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农业考察_第1页
成都 农业考察_第2页
成都 农业考察_第3页
成都 农业考察_第4页
成都 农业考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流合江中国冬草莓现代农业园区初步形成观光农业规模 中国冬草莓农业园区是以有机草莓种植为核心,集生态科技 农业, 观光农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一、三产业相融的大型现代 农业园区。园区采用“ 政府+合作社+农户 +业主”的模式建设。园 区总规划面积 9 平方公里,一起规划面积 7500 亩,主要分为浪 漫莓园、中国冬草莓城、农夫乐园、生态养殖区、东风渠生态观光 走廊等。目前园区已建标准钢架大棚 400 余亩,完成 2000 多米 观光道路、1600 多米沟渠、2800 米”U” 型渠和 5 座景观桥等基础 设施建设,现已初步形成观光农业规模。 双流东山 15 万亩枇杷已成为该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永 兴镇围绕全镇 2 万亩枇杷做文章,实施标准化无公害、精品园建 设、打造永兴枇杷沟等活动层出不穷。利用现有的枇杷资源优势、 技术成果和文化特色,在永兴枇杷沟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枇杷博览 园,进 一步将永兴镇枇杷产业做大。 “三圣花乡 ”位于成都 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 事处,距成都市区二环 路约 5 公里,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 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 休闲度假胜地。 “三圣花 乡” 以“花文化”为媒,巧妙运用景区内的丰富 农业资 源,深度挖掘景区的农业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注入 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 打造了春有“花乡农居 ”百花争艳、夏有“荷塘月色”绰约风韵、秋 有“东篱菊园 ”含蕊迎霜、冬有 “幸福梅林”傲雪吐芳的四季主题景 区,以及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 ”景区。这五大景区交相 辉映、互为依托,形成“五朵金花” 新模式,也成为成都乡村旅游 精品线路的“五朵金花 ”。在这里,人 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朴实的乡 村文化,还可以体验回归田园,拥抱自然的别样情趣,同时也成 为了成都独具特色的商务活动中心。 “三圣花 乡” ,一处让人流连 忘返的诗画田园。 成都郫县:中国农家乐发源地 据了解,成都乡村旅游源于农家乐的发展。1987 年,近郊区县相 继出现了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田园景观、自然生 态和乡村人文资源,为游客提供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观光、娱乐、 劳动、住宿、餐饮、 购物等综合服务的经营实体,俗称农家乐。 成都农家乐从各自特点出发,在十几年的 发展历程中,经历 了自然发展、竞争发展和规范发展几个阶段,逐步形成了平坝、 丘陵、山地梯次发展,以赏花、品果、园艺和茶竹文化、乡村美食 为特色的规模发展业态。 从 2004 年开始,成都市实施农家乐 开业基本条件和农家 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星级评定地方标准,开展了农家乐 星级评定,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目前全市农家乐数 量已达 5596 家,其中星级农家乐 300 余家,以乡村旅游为特色 的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 1 家、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1 处,全 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4 个。以吃农家饭、居农家屋、观农家景、干农 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接待点,改变了从前单一 的经营形式,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旅游古镇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逐步形成了集休闲娱乐、 康体健身、美食购物等要素的乡村旅游业态,成为成都旅游的一 大特色。 徐家大院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农家乐的鼻祖。 2006 年,国家旅游局将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 , 也将“ 中国农家乐旅游 发 源地” 牌匾授予了成都,而成都近郊郫县 友爱镇农科村的徐家大院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家农家乐” 。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02020) 为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 领先 ”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 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 号),省委、省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 台阶的意见(川委发 20101 号)和省政府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 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 21 号),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 定本规划。 