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逻辑推理复数.doc

2010届高三数学高考二轮复习资料(精品打包11套)苏教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7910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29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关 键 词:
高三 数学 高考 二轮 复习资料 精品 打包 11 十一 苏教版
资源描述:
2010届高三数学高考二轮复习资料(精品打包11套)苏教版,高三,数学,高考,二轮,复习资料,精品,打包,11,十一,苏教版
内容简介:
1 三角函数 例 1。若角 的终边经过点 )2,1( P ,则 2 。 【思路 分析 】由任意三角函数定义先求出 然后由二倍角正切公式可得。 解: 角 的终边经过点 )2,1( P ,所以 2ta n 21 ,3441 4t a n1 t a a n 2 。 【 解后反思 】 本题是考查任意角三角函数和二倍角公式,求解 时 要 能 正确 地 理解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定义,熟记三角公式。 练习: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点 )12,5(P ,则 2 。 解答:1691191c 3512)5(5c 22 。 例 2。已知 ,51c 且432 ,则 2 。 【思路 分析 】 由条件可先求得 2然后据同角三角函数公式求得 2 解:由 ,51c 得251c o ss ,从而25242。又432 ,所以232 ,所以2572s o s 2 。 【 解后反思 】 本题是检测二倍 角的正弦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注意角的范围以便正确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练习: 已知 x 0,1. (1)求 值 ; ( 2)求2 的值 . 解 ( 1)方法一 联立方程: 由 得 1其代入 ,整理得 25. x 0, 54 所以 57. 2 方法二 1, (= 251, 即 1+251, 22524. (=1+2524=2549 又 x 0, 0,0, 0 由 可知: 57. (2)由已知条件及( 1)可知 57解得54 43. 又 xx 22222 s s co ss s 1 = =72543114322 . 例 (0, )2,53)2 , 1s )22 ,则2 的值等于 。 【思路 分析 】 本题我们首先应注意到条件角与结论角 之间的关系: )2()2(2 ,从而可先由条件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得条件角的余弦,再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求得2 。 3 由 , (0, )2,则2 4 2 ( , ),2 2 4 ( , ),又 53)2 , 1s i n ( )22 ,所以54)2 ,23)2co s( 。 )2s i n()2s i n()2c )2c )2()2c (2c 10 334)21(532 354 。 解答:10 334 。 【 解后反思 】 对知值求值问题,在求解中要善于用条件中的角来表示结论中的角。 练 习 : 已 知 , ,43 , )= ,53 13124 则 4 =_. 解: 33, , , s i n ,45 12s )4 1 3 , 3( , 2 )2 , 3( , )4 2 4 , 4c o s ( ) 5, 5c o s ( )4 1 3 , 则 )4 c o s ( ) ( ) 4 = c o s ( ) c o s ( ) s i n ( ) s i n ( )44 = 4 5 3 1 2 5 6( ) ( )5 1 3 5 1 3 6 5 例 40c o 0s c o n 0 的值。 【思路 分析 】注意到式中的角和三角函数名称多样性,可考虑从统一角和名称入手,化异为同,达到求解的目的。 解: 40c o 0s c o n 0 = 40c o 0s c o o 4 0 0 0000 0 0 0 0000 0 0 00c o s 2 0 ( c o s 1 0 3 s i n 1 0 )2 c o s 4 0s i n 2 02 c o s 2 0 ( c o s 1 0 s i n 3 0 s i n 1 0 c o s 3 0 )2 c o s 4 0s i n 2 02 c o s 2 0 s i n 4 0 2 s i n 2 0 c o s 4 0s i n 2 02【解后反思】本题 考查三角公式的记忆及熟练运用三角公式计算求值。