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本地民族文化--海南黎族织锦_第1页
探寻本地民族文化--海南黎族织锦_第2页
探寻本地民族文化--海南黎族织锦_第3页
探寻本地民族文化--海南黎族织锦_第4页
探寻本地民族文化--海南黎族织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寻本地民族文化- 海南黎族织锦 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撰写日期:2007 年 11 月 29 日 指导老师:王先驱、黎明 班级:高二(1)班 课题组长:古斯莹 小组成员:李怡欣、 王小静、 韩明秦、 杨依依 社会实践报告 海南中学高二(1)班 黎族织锦课题小组 海南黎族织锦 历史起源 文化内涵 现状及发展前景 黎族织锦,一般包括挑花、刺绣、扎染(古称绞缬染) 和蜡染等民族工艺。在海南黎族地区,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 以见到一件件出自黎族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帽、花帽、花带、 胸挂、围腰、挂包、龙被和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丰富多彩的 图案,美不胜收。这些工艺精巧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南国乡土的独 特风韵,因而驰名古今中外。黎锦不仅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美绝伦 的艺术品,其中更蕴涵 着浓厚的古老原始的中 华文化。我们这次的课 题就是研究黎锦的文化 内涵、历史起源及其发 展前景。 图一:黎族少女穿着黎锦服饰 社会实践报告 海南中学高二(1)班 黎族织锦课题小组 一、 黎锦的历史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历史已经超过 3000年,是 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织锦工艺存续了二千多年。最早有文字 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 里的:“ 岛夷卉服,厥篚 织贝”,说明黎族妇女很早就懂得从植物中提取纤维作为纺织的原料。 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 业的发祥地。 秦汉时期,黎族的纺织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后汉书 里提到的珠崖太守孙幸强调“广幅布” ,激起黎族人民的反抗。棉纺 织品“广幅布 ”指的就是棉布,当时人们穿的贯头衣即由“广幅布”做 成。可见,“ 广幅布” 以它的优良品质不仅成为进奉朝廷的贡品,而 且在百姓中也十分普及。 唐宋时代,黎族棉纺织业十分发达,其棉纺技术和棉纺工 艺品,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且品种繁多。“ 黎幕,出海南黎峒,黎人 得中国锦彩,拆取色丝,间木棉挑织而成,每以四幅联成一幕。 黎单,亦黎人所织,青红间道,木棉布也。”(宋 范成大桂海 虞衡志)黎族妇女所织的黎饰、黎单、黎幕、鞍搭等,“五色鲜明” , “异纹炳然”,曾作为岁贡献给中原统治者以及远销广西桂林各地。 宋末元初的黄道婆,在学习和总结崖州黎族妇女纺织技术 基础上,运用当地传统的丝麻纺织工具和技术到棉纺织工艺中来, 改变了松江一带落后的纺织业,促进了江南地区棉纺业的大发展。 明清时期,黎族棉纺织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黎族妇女织的黎锦、 黎布等“贾者或用牛或用盐易而售诸市” (清 张庆长黎屺纪闻)。 “其出于琼者,或以吴绫越锦,拆取色丝,间以鹅毳之绵,织成人物、 花鸟、诗词,名曰黎锦”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 清代,中国博物馆所藏的清代琼州海黎图纺织图文字说 明:“其地惟产木棉一种,春花夏实。黎妇采子取棉,以手足纫线, 染成绚烂色,织为吉贝。”黎族人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或其它种 类的棉花做纬线,苎麻等纤维做经线,再用天然植物色素为颜料染 色,然后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黎锦。从宋代到清代,黎锦极品 都是向朝廷进贡的珍品,被誉为“东粤棉布之最美者。” 黎族织锦历史悠久,其精湛的工艺,精美的图案早已闻名于世。 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黎锦工艺仅在山 区、乡间以作坊形式残存下来,传统的黎锦制作的知识和技艺正在 面临失传。在上世纪80年代,有双面绣图案的一套服装,价格才二 社会实践报告 海南中学高二(1)班 黎族织锦课题小组 三十元,做工精细的五十元左右,黎锦中的精品龙被(左图) 几百元就能买到,价值较低。