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法律实施与公民权利保护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我国法律实施与公民权利保护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我国法律实施与公民权利保护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我国法律实施与公民权利保护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我国法律实施与公民权利保护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国法律实施与公民权利保护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自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被写入宪法 之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六个年头。在这十六年间,我 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仍有不少环节存 在着众多弊端与隐患。我们不禁要问,法律实施了这么多年,我国公民对法律的了解 程度如何、对法律的认识水平怎样、对我国法律的实施状况是怎么评价的,公民的权 利现状到底如何,对自身权利的认识与维护是否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此,笔 者组织了一次关于我国法律实施与公民权利保护的问卷调查,现将这次问卷调查的基 本内容及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 1. 调查时间:2013 年 8 月 5 日-8 月 13 日 2. 调查地点:新华书店、家乐福、工商银行、菜市场、行政服务中心、法院、路边摊 贩、金汇百货、报刊亭、宗瑞图书馆、移动营业厅、新动态国际英语学 校等 3. 调查人员:蒋诗雨及其家人,新动态国际英语学校的相关推广人员 4. 调查方式: 调查人员亲自走访调查,由调查人员询问填写,或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 问卷。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本次调查一律采 用不记名方式进行。 5.调查对象: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基本情况, 详见下面的表 1、表 2、表 3、表 4. 表 1 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统计表 性别 人数 百分比 男 80 53.33% 女 70 46.67% 合计 150 100% 表 2 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统计表 年龄 人数 百分比 18 岁以下 12 8.00% 1829 岁 34 22.33% 30-39 岁 34 22.33% 40-49 岁 30 20.00% 50-59 岁 26 17.33% 60 岁以上 14 9.33% 合计 150 100% 表 3 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统计表 职业 人数 百分比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16 10.67%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3 15.33% 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55 36.67% 农民或体力劳动者 14 9.33% 个人工商户 6 4.00% 在校学生 24 16.00% 其他 12 8.00% 合计 150 100% 这次我们调查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法院等部门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中学、小学、医院、图书馆、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 企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合资(外资)企业的工作人员。 个体工商户主要包括商品推销、服装店、杂货店、小摊贩、报亭等个体业主。 在校学生包括在读大学、职高、中专、大专、高中的学生。 农民或体力劳动者主要包括民工。 其他职业主要包括下岗工人、无业人员、退休人员、军人以及律师、音乐等自由职业者等。 表 4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统计表 文化程度 人数 百分比 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3 2.00% 小学 8 5.33% 初中 24 16.00% 高中或中专 49 32.67% 大专 32 21.33% 本科及以上 34 22.67% 合计 150 100% 三、调查报告正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1. 中国法律的实施情况: 表 5 调查问题:平日里您一般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我国的法律的?多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因需要或兴趣自己亲自看过 21 14.00% 听别人讲过或向别人咨询过 86 57.33%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 视、网络等宣传媒介了解过 138 92.00% 单位组织学习过或者通过讲 座等活动了解过 97 64.67% 在学校学习过 48 32.00% 其他 5 3.33% 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大部分的人主要了解法律的途径是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可见在当今 社会,媒体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今后我国应当加强用各种媒介宣传法律的力度。超过半数的人,特 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都表明曾参加过单位与社区组织的普法活动,可见单位与社区也是 普及法律需要重视的重要途径。