方法不拘泥 ,要注意灵活运用 ,在求三角的问题中 ,要注意这样的口决 “三看 ”即 (1)看角 ,把角尽量向特殊角或可计算角转化, (2)看名称 ,把一道等式尽量化成同一名称或相近的名称,例如把所有的切都转化为相应的弦,或把所有的弦转化为相应的切, (3)看式子 ,看式子是否满足三角函数的公式 如果不满足转化一下角或转换一下名称 ,就可以使用 . 练习: 求 )10ta 0s 的值 。 解 : 110c o i o i o o i o s)1060c o s (50s i o i o i o i o i n)10c o i 0s i n)10t 0s i 例 34 , 23 t a n 1 0 t a n 3 0 ( )求 的值; ( )求225 s i n 8 s i n c o s 1 1 c o s 82 2 2 22 s i n 2 的值。 【思路 分析 】 第一问直接求解方程,但要注意角的范围。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设法在恒等变形中构造出 来。 解: ( )由 23 t a n 1 0 t a n 3 0 得,即 1t a n 3 t a 或,又 34 , 5 所以 1为所求。 ( )225 s i n 8 s i n c o s 1 1 c o s 82 2 2 22 s i n 2 = 1 - c o s 1 + c o s i n 1 1 8222 c o s = 5 5 c o s 8 s i n 1 1 1 1 c o s 1 62 2 c o s = 8 s i n 6 c o s 8 t a n 62 2 c o s 2 2 = 526。 【 解后反思 】 这一类问题在求解中要注意 :在做恒等变形时尽量构造出条件中的三角函数,然后 代换。 练习:已知 40 , s i ( )求 22s in s c o s c o s 2 的值; ( )求 5)4 的值。 解: ( )由 40 , s i ,得 3,所以 22s in s c o s c o s 2 22s i n 2 s i n c o s 203 c o s 1 。 ( ) s i n 4t a nc o s 3 , 5 t a n 1 1t a n ( )4 1 t a n 7 。 例 6。将函数 s i n ( 0 )的图象向左平移6后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平移后的图象所对应函数的解析式是 。 【思路 分析 】将函数 s i n ( 0 )的图象向左平移6,平移后的图象所对应的解析式为 s )6,由图象知, 73()1 2 6 2 ,所以 2 ,因此 s 2 )3。 解答: s 2 )3。 【 解后反思 】 根据图象求 ) 解析式,一般做法是先求周期 T ,然后得到 ;利用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得到 A ;图象在 y 轴左边与 x 轴第一个交点的横坐标 6 0 。 练函数 ) 像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它的解析式是 。 解答: )32 解析:先据图象知: )6(124 T,周期为 T 1A ,从而 2 ,又6 。 例 7。为了得到函数 ),63 的图像,只需把函数 ,图像上所有的点 。 【思路 分析 】 利用三角函数图象变换规律:先平移后伸缩。 将 ,图象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2 s i n ( ) ,6y x x R 的图象,再把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3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63s 2 的图像。 解: 将 ,图象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3 倍(纵坐标不变)。 【解后反思】本题主要考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这是一道平时训练的比较多的一种类型。 由函数 s y x x R的图象经过变换得到函数 s i n ( ) ,y A x x R ( 1) y=xR(A0 且 A1)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弦曲线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 (A1)或缩短 (00且 1)的图象,可看作把正弦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 (1)或伸长 (01)到原来的1倍(纵坐标不变) ( 3)函数 y x ), x R(其中 0)的图象,可以看作把正 弦曲线上所有点向左 (当 0 时 )或向右 (当 0 时平行移动 个单位长度而得到 奎屯王新敞 新疆 (用平移法注意讲清方向:“加左 ”“减右 ”),可以先平移变换后伸缩变换,也可以先伸缩变换后平移变换,但注意:先伸缩时,平移的单位把 x 前面的系数提取出来。 练习: 已知函数 f(x)=3 x R. 