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施工_第1页
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施工_第2页
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施工_第3页
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施工_第4页
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施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与施工方案 1.概述 随着我国尤其是我省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山区 后,修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的公路隧道。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通车的隧 道总长约 68.28Km,在建的隧道总长约 363.6Km;特长隧道近 20 座,既有已通 车的 18.02 Km 的秦岭终南山隧道,也有在建的 11.2Km 的包家山隧道。 2006 年 8 月 29 日,我省特地召开了隧道专项整治工作会议,重点就是隧 道二次衬砌厚度不足与隧道渗漏水(主要是连拱隧道) 。 2.隧道防排水施工要点 隧道防排水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联系的系统工程,无论是设计、施工还 是运营过程中的任何细小的疏忽或缺陷,都可能造成隧道防排水失败。因此, 隧道防排水工程应当合理设计、精心施工和有效养护。 针对公路隧道的防排水要求和目前公路隧道普遍出现的渗漏水情况,隧道 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 道结构物和运营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 为了保证公路隧道结构安全和必需的运营条件,我国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规定公路隧道应达到下列防水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隧道防排水应做到拱部、边墙、路面、设 备箱洞不渗水,有冻害地段的隧道衬砌背后不积水,排水沟不冻结,车行横洞、 人行横洞等服务通道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 3.西安至漫川关高速公路 A2 合同段隧道主要水文地质条件 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银武线陕西境西安至漫川关高速公路 A2 合同段共有 隧道 15 座,单洞计共长 17289.54 米。其中连拱隧道 6 座,均为短隧道,整幅 共长 700.5 米;单幅隧道 1 座,为黄伯楼一号隧道,长 50 米;分离式隧道 8 座, 单洞计共长 15838.54 米,其中有鹘岭隧道为特长隧道,单洞计共长 10571 米, 下口子隧道为长隧道,单洞计共长 2166.5 米,宝石梁隧道为中隧道,单洞计共 长 1180.12 米,其余均为短隧道。 3.1 中、短隧道 除高坝隧道、西院子隧道、黄柏楼二号隧道、柳家凹、龙王庙隧道、宝石 梁隧道外,其余隧道地下水位线均低于洞身,隧道洞室涌水量主要来源于大气 降水,特别是连续降雨时段,局部洞室有降水入渗导致洞室渗水、滴水现象。 3.2 鹘岭隧道 设计时采用预测涌水量建议值,为隧道左线涌水量约为 9832.12m3/d,右线 涌水量约为 10144.37m3/d,合计涌水量为 19976.49m3/d。 4.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与施工 4.1 洞外防排水设计 洞外防排水设计是指设计合理的隧道洞外地表水防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 下渗或向隧道洞口汇集。 