由于涉及法律纠纷或者其他的自身需要,很多人会向律师等他人资 询相关法律,但有兴趣自己亲自看过的人却寥寥无几,可见广大群众如果不是有需求基本上不会、 甚至是不愿意涉及法律这一方面的知识的,如何将大众对法律所持有的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仍 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大部分的学生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则选择了在学校学习过相关法律知识, 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说明学校正在成为一个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今后也可以加强学校 对学生的普法力度,这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让更年轻的孩子从小就掌握一些法律常识的需 求,法律传播也应该从娃娃抓起。 表 6 调查问题:您目前对我国具体法律文本与条文的了解程度如何?单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比较了解 12 8.00% 有些了解 32 21.33% 基本不了解 89 59.33% 完全不了解 17 11.33% 只有 8%的人选择了“较为了解” ,而这 12 人都是从事与法律相关事业的法院人员与律师。排除这 些专业人员,选择“有些了解”的人,有的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如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人就比较了 解食品安全法 ;有些则是因为法律纠纷较为详细的了解过某一部或几部法律,如有人离过婚, 就读过婚姻法 ,总的来说,都是源于工作需要或诉讼需要。而剩下的人因为无自身需求基本都 不太了解具体的法律文本,可能涉猎过某几部法的某些内容;而有些人,特别是学历较低的人或者 是体力劳动者,则大都选择了“完全不了解”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普及的还不够深不够广,应该 让更多阶层、更多职业的人了解具体的法律文本与条文,以便能让更多人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权。 表 7 调查问题:您平常会去主动关注法律的制定、修改、颁布与实施吗?单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经常关注法律动态 18 12.00% 有需要时才会去了解 84 56.00% 从不关注 48 32.00% 与表 6 基本相同,选择“经常关注法律动态 ”的均是从事相关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员或是自身对法律 很感兴趣的人,而选择“有需要时才会去了解”的人则主要是由于工作或诉讼的需求,仍有很多人 选择了“从不关注” ,可见法律在很多人的心中依旧是国家采取的一种消极引导,许多人只要自己 不触犯法律就好,从不会积极的去关注法律的相关动态。如何改变大众对法律的消极看法,如何让 大众从“不违法”转变为“更懂法” ,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 表 8 调查问题:您觉得法律的实施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多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法律执行(执法) 150 100% 法律适用(司法) 132 88.00% 法律遵守(守法) 107 71.33% 法律监督 86 57.33% 这个问题的答案反馈很有意思,通过表格数据可知,所有调查者均认为法律实施应该包括执法,但 做问卷时,几乎有大半的人直接选了“执法”后就开始做后面的题了,当我提醒他们这是一道多选 题时很多人都小小的震惊了一下,可见在很多人的心中,法律实施是一个很狭隘的概念,单单指的 只是执法环节。而做统计时我发现,很多了都选了三个答案:有些选了执法、司法、守法,有些则 选了执法、司法、与法律监督。选第一种答案的人一般都认为执法、司法、守法这三个选项是缺一 不可的,因为这是相互关联的三个环节,但却忽略了法律监督;而选第二种答案的人认为守法的主 体是公民,而法律实施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机关,所以不选守法而选了另外三个实施主体是政府的答 案,可见在这些人的心中,法律实施只是政府的事,与公民无关。由此可见,很多人对法律实施这 一概念的狭隘理解致使他们的答案或多或少都有残缺,这一题选了四个答案的人基本上都是学生或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见愈是良好的教育使得人们能够思考的更加深入与全面。 表 9 调查问题:您是否认为您的生活和工作与法律息息相关?单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非常同意,几乎所有的工作 与生活环节都与法律有着密 切联系 47 31.33% 比较同意,有时候在工作或 生活中会有环节与法律有所 关联 86 57.33% 有些同意,在工作或生活中 几乎很少有环节与法律产生 关联 17 11.33% 完全不同意,几乎所有的工 作与生活都不会与法律有所 关联 0 0.00% 通过表格数据可知,100%的调查者都同意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与法律息息相关,只是同意的程度有 所区别。大部分以法律为职业的人或者在校学生都选择了“非常同意” ,另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 位的工作人员以及个体工商户等较多的选择了“比较同意” ,而一些体力劳动者或者是无业、退休 人员则较多的选择了“有些同意” 。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一项工具,其本身就应与人们的生活 与工作息息相关,但因人们对法律的使用程度与认知程度的不同,认为法律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 程度也会不同。