函数 f(x)的图象可以由函数 y=x R)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解析: 1 c o s 2 3( ) s i n 2 (1 c o s 2 )22xf x x x 23 = )6s 2co 先把 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12个单位长度,得到 s 2 )6的图象。 7 例 8 已知函数 o s)4c o s ()4s i n(32s i n)( 22 ( I)求函数 )(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减区间; ( 函数 )( 32,12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指出此时相应的 x 的值。 【思路 分析 】 先对函数表达式利用二倍角公式,诱导公式或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进行恒等变形,把它化成仅含一个三角函数,然后对照正弦函数相应的性质处理。 解:( I) 3c o s)4c o s ()4s i n(32s i n)( 22 32c o s)4(s co )62 22(2326222 得 )(653 所以函数 )(最小正周期为 )(65,3, 单调递减区间为( ( I)有 )2)( ,32,12 67,362 12s 167s 3)3s 所以当 )(,3;3)(,12 数时当取得最小值函数时 取得最大值 2 【 解后反思 】 此类问题在处理过程中,把函数式化为仅含一个三角函数是关键。 练习、已知函数 ( ) s i n 2 s i n 2 c o s 2 (66f x x x x a a R a ,为常数) ( 1)求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 ( 2)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8 若 02x ,时, () 2 ,求 a 的值 (1) ( ) 2 s i n 2 c o s c o s 2 3 s i n 2 c o s 2 2 s i n 266f x x x a x x a x a ()2T (2) 当 2 2 22 6 2k x k 即 2 ()36k x k k Z 时,函数 ()调递增,故所求区间为 ()36k k k Z ,(3) 02x ,时, 726 6 6x ,2x 时, () s i n ( 2 ) 2 126 例 9如图,位于 A 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 40 海里的 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 30 、相距 20 海里的 C 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 的方向沿直线 往 B 处救援,求 值 【思路 分析 】 本题是一道实际应用题,首先应考虑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从文字描述中不难看出它与解三角形有关。在 中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 定理即可解决。 【解】 如题图所示,在 中, 120,20,40 B A 由余弦定理知 2800120c o 720 由正弦定理721s i ns i ns i ns i n B A 由 120则 为锐角,7 72co s 由 30, 则14 2130s i ns i s)30co s (co s A C B【 解后反思 】 有关求解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一般要善于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选择好定理是求解的关键,同时要防止增解的情况。 练习:某观测站 城的南偏西 020 的方向 城出发的一条公路,走向是南偏东 040 ,在 处有一人距 1千米正沿公路向 了 20千米后到达 时 的距离为 21 千米,问 这人还要走多少千米才能到达 解 设 , . 在 余弦定理得 = 2222 =21202 312120222 = 则 =734, 而 = )= =73421+2371=1435, 在 正弦定理得60 60=23143521 =15(千米 ). 答 这个人再走 15千米就可到达 例 10 在 中, a、 b、 c 分别是三个内角 A、 B、 C 的对边,且 a、 b、 c 互不相等,设a=4, c=3, 2. ( )求 值; ( )求 b 的值 . 【思路 分析 】 从所给条件来看:告诉三角形两边及其对角,因此要先用正弦 定理求出 再用余弦定理求出 b。 ( )解:在 中,由正弦定理s i n s i n s i na b C=,得 43 10 因为 2,所以 43 即 432 s i n c o s s i C=, 解得 2; ( )解:在 中,由余弦定理 2 2 2 2 c o sc a b a b C= + - , 得328169 2 得 73,3或. 因为 a、 b、 c 互不相等, 所以 73b=. 【 解后反思 】 解三角形的问题求解时关键是正确地选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练习: , , , , , ,A B C a b c A B C在 中 分 别 是 的 对 边 且 满 足 ( 2 ) c o s c o sa c B b C (I)求角 B 的大小; ( 7 , 4 ,b a c A B C 求 的 面 积 解: (I) , 中 由 正 弦 定 理 得: 2 s i n , 2 s i n , 2 s i A b R B c R C 代入 ( 2 ) c o s c o sa c B b C整理得: 2 s i n c o s s i n c o s s i n c o B C C B. 即: 2 s i n c o s s i n ( ) s i B C A ,在三角形中, A , 2B , 是三角形的内角, B=60. (, 中 由 余 弦 定 理 得: 2 2 2 2 c o sb a c a c B 2( ) 2 2 c o sa c a c a c B 7 , 4b a c 将 代 入 整 理 得3 故 1 3 3 3s i n s i n 6 02 2 4a c B 1 不等式专题 一、知识回顾 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高考中属主体内容 多数情况是在函数、数列、几何、实际应用题等综合型试题中考查,在考试说明中考查要求也比较高 内 容 要 求 A B C 不 等 式 基本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 线性规划 因此,在复习中应注意: 1解某些不等式要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联系起来,含参数的不等式可分类讨论 2利用基本不等 式时要注意不等式运用的条件 3要强化不等式的应用意识,同时要注意到不等式与函数和方程的对比与联系,充分利用函数 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处理问题 4利用线性规划解决问题时应力求画图准确 二、例题精讲 例 1 设 0, 若 3 是 3a 与 3b 的等比中项,则 11最小值为 _. 解析 : 因为 333 所以 1, 1 1 1 1( ) ( ) 2 2 2 4b a b b a b a b a b ,当且仅当 12时“ =”成立 ,故最小值为 4 . 练习 0 ( 0 , 0 )a x b y a b 经过圆 22 8 2 1 0x y x y 的圆心 ,则11的最小 值为 _. 例 2 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2 20ax x c 的解集为 11( , )32,则 2 20cx x a 的解集为 _. 解析 : 由 2 20ax x c 的解集为 11( , )32知 0a , 11,32为方程 2 20ax x c 的两个根 ,由韦达定理得 1 1 2 1 1,3 2 3 2 ,解得 12, 2 , 2 20cx x a 即 22 2 1 2 0 ,其解集为 ( 2,3) . 练习 0ax bx c 的解集为 |0 ,试用 ,表示不等 2 式 2 0cx bx a 的解集 . 例 3 已知 13 且 24 ,则 23的取值范围为_. 解析:设 2 3 ( ) ( ) ( ) ( )a b x a b y a b x y a x y b , 23 ,解得5212 5 5 1 5 1( ) , 2 ( ) 12 2 2 2a b a b 9 5 1 1 3( ) ( )2 2 2 2a b a b , 即 9 32322 . 错解:解此题常见错误是: 1 a+b 3, 2 a b 4. +得 1 2a 7. 由得 4 b a 2. +得 5 2b 1,215 3b23. +得213 2a+3b217. 另 :本题也可用线性规划来解 . 练习 3. 函数 2()f x ax 满足: 1 ( 1 ) 2 , 2 ( 1 ) 4剟,求 ( 2)f 的取值范围 为 _ 例 4 某种饮料分两次提价,提价方案有三种,方案甲是:第一次提价 %p ,第二次提价 %q ;方案乙是:第一次提价 %q ,第二次提价 %p ;方案丙是:每次提价 %2如果 0 ,那么提价最多的是方案 解 析 : 设原价为 1,两次提价后的价格为 y 则: (1 % ) (1 % )y p q 甲= 1 + % ) (1 % )y q p乙 ( 21 ( ) % 2丙 易证: y y y乙丙 甲 ,方案丙提价最多 . 3 练习 4.( 1)甲、乙两人两次在同一个粮店购买粮食(设两次单价不同),甲每次购买粮食 100乙每次用 100 元购买粮食 谁两次购粮的平均单价低 ,谁的购粮方式就合算 ,则两人购粮方式更合算的是 _. ( 2) b 克盐水中,有 a 克盐( 0,若再添加 m 克盐( 0m )则盐水就变咸了,试根据这一事实提炼一个不等式 _. 