现今,随着收藏热的升温,黎锦的价 格已翻了许多,据2005年海南京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的黎锦 价格普通的一二千元,有的六七千元,甚至上万元,历史久远且品 相好的龙被价格高达十几、二十几万。可以说黎锦的升值空间是很 大的,有极大的收藏价值。就像藏族的唐卡、纳西族的神路图,黎 锦是织在布上的民族史诗,极富东方神秘文化的色彩。 图二:工艺精湛的黎锦艺术:龙被 二、 黎锦的图案 黎族织锦中的图案也是各式各 样,因为黎族妇女们精巧的手艺和 丰富的想象力,一般很难找到两块 一模一样图案的黎锦。 首先,黎锦作为工艺美术织品, 很讲究色彩的运用,多以黑色或者 深蓝色为基本色调,以红、黄、绿、 白相间,紫、棕、粉红、咖啡为辅 助色,有深色也有浅色,有对比色 彩也有调和色彩。花纹多以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 组成几何形,以点引线,点线立图,有几何纹、方块纹、梯田纹、 房屋纹、干栏纹、 竹条纹、水波纹、 山形纹、牛鹿纹、 龙凤纹、青蛙纹、 鱼虾纹、人舞纹 社会实践报告 海南中学高二(1)班 黎族织锦课题小组 (上图) 、汉字纹等等,黎族妇女们通过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掌握 各种设计技巧,进一步加深图案的抽象化,所以图案表现的风格是 抽象的。 黎族不同地区的人,织锦的花纹、色调、长短、式样等 都会有所不同。如在润方言区的妇女穿超短筒裙,以上、中、下三 幅布打横连接起来,最上面一幅花纹最简单,一般用深蓝、白、赤 褐等三种颜色织成几何图案。中间一幅花样多些,颜色以蓝白相间 为主,最下面一幅是最漂亮的了,色彩尤其鲜艳,把各种漂亮栩栩 如生的图案织在上面,图象颜色变化多端。又如在美孚方言区的妇 女筒裙长及小腿,是所有 支系中最长的,它的花纹 属中间那块最为鲜艳,图 案也最为丰富多样。赛方 言区妇女筒裙较宽大,中 间一般不绣花,下摆花纹 很精致、秀气。 黎锦图案还跟历史上黎族人民的信仰和习俗有一定的 关系,黎族人所崇拜信奉的图腾物有青蛙、坡鹿、龙等,植物中有 大榕树、水稻等,所以在黎锦中经常出现带有这些动物或植物的图 案。 黎锦的图案不但丰富多采,而且图色并茂,图象逼真、自然, 从中可以看到黎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风格。 三、 黎锦的纺织 图三 在黎族村寨中认真纺织的黎族老太太 社会实践报告 海南中学高二(1)班 黎族织锦课题小组 在保亭黎族村我们看到了几个黎族妇女坐在草棚下,足踏织 机木棍,熟捻地纺织。黎族妇女们对推动我国的棉纺织业的发展是 功不可没,她们从小就学习织锦、纺纱、刺绣,然后再教授子女们。 通过这种原始的方法,她们将这种绝伦的手艺一代代传承下来。 黎族妇女织布主要采用踞腰织机。踞腰织机简称为腰机, 由藤腰带、腰力棍、木刀、拉经棍、竹梳、竹纬线针、整绒梳等器 械组成。在织布时绑着藤腰带,伸直双腿蹬着织机经线木棍撑开纱 线,席地坐着织布。其过程是用右手持着纬线木刀,按织物的强力 交替程度,用左手投纬引线,然后用木刀打紧纬线,整个过程看上 去复杂而精细。 清代黎歧纪闻有这样一段论述黎族妇女纺织:复基经之两 端,各用小圆木,而围于腰间,一端以足踏圆木一条贯之。于是加 纬焉,以渐移其木而成匹,织者匠心也。 四、黎锦的发展前景 纵使海南黎锦是延绵多年的艺术,在服装市场日新月异的年代, 我们珍贵的织锦技艺正在慢慢流失,黎族织锦工艺濒临灭绝。不少 黎族地区的人们逐渐丧失黎锦的制作技能,而会的也是先买好现成 的线与颜料制作,掘弃了黎锦本身采棉制线的独特风味。而一些地 区黎锦织品成为殉葬品,被酸性的土壤慢慢啃噬,这是令人何其悲 痛的事啊! 保护黎锦,迫在眉睫,则拓宽黎锦的市场,使其发扬光 大是重要举措。 我们分析了个中原因,发现黎锦的知名度没有打响,加上市场 需求不一,更新量快,使人们忽略它的美。而黎锦本身工艺落后、 生产率低下(黎锦为完全手工制作) 、没有形成规模等劣势也是影响 黎锦传承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黎锦本身拥有许多其他民族服饰不具备的特点。比起湘西土 家服粗犷过余,藏族服饰沉重繁多等弊处,黎锦质朴中见优雅,厚 重而不失灵动。所以我们积极探讨了黎锦的发展出路。 社会实践报告 海南中学高二(1)班 黎族织锦课题小组 一、黎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企业政府应大 力举措发展服饰市场。据统计,黎锦的一套女式上衣和筒裙约 -元,其它黎锦品利润也较丰厚。 二、黎锦黎族的织染绣技艺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麻 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 、刺绣、龙被等品种, ,制作精 巧、色彩鲜艳、图案典雅、款式多样,能够结合现代元素,创新时 尚服饰设计,成就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独特之美。 所以我们觉得黎 锦的设计可以融入海南岛的岛服设计,既宏扬了海南传统文化,又 能使人耳目一新。众服装设计师也可以利用其进行创新。一旦将其 推广,一定能激起人们的文化积蕴,更能招徕广大华裔的倾心。 三、黎锦可以运用到各种周边产物中,如壁画,床单等。 所以发展以黎锦设计为主的床上用品,家具(如 电话垫子,鞋垫, 窗帘等)未尝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