总的来说,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同意了法律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关联,这确实 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表 10 调查问题:如果您同意您的生活和法律息息相关,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 2-3 部和您的工作与 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多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劳动合同法 89 59.33% 婚姻法 86 57.33% 治安管理处罚法 17 11.33% 刑法 2 1.33% 民法 59 39.33% 未成年人保护法 12 8.00%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76 50.67% 宪法 12 8.00% 交通安全法 64 42.67% 物权法 4 2.67% 其他 0 0.00% 表 11 调查问题: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 2-3 部您最耳熟能详的法律? 多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劳动合同法 77 51.33% 婚姻法 84 56.00% 治安管理处罚法 12 8.00% 刑法 89 59.33% 民法 92 61.33% 未成年人保护法 8 5.3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84 56.00% 宪法 102 68.00% 交通安全法 57 38.00% 物权法 3 2.00% 其他 0 0.00% 对比表 10 与表 11 的数据可以看出,即使是相同的选项,在两个不同的问题之下,答案还是相差甚 多的。前后百分比反差较小的选项分别是:劳动合同法、婚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交通安全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与物权法。前四部法有较多的调查者认为他们要么与自己的工作 有关:如劳动合同法,要么就与自己的生活有关,如婚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交通安全法。且 这四部法的认知度也较高,公众经常会在电视、报纸上看见或听见这些法律的名字,有意思的是, 自从新交规出台以及国家严惩酒驾等违规违法驾驶之后,很多人对交通安全法的重视程度也开始逐 渐提升。而后三部法律之所以前后百分比反差较小,则是因为这些法律涉及的范围比较有限,它们 基本都是针对某一客体或主体所立的法,所以对这些法律较熟知或认为它们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 也全是出于自身需求的调查者。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体限定为未成年人,则选择它的均是 18 岁 以下的学生。 而前后百分比相差较大的选项则有些出人意料,分别是三部大法:宪法、刑法与民法,但其实这些 反差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确实是最耳熟能详的法律,但因为它规定的东 西比较宏观,所以很多人认为宪法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遥不可及。殊不知,宪法是所有法律的立法 依据,所有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精神也在相关的法律中得到了具体体现,所以宪法其实 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刑法的反差较大,则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刑法=刑罚,自 己只有在违法犯罪的时候才会与刑法有所关联,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平时的生活工作根本不会牵涉 到刑法,选了刑法的调查者是两位从事刑事诉讼的律师,同样的想法在民法上也有所体现。由此可 见,三部大法虽然最耳熟能详,但在很多人的心中却与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并无太大关联,这确实是 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 表 12 调查问题:您对目前我国法律实施的现状满意程度如何?单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存在诸多问题,不太满意 118 78.67% 比较让人满意 30 20% 完全满意 2 1.33% 这道问题的答案令人震惊,高达 78.67%的人认为现在我国法律实施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不满意 法律实施中所显现的弊病,甚至有调查者激动地表示我国法律只掌握在少数官员手中,法律只是为 了维护他们的利益而非广大群众的利益。而选择“较让人满意的”的多为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与学 生,这点确实值得我们探究。而只有两位还在读大二的女性选择了“完全满意” ,因为她们本身就 是法学院的学生,她们说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的发展还是很有成就的,革除了许多弊病,所 以对我国的法律现状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总的来说,仍然有大部分的人对我国法律实施现状还是 存在诸多不满意的情绪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法律的透明度和威信力还远远达不到公民的预期,更 多人希望法律遏制的是公权力,更多保护的是私权力,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确实削 弱了人们对法律这一保护公民权利底线的工具的信任度,如何提高人们对法律的信任程度,还任重 而道远。 表 13 调查问题:您认为目前我国法律的实施存在哪些问题?