例 5 ( 1)设 ,正实数,满足 230x y z ,则 2_. ( 2)如果正数 ,ab a b ,那么 取值范围是 _. 解析: ( 1) 230x y z 322 2 2( 3 ) ( 2 3 ) 344y x z x zx z x z x z ,即 2 . ( 2)由题设, 3 011 . 又 23 ( 1 ) 5 ( 1 ) 4 4( 1 ) 51 1 1b b ba b b bb b b 10b , 44( 1 ) 2 ( 1 ) 411 9. 或解 : 3 2 3a b a b a b 2( ) 2 3 0a b a b 3 9 练习 5.( 1) 已知 , , ,a b x y R ( , 10 , 1,若 的最小值为 18,求 , ( 2) 若 , , ,a b x yR , 且 222, 228, 则 ax 的最大值是_. 例 6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04)1(22 解析: 0)2)(2( 当 0a 2x 4 当 0a 2( ) ( 2 ) 0 2|2x x 或当 0a 2( ) ( 2 ) 0 2 2 ( 1 )2 当210 当 1 当 21 22| . 解关于 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2 ( 3 ) 3 0x a x a . 例 7 已知函数 2( ) , 1 , )x a x af x , ( 1)当 4a 时,求函数 () ( 2)若对任意 1, )x , ( ) 0恒成立,求实数 a 的 取 值范围 . 解析:( 1)当 4a 时, 2 4 4 4( ) 4 4 4 0x . ( 2)由题意, 1, )x 时, ( ) 0恒成立,即 2 0x ax 恒成立, 1, )x ,即 2 40x 恒成立, 若 1x 4a,若 1x ,则 21xa x 恒成立,故 2m 1xa x , 而 2 11 2 411x ,当且仅当 2x 时取等号,故 2m ) 41 , 所以, 4a 练习 7. 三个同学对问题“关于 x 的不等式 2 3 22 5 5x x x a x 在 1,12 上恒成 5 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提出各自的解题思路 甲说:“只须不等式左边的最小值不小于右边的最大值” 乙说:“把不等式变形为左边含变量 x 的函数,右边仅含常数,求函数的最值” 丙说:“把不等式两边看成关于 x 的函数,作出函数图像” 参考上述解题思路,你认为他们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即 a 的取值范 围 是 例 8数列 11 10 , ( ) , ( )2a x x n ,当 2n 时,求证:( 1)( 2)1解析:( 1)由1110 , ( )2nn a x x x ,知 *0 , ( )nx n N,当 2n 时, 11111 ()2n n x x ( 2)112 , , ( )2n n n x a x x x 当 时厖, 211 ( ) 022 nn n n x x ,所以,当 2n 时, 1 练习 56 , 1 6 2,设n 项和,证明:2211 . 例 9 已知函数 321( ) ( 2 ) 13f x a x b x b x 在1取得极大值,在2取得极小值,且120 1 2 ,若设 2z a b ,求实数 z 的取值范围 解析: /2( ) 2 2f x a x b x b ,又1取得极大值,在2取得极小值 故在12( , ) ( ) 0,在12( , ) ( , ) 上有 / ( ) 0 0,a方程 / ( ) 0即 2 2 2 0a x b x b 的两根 12,0,1),(1, 2) 内 6 /( 0 ) 2 0(1 ) 3 2 0( 2 ) 4 5 2 0a bf a b 23 2 04 5 2 0 又 2z a b ,由线性规划 知识易知,当过两点 46( , ), (2, 2)77时 z 取得最大和最小值, z 的范围为 16( ,6)7. 练习 9. 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222 ( 3 7 ) ( 3 2 ) 0x a x a a 的解集中的一个元素是 0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并用 a 表示该不等式的解集 . 例 10 已知二次函数 ()0) 1f , ( 1 ) ( ) 2f x f x x ( 1) 求二次函数 () ( 2) 若不等式 ( ) 2f x x m在 1,1 上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设 2( ) ( 0 )f x a x b x c a 0) 1f 得 1c ,故 2( ) 1f x a x b x . ( 1 ) ( ) 2f x f x x 22( 1 ) ( 1 ) 1 ( 1 ) 2a x b x a x b x x 即 22ax a b x ,所以 2 2 , 0a a b ,解得 1, 1 2( ) 1f x x x (2)由 (1)知 2 12x x x m 在 1,1 恒成立 ,即 2 31m x x 在 1,1 恒成立 . 