村和异村的亲戚各一人,作为提亲人。 提亲人去女方家提亲时, 不必带别的礼物, 只要在筒帕、里装上一包茶 ( 半市 斤左右 ) 。到了女方家后, 亦不必先以言语表述, 只需将茶放到供盘上, 双手 递到主人手面前, 主人即知道提亲人的来意。女方父母经过媒人三次说 合, 认为男方确有诚意, 即收下茶叶, 表示同意。否则, 即表示拒绝。男方父 母知道女方家长应允儿女婚事之后, 便请媒人再次携带茶叶 一斤, 另加酒肉若 干斤, 赴女方家宴请女方父母和老人、舅舅等。席前, 先由男方叔叔、伯父、 姐姐向女方父母赠送茶叶一包, 接着再由他们陪同男方以茶认亲, 最后由双方 亲戚以茶议定订婚礼物。 (9)婚礼茶 在男女双方举行婚礼时, 新娘一到新郎家,新郎家的一位老人就会端着一 盘大米和茶叶, 出门迎接新娘, 将大米、茶叶撒在新郎新娘的头上以示吉祥如 意。与此同时, 新郎村寨中的猎手们会在竹楼周围朝天鸣枪, 表示对新人的祝 福。等新人拜完长辈, 在竹楼周围的人便会将手中的大米和茶叶向新人撒去, 口中还喊着祝福的话。接着新人请客人入席, 喝喜酒, 仪式便算结束。 (10)酸茶、凉拌茶 德昂人嗜茶成瘾, 一天不喝茶, 混身都没劲。只有喝下一杯浓浓的热茶, 才能提起精神。德昂族茶饮最具特色的是“酸茶”, 又称湿茶, 古称谷茶或沽茶。德昂族酸茶闻着酸, 入口后一股酸涩回甜, 回味绵 长, 口留 余香, 其妙无穷。酸茶具有清热解暑, 生津解渴、消食、清洁口腔的作用, 是 一种很好的绿色保健饮品。德昂族传说, 常饮酸茶, 可美容增寿。这种茶是用 刚摘下的新鲜茶叶密封在竹筒里发酵后制成。茶对于德昂族来说可以做饮品, 还可以做菜。德昂族用其独特的制作方式将茶叶制作成酸茶, 使用时兑上少量 的水, 泡发后和生菜一起凉拌, 其味道酸涩回味, 食之使人胃口大开, 增加食 欲。也有用陶 缸腌茶的, 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 加上辣椒, 盐巴拌和后, 放入 陶缸内压紧盖严, 存放几个月后 , 即成为 “ 腌茶 “ , 取出当菜食用。也有用 作零食嚼用。茶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广泛的用途, 是德 5 昂人生活中重要 的必须品。如此丰富的德昂族茶文化, 向人们召示着边疆这块 土地民族文化的博大 1.2.2 茶俗功能 在悠久的茶文化中形成了德昂族自己的茶俗,下面将介绍德昂族的茶俗功能 (1)德昂族茶俗的社会功能 德昂族是滇西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保留着最原始、最古朴的茶饮习惯,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俗文化茶俗文化渗透到德昂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通过 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形成特有的社会功能,对德昂族的社会礼仪、伦理道德 和社会教育产生较深的影响。 (2)德昂族茶俗的规范功能 在茶饮环境里,茶俗对人们的行为和意识产生制约,给人们规定了饮茶的 行为模式和道德准则,人们受制于它的规约,无论是观念,还是言行都必须在 茶俗允许的范围里进行 比如,德昂族的迎客茶、敬客茶、送客茶、亲情茶、成 年礼茶都有一些行为模式和准则 茶叶是真诚友谊的载体和成年的象征 (3)德昂族茶俗的媒介功能 德昂族的恋爱茶 提亲茶定亲茶小酒茶请柬茶等就是以茶代言,传递信息、 沟通情感的媒介。 (4)德昂族茶俗的育人功能 茶俗是德昂族重要的精神食粮,它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和群体社会 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年轻人的教育;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人的教 育起到至关重要的教化和模塑作用,是德昂族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德昂族的 回心茶 和睦茶 调解茶 献佛茶充分体现了茶俗的育人功能 德昂族的个体教育离不开茶俗,从古至今,德昂人既不种植,也不吸食鸦 片,宁愿穷困潦倒,也决不偷盗的纯朴民风与茶俗的育人功能有着很大的关联 (5)德昂族茶俗的心理调适功能 茶俗的心理调适功能体现在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心理祈求中,人们在生命旅 程中难免遭遇挫折,产生焦虑,为此,他们往往通过信仰和仪式活动,找寻心 灵的寄托和内心的平静,在德昂族的婚礼、建房、叫魂、丧葬等仪式中集中体 现了德昂族茶俗的心理调适功能茶俗在德昂族重要仪式中的心理调适功能 。 1.3 德昂族茶俗文化中的传统生态意识 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视自然万物为人类的兄弟姐妹历来是德昂族传统生态文 化的美好情操;德昂族茶俗文化作为传统生态意识的古老园地,蕴藏着丰富而 珍贵的生态资源,为与自然相互调适、和谐相处,德昂族在生产 生活及意识形 6 态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文化适应与创造。 (1)茶树神话中的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及共同发展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人 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在文化领域的各个层面,包括知识情感思想 观念 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等,是反映人对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思 想意识的总和。 