一、成都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 增长。 2009 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 267.8 亿元,增长 3.7%;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7129 元,增长 10%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 值 441.1 亿元,增长 3.7%。但相 对于工业 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 我市农业发展尤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种植业和养殖集约度低, 标准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专业技术推广 人才比例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产品 物流体系薄弱,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 (一)特色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2009 年,全市种植业产值 223.3 亿元,占农林 牧渔业总产值 50.6%。粮油、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茶叶、 中药材、林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 2009 年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684 万亩,油菜播种面积 155 万 亩,蔬菜播种面积 238 万亩。 2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城乡建设用地矛 盾日渐突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日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不能 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规模小,名优品 牌少;优质、安全、生态农业发展不够,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 及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健全。 (二)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2009 年,全市养殖业产值达 201.8 亿元(含牧 业、渔业 ),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5.8%。近年来,通过加快畜禽 结构调整,推进规模养殖,我市现已建成一批生猪、肉(奶)牛、鸡 鸭兔和水产等规模养殖小区(场)。截至 2009 年底,全市大型畜 禽规模养殖场有 3022 个,规模化养殖率提高到 33.27%;生猪存 栏达 527 万头,年出栏 1081 万头;养殖水面 13.24 万亩,水产品 总量达 10.5 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达到 55 %。 2存在的问题。畜禽良繁、动物防疫、投入品质量监管、养 殖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薄弱;畜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窄, 市场占有率低,深加工产业链短;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 程度不高。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2009 年,我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产值达 841 亿 元,年销售收入 5000 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657 家,年销 售收入过亿元的 90 家,其中,年销售收入 10 亿元以上的 12 家, 50 亿元以上的 3 家。涌现出“美好” 、“通威” 、“得益绿色”、“ 棒棒 娃” 、“豪吉” 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沿新都区、郫县、 温江区、双流县、锦江区、成都高新区、金牛区,形成了以饮料、 调味品、休闲食品生产为主的产业聚集带,沿邛崃市、新津县、崇 州市、蒲江县,形成了以肉类加工、白酒制造和茶叶加工为主的 产业聚集带。 2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我市丰富的农产 品资源不匹配;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农产品 加工领域缺乏国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品牌认知度低,市场竞争 力弱。 (四)农业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至 2009 年,全市大型农业物流市场有 13 家, 其中,一圈层 3 家,二圈层 8 家,三圈层 2 家,年交易额累计 300 亿元以上。 