令 2235( ) 3 1 ( )24g x x x x ,则 () 1,1 上单调递减 ) 1,1 上 的最大值为 (1) 1g m 的取值范围是 ( , 1) . 练习 10. 3( ) 3 1f x a x x 对于 1,1x 总有 ( ) 0成立,求 a 的值 . 练习题 及 答案 练习 0 ( 0 , 0 )a x b y a b 经过圆 22 8 2 1 0x y x y 的圆心 ,则11的最小值为 _. 解析 : 由 22 8 2 1 0x y x y ,得 22( 4 ) ( 1 ) 1 6 , 圆心为 ( 4, 1) 又直线过圆心 ,得 41 1 1 1 1 4 4( 4 ) ( ) 5 5 2 9b a b b a b a b a b ,当且仅当 4即 16a, 13b 时 “=”成立,故最小值为 9 . 7 练习 0ax bx c 的解集为 |0 ,试用 ,表示不等式 2 0cx bx a 的解集 . 解析 :由题设 ,原不等式与 ( ) ( ) 0 同解 ,即 2 ( ) 0 与不等式 2 0ax bx c 同解 ,比较系数得 0a ,且 1 ( )a b c ,所以 () , , 代入 2 0c x b x a , 得2 ( ) 0a x a x a , 20 , ( ) 1 0a x x ,即 ( 1 ) ( 1 ) 0 又 11 ,所以不等式解集为 11( , ).练习 3. 函数 2()f x ax 满足: 1 ( 1 ) 2 , 2 ( 1 ) 4剟,求 ( 2)f 的取值范围 为 _ 解 析 :由 2()f x ax 得 ( 1 ) , ( 1 ) , ( 2 ) 4 2f a b f a b f a b 11 ( 1 ) ( 1 ) , ( 1 ) ( 1 ) 22a f f b f f 则 ( 2 ) 2 ( 1 ) ( 1 ) ( 1 ) ( 1 ) 3 ( 1 ) ( 1 )f f f f f f f 由条件 1 ( 1 ) 2 , 2 ( 1 ) 4剟 可得 5 3 ( 1 ) (1 ) 1 0剟 ,所以 ( 2)f 的取值范围是 5,10. 练习 4.( 1)甲、乙两人两次在同一个粮店购买粮 食(设两次单价不同),甲每次购买粮食 100乙每次用 100 元购买粮食 谁两次购粮的平均单价低 ,谁的购粮方式就合算 ,则两人购粮方式更合算的是 _. ( 2) b 克盐水中,有 a 克盐( 0,若再添加 m 克盐( 0m )则盐水就变咸了,试根据这一事实提炼一个不等式 _. 解析:( 1)设两次单价分别为 ,则甲两次购粮 200花费 100( )元,两次购粮平均单价为2 8 乙两次花费 200 元,共购粮 100 100ab次购粮平均单价为 211、 0 , 0 ,a b a b , 2ab ,而 2211 12 , 所以, 2112,即甲的购粮方式更合算 . ( 2) 由盐的浓度变大 ,得mb . 练习 5. ( 1) 已知 , , ,a b x y R ( , 10 , 1,若 的最小值为 18,求 , ( 2) 若 , , ,a b x yR , 且 222, 228, 则 ax 的最大值是 _. 解析 : (1) , , ,a b x y 为正数, ( ) ( ) 2a b a y b xx y x y a b a b a bx y x y 22 ( ) 1 8()10 28或 82 (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 2a x b y a x b y a x b y a x b y a y b x 2 2 2 2( ) ( ) 1 6a b x y , 4ax ,即 ax 的最大值为 4 . 或解:设 2 c o s , 2 s i n , 2 2 c o s , 2 2 s i na b x y 则 4 c o s c o s 4 s i n s i n 4 c o s ( )a x b y ,最大值为 4 。 本题也可用柯西不等式来求 . 易见错误 : 2 2 2 2,22a x b ya x b y剟,相加 ,得 5ax ,原因是等号取不到 . 练习 6. 解关于 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2 ( 3 ) 3 0x a x a 解析: 2 ( 3 ) 3 0x a x a , 30x x a ( 1)当 3 , 3a x a x 时 或 ,不等式解集为 3x x a x或 ; 9 ( 2)当 3a 时,不等式为 230x ,解集为 3x x R x且 ; ( 3)当 3 , 3a x x a 时 或 ,不等式解集为 3x x x a或 练习 7. 