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报2011年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_第1页
关于上报2011年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_第2页
关于上报2011年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_第3页
关于上报2011年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_第4页
关于上报2011年半年工作总结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农 村 工 作 半年工作总结 2011 年是十二五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县委、县政府 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 年。半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 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工作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 会 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 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 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 动临泽科学 发展”的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 1 号文件 精神,以 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生态文明新村和“三西” 移民扶贫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投身 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发展 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强化协调服务,狠抓责任落实,全力推 进项目建设,促进了生态文明新村、移民扶贫等重点项目的 顺利实施,有效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 、上半年“三重”工作和目标责任书及政府分解下达的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 1 号文件和县政府关于推进 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 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 2 经济产业化发展。我办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坚持把推进 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主导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三农” 工 作和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创新工作机制,采用灵 活多样的形式,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成 效。一是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板桥、平 川等乡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工作站,积极探索为土地流转 双方构建便捷的信息平台,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成为土地规 范、有序流转的有效载体和信息平台。目前五个乡镇的土地 流转服务站即将挂牌成立,将进一步加快形成县有土地流转 服务中心、乡镇有土地流转服务站、村有土地流转信息联络 员的“三级联动 ”的流 转服务体系。二是逐步建立了土地流 转 管理的调处机制,各级土地承包管理机构的作用逐步凸显。 去冬今春以来,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接待关于土地承包、 流转方面的来电来访 89 人(次)。各乡镇对发生的土地承包 流转方面的矛盾纠纷都遵循协商优先和基层调解原则,有乡 镇经管站和司法所进行化解和协调处理,推动了农村土地流 转的有序进行。三是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档案资料齐全。据 了解大部分乡镇土地承包和流转工作有专人负责,乡镇土地 流转服务站配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档案资料齐全,分类细致, 装订规范。*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建立了乡村两级服务网络, 人员定岗,责任到人。截止五月底,全县以转包、出租、代耕 等方式流转土地面积 1.3382 万亩,比上年同期相比增加流转 3 面积 0.4 万亩,占全县土地承包面积的 4.72%。其中:*镇流 转 0.6873 万亩,*镇流转 0.2069 万亩,*镇流转 0.0404 万 亩,*乡流转 0.1035 万亩,*流转 0.0037 万亩,*镇流转 0.206 万亩,*乡流转 0.0904 万亩。同时对规模以上的土地 流转大户给予政策性扶持和按规模给予贷款扶持,极大的调 动了农民土地有序流转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土地逐步向高效 农业、规模农业的合理流转。 (二)专业合作社建设蓬勃发展。 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加快转 变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重点,大力推进专业 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多层次、 多成分、多领域、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目前,在指导、扶持 好原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 社 14 个,其中:从事奶肉牛、生猪、鸡、蜜蜂等养殖类的 4 个, 从事蔬菜瓜果、谷物、葡萄等种植类的 8 个,从事农副产品 销售的 1 个,从事农机零售和服务 1 个。主要分布在:*镇 1 个,*镇 3 个,*乡 1 个,*镇 2 个,*镇 2 个,*乡 2 个, 城区 3 个。