4.1.1 洞顶地表处理 隧道要求重视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其处理措施为填充、铺砌、勾补、抹面 等。对洞坑穴、钻孔等均应采用防水材料充填密实封闭,隧道进出口段一定范 围地表采用注浆加固措施。 4.1.2 洞顶截水天沟 洞顶截水天沟是修筑在距洞门边仰坡一定距离外,环抱隧道洞门的截水沟。 洞顶截水天沟的主要目的是截断洞口边仰坡地表水来源,防止地表水冲刷边仰 坡和洞门区域。水沟一般采用浆砌片石铺砌,厚度不小于 30 厘米。 截水天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天沟设于边仰坡坡顶以外不应小于 5 米,天沟一般沿等高线向路线 一侧或两侧排水; (2).天沟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应小于 0.5%,以免淤积。当纵坡过陡 时,应设置急流槽或跌水连接。一般在地面自然坡度陡于 1:1 时,水沟应做成 阶梯式,以减少冲刷。土质地段水沟纵坡大于 20%或石质地段水沟纵坡大于 40% 时,应设置抗滑基座,以确保纵向稳定; (3).天沟长度应使边仰坡坡面不受冲刷为宜,下游应将水引至适当地点 排泄,避免冲刷山体。流量较大时,不宜将水引入路基排水边沟排泄,应根据 地形将水引至附近沟谷或涵洞排泄。 4.2 明洞防排水 相对于隧道暗洞,明洞防排水条件要优越得多。一方面,明洞属于明挖回 填结构,可以在渗水迎水面(衬砌结构外侧)设置防水层,其施作条件和防水 效果要好得多;另一方面,明洞回填材料和方式可以人为控制,从而也能控制 回填后明洞洞周的地下水流量和路径。 在控制明洞洞周地下水方面,防排水措施主要有: (1).明洞开挖边坡以外应设置天沟。其沟底坡度与路线一致且不小于 5%,条件允许时可在山坡较低一侧拉槽排水。洞顶排水沟一般采用矩形或梯形 断面,浆砌片石厚度不小于 30 厘米,以防冲刷; (2).洞顶回填土石表面一般应铺设粘土隔水层,且应与边坡搭接良好, 以防地表水渗入。隔水层表面种草防护,可防雨水冲刷; (3).明洞回填前和回填过程中,可在回填土石底层或层间埋设排水盲管 (盲沟) ,引流渗水,防止地表水下渗后在回填土石中滞留积蓄,增大水压和明 洞荷载。应注意上坡隧道排水盲管(盲沟)流出通道。 在结构性防水方面,明洞防排水应采取以下措施: (1).明洞外缘防水采用全断面铺设土工布、防水板,接缝采用双焊缝热 融粘结技术。 (2).在明洞与暗洞搭接处,采取可靠的变形缝防水措施,设计采用中埋 式止水带防水,并在明暗交接处设直 PE500 排水板。 4.3 洞门截排水 洞门截排水的主要目的是截流洞口边仰坡漫流下来的地表水,防止水流在 洞门处下渗或冲刷洞门结构,影响洞门结构安全、行车安全和美观,采取的主 要措施为: (1).削竹式洞门应沿洞脸环向设置高度不小于 30 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帽 石,沿洞门环框内侧隧道壁面设置滴水线,以防雨水漫流影响美观。 (2).对于带有翼墙的各类隧道洞门及明洞洞门,洞口仰坡坡脚至洞门墙 背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0 厘米,洞门翼墙与仰坡之间水沟的沟底至衬砌拱顶 外缘的高度不应小于 100 厘米,洞门墙顶应高出仰坡坡脚 0.5 米以上。 5.洞内防排水设计 隧道洞内防排水设计可以分成洞内防水设计和洞内排水设计。隧道洞内防 水措施主要包括围岩注浆堵水、复合防水层防水和衬砌混凝土防水;洞内排水 措施主要有紧贴岩面和初支表面的 Yas 排水半管排水、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 管和路基路面排水系统。 5.1 洞内防水设计 (1).围岩注浆 围岩注浆堵水即在实际开挖中,对大量的线状淋水、股状突水和涌水等富 水区段向地层灌注浆液,封堵地层中的渗水裂隙,减少围岩流向隧道的渗水。 围岩注浆堵水既可在隧道开挖前从地表钻孔实施,也可在隧道开挖后通过径向 或超前向围岩钻孔注浆来完成。 主要适用范围:鹘岭等长大隧道,中、短隧道由于地下水位低于洞身无大 量的线状淋水、股状突水和涌水等现象。 堵水压浆宜优先选用料源广、价格便宜的单液水泥浆和水泥水玻璃浆。 布孔注浆范围在透水周边应加宽 11.5m。若注浆过程中由于裂隙原因造 成透水范围扩大,注浆范围也要相应扩大;而且注浆前必须先在透水中心打泄 水孔,然后再从周边往中心逐步注浆,最后再封孔。 (2).复合式防水层 采用复合式防水层是复合式衬砌隧道防排水的核心内容。防水层由防水板 及土工布组成。防水板的作用是将地层渗水拒于二次衬砌之外,以免水与二次 衬砌接触并通过二次衬砌中的薄弱环节渗入隧道。土工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防 水板,使防水板免遭尖锐物的刺伤。 防水层必须符合国标(GB129522003)中各项指标的要求,尽量采用宽幅 高分子柔性防水卷材,幅宽 58 米为宜,以减少接缝。防水层搭接宽度 100mm,采用自动爬焊机械双焊缝热融粘结技术,结合部位采用真空加压检测, 标准是 0.2Mpa 压力作用下 5 分钟之内不得小于 0.16Mpa。 (3).变形缝和施工缝处理 一般情况下,只要复合式防水层施工规范,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渗漏水一般不容易直接穿透混凝土而进入隧道洞内。因此,混凝土衬砌中的各 类变形缝和施工缝往往是防水薄弱环节,因而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目前常用的处理措施是在变 形缝设置止水带,在施工缝处设 置膨胀橡胶条(如图) 。止水带、 膨胀橡胶条应尽量安装在衬砌厚 度的中间。止水带安装应平直垂直于工作缝,两端埋设牢固、可靠,膨胀橡胶 条在安装前应采取缓膨胀处理措施,避免施工过程中提前膨胀导致防水失败, 安装应牢固可靠。 应当指出的止水带、膨胀橡胶条在地面建筑领域内应用效果较好,然而, 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隧道衬砌的变形缝、施工缝 大多为竖直方向,止水带和膨胀橡胶条安装固定困难,安装缺陷较普遍,封堵 的地下水缺乏排泄通道,当水压升高时,地下水总能通过缺陷位置等薄弱环节 渗出。这也是导致隧道渗漏病害多发的重要原因。因此,目前工程界一直在尝 试一些新的工作缝处理方法,如本次设计变形缝中采用的可排水复合橡胶止水 带和施工缝中采用的 P-201 止水膏。 可排水复合橡胶止水带是一种新型止 水带,能对渗水进行“先排后堵” 。它由绕 道、翼缘、膨胀橡胶条和止浆滤水带组成 (如图) ,其中绕道和翼缘构成止水带主体, 止浆滤水带粘贴在翼缘上并与绕道形成排水通道。可排水复合橡胶止水带为内 置式止水带,设置在衬砌厚度的中间,横断衬砌环向施工缝。当环向施工缝内 出现渗水时,渗水沿环向施工缝流至止浆滤水带,由于止浆滤水带可透水,渗 水很容易进入排水通道,并由其排入隧道的下部排水系统。如果部分渗水在穿 越止浆滤水带时沿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的间隙横向流动,则会遇到粘贴在止水 带翼缘上的遇水膨胀橡胶条的阻挡,遇水 膨胀橡胶条遇水后膨胀,使止水带翼缘与 混凝土之间的间隙密实,渗水沿横向流动 阻力增大,从而提高了止水带的止水能力。 为了使可排水复合橡胶止水带的下排水顺畅流入隧道的排水系统,衬砌环 向施工缝下部必须有相应的排水构造(图) 。在衬砌基础内,每道环向施工缝的 下方设置一条弹簧排水管,弹簧排水管的下端与纵向排水盲管相通,上端弯折 在止水带安装槽内。当止水带下端与弹簧排水管接通后,止水带内的下排水就 会顺利流入隧道的纵向排水盲管,并由其排出。从而可实现止水带的无压止水。 5.2 洞内排水系统设计 隧道防水措施是层层设防,每一道防水措施都是作为前一道防水措施失效 的补救措施,同时也为后续防水措施减轻压力。而排水系统则是一个互相关联 的整体系统,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决定整个排水系统的成败。因而,排水系 统应当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搭接可靠的、排水通畅的系统。山岭公路隧道排水 系统主要由“排水半管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中心排水管沟”构成。 (1).排水半管 排水半管,要求其强度能承受喷射混 凝土的冲击力及二次衬砌浇筑挤压而不损 坏,不变形,且纵向具有柔软可弯折的特 点,以适应围岩变形及喷射混凝土表面不 平整的要求。用这种特殊的弹簧排水管, 可以方便地实现喷层内排水。 