三个同学对问题“关于 x 的不等式 2 3 22 5 5x x x a x 在 1,12 上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提出各自的解题思路 甲说:“只须不等式左边的最小值不小于右边的最大值” 乙说:“把不等式变形为左边含变量 x 的函数,右边仅含常数,求函数的最值” 丙说:“把不等式两边看成关于 x 的函数,作出函数图像” 参考上述解题思路,你认为他们所讨 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即 a 的取值范围 是 解析 : 由 2 3 22 5 5x x x a x , 2251 1 2 5a x x 剟 ?而 2 5 2 52 1 0 ,等号当且仅当 5 1,12x 时成立;且 2 50 ,等号当且仅当 5 1,12x 时成立;所以,2m i 1 0a x x , 等号当且仅当 5 1,12x 时成立;故 ( ,10a . 练习 56 , 1 6 2,设n 项和,证明:2211 . 解析: :设等比数列 q ,则 21 14516 2162 3a a q aa a q q 数列 通项公式为 123 ,得 2 (1 3 ) 3113n 2 2 2 2 2 222 2 2 1 2 2 113 ( 3 3 ) 1 3 2 3 3 1 13 2 3 1 3 2 3 1n n n n n n n , 即2211 . 本题用分析法证明也很方便 练习 9.x 的不等式 222 ( 3 7 ) ( 3 2 ) 0x a x a a 的解集中的一个元素是 0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并用 a 表示该不等式的解集 . 解析:原不等式即 ( 2 1 ) ( 2 3 ) 0x a x a ,由 0x 适合不等式, 10 得 ( 1 ) ( 2 3 ) 0 ,所以, 1a 或 32a. 当 1a 时, 152 3 ( 1 ) 5 022 , 不等式解集为 1( , 3 2 )2a a 当 32a时, 1 5 52 3 ( 1 ) 02 2 4 , 不等式解集为 1(3 2 , )2练习 10. 3( ) 3 1f x a x x 对于 1,1x 总有 ( ) 0成立,求 a 的值 . 解析 :要使 ( ) 0恒成立,只要) 0在 1,1x 上恒成立 . 22( ) 3 3 3 ( 1 )f x a x a x 01 当 0a 时, ( ) 3 1f x x ,所以m ) 2 0 ,不符合题意,舍去。 02 当 0a 时 22( ) 3 3 3 ( 1 ) 0f x a x a x ,即 () 调 递 减 ,m i n( ) (1 ) 2 0 2f x f a a ,舍去 . 03 当 0a 时 1( ) 0f x 若 1 11 时 ()1,a和 1,1a上单调递增, 在 11,上单调递减。 所以m i ) m i n ( 1 ) , ( )f x f ( 1 ) 4 00411( ) 1 2 0 当 1 11 时 () 1,1x 上单调递减, m i n( ) (1 ) 2 0 2f x f a a ,不符合题意,舍去 a . 1 二次函数 问题 一、知识回顾 二次函数是中学代数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既简单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作为最基本的初等函数,可以以它为素材来研究函数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还可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些纵横联系,使得围绕二次函数可以编制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 同时,有关二次函数的内容又与近、现代数学发展紧密联系,是学生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重要知识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在高考中频繁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习二次函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 是解析式,二是图像特征 从解析式出发,可以进行纯粹的代数推理,这种代数推理、论证的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从图像特征出发,可以实现数与形的自然结合,这正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一般式: 02 顶点式: 2( ) 0f x a x h k a 零点式: 02 在零点 21, 则有 12( ) ( ) 0f x a x x x x a 二、例 题精讲 例 ( ) 2 4f x x a x a 是偶函数,则函数 () 解:二次函数是偶函数,其图像关于 y 轴对称 0a 函数 () 练习 1. 若二次函数 22( ) ( 1 ) ( 1 ) 4f x a x a x 的图像的对称轴是 y 轴,则实数 a 的值是 解:由已知21 0,1 解得 1a 例 2. 