截止六月底,全县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 类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 65 个。其中:从事奶肉牛、生猪、 鸡、蜜蜂等养殖类的 27 个,从事蔬菜瓜果、谷物、葡萄等种 4 植类的 30 个,从事农副产品收购、运销的经纪人专业户 2 个, 从事贸易经纪的 3 个,从事农机服务和组织劳务输出的 3 个。 我县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步取得了三个方面的 大突破。一是积极鼓励农资经销大户、农机大户、村干部、基 层农技服务人员领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种植 (养殖)专业合作社质与量的大突破。二是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农自发组建的林业生产协会,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 求转型为林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大的突破;三是把有 沼气服务需求的农户联合起来,组建沼气服务专业合作社, 为农户提供建池、日常管理方面的技术指导、安全检测、配 件供应、进出沼液沼渣、 “三沼” 利用等方面的服 务,实现了沼 气专业合作社的新突破。同时县农业、林业、畜牧、农机、水 产、供销等部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导、培育,促进了 我们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 (三) 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势头强劲。 我县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按照根据市委、市政府 “生产 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新农村建 设模式进行重点培育建设的工作要求,通过实行政策引导、 项目支撑、领导挂项、部门帮扶等推进措施,加快推进 “四化” 示范村建设,各项工作建设进展顺利,势头强劲,效果明显。 一是筛选确定了七个“ 四化” 示范村。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 5 提出的培育新农村建设“四化” 示范村的要求,将我 县产业发 展特色鲜明、农村社区化建设基础和村庄环境面貌相对较好、 群众整体素质较高的村作为重点培育的“四化” 建设示范村, 经充分筛选确定了*、*、等 7 个村为“四化” 建设示范村。二 是及时制订“四化” 示范村工作 实施方案。 “四化”示范村确定后, 指导“四化 ”建设示范村 结合各自产业发 展实际,制订了“四 化” 示范村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建设重点,细化 了工作措施。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系帮扶工作制度。 为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县上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联系帮 扶“ 四化 ”示范村工作制度,确定了 24 名县级领导和 33 个县 直及省市驻临单位联系帮扶示范村建设工作,有力推进了 “四化” 示范村建 设进 程。四是加大示范村 资金投入力度。针 对“ 四化 ”示范村建 设资 金短缺的实际问题 ,在及时兑现落实 县委 1 号文件扶持政策的同时,为每个示范村补助启动建设 经费 10 万元,七个示范村共拨付经费 70 万元。并承诺对年 底建设效果好、示范效应强的村再给予一定数量的奖励资金。 五是各联系帮扶部门倾心竭力、真帮实扶。至目前各联系帮 扶单位共落实到位补助资金 35 万元,水泥 60 吨,绿化苗木 4.3 万株,有力地推进了“四化” 村各项 重点工作快速健康发 展。同时于 5 月上旬组织召开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四化” 示范 村现场推进会议,针对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现场办公予以 协调解决。 6 在生产专业化方面,认真落实县委 1 号文件精神,加快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指导各示范村发展精品玉米制 种 2.81 万亩,瓜菜制种 782 亩,新建日光温室和钢架拱棚 704 座,改造旧棚 60 座;新建乳肉兼用牛养殖小区 1 个、扩 建 4 个;组建专业合作社 9 个。在生活社区化方面,有效整合 项目资源,在已经形成规模的农民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文化 阅览、卫生保健、体育休闲、科技服务等公益设施,7 个示范 村今年计划修建农民公寓楼 11 幢 318 户,目前已完成规划 选址、地质勘测、图纸会审、招投标等工作,预计本月底前均 可陆续开工建设。计划配套建设文化体育广场 4 个,目前均 已完成硬化、绿化任务,已硬化广场地坪 9684 平方米,栽植 常青树、花灌木及花卉苗木 3.64 万株。在环境田园化方面, 以生态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扎实开展城乡清洁卫生大行动 和居民点柴草清理整治活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在农民知识化方面,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 求,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和“11555”农村能人 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创业本领。7 个示 范村共计开展日光温室、钢架拱棚、奶肉牛养殖等农村实用 技术宣讲培训 16 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 4300 人次;开展电 焊、瓦工、家政服务、计算机培训等各类工种转移就业 7 期, 培训劳动力 273 人,输转劳动力 1450 人。 “四化” 示范村的辐 射带动,全县农民新建公寓楼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县 7 已开工修建小康住宅示范点 8 个 266 户。预计至 6 月底,全 县开工新建小康住宅 1628 户(其中公寓楼 19 幢 615 户),占 年计划 2500 户的 65.1%。 (四)“三西”移民扶贫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2011 年,经我办积极与省、市扶贫部门衔接联系,省两 西农业建设指挥部、省财政厅关于下达二一一年第一批 “三西” 专项资 金项目 计划的通知(甘指 计发20111 号),下 达我县 “三西” 专项资金项目 4 大项 ,资金 108 万元。