2存在的问题。农业物流业总体规模偏小,年交易额超过 10 亿元的农业物流市场仅 6 家;农业物流业基础设施不能适应 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需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的农产品质量 安全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物流业基本上只具备单一的市场交易功 能,与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的历史定位和 长远目标,切实 加强城乡统筹,深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 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四大基础 工程” ,积 极打造西部特色优势产业 集中发展区、西部 农产品加工中心、西部现代农业物流中心、西部现代农业科技创 新转化中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农村现 代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力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30 亿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 1.3 万元;到 2020 年,力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80 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2.1 万元(见表一)。 成都市现代农业总体发展目标(表一) 序号 主 要 指 标 2015 年 2020 年 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530 580 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3000 21000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57 65 4 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 率(% ) 65 75 5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320 360 6 耕地有效灌溉率( %) 97.5 98 7 单位耕地创造农业产值 (元/ 亩) 11000 13000 8 农副产品加工产值(亿元) 270 320 9 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 %) 70 80 10 休闲观光农业吸纳就业人数 (万人) 25 35 11 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接待人数 (万人) 9000 12000 12 休闲农业旅游收入(亿元) 35 50 分产业目标具体如下: (一)优势特色种植业。 1.发展目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以提高粮食单 产为主,在充分考虑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的前提下确定种植业主 要发展目标(见表二) 成都市优势特色种植业发展目标(表二) 2015 年 2020 年种植业类 别 建设项目 面积(万亩) 产量(万吨) 面积(万亩) 产量(万吨) 水稻 330 176 330 178粮食 小麦 120 46 120 46 马铃薯 88 22 88 23 其他 142 32 142 33 小计 680 276 680 280 油菜 140 21 140 23 城市蔬菜 102 180 105 195 外销蔬菜 133 235 135 240 反季蔬菜 40 71 40 75 蔬菜 小计 275 486 280 510 猕猴桃 25 15 25 16.5 伏季水果 68 60 68 62 特色水果 小计 93 75 93 78.5 食用菌 25 68 25 70 花卉苗木 27 30(亿元) 27 30(亿元) 茶叶 35 1.8 35 2 中药材 25 7 25 7.5 林竹 商业林 笋材竹 300 115(亿元) 360 207(亿元) 2发展方向。根据“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大 力推进新品种示范、推广,提高种植业良种化水平;加快土地流 转,推 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加快农业专业 合作社整合,积极引进优势企业,提高种植业组织化程度。 3规划布局。 (1)水稻。建设国家级、省级水稻生产基地 330 万亩。分别为: 龙泉驿区 2 万亩、青白江区 15 万亩、新都区 30 万亩、温江区 8 万亩、都江堰市 23 万亩、彭州市 40 万亩、邛崃市 36 万亩、崇州 市 42 万亩、金堂县 20 万亩、双流县 34 万亩、郫县 23 万亩、大邑 县 26 万亩、蒲江县 15 万亩、新津县 16 万亩。 (2)小麦。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 120 万亩,分别布局在 青白江区 8 万亩、新都区 8 万亩、都江堰市 5 万亩、彭州市 6 万 亩、邛 崃市 10 万亩、崇州市 20 万亩、金堂县 25 万亩、双流县 15 万亩、郫 县 5 万亩、大邑县 12 万亩、新津县 6 万亩。 (3)马铃薯。建设高产马铃薯生产基地 78 万亩,分别为:青 白江区 6 万亩、新都区 4 万亩、都江堰市 1 万亩、彭州市 7 万亩、 邛崃市 12 万亩、崇州市 10 万亩、金堂县 12 万亩、双流县 10 万 亩、大邑县 8 万亩、蒲江县 8 万亩。