已知函数 () 上满足 2( ) 2 ( 2 ) 8 8f x f x x x ,则曲线 ()y f x 在点 (1, (1)f 处的切线方程是 . 解:由 2( ) 2 ( 2 ) 8 8f x f x x x 得 2( 2 ) 2 ( ) ( 2 ) 8 ( 2 ) 8f x f x x x , 即 22 ( ) ( 2 ) 4 4f x f x x x , 2()f x x ( ) 2f x x ,切线方程为 1 2 ( 1) ,即 2 1 练习 ( ) ( )f x g x x,曲线 ()y g x 在点 (1, (1)g 处的切线方程为 21,则曲线 2 ()y f x 在点 (1, (1)f 处切线的斜率为 解:由已知 (1) 2g ,而 ( ) ( ) 2f x g x x, (1 ) (1 ) 2 1 4 例 ( ) l n ( 2 1 )f x a x a x 的定义域为一切实数,则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由已知 2 2 1 0ax 对一切实数 x 恒成 立 ( 1)当 0a 时,满足题意;( 2)当 0a 时,只须20,4 4 0 解得 01a 由( 1)、( 2)得 01a 练习 21x a x 的定义域为一切实数,则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由已知 2 2 1 0ax 对一切实数 x 恒成立 ( 1)当 0a 时,满足题意;( 2)当 0a 时,只须 24 4 0 解得 10a 由( 1)、( 2)得 10a 例 4. 已知二次函数 1)( 2 函数1)( 2 , ( 1)若 )(偶函数,试判断 )(奇偶性; ( 2) 若 方程 ()g x x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求 证 : 函数 )( ( 1,1) 上是单调函数 . 解:( 1) )(偶函数 , , ( ) ( )f x f x , 即 20, 0b . 21()gx . () , 0 ) ( 0 , ) , 且 2211) ) ()( a x a xg x g x , 函数 () ( 2)由212bx xa x b ,得 22 10a x , 由 04 22 且 0a , 得 12 1122 或 函数 )( ( 1,1) 上是单调函数 . 练习 )( )y f x x R的图像过点 (0, 3) ,且 ( ) 0得解集为 (1,3) 3 ( 1) 若 ( ) ( )F x f x m x在区间 (0,1) 上单调递增,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 2) 求函数 ( ) (s G x f x 在 0,2x 上的最值 解:由已知设二次函数 ( ) ( 1 ) ( 3 )f x a x x ,其中 0a 将点 (0, 3) 带入,解得 1a 2( ) 4 3f x x x ( 1) 2( ) ( ) ( 4 ) 3F x f x m x x m x ,要使 ()0,1) 上单调递增, 只须 4 12 ( 1)m,解得 2m ; ( 2) 由 2( ) s i n 4 s i n 3G x x x ,得 2( ) ( s i n 2 ) 1G x x 0,2x , ,1x 3 ( ) 0 函数 ( ) (s G x f x 在 0,2x 上的最大值为 0,最小值为 3 例 5. 设 a 为实数 ,记 函数 21( ) ( 2 , 2 )2f x a x x a x 的 最大值为 ()求 () 解 : (1) 若 0a ,则 ( ) ( 2 , 2 )f x x x , ( ) 2. (2) 若 0a ,则 21 1 1( ) ( ) ( 2 , 2 )22f x a x a , 当 0a 时, 由 1 0 知 () 2, 2x 上单调递增, )(2)f 2a ; 当 0a 时, 若 1a (0, 2), 即 22a, 则 )( 2 ) 2f, 若 1a 2,2, 即 2122a , 则 )(1()2 , 若 1a ),2( , 即 1 02 a , 则 )(2)f 2a . 综上所述 : )(12 , ,21 2 1,2 2 222 , . 思考: 设 a 为实数,记函数 2( ) 1 1 1f x a x x x 的最大值为 () 求 () 分析 : 令 11 , 则 222 2 1 , 1211 22 函数 () 1,1) , 2,2t . 21( ( 1 )2) )( m t af 221, 2,2t . 4 由题意知 )(为函数 )(tm 221, 2,2t 的最大值, 化归为例 2 求解 . 或由 函数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0届高三数学高考二轮复习资料(精品打包11套)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7910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