德昂族的达古达楞格来标就是一部这样的神话,它记述: 茶树是万物 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茶叶的精灵化出当大地一片混沌时,天空中 的一株茶树为了大地长青,愿意离开天界到大地上生长万能之神帕达然为了考 验茶树,让狂风撕碎它的树干,吹落它的 102 片叶子,茶树叶在狂风中变化, 单数叶变成 51 个精干的小伙子,双数叶变成 51 个美丽的姑娘。这个创世神话 反映了德昂族先民在开发自然,获取生存资料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原始的生 态意识从此,这些姑娘和小伙子便在大地上生息,繁衍人类。 这种观念虽然是以神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却蕴含着朴素的自然观及人与自 然关系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 (2)茶树神话弄阿铁兰嘎 神话传说虽不是历史,但却源于历史和生活,它体现了德昂族对茶树这一 自然物的敬爱之情,反映了德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教育着一代又一代 德昂人,强化着他们的生态意识,调节着德昂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上促成了 德昂人对自然万物的保护,给后人留下了片片古老的茶林和森林茂密 植物种类 丰富的生活环境 因而,德昂人无论走到哪都不会忘记本民族保护自然和种植茶 树的自然传统。 德昂族在历史上有过几次迁徙,无论迁徙到何处,都要种上茶树,凡是德昂 人住过的地方都有茶林留下如:盈江县的苏典山里有树龄在千年以上的茶树; 铜壁关附近的山丘上,有成片的老茶树; 一定的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社会文化特征。从上述看,德昂族的历史文 化,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禁忌信仰、婚俗婚约等方面反映了茶文化的特征。 1.3 德昂族茶文化的困境 德昂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共有 1.6 万人,并存在大杂居, 小聚居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经济在发展 的同时,很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正在流失,民族文化的传承存在困境,德昂族也 存在类似的现象。 (1)大分散小聚居中的多重文化包围与交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的不断开拓, 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 文化之间的 碰撞和交融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态势。而德昂族处在大分散小聚居中的多 重文化包围中,变迁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但问题是这种文化变迁的驱动力主 要是来自文化主体的外部, 主体处于被动适应的情况下, 难免会被迫放弃或牺牲 传文化研究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7 (2)经济发展滞后冲击着文化自信 在2003- 2004 年云南民族地区发展报告-德昂族发展报告中, 反映了 德昂族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情况:长期以来, 困扰着中国各地德昂族最大的问题就 是贫困; 贫困是几乎覆盖所有德昂族聚居区的一个共性问题; 德昂族的贫困面大 且深。即使在以个小范围内横向上与其他相邻的民族比较, 德昂族的经济生活 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由于经济的贫困, 德昂族人普遍存在着一种自卑的心理, 总觉得自己口袋里空空 如也, 吃穿不如人, 说话也比人矮三分。这样天长日久, 德昂族人对自己的民族 文化也产生了怀疑的态度, 觉得自己的文化也不如人。甚至有人感叹: 我们这个 民族就是落后。这样的认识对于德昂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极大的威胁。来自 民族群体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的冲击比任何来自外部的力量都要强烈。 (3)代沟阻隔着文化的传承 米德在代沟一书中说: “我开始明白,认同和义务的无常是同一个更 大问题的一部分, 即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 年轻人和老年人 青少年和所有比他们年长的人 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 ”对于德昂族 传统文化传承正处于同样的情况: 德昂族新老两代人之间出现了巨大的代际鸿 沟。 在德昂族的茶文化中认为“离了茶办不成事情,有茶才能表明茶到意到” 。他们 赋予茶叶更多更广的文化内涵。