其中: 整村推进*村 1 个、50 万元,具体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衬砌斗渠 1 公里,拓宽村组道路 1 公里;增收项目新建 日光温室蔬菜大棚 50 座,扶持贫困户 25 户,引进畜种牛 25 头。移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 小项、46 万元,具体建设 内容:*村新打机井 1 眼,*村拓宽村组道路 0.7 公里,*村 修建水渠 1 公里,*村修建桥涵 45 米,*村开挖排阴沟 2.5 公里。科技扶贫培训 250 人、5 万元,技术咨询服务费 4 万元。 劳动力输转技能培训 134 人、4 万元,分别在*镇、*营乡各 培训 67 人。项目涉及 6 个移民村社。 项目计划下达后,根据扶贫项目建设的相关规定,我办及 时对本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内容进行了公示。并积极邀请县监 察、财政、审计等单位负责人和我办领导班子成员组成项目 工程实施议标小组,对今年 “三西”移民扶贫项目从计划任 务、资金使用、验收报账等方面进行了评议,提出了合理的 8 实施意见。为保质保量完成扶贫项目建设任务,我办及时向 相关乡镇和项目区下达了项目资金计划,明确了计划任务和 责任目标。同时,工作人员积极深入项目区,对项目工程实 施的详细地点、工程规模、配套设施以及筹资投劳等问题与 相关乡镇、村、社负责人进行沟通,听取了专业技术人员和 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快了 实施进度。至目前,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村整 村推进项目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衬砌斗渠 1 公里, 拓宽村组道路 1 公里;增收项目已修建日光温室 50 座,完成 葡萄苗木定植 15000 株,25 户养殖户共修建暖棚牛舍 25 栋、 125 间,引进基础母牛 25 头;举办蔬菜、葡萄等实用技术培 训 5 场次 88 人。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村新打深 138 米机井 1 眼;*村拓宽村组道路 0.7 公里,*村修建水渠 1 公 里,*村修建过水路面桥涵 2 座 60 米;*村排阴沟工程正在 规划设计中。科技扶贫培训 250 人次。劳动力输转技能培训 已在*镇和*乡劳务工作站各完成计算机、电焊、电子装接 等劳务输转普通技能培训 67 人,共培训 134 人,合格率达 100%;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均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劳动技能 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达 100;向外输转 118 人,输转就业率 达 88%,上岗人员持证率达 100%。2011 年我县“三西”移民 扶贫项目建设任务已完成 90%以上。 (五)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落实有力。 9 (1)农民技能培训工程。根据文件精神,我办积极与省、 市扶贫部门衔接联系,争取劳动力输转技能培训项目资金 4 万元,已在新华镇和倪家营乡劳务工作站各完成计算机、电 焊、电子装接等劳务输转普通技能培训 67 人,共培训 134 人, 合格率达 100%;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均持有劳动部门颁发 的劳动技能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达 100;向外输转 118 人, 输转就业率达 88%,上岗人员持证率达 100%。 (2)祁连山浅山区贫困片带扶贫工程。我办积极发挥部门 职能作用,争取项目资金 50 万元。已完成*村整村推进项目 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衬砌斗渠 1 公里,拓宽村组 道路 1 公里;增收项目已修建日光温室 50 座,完成葡萄苗木 定植 15000 株,25 户养殖户共修建暖棚牛舍 25 栋、125 间, 引进基础母牛 25 头;举办蔬菜、葡萄等实用技术培训 5 场次 88 人;劳务输转 500 人次。预计到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 500 元以上,贫困人口下降 2 个百分点。至目前,省委、省政 府为民所办理的“农 民技能培训工程” 和 “祁连山浅山区贫困 片带扶贫工程” 2 件 实事已全部落实完 毕。 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月份我办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比较 明显。但与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及落实 省市县实事相对照,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0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流转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土地 流转呈现出向农户流转的多,向非农户流转的少;零散流转 的多,集中流转的少;无序流转的多,有序流转的少。这些情 况直接影响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质量。 (二)农民合作社运行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够好。 一是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尚没有建立起有效地联结机 制。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一些农户 质量安全意识淡漠,不能按照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影响品牌 效应和广大农户的既得利益,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流通相脱 节的矛盾依然存在。二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自我发展、自 我服务的能力较弱,制约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独立自主地发 育成长。三是一些合作经济组织机构不齐全,没有理事会、 监事会等必要机构,章程内容不完整、利润分配办法不公开 透明、责任承担方式不明确、管理不够民主、工作流于形式 等现象还较为普遍。 (三)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发展不平衡。主 要表现在:一是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上。2011 年我县有七个 村被列入“ 四化” 示范村整体推 进生态文明新村建 设,政策上 资金扶持力度比较大。