排水半管施工注意事项: 排水半管施作在初期支护表面; 在其表面渗漏水范围内每纵向米间距,无水地段每 5 米间距,上、中、 下各打 50mm 的引水孔; 排水半管外周包裹水泥砂浆及时封闭; 与隧道衬砌墙脚纵向排水管连通。 要求初期支护完成后,表面无渗漏现象,才能进行防水层的施作。 (2).纵向排水花管 在初期支护中设置环向排水半管将水引入衬砌两侧墙脚设置得纵向排水花 管中, 本设计纵向排 水花管采用的是116 双壁波纹管,纵向排水花管应设 10 号素混凝土基座,并 包裹在防水层外侧,填塞 35 厘米碎石。 (3).横向排水管 横向排水管位于衬砌基础和路面的下部(如图) ,布设方向与隧道轴线垂直, 是连接纵向排水花管管与中央排水管的水力通道。横向排水管通常为硬质塑料 管,施工中先在纵向盲管上预留接头,然后在路面施工前接长至中央排水管。 对横向盲管的检查,主要是接头应牢靠、密实,保证纵向盲管与中央排水管间 水路畅通,严防接头处断裂,由纵向盲管排出之水在路面下漫流,造成路面翻 浆冒水,影响行车安全;其次是在横向盲管上部应有一定的缓冲层,以免路面 荷载直接对横向盲管施压,造成横向盲管破裂或变形,影响其正常的排水能力。 图 18-8 隧道内纵横向排水系统 (4).中心排水沟(管) 分离式隧道路面下设置了中心排水沟(管) ,集中引排地下水,中心排水沟 (管)的尺寸由硐室出水量决定。 中心排水沟(管)采用上半断面打孔的混凝土管,设 10 号素混凝土基座, 填塞 35 厘米碎石。中心排水沟(管)每隔 200 米设置中心检查井。 施工时应注意中心排水沟(管)的出水位置。 (5).路面基层排水 为了预防路面泛水,在路面下设置 18(20)厘米厚水泥处置碎石排水基层, 将水引入路面中心排水沟。 5.3 连拱隧道防排水设计 目前以建成的连拱隧道从使用情况上看,隧道中墙沿水平施工缝出现不同 程度的渗漏水情况,为了彻底解决中墙渗漏水问题,提出了中墙分层浇筑即采 用复合式中墙。 这样,连拱隧道防排水设计与分离式隧道基本类似。 施工注意事项: 1.中墙在施工缝、变形缝处预留矩形槽,埋设排水半管降水引入墙角两侧 HDPE 排水花管; 2.中墙施工缝、变形缝与主洞二次衬砌位置相同; 3.墙角两侧 HDPE 排水花管的水引入路基两侧排水边沟。 6.防水板与止水带的施工 6.1 防水板施工 6.1.1 喷射混凝土基面处理 由于喷射混凝土基面粗糙、凹凸不平,以及锚杆头外露等对铺设防水层质 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防水层铺设前必须对喷射混凝土基面进行处理,处理要 求及要点如下: (1).基面要求 喷射混凝土平整度要求: D/L1/6,拱顶 D/L1/8, (如图所示)否则 要 进行基面处理。 L 喷射混凝土相邻两凸面的间 距; D 喷射混凝土相邻两凸面间凹 进去的深度。 基面不得有钢筋、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否则要进行割除,并在割 除部位用砂浆抹成圆曲面,以免防水层被扎破。 隧道断面变化或转弯时的阴角应抹成 R 5cm 的圆弧。 底板基面要求平整,无大的明显的凹凸起伏。 喷射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设计强度。 防水层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如有明水应采取封堵或引排措施。 (2).处理要点 有突出钢筋、铁丝时,则应按如图所示施工顺序进行处理。 1)切断 2)铆平 3)砂浆抹平 当有钢管突出时,则按如图所示施工顺序进行处理。 1)切断 2)表面处理 3)砂浆抹平 当金属锚杆端部外露较长时,则应从螺帽开始留 5mm 切断后,再用砂浆 进行覆盖处理,按如图所示要求施工。 6.1.2 防水卷材施工 在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达到要求的平整度后,就可以进行防水卷材的铺设。 目前防水卷材的铺设工艺有三种:一是无钉热合铺设法,二是有钉冷粘铺设法, 三是多点复合免钉穿铺设法。 (1).无钉热合铺设法 为了防水可靠和便于施工,先将土工布垫衬用机械方法铺设在喷射混凝土 基面上,然后用“热合”方法将防水板粘贴在或土工布垫衬的圆垫片上,从而 使防水板无机械损伤。其施工程序如下: 垫衬的施工 垫衬的常用材料有土工布和 PE 泡沫。施工时,在喷混凝土隧道拱顶正确标 出隧道纵向的中心线,再使垫衬的横向中心线与喷混凝土上的这一标志相重合, 从拱顶开始向两侧下垂铺设。