茶叶成了德昂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茶 叶礼俗几乎始终伴随着每个德昂人的生命历程。有出生茶、认干爹茶、成年茶、 集会茶、社交茶、恋爱茶、说亲茶、 定亲茶、成亲茶、敬老茶、上房茶、分家 茶、和好茶、祭祀茶等等各种关于茶俗的礼仪。在这些用茶的种种习俗行为中, 全面地折射着德昂族的历史传统、民族性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如今在德 昂青年一代的意识里面, 对茶文化的情结已经越来越淡漠, 许多茶俗也名存实亡,茶 俗文化中折射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也大受冲击。许多年轻人对传统的东西持 不屑的态度, 自然也不会用心去感受和传承民族文化。 所以研究和传承德昂族新的茶文化对于该民族的文化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访谈法 在本周末(5 月 11 日) ,我们通过 qq 采访了德昂族大学生罗洪卫,以下是 访谈记录。 1 你是否了解德昂族关于茶的传说 答:了解。德昂族崇尚茶,以茶叶为图腾崇拜,并且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茶 叶仙子是德昂人的始祖母。相传,在远古的天界生长着一棵茶树,枝繁叶茂。 茶树之神想到人世间繁育发展,智慧之神达然为考验它,便让狂风吹落茶树的 102 片茶叶,其中单数变成精明能干的小伙子,而让双数变成美丽动人的德昂 族姑娘。当他们准备下凡时,却遭到了恶魔的百般阻挠破坏。经过坚苦卓绝的 斗争,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到达人世间。茶树生长,造福于人间。茶叶仙子们 8 兴高采烈地庆祝丰收时,一阵狂风大作,其中 50 个姑娘与 50 个小伙子被收归 于天界,留下最聪明的一个小弟弟与最美貌的小妹妹,让他两个在人世间结为 夫妻。男的叫达檩楞,女的叫亚楞。他俩就是茶叶仙子化成的德昂族始祖。他 们夫妻恩爱,生儿育女,使茶树遍种于人世间。 2 目前德昂族是否把茶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仍以种茶为主。 答:现在不是了 3 你认为德昂族的茶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茶有哪些不同?或 者说德昂族的茶有哪些种类? 答:德昂族的是酸茶 。 “藏在深闺人不识,微酸微苦味甘甜。 ”是继绿茶、红茶、 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七大名茶之后,由云南潞西市勐巴娜西茶 业有限公司挖掘推介上市的古朴茶类。其茶取材于古老的大叶种茶树,风味独 特,酸涩回甜,汤色金黄透亮,无任何添加剂及化学原料,是纯天然珍品。 4 茶在德昂族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如在行成年礼、婚 礼、聚会、祭祀等过程中。 答:德昂族的未婚男女,有自行择偶的自由。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这种告不 是以言语表述,而是以茶相告。最后由双方亲戚以茶议定订婚礼物。遇上亲戚 或好友来访,客人告辞,德昂人仍以喝茶相送。这就显示出茶在德昂族生活中 的重要性。 5 你认为茶在德昂族人们的心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对 人的身心有怎样的影响? 答:我认为茶在德昂族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茶在给德昂族人民带来经济同时, 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化价值。对人的身心有调节、提神、美容、养生作用。 6 面对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你认为德 昂族的茶文化是否受到了冲击。德昂族的茶文化是否慢慢 的被淡忘,如果有,你认为该如何进行保护。 答:是: 9 措施:(1)鼓励和支持种植茶叶,形成一定的规模。 (2)政府在政策有一定的优惠和技术人上的支持。 (3)开展以茶有关文化活动。 1、不怎么了解 2.我觉得现在应该不是了,但是在生活中还是必不可少的饮品 3.有很多不同,德昂族的茶叶制作上很注重细节等等 4.在聚会或者饭后是必不可少的饮品 5.极其重要的地位 6.有影响,措施(1)可以定期举行茶谈会(2)开展茶课程 通过与罗洪卫同学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尽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对于 本民族的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民族文化带给自己的民族意识与自豪感 也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罗洪卫同学为我校体育学院大三的同学,但他仍然保持 着德昂族优秀的品质。同时作为德昂人他也意识到本民族文化在民族交流和社 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冲击与困境,对于现在较为年长的德昂族来说茶是德昂 族的图腾,而现在随着其他饮品的介入,年少的德昂族同胞对茶文化的了解较 少,并希望政府等相关部门能够保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现研究德昂族的茶文化有助于茶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引起德昂族对茶文化 的重视,保护茶文化,防止流失。 