多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行政机关不依法执法,执法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病 148 98.67% 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执法不严,不能文明、 有效地执法 142 94.67% 司法机关不依法判案,造成司法上的不公正 144 96.00% 公民自身法律意识较薄弱,不能较好地遵守法律 113 75.33% 法律监督机制存在缺陷,各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 强 137 91.33% 立法作为法律实施的前提本身就存在漏洞,立法 不够完善 132 88.00% 表 14 调查问题:您认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行政机关要依法执政,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做到 文明高效地执法 150 100% 司法机关坚持司法独立,要依法判案,努力维护 司法公正 148 98.67%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每个公民都应遵纪守法 149 99.33% 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各方监管力度 148 98.67% 立法机关要根据社会实际制定、修改法律,为法 律实施提供坚实保证 146 97.33% 对比表 13 和表 14 的数据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调查者都认为我国法律的实施至少存在四个以上的 问题,尤其是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环节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而守法、立法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也 不容忽视。可见在大众的心中,我国的法律实施在所有环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少诟病,如何解决 这些问题,从表 14 的答案分析中可以看出,执法、司法与法律监督这些环节的改变迫在眉睫,而 立法、守法环节的改善与提高也是大众普遍期许的,只有改善法律实施各环节的现状,才能确保法 律真正保障公民的权利,促使法律在全社会良好地实施开来。 2. 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 表 15 调查问题:您知道公民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吗?单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完全知道,能具体罗列出来 24 16.00% 基本知道,但只说的出几项权利 87 58.00% 有点知道,但说不出来 34 22.67% 完全不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 5 3.33% 通过表格数据可知,大部分的调查者都或多或少地知道公民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只是了 解的程度不同。一些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人或者受过高等教育,学过政治的人基本能罗列出大致的 几项权利,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不能详细的罗列出来,他们说出来的权利比较具体口语化且没有什 么概括性。比较可喜的是,公民对于自己比较基本的权利,例如平等权、生命权等权利还是有着比 较普遍的认识的,可见大部分公民对于自身所拥有的基本权利还是存有一定认知程度的。 表 16 调查问题:平常您的哪些权利比较容易受到侵害?多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平等权(男女平等、城乡平等、民族平等、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 137 91.33%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与被选举权,监督权,言论、出 版等政治自由) 85 56.67% 人身与人格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等) 21 14.67% 宗教信仰自由 7 4.67%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私有财产权,劳动权, 生活保障权,受教育权等) 33 22.00% 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申诉权、控告权、国家赔偿及补 偿请求权等) 56 37.33% 特定主体的权利(妇女、老人、儿童,华侨等特殊主体 的权利) 42 28.00% 通过表格数据我们惊讶的发现,大多数公民最容易被侵害的权利竟然是平等权,但纵观我国目前的 社会现状,由于太多不平等、不公平的事件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发生,致使广大调 查者感觉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所遭遇的一些事情太不公平了。大部分的女性调查者表示自己曾遭受 过男女不平等的待遇,而一些体力劳动者则直言自己经常被城里人歧视,更令人担忧的是,无论性 别,都有调查者愤慨地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一句空言,不同社会等级的人所遭受的社会 待遇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毕竟公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政府在让一部分人感到公平的同时,也 必定会让另一部分人感到不公平。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确实是国家发展绕不开的一个难题。除了平 等权易受侵害外,仍有大部分的调查者表示自己少有政治权利与自由,其中以言论自由为最。而另 外一部分人则表示自己获得国家救济的权利经常受到不同程度地侵害。调查中也有不少妇女、老人 以及在校学生表示自己作为特定主体的权利会有或多或少地损害。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 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在所有的基本权利中反而是做不容易受侵害的,可见国家对于宗教信仰的 保护还是比较到位的。 表 17 调查问题:当您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您是否愿意用法律维护过您的自身利益?单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愿意,曾试过 27 18.00% 愿意,没试过 98 65.33% 不愿意,不曾试过 9 6.00% 不愿意,曾试过 16 10.67% 表 18 调查问题:你对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利的看法是?