用塑料胀管、木螺丝或射钉枪和塑料垫片将垫衬 卷材固定在已达基面要求的喷混凝土上。有时也可用热风塑料焊枪将垫衬热粘 在基面上,翘边处及其它必要点用射钉枪按上法加强固定。垫衬卷材间接缝用 热风塑料焊枪粘结或专用胶粘结。 热塑性塑料圆垫片的施工 热塑性塑料圆垫片是隧道复合式衬砌防水层施工的必要零部件。用塑料胀 管和木螺丝或射钉枪、射钉将其覆盖在垫衬上,每隔 50150crn 梅花形布设 (拱顶 50cm、边墙 100cm、底板 150cm) ,构造如图。 防水卷材(防水膜)的铺设 首先裁剪卷材,要考虑搭接在底板上,高边墙30cm。先在隧道拱顶部的 垫衬上正确标出隧道纵向中心线,再使防水膜的横向中心线与这一标志相重合, 将拱顶部与塑料圆垫片热熔焊接,与垫衬一样从拱顶开始向两侧下垂铺设,边 铺边与圆垫片热熔焊接。铺设时要注意与喷射混凝土凹凸不平相密贴,不宜拉 得太紧,一定要注意留出搭接余量。 PVC、EVA 或 LDPE 膜在与圆垫片用压焊器进行热合时,一般 10s 多即可。 用塑料热合机焊接材质较薄的防水膜时,还可采用反弯法进行施工。即首 先将两层膜对接,然后热合焊接,当双焊缝经检查合格后,将其弯向一侧点焊 在卷材上,这样可避免焊缝 180 度剥离。做法如图。 焊缝质量检测 防水膜间用热合机进行焊接,接缝为双焊缝,中间留出空腔以便充气检查, 如图。 检查方法:用 5 号注射针与压力表相接,用打气筒充气(脚踏式或手动式 皆可) ,充气时检查孔会鼓起来,当压力达 0.10.15MPa 时,停止充气。保持 该压力时间不少于 1min,说明焊接良好;如压力下降,证明有未焊好之处,用 肥皂水涂在焊接缝上,产生气泡地方为焊接欠佳之处。重新焊接可用热风焊枪 或电烙铁等补焊,直到不漏气为止。检查数量,焊接 1000 延长米抽检 1 处焊缝; 为切实保证质量,每天、每台热合机焊接均应取一个试样,注明取样位置、焊 接操作者及日期。 防水层破损的检查与修补 防水层施工必须精心,防水层质量检查必须认真。但破损有时是难免的, 如正在工作的塑料热合机突然停电不能前进,此时会很快将防水层烧破。 检查出防水层上有破坏之处,必须立即做出明显标记,以便毫不遗漏地把 破损处修补好。补后一般用真空检查法检验修补质量。具体要求: 补钉不得过小,离破坏孔边沿不得小于 7cm。 补钉要剪成圆角,不要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尖角。 (2).有钉冷粘铺设法 工艺与特点 为了施工方便,目前已开发出防水板与土工布复合在一起的专用防水卷材, 在这种卷材的纵向边缘留有 10cm 的粘接带,在此区内无土布层。施工中,先将 初期衬砌基面整平,割除锚杆头等金属突出物。接着根据防水卷材的铺设方向 (纵向或环向)截取相应的卷材段,擦干净粘接带内的灰尘与水滴,将防水卷 材自下而上或自外而内边涂胶边固定。固定时采用射钉枪固定塑料垫片,塑料 垫片外压防水卷和卷材片间的粘接采用卷材厂家提供的专用胶,可冷涂施工。 最后用比固定塑料垫片稍大的卷材块涂胶后修补射钉孔。这种工艺的特点是防 水卷材铺成的表面留有钉疤,接茬时用胶冷粘。 施工检查 有钉冷粘法施工质量的检查方法主要是直观检查。具体方法是: 用手托起塑料板,看其是否与喷射混凝上密贴。在拱顶,在 1m2 范围内 塑料板不得下凹或呈水平状。 看塑料板是否有被划破、扯破、扎破等破损现象。 看接缝处是否胶合紧密,有无漏涂胶现象,搭接宽度必须大于 5cm。 检查射钉补块是否严密,胶结强度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3).多点复合免钉穿铺设法 垫层与防水板的复合方式又有 2 种:一种是面复合,即除拼幅接茬外,垫 层土工布与防水板完全粘结在一起,这种产品的代表为工程上广泛应用的 PVC土工布复合防水卷材;另一种是多点复合,即将防水卷材与土工布卷材有 规律地在若干点上用专用胶复合在一起,这种产品的代表是工程用量相当大的 EVA土工布复合防水卷材,如图 29-14。前者由于防水板与垫层紧密结合,施 工时只能有同样的松铺系数,而后者的两种材料仅在若干点上复合,可在工厂 生产中有意为变形能力相对较差的垫层土工布,事先提供一定的松铺系数。 在现场施工时,实际为防水板与垫层提供的松铺系数是不一样的,从而减少了 土工布在施工与服务期间的撕裂机会,进而保护防水板免遭喷射混凝土的损伤。 图 19-14 多点复合免钉穿防水层铺设工艺 6.2 止水条带施工 可排水复合橡胶止水带施工工艺 衬砌混凝土的变形缝和沉降缝,采用止水带防水时,施工中必须符合下列 要求: (1)止水带不得被钉子、钢筋和石子刺破。