三、实地考察 关于德昂族茶文化实地考察计划 我们是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2011 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我们成 立了德昂族茶文化的研究小组,成员包括我们班的戚春燕、吴明芳、李莲、李 学丽、丁雅岚、蒋金玲 6 人。调查地点我们选择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 杏坝村松山,实地调查计划从暑假 2014 年 7 月 14 日-27 日进行考察,本次考察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观察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工作和内容主要是探 讨德昂族茶文化的历史与传承问题。 这次的调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调查阶段 (1)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解(7 月 14-17 日) 达到本地的时候将亲身体验德昂族的生活,了解处茶文化以外的文化,在 了解茶文化的同时将用三到四天的时间对德昂族大致的生活情况收集,整理。 (2)运用访谈法进行考察(7 月 17 日-24 日) 在去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杏坝村松山之前,我组同学将把关于德昂族对于 茶文化的一系列问题罗列出来,并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德昂族茶文化的访谈, 访谈一直伴随我们调查结束的前一天。 10 (3)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7 月 24-26 日) 在进行访谈的时候我们采用录音笔和做笔记的方式把资料记录下来,并与 当天晚上整理为电子档存档。 (4)结合文献,进行结果检验(7 月 27 日以后) 3.2 考察目的 希望通过了解德昂族的茶文化,让我们能够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 性引起重视与保护。加深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通过这样一种研 究方式掌握田野调查的一个基本研究范式。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3.3 考察时间 2014 年 7 月 14 日 27 日,历时 13 天 3.4 考察人员 戚春燕、李莲、吴明芳、李学丽、丁雅岚、蒋金玲(6 人) 3.5 考察线路 11 3.6 经费预算 1、交通费 310(单程)/ 人(人员 2-3 人,待定) 2、住宿费 200 元/ 人 3、生活费(衣、食等) 300 元/人 4、资料费 笔记本 1 本/10 元,2 本共 20 元。 资料费 200 元 (共计 3000-3500 元) 3.7 调查工具 照相机、录音笔、笔记本电脑、笔记本 3.8 生活用品 衣物、手电筒、药品、雨具 四、反思 此次田野调查行动因诸多条件的限制我们只做了文献查阅和访谈法两个内 容,实地考察不太能够实现。但通过两个方法的使用,也让我们体会到真正研 究一个问题的不易,文献的查阅需要认真的阅读很多,并从中提取出对我们选 题有关的内容,因水平有限,我们呈现的很多东西都还比较浅显,很多都是引 用的前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村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规划报告
- 2025年教育系统后备干部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核心制度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美容师(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人文教育专业题库- 个体发展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 2025年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题库- 大学武术专业的技艺与功法
- 2025年乡村医生资格考试:农村传染病防治病原学试题型
- 2025年大学移民管理专业题库- 移民性别与社会平等权益
- 化工厂实习安全培训课件
- 疏浚清淤工程合同协议书
- 电子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项目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篮球培训课件
- 护林员巡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辽宁省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答案
- 喷涂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驻外内聘考试题库
- 幼儿园教师防恐防暴安全知识培训
- 中国禁毒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