建设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 10 万亩,其中,彭州市 5 万亩、大邑县 5 万亩。 (4)油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双低油菜生产基地 140 万亩, 分别为:青白江区 6 万亩、新都区 10 万亩、温江区 3 万亩、都江 堰市 8.7 万亩、彭州市 10 万亩、邛崃市 22 万亩、崇州市 17 万亩、 金堂县 15 万亩、双流县 12 万亩、郫县 7.5 万亩、大邑县 13.5 万 亩、蒲江县 8 万亩、新津县 7.3 万亩。 (5)城市蔬菜。建设优质、安全的城市蔬菜生产基地 105 万 亩,分 别为:龙泉驿区 5 万亩、青白江区 5 万亩、新都区 7 万亩、 温江区 5 万亩、都江堰市 5 万亩、彭州市 22 万亩、邛崃市 5 万亩、 崇州市 6 万亩、金堂县 10 万亩、双流县 15 万亩、郫县 5 万亩、大 邑县 5 万亩、蒲江县 5 万亩、新津县 5 万亩。 (6)外销及加工蔬菜。建设优质高效外销蔬菜生产基地 135 万亩,分 别为:龙泉驿区 4 万亩、青白江区 5 万亩、新都区 15 万 亩、温江区 2 万亩、都江堰市 14 万亩、彭州市 25 万亩、崇州市 8 万亩、金堂县 15 万亩、双流县 15 万亩、郫县 15 万亩、大邑县 9 万亩、新津县 8 万亩。 (7)反(错)季蔬菜。建设生态高效反季节或错季蔬菜生产基 地 40 万亩,分别为:新都区 2 万亩、温江区 1 万亩、都江堰市 3 万亩、彭州市 10 万亩、邛崃市 3 万亩、崇州市 2 万亩、金堂县 10 万亩、双流县 2 万亩、大邑县 5 万亩、蒲江县 2 万亩。 (8)猕猴桃。沿龙门山低山丘陵区(海拔 500 至 1200 米)建设 猕猴桃生产基地 25 万亩,分别为:都江堰市 12 万亩(含猕猴桃科 技产业园)、蒲江县 5 万亩、彭州市 5 万亩(含猕猴桃基因库基地) 、邛崃 市 3 万亩,形成龙门山脉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在都江堰市 建设猕猴桃科技产业园。在彭州市建设猕猴桃基因库为载体的主 题公园。 (9)伏季水果。沿龙泉山丘陵区建设以枇杷、水蜜桃、早熟梨、 葡萄为主的伏季水果生产基地 68 万亩。分别为:龙泉驿区 21 万 亩、青白江区 9 万亩、金堂县 13 万亩、双流县 25 万亩。在龙泉驿 区建设伏季水果科技产业园。 (10)食用菌。建设以姬菇、平菇,黄背木耳等产品为主的木 腐食用菌生产基地 10 万亩,其中青白江区 3 万亩、彭州市 1 万 亩、金堂县 6 万亩;建设双孢蘑菇、草菇、姬松茸等产品为主的草 腐食用菌生产基地 12 万亩,其中邛崃市 3 万亩、崇州市 3 万亩、 大邑县 4 万亩、新津县 2 万亩;建设外销珍稀食用菌基地 3 万亩, 其中青白江区 1 万亩,金堂县、郫县、大邑县共计 2 万亩。在青白 江区和郫县各建设 1 个珍稀食用菌科技产业园。 (11)花卉苗木。建设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27 万亩。苗木基地 分别为:温江区 13 万亩、都江堰市 5 万亩、崇州市 2 万亩、郫县 5 万亩;在金堂县建设 2 万亩鲜切花生产基地,形成以温江区为 核心,涵盖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相邻区域的苗木产业圈,其中, 温江区主要建设观叶植物生产基地和花卉苗木科技产业园,温江 区、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建设绿化苗木生产基地,都江堰市、 崇州市建设兰花生产基地,金堂县主要建设鲜切花生产基地。 (12)茶叶。沿龙门山低山丘陵区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 12 万亩,其中都江堰市 5 万亩、彭州市 3 万亩、崇州市 1 万亩、大邑 县 3 万亩。沿邛崃山丘陵地区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 23 万亩, 其中蒲江县 13 万亩、邛崃市 10 万亩。在蒲江县建设茶叶科技产 业园。 (13)中药材。沿龙门山和邛崃山区域建设中药材产业带,重 点发展黄连、川芎、郁金和杜仲、黄柏、厚朴等三木药材,规划面 积 25 万亩,其中都江堰市 10 万亩、彭州市 5 万亩、崇州市 2 万 亩、大邑县 5 万亩、邛崃市 3 万亩。 (14)林竹。沿龙门山、邛崃山、龙泉山及其延伸区域的低山 丘陵区建设林竹生产基地 360 万亩,分别为:都江堰市 38 万亩、 彭州市 40 万亩、崇州市 28 万亩、大邑县 67.7 万亩、邛崃市 61.1 万亩、蒲江县 32 万亩、金堂县 34 万亩、龙泉驿区 23 万亩、双流 县 27 万亩、青白江区 9.2 万亩。 (二)优势养殖业。 1发展目标。 (1)畜禽养殖业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实现生猪存栏 400 万 头,出 栏 1000 万头;家禽存栏 4500 万只,出栏 1 亿只;到 2020 年,实现 生猪存栏 300 万头,出栏 800 万头;家禽存栏 3000 万只, 出栏 8000 万只。 (2)水产养殖发展目标。到 2015 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14.8 万亩,可养殖面积达到 35.5 万亩,产量达 12 万吨,实现产值 50 亿元;到 2020 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28.3 万亩,可养殖面积达 到 15.3 万亩,产量达 13 万吨,实现产值 52 亿元。 2发展方向。全面提高 DYC、PIC、托佩克等 优良生猪的养 殖覆盖面和养殖水平;加大彭县黄鸡、青脚麻鸡、鲑鳟鱼、鲟鱼等 特色优良家禽水产品种的推广,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 推进规模化健康养殖,推动生猪、家禽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生猪、 家禽及水产养殖向成都都市经济圈的合作地区转移;提升养殖业 疫病防控水平;严格控制养殖业污染,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实现 养殖业污染物“零排放 ”;建立完善生猪、家禽、水 产等质量安全 可追溯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的需求。 