但是由于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加 之项目整合不如人愿,因此,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四化” 示范 村建设资金仍然不足,缺口较大。二是“ 四化” 示范村主导产 业发展不平衡。从各乡镇七个“四化” 示范村 经济发展的现状 来看,*、*等示范村农民住宅建设、主导产业发展成效明 11 显,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经过认真分析,细细算帐,好 好比较,差距和不足还是比较明显的,主导主业和优势产业 的快速发展仍需不懈努力。 (四)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地方财政对扶贫 投入不足。地方财政几乎无力安排资金用于扶贫开发,扶贫 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除安排上级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外, 扶贫开发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资金保障。二是是贫困群众 科技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 力还很差,综合素质普遍不是很高。 三、下半年农村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一)加大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科学规划、 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整合资金、项目支撑”的思 路。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部门单位帮扶试点村工作制度, 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等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统筹解决 特色产业开发、基础设施配套、村社道路硬化、清洁能源利 用等方面的问题,强化“四化” 示范村建 设,不断提升“四化” 试点村建设效果和层次,进一步放大示范带动效应。 (二)继续抓好试点,不断探索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途径 和方法。强化督促检查力度,指导被列入的“四化”示范村要 从制定的实施方案做起,确定试点村的发展方向、目标、任 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切入点,需要采 取的对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建设过程的困难和问题,在实 施中逐步摸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途径,以便更好 12 地指导面上工作,防止工作的盲目性,更好的为生态文明新 村建设服务。 (三)突出特色,认真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按照“适时、适 地、适才的原则,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培训 方法,突出生态文 明新村建设,加强节水技术和特色产业技 术培训;突出产业 培育,加强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突出人力 资源开发,加强 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 训工程扎实 深入开展。 (四)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一是加大力度做 好土地流转典型引路工作。以*镇*村土地集中流转为典型, 广泛宣传成功典型、经验做法,提高对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 二是要按自愿有偿的原则,指导农民以转包、互换、出租、转 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 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 地纠纷调解仲裁机构的建设,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保驾护航; 四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土地流转工作的资金投入 力度,建设好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政策激励机制。 (五)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和服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 导,提高思想认识。要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生态文 明新村的大局出发,切实树立“抓专业 合作组织就是抓产业 发展,抓专业合作组织就是抓农民增收” 的理念,把组建农民 专业合作组织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 安排,精心部署,明确责任,积极推进。二是坚持多元推进, 13 加快合作社建设进程。根据农民的需求和组建条件,围绕已 初具规模的日光温室蔬菜、葡萄、红枣、奶肉牛养殖、玉米制 种、加工番茄等特色优势产业,自愿联合,组建一批管理民 主、互惠互利、富有特色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每个乡 镇的优势主导产业至少组建一个以上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 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本乡镇参与优势主导产业开发的 70% 以上的农户,使之在市场竞争、带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上 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注入发展活力。认真 贯彻落实县委 1 号文件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 业发展水平的意见中扶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 对新成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 30-50 万元的流动资金 贷款贴息 1 年。在财政支农预算中,每年优先安排一定的专 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