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专项练习_第1页
八上历史专项练习_第2页
八上历史专项练习_第3页
八上历史专项练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 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 下列和圆明园第一次被劫掠属于同一时期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 B.青浦大捷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3. 列宁说:“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 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 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的这段话分析了【 】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义和团运动爆 发的原因 A. B C D 4.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以下情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丧失东北西北约 150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清政府赔款白银 2 亿两 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A B C D 5.有位史学家这样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 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轨的趋向”其中“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进近代化发展 5.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 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檄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6.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 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段话肯定了【 】 A.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B.洋务运动的性质 C.洋务运动的目的 D.洋务运动的结果 7.有一学者说:“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 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了一个模样。 ”这个“当衣穿”的形似【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 ” 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9.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帝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0.20 世纪初期,正在美国的宋庆龄听到此消息时,高兴地写到:“四万万人从君主独裁 政体下解放出来了 ”是下列哪个消息让她如此高兴【 】 A.维新变法开始 B.同盟会成立 C.辛亥革命爆发 D.国民大革命爆发 11.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 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 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 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 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 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 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12. 1923 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 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13. 某人在一封家信中写道:“近来山东、青岛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故有 打死章宗祥、焚去曹汝霖居宅之义举,利国利民实非浅鲜。 ”这封信反映了五四运动爆发的 地点原因主力结果 【 】 A. B. C. D. 14.彭德怀 1928 年赋诗:“唯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 或山区。 ”诗中“榜样”含义是【 】 A 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进行长征 D 开展国民大革命 15.“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 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 ”这次会议室【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61935 年 2 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 (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 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与此诗词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会宁会师革命队伍壮大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7.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 观点。这里“补课” “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8.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 B、 C、 D、 19. 1944 年至 1945 年,八路军、新四军不断主动出击,收复大片国土,在北起内蒙古、 南到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内,建立和发展了 10 多个抗日根据地。这段材料有助于我们理解【 】 八年级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B百团大战的战果和影响 C中共敌后战场发挥的重要作用 D国共合作的意义 20. 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 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C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D美英盟军对日作战,配合了苏德战场 21.1947 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车轮,使它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 史的转折,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 ”毛泽东作出此判断,主要基于【 】 A.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B.东北已全境解放 C.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国民党的主力已基本上被消灭 22.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 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进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 “此战 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以基本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23.1948 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 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 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 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 D. 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24.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 ”请 问“大片船只”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5.下列斗争迫使近代中国新旧政权更替的包括【 】 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 解放战争 五四运动 A B C D 26.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下列理由 不能解释其观点的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没变 B.封建主义的阻力依然存在 C.帝国主义的控制仍未停止 D.它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27.有人戏称,辛亥革命是“从头顶上解放了男人” “从脚下解放了女人。 ”这两个解放意指 辛亥革命【 】 A 改变封建帝制 B 改变习俗 C 改变封建思想 D 促进政治民主化 28.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根本原因在于【 】A. 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 D. 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29.洋务运动被看做是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点,这个观点成立的最主要理由是【 】 A 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B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它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D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科学 30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也就是 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 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 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 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 动。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