3规划布局。 (1)生猪。生猪产业主要布局在青白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 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 县;三大纯外血优良种猪繁育基地主要布局在邛崃市、双流县、 大邑县。 (2)家禽。家禽养殖主要布局在龙泉驿区、彭州市、邛崃市、 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3)水产。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大邑县、蒲 江县以及其他适宜养殖冷水鱼的地区建设冷水鱼苗繁育、成鱼养 殖基地,带动全市冷水鱼产业发展;在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 双流县、蒲江县、新津县建设名优水产品基地;在都江堰市、彭州 市配套建设鲑鳟鱼加工厂、鲟鱼和鱼籽酱加工厂;在都江堰市、 邛崃市、双流县、新津县建设水产品加工厂,主要加工斑点叉尾 鮰、鲑鳟 、黄 鳝、泥 鳅 ;在温江区、郫县等近郊地区,重点发展集 观赏、垂 钓和餐饮一体的休闲观光渔业。 (三)农产品加工业。 1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力争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产值 270 亿元,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 70%;到 2020 年,实现农副产品加 工产值 320 亿元,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 80%。 2发展方向。在优势农产品集中区域合理规划布局一定数 量的农产品集中加工园(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优质农 产品国家级、省级品牌;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3规划布局。 (1)生猪及副产品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龙泉驿区、邛 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大邑县、蒲江县。 (2)家禽产品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邛崃市、崇州市、 双流县、新津县。 (3)茶叶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都江堰市、邛崃市、大 邑县、蒲江县。 (4)粮油产品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龙泉驿区、新都区、 温江区、双流县、新津县。 (5)食用菌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青白江区、都江堰市、 大邑县、金堂县。 (6)川菜原辅料及蔬菜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郫县、新 都区。 (7)猕猴桃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都江堰市、彭州市。 (8)饲料加工集中园(点)重点布局在新都区、邛崃市、金堂 县、双流县、新津县。 (四)农业物流业。 1、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提 高农产品竞争能力、降低农产品消耗为目标,加快培育现代农业 物流品牌和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物流 配送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农产品公共物流信息、电子商务交易 平台以及储藏保鲜、冷链运输等基础配套设施。到 2020 年,初步 形成配置合理,功能协调,综合批发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农 业物流体系,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国内 领先” 的重要农业 物流中心。 2.规划布局。整合完善成都市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规划和 成都市食用农产品市场规划(20062020),在二、三圈层的龙 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彭州市、新津县等区(市)县规划布 局 39 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物流项目(见表三)。 