如发现有割伤、破裂现象,应及 时修补; (2)在固定止水带和灌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止水带偏移; (3)加强混凝土振捣,排除止水带底部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和混凝土紧密 结合; (4)根据止水带材质和止水部位,可采用不同的接头方法。对于橡胶止水带, 其接头形式应用搭接或复合接;对于塑料止水带 接头形式应采用搭接或对接。 止水带的搭接宽度可取 10cm。冷粘或焊接的缝宽不小于 5cm。 止水带在端头模板上的固定是止水带安装的关键。止水带固定的好坏直接 关系到止水带在衬砌中能否垂直于工作缝,是否能使排水通道与工作缝相通。 具体安装工艺如下: (1)用 8 钢筋卡间隔一米固定在止水带上。 (2)用穿板铁丝固定钢筋卡与板外钢筋 段; (3)将 10 背托钢筋穿与止水带和钢 筋卡之间,并用扎丝绑扎在钢筋卡上; (4)先浇衬砌段拆模后,先将钢筋卡外 露段扳直,并用其将自然伸直的止水带外 露部分卡紧。 安装注意事项: (1)止水带的中央排水通道应与工作缝对齐,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缝中的渗漏 水被止水带堵住并通过排水孔流入隧道排水系统。 (2)止水带的下部必须与排水管的下部连接牢靠、畅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 渗漏水顺畅进入纵向排水管并排出洞外。 (3)避免在施工时截断止水带,尽量做到一条工作缝一条止水带,避免搭接, 这样可避免接头位置的安装缺陷。 7.排水系统的施工 隧道排水系统包括 Yas 排水管、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和中心排水管 (沟) 。 7.1 排水管材施工 排水管材包括纵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这些管材在施工时应特别注意相 互间的搭接。搭接应牢固,不漏水,排水通畅,优先选用专用搭接接头。 1.纵向排水管施工 纵向排水管应按一定的排水坡度安装,中间不得有凹陷、扭曲等,以防泥 沙在这些位置淤积、堵塞排水管。在安装前,用素混凝土整平安装基面。 纵向排水管施工前应进行以下检查: (1)排水管材质及规格检查。塑料制品若保存不当极易发生老化,可目测管 材的色泽和管身的变形;轻轻敲击观察管体是否变脆;用卡尺或钢尺量管径与 管壁,检查其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2)管身透水孔检查。纵向排水管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将环向排水管下流 之水经其排至横向排水管;二是将防水卷材阻挡之水经纵向排水管上部透水孔 向管内疏导。为了实现其第二项功能,排水管上的透水孔必须有一定的规格并 保证有一定的间距。在纵向管安装前,必须用直尺检查钻孔的孔径和孔间距。 施工时应进行以下检查: (1)安装坡度检查。纵向排水管通常位于衬砌的两下角,需要从路面水平下 挖一定深度才能达到设计标高。有时施工条件极为不利,施工较易出现管身高 低起伏不定,平面上忽内忽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隧道建成后纵向排水管 容易被淤砂封堵,或被冰冻封堵,造成纵向排水不畅。因此,施工中一定要为 纵向排水管作好基础,用坡度规检查、测定纵向排水管的坡度,使地下水进入 纵向排水管后在一定的坡度下按指定的方向流动。 (2)包裹安装检查。纵向排水管在布设时必须注意其细部构造。首先应用土 工布将纵向排水管包裹,使泥砂不得进入纵向排水管。其次,应用防水卷材半 裹纵向排水管,使从上部下流之水在纵向盲管位置尽量流入管内,而不让地下 水在排水管位置纵横漫流。因此,施工时要认真检查纵向排水管的包裹安装情 况,杜绝粗放施工,为隧道后期排水创造条件。 (3)与上下排水管的连接检查。纵向排水管在整个隧道排水系统中是一个中 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施工中应注意检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