单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最有效的维权手段 97 64.67% 小题大做,怕遭人议论 13 8.67% 麻烦,费时费力,实际意义 不大,效果也不显著 12 8.00% 无所谓,会通过其他途径维 权 28 18.67% 表 19 调查问题: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权益吗?单选题 选择答案 人数 百分比 能, 我对法律有信心 87 58.00% 不能, 法律愈来愈成为有钱 人和有权的人的代表 18 12.00% 现在不能, 但随着社会的发 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45 30.00% 联系表 17、18 与 19 的数据可以看出,就权益受侵害后的选择来看,有 83.33%的调查者还是选择 了愿意用法律的手段维权,不管曾经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而这些调查者在后面两个问题的答案选 项中也基本认同“法律是维权最有效的途径”以及“不断完善着的法律确实能维护自身的权益”等 积极观点,可见大部分的公民还是对我国的法律充满了信心,至少大家都期许着法律的实施能朝着 更完善的前景发展。而选择了不愿意用法律手段维权的人,则大多数有过不愉快的维权经历,这些 调查者在后两题的答案选项中基本上选了一些较为负面的答案,比如“用法律维权较麻烦” 、 “法律 不能维护自身权益”等,这也说明我国法律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求挽 回少数公民对法律这一维权工具的信心。但总的来说,大家对“用法律来维权”这一观点还是有比 较赞同的,对法律的未来也是充满了信心的。就像所有事物都有利有弊一样,法律也是一把双刃剑, 只有用好了这把剑,公民的权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社会才能走向和谐与稳定。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上述简要而繁琐的调查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公民对 目前我国法律实施现状中所存在的诸多诟病忧虑不已,对执法、司法、守法与法律监 督这些环节中所浮现的弊病仍有诸多不满,但是不管现状如何,绝大多数的公民对法 律实施的未来依旧充满了信心与期许。可喜的是,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多 数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已经有了显著地提升,更多的人愿意用全面、客观的角 度去评判我国的法律实施与权利保障,这确实是依法治国十六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效, 不得不令人感到欣慰不已。而要改变我国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病,执法机关 必须依法执政,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做到文明高效地执法,司法机关要努力依法判案, 维护司法公正,同时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各方监管力度并大力提高公民的 法律与权利意识。最后,立法机关要根据社会实际制定、修改法律,为法律实施提供 坚实保证。只有这些环节通力合作,才能促使我国法制建设朝着更广阔、更光明的前 景良好而又飞速地发展! 2013 年 8 月 25 日 浙江工商大学 法学 12 甲班 蒋诗雨 附录 1:调查问卷 一、 基本信息 3.您目前从事的职业:( ) 单选题 A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B.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C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等企业) D.农民或体力劳动者 E个人工商户 F.在校学生 G其他(包括下岗工人、无业或待业人员、退休人员、军人、律师、自由职业者等) 4.您的学历:( ) 单选题 A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B小学 C初中 D高中或中专 E大专 F. 本科及以上 二、 中国法律的实施情况 5. 平日里您一般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我国的法律的:( ) 多选题 A因需要或兴趣自己亲自看过 B. 听别人讲过或向别人咨询过 C.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了解过 D单位组织学习过或者通过讲座等活动了解过 E在学校学习过 F. 其他 6.您目前对我国具体法律文本与条文的了解程度如何:( )单选题 A比较了解 B.有些了解 C基本不了解 D.完全不了解 1. 您的性别是:( ) 单选题 A男 B. 女 2.您的年龄阶段:( ) 单选题 A18 岁以下 B1829 岁 C30-39 岁 D40-49 岁 E50-59 岁 F60 岁以上 7.您平常会去主动关注法律的制定、修改、颁布与实施吗:( )单选题 A经常关注法律动态 B.有需要时才会去了解 C.从不关注 8.您觉得法律的实施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 多选题 A法律执行(执法) B.法律适用(司法) C. 法律遵守(守法) D.法律监督 9.您是否认为您的生活和工作与法律息息相关:( )单选题 A非常同意,几乎所有的工作与生活环节都与法律有着密切联系 B比较同意,有时候在工作或生活中会有环节与法律有所关联 C有些同意,在工作或生活中几乎很少有环节与法律产生关联 D 完全不同意,几乎所有的工作与生活都不会与法律有所关联 10.如果您同意您的生活和法律息息相关,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 2-3 部和您的工作与生活联系最密 切的法律:( )多选题 A、劳动合同法 B、婚姻法 C、治安管理处罚法 D、刑法 E、民法 F、未成年人保护法 G、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H、宪法 I、交通安全法 J物权法 K、其他 11.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 2-3 部您最耳熟能详的法律: ( ) 多选题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