成都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物流项目规划(表三) 序号 所在地 区 市场名称 经营范围 1 成都农产品交易中心 (聚合) (龙泉驿区 聚合果蔬配送中心) 果蔬批发为主 2 成都水产品批发市场 (西河) 水产品专业市 场 3 龙泉驿 区 西河小家禽批发市场 小家禽专业市 场 4 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综合市场 5 唐家寺牲畜市场 牲畜专业市场 6 青白江 区 青白江区清泉农产品 配送中心 综合类 7 成都粮油储备(物流) 中心 食用油专业市 场 8 新都粮油批发市场 粮食专业市场 9 新都区 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 中心(木兰) 蔬菜专业市场 10 温江农产品批发市场 综合市场 11 温江区 万春镇花卉配送中心 (温江区万春花卉配 送中心) 花卉专业市场 12 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综合市场 13 都江堰 市 崇义农产品综合交易 市场 蔬菜综合市场 14 城北农产品物流中心 蔬菜综合市场 15 临邛农产品配送中心 综合市场 16 邛崃市 东虹农产品批发市场 综合市场 17 崇州小家禽专业市场 小家禽专业市 场 18 崇州市 羊马农产品综合批发 市场 (崇 州市羊马农产品配送 中心) 综合市场 19 彭州蔬菜批发市场 (彭州濛阳农产品配 送中心) 蔬菜为主的农 产品综合市场 20 丽春农产品批发市场 蔬菜综合市场 21 彭州市 通济特色农产品批发 市场 蔬菜综合市场 22 官仓蔬菜批发市场 蔬菜专业市场 23 三星农产品综合市场 果蔬综合市场 24 淮口农产品综合市场 (金堂县淮口农产品 配送中心) 果蔬综合市场 25 金堂县 竹篙农产品交易市场 果蔬综合市场 26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 市场 (双 流县白家农产品配送 中心) 综合市场 27 金桥蔬菜批发市场 蔬菜专业市场 28 白沙果蔬批发市场 蔬果专业市场 29 双流县 煎茶果蔬批发市场 蔬果专业市场 30 郫县 安德农产品批发市场 (郫县安德农产品配 综合市场 送中心) 31 沙西农产品批发交易 市场 蔬菜专业市场 32 晋原农产品综合市场 综合市场 33 大邑县 韩场食用菌批发市场 食用菌专业市 场 34 寿安农产品批发市场 (蒲江县寿安猪肉配 送中心) 果蔬综合市场 35 三分水批发市场 农副产品市场 36 蒲江县 成佳茶叶批发市场 茶叶专业市场 37 城北农产品批发市场 蔬菜综合市场 38 花源水产品批发市场 水产专业市场 39 新津县 普兴火车站批发市场 综合市场 (五)生物质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为支撑,基 地和平台建设为纽带,创新和攻克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建立 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研究开发平台,重点开发秸秆气化发电技术、 高效沼气发酵制剂、秸秆发酵快速启动技术和以甘薯、葛粉为原 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新工艺。到 2020 年,开发出适应不同区域的 新型沼气高效发酵菌剂 5 至 10 种,建成大型高效畜禽场粪污沼 气示范工程 10 至 20 个,建成秸秆气化和秸秆成型加工示范工 程 10 个。开发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废 ”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设 备和 5 至 10 项关键技术工艺。在甘薯主产区建设 2 至 3 个能源 专用甘薯品种繁育和原料生产基地,利用林地资源建设 5 至 10 个能源植物品种基地,年繁育推广能源植物品种 3 至 5 万亩。 (六)休闲观光农业。 1.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实现农家乐和乡村酒店经营等休闲 观光农业收入 50 亿元,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劳动力达 35 万人。 2.发展方向。与优势特色农业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观 光农业景观带;改造和提升传统“农家乐”,新增一批国家 3A 和 4A 级乡村旅游景区; 利用岷江、沱江、都江堰灌区和 龙门山、邛 崃山、 龙泉山等自然风光及成都平原的田园、生态景观,结合城 乡统筹、灾后重建及村镇建设项目,构建以森林、湖泊、草地、花 卉、苗木、果蔬、特色养殖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带,全面推动休 闲观光农业发展。 (1)一圈层:主要分布在锦江区、成华区,重点提升“五朵金 花” 和“ 北湖” 景区形象和经营管理水平。 (2)二圈层:主要分布在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 区、双流县、郫县,重点推进龙泉山脉伏季水果休闲观光农业带、 “温郫 崇都” 花卉苗木休 闲观光农业带 、都江堰灌区特色 旅游观光带、双流昆山现代农业观光区建设。 (3)三圈层:主要布局在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 金堂县、大邑县、新津县,重点推进龙门山优质猕猴桃、冷水鱼、 林产基地及森林休闲旅游观光带,以及邛崃山优质茶文化旅游观 光农业带、新津梨花溪农业休闲观光带建设。 四、推进措施 (一)强化科技支撑。抓好一批面向农业、农村的重点试验室、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动 植物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产品精深加 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在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 产栽培、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新技术、新产品。 (二)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用人才; 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 ”培训、“绿色证书”培训 和创业培训,培育和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